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从市场监管角度谈商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市场监管角度谈商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从制约百姓投资兴业的第一道门槛改起,通过理清“证”“照”功能关系、推动市场准入与退出双向便利、提升登记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市场主体松绑、为企业减负,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从试点到整体、从单独部门到多部门综合、从微观到宏观制度建设的分步推进,实现了部门之间的联动改革,已经成为影响长远、影响全局的综合性改革。
一、近年商事改革基本情况(一)从“多证合一”到“证照分离”。
一是开办企业从“多证合一”到整合6个部门实现“四个一”全流程办结,投资兴业“零成本”,全过程“零跑动”。
二是“证照分离”改革通过进“四扇门”实现全覆盖清单管理,直接取消审批68项、审批改备案16项、实行告知承诺37项、优化审批服务405项,破解企业“准入”后的“准营难”问题。
(二)从企业普通注销到简易注销全面实施。
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压缩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时间,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建立简易注销容错机制。
改革措施提高了市场退出行政审批效率,强化了企业退出的主体责任,增强了企业办事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三)从登记注册电子化到无纸化全面实现。
在2020年全程电子化的基础上已实现市场主体登记全程无纸化全覆盖,申请人登陆“一网通”平台,填报相关数据并完成实名认证,全程“无纸化”“零接触”获取营业执照。
目前我县个体工商户全程无纸化登记达到95%以上,企业开办无纸化登记达到77%以上。
(四)个体工商户得到有效促进和发展。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破解个体工商户面临的生产经营难题、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提供了法律遵循。
个体工商户实现直接变更经营者、跨区域迁移,同时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助推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畅通“个转企”的各项支持政策也纷至沓来。
截止4月底,我县个体工商户数量为34679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76.07%,每年的增速是居各类市场主体之首。
2024年商事登记改革工作总结
2024年商事登记改革工作总结2024年是商事登记改革的关键一年,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创新,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改革推进情况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和指导。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了商事登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了商事登记的程序和要求,进一步提高了登记便利化和效率。
3. 改善办事环境:通过优化登记流程、简化材料要求、提高办事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4. 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对商事登记机构的监管,推动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防范和打击不正当行为。
二、取得的成果1. 登记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通过简化流程和优化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办理商事登记的便捷程度,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
2. 商事登记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和优化工作流程,商事登记的效率明显提高,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等待时间和办事成本。
3. 企业创办和退出更加便利:通过简化创业流程和优化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的创办和退出,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4. 反腐败成效显著:通过加强对商事登记机构和人员的监管,进一步压缩了腐败空间,为营商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商事登记改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改革工作推进不够积极。
2. 在一些登记机构中,工作效率仍然有待提高,存在办事不规范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3. 对商事登记信息的保护和安全仍然存在风险,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管理。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1. 持续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强化对商事登记机构的监管,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3. 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商事登记信息的保护和安全管理。
4.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各方对商事登记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度。
总之,2024年的商事登记改革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年商事登记改革工作总结
2024年商事登记改革工作总结一、背景分析2024年,我国商事登记改革进入了深化阶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商事登记改革被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并规范市场主体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工作亮点在2024年的商事登记改革中,我们注重以下几个工作亮点:1. 改革创新思路针对过去商事登记改革中的固有模式,我们加强了改革创新,注重思路的转变。
我们积极研究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并适应我国国情,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效率为核心的改革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2. 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商事登记的效率和便利度,我们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
通过建设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商事登记的全程电子化,使登记流程更加高效简化,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的登记成本,提升办事效率。
3. 简化登记流程为减少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办事负担,我们大力推进了登记流程的简化工作。
在流程中,我们优化了材料准备环节,做到了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使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只需提供必要的基本信息,即可完成登记手续。
4. 提升服务意识在商事登记改革中,我们高度重视服务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优化窗口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市场主体得到及时、专业、高效的服务。
我们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市场主体对商事登记改革的了解和支持,增强广大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取得的成绩在2024年商事登记改革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1. 登记效率大幅提升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流程简化,商事登记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登记时限平均缩短了50%,市场主体能够更快速地办理登记手续,进一步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2. 登记成本明显降低在简化登记流程的基础上,商事登记的材料和手续费要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通过取消繁琐的资料准备和降低登记费用,使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登记成本明显降低,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了机会。
商事制度改革 调研报告
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事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其改革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商事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
问卷调查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收集有效问卷数千份。
访谈对象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家、律师等。
同时,还对国内外商事制度改革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二、商事制度改革现状及成效1. 商事登记便利化:通过简化登记手续、缩短登记时间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商事登记的便利化程度。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商事登记便利化表示满意。
2. 市场准入放宽: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
新设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3. 监管方式创新:通过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提高了监管效率和透明度,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存在的问题1. 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领域法律法规缺失或滞后,导致商事制度改革在实践中遇到诸多法律障碍。
2. 跨部门协同不足:商事制度改革涉及多个政府部门,部门间沟通协调不畅,影响改革效果。
3. 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地区商事登记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和群众便捷办事的需求。
四、建议与展望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为商事制度改革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 加强跨部门协同: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3. 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商事登记信息化水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4.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市场秩序公平有序。
5. 培育市场主体自治能力:引导市场主体自觉遵守市场规则,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法治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将形成更加公平、透明、便捷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商事制度自查报告(5篇可选)
商事制度自查报告(5篇可选)第一篇:商事制度备受社会关注的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经过近三年的酝酿,今天正式启动。
深圳商报记者昨天采访获悉,通过改革,人们有望实现在家里开公司的梦想。
2010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将商事登记制度纳入改革计划。
此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开始逐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通过特区立法程序,2012年10月30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并确定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3年2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工商总局关于同意广东省商事登记营业执照改革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广东省商事登记营业执照改革方案》,3月1日起,深圳实行改革后的营业执照。
说起此次改革的亮点,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袁作新告诉深圳商报记者,此次改革实现了六大突破:改革现行以“营业执照”为中心的商事登记制度,实现商事主体资格登记和经营资格登记相分离,理顺商事主体登记与经营资格许可的相互关系,建立审批与监管高度统一的登记制度;改革现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现行商事主体监管方式,实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创新信用监管模式;改革现行企业登记检验制度,实行商事主体年报备案制度,构建有效采集和查询商事主体真实经营状况的信息基础;改革现行商事登记公示制度,建立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改革传统登记方式,全面推行网上注册,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实现商事登记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同时,改革将实现四个提速:前置审批改后置,卫生、文化等经营资格许可不再作为商事主体登记的前置条件,将实现程序性提速;登记内容和登记材料简化,商事主体登记不再登记和审核实收资本,不需收取和审查场所使用证明、验资报告、前置审批文件等材料,将实现审核性提速;网上申请,网上审核,全面推行网上登记,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将实现技术性提速;三证合一,少跑部门,通过探索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的登记制度,将实现整体性提速。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工作总结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工作总结商事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我们的工作总结。
一、推动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我们首先成立了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研究和制定改革方案。
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充分考虑了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
最终,我们制定了一套全面、可行的改革方案,并按照计划开始了实施工作。
二、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通过简化登记流程、实施电子化登记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商事登记的效率。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便利的服务,使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加方便地办理登记手续。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推进,为营商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深化了企业法人治理制度改革,强化了企业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提高了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我们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激励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四、推进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改革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商事争议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我们加强了对商事法院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了争议解决的程序和制度。
同时,我们还鼓励企业自愿选择仲裁机构进行争议解决,提供多元化的纠纷解决途径。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商事争议解决的效能,保护了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深化了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我们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六、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为了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班和研讨会,向各界人士普及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案。
评估报告:关于全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调研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关于全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调研评估报告近期,围绕商事制度改革,特别就“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利弊和市场监管方面,我们与省编办、省工商局等十多个部门进行座谈,还研究了深圳、珠海等地改革情况,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商改的基本情况及成效我省商事制度改革领导重视,主动作为,启动较早。
省政府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2013年10月25日常务会议精神,2013年12月出台了《关于改革工商登记制度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意见(试行)》(陕政发〔2014〕50号)。
改革内容集中在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实行“先照后证”、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等十三个方面。
国务院出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若干意见》、《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之后,我省认真贯彻落实。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统筹协调,部门分工负责、依法推进,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投资活力和创业动力,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长。
截至2014年底,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30.25万户,同比增长34.68%,注册资本金5882.85亿元,同比增长187.11%,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74.5万户,列全国第17位。
新登记市场主体中,企业9.01万户,同比增长70.97%,个体工商户20.4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851户。
其中,私营企业新增8.44万户,同比增长84.68%。
涌现出一批电子商务、小微企业等新业态、新产业。
总理所讲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态正在我省蓬勃发展。
二、改革主要事项利弊分析(一)放宽住所管理改革方面“一址多照”利好之处:首先,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下岗职工创业就业,有利于一些长期游离在登记之外的小微企业取得了市场合法经营资格。
如西咸新区商务秘书有限公司的住所已作为328户小微企业的登记住所,三分之二是大学生创业企业,规模均为10人以下,就业2500多人,下岗职工占一半左右。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先手棋”和“当头炮”,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改革红利,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市政协专门成立专题调研组,赴工商局、政务服务办等部门考察调研,召开市工商局、编办、法制办、经信委、政务服务办等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并到宿迁市、临沂市进行学习考察。
一、全市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决策部署下,以工商部门为代表的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力协作、艰辛探索,打出了一连串商事制度改革政策组合拳,成功创造了一批享誉全省、全国的经验、模式,以更低的门槛、更快的速度、更好的秩序、更优的服务,推动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我市振兴实体经济、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提供了源头活水。
主要特点是:1、准入更便捷。
围绕“放管服”改革主线,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注册资本认缴制”、“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登记管理”、“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推进了登记注册便利化,充分释放了市场活力。
截至2018年2月,全市实有各类—1 —市场主体33.6万户、注册资本(金)9950亿元,比2014年初分别增长110%、104%。
2、监管更规范。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通过取消年检改为年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强化信息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强化企业信用监管、推进社会共治等改革,初步构建起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监管机制,规范了市场环境,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和企业负担。
3、服务更优质。
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积极施行“一站式”审批、“一窗式”服务、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证照自助一体打印、建立综合帮办体系等改革举措,初步构建了“网上办、不见面、快递送”的工商登记新模式,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最大程度简化了办事流程,大大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3篇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3篇【篇一】一、我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近两年来,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坚持不懈改善营商环境,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发展电子政务、监督权力运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区以服务便企利民为导向的政务环境已见雏形,政务服务环境有所改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全面动员部署,完善营商环境制度和工作措施。
区人民政府召开了xx 年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对全区作风建设,特别是优化为民服务与营商“两个环境”有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全区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任务的工作安排》等一系列文件,对我区各部门、各单位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以确保“两个环境”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制定了《改进工作优化“两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针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的17个部门,26个窗口开展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对窗口部门违反工作纪律的个人进行通报公示,并与进驻部门审批科长签订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承诺书》,通过制度约束,营造“两个环境”良好氛围。
对16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3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流程、要件、时限的再梳理,同时编制了《办事指南》和《制度汇编》手册,进一步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
逐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横向并联审批和纵向联动审批服务机制,充分利用“xx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督管理平台”,同时建设微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推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全面推动项目签约落地。
制定出台了《xx区投资促进优惠政策》、《xx区项目招商落地引荐人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xx区招商工作、争取资金、扶持服务企业培植税源收入任务考核办法》,确保优质项目在xx 区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
四是主动跟进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着力加强项目审批服务工作,开辟服务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加快重点项目审批速度。
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调研报告
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全面深入分析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推进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
我们建议企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1. 引言1.1 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全面深化改革被视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效率。
为了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机遇,企业需要进行深入调研,并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
1.2 目的本调研报告的目的是对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其更好地应对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选择了10家不同规模和行业的企业进行调研,并针对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面访。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意见,通过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3. 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首先,企业加大了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评估,更加重视市场竞争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企业在组织架构和流程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加强了内部的协同合作和信息交流。
再次,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提升了员工的技能和工作积极性。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首先,一些企业在实施改革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和指导,导致改革效果不明显。
其次,企业在改革中面临着资源的短缺和成本的增加,需要更好地平衡利益关系。
再次,部分企业在改革中遇到了员工的抵触和反对,需要更好地沟通和引导员工的思想。
4.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方案:4.1 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企业应制定更为详细的改革规划和目标,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确保改革能够顺利推进。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与实践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我国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情况,促进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提高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走访、访谈等。
我们选择了多个城市和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包括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以及不同规模和行业的企业,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和发现1. 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进一步简化了行政审批流程,取消了一批无效或重复性审核事项,提高了企业开办和办理各类证照的效率。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
企业反映,开办公司流程更加简化,办事效率提高明显,进一步激发了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
2. 优化营商环境仍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小微企业、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较高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一些地方政府对营商环境改善责任意识不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监督不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和监督。
3. 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照和手续,提高政府审批效率。
(2)加快政务服务“互联网+”的推进,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3)完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加大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
(4)加大对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融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政策支持,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东营市推进“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东营市推进“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通过调研,总结了东营市推动“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发现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字:东营;证照分离;商事制度近年来,东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部署要求,对标全国先进地市,健全完善督导考核机制,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
本文总结了东营市推动“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发现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针了对性建议。
一、东营市推动“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一)加强工作领导,完善推进机制为切实保证“证照分离”改革的顺利推进,东营市政府将“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列入政府督查事项,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建立了由编制、工商、法制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市编办负责改革涉及事项的总体调整把关,市工商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改革试点的组织实施,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东营开发区负责履行试点工作主体职责,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改革事项的办理办法、监管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二)健全工作措施,提升监管实效建立“六双”监管协同机制,把更多的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防止审批与管理脱节。
坚持“放”优先、“管”跟进,对改革涉及事项,特别是对省里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公安、食药等十余个部门单位分别制定事项办理办法,并从监管内容、方式、措施和程序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市工商局充分运用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双随机”抽查模式,实现精准智慧监管。
(三)强化督查指导,抓好整改落实强化对相关部门、单位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城管、安监等多个部门对全市“证照分离”改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确保政策措施准确体现改革意图。
什么是商事制度关于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商事制度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提升我国 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的交流与 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更 大成果。
THANK YOU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商事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效率、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 要意义。
商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商事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 权益,制定了商业惯例和法规,形成了早期的商事制度。
发展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商事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从最 初的商业惯例到现代的商法典编纂,商事制度逐渐形成了较 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繁琐的审批程序
传统的商事制度审批程序繁琐,手续复杂,时间长,效率低下,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
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现有的商事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更加灵活、便捷的制度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
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1 2
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
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 间等措施,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降低企业 成本和门槛。
02
商事制度改革背景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各国经 济复苏不平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 高质量发展。
现有商事制度的不足与问题
加强培训指导
为市场主体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搭建服务平台
2024年商事登记改革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商事登记改革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____年,是我国商事登记改革的关键一年。
在过去几年的努力下,我国商事登记体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事登记改革,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我国在____年开展了一系列的商事登记改革工作。
二、工作目标____年商事登记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全面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加快推进商事登记改革,提高登记效率,强化登记监管,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1.简化注册程序为了实现商事登记的便利化,我们在____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简化注册程序。
首先,优化了企业注册流程,推行了一站式注册服务,企业只需按照一套标准办理相关手续即可完成注册。
其次,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推行了电子化注册,企业可通过互联网完成注册、备案等相关手续。
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登记审批与备案制度同步进行,极大地减少了注册时间。
2.加强登记监管为了保障商事登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我们加强了登记监管工作。
首先,建立了严格的登记准入制度,对企业的名称、经营范围、股权结构等进行审核,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
其次,加强了登记信息公示,向社会公开企业登记信息,提高了透明度。
同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维护了市场秩序。
3.优化服务体验为了提升企业的注册体验,我们在____年进一步优化了商事登记服务。
首先,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了登记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
其次,推行了预约注册服务,企业可提前预约时间和地点,避免排队等待。
同时,加强了线上服务,提供了在线咨询、办事指南等服务,方便企业随时获取相关信息。
四、工作成效在____年的商事登记改革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1.登记流程更加简化高效。
通过深化改革,我们进一步简化了注册程序,推行了一站式注册服务和电子化注册。
企业的注册时间大幅缩短,平均注册时间从____年的20个工作日减少到了5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注册效率。
商事制度改革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背景及目标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旨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本年度,我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深化市场准入改革(1)简化登记流程。
本年度,我单位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登记流程,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
通过简化登记材料、缩短审批时限,提高了企业登记效率。
(2)放宽市场准入。
本年度,我单位积极推动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降低了企业设立门槛。
同时,简化住所登记、企业名称核准等环节,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2.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1)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本年度,我单位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将涉企行政审批事项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实现了企业证照“一照一码”。
(2)压缩审批时限。
本年度,我单位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行政审批时限,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
3.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1)建立健全信用监管体系。
本年度,我单位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归集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企业信息共享。
(2)强化协同监管。
本年度,我单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4. 优化营商环境(1)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本年度,我单位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2)加强政策宣传。
本年度,我单位加大商事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改革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企业对商事制度改革政策了解不足,导致改革红利未能充分发挥。
(2)部分地区监管力量不足,难以有效监管市场秩序。
2. 改进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对改革政策的知晓度。
(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能。
(3)优化政务服务,提高企业办事满意度。
四、展望未来,我单位将继续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商事制度改革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年2月,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拉开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xx年3月1日,xx区工商登记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标志着我区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区政协联络委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在肖朝华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改革一线,走访基层群众,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在历时3年的商事制度改革进程中,作为改革牵头单位的区工商分局,以“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为改革目标,以“放、管、服”为改革主线,有效组织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双随机一公开等系列商事制度改革,为我区营造了更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更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投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简政放权,持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一是登记改革成效明显。
我区基本完成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证一码等改革,是重庆市首个实现“三十三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改革的区县。
二是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并行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依托市政府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全区实现了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环节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便利注册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商务活动中的推广应用,目前己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43张。
三是实现企业名称登记自查自择。
依托市局企业名称网上查询比对系统,提供名称禁限用、相同及相近的筛查提示服务,全区实现了企业名称自查自择。
四是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有效推进。
健全完善了普通注销登记制度与简易注销登记制度相互补充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实现了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目前己办理简易注销市场主体71户。
五是市场主体发展迅猛,结构更加优化。
全区市场主体数量为60888户,今年增加6589户(其中,企业增加1569户,个体增加5002户,农专增加17户,外资1户),个企比由5.01:1上升到2.97:1。
(二)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显成效全面落实国家《“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和《重庆市市场监管“十三五”规划》,坚持依法监管、简约监管、审慎监管、综合监管、协同监管、智慧监管,逐步健全和完善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
一是坚持依法监管。
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厘清市场监管部门的法定监管职责,同时注重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推进依法治区。
二是坚持简约监管。
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为依托,强化了信用公示,推行“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引导企业树立“公示即监管”的理念。
2016年度,全区外资企业年报率为100%,在全市排名第一。
内资企业年报率为97.44%,在全市排名第二。
个体年报率为88.2%,在全市排名第五。
农专年报率为99.72%,在全市排名第六。
三是坚持审慎监管。
对网络约车、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经济业态中的轻微的违法行为,采取建议、提醒、约谈等方式规范;对电商市场网络传销、刷单炒信、假借“微商”“电商”“消费投资”等涉众违法行为重点打击。
四是坚持综合监管。
全区着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查联管机制。
2017年,区工商分局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智能摇号系统,随机摇出的执法人员53人,针对直销违法行为、商品质量违法行为等13项抽查内容,对被摇中市场主体1421户进行了抽查,实现了对市场主体“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综合监管提质高效。
五是坚持协同监管。
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支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发挥社会公众、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对市场秩序的监督作用,密切市场监管部门与乡镇(街道)、社区、市场经营主体、小区物业、行业协会等的联系,协同监管新格局基本形成。
(三)优化服务,提升服务发展效能一是优化政策促发展。
在调整对扶持“微型企业”资金的从普遍“直补”向精准“后扶”的同时,加大对市场主体创新营销、高效管理等知识培训,强化智慧扶持。
二是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深度激活品牌经济。
全区共有有效注册商标4924件,其中地理商标4件,驰名商标1件,重庆市著名商标30件,xx区知名商标66件,商标结构优化,助推了我区企业品牌竞争能力。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
工商登记窗口”四办(网上办、马上办、随地办、辅导办)”的创新措施,彰显登记窗口便民高效。
二、商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调研中,委员们普遍认为,xx区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市场主体增量提质,监管机制创新有力,服务质量优化提升,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部门联动不够,实践改革主动性有待加强一是部门联动乏力,制约商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区先后实施了企业注册资金认缴制、先照后证、双告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双随机一公开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均需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完成。
但各职能部门由于改革举措不同步、不配套,改革效果参差不齐,不可避免的制约了我区商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二是对商事制度改革的认知不足,实践改革主动性不足。
部分部门的不少同志认为商事制度改革只是工商部门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能的改革,导致所属部门在改革实践中主动性不强。
比如:在“多证合一”时不是主动配合而是被动接受的有之;对工商部门抄告的后置审批信息不予理睬或不实施监管的有之;对列入经营异常企业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不予限制的有之等等。
(二)信用约束不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亟待解决一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未建立,涉企信息无法归集。
区工商分局虽然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实现了行政处罚公开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系统、行政审批系统的链接,但跨部门只实现了与公安部门“双打”信息的共享,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方面由于受设施、配置、系统设计、数据标准等因素的限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用信息“一张网”。
被执行企业信息,企业注册登记备案、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知识产权出质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涉企无法归集到一起,无法形成企业信用报告。
二是信用信息应用缺失,信用约束力不强。
在信用信息应用方面,由于我区目前没有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归集企业信用信息和形成企业信用信息报告,使各职能部门之间互不清楚各自记录的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导致各职能部门对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应用成为独角戏,致使诚信主体得不到激励和受益,失信主体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戒和受限,严重阻碍了诚信社会建设的有效推进。
(三)人力资源短缺,行政成本剧增一是人员数、质问题凸显。
商事制度改革极大的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数量急剧增加,工商登记的压力、市场的监管难度、广度、深度也随之增加。
在数量方面,目登记岗位人员22名(其中临聘人员8名),登记人员与市场主体比高达1:2768,远超主城渝中局1:2000的比例,同时还要接受各类咨询;市场监管岗位人员63人,监管服务对象60888户,承担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费维权、产品抽检等各项职能职责。
在素质方面,目前区工商分局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5.2岁,由于基层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工作理念、思维方式固化,接受新生事物的主动性、实效性较弱,面对职能划转、体制调整等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闯劲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到位。
二是行政成本剧增,经费保障不足。
临聘登记人员的培训、工资、服装、设备等经费严重不足;登记量大、登记档案免费查询,电脑、打印纸、电脑耗材等行政成本剧增,导致经费严重不足;产品质量抽检品种、项目的增加,市场主体(微企)发展、服务、提质及监管,极大地增加了工商部门的人力、物力及监管成本;违法行为隐蔽性、区域性、群体性和多发性,也极大的增加了行政执法的成本。
(四)改革中法律法规配套滞后,经营者法治意识薄弱一是在改革实践中,法律滞后屏障凸显。
商事制度改革遵循“先立后破”,改革进程中由于法律法规配套难以同步出现了很多问题。
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任何一项行政许可都必须经法律法规授权方可由被授权机关实施,导致在“多证合一”实施过程中,众多职能部门的行政许可因法律法规的约束,不能很好参与市场主体“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中来,因此,现有的“三十三证合一”均只能按照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对备案许可类进行整合。
二是法律法规配套罚则缺乏,经营者法治意识薄弱。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先证后照、企业年报公示制度等改革后,配套的法律法规并未制定相应的规制,加之经营者法治意识薄弱,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一些与改革目的相背离的现象。
如:成立市场主体趋近于零成本,市场主体一味追求大而全的经营范围,执照中涉及行政许可的,经营者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又不及时办理相关许可证,有照无证经营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市场主体对年报公示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如实、及时申报年报和更新即时信息,甚至根本不报。
三、对商事制度改革的建议(一)厘清部门职能职责,建立考核机制一是各职能部门应主动协同联动,有效推进各项商事制度改革。
按照“先照后证”改革要求,严格落实“双告知”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抄告、许可反馈、部门沟通机制,改善现有“准入不准营”现状。
探索相关部门协同监管模式,共享监管信息及数据,加强市场主体的日常监管,避免重复检查、增加企业负担。
二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成立联席会议机构,约定各部门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在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三是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职能部门的年度考核和重点工作督查,督促各职能部门从思想上重视改革、行动上落实改革、从人财物力的安排上倾向改革。
(二)健全信用体系,推进“一张网”建设一是注重信用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区级各职能部门数据库联网链接“一张网”工程。
横向方面,在区级层面整合部门信息,进行统一归集;纵向方面,积极建议由市工商局从市级层面推动部门信息整合,加快推进形成全国“一张网”。
逐步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对于尚不具备共享条件的部门,可通过线下光盘、硬盘等介质交换的方式推进数据共享。
方便各职能部门归集涉企主体的重合同守信用信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信息,形成信用评价报告。
二是强化信用信息应用。
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采取“信用+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信用+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等“信用+”的方式,让守信者处处受益,逐步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
三是狠抓信用情况公示。
加大对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采取“信用+限制”的方式,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