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试题及答案1

合集下载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以下是一道道德经试题及答案的范例】题目一:尝试理解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的含义并提出你自己的见解。

答案:道德经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它表达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治理方式,即通过无为而得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作为,而是指在行动中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过度干预,尊重事物的本性。

在我看来,无为而治并不意味着消极或漠视,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道德经中提到的“无为而治”基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洞察,认为自然界中万物皆有自己的规律和运行方式。

因此,人们应当学会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此同时,这种理念也可以应用于社会治理。

政府和领导者不应过度干预,而是应尊重个体和群体的独特性,并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和自主权。

个人认为,“无为而治”是一种主动的无为,即追求真实和本质而非表面功利。

它鼓励人们放弃过度追逐权力和物质财富的欲望,而是注重内在的修养和道德修炼。

通过个人的自省和提升,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

总之,无为而治并不是一种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是一种以自然为导向的治理方式。

它提醒我们不要盲目追求功利,而是要在行动中充分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支持。

无为而治需要领导者有高尚的德行和智慧,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和谐与进步。

题目二:探讨道德经中关于“柔弱胜刚强”的观点,并说明你对其的理解。

答案:道德经中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观点,指出柔弱的力量能够战胜刚强的力量。

这一观点与传统社会的力量观念有所不同,但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寻求柔和的方式,并非一味地以刚强和武力解决。

在我看来,“柔弱胜刚强”代表了一种智慧和深刻的思考方式。

道德经中提到的“柔弱胜刚强”并不是鼓励人们变得软弱无力,而是在处理问题时注重柔和、温和的方法。

刚强往往会引发强烈的对抗和冲突,而柔弱则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接纳和理解。

通过柔弱而非刚强的方式,可以在相互沟通中取得更好的结果,促进和谐与共赢。

个人理解是,柔弱并不等于无为,而是一种外在力量的隐藏和内在力量的释放。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2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2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1、《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你如何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所谓.道,可以说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所谓名,可以说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

“道可道,非常道”简单来说:这句话中的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某种不可以描述的宇宙万物之间的本源,一切都有这种“道"演化出来。

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说道、表述的意思。

再往后“非”是“不是”得意思,常指“正常”,道指的还是那个宇宙万物的那个道。

连起来说的意思就是道这种东西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述的,如果能用语言表述出来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同理我们看第二句话“名可名,非常名”中第一个名指的是名词,即指代“道的名字”,第二个名是动词,指代“命名”。

后面的“非常”同.上段分别指“不是”、“正常”的意思,最后一个名代指“道的名字”。

连贯起来的意思就是如果道这种东西要是可以命名的话,那么他也就不是最初的道了。

2、你如何理解《道德经》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本章主旨“无为弗恃”,用无为的原则做事,有作为不自以为恃。

具体是用“无为”的观点,分析事物现象,如知美、知恶:知善、知不善: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等,来论述“不言”与“有言”之间的关系,“不言”(无)强于“有言”(为)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老子“有无相生”辩证对立统一思想体现。

“圣人”就是圣贤之人!“处无为之事”,处,处置、处理、判断的意思;“无为之事”就是有目的而为之的事情,“有的人为名,有的人为利”,为了获得名和利许多人不择手段,他们的“为人处事”就是有目的的行为。

“无为之事”就是随性而为之事,不刻意掺杂目的性,能够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不妄想顺其自然的处事方法!“行”,行为的意思;“不言之教”,也就是不受别人的言论影响的教诲。

圣贤的人以无为之道来处事,不因名人权势而影响自己的行为。

处无为之事:"处无为"是一种做事方式,并不是不去做事.这种做事方式保有混沌无名所具有的无限演展能动性,柔弱灵动地进行自我展布,顺任于情势之自然而展身做为;做事时不以"成名"为指归,不做仗"名"逞能之事;能懂得适时抽身,不让自己充当某一具体的角色而起着无法抽离的支撑作用,不因做某事而使自身专化、特化。

小学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小学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小学道德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B2. 《道德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3. 《道德经》中“道”的含义是什么?A. 道路B. 道理C. 道德D. 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答案:D4.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哪一章?A. 第一章B. 第二章C. 第八章D. 第十章答案:C5. 《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A. 不作为B. 无目的的治理C. 顺应自然,不强求D. 随意治理答案:C6. 《道德经》主张的“无欲”是指什么?A. 完全无欲B. 无物质欲望C. 无过度的欲望D. 无精神欲望答案:C7. “反者道之动”在《道德经》中表达了什么思想?A. 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发展B.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的C. 事物的发展是直线的D. 事物的发展是无序的答案:B8. 《道德经》中“大音希声”是什么意思?A. 大声的音响B. 声音的回响C. 声音的极致是无声D. 声音的传播答案:C9.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在《道德经》中的含义是什么?A.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B. 知道停止就不会遇到危险C.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停止就不会遇到危险D. 知道满足和停止是危险的答案:C10. 《道德经》中“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强调了什么?A. 重视轻浮B. 重视安静C. 重视稳重D. 重视躁动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老子所著,全书共分为________章。

答案:812. 《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了________的思想。

答案:宇宙生成3. 在《道德经》中,“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描述的是________的特性。

答案:水4. 《道德经》提倡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________。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篇一:测试题答案】项会被打乱,请认真核对答案。

题目1“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友好待人,做事谨慎、守信,广泛爱护他人,亲近品德高尚的人”的观点出自()选择一项:a. 《中庸》b. 《庄子》c. 《论语》d. 《道德经》题目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罪莫大於欲得。

”的后一句是什么?()选择一项:a.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b.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c. 隐隐聚若雷,噆肤不知足d. 故知足之足,常足题目3“道”是修身治国的基础,在哲学范畴首先提出“道”的是()选择一项:a. 庄子b. 孟子c. 孔子d. 老子题目4“默而识之”的正确译文是()选择一项:a. 能默写而且能记住它b. 默写并能认识它c. 通过书写的手段记住它d. 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论语》一书现存有多少篇?()选择一项:a. 18b. 15c. 19d. 20题目6《论语》一书第四篇为()选择一项:a. 公冶长篇b. 宪问篇c. 里仁篇d. 学而篇题目7《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选择一项:a. 仁者爱人b. 兼爱非攻c. 忠义孝悌d. 无为而治)题目8《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选择一项:a. 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b. 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c. 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d. 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题目9《道德经》一书中阐述了老子()的核心思想。

选择一项:a. 因果循环,众生平等b. 兼爱非攻c. 仁者爱人d.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题目10《道德经》中老子主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攻坚强者莫能胜之。

” 强调的是()选择一项:a. 以刚克柔b. 以柔克刚c. 刚柔转化d. 刚柔并济题目11《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仰,全书共()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

道德经考试题库及答案

道德经考试题库及答案

道德经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2. 《道德经》共有多少章?A. 72章B. 81章C. 90章D. 100章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性?A. 无为而治B. 柔弱胜刚强C. 仁者爱人D. 反者道之动答案:C4.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一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A. 水的形态变化B. 水的利他精神C. 水的清洁功能D. 水的流动性答案:B5. 《道德经》提倡的“无为”是指什么?A. 什么都不做B. 顺其自然,不强求C. 无目的的行为D. 随意而为答案:B6.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哪一章?A. 第一章B. 第二章C. 第三章D. 第四章答案:A7. 《道德经》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美与恶是相对的B. 人们都追求美,所以恶就不存在了C. 美的存在是因为有恶的对比D. 美与恶是统一的答案:A8. 《道德经》提倡的“不争”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A. 政治上B. 经济上C. 人际关系上D. 所有选项答案:D9.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在《道德经》中象征着什么?A. 音乐的力量B. 形象的力量C. 道的无形无象D. 声音的传播答案:C10. 《道德经》中提到的“无欲则刚”是指什么?A. 没有欲望的人是坚强的B. 没有欲望的人是软弱的C. 没有欲望的人是无情的D. 没有欲望的人是无用的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德经》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一”指的是______。

答案:道2.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这里的“自然”指的是______。

答案:自然界的本原状态3.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一章提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里的“不争”体现了______。

答案:利他精神4. “反者道之动”这句话在《道德经》中表达了______。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试题(含答案)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试题(含答案)

判断题答案往后看,所有题目都在洪范九畴1【单选题】秦汉以后,(A)图书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干。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2【单选题】《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D)。

A、左丘明B、班昭C、司马迁D、司马谈3【单选题】以下著作中,不属于经部的是(C)。

A、《六祖坛经》B、《大学》C、《周易》D、《尚书》4【判断题】在《尚书.洪范》一文中,“王访于箕子”中的“王”指的是周文王。

(X)5【判断题】《经传释词》一书由清代王引之所撰。

(V)五行五事1【单选题】在《尚书.洪范》一文中,“金曰从革”中的“革”意为(B)。

A、皮革B、变革C、甲胄D、免除2【单选题】《尚书.洪范》中“言曰从”的“从”具有两层含义,一为语言本身的通顺柔和,二为(C)。

A、话多且乱B、人云亦云C、言而有信令人顺从D、恭顺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尚书.洪范》的“五事”的是(D)。

A、貌B、言C、视D、行4【判断题】《尚书》中的“五行”概念不同于后世阴阳家所谓的“五行”概念。

(V)5【判断题】钱大昕是明朝著名史学家。

(X)八政五纪1【单选题】《尚书.洪范》中的“八政”不包括(D)。

A、食B、货C、牧D、祀2【单选题】“八政”里,“四曰司空”的“司空”指的是(D)。

A、是管理朝觐B、治理盗贼C、管理教育D、管理居民3【判断题】《尚书.洪范》的“八政”将“食”排在第一位,体现了饮食和农业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V)。

皇建有极1【单选题】《尚书.洪范》中提到的“五福”指的是(A)。

A、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B、福、禄、寿、喜、慈C、貌、言、视、听、思D、财、官、寿、禄、才2【单选题】《尚书.洪范》一文中,“皇极”的含义是(B)。

A、约束帝王的法则B、大中至正的准则C、君子之道D、万物运行的法则3【单选题】“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一句出自(D)。

A、《孟子》B、《大学》C、《尚书》D、《论语》4【判断题】孔子认为,要做到孝顺父母,最难的事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词汇最能体现《道德经》的核心思想?A. 德B. 道C. 经D. 修身答案:B. 道2.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墨子C. 老子D. 孟子答案:C. 老子3. 下面哪个词汇被认为是《道德经》的基本出发点?A. 道德B. 自由C. 思想D. 天道答案:A. 道德4. 哪个词汇是《道德经》所主张的道德境界?A. 无为而无不为B.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 仁者爱人D. 和而不同答案:A. 无为而无不为二、简答题1. 简述《道德经》中"道"的含义及其核心思想。

答案:《道德经》中的"道"是指宇宙间的根本规律和原始力量。

它是一种无形无物的存在,超越了个体和个人的欲望,是一种宇宙的终极真理。

《道德经》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遵循"道",摒弃功利心和私欲,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引导人们将自己与自然融合为一,达到真正的自由与和谐。

2. 解释《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

答案:《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无不为"并非指不做事情,而是指通过无为的自然状态来实现万物的和谐发展。

此处的"无为"指的是无私、无欲、没有功利心和执着,而"无不为"则意味着在无为的状态下,一切事物都会得以自然而然地进行,无需人为的干预和强制。

这种状态下的人和社会将会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和谐。

三、论述题《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是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这一思想对当代社会是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述。

答案:《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依然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功利和物质利益,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品质。

通过追随《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的理念,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寻求真正的内心自由和和谐。

道德经考试题库及答案

道德经考试题库及答案

道德经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____,____。

答案: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____;圣人不仁,以百姓为____。

答案:刍狗,刍狗。

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____。

答案:行妨。

二、选择题1. “上善若水”一语出自《道德经》哪一章?A. 第一章B. 第八章C. 第五十五章D. 第七十八章答案:B2. 《道德经》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是在哪一章?A. 第六十章B. 第六十一章C. 第六十二章D. 第六十三章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答案:《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是指治理国家或管理事务时,不采取强制或过度干预的手段,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让事物按照其固有的规律自然发展。

这种思想强调领导者应减少干预,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效果,即通过不干预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2. 根据《道德经》的观点,如何理解“柔弱胜刚强”?答案:《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的观点强调的是柔弱的力量和价值。

它认为柔弱并非无力,而是一种顺应自然、适应变化的能力。

在面对刚强时,柔弱能够通过顺应和适应来克服刚强,因为刚强往往伴随着固执和不变,而柔弱则能够灵活应对,最终达到目的。

四、论述题1. 论述《道德经》中“道”的概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道德经》中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它无形无象,却又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道”的概念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和谐,倡导无为而治。

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启示我们在面对环境问题、社会矛盾时,应寻求和谐共生之道,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冲突,通过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同时,“道”的概念也提醒我们在个人修养上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道德经试题

道德经试题

道德经考试题班组:姓名:分数:一、填空题:20道题,每道题1分,共20分1、道德经中国人必须要读的2、道德经字数五千左右,又称、老子五千文、老子道德经、道德玄经3、老子所说的“一生、二生、三生”4、客观真理大于真理,主观真理服从于真理;5、一是道之 ,即化生为万物的原物质;6、二是道之 ,即这原物质化生的万物演化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7、 ,是对欲望的执着;8、 ,是对于喜怒的偏执;9、 ,是对于喜好的偏执;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10、人生最高境界有三:于人;于人;于人11、生命三宝:12、道之四绝:万变幻象 2丶无为无 3丶负阴而抱阳4、反者道之动13、仁——14、与人为善——;与鬼为魔——;化鬼为神——15、真人有“三不”:16、老子、、道教17、天下“”18、“道”的代表:19、“”大道20、东方圣经:二、判断题: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1、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顺势成事:用水在沟,用人在引3、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4、生物人:生物之人,生理欲望;5、社会人:社会网络,角色生活;6、神气人:浩然之气,灵魂牵引;7、道德经中国人必须要读的道德经8、人生最高境界有三:无损于人;无求于人;无愧于人9、嗔,是对于喜怒的偏执;10、小事靠术,大事靠道小成靠术,大成依德11、敏——反应速度慢,适应环境,改正错误12、信——诚实可信,宁失江山,不失约定,13、仁——恭、宽、信、敏、惠14、企业家很累,老子教我们“无为而治”;15、老子就写了五千言,名老子,道教尊其为“道德经”;16、老子、孟子、道教17、天下“大道”18、西方文明的两个车轮:圣经与科技19、无为无败,上善若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顺其自然;这句话是孟子说的20、第二个歪了,自己工具化了;忙而乱气三、单选、多选择题: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1、请问中说:一个国家出现的时候,代表着这个国家A;百姓很富有;B、国王很贤明;C、国家很动乱,D、人们很团结;2、老子认为,天下的大事,都是怎么做成功的A、靠关系,B、努力学习,C、从小事做起,D、命中注定3、道德经一书总共有章章章章4、道德经一书,是一部体系;A.自由主义B.存在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5、迅曾说:“不读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A.论语B.孟子C.老子D.庄子6、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7、老子主张“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因此强调A.以柔克刚B.以刚克柔C.阴阳调和D.阴阳对立8、老子“南面之术”的核心还是A.有为而治B.无为而治C.有为有治D.无为无治9、美洲纽约时报曾将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10、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庄子应以为主;A.内篇B.外篇C.上篇D.下篇11、国学的核心思想是A儒B道C释12、孔子政治思想的的核心是A仁B义C礼13、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作“三玄”的着作是A.论语B.道德经C.周易D.庄子14、道家核心学说就是“道”,“道”的含义主要有A.构成世界的本体B.创造宇宙的原动力C.促使万物运转的规律D.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E.揭示事物矛盾的普遍性15、下列成语中,哪些属于道德经中的成语A.紫气东来B.天网恢恢C.上善若水D.上德若谷E.和光同尘16、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的是A.论语B.孟子C.老子D.庄子E.易经17、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内核的主要包括A.道家思想B.犹太思想C.儒家思想D.基督思想E.佛家思想18、老子在道德经第29章中,主张圣人要A.尚俭B.知止C.去甚D.去奢E.去泰19、老子提出治理天下的四大中心价值是A.“无为”B.“好静”C.“尚贤”D.“无事”E.“无欲”20、老子在道德经第29章中,主张圣人要A.尚俭B.知止C.去甚D.去奢E.去泰四、问答题:5道题,每题1分,共5分1、道德经又称2、道德经给了企业家什么3、你对道德经的理解4、你对生命三宝:精气神的解释5、企业家为什么要学道德经五、案例分析1道题共15分记者忍不住好奇问道:“你难道不觉得这种无为的思想有些消极,感觉不是鼓励人要有野心、有进取心么”;“不会啊,顺其自然要比功利地去想得到某些东西更好;”给出自己的想法。

道德经期末考试试题

道德经期末考试试题

道德经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2. 《道德经》中“道”的概念主要指什么?A. 道路B. 道德规范C. 自然法则D. 社会制度3. 以下哪一项不是《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的含义?A. 顺应自然B. 减少干预C. 积极行动D. 保持内心平静4. 《道德经》中提到的“上善若水”是指什么?A. 善良的人像水一样清澈B. 最高的善行像水一样柔弱C. 善良的人像水一样流动D. 最高的善行像水一样滋养万物5. 《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的“反”指的是什么?A. 反对B. 反思C. 回归D. 反向运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体现了《道德经》中关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7.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句话反映了《道德经》中的________思想。

8. 《道德经》中提到“大音希声”,其含义是指真正的________往往不在于________。

9.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这句话强调了在处理事务时,应该保持________和________。

10.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________和________,才能避免羞辱和危险。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

12. 解释《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3. 阐述《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的观点,并分析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四、论述题(共30分)14. 论述《道德经》中“道”的概念及其对后世哲学和文化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5. 阅读以下案例:某公司在管理上采取了一种放权式的管理方式,让员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

请结合《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理念,分析这种管理方式的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道德经考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考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2. 《道德经》大约成书于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答案:A3. 下列哪句话出自《道德经》?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D.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答案:B二、填空题4. 《道德经》全文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篇,分别阐述了道和德的哲学思想。

答案:道经、德经5. “上善若水”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其中“水”象征着________的德性。

答案:柔弱三、简答题6. 简述《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理念。

答案:《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意指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少干预,不强制,让万物按照其自然规律生长和发展,从而达到社会和谐与治理的目的。

四、论述题7. 论述《道德经》对后世哲学和文化的影响。

答案:《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核心思想,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反求诸己”等,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伦理、军事等领域,也对东亚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被后世的道教、佛教以及宋明理学等哲学流派所吸收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案例分析题8. 阅读以下《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分析这句话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过分追求感官的刺激会导致人的感觉变得迟钝和迷失。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诱惑所包围,如过度消费、追求物质享受等,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内在价值的培养。

这句话提醒我们,应该适度地享受物质生活,同时注重精神文化的充实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六、思考题9.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道德经》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理解。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练习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诗经》“国风”中揭露统治者对人民残酷剥削,并表达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的诗篇是( C )A.《伐檀》 B.《七月》 C.《硕鼠》 D.《君子于役》2.主张“兼爱”、“非攻”的先秦诸子是( B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的作者是( C )。

A、孔融B、曹植C、曹丕D、王粲4、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 A )。

A、《咏荆轲》B、《饮酒》C、《归园田居》D、《桃花源记》5、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所用典故出自( B )。

A、《诗经》B、《楚辞》C、《论语》D、《庄子》6、《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指( C )。

A、华山B、嵩山C、泰山D、恒山7、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A )。

A、《卖炭翁》B、《琵琶行》C、《长恨歌》D、《钱塘湖春行》8、初唐时期力反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寄兴”和“汉魏风骨”,在复古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革新的著名诗人是( D )A王勃 B卢照邻 C沈期 D陈子昂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 B )A江水的流动过程 B月亮的升落过程C花林的空间变换 D白云的飘浮显隐10、孟浩然《过故人庄》是一首著名的( C )A山水诗 B边塞诗 C田园诗 D哲理诗11.“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出自( A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12.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A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13.我国文学史上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成熟的作品是( C )A.《陌上桑》 B.班固《咏史》 C.《古诗十九首》D.《孔雀东南飞》14.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D )A.《短歌行》B.《蒿里行》 C.《观沧海》 D.《龟虽寿》15、《报任少卿书》一文的体裁是( B )A人物传记 B书信 C激文 D上奏朝廷的文书16、曹植《赠白马王彪》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采用首尾蝉联的艺术形式 B采用首尾呼应的表现形式C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D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17、屈原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喻指( C )。

大学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大学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大学道德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B2. 《道德经》的“道”指的是什么?A. 道路B. 道理C. 自然法则D. 道德规范答案:C3. 《道德经》主张的治国理念是什么?A. 法治B. 德治C. 无为而治D. 人治答案:C4. 在《道德经》中,“无为”的含义是什么?A. 无所作为B. 无目的的行为C. 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D. 无意识的行为5. 《道德经》提倡的人际关系处理原则是什么?A. 竞争B. 合作C. 争斗D. 忍让答案:B6.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比喻说明了什么?A. 水是生命之源B. 水是柔弱的象征C. 水是智慧的象征D. 水是力量的象征答案:B7. 《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的“反”指的是什么?A. 反对B. 反思C. 循环D. 反转答案:C8. 《道德经》认为“道”的特性是什么?A. 有形B. 无形C. 有声D. 有色答案:B9. 根据《道德经》的观点,以下哪项不是“道”的属性?B. 无欲C. 有为D. 无为答案:C10. 《道德经》中提倡的“无欲”是指什么?A. 无物质欲望B. 无精神欲望C. 无追求D. 无个人欲望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道德经》是________时期的一部哲学著作。

答案:春秋2. 《道德经》共有________章。

答案:813. 《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道,不是永恒不变的道4. 《道德经》中“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可以用名字命名的名,不是永恒不变的名5. 《道德经》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那么丑的东西也就存在了6. 《道德经》中“大音希声”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最宏大的声音往往听不见7. 《道德经》中“大象无形”的意思是________。

道德经考试题和答案

道德经考试题和答案

道德经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2. 《道德经》共有多少章?A. 72章B. 81章C. 90章D. 100章答案:B3. 《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的下一句是什么?A. 名可名,非常名B. 无名,天地之始C. 有名,万物之母D.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答案:A4.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下一句是什么?A.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C. 水善利万物而无形D. 水善利万物而有声答案:A5. 《道德经》中“大音希声”的下一句是什么?A. 大象无形B. 大器晚成C.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D.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答案:C6. 《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的下一句是什么?A. 弱者道之用B. 弱者道之体C.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D.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答案:D7. 《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下一句是什么?A. 以道莅天下B. 以德治天下C. 以无事取天下D. 以正治国答案:C8. 《道德经》中“兵者不祥之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非君子之器B. 君子居则贵左C. 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D. 君子居则贵右答案:C9. 《道德经》中“知人者智”的下一句是什么?A. 自知者明B. 自知者强C. 自知者胜D. 自知者勇答案:A10. 《道德经》中“知足不辱”的下一句是什么?A. 知止不殆B. 知足常乐C. 知足者富D. 知足者寿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道德经》中提到的“三宝”包括以下哪些?A. 慈B. 俭C. 不敢为天下先D. 信答案:ABC12. 《道德经》中提到的“五色”、“五音”、“五味”分别指什么?A. 色彩、音乐、食物B. 视觉、听觉、味觉C. 物质、文化、精神D. 欲望、情感、思想答案:A13. 《道德经》中提到的“无为而治”的含义包括以下哪些?A. 不干预自然发展B. 不强求事物发展C. 顺应自然规律D. 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BC14. 《道德经》中提到的“柔弱胜刚强”的含义包括以下哪些?A. 以柔克刚B. 以弱胜强C. 以静制动D. 以退为进答案:ABCD15. 《道德经》中提到的“知常容”的含义包括以下哪些?A. 知道常理,才能包容B. 知道规律,才能宽容C. 知道变化,才能从容D. 知道无常,才能包容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道德经导读测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导读测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导读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道德经》的作者是__________。

2. 《道德经》又称为__________。

3.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

4.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道德经》的第______章。

5. “上善若水”一语出自《道德经》的第______章。

二、选择题1. 《道德经》的作者是以下哪位?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的哪一章?A. 第一章B. 第二章C. 第三章D. 第四章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道德经》中提到的“无为而治”的体现?A. 以无事取天下B. 以正治国C. 以奇用兵D. 以无欲观其妙答案:B三、简答题1. 简述《道德经》中“道”的概念。

2. 解释“无为而治”在《道德经》中的含义。

3. 阐述《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四、论述题1. 论述《道德经》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影响。

2. 分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哲学意义。

五、翻译题1. 将《道德经》第33章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翻译成英文。

2. 将《道德经》第56章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翻译成英文。

六、案例分析题1. 阅读《道德经》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七、思考题1.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应用《道德经》中的智慧?2. 《道德经》提倡的“无为而治”是否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答案:一、填空题1. 老子2. 老子五千文3. 道法自然4. 一5. 八二、选择题1. B2. C3. B三、简答题1. 《道德经》中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是一种超越形而上的存在,无形无象,不可言说。

老子与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老子与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老子与道德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B2. 《道德经》共有多少章?A. 81章B. 100章C. 50章D. 72章答案:A3. 以下哪个成语不是出自《道德经》?A. 无为而治B. 知足常乐C. 道法自然D. 物极必反答案:B二、填空题4. 《道德经》中提到的“道”是万物的本源,它____、____、____。

答案:无名、无形、无为5. 老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是“____”,即通过不干预的方式来达到社会和谐。

答案:无为而治三、简答题6. 简述《道德经》中“道”的概念。

答案:《道德经》中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它既无形无象,又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老子认为“道”是自然存在的状态,是万物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本原因。

7. 解释《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含义。

答案:“上善若水”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味着最高尚的德行就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能够适应环境,滋润万物,却不与任何事物争斗,体现了老子提倡的谦卑、柔和和无为的哲学思想。

四、论述题8. 论述《道德经》中“无为”的哲学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答案:《道德经》中的“无为”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强制干预。

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避免过度干预,尊重个体差异,实现和谐共生。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个人修养上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减少不必要的欲望和冲突。

9. 论述《道德经》对个人修养和行为准则的影响。

答案:《道德经》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提倡“内圣外王”的理念,即内心要像圣人一样纯净,外在行为要像王者一样有威严。

它倡导人们要有宽容、谦逊、不争的品质,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在行为准则上,《道德经》提倡“无为而治”,即通过不干预的方式来实现社会秩序的自然形成,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领导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B2. 《道德经》中提到的“道”是指什么?A. 道路B. 道德C. 宇宙的本原D. 人类的行为准则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道德经》中提倡的生活态度?A. 无为而治B. 重德轻财C. 竞争至上D. 知足常乐答案:C4. 《道德经》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怎样的?A. 强权统治B. 仁慈领导C. 不可见之治D. 法治严明答案:C5. 《道德经》中提到的“上善若水”,水的特性是什么?A. 刚强B. 柔弱C. 静止D. 快速答案:B二、填空题1. 《道德经》是一部充满________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涵盖了宇宙观、人生观、政治观等多个方面。

答案:道家思想2. 老子认为,世间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遵循着一个________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道”。

答案:自然3.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即统治者应当________,让万物自然成长。

答案:少干预4. 老子强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味着一个人应当具备________和________的能力。

答案:了解他人,认识自己5. 《道德经》中提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________的事物,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答案:不完美三、简答题1. 请简述《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含义。

答: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一旦被言语表达出来,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

同样的,可以被命名的事物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这里强调的是“道”的不可言传和不可名状的特性。

2. 根据《道德经》的观点,为什么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答:“反者道之动”意味着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这是“道”运动的规律。

而“弱者道之用”则是指在实际应用中,“道”常常通过柔弱的方式发挥作用,比如水的柔弱能克服刚强,这体现了“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特点。

《道德经》测试题(含答案详解)

《道德经》测试题(含答案详解)

《道德经》测试题(含答案详解)道德经测试题(含答案详解)1. 第一章中的"道"指的是什么?答案: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原始力量和规律。

解析:道在《道德经》中有多重意义,但在第一章中特指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的基本规律。

道是无形无象的,超越人类的理解力。

它是一种无始无终、无可摧毁的存在。

2. 在《道德经》中,提到了"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指的是通过无为的方式来达到最自然、最和谐的状态。

解析:《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意为不要刻意去做事,而是顺其自然地处事。

通过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能够达到最自然、最和谐的境界。

3. 在《道德经》中,提到了"柔弱胜刚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这句话表达了柔弱、柔顺的力量能够战胜刚强、强硬的力量。

解析:《道德经》强调柔弱的力量胜过刚强的力量。

柔弱弥合了对立的力量,能够取得更长久、更持久的胜利。

刚强不容变通,易遭反抗和破坏。

4. 在《道德经》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指出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不需要说太多,说得越多的人反而没有真正理解。

解析:《道德经》中提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强调真正了解道理的人不需要过多言说。

真正理解道的人,会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和默默地传承,而不是通过口头表达。

5. 在《道德经》中,对于人们的行为,强调了什么原则?答案:《道德经》强调了无为而无不为、柔弱胜刚强、行有余力等原则。

解析:《道德经》对于人们的行为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如无为而无不为、柔弱胜刚强、行有余力、守常无欲等。

这些原则旨在引导人们实现自然、和谐、持久的人生。

《老子四章》测试题

《老子四章》测试题

《<老子>四章》测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车毂(ɡǔ)埏埴(shān zhí)余食赘行(zhuì)其脆易泮(pàn)B.户牖(yǒu)强行(qiǎng)企者不立(qǐ)自见者不明(jiàn)C.累土(léi)自矜(jīn)几成而败(jī)物或恶之(è)D.辐条(fú)毫末(mò)为者败之(wèi)有道者不处(chù)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自是者不彰彰:彰显B.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C.复众人之所过复:重复D.埏埴以为器埴:黏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矜者不长矜:夸耀B.强行者有志强:强大C.不贵难得之货货:财物D.埏埴以为器埏:揉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物:物体B.凿户牖以为室牖:门窗C.故有道者不处处:相处D.其微易散散:散失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伐者无功A.此五霸之伐也 B.十年春,齐师伐我C.坎坎伐檀兮D.平伐其功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一项是( )A.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B.企者不立,跨者不行C.自见者不明D.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凿户牖以为室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B.①企者不立②不学《礼》,无以立C.①故有道者不处②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D.①自见者不明②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自是者不彰(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正确)B.其未兆易谋(名词活用作动词,显露迹象,出现征兆)C.常于几成而败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失败)D.不贵难得之货(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贵重)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B.其未兆易谋C.其脆易泮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当其无,有车之用②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B.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①始于足下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D.①不失其所者久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当其无,有车之用②不失其所者久B.①为之于未有②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C.①是以圣人无为②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D.①死而不亡者寿②常于几成而败之12.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1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见素抱朴:见:现,呈现,推出。

素:没有染色的生丝。

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朴:没有加工的原木。

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2、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意为道纯任自然,自己如此;是指效法实存之“道”所呈现的自然规律。

3、“七善”:老子提出做人七善,指“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是指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4、大象无形: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意为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行迹,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二、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
1、为什么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第十二章 ?
答:缤纷的色彩让人的眼睛失去冷静的目光,美妙的音乐让人的耳朵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各种各样的美味让人的味品出错,失去真正的品味。

“目盲”其实不是真正的眼睛瞎了的意思,但对于圣人而言实在与瞎了无异。

因为达到一定的高度,目光所及,看到的并不只是眼前的实物,还有实物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说规则,比如道。

而这些深层的东西才是圣人真正想看到的。

所以看多了缤纷艳丽的色彩,沉浸在对色彩的欣赏之中。

这就使得目光流于表面,势必会影响对更深层的东西的探索。

后面的“耳聋”、“口爽”也是一样的意思。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就是说骑马疾驰打猎,让人心情亢奋,热血沸腾,没办法保持冷静的心态。

稀罕贵重的物品让人心头起了贪念,心中犹豫,心念不坚,修行停止。

就像在路上看到路边有一百块钱,你还能目不斜视的一心赶路吗?你会不会有把它捡起来揣进兜里的念头?你会不会担心被别人发现?你还能保持心如止水不起波澜的境界吗?你会发现你不淡定了。

所以圣人只求吃饱,满足养身的需求,而不去追求一些享受。

也就是舍弃了外在的享受而去追寻大道真义追求自身修养。

这一章说的大概就是外界的种种诱惑对自身修养的损害。

圣人的修行必须抛弃这些虚幻的享受,才能一心修行追寻大道。

而我们也要抵住诱惑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才能提高自身修养有所成就。

2、《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悔之”是什么意思? 答::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

老子的政治智慧是很先进的,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好的统治者。

话说在齐国,洪水冲垮了桥,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这边。

这时候晏子(齐国宰相)也要过河,就用自己的船把这位老者载到了对岸。

老者过河后感激涕零,称颂晏子的盛德。

这就是老子说的:其次,亲而誉之。

最好的统治者是这样,发现桥被冲毁,立即组织人修好桥,无声无息地就把桥修好了。

人们不知道桥是谁修的,或者说人们仅仅知道统治者很快修好了桥,或者根本不知道桥坏过。

三、论迷题(50分,每题25分):
1、《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你如何理解?对今天有什么意义?
答: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人在大地上生存,遵守大地万物生长作息的规则;大地承天,万物的生长繁衍和迁徙是依据自然气候的变化而进行的;自然气候,天象变化遵从宇宙间的“大道”运行;而宇宙间的“大道”,则是世间万物本来的样子。

老子的学说核心是“无为”,遵从“大道”。

而这句话更清晰形象地讲明了“天、地、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解的难点在“自然”,这个“自然”,并非我们平时说的“大自然”,天大地大,“道”最大。

“道”又怎么会去遵循大自然呢?这个“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

“大自然”这个我们现在用得很多的词是从这里衍生出来也不一定。

所以前三个“法”字可以理解为顺从,而第四个法字理解为“即,是”也对。

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自然”即“道”。

“人法地”:人,要遵守地的规矩,这个“地”不是地球的概念,而是古时候的天地人的地,就是《易经》中的“坤”;“地法天”:地,要遵守天的规矩,这个“天”也有别于现在的天空,它是《易经》中的“乾”;“天法道”:天,要遵守道的规矩;“道法自然”:道的功能就是造化天地人以及万事万物的,它造化万事万物的方式方法就是“自然”,造化万事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首先,人法地,人是生于天地之间的,人要学习大地万物的秉性,例如学习水的不争,处下,不为。

地法天,我们理解的地是世间万物,天是指时间的变迁,世间的万物要随着时间的变迁作出自己的变化。

天法道,天指时间,道指规律,这里的理解就是,时间的变迁要符合宇宙规律,比如地球一年有四季是因为地球公转,一天有白昼是因为地球自转,时间的变迁都符合宇宙的规律。

道法自然,我这里的理解是,道既然是规律,道就是效法他自己的规律,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2、你如何理解“善行无迹”《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对于我们今天有何意义?
答:善行无迹原文为“善行无辙迹”,意为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痕迹。

出自第二十七章,本章中,老子把自然无为的道理,应用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

他以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等为喻,说明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政,能够按自然规律办事,则无需多费周折,就能得到无可挑剔的结果。

此外,老子还进一步对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等作了发挥,强调若“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则“虽智大迷”。

文中,善行可以理解为善于行走、善于行动、善于做事。

善于做事的人,不求彰显、不求扬名、不求立功,不需要也不在意是否能够留名,更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把柄。

善行是顺应自然的结果,是高明的、自化的、无形的,自然就不会留痕迹。

老子还认为,人无弃人,物无弃物。

有道的人能准确认识世间所有的人和物,找到其可用之处,使其在世界上发挥作用,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世上众生万物皆有其存在意义,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的。

有道的人手中无弃人无弃物。

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皆有其用处;善者为师,恶者为资,一律加以善待。

对于不善的人,不加鄙弃,既要劝勉、诱导他,也要以其不良行为作为鉴镜,避免重蹈覆辙。

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看问题,不可浮皮潦草、粗枝大叶,亦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可妄自尊大,恃才傲气。

这不仅是对执政者说的,也是对每一个社会精英的要求。

他们应当做到民胞物与,应当不抛弃、不放弃一人一物,应当善用人、物之长,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这是深刻的、内隐的大智慧,这样才能得到拥戴,受到欢迎和热爱。

循道而行,主动探索事物的规律;用人之长,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平等待人,不恃才傲物沾沾自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