自然灾害之地震危害

合集下载

简述地震的危害和救助

简述地震的危害和救助

简述地震的危害和救助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的特点。

震灾严重,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四,地震灾害的损失触目惊心。

那地震都会出现那些灾害呢?一般分为原生灾害(直接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原生灾害外,还会带来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

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等。

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火灾: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

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

滑坡和崩塌:这类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塬区,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使得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山崖或塬坡发生崩塌或滑坡。

这类次生灾害虽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毁灭性的,使整村整户人财全被埋没。

水灾: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

而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人的心理创伤等社会性灾害称为诱发灾害。

对此,我们理应时刻保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当面临地震灾害时,我们才能准确应对。

一旦真的遇到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不能惊慌。

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

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

底层建筑可以尽快有序撤离至开阔场地,并抱头下蹲。

高层建筑应尽快缩小目标并使身体保持在结实的屏障之下,以免被击中。

比如此刻正在教室内,那么我们应该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绝不要乱跑。

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在操场或室外或者已跑到室外,可迅速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八种自然灾害_分布、成因、措施、危害

八种自然灾害_分布、成因、措施、危害

地震、滑波、泥石流等八种自然灾害,分布、成因、措施、危害一、泥石流定义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三、形成的原因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四、我国泥石流分布的特点1、我国泥石流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尤其在地形条件上表现较为明显。

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和盆地之间的接触带上,此外青藏高原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也是泥石流集中分布地。

在两个地带中,泥石流又多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入阶段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这也是我国泥石流发生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在每一个大型构造带中,高频率的泥石流的发生多集中在混合花岗石、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页岩、泥灰岩、泥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2、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有关。

高频率的泥石流往往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局部暴雨强度大、较软湿、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地,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五、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有许多种,生物措施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效果好。

生态环境恶化,坡面植被覆盖率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经常会造成水土流失。

而许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就是水土流失恶性发展的直接结果。

由此可见,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水土流失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生物措施。

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

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

3、造成精神、心理伤害,诱发多种心身疾病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震区人员首先是心理上经受一次前所未 有的大冲击,进而陷入一种罕见的情感危机中。强烈的地震摧毁 了人们平时司空见惯的空间世界,使人们的生存空间突然压缩, 在心理上失去了空间归属感,感到一种生存威胁,表现出极度慌 恐和不安,单纯的求生欲望压倒一切;灾民因为亲人遇难,而在 心理上、精神上陷入了极度悲哀,对生活、爱情、婚姻等的看法 发生变化;地震中受伤将要终生残疾的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也 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震后急性应激性反应使灾民普遍出现焦虑、抑郁、恐怖、躁 狂等病态心理行为。震后迟发性应激性反应使灾民在灾害过去多 年后依旧存在失眠、恶梦、触景生情不能自拔等许多心理行为障 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灾害的应激作用常诱发各种身体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妇科疾病等十分常见。
2、大型公共场所避险逃生措施 地震发生时,如在饭馆就餐应迅速躲到餐桌下;如在电影 院、剧院、体育场(馆)、大型竞技场内应立即躲在排椅下;如 地震时在上课,要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如在大型商业街和露天 集会场所要就地停立不动,观察地震发展采取相应对策。在公 共场所避险时切忌乱跑,以免因拥挤、踩踏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应听从统一的疏导指挥,有秩序地从安全通道疏散到安全空 旷地方。 3、平房避险逃生措施 平房内的人员震前听到地声、看见地光,可迅速撤离。如 果感到大地抖动而来不及撤离,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平 房顶轻,躲在坚固的床下或桌子下比较安全。在两次震感之间 的间歇期要迅速撤到室外。
为防止地震使门框变形而打不开,在防震期间,最好不 关门。夜间地震时,不要因为寻找衣服和穿衣服耽误时间, 一定要争分夺秒躲到安全地点在震感完全消失后应迅速撤到 室外。撤离时要走安全楼梯,不要乘电梯。原因是地震时常 断电,电梯会停运,而且地震还会使电梯门变形,使电梯悬 挂半空。地震时如门窗变形而打不开,要打破门窗逃生。地 震时如已经到室外,不要再返回室内取衣物,因为余震的威 胁还存在。 此外,地震时还应注意切断电源、煤气开关,防止起火 爆炸。一且发生火灾,按火灾的逃生办法避险逃生。

我国地震灾害成因

我国地震灾害成因

我国地震灾害成因、危害及应对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学号:2010030137姓名:张新瑶摘要:地震灾害是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号称群灾之首。

地震能量巨大,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还易引起多种次生灾害(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河水倾溢、水坝崩塌等引起的水灾、瘟疫等),破坏力强,甚至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等产生影响。

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近年,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给我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尽量减小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应将强对地震产生的成因的研究和对地震的监测、预报预警,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人们的抗震意识、抗震能力。

本篇论文通过对中国地震的成因分析,了解到中国地震频发,且产生严重破坏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针对地震的成因和危害,总结防震抗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震级、板块交界处、抗震能力、防震减灾一、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地壳中累积的构造应力集中引起的地壳岩层突然破裂或错动的现象。

地震灾害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地球内部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产生快速、剧烈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类型:主要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构造地震的数量最多,破坏力也最强,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还有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等。

地震相关术语:震源:地球内部诱发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等震线:破坏程度相同地区的连线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震级: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按地震等级大小划分:超微地震:震级大于1级微震:震级小于3级,一般人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等于5级,人们容易感觉到,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强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7级(大于6级的地震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灾害)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多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交界地带活山脉平原交界地带,释放能量巨大,破坏严重。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具体有哪些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具体有哪些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具体有哪些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突发性自然灾害。

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地震对我们的伤害呢?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带来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地震的危害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

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中国,由于地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因此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破坏性很大的地震。

如1556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8级地震造成了死亡83万余人的惨剧,这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20世纪以来,我国境内影响较大的地震主要有三次:一次是1966年3月8日及3月22日发生在河南省邢台地区的强烈地震,在震中地区几乎所有的房屋全部倒塌;另一次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十几秒内,这座随着开滦煤矿的开发而兴起,有着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次震灾中,死亡24万多人,重伤16万人,轻伤36万人;还有就是今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死亡及失踪人数超过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南阳市地质构造复杂,也是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1946年10月23日南阳6.5级地震,震中烈度达Ⅷ度,死伤人口约1万人,是我省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地震。

自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南阳小震活动不断,每天都有发生,较为显著的地震活动有:1973年11月29日,淅川宋湾发生ML5.1级地震,有感范围波及淅川、内乡、湖北均县等地;1976年2月11日至2月28日,内乡发生的ML4.0级震群活动;1991年10月13日桐柏县发生的3.1级有感震群;2000年4月29日,内乡县马山口和镇平县高丘之间发生ML4.7级地震,这是南阳市自1973年11月淅川宋湾5.1级震群以来最大的地震,共造成1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重伤7人),经济损失5600余万元。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其危害包括:
建筑物和设施损坏: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公共设施、道路、桥梁等建筑物和设施严重损坏,甚至倒塌。

生命损失: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地面开裂等,从而造成人员伤亡。

环境污染:地震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社会经济影响:地震可能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受到破坏,交通、通信中断等。

心理和精神影响:地震可能对当地居民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需要心理治疗和支持。

因此,地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地震灾害的危害与预防策略

地震灾害的危害与预防策略

地震灾害的危害与预防策略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当地震发生时,瞬间的地震波可以摧毁建筑物、导致土地滑坡和海啸等灾害。

因此,重视地震预防和灾害减轻措施的重要性就变得尤为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震灾害的危害以及一些应对策略,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做好应对准备。

地震灾害的危害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还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人们经常因为建筑物和墙壁崩塌、玻璃碎裂和火灾等原因而受伤。

地震也可能引发土壤液化,导致房屋沉陷或倾斜。

地震海啸也是地震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破坏。

因此,地震对人们的生活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地震预防策略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预测地震,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地震预防策略的示例:1.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是地震灾害最容易受影响的区域。

抗震设计可以通过改良结构、使用抗震材料和采取减震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例如,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增加其稳定性和强度。

安装避震器和减震器等装置也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2.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正确的自救和逃生技能,如找到避难所、趴下并保护头部等,在地震发生时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在地震前要组织应急包,包括食物、水、医药品和紧急联系方式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您在地震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保护自己的安全。

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地震迹象并向人们发出警报。

这样,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采取行动,例如躲避在安全区域、关闭气体和电力设备等,以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风险。

因此,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提高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了解是灾害预防和减轻措施的关键。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和媒体渠道,向公众传达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策略,培养公众适应地震的能力和意识。

火山地震对自然地理和人类的影响

火山地震对自然地理和人类的影响

火山地震对自然地理和人类的影响-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火山喷发的危害火山喷发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实际上,在火山喷发时,这两类灾害常常是同时存在的。

爆发式的火山喷发,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四周喷射出大量的岩块、岩浆、碎屑和火山灰等固体物质,它们具有炽热、高速等特点,可以烧毁和掩埋火山附近的城镇和生物,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火山喷出的碳、氢、氮、氟、硫等氧化物和放射性物质,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火山喷发引起的间接灾害包括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山崩、雪崩、毒气及气候异变。

火山喷出的大量岩石碎屑、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的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城市和乡村。

,火山爆发可能对气候造成极大影响。

火山喷出的大量气体和火山灰,会随高空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它们导致的异常高温和寒冷会危害人体健康和作物生长,但在火山爆发后一段时间内,散满高空的火山灰云可阻挡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遮挡太阳光,导致气温下降,可能影响正在增暖的气候变化。

有科学家认为,火山爆发是地球天然的气候调整机制。

火山对人类有利的影响火山爆发时,常常喷出大量的火山特质,主要有灼热的熔岩、碎屑、灰尘、CO2、H2S,SO2及大量朋汽。

这些喷出特质对地理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和灾难,也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产和肥沃的土地。

火山活动对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火山活动塑造周围的地表形状。

火山活动还为人类提供大面积土地和肥沃的土壤,火山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火山地区有山有湖、温泉飞瀑、景色秀丽,吸引游客。

火山爆发虽然经常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但它并非一无是处,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少好处。

首先是火山资源。

火山和地热有如“孪生兄弟”,有火山的地方一般都有地热资源。

地热能是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同时无污染,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加工、发电、农用温室、水产养殖、民用取暖、温泉理疗等等。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地震的形成: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即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的条件: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地震的危害: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地震的解决措施: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

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滑坡的形成: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分布: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

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群灾之首是什么灾害

群灾之首是什么灾害

群灾之首是什么灾害
自然灾害中群灾之首是地震。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还会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而当前的科技水平是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故地震为自然灾害之首。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

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

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地震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地震是⼀种突发性⾃然灾害,不仅本⾝能造成各种破坏,还能形成灾害链,诱发各种次⽣灾害。

地震的破坏⼒极强,不仅能使房屋倒塌⼆危及到⼈类的⽣命,还会对环境造成极⼤的破坏。

研究地震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对我们减少⾃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更好地进⾏灾后重建⼯作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的基本概况——以青海地震为例青海省⽟树县2010年4⽉14⽇晨发⽣两次地震,最⾼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截⽌4⽉25⽇下午17时⽟树地震造成2220⼈遇难,失踪70⼈。

地震发⽣后,青海省的环保部门就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级响应机制,迅速制定了灾区环境监测预警⽅案、⽔污染处置预案、应急监测⽅案,对灾区饮⽤⽔⽔源地⽔质、地表⽔⽔质、环境空⽓质量进⾏了应急监测。

可见,地震带来的影响是极⼤的,此次地震不仅危害到⽟树⼈民的⽣命,⽽且引发了⼀系列地质、⽣态环境的破坏,灾后的地区在短期内难以修复。

⼆、地震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从⽟树地震的情况分析,地震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有:1、导致⼭体滑坡、泥⽯流等此⽣地质环境灾害强烈地震会造成⼭崩地裂、⼭河改观,地壳运动,地震破裂过程复杂多变,导致⼭体崩塌、飞⽯滚落、暴⾬洪灾,引起⼤规模地质灾害。

1950年西藏墨脱8.6级地震最具有典型性,该次地震后,在20万km平⽅范围内形成⼤量的⼭崩塌⽅,巨⽯纷飞,沿雅鲁藏布江的多雄拉⼭、南⽊冬⼭和⾦珠⼭⼭崩最为严重,并促成泥⽯流的活动,村庄被掩埋和摧毁,破坏⽥地和道路,堵塞江河,引起雪崩,洪⽔泛滥和⼤⽚森林被毁。

2、破坏当地⽣态系统的平衡⼀⽅⾯,地震不仅直接造成动物死亡,⽽且对它们的繁殖也有影响。

1736年⼴西岭溪地震后于当地夏季出现⽩燕,说明地震使⽩燕原来的⽣存环境改变,导致它们的迁移,实际上,这对⽩燕的⽣存是不利的。

另⼀⽅⾯,由于地震破坏植被,从⽽影响到某些动物的⽣存。

在⼀个⽣态系统中,不同的动物物种依赖于不同类型的植被,植被被破坏了,就必然会影响到某些动物的⽣存及繁殖,有时可能会导致某些珍稀动物的灭绝。

地震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地震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地震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事件之一,牵动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为了应对地震带来的灾害,地震安全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震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

一、地震的危害性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所导致的地面振动,其破坏力不可小觑。

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主要体现在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基础设施受损等方面。

此外,地震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土壤液化、山体滑坡等,增加了灾害的范围和危害程度。

因此,人们应该重视地震带来的潜在危害,并提高地震安全意识。

二、地震安全教育的意义1.提高个人应对灾害的能力地震安全教育可以教导公众如何正确应对地震,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通过学习避难所的选择、紧急逃生技巧以及急救知识等,个人在发生地震时能够及时做出正确反应,保护自身安全。

2.推动地震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地震安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安全,更是促进整个社会对地震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公众关注地震安全问题,积极参与灾害应对和预防工作,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

三、如何提高地震安全意识1.教育系统的角色学校是培养学生地震安全意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入地震安全相关的知识,同时进行模拟演练和应急演练,以提高学生对地震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组织地震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和家长在地震安全方面的合作。

2.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地震安全教育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除了传统的宣传手册和海报,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地震安全知识和预警信息。

此外,可以结合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相关主题,举办地震安全宣传周或者活动,增加公众对地震安全的关注度。

3.政府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政府和专业机构在地震安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地震安全教育的法律效力;专业机构可以提供科学的地震安全知识和技术支持,为公众提供地震风险评估和预警服务。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

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

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

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致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

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

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

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

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

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火灾: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

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

海啸: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

瘟疫: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行。

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行,关系极为密切。

滑坡和崩塌:这类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塬区,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使得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山崖或塬坡发生崩塌或滑坡。

这类次生灾害虽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毁灭性的,使整村整户人财全被埋没。

水灾: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

地震安全教育课心得体会(3篇)

地震安全教育课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地震安全教育课。

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地震的危害,以及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我对这次地震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一、地震的危害地震是地球表面岩石层快速释放能量而产生的震动现象,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剧烈,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万人因地震死亡,数十万人受伤。

二、地震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地震安全教育让我们认识到地震的危害,使我们更加关注防灾减灾工作,从而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 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地震发生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学习地震自救互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危急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地震安全教育课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检查建筑物、保持室内通风等,这些习惯在地震发生时有助于减少损失。

4. 促进社会和谐:地震安全教育课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地震安全教育课的学习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了解地震的定义、成因、类型、震级、震中距离等基本概念。

2. 地震预报与预警:学习地震预报的方法、手段以及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

3. 地震应急响应:了解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的应急响应措施。

4. 地震自救互救:学习地震发生时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如避难、急救、灭火等。

5. 地震灾害评估与恢复重建:了解地震灾害评估的标准、方法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措施。

四、地震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1. 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学习地震安全教育课,我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危害,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使我更加关注防灾减灾工作。

2. 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地震安全教育课让我掌握了地震自救互救的方法,如逃生、急救、灭火等,这将有助于我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5万多次,破坏程度较强的地震近20次。

虽然如此,从古至今,地震一直追逐着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并频频疯狂地破坏人类的美好家园——地球。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在地球上就要经受地球的“抖动”。

地震被称作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是因为地震带来的灾害太多了也很严重的影响力人们的生活。

一:震后灾害: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的次生危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1.地震发生后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地震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多方面的。

地震发生后直接造成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河流改道、地表变形,以及喷沙、冒水、大树倾倒等危害。

如果地震发生在海边或海底,还会形成海啸。

1960年5月22日智利8.9级特大地震引发了世界上最大的海啸,不仅智利海岸遭到袭击,十几米高的巨浪还以640千米的时速横扫太平洋,22小时之后在日本沿岸登陆,造成灾害。

2004年12月26日一场大地震引发印度洋海啸、导致大约23万人死亡或失踪以来,造成的灾害之大,令人震惊。

此外,在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2.间接灾害即(次生灾害)地震发生后间接引起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疫病蔓延等等,称为地震的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层面的,例如:地震时电器短路引燃煤气、汽油;公路、铁路、机场被地震摧毁会造成交通中断;通讯设施、互联网络被地震破坏会造成信息灾难;化工厂管道、贮存设备遭到破坏会形成有毒物质泄漏、蔓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城市中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厂、水厂、煤气厂和各种管线被破坏会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卫生状况的恶化还能造成疫病流行;二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地震灾害的影响和危害
破坏建筑物和基 础设施
引发山体滑坡和 泥石流等次生灾 害
造成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影响社会经济和 生态环境
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提高建筑抗震性能,采用 抗震设计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 应急演练
提高公众防震意识,普及 防震知识
PART 02 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概述
台风灾害的影响和危害
强风:破坏建筑物、树木、农作物等
交通中断:影响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
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经济损失:造成农业、渔业、旅游业等产 业的损失
风暴潮:导致沿海地区洪水泛滥
人员伤亡:直接或间接导致人员伤亡
台风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地震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
全球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大洋中脊地区等
地震活动频率:地震活动频率与地震带分布密切相关,环太平洋地区地震活动最为频繁
地震深度:地震深度与地震带分布有关,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深度较浅,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区的地震深度较深
地震类型:地震类型与地震带分布有关,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类型以构造地震为主,地中 海-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类型以火山地震为主
世界主要自然灾 害及其地理特点
汇报人:XXX


01 地震灾害
02 洪水灾害
03 台风灾害
04 干旱灾害
05 地质灾害
PART 01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概述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由地壳运动引起 地震的危害性主要取决于震级、震源深度和震中距 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海啸等次生灾害 地震预测和预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

但是发生人类活动区强烈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通常来讲,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小,对建筑物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

人们对于里氏4级以上的地震具有明显的震感。

在防震性能比较差切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

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

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

在有些地震中,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地震的危害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

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

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指由地震波所造成岩石圈的振动。

自然现象和人为因素都能造成地震波。

地震的强弱可用地震仪来测量。

震级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於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黎克特制地震规模。

地震好处与坏处

地震好处与坏处

地震的利处关于受灾地域的人们来说是灾害 , 而关于全世界地震是缓解地球自己的压力 , 开释过多能量, 保持岩石圈受力均衡的有效而独一的门路 .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饶, 有益于农业生产 . 而海底地震惹起的海啸和海风给内地地域带来难得一遇的水汽关于缓解干旱 , 净化空气起到了必定的作用 .地震的危害地震,是地球上全部自然灾祸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祸。

破坏性地震,常常在没有什么先兆的状况下忽然到临,大地震惊、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而且在地震以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祸更是火上浇油,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害。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要发生 500 万次左右地震,固然全局部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因为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许多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富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 120 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遇到过地震的扰乱。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祸,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外,还会惹起火灾、爆炸、毒气延伸、水灾、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灾祸。

除此以外,地震还会带来次生灾祸,主要有:1.火灾:由房子坍毁、煤气泄露和明火惹起;2.水灾:由水坝决堤或山崩壅塞河流等惹起;3.毒气泄露: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惹起;4.瘟疫:由震后生计环境的严重破坏所惹起。

地震是地壳迅速开释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时期会产生地震波,此中地震波又分为S 波及 P 波。

地震可由地震仪所丈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开释出来的能量,往常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那么透过“订正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某地址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该地址地壳运动的剧烈程度,是由震动对个人、家具、房子、地质构造等所产生的影响来判定。

在地球的表面,地震会使地面发生震动,有时那么会发生地面挪动。

震动可能引起山泥倾注甚或火山活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之地震危害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