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历史与意识的建构_维果茨基的意识观

合集下载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观的主要观点与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观的主要观点与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观的主要观点与对教育教学的启示维果斯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广泛认为是社会文化学派的奠基人之一、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的心理过程是在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的。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有以下主要观点:1.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与发展的影响: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思维和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孩子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依赖于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语言和文化符号的使用,从社会互动中获得新的认知和思考方式。

2. 区分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提出了“区域性发展水平”(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能通过他人的帮助而达到的认知和发展水平,而不能单独完成的水平。

他认为教育的关键是将教学与学生的ZPD相匹配,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学生在思维和发展上的进步。

3. 内部化:维果斯基提出了内部化(internalization)的概念,指的是个体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逐渐将外部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个体通过语言、符号和工具的使用,将社会文化中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推动认知和发展的进步。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对教育教学有以下启示:1.强调社会互动与合作:教育过程应该重视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创造积极的合作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从他人中学习。

2.关注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要进行差异化教学。

通过在学生的ZPD范围内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可以提供适度的支持,引导学生逐步发展。

3.重视语言和符号的使用:语言和符号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工具,通过语言的使用,学生可以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思考,从他人的话语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在人的发展领域,有关人类生活的文化背景的研究近年来明显增多。

研究者进行了跨文化比较,以及相同文化下的不同族群的比较,启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发展路径是适合于所有人,还是只适合于特殊的环境条件。

这些研究的结果是,跨文化和多元文化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与成人的行为时间表、出现次序和多样性的影响。

过去,跨文化研究集中在发展的宽泛的文化差异上,例如,在动作发展或智力活动方面,一种文化中的儿童是否比另一种文化中的儿童表现更好些。

但是,这样的比较可能引领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某些文化比另一些文化能更好地促进发展。

此外,这样的发现也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导致行为的文化差异的究竟是哪些个人经验。

现在很多研究试图查明具有文化特殊性的观念和实际行为与发展有什么关系。

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所做的贡献起了重要作用。

维果茨基的观点被称为社会文化理论。

该理论关注文化——价值观、信念、习俗和社会群体技能——是怎样传递给下一代的。

维果茨基认为社会交互作用,尤其是与更有知识的社会成员的对话,是儿童学习到符合所在社会文化的思维和行为的必要途径。

维果茨基认为,成人和更老练的同伴能帮助儿童娴熟地从事具有文化意义的活动,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就成为儿童思维的一部分。

一旦儿童把这些对话的本质特征加以内化,他们就能应用那些人的语言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并学习新技能。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认知发展研究一直有特殊的影响。

维果茨基赞同皮亚杰所说的,儿童是主动的、建设性的个体,但是与皮亚杰所说的、儿童通过独立的努力理解世界的观点不同,他把认知发展看作一个社会中介过程,当儿童解决新任务时,必须依赖于成人和更成熟同伴的支持。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儿童经历着分阶段的变化。

例如,当儿童学习语言时,他们跟别人对话的能力就得到明显进步,被文化肯定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他们花大量时间来讨论关于语言、读写、科学概念等等,这种经验激发他们去反思自己的思维。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整理笔记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整理笔记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一、理论背景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

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

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

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

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

面对着这样的局团,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

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一、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是维果斯基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关注文化与智慧的传递,强调社会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阅读专栏2-1维果斯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斯基(1896-1934),白俄罗斯人,前苏联(俄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出生于比罗卢西亚的一个小镇——奥沙,自幼聪颖好学,机敏过人。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曾先后工作于莫斯科实验心理学研究所、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学研究所,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许多高等学校讲授心理学。

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

维果斯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借助语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维果斯基为后世留下了186种计200万字的著作。

主要著作有:《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心理学讲义》、《思维与语言》。

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类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维果斯基指出在社会交往中,发展出人类特有的心理机能(如随意注意、逻辑思维等),使具有低级机能的生物个体变为具有高级机能的人,同时个体的生物基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言语起着特殊的作用。

(二)高级心理机能维果斯基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种,即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前者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如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等,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

低级心理机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这些机能是不随意的、被动的、由客体引起的;就反映水平而言,它们是感性的、形象的、具体的;就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它们是直接的、非中介的;就这些心理机能的起源而言,它们是种系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因而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它们是伴随生物自身的结构的发展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

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

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
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 理论的创始人 。
1896出生于Byelorussia,Minsk东北方的白俄罗 斯农民家庭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 大学历史哲学系。
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对人 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
心理发展观—实质
从起源上看,低级心理机能是自 然发展的结果,是种系发展的产 物。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 展的产物。相对于个体来说,高 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 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的标 志
• 一是,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 二是,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
机能。(主要指抽象逻辑思维)
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 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
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维 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
主要著作
《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1925年) 《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 (1929)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31年)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1932) 《心理学讲义》(1932) 《思维与语言》(1934年)等
寻找玩具
一个六岁的孩子,把玩具弄丢了。 向父亲求助,父亲问他最后一次看见玩具是在哪里。 孩子说:“不记得了 ”。 父亲又问了很多问题—在不在外面?房间?隔壁房间? 每次孩子都回答说:“没有” 当父亲问到:“汽车里呢?” 孩子说:“我想可能在那里。”就跑去取玩具了
父亲和孩子在交往协作中完成了回忆和解决问题,孩子可能 从中把这些策略内化,下次丢了东西就可以用上了。
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 现有发展水平—学生独立完成作用的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一、基本内容:1、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特征。

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主要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4、心理活动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3、内化学说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内化最初的含义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

维果斯基给内化概念赋予新的含义,指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

内化的过程不仅通过教学来实现,而且也能通过日常的生活、游戏、劳动来实现。

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重要假设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都是被中介的。

在此基础上,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和“意识”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心理适用于动物和人,而意识只适用于人。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时必须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二、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也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决定发展,但如果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Vygotsky's Sociocultural Theory)学习的社会文化理论起源于心理的文化-历史观,其基本观点是:人们所处的环境与人们的内部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所处的环境充斥着先辈们的文化以及与此相关的物化成果。

维果茨基关于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论强调人类的智能来自于我们的社会或文化,个体的认知发展首先是通过人际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实现的,而不是首先通过内在的过程(内化过程)实现的。

由此,维果茨基对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发展,将儿童心理发展看成是受内部力量驱使的、由内在逻辑支配的过程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皮亚杰脱离了文化,脱离了儿童周围的环境考察儿童思维的发展,皮亚杰并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儿童发展的本质。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认知发展的潜力受限于"最近发展区"(ZPD)。

最近发展区就是学习者个体在能力更高的同伴、成人或工具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行为区域。

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同伴之间的交互、脚手架和建模对于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知识获得是非常重要的维果茨基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

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

4、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1. 心理发展观从起源上看:低级心理机能是自然的发展结果,是种系发展的产物。

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对于个体来说: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维果茨基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观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9页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观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9页

在重视活动对心理的重要作用的同时,维果斯基强调活动 与意识的统一,并把意识作为活动理论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他提出,意识不是与世隔绝,脱离活动的内部封闭系统。而 是以活动作为它的客观表现。所以可以通过活动对意识进行 客观研究。把意识的事实加以物化,转化成客观的语言,转 化成客观存在的东西。根据马克思的活动观,意识是在活动 开始时关于活动的现象,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又对人 的活动进程其着十分重要的调节的作用。意识是以未来行为 结果的映象形式,参与到行为结构中从而使人的行为有根本 上不同于动物的特点。
④ 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教学应该
是一种合作的商谈式活动过程,由于师生相互作用而增强了 各种联系,如不同学生对任务表征的联系,过去和现有知识 的联系,知识与活动的联系等。
支架式教学类型及其实例
示范解题步骤,让学生知晓有效解题方法 通过演示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专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例子。例如,美术课教师先演
其次,他提出了活动理论,活动理论是维果斯基有关心理发展的文化 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好活动中发 展起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活动对心 理的发展其着重要的作用,是与人的活动性质相关,人的活动是通过各 种工具和手段来进行的。因此,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论述

<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首先,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适应方式,即物 质生产的间接方式,而不像动物那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 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文化 的规律制约。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引言概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对于理解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社会文化背景、认知发展阶段、近似发展区域和教育应用。

一、社会文化背景1.1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价值观和社会互动等因素都会对个体的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1.2 社会文化工具的作用:维果茨基提出了"文化工具"的概念,认为这些工具(如语言、符号系统等)在认知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个体认知的工具,也是社会交往的媒介。

1.3 社会情境的重要性: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情境对于个体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在社会互动中,个体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逐渐获得新的认知能力和知识。

二、认知发展阶段2.1 意义层次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低层次的意义构建到高层次的概念形成的过程。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逐渐从具体的经验中构建出意义,并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

2.2 内部化的过程:维果茨基提出了内部化的概念,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将社会文化中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内部化是认知发展的重要过程。

2.3 发展的阶段性: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他提出了"近似发展区域"的概念,认为个体在某一阶段内,能够通过合适的教育和社会支持,达到超越当前发展水平的认知能力。

三、近似发展区域3.1 近似发展区域的定义:近似发展区域指的是个体在当前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和社会支持应该根据个体的近似发展区域来提供适当的匡助和支持。

3.2 发展潜力的发掘:通过了解个体的近似发展区域,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发掘个体的发展潜力,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支持,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高。

3.3 动态评估的重要性: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动态评估的重要性。

【问答题-7分】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

【问答题-7分】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

维果茨基是20世纪著名的俄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社会文化历史观方面的研究著作被誉为社会历史学和文化历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历史观维果茨基强调了社会历史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他认为社会是人类活动的产品,历史是社会发展的表现。

他指出社会历史是由人类的思想、信仰、行为和制度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内在规律。

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观强调了历史的客观性和整体性,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需要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分析。

二、文化历史观在文化历史观方面,维果茨基重点关注了文化的形成、变迁和传承。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和积淀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灵魂。

维果茨基指出文化的发展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在历史变迁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强调文化是社会历史的核心,要深入研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三、历史发展规律维果茨基认为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虽然历史变迁存在着偶然性和复杂性,但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却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维果茨基分析和总结了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和规律,并强调了历史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四、社会文化历史的研究方法维果茨基提出了“想象历史”的概念,认为通过历史想象可以还原和理解历史文化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内涵。

他强调历史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史料、史实和历史文献等多种研究方法,而且还需要通过历史想象进行再现和还原,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是以社会历史和文化历史为基础的,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内在枢纽,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和分析历史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对社会历史学和文化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对于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中,不仅仅对于社会历史和文化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方法,对于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卷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卷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卷2(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皮亚杰B.斯金纳C.华生D.班杜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的了解。

皮亚杰对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的看法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持相反的观点。

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而不是外部环境。

儿童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究者,他们的这种主动探究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力。

华生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

他提出用刺激(S)一反应(R)公式来描述人的行为,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上的突出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斯金纳也属行为主义学派,但与华生所强调的刺激一反应模式有所区别,他更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该理论中着重强调的概念就是观察学习。

3.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分数:2.00)A.本我B.自我C.超我D.性本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弗洛伊德发展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弗洛伊德把性本能的心理能量称作“力比多”,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力比多集中的身体部位也发生变化,从而决定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内在表征系统发展的最早表现是( )(分数:2.00)A.象征B.符号C.延迟模仿√D.平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阶段的掌握。

皮亚杰认为,儿童内在表征系统发展的最早表现是延迟模仿。

所谓延迟模仿,是指儿童观看了他人的某一动作,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仍能将此动作再现出来的能力。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 - 维果茨基(整理笔记)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 - 维果茨基(整理笔记)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 - 维果茨基(整理笔记)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一、理论背景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

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

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

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

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

面对着这样的局团,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

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的结果。
精选版课件ppt
8
最近发展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指儿童现有的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 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每个人目前发表现出来的发展程度为 “现实发展水平”(level of actual development)。而个人在 学习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为“潜在发展水平”(level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ZPD是潜在发展水平与现实发展水 平之差 。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初级心理机能
环境与教育
高级心理机能
两种心理机能精选版课件ppt
5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心理工 具
维果斯基认为最重要的心理工具是语言,他认为儿童使 用语言不仅限于社会交往,而且也是以一种自我管理的 方式计划、指导和监控自己的行为。
精选版课件ppt
1
维果斯基(Lev S.Vygotsky ,1896--1934)
前苏联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 着重探究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他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一书是该学派的奠基之作,是 “维列鲁学派”(列昂节夫、 鲁利亚都)中的重要人物。
2、交互式教学模式(reciprocal teaching):是由教师及学生分 别扮演讨论团体中领导者的角色。主要用于训练阅读成绩低 落的学生阅读能力。首先由学生阅读文章,然后由教 师示范 讨论领导人。这位领导人的 主要工作是提一些问题,以将文 章做一摘要,或预测文章后续发展、或理清学生错误观念等。 接着,教师选择较简单的文章,让学生轮流担任讨论领导人 的角色。此时,教师不主动介入,而只是在学生的讨论走偏 时,才介入。

社会文化历史与意识的建构:维果茨基的意识观

社会文化历史与意识的建构:维果茨基的意识观
中 图分 类 号 :8 2 7 B 4 . 文献 标 识 码 : A
维果茨基认为 , 意识是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系统 存在的, 意识 活 动 是 意 识 机 能 系 统 发 展 的重 要 动 力 , 心 是 理 建构 的社 会 源 泉 , 理 建 构 过 程 中 , 动 与 意 识 是 统 一 心 活 的 , 识是 活 动 理论 最 为 基本 问题 之 一 。 在 强 调 活 动 与 意 意 识 研究 关 系 的 同 时 , 果 茨 基 提 出 , 维 交往 、 言 、 化 是 意 语 内 识 机能 系统建 构 的 中 介 环 节 。 意 识 结 构 不 仅 具 有 机 能 结 构 , 具有 意 义结 构 ,机 能 ” 还 “ 是从 心理 形 式 的角 度 而 言 的 , 而 意义 则 是 从 心 理 内容 方 面 去 探 讨 的 。维 果 茨 基 把 “ 意 义 ” 为特 殊 的结 构 单 位 , 为 它 是 伴 随 意 识 的不 可 缺 少 作 认 的成 份 。机 能 与 意 义 是 形 式 与 内 容 的 统 一 体 , 果 茨 基 维 说 :意义与机能系统在 内部 , “ 自身是联系着 的。 …维果茨 ” 基 视 意 识 问题 为科 学心 理 学 的核 心 问 题 之 一 , 为 社 会 建 作 构主义心理学重要精神资源之一 , 维果茨基 的心理学理论 中包 含 对 意识 问题 的丰 富 而 独特 的认 识 。 社 会 文 化 历 史 理 论 : 果 茨 基 的 意 识 心 理 学 思 维 想 的基 础 创 立 社 会 文 化 历 史 理 论 是 维 果 茨 基 最 为 突 出 的 贡 献 , 理学 的社 会 文 化 历 史 学 派 亦 由 此 开 创 。维 果 茨 基 心 的意 识 心 理 学 思 想 的 基 础也 是社 会 文 化 历 史 理 论 。文 化 历 史 理 论 主 张 : 人 的 心 理 活 动是 社会 学 习 的结 果 , 文 是 化 和 社 会 关 系 内 化 的 结 果 ; 理 发 展 本 质 上 是 一 个 社 会 心 发生过程 ; 文化 以神经生理系统的形式 被 内化 , 形成 了人 的大脑的生理活动 ; 级神经 活动是 高级心 理过程 形成 高 和 发 展 的 基 础 ; 级 神 经 活 动 内 化 了从 人 类 的 文 化 活 动 高 与 中介符号中引申出来 的社会意 义 ; 会活 动与实 践活 社 动促进了感觉运 动格式 的内化 ; 高级 心理机 能的 内化过 程在本 质上具 有历 史性 ; 不 同的文化 历史 环境 中 , 在 知 觉 、 意 注 意 、 忆 、 绪 、 维 、 言 、 题 解 决 、 为 等 随 记 情 思 语 问 行 具 有 不 同 的形 式 。维 果 茨 基 的 意 识 心 理 学 思 想 蕴 涵 于 文 化 历 史理 论 的形 成 过 程 之 中 , 处 折 射 出 文 化 历 史 理 论 处 的内涵。 二 维 果 茨 基 的 意 识 心 理 学 研 究 方 法 论 对 意 识 研 究 方 法 论 难 题 的 探 索 是 维果 茨 基 在 意 识 问 题 上 的重 要 贡 献 之 一 。 维果 茨基 主张 心 理 学 必 须 以客 观 的方 法 研 究 意 识 。 从 “ 识 是 反 射 的 反 射 ” “ 识 是 行 意 到 意 为心 理 学 的一 个 难 题 ” 再 到 “ 识 是 劳 动 活 动 结 构 的一 , 意 个方 面” 体 现 了他 对 意 识 问题 研 究 的 不 断 发 展 的 方 法 论 , 思 考 , 在 心 理 学 内发 展 了一 种 新 的 分 析 意识 的方 法论 。 并 1机 能 系统 分 析 法 。维 果 茨 基 把 对 人 的 意 识 的 研 究 . 渗 透在 他 对各 种 高 级 心理 机 能 的研 究 之 中 , 对各 种 高 级 他 心理 机 能 的 实 验 研 究 就 是 把 意 识 研 究 加 以具 体 化 , 以 可 } 他 的高 级 心 理 机 能 理 论 研 究 的 目的 就 是 为 了研 究 意 兑, 识。维果茨基 曾说 :意识从一开始就是某种整体 , “ 意识与 高级 心 理 机能 之 间 的 关 系 是 整 体 与 部 分 的 关 系 ” 心 理 发 “ 展不 仅 表 现为 各 种 心理 机 能 的变 化 , 且 更 重 要 地 表 现 为 而 它们 之 问 的联 系 和 相 互 关 系 的 变 化 。 各 心 理 机 能 之 间 的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论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论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建构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 心理活动是社会建构 的产物。他认为人的 思维、情感、行为等 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而不是自然现象。 他认为社会建构是一 个动态的过程,是一 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研 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研 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
3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 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贡献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他的理论强调了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为心理 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他的理论 强调了社会实践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相 呼应,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现实应用
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在心理咨询和 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心理咨询师可以 通过了解来访者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 素,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特 点,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案
同时,维果茨基的理论也为心理咨询师提供 了新的咨询方法。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引导 来访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改变其不适应的 文化环境,从而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 史理论的影响与启示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影响与启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也被称为文化内涵理论,是由俄罗斯社会学家马克斯·维果斯基于20世纪20年代开展的社会学研究。

维果斯基认为,社会是由三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构成的:社会思想、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社会思想是社会的“灵魂”,它是抽象的,内在的文化形式,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社会思想可以通过宗教、哲学和其他形式来表达,它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精神。

社会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影响社会的价值观、政治和经济等方面。

社会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指的是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家庭和社会结构等方式来实现。

社会关系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等。

最后,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的实体结构,它反映了社会的实际运作情况。

社会结构可以通过官僚体系、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它可以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等方面。

总之,根据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是由三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构成的:社会思想、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形式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共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论
பைடு நூலகம்
5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挑战与 争议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尽管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 论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以下是对这些挑战和争议的详细 介绍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实证研究的缺乏
维果斯基的理论主要基于观察和 文化传统的判断,缺乏实证研究 的支持。虽然有一些研究支持了 社会文化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 用,但这些研究往往缺乏足够的 样本和严谨的方法,难以完全证 明维果斯基的理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 普遍作用,但忽视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每个个体 的心理发展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 经验等。因此,虽然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但个体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虽然为心理学领 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这一理论,以更好地 解释和指导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实践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论
-
1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概述 2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核心观点 3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意义 4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贡献 5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 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人
类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以下是对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详细介 绍
1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概述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概述
维果斯基是苏联心理学家,他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提出了关于人类心理发展的独特观 点。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生物因素,另一方面是社会 文化因素。然而,与遗传因素相比,社会文化因素在心理发展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社会建构主义

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社会建构主义
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与此相关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据此,维果茨基阐明了儿童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维果茨基,1994,p.403)。显然,这种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内化”机制。同时,这也表明内化的过程是一种转化的过程,而不是传授的过程(Vera John-Steiner & Holbrook Mahn)。
语言是思考与认知的工具。维果茨基认为,语言的获得与活动一样是个体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源泉。众所周知,一个人在学习语言时,他不仅仅在学习语词(语词的书写符号与发音),而且同时还在学习与这些语词相连的思想。因此,可以将语言视作可供儿童用以认识与理解世界的一种“文化工具”包。语言的获得可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语言可作为一种中介物帮助儿童建构自己有关世界的知识并随后对这一知识进行检验、精制和反思。
一、心理发展的活动说
心理发展的活动说是维果茨基有关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维果茨基有关“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学说”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这就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维果茨基,1956,p.7)。维果茨基早在20年代就注意到活动在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意识与活动的统一性,即意识不是与世隔绝、与活动分离的内部封闭系统,活动正是意识的客观表现。所以,可以通过活动对意识进行客观研究,把意识的事实加以物化,转换成客观的语言,转换成客观存在的东西。由此,维果茨基明确区分了“意识”与“心理”这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心理”概念既适用于动物,也适用于人,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反映形式,而意识则是人所特有的最高级的反映形式,它是人所特有的。混淆“心理”与“意识”的本质区别不仅仅是一个实验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论的问题,这会导致生物还原论的错误。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如下是有关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两种工具的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有两种工具,一种是物质工具,如原始人用的石刀,现代人所使用的机器;另一种是精神工具,主要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符号等。

人因使用这种工具而使心理发生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阶段。

精神工具与物质工具一样,受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两种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即以精神工具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心理机能融合在一起。

2.心理发展的本质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的发展具有四个主要的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随意机能是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有意性,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发的。

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儿童随着词、语言的发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各种心理机能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得到发展,最后形成最高级的意识系统。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儿童的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简缩,心理水平越高。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维果茨基强调个性特点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认为儿童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龄阶段向另一年龄阶段过渡时的增长和提高,更主要的是其个性的发展、意识的增长与发展。

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教学的含义他提出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它带有自发的性质。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而闻名于世。

这一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类认知的发展并非如传统认知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由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所驱动。

相反,维果斯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他主张,人类认知是在与他人互动、使用工具、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维果斯基的理论从社会文化环境的视角出发,解释了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

他提出,人类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而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习得了各种知识技能,还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些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又反过来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和认知,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不断进化的过程。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还强调了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关键中介,通过语言人类可以传递知识、分享经验、表达思想。

语言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认知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用工具、学习语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认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他的理论不仅揭示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指出了语言在促进人类认知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和杜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 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在最初的低级心理机
它有着不同低级心理机能的特点: ( 1) 高级心理机能是主 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
动的、随意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目的自觉引起的; ( 2) 就 的形成是间接的,要有中介手段的,中介手段越是高级,
第 11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文章编号: 1672 - 6758( 2011) 01 - 0027 - 2
Vol. 11 No. 1 Jan. 2011
社会文化历史与意识的建构: 维果茨基的意识观
姚满团
摘 要: 维果茨基视意识问题为科学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他认为,意识是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
2. 活动与意识统一于心理建构过程中。维果茨基认 为活动是心理建构的社会源泉,而在心理建构过程中,活 动与意识是统一的,意识是活动理论的最为基本问题之 一。意识不是与世隔绝、与活动分离的内部封闭系统,活 动是意识的客观表现。可以通过活动实现对意识的客观 研究,以活动来物化意识的事实,使之转化为客观的语言 或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意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则为研 究意识确立了一条现实途径。基于此,维果茨基认为个 体活动是儿童心理与意识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他还认
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直观动作思维与情绪、冲动性意 两者的联系是通过交往、语言、内化三者的紧密联系体现
志等; 另一类则是高级心理机能,它最大特点是受意识支 出来。维果茨基把交往看成是活动的最重要的形式。他
配的,是人所特有的。指观察( 有目的的知觉) 、随意注 认为,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
下的各个部位协同活动的结果,当然每个部位在这种机 方面启发了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也对社会建构主义心
能系统的活动中又都执行着自身特殊的任务。他指出: 理学在意识问题上的认识产生了直接影响。虽然皮亚杰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其说是个别机能的发展与完善,还不 的认知建构主义强调意识的个体建构和发生,似乎与社
如说是机能间的联系与关系的变化,有赖于这种变化也 会建构主义的基本立场相悖,但其将意识视为一种过程,
这种联系和相互关系正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它们决定了 意识的系统结构性。”[1]意识作为复杂的心理机能系统,它 的活动是有条不紊的,各种心理机能的活动相互制约和相 互配合并处于不同的层次之中,从而构成等级系统。每一 阶段都具有先行阶段所没有发现的新的组合。在这个等 级的机能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是表现为映像的活动的 最终结果,它对整个机能系统的活动以及各种机能之间的 联系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由此可见,意识的结构是受活 动结果的映像( 目的、动机) 调节的统一的心理机能的层次 系统,这就是意识的机能结构。
作者简介: 姚满团,硕士,讲师,宝鸡文理 学 院教 育 科 学 与 技 术系,陕西 · 宝 鸡。研 究 方向: 理 论 心 理学,意识心 理学。邮政编 码: 721007
基金项目: 本文获宝鸡文理学院重点课题“心理学视域中的意识研究及其教育意蕴( 编号: ZK0965) ”经费资助
·27·
第1 期
系统存在的,意识活动是意识机能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心理建构的社会源泉. 意识不仅具有机能结构,还
具有意义结构,他的意识理论则对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意识; 心理学; 建构
中图分类号: B842. 7
文献标识码: A
维果茨基认为,意识是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系统 存在的,意识活动是意识机能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心 理建构的社会源泉,心理建构过程中,活动与意识是统一 的,意识是活动理论最为基本问题之一。在强调活动与意 识研究关系的同时,维果茨基提出,交往、语言、内化是意 识机能系统建构的中介环节。意识结构不仅具有机能结 构,还具有意义结构,“机能”是从心理形式的角度而言的, 而意义则是从心理内容方面去探讨的。维果茨基把“意 义”作为特殊的结构单位,认为它是伴随意识的不可缺少 的成份。机能 与 意 义 是 形 式 与 内 容 的 统 一 体,维 果 茨 基 说: “意义与机能系统在内部,自身是联系着的。”[1]维果茨 基视意识问题为科学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社会建 构主义心理学重要精神资源之一,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 中包含对意识问题的丰富而独特的认识。
一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茨基的意识心理学思
想的基础
创立社会 文 化 历 史 理 论 是 维 果 茨 基 最 为 突 出 的 贡 献,心理学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亦由此开创。维果茨基 的意识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也是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文化 历史理论主张: [2]人的心理活动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文 化和社会关系内化的结果; 心理发展本质上是一个社会 发生过程; 文化以神经生理系统的形式被内化,形成了人 的大脑的生理活动; 高级神经活动是高级心理过程形成 和发展的基础; 高级神经活动内化了从人类的文化活动 与中介符号中引申出来的社会意义; 社会活动与实践活 动促进了感觉运动格式的内化; 高级心理机能的内化过 程在本质上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中,知 觉、随意注意、记 忆、情 绪、思 维、语 言、问 题 解 决、行 为 等 具有不同的形式。维果茨基的意识心理学思想蕴涵于文 化历史理论的形成过程之中,处处折射出文化历史理论 的内涵。
鸡西大学学报
2011 年
其环境之间真实的互动过程,同时考虑到个体、群体与社 为儿童与同伴、成人之间的社会性活动也是儿童心理学
会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维果茨基所主张的心理 与意识发展的重要源泉。活动是意识机能系统发展的重
机能起源于历史的发生学分析法具有重要意义,超越了 要动力。
以往发展心理学家仅关注儿童心理机能的个体发生与发
三 维果茨基的意识心理学思想要义
切分并保持着思维和言语作为一个整体的固有特性”的单 元是词的内部意义即词义,词义将言语的两个机能即社会 交往机能和思维机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词的意义的概括 是人类交往的必然前提,人类的交往形式只有依赖于对现 实概括的思维才有可能表现出来。
前面提到“机能”是从心理形式的角度而言的,而意
3. 意识具有意义结构。意识结构不仅具有机能结构,
展的传统做法,为研究意识这一复杂的心理机能系统的 还具有意义的结构,意义的基本形式是词,任何意义都是
发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用词表述的概括,是用词说明的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的系统
3. 单元分析法。维果茨基强调“意识是统一整体”, 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结晶的思想形式和精神形式,
1. 机能系统分析法。维果茨基把对人的意识的研究 渗透在他对各种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之中,他对各种高级 心理机能的实验研究就是把意识研究加以具体化,可以 说,他的高级心理机能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意 识。维果茨基曾说: “意识从一开始就是某种整体,意识与 高级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心理发 展不仅表现为各种心理机能的变化,而且更重要地表现为 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各心理机能之间的
提出运用发生学方法开展心理学研究时,为避免将复杂 人的个体意识就本质而言是社会性的,意义既属于客观的
心理整体肢解成丧失整体固有特性的各个成分,必须以 社会现象范围也属于社会意识现象。但是,成分分析将言
“单元分析法”取代“成分分析法”。与分析成分不同的 语的交际职能与思维职能分离为平行的、互不相干的两种
1. 意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机能系统。“机能”是维果 茨基的核心概念。“机能”是从心理形式的角度而言的, 维果茨基把心理机能分为两类: 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主 要指人和动物共有的属种系发展的产物,如感觉、知觉、
义则是从 心 理 内 容 方 面 去 探 讨 的。 维 果 茨 基 把“意 义 ” 作为特殊的结构单位,认为“意义”是伴随意识的不可缺 少的成份。机能与意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维果茨 基说: “意义与机能系统在内部,自身是联系着的。”[1]但
才有每一局部心理机能的发展。”[1] 例如在儿童言语的 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儿童形成了逻辑思维,这样便使一切
倡导交互作用论,通过互动研究意识的发生、发展的观点 对社会理机能本身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亦即心理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而这种心理机
能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变化又会进一步促进儿童逻辑思 维的发展,它们的共同活动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一种动态 发展的机能系统,这种机能系统便是意识。
二 维果茨基的意识心理学研究方法论
对意识研究方法论难题的探索是维果茨基在意识问 题上的重要贡献之一。维果茨基主张心理学必须以客观 的方法研究意识。从“意识是反射的反射”到“意识是行 为心理学的一个难题”,再到“意识是劳动活动结构的一 个方面”,体现了他对意识问题研究的不断发展的方法论 思考,并在心理学内发展了一种新的分析意识的方法论。
基试图进一步根据个体参与的社会性互动以及活动的分 化与进步来解释心理的发展,与这一解释原则的变化相 一致,维果茨基降低了对心理系统中具体心理机能之间 关系的重视,开始发展一种能够促进心理过程分析的心 理建构系统。
2. 发生学分析法。维果茨基认为,“历史地研究某事 物意味着在变化过程中研究之,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发展的产物,而是高级形式形成的 过程……在研究中,关注某一事物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 变化过程就意味着发现其性质和实质,因为,只有在运动 中事物才能显现其面目。如此,有关行为的历史研究就 不是理论研究的辅助方面,正是它形成了理论研究的基 础。”[2]基于此,维果茨基认为,要理解心理机能必须理解 其产生的起源与历史。在研究种族发生与社会文化历史 发展的基础上,维果茨基以发生学分析方法探讨人的发 展起源和历史。他认为,对发展的分析涉及相互交织的 四种分析水平。第一种分析水平是种族发生分析,种族 发生分析将人与其它动物区分开来,其标志是工具的使 用,尤其是符号形式的心理工具; 第二种分析水平是文化 历史分析,关注特定文化和同一文化群体的实践在发展 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不同文化与不同历史时期内人的 心理过程是迥然不同的; 第三种分析水平是个体发生分 析,主要关注个体特征,如个体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年龄、 气质等; 第四种分析水平是微观发生学分析,关注个体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