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民族音乐类别论文
有关民族音乐欣赏论文
有关民族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是在本民族文化架构基础上根据本民族的审美标准创造出来的,受到本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音乐欣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音乐欣赏论文范文一:如何上好民族音乐欣赏课[摘要]上好民族音乐欣赏课,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扩展欣赏范围,全面领略民族音乐魅力;最后,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最终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音乐培养兴趣扩展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是初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这一课题融于自己教学实践之中,努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和鉴赏力,最终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培养人的目标。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导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也是一节民族音乐欣赏课成败的关键。
例如,我在教学生欣赏阿炳(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不朽之作,半个世纪以来,不仅在国内乐坛上盛演不衰,而且成为展示在国际乐坛上的一朵瑰丽的中国民族音乐之花。
它不仅成为著名二胡演奏家张韶、闵惠芳、王国潼、姜建华、泉昌耀、宋飞等的保留曲目,而且被定为全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目,还被改编为民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小提琴独奏曲、统乐队合奏曲、管统乐曲。
许多外国交响乐团都竞相演奏这部作品。
国外有人主张采用《二泉映月》作为莎士比亚的悲剧音乐,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罢此曲感动得潸然泪下,认为《二泉映月》只应该跪着听。
这样导入新课,就为正式欣赏《二泉映月》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涂沫了厚重的色彩,加之我对阿炳悲惨人生的介绍,更使学生感受到这部作品的份量与价值,从而以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态进入到艺术的情境中。
关于民族音乐学论文
关于民族音乐学论文音乐是无国界之分的通用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与传承。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民族音乐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民族音乐学论文篇1民族音乐学中的音乐描述【内容摘要】对于研究其他文化的人来说,缺少方法论的依据则会给他们的研究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因为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先入为主的成见会对描述音乐造成极大的害处。
因此,文章对民族音乐学的几种描述音乐的主要方法加以介绍和评估,为具体描述乐曲和音乐风格提供一些途径。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中音乐描述在高等音乐学校课程中的所谓“音乐分析”,实质上主要是指对一首乐曲的整体结构、乐曲中各个段落的相互关系的描述。
通常的“音乐分析”往往只是把乐曲结构套入原先已经确立了的框架之中。
它告诉学生各种曲式的基本特征,同时指出每个作品哪些地方是符合某种曲式,哪些地方是不符合的。
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乐曲可以完全套入这种框架之中,结果造成分析具体作品的曲式时缺少比较实用的方法,要描述作品较细致的因素时可供使用的方法和原则也很少。
而当涉及对音色、力度和速度的描述时则更没有多少法则可循。
这种状况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研究可能尚不会造成太大的障碍,因为作曲家往往已经用文字表述他们的各种构想和创作原则,西方文化已经有了一套书面的理论,引导研究者据此去注释作品。
但在本文中所要描述的对象包括单首乐曲和若干首乐曲所共有的某种统一的音乐风格。
首先应该探讨的当然是对单首乐曲的描述问题。
对一首乐曲我们涉及的事项也是可多可少,但至少要描述该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某种风格的“精髓”,描述该曲中足以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其他文化、其他时期的乐曲相区别的东西。
另外,在进行描述时通常要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原始资料的审视和分析;分析后言之有物的描述。
一、音乐风格描述的方式1.系统式描述法作为描述音乐的一种方式,系统式描述法就是要找出音乐中所能知道的因素或者出于实际目的而择出的因素加以研究和比较,然后去描述每首作品或属于同一系统的某些音乐作品中的这些因素。
民族音乐学论文
民族音乐学论文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族高校的音乐专业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民族音乐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民族音乐学论文篇1浅议民族音乐的教育价值【摘要】民族音乐在当今信息繁荣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少人问津的古董,如今它正面临着重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本文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例,研究其民族音乐如何与现代创作手法和演奏技法相结合,以及“女子十二乐坊”成功的市场化发展带给民族音乐未来发展方向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民族音乐;生存危机;传承发展;女子十二乐坊一、民族音乐的生存危机1.生存环境的变化。
民族音乐的危机正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导致的文化发展(变异)现象。
从民俗学角度看,民俗的产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和适应环境的需要。
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大多寄载在一定具体的民俗活动之中。
既有民俗适应又满足了历史性的生存需要和环境需要。
然而,生存空间和环境条件在当下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迫使民俗改变以适应新的需要。
2.审美情趣的改变。
文化多元化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是十分显着的。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外来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高科技与数码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和更新日益加快,原处于封闭状态的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加上学校音乐教育中不注重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致使一部分人的审美趣味有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被流行音乐和风行的电视娱乐节目所吸引,民族音乐已很难像以往那样拥有众多的爱好者与听众。
3.民族语言的衰退。
据人类学家介绍,目前中国120种语言的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
随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国语的普及,学校原本采用本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双语教学,现在不少则改为汉语的单语教学,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本民族语言的消退趋势。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民族音乐研究是将音乐研究置于整体民族的角度上进行的,所以民族音乐研究不仅仅是对民族音乐本身的研究,也包含了对整个民族文化体系和民族风俗人情的研究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族音乐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范文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研究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一)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其中既有想象宇宙形成、人类起源、民族来源的“古歌”;也有歌颂本民族英雄人物的“史诗歌”;还有叙述本民族传说故事、描写生产劳动、歌唱爱情的“叙事歌曲”等。
不过,这些可总称为“叙事歌”。
达斡尔族的“舞春”(亦为“乌春”)是一种诵调式叙事歌曲,内容有反映劳动生产的,如农家苦、打鱼、伐木等,亦有反映士兵厌倦清政府强迫其征战的《薄坤绰》。
它以四句为一节,全曲有十几节乃至几百节不等。
维吾尔族的叙事民歌,称“达斯坦”,它由说、唱、演奏等多种形式组合而成,内容多为民间传说故事,如《艾里甫与西苓》、《塔赫尔左胡来》、《好汉斯依提》等。
柯尔克孜族的叙事古歌、史诗歌带有神话色彩,如《库尔满别克》、《库加牙西》、《玛纳斯》等,曲调虽较简单,但却仍悠扬。
锡伯族的古老民歌,称为“菲散布热乌春”,内容有反映民间困苦生活的,如《亚其那》;有反映西迁历程的《西迁歌》。
其音乐曲调,分为上下两个乐句,反复吟唱。
彝族的叙事民歌,在楚雄称“梅葛”,在红河称“先基”,在永仁称“米果库”。
内容有史诗《梅葛》、《阿细的先基》,赞美爱情的叙事歌曲《阿诗玛》等。
(二)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在清代前期,说唱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中亦深受喜爱,并形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说唱音乐艺术。
其中,最为著称的有:蒙古族的《好力宝》,内容为说唱民间故事。
朝鲜族的说唱音乐,有叙述历史故事的,如《楚汉相争》、《赤壁之战》等;有说唱传说故事的,如《春香传》、《沈清传》等;有说唱美景风光的,如《花草短歌》、《游山歌》等。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1.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及其发展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探讨古代音乐的特点、
演奏形式和功能,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 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比较
比较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包括北方与南方地区的音
乐差异、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等,同时探讨这些音乐风格的历史发
展和演变。
3.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关系,探
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艺术效果
和文化价值。
4.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种类和特点,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等,探讨它们的演奏技巧、音色表现和演奏风格。
5. 中国传统音乐的宗教与仪式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在宗教和仪式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包括音乐、音乐等,探讨它们对和仪式的影响以及音乐在宗教仪式中的表现形式。
6. 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分析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确保中国传统音乐的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六篇论文题目,每篇论文都可以深入探讨其中的细节和相关内容,以丰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理解。
音乐鉴赏论文——浅谈我国民族音乐
音乐鉴赏论文——浅谈我国民族音乐浅谈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上了音乐鉴赏课后,使我了解了一些关于音乐的知识,领略了中外名曲。
让我对音乐有了再一次的认识。
在这一段学习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
让我从中感到受益匪浅。
现在就来说说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底蕴之丰富令世人瞩目。
民族音乐艺术这朵奇葩就根植于这片厚重的沃土之上~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个种类,它们是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戏曲;和器乐曲。
其中说唱艺术的传统性质,歌舞题材和体裁的民族特色;多声腔的戏曲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就是器乐曲,中国传统音乐受到孔子美学提倡的“中庸淡和之道”致使中国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相对的单一性,甚至被音乐理论家称为单音体制,尽管这样,作为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春求时期古琴演奏家俞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还是为国人挣了脸面:曾被做为世界经典的二十七首名曲之一,被美国人发送到太空,具体后话我们暂且不论,但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确实给我们后人带来了至上的荣誉。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
下面就来说说《二泉映月》、音乐开始,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
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
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
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2)。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遗产,也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鉴赏,并讨论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云南民间音乐富有异域风情,表现出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特点,而西北民间音乐则保留了丝路交往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融合了汉人音乐的元素。
此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还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接受和传播能力。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它通过音乐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宗教等方面的感受和情感,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比如,川剧中的“变脸”就展现了川剧表演中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剧情设计,同时也反映了四川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艺术追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比如,木兰歌歌颂了忠诚和爱国主义精神,茉莉花则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些歌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
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中。
随着社会进步,它也需要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未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将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让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性和文化特点的音乐形式。
通过对其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论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论文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多次的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民族之间的融合会把原来所在民族的精神文化带到融合后的民族中去。
这种融合,也给民族之间的音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爱好。
创作了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借以抒发感情,寄托情思。
许多少数民族有用山歌谈情说爱的习惯,好多山区的姑娘们经常用山歌唱出她们的心里话,而痴情的小伙子也能从温柔缠绵的音调中,判断出姑娘所说的是一句什么样的话。
最终寻找到自己的爱情。
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分类也有很多:如南方民歌《弥渡山歌》,它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
如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郞松》。
其中宋祖英就是演唱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观众心目中,是“东方艺术”的明星。
她出生于中国历史上被许多著名诗人传颂的最具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地方——湖南湘西。
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多出美女,是仙人栖居的地方,至今还孕育着众多自幼能歌善舞的中国少数民族同胞。
宋祖英便是其中最有歌舞天赋的苗族后裔。
宋祖英不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中国优秀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
从她演唱的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中国民族声乐传承、拓展和再创造的轨迹,她的演唱技巧注入了时代音乐艺术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乐艺术表达方式和演唱风格,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标杆和绚丽景观。
其歌曲代表作:《小背篓》、《辣妹子》、《兵哥哥》、《好日子》、《爱我中华》、《大地飞歌》等都闻名于中内外。
民族音乐中的《孟姜女》,更是我喜欢的一首民歌。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
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孟姜女》这首歌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
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
其内容概括简练。
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
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
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
民族音乐论文写作参考(独家整理6篇)
民族音乐论文写作参考(独家整理6篇)论文范文一题目:浅议传承发展我国民族音乐的方向不能迷失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业已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
就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而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两个以上不同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如何在保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使各民族的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希望你在阅读了以下民族音乐论文后能有所启发。
摘要:我国民族音乐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特有的风韵并不断增光添彩,对我们一代代后人来说,要传承和发展这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在任重道远的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增强自信、保持特色、学人所长、润己之身,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上不断增强影响力,用我们的民族音乐滋养世世代代国人的情怀,丰富世世代代国人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传承发展;民族音乐;增强自信;保持特色;学人所长润己之身中华民族的"国音";"民乐";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的过程中发展的,同样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乃至生生不息的后人们在传承的过程中发展。
我们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后人在任重道远的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让民族音乐增强自信、保持特色、学人所长、润己之身,在世界乐坛上不断增强影响力,滋养世世代代国人的情怀,丰富世世代代国人的文化生活。
一、增强自信、保持特色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基调。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包含了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自信的应有之意,而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口号式的自信,是需要在了解民族音乐历史、学习和体味民族音乐的精华并保持特色的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基础上的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
(1)了解民族音乐历史。
我国音乐是世界乐史的源头音乐之一。
在远古的7000年前就发明了用禽骨和陶土制成的骨笛和陶埙这样的吹奏乐器,到黄帝时代音律理论出现,别具一格的五音或称五声,就是在距今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产生的,并被命名为"宫、商、角、徵、羽";,并由此衍生出了"民族七声调式";,像,清乐"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雅乐"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燕乐"宫、商、角、清角、徵、羽、闰";,这样的独具风格的音乐体系,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悠扬、绵长、低婉、深沉的曲风,给人以空旷、灵动、清新、秀美的自然美感。
民族音乐毕业论文
民族音乐毕业论文民族音乐是国家优秀文化中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繁荣的前提,也是一个国家和谐发展壮大的保障,更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民族音乐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民族音乐毕业论文篇1论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和传承摘要:在中国艺术画卷中,传统民族音乐这颗璀璨的明珠跃然画卷之上,它经过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洗礼,承载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矫健地走到了今天。
回顾它的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宁静、恢宏、深邃与广袤。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民族民间乐器200余种;曲艺200多种,戏曲约有300多个剧种。
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滋养中国优秀文化的丝丝甘泉,更是中国走向繁荣的文化素质保障,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代代传承下去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需要,也是把我国音乐文化艺术推向灿烂辉煌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现状传承一、民族音乐的释义和特征民族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来说,指的是各个民族的音乐。
狭义来说,是指根植于某个民族的,具有该民族音乐特征的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属于人类艺术史上最美、最具有灵魂、最富有生活内涵和最具有民族特性的音乐文化艺术范畴。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民族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种种音乐,包括中国民族声乐、器乐、民歌、戏曲等。
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来源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从没有间断过。
而其他诸如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古埃及文化等都出现过断层。
中国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使其民族音乐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音乐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品种和经验。
二,我国具有众多的民族。
中国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风俗、文化,所以其音乐也精彩纷呈。
传统音乐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总结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传承,探讨其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前景。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传承1. 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帝王祭祀、宴享等活动。
宫廷音乐分为典制性音乐和娱乐性音乐,代表作品有《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
2.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以古琴、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为载体,代表作品有《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
文人音乐追求意境、韵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美。
3.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源于民间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代表作品有《茉莉花》、《赛马》等。
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戏曲、曲艺等。
4. 宗教音乐:宗教音乐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活动为背景,代表作品有《大悲咒》、《六字大明咒》等。
宗教音乐具有神秘、庄严的特点。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1. 传统音乐教育: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许多高校开设了民族音乐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民族音乐人才。
2. 传统音乐演出:国内外各类民族音乐演出活动频繁,如北京国际民乐节、上海国际音乐节等,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 传统音乐创新: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许多音乐家进行了创新,如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4. 传统音乐传承:民间音乐家、非遗传承人等积极传承传统音乐,使传统音乐得以延续。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前景1. 深化传统音乐教育:加强传统音乐教育,培养更多民族音乐人才,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丰富传统音乐演出形式:创新传统音乐演出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提高传统音乐的社会影响力。
3. 加强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对濒临灭绝的传统音乐进行抢救性保护,传承非遗文化。
4. 拓展传统音乐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V1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V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文化、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鉴赏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体现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各种音乐形式。
包括中国各大民族的音乐形式,如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
它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方式1. 听前准备在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演奏的特色。
因此,可以通过阅读、观看相关的音乐资料、历史文化书籍,做好必要的了解准备。
2. 音乐鉴赏的主要要素在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旋律:旋律是中国民间音乐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是诉说情感的关键。
民族音乐旋律的特征在于其独特的感性和色彩,具有浓墨重彩的思想性、感情性、审美性。
(2)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础,通过声音和节奏的交织来传递各种情感。
中国民间音乐节奏清晰分明,节奏变化相对简单,节拍清晰明朗,节奏感鲜明。
(3)乐器:中国民间音乐充满了大量的原创乐器。
从丝绸、竹子、骨头,到牛皮、石头、金属,乐器素材广泛,独特的乐器演奏技巧和声音效果,可以完美地表现旋律和节奏。
(4)表演:民族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真实的、民间的音乐表现。
经过演奏者的传承和演绎,传统的民间音乐表演风格成为民间音乐的一部分。
3. 鉴赏思路鉴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它的文化背景和形式。
在听音乐时,应多次反复听同一首曲子,例如,先关注曲子的好听与否,再观察其中具体的构成因素,如旋律、节奏、乐器。
此外,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通过放慢音乐的节奏或配合展示画面或物品等方式来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与美感。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级:096411班姓名:胡丽中国民族音乐内容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传统各种音乐为及以其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种种音乐。
不管是民族声乐,还是美声,都是歌唱的艺术。
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要发展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就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同时大胆借鉴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
关键字:民族音乐民族乐器民族唱法音乐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
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
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考古发现,中国民族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
以五声音阶为主。
与西方传统艺术注重立体感不同,它更着重于表现线形态。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
民国时期的上海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中国流行音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音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挖掘与研究,曾一度欲建立“中国乐派”。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千百年来长期流行与民族聚居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深入影响的,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音乐艺术。
其主要部分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品种。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并高于真实生活,而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间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各民族共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并主要借助口头形式传播。
在世世代代传播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和改编,凝结着我国历代人民集体的智慧,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沉淀、筛选而形成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达手法的结晶。
(二)乡土性乡土性又叫地方性和地域性。
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同性之下,各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生产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言等等都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气质以及审美情趣也各有差异。
(三)即兴性我国民间音乐的基本传播方法是口传心授,传播者凭借演奏,学习者凭借听觉和记忆而不以书面乐谱为主要传承方式。
即兴发挥是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方式,创作者即兴表演。
虽然即兴变化只是相对固定的曲调中的局部变动,但经天长地久祖祖辈辈的积累,还是推动了民间音乐的发展。
(四)流传变异性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以及乡土性、即兴性的特点,导致了它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
1.地域性变异。
一支民歌曲调在异地流传时,会因唱词方音的变化而导致旋律的变化,也会因各地人们性格特征的不同而发生曲调情绪上的变化。
2.体裁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变异。
有些民间小调吸收了说唱音乐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叙述故事,展开情节的表现能力。
3. 民歌介绍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关键字】精品浅谈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5级2班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是休息人民在生活和休息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
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休息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休息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
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
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休息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
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
”他们还借山歌表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
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
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
”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一、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传播与传承的现状相比南方民族音乐的含蓄,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音域宽广,音色更为嘹亮。
这些民族音乐都简明形象,鲜明生动,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特点: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的旋律和主体都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音乐常用当地独特的民族语言展现。
维吾尔族民歌内容极其丰富,通常可以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类。
传统民歌包括以猎歌、打场歌、牧歌、挖渠歌、麦收歌、纺车谣等为代表的劳动歌;反应农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歌;内容涉及祭祀、婚丧嫁娶、仪式庆典等为代表的生活习俗歌等类别。
新民歌的内容则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赞歌。
藏族音乐的形成,可以看做是西藏民间艺术中的最璀璨的花朵,藏族音乐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藏族音乐通常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三大类。
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器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五类。
宫廷音乐由于年代久远且流传不甚广泛,因此,甚少为外人所熟知M。
宗教音乐包括教仪式乐舞羌姆、诵经音乐、宗寺院器乐等。
藏族的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广大的藏族人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藏族音乐中倾注了许许多多感情和精力,发挥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藏族音乐文化意蕴的认识,我们永远也无法穷尽,藏族音乐的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
藏族传统音乐中的许多音乐元素都与国际音乐接轨,只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以藏族音乐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应该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
二、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以及在电视传媒中传播的意义传播是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现实途径,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赏析八篇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赏析八篇关键词:审美心理;情感体验;天人合一;音乐品位;心灵境界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处于“百家争鸣”境况之中的古代艺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成熟期。
以《诗经》为代表的春秋时期的音乐,引领着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趋向,展示着决定民族艺术的民族审美心理世界。
一、民族审美心理流变的历程在音乐领域美学所涉及的问题是音乐的价值问题。
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部体系完备的音乐理论著述,《乐记》;进而,乐律理论方面的“三分损益法”问世,加之孔子所编纂的歌辞集《诗经》,标志着古代音乐艺术从自发走向了自觉阶段,为此后中国的音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石和创作的物质借鉴。
中国近现代学界趋向一致地认为:“中国古代最早形成自觉并真正走向成熟的艺术是音乐。
”它为华夏艺术的民族化,即民族审美心理的对象化,其中包括欣赏的习惯、口味、评价的标准等勾勒了草蛇灰线。
《诗经》中,以“风”为纲目的庶民百姓音乐,流丽婉转,多繁音促节,直率地表达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美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朴实美。
以“雅”为纲目的奴隶主阶级享用的音乐,其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氛围。
其乐舞阵容浩大,乐器穿透力强劲,给人以崇高、壮丽、恬静美的感受,显示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吕氏春秋》)的统治者心目中的社会现实。
以“颂”为纲目的宗庙祭祀的乐舞,节奏沉郁,声调悠长,彰显了远古图腾崇拜的遗风和神秘的宗教象征美的特征。
这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既是儒化音乐的确立期,也是俗化音乐的滥觞期。
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宫廷乐舞除继承“颂”的传统外,又融入了佛教音乐的色彩,社会整体的审美趣味,则向“天人合一”的方向倾斜。
以乐琴、相和声、商清乐为特色,或借景抒情,或寄情山水,或状物寓意,显示出人l生和自然的和谐美。
隋唐时期,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社会审美心理要求音乐革新的呼声日高,音乐艺术顺应时代做出了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我国民族音乐的类别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的梦想与信仰,中国民族音乐是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民歌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种类民族音乐的基础。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历史;曲艺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36-001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也不断得到发展,在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的梦想与信仰,它吟唱着希望,歌颂着劳动与爱情,诉说着人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民族音乐呢?中国民族音乐是包容面很广
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也可以这样说,凡是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
仅仅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
椐
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
民族民间器乐,约有200余种乐器,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难以数计。
中国的曲艺约有200多个曲种。
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
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
要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族音乐进行分类是不容易的,我们大体上有三种分类方法:
一、按体裁品种分类,大致分为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仪式音乐五大类。
二、按风格色彩分类可分为汉族地区音乐风格与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
三、按历史时期分类大体可分古代和近现代两大类。
其中民歌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种类民族音乐(民间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
民间歌舞音乐大多来自民歌,有不少歌舞至今仍以民间歌曲形式流传。
如安徽的《凤阳花鼓》、湖北的《龙船调》、四川秀山花灯中的《黄杨扁担》、陕北秧歌中的《夫妻逗趣》。
有的民歌虽经初步加工,具有某些舞蹈特点或曲艺音乐的情节性,但仍可看到它与原来民歌的密切联系,如山西二人台中的《走西口》等。
那什么是民歌呢?民歌是人民的歌曲,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劳动人民
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源于人民生活,又对人民生活起广泛深入的作用。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主要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我国民歌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远古的原始社会,常与乐舞结合在一起。
现存《诗经》中的国风,是西周到春秋中叶十五个地区的民歌歌词。
这以后的《楚辞》、汉乐府、唐曲子,直至明清小曲,或者源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民歌,或者本身就是民歌。
在近现代的革命斗争生活中,人民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新民歌,有的在原有曲调上填上新词,有的在音乐上也有相应的发展。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也各具特色,绚丽多彩,又共同成为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
曲艺音乐中联曲体的曲种,如单弦曲子、南阳鼓子曲、四川清音等的主要曲牌,大多是明、清乃至宋、元时期在北方流行的时调小曲;天津时调、扬州清曲等的主要曲牌,大多来自至今尚在当地流行的民歌。
主曲体的曲种,其基本曲调的形成大多与当地民歌有很密切的关系。
戏曲也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各地盛行的采茶戏、花鼓戏、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它与原生态民歌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分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分,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
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肆”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这就说明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
庙会和瓦肆、勾栏对戏曲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中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蕴藏丰富、浩如烟海。
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和不同的风土人情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风格,在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争妍夺丽、相应生辉,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更像一朵朵奇葩,绽放异彩,把中华民族的百花园装点得更加瑰丽多姿。
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周青青,俞人豪,李咏敏.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
[3]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