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一概述。

一、政治激荡与文学思想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剧变不断,不仅出现了三国分裂的局面,而且还涌现了一些领袖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这些政治上的变革,对文学思想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不同的政治权力之间的角逐、文人的反战思想等都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二、文学思潮、形式的发展1、“文学三绝”这个时期,文学出现了“文学三绝”,即“骈文、乐府、演义”。

骈文是一种具有特殊韵致的文学形式,采用对偶、叠韵等手法,如《琵琶行》、《长恨歌》等都是骈文。

乐府是民歌的一种形式,常常被作为大众文学的一种形式,如《木兰辞》。

演义则是和历史和官方颇为相似,其主要是描写英雄豪杰的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文学思潮在这个时期,中国文人对文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因此出现了很多具有文化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如王安石的《登幽州台歌》、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等。

这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坚持自我价值,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明显的民间色彩和文化情调。

3、唐宋古文运动之前的体裁面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体裁和形式,如城楼诗、宫体诗、新乐府、小令等,都是为达到抒发个人感情和表达政治、社会思想而诞生的。

其中,小令是一种具有民间色彩的短歌,比较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歌词简单易于记忆,因此大受欢迎。

三、代表作品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梁代的一部文学著作,分上、中、下三卷,共494条。

它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书,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很多有趣的故事以及人物的言行,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风尚。

这部书已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对后来的散文作品十分重要。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与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和富有成就的时代之一。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涵盖了诗、词、赋、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其文学风格也比较多样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脉动。

本文将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与特点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1. 思辨哲学主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者们在借鉴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辨和探讨,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思想体系。

这种思辨的主题在文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体现在文学理论方面,也体现在文学创作的主题上。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左思的《吴都赋》等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人性等的思考和感悟,其思辨的主题也是当时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2. 人伦与情感主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不断,人们的情感与人伦问题备受关注。

这也使得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中,人伦和情感成为了重要的内容。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孟郊的《登科后》等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其人伦和情感主题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3. 历史与宗教主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和政治变革的不断发生,历史和宗教成为了文学主题中的重要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学,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四大史书等著作,都展现出了当时政治和文化的脉搏,而宗教文学如《庄子》、《道德经》等作品,则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和哲学思想的追求和探讨。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 审美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具有审美多元化的特点。

文学形式上,除了传统的诗、文、赋等形式外,还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如散文、小品、寓言等,在文学的形式上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

内容方面,则以关注社会和人性为主题,利用多种文学手法和形式,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文学意境。

2. 革新意识强烈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变化不断,为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魏晋南北朝文学中明显地表现出了革新意识。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学作品介绍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学发展史上⼀个充满活⼒的创新期,诗、赋、⼩说等体裁,在这⼀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向。

魏晋南北朝的作品⽂学思想与佛教在中⼟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下⾯由店铺为⼤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家有帮助! 魏晋南北朝⽂学作品介绍⼀、建安风⾻ 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学。

(这⼀时期是中国⽂学史上五⾔诗兴盛、七⾔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次掀起了⽂⼈诗歌的创作⾼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的时代风格。

) 2、建安风⾻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给建功⽴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是⼈命危浅朝不虑⼣,给⼠⼈带来岁⽉不居⼈⽣⽆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时期的代表诗⼈是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孔融、陈琳、王粲、徐⼲、阮瑀、应瑒、刘桢)和⼥诗⼈蔡琰。

第⼀节曹操与曹丕 1、曹操⽣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家。

曹操是⼀个注重实际的⼈,知道乱世⽤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乐、书法、围棋,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天下的雄⼼,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

②曹操的诗有⼀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桓,三⼗⼀岁⽴为魏太⼦,三⼗四岁代汉⾃⽴。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细腻,对⼈⽣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诗的发展有重⼤的贡献。

他的《燕歌⾏》⼆⾸,不仅为乐府产⽣⼀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新纪元。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二)文学思潮这一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

约而言之,则可概括为儒学式微、玄学兴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嵇康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作 品以文笔犀利、思想敏 锐著称,代表作有《与 山巨源绝交书》等。
向秀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作 品以文笔优美、思想深 邃著称,代表作有《思 旧赋》等。
谢灵运、陶渊明等南朝文学家
谢灵运
南朝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 作品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著称 ,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等。
陶渊明
南朝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 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朴素著称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等。
04
魏晋南北朝的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
三曹
曹操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他的诗文风格质朴, 感情真挚,内容多反映社会矛盾 和民生疾苦。
曹丕
曹操之子,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 家,他的作品以辞藻华丽、情感 细腻著称,代表作有《燕歌行》 等。
曹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曹操之侄,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 家,他的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 优美著称,代表作有《洛神赋》 等。
06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对唐诗的影响
01
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提供了 丰富的艺术手法和题材。
02
魏晋南北朝诗人如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 为唐诗中的山水诗派提供了灵感。
03
魏晋南北朝的五言诗和乐府民歌对唐诗的形式和风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宋词的影响
01
02
魏晋文学
建安文学
总结词
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详细描述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 难,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代表人物
曹操、曹丕、曹植
代表作品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一、建安、正始文学(一)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

主要成就是诗歌。

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一生戎马生活,对现实有较多的接触,他的作品如《蒿里行》、《苦寒行》等诗都能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苦痛生活,在《短歌行》、《步出厦门行》等作品中则抒写了他要求建功立业的意志。

他的诗歌全部采用乐府旧题抒写实事,感情深沉,情调苍凉悲壮。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

年轻时显示出文学才华,他的一生以曹丕即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受曹操宠爱,乐观自信,思想积极奋发,早期作品如《白马篇》、《杂诗》抒发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和抱负;曹丕即位后,政治上受到了压抑《赠白马王彪》、《吁嗟篇》、《野田黄雀行》等作品就强烈地反映了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自己受压抑的不满情绪。

他的作品注意用词的形象生动和词采的华美,对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

七子中一些诗人亲身经历了社会动乱,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部门行》反映社会现实。

七子中以王粲的成就最高。

曹氏父子及其周围的文人作品,一方面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抒发建立功业的抱负,风格慷慨悲凉,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与“七子”相颉颃的女作家蔡琰。

代表作五言《悲愤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写作者自己在汉末战乱中被虏入南匈奴的痛苦经历和晚年回乡时同儿子分别的悲痛心情。

通过自身不幸遭遇的叙述,控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二)正始文学正始是魏王曹芳的年号。

正始诗人有所谓“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戌、刘伶。

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生活在魏晋政权变易的时代,对司马氏集团基本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他的诗表现了愤世嫉俗、反抗虚伪礼法的思想,也流露了虚无厌世、全身远祸的消极成分。

代表作82首《咏怀诗》,内容大都表达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自己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由于生活在尖锐复杂的魏晋易代之际,表达时采取了隐晦曲折的手法。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试图用“无为”来 巩固“名教”
❖ 2、越名教而任自然(以道攻儒):蔑视礼教,要求 顺从自然,反对人为,大倡“旷达”之风。代表人物 是阮籍、嵇康。
❖ (1)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
❖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 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 籍传》)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思想家们旳性 格冲突。一方面骄傲狂妄、自视甚高、有济世志,另 一方面又十分谨慎。阮籍与他内心鄙薄旳司马氏集团 也保持了长久旳良好关系。
❖ 自“党锢之祸”后,说话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 祸,士大夫就用清谈旳方式来讨论“玄之又玄”旳 抽象之理。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
❖ 2、玄学旳主题
❖ (1)“三玄”:《老子》、《庄子》、《周 易》——再加上《论语》,构成为玄学兴起 旳基本思想资料。 “三玄”代表着先秦哲学 思辨旳最高成果。
❖ (2)讨论旳主要问题:名教与自然之辨、本 末有无之辨、言意之辨。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 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初流行旳隶书统 计下来旳经籍。
❖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 觉旳用先秦古籀(zhòu亦称“大篆”)文字写成旳 经籍。
❖ 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文旳“微言大义”,结合现实 讨论经学,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为代表。
❖ 古文经学偏重考证训诂,希望恢复古史真面目,与 现实政治问题联络较弱,以刘歆为代表。
❖ 最能代表其哲学成就旳著作有《大人先生传》、《通 老论》、《达庄论》、《通易论》等,其著作被后人 编辑整顿为《阮步兵集》。
❖ 用生命体证和实践玄学旳哲学家
❖ 为了敷衍司马氏,阮籍不得不出来做官。他要求去当步兵校尉,原因是 据说步兵橱营人擅长酿酒,且藏有许多好酒。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先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先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先驱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它的文学也呈现出多元又丰富的面貌,出现了很多文学先驱。

他们开拓了文学的道路,铺就了后世文学的基础。

本文将着重介绍四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先驱:嵇康、陶渊明、王羲之和陆机。

一、嵇康嵇康(224年~263年),字奉先,南阳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首倡者之一。

他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歌名篇。

另外,他又以各种文学形式和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动荡的愤怒和思考。

他自幼已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在诗词、音乐、书画和弹琴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是当时一名知音琴巨匠。

一次,他与何去非一起在黄龙山宴会上饮酒。

何去非想要听嵇康弹琴,于是嵇康就弹起了《广陵散》。

何去非听了后,长叹道:“凤凰台上凤凰游,众鸟疑惧相惊处。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听了这首诗,嵇康也感到非常赞赏,并亲笔写下了“凤凰台上凤凰游,众鸟疑惧相惊处。

”这是后世著名的《广陵散》的序。

不幸的是,在“湘东三杰”遇难事件后,嵇康被迫自杀,他的去世,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悲壮而不幸的章节。

二、陶渊明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汉族,汝南人,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位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自称“采薇”先生。

陶渊明的诗歌是山水田园的鲜明写照,他以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为创作源泉,其作品以“诗以时事,曲以文辞”见长。

他的诗歌深刻描写了他的人生观、人道精神和美德,表达了他的生命力和智慧。

他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临江仙·滁州西涧》、《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周游山水,采访民间艺人,走街串巷。

他还在学术上打破了儒学的“古今异义”错误观念,开创了后世民间文学的先河,成为中国民间文学和文学美学的奠基人之一。

三、王羲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民,东晋时期人物,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巨匠。

他是著名的楷书、行书、隶书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深远。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始自汉末建安,建安是汉献帝年号(196-220);终结以隋文帝统一中国(589)为标志,共经历了393年。

二、建安文学。

(一)实际包括建安年间和魏前期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以七子为骨干。

(二)政治理想抱负和务实精神,通脱态度和应变能力,不拘于儒学,个性鲜明。

(三)其创作反映动乱时代。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构成“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三、正始文学。

(一)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8),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

(二)条件: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政治局面;哲学上是魏晋玄学的开创期,代表何晏和王弼;文学上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三)对抗司马氏残暴统治,崇尚自然反对名教,作品揭露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

四、太康文学。

(一)是西晋武帝太康(280-289)年号。

(二)代表:“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锺嵘《诗品序》)(三)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左思《咏史》诗与建安诗歌一脉相承。

五、发展脉络:西晋末,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影响,产生玄言诗→东晋玄佛合流助长其发展→宋初转向山水诗,谢灵运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晋宋易代之际,陶渊明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开创田园诗;使汉魏古朴诗风纯熟,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晋宋间文学转折,追求艺术形式华美→宋鲍照七言乐府作出突破→齐梁两个重要文学现象:一是诗体发生变革,周颙发现四声,沈约运用到诗歌声律上,并与谢朓、王融共创“永明体”,试图建立比较严格的、声调和谐的诗歌格律,并且在词藻、用事、对偶等方面做了新探索。

“永明体”成为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重要形式;二在皇帝太子周围聚集文人,形成3个文学集团:分别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萧衍、萧统,梁萧纲为中心,导致取材和风格的趋同性,并在切磋中提高技巧→梁陈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主流,主要以艳丽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多有咏物、女性题材。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学作品⼀览表《中国古代⽂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学⼀览表⽂学时期代表⼈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孔融、陈琳、王桀、徐⼲、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以写五⾔诗为主。

五⾔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诗已经初步成熟。

⽽"七⼦"的优秀五⾔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的《室思》就⽐同⼀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写得细腻深厚。

⽽陈琳《饮马长城窟⾏》、阮瑀《驾出北郭门⾏》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之前,其写作时间不⼀定⽐"古诗"晚,它们在五⾔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写了⼤量的⼩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赋的进⼀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的⼩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题材的普通化、⽇常化进⼀步冲淡了过去⼤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的赋,曹丕在《典论·论⽂》中曾给予了相当⾼的评价,刘勰在《⽂⼼雕龙·诠赋》中也表⽰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是曹魏⼀代的"赋⾸",说他们可与宋⽟、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王粲的论说⽂,在当时都能独树⼀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以⽓为主"(《典论·论⽂》),贯注了作者独特的⽓质。

⽂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约五⼗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北⽅的⼤业,并吸引⼤批⽂⼠,形成了以曹⽒⽗⼦为核⼼的邺下⽂⼈集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流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流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流派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文学艺术流派。

这些流派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后来的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几个重要的文学艺术流派。

一、骈文派骈文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为以对偶句为主的文学形式。

这种文学形式追求音韵的和谐和语言的美感,善于运用句法、修辞等手法来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文学氛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琅琊榜上的《长歌行》,它描写了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一次北伐战争,用对偶句来表达壮阔的战争场面和感人的人物命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骚体诗派骚体诗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另一种文学流派,主要体现为一种以五言句式为主的诗歌形式。

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多音节的字词,以准确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描写了滕王阁的美景和历史典故,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让读者感受到了诗意的美妙。

三、道教画派道教画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艺术流派,主要表现为一种以道教神话和传说为题材的绘画形式。

这种绘画形式强调意境的表达和色彩的运用,追求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美学意义。

代表作品有唐寅的《二十四孝图》,这幅画描绘了24个孝子孝女的故事,用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画技表现了孝道的高尚和感人。

四、南朝文学派南朝文学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为以流畅自然的文笔风格为主的文学形式。

它强调自然和感性的表现方式,追求一种人文和自然相融合的美学意义。

代表作品有陆机的《吴歌》和谢眺的《咏怀》等,它们都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了人文和自然的关系,让读者感受到了内心的深情和感性的诗意。

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流派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

它们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我们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迄隋朝建立(公元589年),前后约近四百年。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

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

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

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人。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 阮籍早年“好《诗》、《书》”,有济世之 志,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 他生活在魏晋交替的时期,在政治斗争的 漩涡里应付、挣扎。他对曹魏末年的庸碌 腐败深感不满,但又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 污,因而始终采取一种“虚与委蛇”、不 即不离的态度。
+ 百姓民不聊生 + 文人报国无门
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潮:
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 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这一时期在哲 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 兴起。约而言之,则可概括为儒学式微、玄学兴 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体裁与成就: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众
3、归隐田园时期(41岁—63岁) + 这一时期从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到宋文帝刘义隆 元嘉四年(427)去逝。此间他曾于义熙末被征著作 佐郎而不就,生活的主要内容是闲居、种田、读 书和创作。
(二)陶渊明的思想:
陶渊明的思想,历来都是研究者极为关注的论 题,出现了所谓主儒家说、主道家说、主玄家 说、主老子说、主庄子说、主儒释道合一说的 分歧与考辨。陈寅恪称陶渊明“实为吾国中古 时代之大思想家”(《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 关系》),是有卓识的。
2、 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恒,曹操次 子,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建安二十五年即 位,建立魏朝。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而 且艺术上很完整的七言诗。有《魏文帝集》。 3、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才华横 溢,诗作隽丽,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 颇受曹操喜欢,封陈王。曹操死后,备受曹丕 猜忌,抑郁而死。今存诗80余首,原有集,现 已散佚。宋时辑有《曹子建集》,其“七步成 诗”的故事至今流传。辞赋以《洛神赋》最著 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文学的自觉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从经学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了自身的自觉发展。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韵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能敞开胸怀,无拘无束地抒写自我,显示自己的个性。

因而文学本身固有的特色即抒情性,更加鲜明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诗、赋等文学作品抒情性的加强上。

如潘岳善写哀情;左思则善于咏史;刘琨善为凄厉之辞,自有清拔之气;郭璞则善以游仙形式,来慨叹咏怀。

西晋末至东晋,玄言诗占领诗坛,抒情文学走向低谷。

但到了南北朝时,文学的抒情性又加强了,而且比以往更为突出。

这时的作家都重视自我感情的抒发,即使同是一情,也能写出各种细微差别。

例如同是“恨”,江淹的《恨赋》就写出了各种“恨”状;同是“别”,其《别赋》就写出了种种“别”情。

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念在此时几乎已被淡忘了。

作家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写出了独特的感情内蕴。

陶渊明写他鄙薄官场、向往真淳之情;谢灵运写他“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胜”的矛盾;鲍照抒发他的豪迈与愤懑,庾信写他的沉痛与哀伤;宫体诗人也宣称“文章且须放荡”,要尽情显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由于这时的作家大多数都独抒情愫,自显性灵,因而促进了作家各自独特风格的形成。

以建安而论,曹操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曹丕则如幽闺思妇,流丽婉转;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刘桢则高风跨俗,挺拔清奇;王粲捷而能密,苍凉悲慨;蔡琰则长于叙事,凄婉深长。

建安以下,阮籍之遥深,嵇康之清峻,陆机之华美,左思之雄迈,刘琨之悲壮,陶渊明之恬淡,谢灵运之典丽,鲍照之俊逸,庾信之清新,各具风格,自成一家。

这种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正是文学自觉的表现。

二、魏晋南北朝主要分三个阶段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两晋(265年-420年)与南北朝(420年—589年)。

1、三国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2、两晋时期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

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

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晋,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年。

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

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

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特点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文学思潮,这就是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在汉代,儒家诗都占统治地位,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的关系,诗歌被视为“经为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的工具。

至于诗歌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魏晋以后,诗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是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

这时提出了一些崭新的
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形象,以及言意关系、形神关系等,并且形成了重意象、重风骨、重气韵的审美思想。

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类文艺形式之间互相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就是在这种新的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展开的,同时它也为这种文艺思潮提供了赖以产生的实践依据。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五言古诗在汉末蓬勃兴起,文人的个人抒情之作《古诗十九首》被后人奉为圭臬。

此后曹植、王粲、刘桢、阮籍、陆机、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庾信,虽然选取的题材不同、风格不同,但走的都是个人抒情的道路,他们的创作也都是个人行为。

其中有些政治抒情诗,抒写政治生活中的愤懑不平,也并不带有政治教化的目的。

至于梁陈宫体诗,虽然出自宫廷文人之手,也只是供宫廷娱乐之用而已。

诗人们努力的方向在于诗歌的形式美,即声律、对偶、用事等语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

正是在这种趋势下,中国的古诗得以完善,新体诗得以形成,并为近体诗的出现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唐诗就是在此基础上达到了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