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教程期末复习一、简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国际贸易教程期末复习一、简答: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李嘉图认为,只要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相对差异,就可能展开贸易。
2、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答:H-O理论认为,美国出口的应该是以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而不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但是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得出的结果却与之相反。
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悖论”。
3、波特的钻石模型包括那些要素?答:1)要素禀赋;2)国内需求状况;3)相关产业;4)辅助产业。
4、什么是行业内贸易,行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行业内贸易指的是一国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品分类目录中的商品。
产生的原因:1)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相互倾销;2)规模经济导致的双向贸易;3)要素禀赋决定双向贸易;4)需求差异导致行业内贸易。
5、什么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它包括那些内容?答: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等为由,采取一些技术性措施,对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设置障碍。
包括:1)技术标准与法规;2)合格的评定程序;3)包装和标签要求;4)产品的检疫检验制度;5)绿色技术壁垒。
6、《补贴和反补贴协议》中规定,不可起诉的补贴主要包括哪些?(7答5)答:1)对所有企业使用的补贴;2)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对所以企业都使用的补贴;3)为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而提供的补贴;4)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补贴;5)严格限制在短期内实施、并逐步取消的补贴;6)在执行前一个月已经通报补贴与反补贴委员会和各成员、并未得到任何反对意见的补贴;7)政府按商业惯例提供的产权资本、贷款、贷款担保、供应或购买商品或服务。
7、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有哪些?(8答5)答:1)幼稚产业保护论;2)贸易条件改善论;3)减少总就业论;4)增加特定行业就业论;5)抵消外国倾销论;6)抵消外国补贴论;7)国防安全论以及改善贸易余额。
8、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理论主要由哪几个模型组成答:1)攫取外国垄断理论模型;2)实现规模经济以促进出口模型;3)促进研发以扩大出口模型;4)双寡头垄断的出口补贴模型。
2-比较优势理论
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假设小李和小张每周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论文打 印和熨整衣服。
1、小李打字快而小张熨整衣服快
小李打印论文30分钟一篇,熨整衣服你需要10分钟一 件;小张打印论文1小时一篇,熨整衣服只需要5分钟一件。 假如他们都采用论文打印、熨整衣服、论文打印、熨整衣 服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时间。 他们在1个小时内的总产出如下表所示:
分工前:
小李 小张 合计
论文
1篇 1篇 2篇
衣服 3件
3件
分工后: 小李 小张 合计
论文
2篇
衣服
5件 2篇 5件
在第二种情况中,小李打印论文和熨整衣服均具有绝对优 势,但在打印论文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小李打印论文的机 会成本比小张低,所以小李打印论文,而小明熨整衣服,总 产出最大。
例:假设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是小 麦(单位:bushel)和布(单位:yard),一种要素 指劳动(单位:man-hour)。 下表表示一单位劳动能够生产的小麦和布。 U.S. 6 4 U.K. 1 5
比较优势的概念
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机会成本相对低的产品上, 贸易会对双方国家都有利。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南美玫瑰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在美国电脑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通过比较两个国家在玫瑰和电脑上的生产可以看 到贸易使双方都受益。
比较优势的概念
表 2-1: 生产上的假定变化。
比较优势的概念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 于在其他国家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 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表 2-1的例子说明了比较优势的原则:
分工前:
小李 小张 合计
比较优势理论资料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
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目录• 1 理论依据• 2 发展背景• 3 与绝对优势理论的关系• 4 普遍适用性• 5 不足与缺陷• 6 理论演进•7 内涵与外延•8 主要进展•9 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10 相关词条•11 参考资料•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
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比较优势理论 - 理论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1.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2. 国家之家存在某种特征差异;3.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4.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5.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6.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然而,比较优势说许多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
由于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生产资料在国内自由流动和在国际间完全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资源充分利用和充分就业的假设都不符合经济现实。
因此在这种严格条件下论证和理论很难作为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指导原则,这样比较优势说的普遍适用性就值得怀疑。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编辑]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前提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编辑]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
“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
“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
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
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
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完整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 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 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 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 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编辑]
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前提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 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同时,根据其结论进行推导,两国比较优势差距越大,则贸易的空间越大。那么,当前 的国际贸易应该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国际贸易主要 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不过,该理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其所提出的 比较优势原理,在现实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辑]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凡此种种,还可以举出很多其他例子。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社会的在劳动分工中,普 遍存在着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中的比较优势。教授、外科大夫、公司经理同助教、护士小姐、 总经理秘书相比,前者尽管在各方面都享有绝对优势,但他们更大的优势或曰比较优势分别 在教学和科研、主刀动手术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后者虽然处在全面劣势地位,但他们在 辅导学生的学业和批阅学生作业、对病员进行常规护理和处理公司的一般文件打印归档的日 常事务上的劣势相对较小,或者说他们在这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见“两优择其甚,两劣 权其轻”不仅仅是指导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生活的其他诸多方面,都应该成为进行 合理社会分工,以取得最大社会福利与劳动效率的原则。
相对比较优势原理
相对比较优势原理
相对比较优势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概念,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也被称为“比较优势原理”。
这一原理主要阐述了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应专注于生产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交换获取其他国家的产品,以此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
相对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在于“相对”二字,它强调的是相对成本的差异,而非绝对优势。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可能在生产某一产品的效率上低于另一个国家,但由于其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因此仍具有相对优势。
这一原理的提出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相对优势来选择生产的产品,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
其次,相对比较优势原理推动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各国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然而,相对比较优势原理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挑战。
例如,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各国的比较优势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些国家可能会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此外,国际贸易中的一些保护主义措施和贸易壁垒可能会影响这一理论的实施。
总的来说,相对比较优势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然而,在实践中,各国还需要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一原理,以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各国也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李嘉图比较优势内容和评价
李嘉图比较优势内容和评价
内容(1)贸易基础: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相对技术差异,相对劳动成本差异。
相对生产成本差异
(2)生产和贸易模式:一国应只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价劣势的产品
(3)贸易的结果:对贸易双方都有有利
(4)评价:进步之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比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更据具有普遍意义,只要发生在两国之间的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及时其中一国处于全面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然会发生,而且贸易可以使所以国家获利。
(5)不足虽然解释了。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Chapter 4
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的原因:每个国家 都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 的机会成本(用另一种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 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 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004版
Chapter 4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有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相比较最有利(有利程度 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 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 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 带来利益。
2004版
假定的生产变化
Chapter 4
美国
玫瑰 (万枝) -1000
计算机 (万台)
+10
南美
+1000
-3
合计
0
+7
2004版
Chapter 4
变化:世界上种植的玫瑰还是跟以前一样多, 但现在生产了更多的计算机,所以这种生产上 的重组将增大整个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由于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比以前生产了更多,则在理 论上可能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第四章 比较优势理论
2004版
一、大卫•李嘉图(详见《经济学家3 李嘉图》)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四、贸易的基础 五、比较优势的度量 (Example) 六、生产和贸易的格局 七、贸易的利得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九、小结
Chapter 4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的存废之争
2004版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对英国分析
产品
国家
产品
国家
布
葡萄牙 4H
酒
2H
英国 6H 12H
劳动生产率 2/3 1/6
在生产布的方面,英国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的2/3倍。 在生产酒的方面,英国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的1/6倍。 2/3和1/6,是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2/3大于1/6,在生产布和酒这两种产 品方面,英国和葡萄牙劳动生产率的比率,布比酒的比率要高一些。 可见,英国在生产布的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对葡萄牙分析
产品
国H
英国 6H 12H
劳动生产率 1.5 6
在生产布的方面,葡萄牙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的1.5倍。 在生产酒的方面,葡萄牙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的6倍。 1.5和6是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6大于1.5,在生产布和酒这两种产品方面, 葡萄牙和英国劳动生产率的比率,酒比布的比率要高一些 可见,葡萄牙在生产酒的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4
只从供应的方面分析贸易能使双方获利。
因为社会的在劳动分工中,普遍存在着绝 对优势或绝对劣势中的比较优势。
如外科大夫同护士小姐相比,前者尽管在 各方面都享有绝对优势,但他们的比较优势在 主刀动手术方面。后者虽然处在全面劣势地位, 但在对病员进行常规护理上的劣势相对较小, 或者说他们在这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论述的前提条件
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 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
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 没有运输费用 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它们在国内 完全流动,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 成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收入分配没有变化
可见“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不仅仅 是指导国家贸易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生活的其 他诸多方面,都应该成为进行合理社会分工, 以取得最大社会福利与劳动效率的原则。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即认为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
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一国之内的劳动是完全同质的;在一国之内劳动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两国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及生产函数不相同;两国的消费偏好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同。
斯密认为国与国之间存在贸易的前提是两个国家之间都存在交易产品存在绝对优势才进行的,对于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处于优势的国家和两种产品都处于弱势的国家就不可能发生国际贸易了,而李嘉图则对斯密理论进行了发展和修正,李嘉图认为只要两国的两种产品之间存在比较优势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即存在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生产它存在优势相对比较大的产品,存在绝对弱势的国家生产它相对弱势比较小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一个国家不论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利益,即在各自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得到更多的产品量,从而提高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
这一理论证明了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指导意义,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后进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追赶先进的国家,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或局部的竞争优势,都与政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一国如果想改变其相对落后的贸易结构,便应选定一些重要的行业与部门,对其实施有效的政府干预,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帮助。
建立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在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时候,可以从本国资源出发,选择好主攻方向,较早地取得成本优势与规模应。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批判吸收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支配国际贸易的永恒“规律”。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指导思想正是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战略。
但我国在践行比较优势理论时却遇到了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问题、比较优势陷阱。
如何正确认识,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理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关键字: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发展一:比较优势理论综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包括内生比较利益说(绝对优势理论)和外生比较利益说(相对优势理论)。
外生比较利益说后来又发展引申出了:禀赋比较优势说(H-O 定理、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最早可追述至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从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19世纪初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此,这一学说亦被称为比较利益理论。
这一理论是当今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和基石,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长期以来一直居于主流地位。
二: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就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自1978年中国采取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也从1980年的376.7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3.5万亿美元,增长了92倍多。
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0.9%上升到2011年的8.0%,位次也从1980年的第26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3位。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简析一.基本概念: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相对区别,即“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从而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活动的机会成本基础上。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在该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反之,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则缺乏比较优势。
作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比较优势原理的中心命题是:一个国家即便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它仍然会在某些领域享有相对比较优势;不仅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可能通过交换增加福利,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样可以通过贸易增加福利。
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
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关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些思考
关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些思考在经济思想史上,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领域,他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经济史上第一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解释了导致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
它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中客观存在的一般的经济运行原则与规律,即“如果说,绝对成本说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那么,比较成本说就进一步将贸易分工互利性原理一般化、普遍化了。
”比较优势理论表明,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虽然在经济发展、资源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每个国家都能以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来加入国际贸易中,并从中获利。
或许一些参与国在生产成本、劳动效率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则该参与国可在优中选优中找到比较有优势的产品来参与国际贸易;甚至说,如果该参与国在生产成本、劳动效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但也能在劣势中选择比较轻从而找到比较优势。
李嘉图以英国、葡萄牙两国关于毛呢和葡萄酒的贸易为例,说明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英葡双方能够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
他假定英国生产一定量的毛呢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酿造一定量的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葡萄牙生产等量的毛呢需要90人劳动一年,而等量的葡萄酒生产则需要80人劳动一年。
这个假定意味着英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对比而言,生产毛呢的劣势要小一些(100/90上述就是关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简单描述。
该理论虽然简单明了,但是背后却隐含着相当深刻而且意义重大的内涵。
正如本文开文对李嘉图及其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中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对于实际有很高的指导价值,也有很高的科学理论价值。
比较优势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或者说,存在理论分析上的“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下表所示即为“等优势或等劣势贸易模型”(Equal Advantage or Equal Disadvantage Model)。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近年来,国际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国与国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和媒介。
但是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这一阶段。
也就是欧洲经济学的概念在刚开始的时候,当时的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并不是特别的理想,那是一个十分混乱的时代。
谁都不能否认,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是伴随着掠夺和殖民产生的。
那个时期最早的国际贸易是在荷兰诞生的,这个地区在当时是属于英国,也是他的殖民地之一。
荷兰拥有庞大的英国殖民地。
但也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祥地。
其实,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形式自古以来就有,只不过大部分存在于民间。
但是,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世界连接在一起,拥有更高交通能力的人类,打破了自然的壁垒,将世界融为一体。
开始出现了关注国家间贸易的经济学家。
所谓前人播种,后人收获,在一代又一代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下,李嘉图这位天才经济学家发现并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核心,也就是我们知道的比较优势理论。
这个理论的出现引起热议,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理论的应用广泛,影响深远,才被今日的很多学者所使用。
依然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李嘉图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是一个从小就接触经济的人才,他的爸爸在他小的时候从事这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也是因为这样我,他潜移默化的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这也给他之后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虽然他长大之后不好好学习,但是他有很丰厚的家底。
这也让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知识储备量比寻常孩子还要多。
后来他被父亲送到荷兰学习,就像是上文说的那样,荷兰是国际贸易的发源地,也正是如此,他开始渐渐地接触经济学。
他也具备很好的经济头脑和眼光,这让他很快地完成在荷兰的学业。
随着他的父亲一起从事工作,一起走向了证券市场这个庞大的经济工作中。
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独特的经济学眼光和较长的工作经验,进入了英国的证券行业工作,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发展经济学,并在此成为了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也给之后创造出比较优势理论打下了基础。
这个理论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他也离不开前人的逻辑基础,比较优势也是一样。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核心原理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核心原理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经济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利用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的不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原理是基于劳动生产力的差异,通过各国之间的专业化和贸易合作,实现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互利共赢。
1. 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并被誉为经济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之一。
李嘉图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生产效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各国劳动生产力的差异造成的。
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的比较为例,说明了通过贸易合作,两国都可以从中获益。
随后,比较优势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指出,比较优势不仅仅是基于劳动生产力的差异,还包括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等。
这一观点使得比较优势理论更加全面和具有普遍性。
2.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原理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劳动生产力差异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力的差异。
劳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单位劳动投入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
各国之间由于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的差异,导致劳动生产力存在差异。
比如某国在生产A商品上的劳动生产力相对较高,而另一国在生产B商品上的劳动生产力相对较高。
2.2 专业化和贸易合作基于劳动生产力差异,各国可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贸易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某国在生产A商品上拥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力,而另一国在生产B商品上拥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力。
两国可以通过贸易合作,各自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生产更多的A商品和B商品,然后进行互相交换和贸易,实现利益最大化。
2.3 互利共赢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各国通过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合作,各国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比如某国可以通过进口另一国的商品,满足本国市场需求,而另一国可以通过出口商品,获取利润和市场份额。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简析一.基本概念: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相对区别,即“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从而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活动的机会成本基础上。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在该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反之,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则缺乏比较优势。
作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比较优势原理的中心命题是:一个国家即便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它仍然会在某些领域享有相对比较优势;不仅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可能通过交换增加福利,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样可以通过贸易增加福利。
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
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工业制成品3,而在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逐年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我国国际贸易仍以廉价劳动力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格局,呈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弱的态势。出口品仍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全球生产链条中还处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实质上仅仅从事一些外商企业的产品委托加工和装配,附加值少,技术含量低,以研究、开发和生产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比较弱。
一些学者现在开始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解决人力资本的问题。目前的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人素质的提高,如何把这一部分高素质的人才好好的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一大难题。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人的特长优势,结合岗位的特点,给他们适合他们自己的岗位。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就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但是也存在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局面。面对这个问题,林毅夫等人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比较优势动态化”的理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同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一个生产两种产品都处于弱势的国家也能发生国际贸易,促进了当时乃至后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当然由于比较优势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李嘉图之后也出现了一些经济学家,他们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的要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自己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是会随着本国的发展和其他国家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由于亚洲如越南等国家大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家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地位下降。所以我们要从动态上来看待比较优势,在坚持发展当前比较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地寻找和探索新的比较优势,或支持和培养高技术、高资本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以应对当前比较优势所面临的冲击。
【关键词】比较优势 经济 意义
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关于国际贸易的“地域分工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力谋扩大全世界自由贸易的要求提供论据。“地域分工论”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即认为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一国之内的劳动是完全同质的;在一国之内劳动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两国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及生产函数不相同;两国的消费偏好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同。
因此后来的一些学者就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并且指导经济的发展。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两位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别出发,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以此说明比较优势的产生。这个解释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的局限性,认为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与劳动力一起都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而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和资源禀赋不同,正是这种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禀赋上的差别才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说史论文——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默认分类 2009-12-04 15:30 阅读121 评论0 字号: 大的指导意义
【摘要】
自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已有200多年的时间,在这过去的时间里各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本国工业,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自由化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我国自建国以来也充分发挥自己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工业。我国也适时根据我们国际比较优势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经济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这一些不足,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赋予了比较优势理论新的内涵。
高校设置不同的专业就是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毕业之后,企业根据他们自己企业的特点及岗位的要求选择招聘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如此往复,形成一个人尽其才的良性循环。
虽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认定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除了劳动之外,还有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三者的地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再者李嘉图假设劳动可以在一国之内自由流动这在现实当中也比较不可能的,劳动力的流动还要受到地域,文化等的影响。李嘉图的另外一个假设是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越来越大。运输成本主要包括货物的运输费用和交通工具的意外事件支出等等,最近的中国货船被海盗劫持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假设条件来解释的话,相信许多的国际贸易都无法进行。
一些学者认为,如果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就会一直陷于生产劳动密集性产品中,贸易条件的恶化会导致经济停滞4。但事实并不是如此的中国一方面遵循比较优势,另外一方面,资本和技术密集性产品的竞争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别是易于模仿的技术密集性产品。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都证明,只有根据自身禀赋进行贸易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遵循比较优势,实现资本积累和技术的积累和创新。
斯密认为国与国之间存在贸易的前提是两个国家之间都存在交易产品存在绝对优势才进行的,对于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处于优势的国家和两种产品都处于弱势的国家就不可能发生国际贸易了,而李嘉图则对斯密理论进行了发展和修正,李嘉图认为只要两国的两种产品之间存在比较优势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即存在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生产它存在优势相对比较大的产品,存在绝对弱势的国家生产它相对弱势比较小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一个国家不论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利益,即在各自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得到更多的产品量,从而提高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这一理论证明了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指导意义,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后进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追赶先进的国家,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或局部的竞争优势,都与政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一国如果想改变其相对落后的贸易结构,便应选定一些重要的行业与部门,对其实施有效的政府干预,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帮助。建立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积 极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在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时候,可以从本国资源出发,选择好主攻方向,较早地取得成本优势与规模应。(二)加快贸易的转型升级。目前,造成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倾斜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上游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我国唯一能和国外竞争的是我们的劳动力,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我国也是采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制定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以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的出口产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像纺织、服装、鞋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