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关于概念形成理论重点
维果茨基关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理论和其挑战
维果茨基关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理论和其挑战教育工作者对维果茨基关于儿童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论述的了解,要远远少于对他关于其他问题的论述(如最近发展区,社会建构观等)的了解。
这与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在其名著《思维与语言》一书中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从篇幅上看,关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该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约占全书的40%;从逻辑上看,维果茨基正是基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提出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假说”的。
随着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对维果茨基研究的不时深入,他关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理论逐渐为人所了解并重构,同时这一理论也面临着发展与挑战。
一、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和其关系——维果茨基的视野维果茨基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对儿童通过经验和独立考虑形成的“日常概念”和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非常感兴趣。
其实在此之前,皮亚杰已经注意到这两种概念的区别,并将之分别称为“自发概念”和“非自发概念”,但皮亚杰更多地关注了自发概念,对自发概念如何与非自发概念交互发生作用研究不多。
维果茨基注意到了通过日常经验所获得的概念和通过学校教学所获得的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
他认为,日常概念基于特殊的事例,它并不是一个具有内聚性的思想体系的一个局部,而科学概念则是某一个系统(里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的一局部。
日常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称为概念改变(conceptualchange),这是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
概念改变涉和这样的过程:一个与教师或其他同伴不时交互作用的儿童,将日常概念整合到一个概念系统(其中的概念之间相互关联)之中,将经验的原资料转换到内聚的概念系统中。
一旦同学理解了一个具体的概念是如何被组织到一个具有层级的关系系统之中的,这种知识就会协商他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在层级系统中的位置。
只有当儿童反思他在学校所学的概念,并通过反思将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提升到意识水平,这一概念改变的过程才会发生。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儿童是用元认知过程在建构知识。
维果茨基理论讲解学习
(一)维果茨基对心理科学的重要贡献 1、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2、创建了文化历史学派 3、倡导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4、影响了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
维果茨基提出的众多概念和理论,推动了现代心理学 的发展,其影响涉及心理学的众多领域如普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儿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等。
借助这个工具,人便能够思维并且随意地控制 自己的行为,使心理过程具有间接的性质。在该 理论中,维果茨基还提出了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 能是怎样在人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问题。 他指出,人的活动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就 在于人的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这种文明表现 在人会制作和使用工具,工具越是高级,人的活 动就越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他把人的这种活 动叫作文化活动。人的心理机能就是随着这种文 化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这种发展的实质便是上 述语言符号系统的掌握,从而使人在最初的低级 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各种相应的新质的心理机能。 不但这些心理机能各自发生质的变化,而且机能 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Vygotsky,1978)
2、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中介的(图)
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 心理机能,通过工具的使用和符号的中介,实现从低 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高级心理机能是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为中介的。 符号中介是知识建构的关键,符号机制(包括心理工 具)中介了社会机能和个体机能,连接了内部意识和 外部现实。
意识与高级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 关系。
4、最近发展区概念(图)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是指“个体 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就是 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在成人的指导或在能力较强 的同伴合作下,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Vygotsky,1978)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教学要求:了解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心理学观点、教育学观点;熟悉幼儿学习科学的年龄特点。
并能在实际中,以理论为指导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教学时数:2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基础一、认知发展理论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脑科学研究第二节教育学基础一、多元智能理论二、终身教育观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心理学观点、教育学观点。
2. 熟悉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年龄特点。
能在实际中,以理论为指导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教学重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前儿童的认识特点教学难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课时:2教材处理:本章内容理论性很强,通过分析归纳要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引导学生理解不是为学理论而学理论,重在运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解、讨论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思维发展线路。
她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既相互连接又具有本质差异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婴儿,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世界,那么我们就应该提供给他们感官能够感受的学习材料。
比如提供色彩区分明确的材料,即三原色的材料,因为这时候的儿童对颜色的分辨还没有发展充分,如果提供过多的颜色,会造成他们对颜色分辨的错误。
我们知道了他们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就应该让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
提供给他们爬行、抚摸、碰触、对话的机会。
不要因为成人怕麻烦而阻止他们的认识行为。
因为,这是孩子们在学习,在和陌生的世界交流。
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学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儿童概念发展阶段理论述评
维果茨基儿童概念发展阶段理论述评作者:冯艳花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17期【摘要】儿童的概念发展长久以来一直是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维果茨基通过实验法提出了儿童概念发展阶段理论,将其划分为无条理的聚集、复合思维和概念思维三个阶段,在解释儿童概念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其理论对当今的教育者在顺应儿童概念发展、重视发展儿童的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以及言语和社会交往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儿童概念发展阶段维果茨基【中图分类号】B8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26-02概念(Idea、Notion、Concept)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即人类在认识的过程中,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并对所感知到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进行抽象,加以概括,就成了概念。
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或中介是词或词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名词同等对待。
维果茨基关于儿童概念发展阶段的理论与其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理论息息相关。
其受马克思主义工具观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中介说: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劳动一样都是以工具为中介的,不同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是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
在儿童概念发展阶段中,符号之一“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
一、;维果茨基儿童概念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维果茨基在阐述其儿童概念发展阶段理论之前批判了两类传统的概念研究方法:一是“所谓的定义法及其一切间接变式”,二是抽象研究法,同意阿赫的目的观念的决定趋势可调节概念的形成,反对某些心理学家否认儿童在过渡年龄阶段能产生任何新的智力功能,认为儿童独立形成一般概念的能力是在12岁时才明显提高。
通过实验法,提出了儿童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时提出“词”在儿童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引言概述:维果茨基是俄罗斯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理解儿童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的使用,儿童能够逐渐形成高级认知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的社会性1.1 社会交往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社会交往逐渐形成的。
他强调了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对于认知能力的塑造作用。
例如,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儿童能够逐渐掌握语言和思维的规则,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1.2 文化工具的作用维果茨基指出,文化工具,如语言、符号和技术,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工具能够匡助儿童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维,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
1.3 借助他人的思维维果茨基提出了“区间性思维”的概念,即儿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合理分工,能够借助他人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使他们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二、近似发展区间2.1 近似发展区间的概念维果茨基提出了“近似发展区间”的概念,指的是儿童能够在成人或者其他能力水平较高的人的匡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这个概念表明了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一定的潜力,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他们能够逐渐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2.2 引导性学习的重要性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和家长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匡助儿童进入他们的近似发展区间,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进步。
2.3 转化性学习的作用维果茨基的理论还强调了转化性学习的重要性。
转化性学习是指儿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互动,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新的认知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新的学习任务。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性3.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
他提出了“低层次思维”和“高层次思维”的概念,指的是儿童在认知发展中经历的不同阶段。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姓名:孟兆华班级:12学前教育2012 级学前教育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科教学进度计划表2013 年2 月27 日任教:孟兆华教材名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的心理特点,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的特征。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的含义,意义和内容;3、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研究对象,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4、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育目标,依据和各年龄目标,学会制定数学教育活动具体目标;5、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数学教育评价方法、教育评价方案。
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意义、目的、方法。
难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研究对象,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学时安排:共22 学时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策略。
2、合理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正规数学教育活动。
3、合理设计和组织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4、合理设计和安排日常生活及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活动。
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策略。
难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学时安排:共14 学时第四章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关于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一、数二、数字三、计数四、数制五、数的组成六、数的运。
2、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二、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初步发展及特点。
三、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一、10以内数的教育二、有关计数的教育三、数字的认读与书写教育四、数的组成教育4、学前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二、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试论儿童的日常概念向科学概念过渡——基于维果茨基有关理论的分析
念 ’的关 系产生注 意。之前皮 亚杰也注意到两种概念 的区
别, 并分之为 ‘ 自发概念 ’ ‘ 自发概 念 ’但皮亚杰更多地 和 非 ,
关注于 ‘ 自发 概 念 ’没 有 注 意 到两 种 概 念 之 间 的 关 系 。维 果 , 茨基 经 过 研 究 发 现 儿童 经 过 经 验 和 独 立 思 考 获 得 的 ‘ 日常
科学概念 的获得是一个较长 的过程 。他在 《 维和语言》 思 中
也 进 行 了一 系 列 论 述 ,他 认 为概 念 的 发 展 经 过 三 个 不 同 的
阶段 , 每一个阶段又有一些不同 的发展过程 , 又可 以分成许 多小的阶段。概念形 成的第一步, 是概念含混阶段 , 即一种无 条理思维 的阶段 。儿童根据直觉 或动作与表象相互谅解成 的一个混合形象对一堆物体进行分类 ,结果是这一堆物体 的关系表面上有联系而实际上缺 乏内在基础 。概念发展 的
条理的思维 , 同时 也 是 客 观 的思 维 。”
概念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是抽象概念 时期 。此时 , 儿童开 始更加重视某件物体的某些特征 而不 是其他特征 ,也会对
这些特征优先处理 。儿童知觉 的综合特征已被打破 , 对物体 分类不再是根据其相似性 , 而是依据单一的某一属性 。维果
茨基在研究少年思维的实验里发现 , 随着儿童智力 的增 长 , 混合 的和复合 的思 维的原始形式 越来越 退居次要 地位 , 而 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真正 的概念。
第二 阶段 是复合思 维阶段, 复合思 维时期 的儿童 已经不再
是毫无联 系的事物之 间的联 系 ,而是将一类功能上有某种 概念 , 是主客体相互作用 的结果 , 是通 向未知领域 的桥 梁, 隐含着思维 的奥秘 , 是抽 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 。同时 概念也是人类 活动的结 晶 , 是人类实践 的产物 , 在儿 童的认 知能 力发展的过程 中概念发 挥了重要 的作用 ,概念 可以帮 助儿童在认识 和了解事 物的过程中节省很多 的时间。但 是 由于人类认识 和实践活 动领 域等不同 ,概念也通常被分 为 日常概念 和科学概 念 ,维果 茨基针对儿童 的概念发展早 在 联系的具体事物加以联合 的思维形式。“ 复合思维已经是有
维果茨基儿童概念发展阶段理论述评
课程教法研究 教育研究26 |学法教法研究斱式四:开火车。
六组兰吋比赛,一传一,最名一个吋学在黐板丆要展示出句子,正确才能加分。
斱式五:report. 通迆survey 记彔,汇报不吋人皀不吋病症。
5. 当堂检测,查漏补缺课改迆程中,当堂检测也春相当重要皀。
这春检测学生对矤识皀落实情冴和学生通迆学习佒验成功,享发快乏皀有敁环节。
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
时间兄足皀话,可对学生迚行当堂检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皀尋组长对本组皀学生迚行简单皀测试。
及时収现学生在矤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斱面皀不足,幵及时迚行补兄讱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 课改展收获在经历了这一年多皀风雨历程乊名,我们皀课改叐得了一定皀敁果。
学生皀学习兲趣提高了,课堂丆兄满笑语,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在快乏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发快乏;学生皀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仍单词到句子,再仍句子到短文,仍对话表演到矤识点讱解,吋学们个个都能朗朗丆口,轻松应付;学生皀集佒卌作能力培养了,大家都懂得如体分巡卌作,如体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佒伕到了主动学习皀快乏。
四. 改革勤反思在感发成绩皀吋时,我们更要勤反思,当前我们皀课堂教学中也字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皀地斱。
如尋组对坐,学生泥意力容昐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宋成,教学迚度缓慢,积枀性出现差异等等。
面对以丆闭题,我们伕继续不断改迚,不断调整,迚一步细化导学案皀设计,量化评价佒系,加强尋组乊间皀合作,春我们皀课改乊路越来越宽幾,课改成敁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1]剑桥英语教学能力认证翿试教程 Mary Spratt, Alan Pulverness & Melanie Williams 著, 清卋大学出版社维果茨基儿童概念収展阶段理论述评冯色花(云南帆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儿童皀概念収展长久以来一直春儿童徾理収展研究中皀一个重要部分。
维果茨基通迆实验法提出了儿童概念収展阶段理论,将兴划分为无条理皀聚集、复合思维和概念思维丅个阶段,在解释儿童概念収展皀吋时也字在不足乊处,兴理论对当今皀教育者在顺应儿童概念収展、重视収展儿童皀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以及言语和社伕亣彽収展等斱面有一定皀启示。
再议维果茨基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
再议维果茨基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及心理学家探讨的话题,各界对其至今仍无定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文化—历史学说的创始人维果茨基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独创性的分析方法,从种系发生、个体发生、言语的发展过程及概念的形成等四个方面对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但目前国内对于维果茨基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的专门研究少之又少且没有形成体系。
文章基于维果茨基的开创性巨著《思维与语言》,从其分析方法、主要內容等方面对维果茨基的语言思维观进行了述评,希望能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维果茨基;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单位分析法;发生学分析法;动态关系一、引言学者们对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从未间断过,但仍悬而未决。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先前学者对于该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地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和文献研究,其著作《思维与语言》于1934年问世,在书中维果茨基对思维和语言关系问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了具体阐述。
二、以往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维果茨基认为之前围绕两者关系进行讨论的主要有“同一论”和“分离论”两种理论[1]。
“同一论”认为思维是“言语减去声音”,是“不出声的语言”,或其运动部分受到抑制的一种反射,思维和语言是同一回事,两者之间不会产生任何关系。
相反,“分离论”认为言语是思维的外壳,两者是彼此独立的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机械外在的联系,采用的是互不相干的方式对两者进行研究[2],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争论兴久不衰,迄今为止仍没有统一的定论。
三、维果茨基采取的分析方法维果茨基在分析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方法,笔者进行简要阐释:1.单位分析法维果茨基认为以往的研究者所采用的元素分析法存在错误,其把复杂的心理整体分解为许多元素。
早期学者把言语思维分解成言语和思维两个独立的组成要素进行孤立的研究,然而这两个要素并不具有整体的所有特征,因此就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儿童发展理论,章节测试 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维果茨基认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A.科技研究B.历史研究C.人类遗传研究D.人类生理研究【解析】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果茨基理论中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1927年,维果茨基从批判人的心理及其发展的生物学观点出发,要求把历史研究作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2.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心理机能的起源B.心理机能的发展C.心理机能的范围D.心理机能的概念【解析】A3.维果茨基认为,我们应当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第一种叫作儿童现实发展水平,第二种叫作()A.关键期B.转折期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解析】D4.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决定性因素是()A.天赋B.科技发展C.遗传D.文化【解析】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果茨基理论中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决定性因素。
维果茨基认为,文化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决定性因素,而文化自身则是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的产物。
5.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发展理论的指导思想是()A.精神分析学B.行为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遗传决定论【解析】C6.下列选项不属于心理工具的是()A.符号B.记号C.语言D.刀【解析】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工具的概念。
D项是具体的器械,属于物质工具。
7.人的心理的发展所受的的制约因素是()A.生理发展水平B.所受教育水平C.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D.遗传【解析】C8.维果茨基认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是由于使用了()A.心理工具B.物质工具C.语言D.逻辑思维【解析】A9.老师问:“除了家里的门,还有些什么门?”同学们纷纷说:“人家的门”“铁门”“天安门”“玻璃门”“冰箱门”“脑门等”。
这种思维属于()A.假概念B.复合型复合C.链状型复合D.弥漫型复合【解析】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合型复合的概念。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07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07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七章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列维戈茨基(1896-1934)是前苏联成立时期杰出的心理学家。
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他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莫扎特。
他创立的文化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有关更多信息,请继续学习。
维果茨基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
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
4.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的需要的手段和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5.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初表现为一种外在形式,后来内化为一种内在心理形式。
一、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心理发展观传统的心理维果茨基把人的心理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功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功能。
通过阅读教科书,找出什么是低层次的心理功能?什么是高级心理功能?这两种心理功能的特点是什么?从起源上看:低级心理机能是自然的发展结果,是种系发展的产物。
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与个体相比,高级心理功能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维果茨基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二个客观规律是,人独特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必须首先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然后才能转移到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结构。
据此,维果茨基阐明了儿童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舞台上有两次: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也就是说,作为心理学的一种功能;第二是作为一种个体活动,作为一个孩子的内在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
教材中列举了儿童指物和随意注意的发生和发展的例子,说明人际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因果性认识的萌芽。 皮亚杰认为,稳定 性客体及其位移的 体系又是同因果性 认识不能分离的。
本结构。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虽然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的智慧,但是这一阶段是智力的萌 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决定着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知识分类理论
知识分类理论的内容
人类知识的获得 是一个活跃的过程, 要理解事物,就必须 将实物纳入转化系统 中来考虑,同时要获 得知识,就涉及转换 实物以理解某一种状 态是如何产生的。
儿童在操作实物 时会产生两种经 验: 物理经验与 逻辑—数理经验,
除了遗传本能行 为外,知识来自 两类经验,即物 理经验和逻辑— 数理经验。
3
以前的概念就要改变。
幼儿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和客观世界直接接触,其心理才能得到发展,
4
学习科学也才能成为可能。
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应广泛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并且只有通过思考,进行思维加工,
5
而不是机械记忆,幼儿才有可能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为今后的文 化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6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尝试发现问题,并通过 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的内容
1
认知发展是一种个人在环境中为解决认知冲突,通过同化和顺
应两种机能,以达到平衡状态的内在自我调整的过程。
2
知识的产生是主体通过其内在活跃的心理活动所建构而来的,
它是自我发动、自我调整的过程。
维果茨基生平及其理论(推荐)
维果茨基一、生平概况维果茨基,列夫·谢苗诺维奇(1896—1934年)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教授,普通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病理心理以及艺术心理等方面许多著作的作者。
维果茨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雅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他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读了许多心理学、语言学和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著作。
他开始在戈麦尔做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1924年被邀请到莫斯科工作,先后在心理研究所、H.K·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教育学院、第二莫斯科大学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或教学工作,1934年因患病逝世,终年38岁。
维果茨基在苏联心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一些研究与观点对以后苏联心理学和许多心理学家(如A.H·列昂捷夫、A.P·鲁利亚等)影响很大。
他在苏联心理学中最先提出所谓“文化历史论”。
这种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的一切高级心理过程(言语、思维、逻辑记忆、随意注意等)都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借助语言实现的。
语言具有社会历史的根源。
它最初在人的共同活动中形成,以后变成个人心理的工具。
人借助这个工具,能够思维并可以随意地控制自己行为,能使心理过程具有间接的性质。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承认人的心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是正确的。
在教学和发展问题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大纲和方法,应当不仅符合儿童已经达到的智力水平,而且应当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布置给儿童要完成的作业,应当符合他们智力发展的水平,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智力的不断发展。
显然,这一观点也是正确的,而且至今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的很多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
1925年,他针对行为主义与唯心主义心理学所导致的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发表了“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的重要论文。
他明确指出“忽视意识问题就给自己堵塞了研究人的行为这一相当复杂问题的途径。
维果茨基关于概念形成理论重点
二、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好奇好问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 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3、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 行概括分类 三、幼儿科学教育启示:
是否具有系统性第五节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一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二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好奇好问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3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三幼儿科学教育启示
关系:三种思维不是机械过程, 是共同存在的
二、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复合思维 科学概念——在概念体系演 绎中不断延伸 区别:是否具有系统性
第五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一、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的有关理论
第三节 维果茨基关于概 念形成理论
维果茨基:苏联心理学家,心 理学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 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观 念几乎被所有教育理论书籍引 用
一、概念形成过程
1、概念含混期:知觉动作 表象 2、复合思维时期(联想、集合、链状、 弥漫、假概念):各种思维
3、概念思维时期:个别特征抽象
概念发展的维果茨基体系
概念发展的维果茨基体系概念发展的维果茨基体系—(美)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通向概念的道路——我们称之为“概念箭头”——始于从袭击我们的杂乱的信息中理出头绪来的这种需要。
概念包含着更精细的、更抽象的、更全面的体系。
可是,它从哪儿开始呢?它从感觉开始。
混合思维我们同时感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我们在思考中把它们的联系起来。
它们之间可能既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也没有功能上的关系,但是它们在我们的感觉上有着同时出现的关系。
一个孩子坐在汽车后排的座位上,他看见前面风挡玻璃上的刮雨水器在来回摆动,他看见父亲正把着方向盘。
方向盘——刮雨水器。
这个孩子会想:是什么使刮雨水器动的呢?——是父亲把着方向盘使它动的。
一会儿,刮雨水器停了,可是父亲的手仍然在方向盘上。
这个孩子又会想:这时父亲肯定没有握住方向盘,所以刮雨水器不动了。
一个孩子正在看一本连环画,突然响起了一声霹雷,房间都晃动了。
他不再看书了——因为“看书会引起打雷”。
通过同时性的感觉把偶然的事件联系起来称之为混合思维。
这是思维的第一步,常常表现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身上。
这是他们试图解释他们周围世界的那种反射式思维的主要方式。
一个四岁的孩子在儿童博物馆里看见笼子里的一只灰兔子。
“兔子是从哪儿来的?”他问。
“你说它是从哪儿来的呢?”和他一起的大人反问他。
孩子看了看整个屋子,屋子里有好多笼子,关着各种动物。
他的眼光转来转去,在一只有毛的臭鼬身上停了一会儿,然后又转过去,看到了一只鸽子——一只灰鸽子。
“你知道吗?”他好象在自言自语,“臭鼬吃掉一只灰鸽子,就变成了一只灰兔子。
”即使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年龄,孩子们也已开始一种较高水平层次上的思维。
刚才那个小孩也许看出了灰色和有毛这两个共同的特征,这不能认为是混合思维。
但是他讲的兔子形成的过程却完全是混合思维的。
大一些的孩子,甚至于成人,有时也会表现出混合思维,如果他们遇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有时他们也会从混合思维的水平层次开始思考:这是一个四年级的班,刚刚开始用“探究—研讨”教学法上科学课。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整理笔记)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一、理论背景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
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
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
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
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
面对着这样的局团,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
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
一、理论背景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
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
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
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
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
面对着这样的局团,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
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生平及其理论(推荐)
维果茨基一、生平概况维果茨基,列夫·谢苗诺维奇(1896—1934年)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教授,普通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病理心理以及艺术心理等方面许多著作的作者。
维果茨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雅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他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读了许多心理学、语言学和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著作。
他开始在戈麦尔做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1924年被邀请到莫斯科工作,先后在心理研究所、H.K·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教育学院、第二莫斯科大学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或教学工作,1934年因患病逝世,终年38岁。
维果茨基在苏联心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一些研究与观点对以后苏联心理学和许多心理学家(如A.H·列昂捷夫、A.P·鲁利亚等)影响很大。
他在苏联心理学中最先提出所谓“文化历史论”。
这种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的一切高级心理过程(言语、思维、逻辑记忆、随意注意等)都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借助语言实现的。
语言具有社会历史的根源。
它最初在人的共同活动中形成,以后变成个人心理的工具。
人借助这个工具,能够思维并可以随意地控制自己行为,能使心理过程具有间接的性质。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承认人的心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是正确的。
在教学和发展问题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大纲和方法,应当不仅符合儿童已经达到的智力水平,而且应当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布置给儿童要完成的作业,应当符合他们智力发展的水平,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智力的不断发展。
显然,这一观点也是正确的,而且至今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的很多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
1925年,他针对行为主义与唯心主义心理学所导致的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发表了“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的重要论文。
他明确指出“忽视意识问题就给自己堵塞了研究人的行为这一相当复杂问题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复合思维 科学概念——在概念体系演 绎中不断延伸 区别:是否具有系统性
第五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一、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第二章 论
维果茨基:苏联心理学家,心 理学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 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观 念几乎被所有教育理论书籍引 用
一、概念形成过程
1、概念含混期:知觉动作 表象 2、复合思维时期(联想、集合、链状、 弥漫、假概念):各种思维
3、概念思维时期:个别特征抽象
二、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好奇好问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 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3、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 行概括分类 三、幼儿科学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