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北朝讲义文学概述(略)与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线索魏晋南北朝文学指从东汉末年建安元年(196年)——隋朝统一(589年)共393年的历史。
朝代包括:宋——齐——梁——陈东汉建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此段文学之所以从建安开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政权实际已在曹操手中,汉王朝名存实亡,实际是魏前期的统治时期,有人称之为“魏建安”。
二是建安开始的文学与两汉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文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因素。
现代一般把之作为中古期文学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魏晋南北朝文学风格的前期表现。
故一般都把它划入此期。
古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成就评价不高,如唐《古风》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而现在随着文学研究的日渐深入,人们逐渐拨开迷雾,看到了其真面目,其文学成就愈来愈受到重视,大有超越其它的气势。
一、建安文学实际包括建安年间和魏前期的文学。
这时以曹氏文学为中心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集团。
主要代表人物有三曹(操、丕、植)、建安七子(王粲、陈琳、应瑒、孔融、刘桢、阮瑀、徐干)。
此时的文学风格是:1、文风慷慨任气《文心•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2、通脱(随便)3、清峻这些特点构成了独特的“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其共同的内容表现出了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的忧患,这种感伤思潮一直影响到整个魏晋南北朝。
如曹操《龟虽寿》:“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正始文学正始是魏惠帝曹芳的年号。
文学史习惯用正始文学泛指魏后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文学更为复杂,司马氏掌权,排斥屠杀异己,致使人人相危,因而文风大变,玄学思想开始抬头。
《文心•明诗》:“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文学风格主要分为两大派:①何晏、王弼正始名士吃药派②嵇康、阮籍竹林名士饮酒派这时的士人大多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不同流俗的特点:1)清谈由东汉的清议发展到正始的清谈,反映了社会的变革给士人心理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隋朝建立(489),前后约400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战争频仍,军阀割据,朝代更迭,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文学艺术极为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变,且极富创造性时期。
一.政治状况1、.战乱不断、国家分裂,朝代更迭: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改年号为建安(196—220年)建安25年(220)曹丕称帝,随后孙权、刘备相继称号建国,形成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265年,司马炎灭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南北朝长期分裂:北朝:“五胡十六国”(304—429)南朝:刘裕代晋自立宋(420),后来是齐、梁、陈,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二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建安时期,受经学思想影响,文人重新审视自我,抒写人的感情、欲望和个性。
魏晋之际,环境险恶。
士人为逃避祸端,开始从老庄那里寻求精神寄托,他们喜好清谈,发言玄远,正始玄学便是这一产物。
他们推崇《老子》、《庄子》和《周易》,并称之为“三玄”。
他们用玄学理论和清谈方式来讨论“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中重要现象。
三文学概况(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1、.文学的觉醒与独立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文史分开,把文章区分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
曹丕把文章体裁分为四科八类,并且剖析了各自特点和要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第七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简介及诗歌
@永明体 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 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 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 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 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 “永明体”。 (《南齐书· 陆厥传》)
五言诗两句为一基本单位,一句之内,平仄 交错;两句之间,平仄对立。并要避免平头上尾 等八种声病。
15
三、陶渊明&《读<山海经>》
(一)陶渊明其人16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后更名潜,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血统之中有江南少数 民族——溪族的余脉。曾祖陶侃本为渔户,后因 军功发迹(然常被讥为@“溪狗” )。荫庇所及, 渊明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但至渊明,时运不 济,幼年丧父,饱尝艰辛。年未而立,便出任江 州祭酒,不久辞官归隐,后断续在江州刺史桓玄、 镇军将军刘裕等人门下做过参军一类小官;后因 生计所迫、亲友劝说而担任彭泽令,但在任仅八 十余天,就不堪忍受,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 折腰(@陶渊明传),弃职返乡(P145《归去来 兮辞并序》),从此归隐,躬耕终老。
24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三山&金陵 #其山积石森郁,濒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徊 连,故号‘三山’。(《舆地志》) #南宋《景定建康志》:“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 前333年),楚子熊商败越,尽取故吴地。以此地 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曰金陵。”&“父老言 秦(始皇)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 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 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 愁。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视频:《短歌行》
14
@曹植文学成就
魏晋南北朝文学
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这样评价鲍照的诗
歌:“发唱惊挺,操调 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
魂。”
第五节 南北朝文学
(三)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永
明体”即这一时期形成的新诗体,特点是 讲究声律、对偶,注重诗歌艺术的形式美, 对近 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 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合称竟陵八友。
第三节 太康文学
三、左思 今存诗仅14首,大多抒写怀 抱,抨击
权贵,多耿慨不平之音。左思诗作风骨刚 健,情调高亢,辞采壮丽,个性鲜 明,人 称“左思风力”,是对“建安风骨”的继 承和发扬,代表作《咏史》八首。
第四节 东晋文学
一、玄言诗 即以阐述玄学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这
些诗歌大多抽象枯燥,深微莫测, “理过 其辞,淡乎寡味”,艺术成就不高,代表 作家是孙绰、许询。
第二节 正始文学
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 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阮籍、嵇康 。
第三节 太康文学
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也是西 晋文学发展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
太康文人既没有建安志士的激昂慷慨, 也没有正始名士的激愤忧世,他们追求的 是气定神闲、雍容和缓的风度。在文学方 面,他们多崇尚文字的华美绮靡,诗尚雕 琢,文崇骈俪,注重形式技巧的锤炼。代 表作家有陆机、潘岳、左思。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氏父子和建 安七子。
第一节 建安文学
建安风骨
“三曹”“七子” 在诗歌中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他们哀叹人生 短暂、壮志难酬,也高扬建功立业、统 一 天下的政治理想,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 的耿慨多气、慷慨悲凉、质朴刚健的风貌,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
中国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学元明清文1.诗歌①建安诗歌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1.诗歌②陶渊明与田园诗《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闲情赋》《归去来兮辞》“白璧微瑕,唯在《闲情》一赋”——萧统“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欧阳修1.诗歌③谢灵运与山水诗大小谢:(1)谢灵运、谢朓[tiǎo];(2)谢灵运、谢惠连“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2.辞赋①曹植——《洛神赋》②王粲——《登楼赋》③左思——《三都赋》3.小说①《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干宝搜集)《干将莫邪(gān jiāng mòyé)》、《董永》《吴王小女》、《李寄斩蛇》②《世说新语》——我国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刘义庆编撰)望梅止渴、七步成诗、咏絮之才、东床坦腹巩固练习1.写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A.曹丕B.曹操C.曹植D.王粲2.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是()。
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D.李白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是()。
A.《岳阳楼记》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归园田居》知识梳理中国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说在课前】这次是文学常识的第三节课。
幼儿翻到251页,小学在233页,中学在242页。
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解析】本节课讲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三部分内容,比较少。
【解析】魏晋南北朝文学包括诗歌、辞赋、小说,诗歌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发展为三个流派,首先讲解诗歌中的第一个流派建安诗歌。
1.诗歌①建安诗歌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空陈王,需软硬留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解析】建安诗歌:建安是一个年号,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年号,他只是个傀儡,大权掌握在曹操的手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就是汉献帝,这一时期诗歌特点慷慨、悲凉、刚健有力、渴望建功立业。
魏晋南北朝文学大纲
魏晋南北朝文学大纲魏晋南北朝文学可分为五大块1、建安、正始文学(动乱中文学的自觉)2、两晋文学(名士风流在文学上的反映)3、南北朝文学(艳丽新变在文学上的追求)4、南北朝乐府(吴楚风情与北方民族风习)5、志怪志人小说(搜奇记异与逸闻轶事)第一块:建安、正始文学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个问题1、建安风骨的内涵和时代背景2、三曹、建安七子及蔡琰的主要作品与特色3、正始名士与竹林名士的基本特征和时代背景4、阮籍、嵇康的主要作品与特色一、建安风骨的内涵和时代背景1、建安风骨的内涵:建安风骨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
风骨本指人的精神面貌、风采、骨相,这里用于文学。
《文心雕龙·风骨》云:“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虽然后人的理解有所不同,(见文学史第42页、49页22个注)但都是指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使其文学具有悲凉慷慨的情调、爽朗刚健的风格。
2、时代背景: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但在这时代与个人的交汇点上,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
政治的较为开放,写作比较自由,有时产生直抒胸臆,无所顾忌的作品。
二、三曹、建安七子及蔡琰的主要作品与特色1、三曹的主要作品与特色:A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
他的诗从内容到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
有的反映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
如《蒿里行》。
有的写其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如《度关山》、《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先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他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
其文章多为章表诏令,不拘旧格。
如《让县自明本志令》。
B曹丕的诗主要分宴游诗、抒情言志之作、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三类。
最后一类体现了他的水平,最著名的是《燕歌行》,为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影响。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迄隋朝建立(公元589年),前后约近四百年。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
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
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
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
《大学语文》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概况 五、南北朝诗歌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 (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是永明体诗的代表诗人, 也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与谢灵运并称为 “二谢”,后代称他为“小谢”。谢朓最突出的 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在山 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 特点,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 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在新诗体的探索方面,他 将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其诗音调和谐, 体现出圆美流转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概况 二、建安风骨与“三曹”
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史上最为光辉夺目的一章。汉末的社会动乱 和思想的活跃,促使建安诗坛大放异彩。以曹操、曹丕、曹植和孔融、王粲、刘桢、 陈琳、阮瑀、徐干、应玚等“建安七子”为代表,诗人们描写社会动乱的现实,抒 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 骨”。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概况 五、南北朝诗歌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原籍上党 (今属山西),后迁居东海(南朝宋时治襄贲, 在今山东省苍山县南)。出身寒微,曾从事农耕。 后人将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 家”。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它以丰富的内容 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 韵,同时可以自由换韵,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 了宽广的道路。
乱世与乱世文学
二、乱世中的文学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 三百多年才实现的。所谓的文学自觉有三个明显的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 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曹植《与杨得祖书》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尝好讥弹其
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尝 作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能过 昔人,辞不为也…盖有南威之容,乃可 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 断割,刘季绪才不逮于作者,而好诋诃 文章,倚摭利病。
王粲《神女赋》
婉约绮媚,举动多宜。 谢灵运江妃赋姿非定容,服无常度,两宜欢 嚬,俱适华素。 梁简文帝鸳鸯赋亦有佳丽自女神 , 宜羞宜 笑复宜嚬。 苏轼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状浓抹总相 宜。 周邦彦玉楼春浅颦轻笑百般宜。 《西厢记》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
佛教的传入对汉文化的贡献
促进了哲学的思辨 促成书籍的印行 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 促进了古体诗向律体诗的转变以
及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征
汉代以前:寓巧于拙,寓美于朴 汉末建安西晋
称 自东晋起 :新奇纤巧 ,绮靡软媚
:情文并茂,文质相
建安诗歌的特点
情文并茂,文质相称 《宋书》谢灵运传论:至于建安,曹氏基命, 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 质。钟嵘《诗品》体被文质。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观其诗文,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 梗概而多气也。 黄侃《诗品讲疏》文采缤纷而不离闾里歌 谣之质。
曹操给文学史带来的最大变化
勇敢地冲破了当时文人不写作民 歌的惯例,将无名氏写作的乐府民 歌这种市民的诗歌形式采纳为知 识分子的诗歌形式。
曹操诗歌内容
1具有市民特点的感情:却东门行戎马不解 鞍,铠甲不离旁。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苦寒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 取薪,斧冰持作糜。代市民歌咏理想社会: 对酒时吏不呼门…三年耕有九年储…斑 白不负戴…路无拾遗之私,耄耋皆得以寿 终。 2充满具有文人特点的新构想:步出厦门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多元文化融合
这一时期的文学融合了不同地域、 民族的文化元素,为后世文学的 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借鉴。
情感表达与个性追
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注重个性 表达和情感抒发,对后世的诗歌、 散文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承前启后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继承了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又开启了唐宋文 学的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
五言诗
总结词
五言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诗歌形式,以每句五个字、结构简单、语言质朴为特点。
详细描述
五言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乐府民歌的影响,走向文人化的创作道路。其代表作 品有曹操的《观沧海》、曹植的《白马篇》等。五言诗在唐代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玄言诗
总结词
玄言诗是魏晋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以阐释 老庄哲学、追求自然恬淡为特点。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重要作家与作品 • 文学流派与风格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影响与地位
01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起源与背景
社会背景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变革。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并与道家、 法家等思想相互融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思想启迪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个体意识、人本思 想等,对东亚各国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产生了启发,推动了 东亚文化的进步。
风格借鉴
东亚各国的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两汉魏晋南北朝 文学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丰富了本国文学的内涵和表 现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隋朝建立(489),前后约400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战争频仍,军阀割据,朝代更迭,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文学艺术极为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变,且极富创造性时期。
一.政治状况1、.战乱不断、国家分裂,朝代更迭: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改年号为建安(196—220年)建安25年(220)曹丕称帝,随后孙权、刘备相继称号建国,形成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265年,司马炎灭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南北朝长期分裂:北朝:“五胡十六国”(304—429)南朝:刘裕代晋自立宋(420),后来是齐、梁、陈,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二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建安时期,受经学思想影响,文人重新审视自我,抒写人的感情、欲望和个性。
魏晋之际,环境险恶。
士人为逃避祸端,开始从老庄那里寻求精神寄托,他们喜好清谈,发言玄远,正始玄学便是这一产物。
他们推崇《老子》、《庄子》和《周易》,并称之为“三玄”。
他们用玄学理论和清谈方式来讨论“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中重要现象。
三文学概况(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1、.文学的觉醒与独立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文史分开,把文章区分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
曹丕把文章体裁分为四科八类,并且剖析了各自特点和要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2)
赏析
题解:“篇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亦子建素志, 非泛述矣。”“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清· 朱乾) 赏析: “白马——驰”一开头两句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 概。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写马正是为了写人 ,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壮士地位尊贵,而 且也表现了骑术的娴熟、边情的紧急,表现出壮士豪迈的 气概。清· 沈德潜“曹植诗极之起调”。 这两句既警且奇,一着墨就扣人心弦,创造了令人紧张、 惊奇的浓郁气氛。
• 时代特征与文学基调
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这种状况在文学作品中可以 得到印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
• 文学的样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样式主要有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 小说、文学批评等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最有成就的方面是诗歌,五言诗的创作尤为兴盛 和突出。 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最为辉煌,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最能代表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
• 小说发展初具规模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辉煌的 巨著) 钟嵘:《诗品》
“四声八病”
南朝齐、梁永明年间沈约提出的关于诗歌声律 方面的学说理论。“四声”指平、上、去、入四个 声调,“八病”指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 毛病。“四声八病”在永明体诗歌创作中,对于增 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有 着积极的意义,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 弊病。
蒿里行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社会动荡不宁外,其另一值得注意的特点则是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
-
14
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
❖
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
使然。他生活在鲁迅先生所说的“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
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
然的本性。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
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
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
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
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
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建安风骨”
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
的一面旗帜。
-
4
正始文学
❖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年~24
8),在文学史上习惯于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
文学。这时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掌握了大权,
残暴地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在哲学史
因为有实际劳劢经验所以他的诗丨洋溢着劳劢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劢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乊处
魏晋南北朝文学
-
1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 开始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20), 但这时政权实际上掌握在曹操手中,汉朝已经名存实 亡。而且,正是在这二十几年间文学发生了重要的变 化,出现了许多影响着后代的新趋势和新因素。因此, 以建安作为这个时期文学的开始是恰当的。关于魏晋 南北朝文学的终结,当然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58 9)为标志。 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 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 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这 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 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 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魏晋南北朝文学讲座
三曹
曹丕(pī):《燕歌行》,
七言诗首次在文人手里的 创作,这是我国古代文学 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 言诗。 《典论· 论文》是中国文学 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 三国时期文学专论。提出 ‚文以气为主‛之说,强 调作品应体现作家的个性; 提出文章‚本同末异‛说, 言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不同 的风格特征。对后世文学 理论发展有巨大贡献。
魏晋时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卷首语)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杨升庵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一 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普及过‚成者为王、败 者为寇‛的政治逻辑,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 也因震慑、崇拜、窥测、兴奋而变得炯炯有神。 突然,英雄们相继谢世了,英雄和英雄之间龙争 虎斗了大半辈子,他们的年龄大致相仿,因此也 总是在差不多的时间离开人间。像骤然挣脱了条 条绷紧的绳索,历史一下子变得轻松,却又剧烈 摇晃起来。英雄们留下的激情还在,后代还在, 部下还在,亲信还在,但统制这一切的巨手却已 在阴暗的墓穴里枯萎;与此同时,过去被英雄们 的伟力所掩盖和制服着的各种社会力量又猛
《白马篇》、《名都篇》,吐露自己的志
趣与抱负; 《七步诗》,控诉曹丕残酷迫害骨肉的罪 行,写出了自己渴望自由的心情和建力功 立业的信心; 《泰山梁甫行(吟)》为老百姓的疾苦而呼 吁; 《七哀诗》,表现长期与丈夫分居的妇女 的苦闷。 抒情短赋《洛神赋》(原名《感鄄(juàn其封地 名)赋》;又名《感甄(zhēn)赋》。“甄” 通“鄄”(juàn))。
从诗歌的主题、风格看建安文学的特征:以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