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与任课教师安排情况一览表(软件技术)

合集下载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软件技术行业逐渐成为了热门就业领域之一。

但是与此软件技术行业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为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培养模式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推动软件技术行业的发展。

1. 确定培养目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培养目标。

要根据软件技术行业的需求,明确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是培养思路的基础,是培养模式构建的起点。

2. 优化课程设置在确定了培养目标之后,就需要对课程进行优化设置。

要结合软件技术行业的需求,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等。

同时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以便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 强化实践环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要重视实践环节。

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如实习、实训、实践课程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的加强,可以培养出更加符合软件技术行业需求的毕业生。

5. 联合培养计划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可以与相关高校、软件企业等多方合作,建立联合培养计划。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使他们在毕业之后更加容易就业,更快地融入社会。

1. 切合行业需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软件技术行业的人才需求。

通过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优化,可以培养出更加符合行业要求的毕业生,提高软件技术行业的整体素质。

2.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通过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作者:姜远明毕远伟潘庆先童向荣梁海丽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5期摘要高职与本科衔接实现“3+2”贯通分段培养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构建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软件工程专业“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与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软件技术软件工程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0前言2013年,山东省教育厅开展了3年高职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以下简称“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招生试点工作。

利用3年时间遴选200个本科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形成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能力。

课程体系要一体化设计,课程内容边开发、边探索、边完善,确保适合按专业长线培养工程型、高层次技术性以及其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3+2”贯通分段培养的学生前三年在职业学院学习,经转段考核测试合格后,转入本科高校进行后两年学习,符合毕业条件拿到本科文凭。

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威海职业学院2013 年首次尝试与烟台大学实施“3+2”合作培养,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性人才为目标,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探索依据。

目前已招收2013级-2018级六个年级约500名学生,其中,已有三个年级约220名学生顺利通过转段考核,进入后两年的学习,已有一个年级75名学生完成后两年的学业,顺利毕业。

1构建教学体系1.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基于省教育厅对“3+2”贯通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双方院校通过对软件工程行业人才素质要求、职业岗位设置和行业发展动态等进行调研分析,明确了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使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的能力,熟悉大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测试和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软件技术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于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来说,需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是将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相结合,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增强自身的软件技术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导师制度等方面进行构建思路的探讨。

1. 课程设置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高职阶段,学生需打好软件技术的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比如移动应用开发、网络编程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就业方向。

在本科阶段,课程设置可以更加专业化,比如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方向的课程设置,以便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还可以设置一些与行业相关的实训课程,如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践教学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高职阶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软件开发项目实践,比如小型网站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本科阶段,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行业项目的实践,比如与企业合作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项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前适应工作环境。

3. 导师制度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中,导师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或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作为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指导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

导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业资源,比如实习机会、就业岗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行业。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软件工程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受到社会需求和学生青睐的热门专业之一,而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正是为了更好地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而设计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种培养模式的实践情况。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

但是由于现实中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条件落后等因素影响,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往往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高职期间获得专科学历,然后直接升入本科学习,以获得本科学历,并且在高职与本科之间设置了贯通环节。

这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

学生在高职期间就已经开始接触到专业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在本科阶段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

由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接触的是基础的软件编程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在实习的时候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可以更快地融入团队。

这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还能够使学生更早地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

在高职阶段,学生就已经开始接触到不同的软件开发项目,这使得他们能够更早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本科阶段,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更好地适应自己未来的就业环境。

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

由于学生在高职阶段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因此在本科阶段,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各项知识。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接触到更多的项目和技术,这无疑会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高职与本科软件工程专业“3 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探析

高职与本科软件工程专业“3 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探析

高职与本科软件工程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探析作者:王宗江王成端李晓波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02期摘要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典范。

要提高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质量,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

本文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与本科“软件工程”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为例,按照“总体贯通,分段实施”的思路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17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3+2" Sectional Training inVocational Colleg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WANG Zongjiang, WANG Chengduan, LI Xiaobo(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Weifang University, Weifang, Shandong 261061)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lso an exampl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cultivate talents, we must first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and design a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This paper takes vocational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and undergraduat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through "3+2" sub culture as an examp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bsection" idea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structure scheme and curriculum system for talent cultivation.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nterpart through; sectional training; course system0 引言高职与普通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机制,是通过高职院校招收的相关学生在完成了高职阶段3年的学习任务并考核合格后,通过对接的本科院校相应的入学考核机制,再接受2年的普通本科教育,达到毕业要求后获得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一种人才培养体制。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软件工程专业是当前信息时代发展最为迅猛的专业领域之一,软件工程专业的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软件工程专业的“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分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高职专科学校学习三年,取得高职毕业证书后,可选择继续在本科院校学习两年,取得本科学历。

该模式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需求。

这一分段培养模式的实施,得益于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也顺应了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软件工程专业的“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模式。

1. 高职教育阶段在高职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编程语言、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设计等基础课程。

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一些软件项目的开发和实践,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本科教育阶段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校将继续加强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此时,学生将学习更加深入的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工程原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等课程。

学校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了解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的成效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通过高职阶段的基础培养和本科阶段的深化培养相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明显提高。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作者:姚娜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期一、“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相关概述“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主要是指通过高考经过省招生办的录取,以专科生的身份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也就是所谓的三年学习时间。

“2”是指专科生在第三年经过考试通过后,进入相观的本科高校学习两年,也就是人们说的专升本。

五年学习时间,通过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的衔接,制定出“3+2”的分段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考查后,对于合格的人员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分段培养的现状2.1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衔接情况不理想在“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衔接情况不理想。

课程的衔接很重要,但是一些院校在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要想完成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就需要处理好高职与本科两个阶段的培养目标。

虽然高职院校在培养计划方案上是按照“3+2”来执行的,但是学生不一定都愿意升入本科继续学习,还要经过一定的考试才能转入本科院校学习这样的情况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培养方面就要满足就业与升学两种需求。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多是先解决就业问题,后满足升学问题,二者兼顾的情况少,寻致分段培养计划不能够正常的实施。

2.2学生对“3+2”的认识不全面很多高职院校在“3+2”培养计划方面多是停留在表面,导致一些学生对“3+2”的认识不全面。

只是知道“3+2”能够提高自身的学历,通过两年的学习就可以获得本科学历,有些学生认为这样衔接式的学习没有必要,还要浪费两年的时间,有这两年时间还不如到社会上历练自己,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

“3+2”的培养计划其实是一种过渡,能够让专科生学习过基础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到本科院校进行一些理论实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3教师只重专业知识,忽视“3+2”培养计划很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3+2”的培养计划。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软件工程专业是目前社会上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需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将软件工程专业设置为“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现了高职“3年就业”和本科“2年深造”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工程专业“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和效果。

一、模式概述软件工程专业“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在招收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时,将学生分为“3年就业”和“2年深造”两个阶段进行培养。

学生在高职阶段完成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教学,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即可就业;而在本科阶段,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学习和研究,获得本科学位。

二、模式实践1. 高职阶段在高职阶段,学生将主要学习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还会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来校进行实习指导,使学生对实际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本科阶段在本科阶段,学生将深入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了解软件工程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学校会设置更多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会加强实验室建设,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

三、模式特点1. 教学内容贴合市场需求软件工程专业“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在高职阶段就已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毕业后能够快速就业。

而在本科阶段,学生将深化专业知识,提升就业竞争力。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和科研项目,学生将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经验。

3. 强化科研导向在本科阶段,学校注重科研导向,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摘要】本文围绕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展开讨论。

在分别介绍了背景情况、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解析了“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结论部分探讨了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意义、启示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将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就业竞争力的增强。

这种分段培养模式将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推动高职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解析、优势分析、实施方案、具体内容、效果评估、意义、启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需求日益增大,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也日益紧迫。

传统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本研究将专注于对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如何构建更科学、更有效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对当前“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解析,深入探讨其优势和实施方案,以期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软件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石,培养高素质软件技术人才成为各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关注点。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有望为未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模式可以有效缩短学生从高职到本科的学习周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提供了便利。

该模式可以使学生在高职阶段就能接触到更加专业化的软件技术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将来的本科学习做好准备。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实践。

首先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教育的现状,并介绍了“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

然后设计了实践方案并分析了实施效果。

最后提出了关键问题与对策。

总结中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给出了启示与建议,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可以为软件工程专业的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教育、本科教育、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方案设计、效果分析、关键问题、对策、总结、展望、启示、建议、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背景介绍、教育现状分析。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社会,软件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脱节。

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并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许多高职院校开始探索“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旨在通过高职阶段的实践性教学和本科阶段的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弥补高职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本科生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旨在为相关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该模式的分析、设计、实施效果评估以及关键问题解决,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经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需求,以及分段培养模式在不同学校中的实施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搭建高职—本科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2中高职分段培养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

3+2中高职分段培养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湖北工程职业学院3+2中高职分段培养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专业:___________高职专业:___________执笔人:部门审核(签章):教务处二O一六年六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注:五年一贯制统一为高职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3+2”分别为中职、高职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二、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三、学制与学历五年,专科(中职段三年,中专;高职段二年,专科)四、学习形式全日制五、就业面向【注:五年一贯制统一描述,“3+2”分别按中职段和高职段描述。

】六、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注:五年一贯制统一描述,“3+2”分别按中职段和高职段描述】(一)培养目标中职:高职:(二)人才规格【注:所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在五年学习期间至少要获得一个符合专业面向的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2”学生中拟中专毕业后不再继续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学习的,在中职毕业时,至少要获得一个符合专业面向的初级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注:五年一贯制统一描述,“3+2”分别按中职段和高职段描述】八、培养模式中职:高职:【注:五年一贯制统一描述,“3+2”分别按中职段和高职段描述】九、课程体系结构【注:1.五年一贯制统一描述,“3+2”分别按中职段和高职段描述。

2.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要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

国家、省规定的必修课程,3+2应严格按照规定分段安排,五年一贯制应在不违背总体要求前提下,按照系统设计原则,统筹安排。

】十、专业课描述十一、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注:1.五年一贯制统一描述,“3+2”分别按中职段和高职段描述。

2.在五年学习期内,总学分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28学分/4500学时左右;前3年(中职阶段)总学分学时原则上控制在137学分/2700学时左右;集中安排实习等实践教学按每周28学时1学分计、理论部分(含实验)原则上按18学时1学分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三二分段高职学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三二分段高职学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三二分段”高职学段)专业代码:610101一、专业名称及代码高职学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代码:610101)二、招生对象转段考核合格的中职学校相应专业的正式学籍学生。

三、基本学制与学历(一)学制全日制二年。

(二)学历高职学段学习合格取得专科学历。

四、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小家电、音响、灯具行业所需的电路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或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人才培养规格(一)知识目标(1)初步领会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知识。

(2)掌握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与检测工艺。

(4)掌握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技术。

(5)掌握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的基本知识。

(6)熟悉小家电、音响、灯具等产品的基本电路知识。

(二)能力目标(1)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及软硬件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能力。

(2)具有初步的英语应用能力,能查阅本专业的英语技术资料。

(3)具有电子电路原理图的分析能力、绘制能力及PCB板的设计能力。

(5)具有应用单片机进行产品开发的能力。

(6)具有小家电、音响、灯具等产品的电路设计与测试能力。

(7)具有小家电、音响、灯具等电路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的编制能力。

(8)具有小家电、音响、灯具等电路的调测、检验、维修、生产管理、技术支持以及设备运行维护能力。

(9)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素质目标(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较强的法制观念,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施

“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施

“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施印梅(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苏教高[2012]12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公布了普通本科与高职分段培养项目12个,其中包括常州大学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分段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项目。

笔者所在的软件技术专业积极探索,构建了“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技术技能型实践教学体系。

一、“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原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一)缺乏系统且独立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仅仅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原有的实践课程通常是在某门理论课程结束后,通过一个综合性项目来验证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相对整个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是孤立的。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多门课程系统的编程实践才能达成。

(二)缺乏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在原有的实践课程体系中,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与课程相关的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考核,忽略了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考核。

同时,在评价过程中,缺乏细化的标准。

另外,学校在对课程的质量与效果上也没有相应的监控措施。

(三)主要偏向技术应用,而忽略了对技术的培养对于高职而言,原有的实践课程着重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即重视实际工作场景中的操作能力,而“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技术”与“技能”并中,要求学生不仅能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相应的“智能”,二者有机结合服务于岗位,并强调“创新”。

二、专本衔接培养模式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一)确立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注重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按“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个层次,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规律进行构建,从而充分体现技能培养层次性、阶段性和系统性。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1. 引言1.1 简介在当今社会,软件技术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研发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开始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其中“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方法。

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教育阶段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然后在本科教育阶段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升能力水平,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特点,还可以弥补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断层,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软件技术行业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将会为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2. 正文2.1 分段培养的必要性在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中,实行分段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分段培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都不尽相同,采用分段培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段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通过分段培养,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分段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

分段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分段培养,可以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既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具备更好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分段培养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2.2 3+2对口贯通的特点3+2对口贯通可以实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

3+2高职-本科协同育人创新培养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

3+2高职-本科协同育人创新培养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

3+2高职-本科协同育人创新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执笔人:审核人: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需要的,面向企事业单位信息化部门、计算机公司,掌握职业岗位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职业道德,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系统构建、管理、维护以及开发等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人格健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领域主要为佛山地区、珠三角、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等有关行业或企业对应的1专业相关岗位,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群)如下:序号职业领域就业岗位备注1 企业单位软、硬件开发工程师2 机关、事业单位信息管理、技术开发3 商业机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三、培养规格要求1.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

3. 了解计算机学科的热点技术与新技术,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流程,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5.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卫生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四、学制与学位学制:五年学位:工学学士五、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六、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网络数据库、电子支付与安全、软件工程等。

七、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训网络综合布线实验、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实验、网络数据库实验、电子支付与安全实验、电子商务综合实训、项目驱动实训、毕业实习等。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软件技术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探讨建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思路。

一、课程设置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设置的统筹规划,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统一标准,打破传统的学制分界线,实现贯通式教学。

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优化,确保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和系统性。

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专业素养。

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结合当前行业需求和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空间,增强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式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实际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应该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自主思考和创新精神。

还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环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打造符合行业标准的实验场所,提供高端实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能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积极引入企业合作项目,给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感受行业需求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项目竞赛,提供展示自己专业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竞争意识。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1. 引言1.1 引言软件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领域,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作为培养软件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

针对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思路构建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状,探讨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意义,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探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

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逐一展开讨论,以期为今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00】2. 正文2.1 现状分析当前,“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

传统的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应用,而硕士研究生教育更侧重理论研究,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术要求,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目前高职院校和高校之间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给“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学生们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对于一些没有足够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需要在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对接和协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目标和效果。

2.2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意义一、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更易于适应职场需求。

通过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融入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

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可以有效整合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研究--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研究--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研究--以软件技术专业
为例
梁晓娅;张恒
【期刊名称】《求知导刊》
【年(卷),期】2016(0)9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将高职与本科教育结合起来,共享教育资源,提升高职教育层次和质量,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化道路。

其中,课程的衔接和设置在当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探索了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总页数】1页(P143-143)
【作者】梁晓娅;张恒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高职本科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3+2"分段培养衔接课程体系研究 [J], 王正云;刘靖;展跃平;战旭梅;蒋慧亮
2.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与应用--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3+2)专业为例 [J], 朱云峰;王富荣;马乔林
3.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现状及对策——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J], 白秀娜
4.基于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书记官(3+2)专业为例 [J], 宋婷;杨丽芳;
5.基于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书记官(3+2)专业为例 [J], 宋婷;杨丽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与任课教师安排情况一览表专业学期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任课教师备注软件技术1信息技术基础030100Z0公共基础课程刘升贵、侯丽梅
软件技术1计算机导论2110829学科基础课程刘升贵、朱迅
软件技术1程序设计基础★2110830学科基础课程管曙亮、冯钢
软件技术2数据库应用030125Z1学科基础课程郭艾华、汤承林
软件技术4数据结构★2130831学科基础课程程乐、李刚
软件技术4电子技术基础★2130628学科基础课程电子学院/电气
系安排
软件技术5计算机组成原理★2140832学科基础课程张洪斌、朱旦晨软件技术1Web基础★030112Z0专业主干课程刘万辉、钱兆楼软件技术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030119Z0专业主干课程王志勃、冯钢
软件技术3JavaScript程序设计★030109Z0专业主干课程黄丽萍、管曙亮软件技术5操作系统★3140834专业主干课程梁海英、汤承林软件技术5计算机网络★3150835专业主干课程王新风、潘永安软件技术5软件工程★030122Z0专业主干课程王志勃、徐义晗
软件技术3JSP应用开发030107Z0专业方向课程选
修ⅠJ2EE方向
徐义晗、黄丽萍
软件技术4J2EE架构与开发
030108ZA
专业方向课程选
修ⅠJ3EE方向
王志勃、黄丽萍
软件技术5Oracle数据库系统及应用030110Z0专业方向课程选
修ⅠJ4EE方向
郭艾华、朱迅
软件技术3Android基础‘000000专业方向课程选
修Ⅱ移动互联网
冯钢、王志勃
软件技术4Android案例应用‘000000专业方向课程选
修Ⅱ
移动互联网
史梦安、冯钢
软件技术5移动互联应用开发‘000000专业方向课程选
修Ⅱ移动互联网
王志勃、刘长荣
软件技术4RIA富客户端应用(JQuery)030111Z0专业任选课管曙亮、黄丽萍软件技术5软件测试工具030117Z0专业任选课张趁香、郭艾华
软件技术6专业英语030118L0专业任选课韩锐、孙青软件技术2计算机拆装与维护030511SB实践教学朱旦晨、殷鹏岚软件技术2局域网组建与安装030302SB实践教学李智文、阚宝鹏软件技术2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030125S2实践教学郭艾华、汤承林软件技术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030119S0实践教学王志勃、冯钢软件技术3JavaScript课程设计030109S0实践教学黄丽萍、陆彩霞
软件技术3
JSP应用开发
/Android基础课程设计
030107SA实践教学
黄丽萍、徐义晗/
王志勃、冯钢
软件技术4数据结构课程设计030125S1实践教学程乐、李刚
软件技术4
J2EE开源框架课程设计
/Android应用案例课程设计
030110S0实践教学
王志勃、黄丽萍/
史梦安、冯钢
软件技术5软件工程课程设计030122S0实践教学王志勃、徐义晗
软件技术5
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
/移动互联网应用课程设计
030110S0实践教学
郭艾华、朱迅/
王志勃、刘长荣
软件技术6软件项目化综合实训030123SA实践教学王志勃、史梦安1、与本科段衔接的专业基础课安排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老师;
2、专业课程的安排考虑到JAVA开发和andorid两个方向均以JAVA技术为基础,如软件工程;
3、每门课程安排两个以上教师,主要考虑在实际教学前安排一定的培训、并在实施时考虑竞争上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