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商事制度改革 调研报告
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事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其改革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商事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
问卷调查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收集有效问卷数千份。
访谈对象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家、律师等。
同时,还对国内外商事制度改革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二、商事制度改革现状及成效1. 商事登记便利化:通过简化登记手续、缩短登记时间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商事登记的便利化程度。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商事登记便利化表示满意。
2. 市场准入放宽: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
新设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3. 监管方式创新:通过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提高了监管效率和透明度,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存在的问题1. 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领域法律法规缺失或滞后,导致商事制度改革在实践中遇到诸多法律障碍。
2. 跨部门协同不足:商事制度改革涉及多个政府部门,部门间沟通协调不畅,影响改革效果。
3. 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地区商事登记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和群众便捷办事的需求。
四、建议与展望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为商事制度改革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 加强跨部门协同: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3. 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商事登记信息化水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4.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市场秩序公平有序。
5. 培育市场主体自治能力:引导市场主体自觉遵守市场规则,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法治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将形成更加公平、透明、便捷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前言近年来,国家鼓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国家竞争力。
作为县级市场监管机构,我们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此,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工作内容深入挖掘问题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广泛的工程,我们要通过深入挖掘行业、企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精准找出需要改革的症结所在。
我们利用市场调研、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逐步确定改革的方向和实施路径。
推进一窗式服务为了简化企业开办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一窗式服务工作。
包括:推进“一网通办”,实现网上预约、材料上传、受理、审批、领证等全程线上办理;在服务大厅实现了“一条龙”服务,提供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备案等常用服务,使企业办事更加便捷。
强化政策宣传我们发现,由于企业主对商事制度了解不足,有些政策难以得到执行。
因此,我们注重政策宣传工作。
实现即时更新的政策法规在线查询;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类政策信息;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邀请行业专家解读政策。
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作为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电子营业执照能够减少企业备案资料,让办理时间更加高效,大幅提升了企业开办效率,使得行政审批成效显著。
我们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加强电子证照系统安全保障,对企业申请开办、变更、注销等服务快速办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工作成效我们对工作成效进行了简单的统计,数据如下:1.商事登记总数增长了10%以上;2.企业开办时间平均缩短了30%;3.电子营业执照率达到了85%以上;4.多项政策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贯彻和执行。
工作经验总结过去改革工作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需要严格限定政策执行时间,保障改革工作的高效推进;2.加强与政策制定部门对接,确保政策贯彻实施;3.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改革工作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工作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深化电子商务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企业创新、发展更加深入贯彻到企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商事制度改革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年2月,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拉开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xx年3月1日,xx区工商登记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标志着我区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区政协联络委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在肖朝华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改革一线,走访基层群众,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在历时3年的商事制度改革进程中,作为改革牵头单位的区工商分局,以“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为改革目标,以“放、管、服”为改革主线,有效组织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双随机一公开等系列商事制度改革,为我区营造了更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更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投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简政放权,持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一是登记改革成效明显。
我区基本完成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证一码等改革,是重庆市首个实现“三十三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改革的区县。
二是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并行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依托市政府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全区实现了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环节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便利注册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商务活动中的推广应用,目前己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43张。
三是实现企业名称登记自查自择。
依托市局企业名称网上查询比对系统,提供名称禁限用、相同及相近的筛查提示服务,全区实现了企业名称自查自择。
四是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有效推进。
健全完善了普通注销登记制度与简易注销登记制度相互补充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实现了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目前己办理简易注销市场主体71户。
五是市场主体发展迅猛,结构更加优化。
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概述商事制度改革是促进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涉及面广、内容复杂。
本文旨在对企业进行改革工作自查,以便更好地理解目前商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及进展,并深入探讨改革的后续任务与重点。
自查内容一、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公司最基本、最根本的法律文件,对公司运行起决定性作用。
合法、规范的公司章程能够确保公司运行合法、有序,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自查中,我们对公司章程进行了全面的审查,确保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及时修改更新,确保公司的“法制建设”健康发展。
二、公司门户网站建设无论是新设、改制的企业,还是已有企业,建设好自己的门户网站非常重要。
通过网站宣传企业实力和能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人才。
自查中,我们对公司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审查和维护,确保其信息真实、准确、权威,反映我们企业的真实情况。
三、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企业文化建设涉及人文、道德和法律等多个方面,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自查中,我们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究,以整体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四、公司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企业内部最核心、最基础的管理工作,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自查中,我们对公司资产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维护,确保公司资产记录准确无误,识别和排除不良资产,优化资产配置,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谨慎。
五、合同管理合同是商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书,对企业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查中,我们对合同管理进行了全面审查和整改,重点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监督、执行、审核等方面工作的完善,以预防和解决合同风险问题。
改革进展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
最近,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的立法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商事法治水平。
二、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是商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正推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自主经营权利和自主责任。
商事制度工作总结范文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我单位积极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二、工作回顾1.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按照上级要求,我单位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梳理涉及企业登记的各类证明材料,取消一批、优化一批、整合一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 推进“证照联办联销”改革。
为提高企业开办效率,我单位积极推行“证照联办联销”改革,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让企业“最多跑一次”。
3. 优化企业开办流程。
针对企业开办过程中存在的环节多、材料多、耗时长的难题,我单位简化办事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提高企业开办效率。
4. 强化企业登记监管。
我单位加强企业登记信息监管,严厉打击虚假注册、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5. 推进企业名称自主申报。
为方便企业自主选择名称,我单位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提高企业名称登记效率。
6.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我单位积极开展商事制度改革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对改革措施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工作成效1. 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
通过推行“证照分离”和“证照联办联销”改革,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开办效率。
2. 企业开办成本明显降低。
通过简化办事流程、精简申请材料,企业开办成本降低30%以上。
3. 企业开办满意度显著提升。
改革措施实施后,企业开办满意度达到90%以上,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4. 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通过加强企业登记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根据上级部署,进一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扩大改革范围,提高改革成效。
2. 优化企业开办服务。
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级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能力增强,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为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基于对司法改革实施情况的调研,对司法体制改革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方案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进展情况1. 独立法院制度初见成效自2014年司法体制改革启动以来,独立法院制度逐步完善。
目前,全国法院案件移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各级法院的案件受理和审理速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2. 案件质量明显提升2019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一审民事和商事案件305.6万件,同比增长10.4%。
其中,一审判决撤销、变更或发回重审的案件,占一审判决总数的比例降至4.27%,处在历史最低水平。
3. 民事诉讼改革取得突破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正,涵盖了审判方式、证据规则、程序制度和执行程序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为实现诉讼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各地法院通过建立一站式诉讼平台将诉讼程序简化,满足群众的及时高效审判需求。
二、问题与挑战1. 司法公信力亟待提升虽然司法公正和独立性日益得到重视,但司法公信力仍然面临大量挑战,主要表现为:地方保护现象普遍存在,裁判文书公开率仍有待提升;案情重要性与涉案金额严重不协调等。
2. 非诉讼机制应有所创新在逐步强化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的同时,非诉讼机制的改革也显得十分必要。
现阶段,非诉讼机制多是以法律援助和调解为主,缺失多元化、立体化的非诉讼机制,更为严缺高素质法律服务人才。
3. 司法档案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司法档案是司法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司法公信力、保护人民权益等诸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各地司法档案监督机制还存在缺失,审批和审核流程繁琐,涵盖面窄,信息不及时共享等不足。
三、整改方案1. 提高司法公信力应加强对裁判文书公开率的监管,扩大公众知情权,增强司法透明度。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先手棋”和“当头炮”,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改革红利,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市政协专门成立专题调研组,赴工商局、政务服务办等部门考察调研,召开市工商局、编办、法制办、经信委、政务服务办等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并到宿迁市、临沂市进行学习考察。
一、全市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决策部署下,以工商部门为代表的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力协作、艰辛探索,打出了一连串商事制度改革政策组合拳,成功创造了一批享誉全省、全国的经验、模式,以更低的门槛、更快的速度、更好的秩序、更优的服务,推动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我市振兴实体经济、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提供了源头活水。
主要特点是:1、准入更便捷。
围绕“放管服”改革主线,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注册资本认缴制”、“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登记管理”、“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推进了登记注册便利化,充分释放了市场活力。
截至2018年2月,全市实有各类—1 —市场主体33.6万户、注册资本(金)9950亿元,比2014年初分别增长110%、104%。
2、监管更规范。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通过取消年检改为年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强化信息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强化企业信用监管、推进社会共治等改革,初步构建起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监管机制,规范了市场环境,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和企业负担。
3、服务更优质。
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积极施行“一站式”审批、“一窗式”服务、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证照自助一体打印、建立综合帮办体系等改革举措,初步构建了“网上办、不见面、快递送”的工商登记新模式,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最大程度简化了办事流程,大大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是指通过对商事活动相关制度进行变革和创新,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商业环境优化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我国不断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力。
本文将从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和营商环境改善三个方面探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路径。
一、企业登记制度改革企业登记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之一,它涉及到企业的注册、备案与变更等重要环节。
在过去,由于繁琐的办理流程和低效的服务,企业登记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不利于商业环境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深化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要简化企业登记流程。
通过精简各类登记材料和审批手续,减少办理环节和时间成本,实现企业办理登记的便利化。
同时,应加强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推行“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其次,要完善企业登记信息公示机制。
加强企业登记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信用建设,也提高了市场监管的效能和公共服务的公正性。
应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推动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便于企业及时获取、分享和核验相关信息。
最后,要加强企业登记的监督与管理。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力度和水平,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增强市场秩序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加强对登记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保持其廉洁从业和高效服务的态度和行为。
二、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市场准入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的准入要求、审批流程和条件等方面。
准入制度的改革将带来更加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首先,要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取消一些限制性行业的准入门槛,鼓励竞争、促进创新。
通过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不得准入的领域和条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其次,要简化审批程序。
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通过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张联审、一次办结”等改革措施,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调研报告:关于做实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创新的实践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做实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创新的实践和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激活改革、创新“双引擎”,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增长中高速、产业中高端、消费中高级的发展新格局。
同时,我们也感到,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必须进一步做实体制机制创新这篇大文章。
一、近年来改革创新的做法和成效四年来,我市始终聚焦“赢在全面深化改革起跑线”“增创转型创新发展新优势”的目标,把改革作为最大红利来抓,把创新作为发展基点来抓,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围绕国家层面试点下“先手棋”。
一是聚焦国家战略平台抓改革创新。
深入打造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两型综合评价体系,率先推进资源节约机制、环境综合整治、排污权交易、餐厨垃圾治理、绿色建筑推广等多项改革创新举措。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制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年)》《三年行动计划》和《若干意见》,着力打造创新谷,目前已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近60个,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00家。
湘江新区从规划编制等10个方面构建统筹协调机制,湖南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布局了恒大童世界、国际健康城、湘江欢乐城、智能驾驶测试区、高铁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各类创客空间和基地40余家,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二是聚焦智能制造抓改革创新。
率先推出并实施《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成立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发布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
以政策体系为支撑,着力构建“1+X”的政策体系,即1个“行动计划”和《工业园区转型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若干政策措施。
以制造企业为主体,在三一重工、华曙高科、威胜集团、中联重科等230多家企业启动智能制造试点,总体效能提升30%以上。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作者:臧姗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监管质量、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
不足之处表现为简政放权还不适应,事中事后监管亟待加强,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提高行政效率。
【关键词】商事制度改革;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2014年3月,我国商事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从出台的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来看,主要体现为“放、管、服”三个方面。
1、放宽市场准入一是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从2014年3月到2017年底,我国先后出台了注册资本改革、企业住所改革、电子营业执照等改革,优化了注册登记流程,降低了企业创业创新成本。
二是推行“先照后证”改革:从2015年开始,我国在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施“先照后证”制度,切实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
三是实施证照合一改革:从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我国先后开展了“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制度改革,减轻了企业办证负担。
2、提高监管质量一是完善监管制度:2015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明确提出“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开始形成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
二是创新监管方式:从2015年8月开始,我国在政府执法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提升监管的公平性,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是推动信息共享:2016年12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启动,“全国一张网”正式开通,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格局初步形成。
东营市推进“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东营市推进“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通过调研,总结了东营市推动“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发现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字:东营;证照分离;商事制度近年来,东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部署要求,对标全国先进地市,健全完善督导考核机制,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
本文总结了东营市推动“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发现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针了对性建议。
一、东营市推动“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一)加强工作领导,完善推进机制为切实保证“证照分离”改革的顺利推进,东营市政府将“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列入政府督查事项,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建立了由编制、工商、法制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市编办负责改革涉及事项的总体调整把关,市工商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改革试点的组织实施,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东营开发区负责履行试点工作主体职责,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改革事项的办理办法、监管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二)健全工作措施,提升监管实效建立“六双”监管协同机制,把更多的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防止审批与管理脱节。
坚持“放”优先、“管”跟进,对改革涉及事项,特别是对省里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公安、食药等十余个部门单位分别制定事项办理办法,并从监管内容、方式、措施和程序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市工商局充分运用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双随机”抽查模式,实现精准智慧监管。
(三)强化督查指导,抓好整改落实强化对相关部门、单位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城管、安监等多个部门对全市“证照分离”改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确保政策措施准确体现改革意图。
什么是商事制度关于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商事制度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提升我国 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的交流与 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更 大成果。
THANK YOU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商事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效率、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 要意义。
商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商事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 权益,制定了商业惯例和法规,形成了早期的商事制度。
发展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商事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从最 初的商业惯例到现代的商法典编纂,商事制度逐渐形成了较 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繁琐的审批程序
传统的商事制度审批程序繁琐,手续复杂,时间长,效率低下,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
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现有的商事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更加灵活、便捷的制度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
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1 2
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
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 间等措施,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降低企业 成本和门槛。
02
商事制度改革背景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各国经 济复苏不平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 高质量发展。
现有商事制度的不足与问题
加强培训指导
为市场主体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搭建服务平台
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商事制度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商事制度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汇报为全面推进我县商事制度改革进程,我局始终以“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健全行政监督机制”为宗旨,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
按照县委改革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安排,结合实际,现将我局所承担的商事制度改革任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改革工作目标要求我局深化改革工作任务指标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
目标要求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为主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最大程度利企便民,以企业登记全程便捷、高效、利民为目标,按照“互联+政务服务”理念,我局在保留窗口登记的同时,实行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开通涵盖所有业务、适用所有企业类型的上登记系统,实现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备案各个业务环节均可通过互联办理。
二、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我局积极利用“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服务大厅”,推行上申请、上受理、上审核、上公示等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方式,实现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
现在我县企业可在上办理企业名称核准和注册登记等事项,同时在窗口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业务办理时限制,高效便捷地为市场主体服务。
从年月份开始,我局已全面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截止目前,通过外申请核准企业名称户,核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户;企业设立核准注册登记户。
三、存在问题1、系统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没有一定电脑知识的人,存在对使用全程电子化系统有困难。
2、登记范围的核定成为企业在上设立登记过程中遇到的一定难题,一定程度降低了全程电子化登记的易用性。
登记机关在核准企业经营范围时,基本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核准。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业态的不断涌现,面对一些经营范围,即使是再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有时也难以对其进行归类核定,更不用说那些完全不熟悉业务的企业了,所以很多提交上来的经验范围五花八门,不符合行业规范。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者:梁宁王慧娟来源:《机构与行政》2017年第06期关键词:商事制度改革营商环境放管服威海市文登区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改革登记注册方式、推进科学高效监管等方面主动作为,加快推进登记审批便利化,全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变“多头审批”为“集中发照”,激发市场主体膨胀发展。
夯实基础工作,从人员培训、宣传发动、设备保障、流程优化四个方面入手,为“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统一接受咨询,统一办理业务。
推行“一审核准”制度,受理窗口可以一次性办理受理、审查、核准等审批手续。
完善“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落实首办负责制、限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制,建立了延时服务、错时服务等便民服务机制。
截至目前,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到41000多户,较改革前增长了97%。
登记审批时限由改革前的3个工作日改为全部现场办结。
二、变“属地管理”为“多点审批”,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多年来,文登区探索实施“同区异地、全域通办”登记审批新模式,打破属地管理限制,从下放企业名称核准权限入手,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将原来的登记审批的“一个点”转变为“多个点”,为市场主体就近办理业务提供便利。
同时,统一工作流程,统一登记标准,从网上预审到受理审查、核准登记、发放执照、档案移交,实现了每个环节的有序运转和有机衔接。
目前,实现了有限公司名称登记在全区任一登记场所“通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预先核准、设立、变更(备案)和注销登记业务在全区任一登记场所“通办”;所有类型市场主体的登记审批业务在文登和南海两个中心大厅窗口“通办”三个“通办”事项。
现在,申请人可以自主选择业务量较少的登记大厅或者基层所办理,实现了业务分流,有效缓解城区登记人员紧张的问题,减少了群众的等待时间,带来了登记审批的“加速度”。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3篇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3篇【篇一】一、我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近两年来,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坚持不懈改善营商环境,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发展电子政务、监督权力运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区以服务便企利民为导向的政务环境已见雏形,政务服务环境有所改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全面动员部署,完善营商环境制度和工作措施。
区人民政府召开了xx 年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对全区作风建设,特别是优化为民服务与营商“两个环境”有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全区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任务的工作安排》等一系列文件,对我区各部门、各单位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以确保“两个环境”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制定了《改进工作优化“两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针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的17个部门,26个窗口开展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对窗口部门违反工作纪律的个人进行通报公示,并与进驻部门审批科长签订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承诺书》,通过制度约束,营造“两个环境”良好氛围。
对16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3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流程、要件、时限的再梳理,同时编制了《办事指南》和《制度汇编》手册,进一步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
逐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横向并联审批和纵向联动审批服务机制,充分利用“xx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督管理平台”,同时建设微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推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全面推动项目签约落地。
制定出台了《xx区投资促进优惠政策》、《xx区项目招商落地引荐人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xx区招商工作、争取资金、扶持服务企业培植税源收入任务考核办法》,确保优质项目在xx 区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
四是主动跟进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着力加强项目审批服务工作,开辟服务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加快重点项目审批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省委书记XX在全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会上强调:“我们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要经常问需于企、问政于民,让企业和群众了解放权情况、监督放权进程、评价放权效果。
”省长XXX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涉企服务,积极开展“问诊于企”活动,主动上门服务,以公务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满意指数。
”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和局党组的工作安排,我们在XX、XX两地开展了“问诊于企、问计于民”的专题调研,实地走访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走访和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基层市场监管工作的难点与瓶颈,调研掌握企业、工商户等监管服务对象生存发展的痛点与症结。
一、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痛点”
1、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与登记窗口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201X年3月份开始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发展,新设市场主体数量急剧增加,在业的市场主体变更也更趋频繁。
在名称预先核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备案登记等业务量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各地登记窗口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致使人均办件量急剧增加。
以两市为例,XX市改革以来登记窗口每人每日办件量约为35件/次,月均名称办件量13324件/月。
XX市改革以来登记窗口每人每日办件量约为30件/次,月均名称办件量4086件/月。
登记业务量与登记窗口人员不足矛盾十分突出,不能全面满足市场主体的登记申请需求。
XX等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有部分分局因每日业务量太大,不得不采取限号措施。
2、并联审批综合窗口的建设没有完全到位。
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各级政务中
心均应设立并联审批综合窗口,负责材料收件、数据录入、档案扫描等工作,但在此次调研中发现,XX和XX两地的市本级综合窗口建设均未到位。
据了解,由于市本级政务中心的综合窗口未能如期建立,直接导致了部分县区的综合窗口建设工作进展缓慢,这一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综合窗口的人员、经费不能落实到位,大大影响了登记效率的提高。
3、放宽住所登记条件难以落实。
以XX为例,该市政府201X年8月出台《放宽住所条件的实施意见》(X府[201X]126号),但相关部门对文件的具体执行标准仍然有不同的认识。
例如:XX某市民拟在工业园区利用“创业长廊”中一闲置厂房开设咖啡馆,但因该住所用地属于工业用地性质,所以当地规划、消防部门根据公安部《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119号令)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120号令)相关要求,认为其不符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条件。
导致该投资者在后续经营中存在潜在风险。
又如XX某投资者想在空地上利用集装箱作为住所开办超市。
XX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7号:“(七)加强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管理。
对于应当具备特定条件的住所(经营场所),或者利用非法建筑、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等从事经营活动的,由规划、建设、国土、房屋管理、公安、环保、安全监管等部门依法管理”的要求,就该经营场所是否合法的问题给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发函,请其予以明确。
但相关部门仅答复为:“集装箱既非建筑也非构筑物”,对该住所是否合法并未给予准确答复,至使工商部门无法判断其住所的合法性,更无法为其办理相关准入手续。
4、某些地方政府仍变相设置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
依照《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只有法律、行政法规才能设定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或条件;国务院也明确
规定,除法律法规禁止准入的行业外,非禁即入,产业负面清单由国家统一制定。
但在调研中发现,某些地方政府仍变相设立前置审批,或自行制定产业负面清单。
例如XX政府出于规范引导地方行业发展考虑,下发《关于印发XX市木材加工业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20XX〕122号)、《关于暂停向木材加工企业核发工商营业执照的函》(X环函〔201X〕8号)文件,明确要求投资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从事木材加工、旧服装经营等事项,而在其规定区域外则不允许从事相关经营。
因此,工商部门只能执行地方政府的规定。
5、登记中的“审慎审查”的原则与司法机关把握不一致。
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后,企业注册登记中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公司登记的行为屡屡发生,自然人身份信息被冒用并取得公司登记的情况日益增多。
以仪征局为例,仅201X年该市就先后出现3起登记中自然人身份信息被冒用并取得公司登记的行为。
被冒用人以工商部门未履行审查责任,致使其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骗取企业登记为由起诉仪征市场监管局,要求其撤销登记。
但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工商部门对登记环节中的申请材料应实行形式审查。
除接到举报或发现签字与登记档案有明显差异外,工商部门不对申请材料中的签字进行实质性审查。
但当地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均认为,工商部门有启动实质性审查,核实其签字真伪的责任。
6、领取清税证明时间过长。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公司注销只需提交股东(或董事会)确认或法院、公司批准机关备案的清算报告,无需提交税务部门的清税证明;但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联合发文,在公司办理注销登记时需要提交税务机关的清税证明。
从XX、XX等地的情况来看,税务机关出具清税证明一般需要20天左右,时间长的甚至需要一个月,严重妨碍了登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