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理论的优缺点
个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个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扰,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
为帮助个体解决这些心理难题,个体心理辅导成为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就个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
一、优势分析1. 个性化定制:个体心理辅导能够提供针对每一个受访者的专业定制悉心服务。
与群体辅导相比,个体心理辅导更加关注受访者独特的需求和问题,通过深入交流和了解受访者的情况,可以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2. 密切合作:在个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咨询师与受访者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工作关系。
通过亲密而真实的交流,咨询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受访者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并给予及时、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这种良好合作关系有利于培养信任感,并有助于受访者主动参与自己的心理改变过程。
3. 高度隐私性:个体心理辅导一般在独立的咨询室进行,保证了治疗过程的高度隐私性。
这种环境能够让受访者感到安全和放松,愿意将内心深处的问题敞开心扉地与咨询师分享,并且对探索个人情感、价值观等敏感话题更加容易接纳和表达。
4. 专业服务:个体心理辅导由专业咨询师提供,他们经过系统培训并具备相应资质。
这些专业背景使得咨询师能够准确把握受访者的情绪状态和问题性质,并针对性地运用各类有效的技术和理论进行干预和治疗。
通过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个体心理辅导能够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实现事半功倍效果。
二、劣势分析1. 昂贵费用:相比于群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通常需要额外投入更多资源。
因为每一位受访者都需要单独与咨询师交流,这增加了辅导的时间和成本。
而且,专业咨询师的服务费用通常偏高,对一些经济困难的个体来说可能承受不起。
2. 时间消耗:个体心理辅导的治疗过程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要求受访者坚持与咨询师定期约见。
这对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同时,由于每个受访者都需要单独进行治疗,咨询师的安排也相应更为困难。
3. 信息片面性:在群体心理辅导中,受访者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或集体互动获得更多信息并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有效性

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有效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人格障碍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心理治疗对于人格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并通过解释相关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来支持这一观点。
1. 人格障碍的定义和特点人格障碍是一种长期存在且稳定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固定的行为模式和对事物的持久态度。
常见的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等。
这些人格障碍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刚性、稳定性和对社会功能的显著影响。
2. 心理治疗的类型心理治疗可分为不同类型,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精神动力学疗法等。
每种类型的心理治疗都与不同的人格障碍相关,并采用不同的理论和技术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3. 认知行为疗法在人格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的方法,它强调个体思维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人格障碍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可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以及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来提高患者的情绪和功能。
4. 人际关系疗法在人格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人际关系疗法是一种关注个体与他人关系的心理治疗方法。
在人格障碍治疗中,人际关系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并改善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并提高社交技能。
通过与治疗师和其他患者的互动,患者可以学习理解并适应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模式。
5. 精神动力学疗法在人格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精神动力学疗法是一种探索潜意识和解决内心冲突的治疗方法。
在人格障碍治疗中,精神动力学疗法可通过帮助患者了解和处理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内心冲突来促进个体的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
6. 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有效性的理论依据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有效性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
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与人格障碍的发展和维持机制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干预患者的问题和症状。
此外,心理治疗在长期跟踪研究中显示出对人格障碍的长期效果。
7. 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有效性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患者在改善症状、提高个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心理障碍名词解释

心理障碍名词解释心理障碍名词解释朋友你好,具体解释就是~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
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强调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
此外,使用心理障碍一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能减轻社会的歧视。
希望可以帮到你心身障碍名词解释1.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心理障碍是由于某种原因(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导致心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影响科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状态。
以个体无法有效适应日常生活要求为指标,是相对于健康心理而言的2.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广义的)——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3.身心障碍——躯体疾病作为心理应激原而导致心理异常反应或心理障碍。
影响病人的社会生活功能;并可以成为继发的躯体障碍的原因.4.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相关性的科学。
广义:强调各学科都应该从心理与本学科的相关性进行探究。
狭义:研究心理社会应激、社会环境、个体易患素质等因素在人体内相互作用所致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
人格障碍名词解释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病态人格原是广义的概念,泛指所有型别的人格不正常,后来一些学者发现病态人格的最初定义,符合现今称谓的反社会人格,从而又出现了病态人格的狭义的概念,专指反社会人格,提出以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代替广义的病态人格。
心理学中的心理障碍

心理学中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心理功能上出现异常或失调,导致其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困扰和障碍。
心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并探讨其成因和治疗方法。
一、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卑等。
抑郁症的成因复杂,既与遗传因素相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
压力、失去亲人、生活变故等都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因。
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而心理疗法则有助于个体调整情绪、改变消极思维模式。
二、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持续的紧张、担心、恐惧等。
焦虑症的成因与遗传、环境、个体的应对方式等因素有关。
焦虑症患者常常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过度担忧,甚至出现恐慌发作。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
药物可以缓解症状,而认知行为疗法则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方式,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三、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症的成因与遗传、生物化学因素、环境和心理因素等有关。
患者常常出现反复、固定的思维内容,并通过特定的行为来减轻焦虑。
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
药物可以减轻症状,而行为疗法则帮助患者逐步改变强迫行为,并学会应对焦虑情绪。
四、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人格障碍的成因与遗传、环境、家庭教养等因素有关。
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有自我认同不稳定、情绪波动大等问题。
治疗人格障碍的方法主要是心理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社交能力。
五、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厌食症和暴食症。
厌食症患者常常限制食物摄入,导致体重过低,而暴食症患者则出现反复的暴食行为。
进食障碍的成因与遗传、社会文化、个体心理等因素有关。
心理障碍_精品文档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思维、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异常或无法适应日常生活的变化。
心理障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各种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这些病症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并且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心理障碍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生,并且影响到人们的各个方面,包括个人关系、学业、职业和日常生活的承受能力等。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心,有时还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和恶心等。
抑郁症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喜悦,并且有时还伴随着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和混乱的思维。
强迫症是一种病态的强迫行为,患者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某种重复的行为,以减轻焦虑和不适感。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在经历创伤事件之后出现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噩梦、回忆和恐慌等症状。
心理障碍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问题,其原因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遗传、生理、环境和心理因素等。
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对心理障碍的风险增加,而生理因素如大脑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可能导致病症的发生。
环境因素如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家庭环境和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心理因素如个体的思维方式和应对策略也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障碍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测试来进行。
这些评估可能包括面谈、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法。
一旦诊断出心理障碍,治疗计划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和支持性疗法等。
药物治疗通常通过调节大脑化学物质来减轻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等。
心理疗法是一种通过与心理专家的交流来改变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治疗方法。
支持性疗法则是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的治疗方法,帮助个体积极应对心理障碍。
在治疗心理障碍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障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涵盖多种不同的心理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
1.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恐慌症等。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持续的紧张、不安、恐慌或恐惧,以及过度担忧和身体反应,如出汗、颤抖、呼吸急促等。
2. 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等。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情绪波动、情感低落或高涨,以及伴随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如食欲改变、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
3.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如战争、暴力犯罪、自然灾害等)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PTSD的症状包括噩梦、回避、过度警觉等。
4. 分离性障碍:包括分离性失忆症、多重人格障碍等。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自我身份认同的混乱、记忆丧失、身份转换等。
5. 强迫症:这是一种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为特征的障碍。
患者会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如不停地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等。
6. 进食障碍:包括厌食症、贪食症等。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对食物的强烈欲望和恐惧,以及伴随的身体和心理症状,如体重波动、营养不良、情绪不稳定等。
7. 人格障碍: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持续的、稳定的、病态的人格特质,如自我中心、冲动、冷漠等。
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心理障碍,每种障碍也有其独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任何关于心理障碍的问题或困扰,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

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导致生活功能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
对于心理障碍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下面将介绍一些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
首先,心理障碍的判断需要考虑个体的情绪状态。
通常情况下,心理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可能出现持续的抑郁、焦虑等情绪,也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等表现。
此外,心理障碍还可能导致个体对情绪的认知出现偏差,例如过度解读他人的行为、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缺乏认知等。
其次,心理障碍的判断还需要考虑个体的认知功能。
心理障碍患者在认知方面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表现。
他们可能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日常任务,也可能出现对现实情况的认知偏差,例如产生妄想、幻觉等。
此外,心理障碍的判断还需要考虑个体的行为表现。
心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行为异常,例如自伤、自杀倾向、暴力行为等。
他们的行为可能不符合社会规范,也可能出现对自己和他人构成威胁的行为。
除此之外,心理障碍的判断还需要考虑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心理障碍的症状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且严重程度需要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功能。
如果症状只是暂时出现,并且不影响日常功能,那可能并不构成心理障碍。
最后,心理障碍的判断还需要考虑个体的社会功能。
心理障碍患者可能在社交、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困难,他们可能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可能难以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
总的来说,心理障碍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情绪状态、认知功能、行为表现、症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社会功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对于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个体,及早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诊断,对于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减少心理障碍对个体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心理学 学科自身的不足和 缺陷

心理学学科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足和缺陷:1. 主观性:心理学研究涉及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因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相对较低。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是主观的心理过程和行为,难以直接观察和测量,容易受到研究参与者的主观解释和研究者的主观偏好影响。
2. 伦理问题:在心理学研究中,涉及到人类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因此需要严格遵守伦理规范。
这就意味着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受到一定限制,可能无法进行一些需要侵犯个体权益的研究。
3. 样本偏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使用小样本进行实验或调查,这可能导致样本的代表性不足,结果的泛化能力有限。
由于受限于时间、经费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研究者可能无法选择足够大、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从而限制了研究的可靠性和外部有效性。
4. 依赖于自报数据:心理学研究通常依赖于被试者的自报数据,这可能存在记忆偏差、主观解释和社交回应等问题。
由于被试者可能受到社会期望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自报数据可能不准确或不可信。
5. 受限于实验室环境:心理学研究往往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这可能导致结果的外部有效性有限。
实验室环境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存在差异,因此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推广性有待验证。
6.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
虽然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对心理过程的解释和理解,但在实践中,这些理论的应用并不总是直接有效或可行。
实践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超出了理论的解释范围,需要更多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支持。
总的来说,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然而,随着科学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理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期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应用性。
心理障碍理论的优缺点

201414560105 吴朋倩心理一班一、请比较各种心理障碍的理论观点的优点和不足。
1.生物学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心理障碍可能的原因是大脑的缺陷、感染、生物化心理学失衡、以及遗传素质。
优点:生物学观点明确了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有生物学上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心理异常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科学的了解。
不足:只看到人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一面,忽略了人同时受社会条件制约的一面;不能解释所有疾病。
2.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重点探索心理疾病的深层次原因,并强调心理冲突,即心理动力因素的重要性。
优点:①强调患者自身内在原因及外因之间的联系②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③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⑤“防御机制”概念的提出。
不足:①过分重视性驱力②对人性持悲观态度③夸大潜意识④将男性视为人类原型⑤忽视自我实现⑥忽视环境、文化对人格的影响⑦缺乏事实根据,难以进行科学验证⑧花费大3.行为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行为异常是通过学习得到的。
优点:技术简明,周期短,费用低,应用范围广泛。
不足:将心理问题的本质过于简单化:有宿命论的倾向;忽视认知过程和语言;忽视咨询关系;对人的控制和操纵。
4.认知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情绪、行为是受认知影响的;认知的歪曲、非理性信念是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优点:关注具体的操作变量,坚持以经验为依据;有详细的操作手册,利于培训治疗师以及对结果进行研究;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不足:改变对世界的思维方式并非解决所有的答案;无法解释适应不良的认知与心理障碍的因果关系;如何证明枯燥理性方式就是对待自己和世界的最好方式。
5.存在-人本主义该理论关注的是生活中的自由选择、自我价值和个人目的与决定。
优点:强调人类具有对自己负完全责任的能力,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异常行为。
不足:人本主义观点的局限。
6.社会文化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变态心理尽管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但社会本身对心理变态也负有责任,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异常的产生、发展和防治都有重要作用。
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disorder)

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disorder)发病机制大脑是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器官,可以把大脑比喻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系统,它通过感官(即五官: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其中最主要的是听觉和视觉)接受机体内外的信息(主要为外部),并通过运动器官发出言语、动作和姿势传出信息。
而大脑内部信息传递与处理主要是由化学突触通过递质发挥作用进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换。
人的心理活动与这些递质的功能密切相关;自然心理活动异常也与这些不同功能的递质有紧密的关系:单胺类精神递质(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和多巴胺—DA等)与思维和情绪的调节有密切的关系,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与此有关;例:抑郁症与5-羟色胺,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等。
而癫痫则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
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看法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被压抑在潜意识的原始冲动、欲望和本能是心理障碍的病因,尤其强调性本能潜力(里比多)和性创伤经历在心理障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按照这一说法,人成年后性本能冲动(本我)遇到心理困境或性创伤而未获得满足时退行(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到幼年,并以幼年性欲的表现方式表达出来,形成露阴癖。
窥阴癖、施虐症等性变态,同样,神经症是由于“自我”为避免“超我”的干预而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将性本能冲动化装,混过自我的检查,以不带性内容的神经症状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
2、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环境决定的,都是学习得来的。
同样,“疾病行为”也是由环境决定和学习得来的,因此可以用行为矫正的方法治疗“疾病行为”。
3、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特别强调主观心理意识活动的作用。
“疾病行为”则来源于认识的不正确;因此可以采取纠正错误认知的方法治疗“疾病行为”。
引发因素1、遗传因素;2、躯体与心理因素;3、促发因素:(1)心理社会因素;(2)感染、外伤和躯体疾病;(3)机体的功能状态。
心理学各个流派治疗优缺点总结

心理分析的研究方法心理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派心理学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天性教养相互作用论天性 教养心理学中的自由意志论与决定论之争自由意志论 决定论心理学中特殊规律与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特殊规律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理论和研究中的文化偏见研究方法变量假设实验的方法非实验的方法1数据记录技术非实验的方法2非实验的方法3抽样实验设计控制额外变量和偏差研究质量评估数据分析——量化总结数据分析——图形总结数据分析——推断统计数据分析——选择推断统计的检验研究的定时和定位变量心理学家研究什么?研究变量控制控制假设心理学家怎样做出预测?实验方法心理学家如何验证其假设?实验:实验包括控制自变量,以发现它对因变量有什么影响,与此同时尽量控制所有其它额外变量的影响。
非实验的方法1心理学家如何验证他们的假设?数据记录技术非实验的方法2非实验方法3心理学家如何研究他们的假设?技术和实例个案研究特殊研究方法包括对某个个体或特定的群体进行长期的详细的研究。
个案研究方法通常用来研究一些非常特别的或非常有价值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让我们对心理功能有更好的洞察,或否定某种心理学的理论。
个案研究的例子包括:弗洛伊德对于他的病人的研究和皮亚杰对他的孩子们的研究。
优点:可以提供相当详细和深入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被那些肤浅的方法所遗露或忽略了。
获得的数据具有很高的生态效度。
通常是研究行为的某些形式的唯一合适的方法,如研究在灵长类动物中人类语言的获得。
通常是那些很少出现的行为的唯一可能的研究方法,如那些自然发生的人类环境剥夺的个案,如Genie的个案。
缺点:不能合理的推断因果关系。
不能推广到一般人群当中去,因为单个的个体太小了,不能代表一个样本。
信度低,因为:1、许多个案研究涉及到对过去事件的回忆,这可能会产生记忆扭曲。
2、被试反应。
3、缺乏观察的客观性。
很难或不可能重复。
费时,费钱。
相关研究一种数据分析的方法,它可以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发现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趋势或系统的模式。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心理障碍的性质被认为是不健康或变态的心理功能,常称之为心理病理或心理障碍。
心理病理学功能(psychopathological functioning)包括情绪、行为或思维过程的扰乱,它们会引起个体的痛苦或阻碍个体达到重要目标。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是与理解个体意识、情绪和行为的病理性质直接相关联的心理学研究。
1、确定什么是变态可以用来标识“变态”的七项标准:A. 痛苦或功能不良B. 不适应性C. 非理性D. 不可预测性E. 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F. 令观察者不适G. 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没有哪一条标准可以单独作为充分条件来区分异常的行为和正常的行为差异。
正常和异常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两个独立行为类别之间的差异,而是一个人的行为合乎一整套公认的异常标准的程度。
2、客观性问题把心理健康看做一个连续体是合适的。
连续体的一端是定义最佳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端则是定义最差心理健康的行为。
在中间逐渐增加的是不适应的行为。
个体的、小组的和环境的因素冲突,导致* 主观的幸福感* 心智能力的最佳开发和运用* 实现合乎理性的目标* 基本的平等状态个体的、小组的和环境的因素协同有效地作用,保证* 主观的痛苦感* 心智能力的缺损或发育不良* 不能达到目标* 破坏性的行为* 不平等的建立大卫·罗森汉(David Rosenhan):在一个“疯狂的地方”的人不可能被认为是正常的。
托马斯·萨茨(Thomas Szasz),作为精神疾病根据的那些症状只是一些医学标签,用于标定那些违反了社会规范的不正常的人,做出专业干预。
3、历史的视角癔症——一种以瘫痪或疼痛、眩晕、失明等一组症状为特征的疾患。
在18世纪的下半叶,人们开始把心理问题看做是一种疾病。
菲利普·皮奈尔(Philippe Pinel),最早试图建立一个心理疾病分类系统。
根据观察到症状的发生模式、障碍起始阶段的客观环境、障碍的自然进程,以及障碍对治疗的反应这几项可以对障碍进行分类。
我对心理障碍学的感想

我对心理障碍学的感想许多人对心理学的最大感受是排斥,我却不然,心理学的许多理论总能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那些自己道不明白的想法和行为,总能被心理学一语道破。
这是我喜欢心理学的缘由,只因它能在我迷惘的时候,告诉我怎样正确地掌控自己。
在《心理咨询与实践》这门课程中,老师介绍了种种实用的课程与理论,我觉得对我的启发最大的便是心理障碍的相关理论。
人类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拥有强大的本领,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绝大多数人都在儿童时期的恐惧中成长起来,成年时期的恐惧不再强烈,而且转瞬即过,有些场合下还显得合情合理。
而患有心理障碍的人,他们的恐惧感十分强烈,经久不衰且毫无道理。
儿童时期的恐惧来源于对这个陌生世界的无知,但随着我们一点点的去了解适应这个世界,这种恐惧会与日剧减。
适当的恐惧感还可以让我们少受伤害,相反的是,过度的恐惧会让我们受更多的伤。
也许很多人和我有着同样的恐惧,上台发言时会手脚冰凉,吞吞吐吐说不出话,在台下准备了许久的话,上台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严重的人甚至会昏倒在舞台。
当然,后者就是恐惧过度了。
中学时期,我曾经把我的这种恐惧告诉过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告诉我,学生时期的她也是如此。
她也曾经在讲台上忘词,也曾经声音颤抖手脚冰凉的站在讲台,但她告诉我舞台是最具包容性的,它永远不会去批判舞台上的这个人表演的如何,因为它可以看得到我们的努力。
如今的我,渐渐地不再那么恐惧舞台。
同样地在学习了心理障碍学后,我也明白了要想克服这种恐惧,除了要懂得包容自己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踏上那个舞台的勇气。
人的一些焦虑总是会通过一些肢体行为来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总是重复做一些动作,而且有些行为是你明明知道自己做过了,这样做得目的在于预防或减少痛苦烦恼或为了预防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景而进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然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实际上并不能起到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作用,或者明显过度。
实际上,强迫症也是由于恐惧造成的,所以只要能降低恐惧感,那么就可以治疗强迫症了。
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有哪些影响?

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有哪
些影响?
心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会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多方面
的影响。
它不仅会破坏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到患者朋友、家
庭和社会。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理障碍对我们身体和心理产生的影响:
一、影响身体健康
1. 长期压力可能导致头痛、焦虑、心理抑郁等症状,对身体会造成不
良影响,从而引发身体疾病,损害健康。
2. 心理障碍会降低免疫力,加大面对外界病菌、病毒的罹患几率。
3. 心理障碍会使得患者认知受损,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增加生
活事故的发生以及日常活动障碍。
二、影响心理健康
1. 心理障碍会限制人们正常的心理发展,从而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
2. 思维定势会使患者缺乏正确的认知,从而产生偏见、恐惧等心理情绪,影响人的正常心理发展。
3. 心理障碍失去原有的安全感,自责感会随之产生,让患者进入深深
的抑郁之中,让心理健康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三、心理障碍影响伴侣关系
1. 患者与异性朋友接触会有不适感,伴随着焦虑和恐惧,从而影响患
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心理障碍会降低患者自尊心,影响他们与朋友、家人、同事之间的
沟通,从而影响良好伴侣关系的发展。
3. 心理障碍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抑郁、对立的情绪,从而产生与伴侣之
间的分离,甚至伴随着伴侣分格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心理障碍对我们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需要明确的是,心理疾病是非常严重的,建议及时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在心理上多锻炼、少挑战;对身体疾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此减轻其心理影响;在心理障碍出现时应及时就医,做好心理调节。
情绪心理学对心理障碍的理解

情绪心理学对心理障碍的理解一、引言心理障碍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带来了很大困扰。
情绪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情绪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对心理障碍的理解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情绪心理学对心理障碍的理解,并探讨情绪调节和心理干预在心理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二、情绪心理学对心理障碍的理解1. 心理障碍的定义心理障碍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出现异常,与正常社会适应和功能发展存在差异。
情绪心理学认为,心理障碍是由情绪调节和认知过程的异常引起的,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多种类型。
2. 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情绪调节是指人们对自身情绪的感知、识别、接受和调整的过程,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情绪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困难是心理障碍的一个常见特征,患者往往无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导致情绪的持续和加重。
3. 认知扭曲在心理障碍中的影响情绪心理学认为,心理障碍患者存在认知扭曲的问题,即对自身、他人和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存在偏差。
例如,抑郁症患者可能过分强调自己的负面经历和失败,而忽视积极的一面。
这种认知扭曲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心理障碍。
三、情绪调节和心理干预在心理障碍治疗中的应用1. 情绪调节训练情绪调节训练是帮助患者学会认识和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法。
通过认知重构、情绪表达、积极心态等技巧的训练,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并提升情绪的稳定性。
2. 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治疗是一种针对心理障碍的专业、个性化治疗方法。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了解患者的情绪和认知特点,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多种疗法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障碍症状。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理障碍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心理学研究发现,某些心理障碍与脑功能异常有关,药物可以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患者的情绪问题。
四、结论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对心理障碍的理解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理解心理障碍的情绪调节和认知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情绪调节训练和心理干预治疗。
做好心理辅导的优势和劣势

做好心理辅导的优势和劣势心理辅导是为个体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
通过与受援者建立信任关系,分析和疏解压力源,并提供适当的技巧和策略来应对困境,心理辅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本文将探讨心理辅导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优势1. 提供专业知识与技能心理辅导师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掌握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相关技能。
他们能够准确分析受援者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他们还可以结合自身经验或研究成果,为受援者量身定制符合其需求的工具和策略。
2. 建立积极信任关系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良好关系非常重要。
这种关系使得受援者感到被倾听、被接纳、被关注,并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力量和潜能。
心理辅导师通过聆听、共情、非评价性反馈等方式,在建立积极信任关系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受援者的需求,推动问题的解决。
3. 个体化服务每个人的心理需求都是不同的,心理辅导能够提供个体化、针对性强的服务。
通过深入了解受援者,心理辅导师可以制定出适合他们个人情况的干预方案,并协助其实施并调整。
这种个体化服务有助于受援者更好地适应当前困境,并发掘自身潜能,达到自我成长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标。
4. 增加问题解决与应对策略心理辅导注重在问题上寻找准确原因,并寻求相应可行策略来应对问题。
借助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辅导师能够引导受援者进行客观分析、自我思考和解决方案制定。
这样,受援者会逐渐学会如何独立面对困难、消除焦虑和恐惧,并获得更多有效的问题解决和应对策略。
二、劣势1. 依赖性心理辅导是以一种师生模式进行的,这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
受援者可能习惯于依赖心理辅导师来解决问题,而缺乏独立面对困境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面临类似问题时可能会造成一定障碍。
2. 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挫败感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受援者可能会遇到挑战和困难,无法立即看到改善或进展。
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劣势

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作业■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劣势当我们讨论心理咨询的时候,是在讨论众多行当中的一种,而谈起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也是在说众多职业中的一种。
虽然这份职业有许多很特殊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工作,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
从事这个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用他的知识和技术为咨询者服务,还要了解咨询者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认识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并改正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的成长。
因此,他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治疗的关键不在与咨询师做了什么,而在于他是谁。
但探讨一个人,比如我,是否适合心理咨询,和探讨我是否适合教师、医生等其他行业一样,可以从从业动机、业务能力、人格特征几个大的方面进行探索。
在以往的学术研究中发现心理咨询师的从业动机直接影响着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效能和职业生涯长短,学者将心理咨询师从业动机概括为自我探索型、利他型、补偿型、资源优势展现型四个类型。
经过简单分析,我个人选择心理学的动机比较偏向于自我探索型,也存在一定的利他型动机。
虽然动机没有好坏之分,但每个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不断审视从业动机,修正对于心理咨询的理解,降低不合理动机对咨询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负面影响。
我的修正重点在于要尽量避免把自我探索变为在咨询室探讨自己的问题,以及利他变为满足拯救欲,把对他人的好奇变为窥探。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过程中,咨询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有许多理论著作陆续问世。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测验是不可分割的。
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于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都应掌握,才能将咨询辅导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之上。
此外,发展多方面的知识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业务能力。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咨询人员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
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要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思想指导,还应有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基础医学方面的知识。
心理障碍

检查
检查
1.比较 个体自己可以感到不同于以往,如体验到情绪低落、不高兴或压抑,并且感到痛苦,因而需要寻求医生的帮 助。或者观察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观察到患者的行为不同于以往,亦可以认为是异常。 2.心理活动性质的改变 如果观察到患者的心理活动有明显的质的改变,如出现幻觉、妄想、明显的语言紊乱或行为异常,则提示是 心理障碍。 3.社会适应障碍 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如果个体出现了社会适应不良,则反映他的心理活动可能异常。但人的社 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时间、地点、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故社会适应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认为,人们的心理测量结果通常呈正态分布,居中的大部分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两端这都被视 为“异常”。因此,确定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要看其偏离正常人心理特征的平均水平程度。也就是说,一种心 理活动再同等条件下若为大多数人所具有属于正常;若背离了大多数人的一般水平障碍。 2.遵循科学的治疗规律。 3.选择合适的心理医生。 4.寻求专业的药物治疗。
预防
预防
1.培养兴趣,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2.学会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 3.增强自信,多将想法付诸行动。 4.稳定心态,坦然面对困难。 5.知足常乐,不要追求完美。 6.加强修养,避免劣性刺激。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人类精神活动是有机的、协调的、统一的。从接受外界刺激,一直到做出反应,是一系列相互不可分割的活 动。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能、人格、意识等,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化 均可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即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互不协调或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均可表现为精神异常。
谢谢观看
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强调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 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此外,使用心理障碍一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能减轻社会的歧视。
各种心理障碍的理论观点的优点和不足

1、请比较各种心理障碍的理论观点的优点和不足。
答:(1)生物学模型优点:第一次在整个医学科学的基础上明确心理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都是一种疾病,都具有生物学原因。
不足:不能解释所有的心理现象(2)心理动力学模型优点:①提出了从外因到内因(从表现面深入到内心深处)②用心理的方法研究心理障碍的奠基人。
③精神分析作为第一个专业性的治疗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④提出防御机制概念,向人们表明某些异常心理现象是人们努力去应付某种困难问题的结果,奠基人缺点:①对性驱力的过分重视②对人性驱力的悲观态度③对意识作用的夸大④对女性的解释存在问题⑤忽视了人类动机中朝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⑥忽视了不同环境,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7他的很多治疗假设和心理治疗效果缺乏科学依据8花费过大(3)行为模型优点:①对变态心理学的解释和治疗有重要作用②以实证研究为根基,以及可验证的疗效改变了心理动力学的缺陷③技术简明,周期短,费用低和效果肯定的特点④方法简单,能够规范化或程序化,易操控,实施简便,容易执行,在疗效方面也是肯定的缺点:①行为治疗只重视外显行为反应以及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原理忽视认知过程和语言,忽视咨询关系,对人的控制与操作②治标不治本(4)认知模型优点:①关注具体的操作变量,坚持以经验为依据②考虑了思维和情绪的因素③有详细的操作手册④治疗对象广泛缺点:①改变对世界的思维方式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②枯燥理性的方式可能不是最好对自己和世界思维方式的方法(5)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模型优点:乐观,使人感到生活的丰富和有些并充分利用他们的潜能,促使人们趋向心理健康的自然倾向有机会得以实现缺点:对咨询师的技术要求高(6)社会文化模型优点:①从新的角度对心理变态进行解释②提供了新的治疗措施,对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缺点:只强调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单纯的社会观点,不能对心理异常进行全面解释(7)家庭模式优点:家庭模式以系统论控制论为范式,对个体心理学有很多超越,成为心理发展的重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4560105 吴朋倩心理一班
一、请比较各种心理障碍的理论观点的优点和不足。
1.生物学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为心理障碍可能的原因是大脑的缺陷、感染、生物化心理学失衡、以及遗传素质。
优点:生物学观点明确了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有生物学上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心理异常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科学的了解。
不足:只看到人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一面,忽略了人同时受社会条件制约的一面;不能解释所有疾病。
2.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型
该理论模型重点探索心理疾病的深层次原因,并强调心理冲突,即心理动力因素的重要性。
优点:
①强调患者自身内在原因及外因之间的联系
②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
③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⑤“防御机制”概念的提出。
不足:
①过分重视性驱力
②对人性持悲观态度
③夸大潜意识
④将男性视为人类原型
⑤忽视自我实现
⑥忽视环境、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⑦缺乏事实根据,难以进行科学验证
⑧花费大
3.行为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为行为异常是通过学习得到的。
优点:技术简明,周期短,费用低,应用范围广泛。
不足:将心理问题的本质过于简单化:
有宿命论的倾向;
忽视认知过程和语言;
忽视咨询关系;
对人的控制和操纵。
4.认知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为情绪、行为是受认知影响的;认知的歪曲、非理性信念是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优点:关注具体的操作变量,坚持以经验为依据;
有详细的操作手册,利于培训治疗师以及对结果进行研究;
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不足:改变对世界的思维方式并非解决所有的答案;
无法解释适应不良的认知与心理障碍的因果关系;
如何证明枯燥理性方式就是对待自己和世界的最好方式。
5.存在-人本主义
该理论关注的是生活中的自由选择、自我价值和个人目的与决定。
优点:
强调人类具有对自己负完全责任的能力,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异常行为。
不足:
人本主义观点的局限。
6.社会文化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为,变态心理尽管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但社会本身对心理变态也负有责任,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异常的产生、发展和防治都有重要作用。
优点: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心理变态进行解释,并提供了新的治疗措施,对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不足:社会文化因素不是导致心理变态的唯一因素,单纯的社会观点难以对心理异常行为进行全面的解释,而且容易忽视个体内因的作用,推脱个人的主导作用。
7.家庭模型
该理论认为认为个体的心理问题是他们家庭问题的反映,病态行为正是家庭系统不良运转的结果。
优点:家庭模型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范式,对个体心理行为的解释有很多超越,成为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思想。
缺点:必须要把握家庭身在其文化背景,包括民族、种族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宗教、教育水平、社会阶层、性取向以及家庭赖以生活的文化规范,这些因素以多种方式影响家庭,要加以重视。
8.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该理论认为异常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物学方面的异常生物学过程,也包括个体内在的心理冲突,还包括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优点:比较全面地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来解释异常心理的产生于发展,避免了片面性和简单化的倾向。
不足:异常心理现象纷繁复杂,因此在综合考虑每一种心理行为时,其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可以使相当多元化的,具体实施比较困难。
二、试运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对莉莎的异常行为进行解释,然后做一综合分析。
1.生物学模型:生物学模型对于异常心理的解释是个体大脑的某些生物学过程异常,它总是与大脑结构、遗传、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有关。
她曾经有过吸毒,而且由于失眠她每天需
要靠大量强安定剂或饮酒来维持睡眠,这些物质的滥用可能会引起她大脑神经递质或激素的不平衡,从而使她的心理行为发生异常。
长期失眠也会导致她的情绪问题。
2.心理动力学模型:该理论重点探索心理疾病的个体内在深层次原因,并强调心理冲突,即心理动力的重要性。
可能是由于她的自我无法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当本我与超我不平衡时,便会导致了异常行为。
3.行为模型:该理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异常是过去不良行为的学习结果。
莉莎在高中时期经历挫折以后,由于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心灰意冷,终于在行为不端的男生诱惑下,她走上了歧途,逐渐堕落下去。
另外其父母生活刻板,脾气暴躁的行为也会影响其行为。
4.认知模型:该理论认为导致心理疾病的因素有错误的信念、对生活经历错误的解释模式、错误的关注及自律模式。
莉莎的异常行为可能是由于她对于挫折事件的不合理信念和歪曲认知导致的,另外,也可能由于她的错误归因而导致的,使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她的错,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最终导致自我效能感越来越低,生活状态越来越差。
5.存在-人本主义:强调个体价值和潜能的挖掘,让患者重拾对自己和对生活的信心。
莉莎的异常行为可能是由于她的自我价值感太低,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6.社会文化模型:该理论认为各种社会因素和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异常的产生、发展和防治都有重要作用。
莉莎父母对她期望过高,要求严厉;学校对早恋事件处理不当;以及寄住婶婶家时婶婶的冷漠都影响了莉莎。
7.家庭模型: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问题是他们家庭问题的反映,病态行为正是家庭系统不良运转的结果。
莉莎的父母对其严厉管教,而且父母脾气暴躁,对其漠不关心。
8.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这一模型认为异常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物学方面的异常生物学过程,也包括个体内在的心理冲突,还包括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丽莎的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不时由哪一方面的因素单独导致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含着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
具体因素为:身体的不适(失眠),酗酒,吸毒;本我超我的矛盾;错误信念和错误的归因;不良的行为学习;自我价值的缺失以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