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的研究关键词:生产要素、国际分工、生产率。
正文: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继承与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提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如果说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里程碑,那绝对优势理论就是它的前身,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在介绍比较优势理论之前,不得不先略提及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及的思想,就是著名的《国富论》。
绝对优势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取贸易利益的思想。
而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是:首先,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
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而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
这使得两者从科学的研究方法层面来说出于同源。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成立的基础。
最后,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定义,它们研究的问题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看问题的角度有一定的偏差使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与之相反,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背景不同,提出的学者不同,切入角度的不同使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第一,支撑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这样的却别使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在对国际分工的理解和阐述上出现了分歧;再者,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采取的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简明的概括来说,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比较优势决定国际贸易的理论
静态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通常基于静态分析,没有考虑到技术进步、资源禀赋变化等因素对贸易格 局的影响,这使得理论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可能失效。
忽略交易成本
比较优势理论忽略了交易成本对贸易的影响,而现实中交易成本往往是影响贸易的重要 因素。
VS
详细描述
赫克歇尔和俄林在20世纪早期提出了资 源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国应该出口那 些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裕和便宜的资源生产 的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 其稀缺资源的产品。这一理论解释了国际 贸易中资源价格的差异和各国的贸易模式 。
当代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总结词
当代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包括技术差距论、产品生 命周期论、规模经济论等,这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比 较优势理论体系。
引入多维度的实证方法
运用计量经济学、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等实证方法, 从多维度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检验和验证。
比较优势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
探讨比较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以及全球价 值链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对政策制定的启示与建议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只是决定贸易的一个因素, 而竞争优势则包括产品质量、品牌、 营销策略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在 国际贸易中同样重要。
政策制定的挑战
政策制定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不能仅仅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还需要综 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国家利益、产业安全、社会福利等。
应对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
国际贸易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 术创新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从比较优势理论看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从比较优势理论看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1871年,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有效地解决了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与贸易现实相悖的困境。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尽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它可以选择两种产品中劣势相对较小的那种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同样能够获得贸易利益。
从而贸易的可能性和范围得以大大拓展。
根据李嘉图的观点,虽然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肯定是不同的,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绝对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一国利用这种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将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贸易双方同样能从这种交换中获得利益,这就是所谓的比较优势原理。
但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建立在一系列非常严格的假说基础之上的。
在李嘉图的模型中,劳动力是唯一的投入要素,并且在一国国内,所有劳动力都是同质的,及所有劳动都有相同的生产率。
然而,事实上,劳动力既不是唯一的投入要素,也不具有同质性,劳动力在培训,生产率和工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诚然,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看出:劳动力是唯一的投入要素。
那么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即利用劳动力优势即低成本优势,出口低成本的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取巨大的份额,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意味着只要打出中国制造的名号即代表着廉价,高性价比。
中国自古以来号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众所周知,这种资源丰富的优势的确让新中国从一贫如洗转变为迅速崛起的大国,靠的正是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名列第一。
美国的家庭离不开中国制造,正是因为其产品的廉价优势。
而今,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当前中国新竞争优势上升的速率远慢于旧竞争优势下降的速率。
中国在劳动力、土地、环境、人民币都很便宜时期形成的代工和低端竞争优势将在5-10年内被新竞争对手所替代。
可见,“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本身也到了该“转型升级”的时刻。
2-比较优势理论
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假设小李和小张每周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论文打 印和熨整衣服。
1、小李打字快而小张熨整衣服快
小李打印论文30分钟一篇,熨整衣服你需要10分钟一 件;小张打印论文1小时一篇,熨整衣服只需要5分钟一件。 假如他们都采用论文打印、熨整衣服、论文打印、熨整衣 服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时间。 他们在1个小时内的总产出如下表所示:
分工前:
小李 小张 合计
论文
1篇 1篇 2篇
衣服 3件
3件
分工后: 小李 小张 合计
论文
2篇
衣服
5件 2篇 5件
在第二种情况中,小李打印论文和熨整衣服均具有绝对优 势,但在打印论文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小李打印论文的机 会成本比小张低,所以小李打印论文,而小明熨整衣服,总 产出最大。
例:假设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是小 麦(单位:bushel)和布(单位:yard),一种要素 指劳动(单位:man-hour)。 下表表示一单位劳动能够生产的小麦和布。 U.S. 6 4 U.K. 1 5
比较优势的概念
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机会成本相对低的产品上, 贸易会对双方国家都有利。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南美玫瑰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在美国电脑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通过比较两个国家在玫瑰和电脑上的生产可以看 到贸易使双方都受益。
比较优势的概念
表 2-1: 生产上的假定变化。
比较优势的概念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 于在其他国家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 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表 2-1的例子说明了比较优势的原则:
分工前:
小李 小张 合计
资料-比较优势理论
3.1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两个国家产品生产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绝对劳动成本。
一个国家在生产各种产品时,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只要在劳动投入上有所不同,仍可以开展贸易并从中获益。
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七章论对外贸易中,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产品(毛呢和葡萄酒)这种分析模型,提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这一命题,成功地论证了更为广泛的国际贸易现象的客观必然性——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贸易互利性原理,解释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能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1.有劳动1种生产要素、2种商品以及2个规模既定的国家;2.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消费者偏好相同;3.国内劳动要素具有同质性;4.劳动要素可以在两个生产部门间自由流动,但不能跨国流动;5.贸易是自由的,并且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任何贸易费用;6.规模收益不变,商品与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这一模型也就是所谓的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由于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且规模收益不变,所以两国间生产技术差异就表现为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因此,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实际上是从技术差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二、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内容大卫·李嘉图在一系列假设前提基础之上指出,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中提供某种商品比提供其他商品相对来说更为便宜合算。
为了说明比较优势,大卫·李嘉图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
简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它由18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
该理论从国际贸易的角度
探讨了一个国家获得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利用自己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特定技能和技术优势,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进行竞争,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利益。
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特定技能和技术优势,即国家间的相对优势。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某些特定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通过在国际贸易中进行竞争,可以使一个国家获得由特定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一个国家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效率,根据需求和供应的情况来改变售价,从而获得利润。
李嘉图认为,这种有效的利用优势是该国获得更多贸易利益的根本方法。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发展和国际
利益冲突中的重要性,扩大了经济分析概念的范围,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贸易保护政策和贸易形式的争论。
一个国家可以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贸易,通过获得贸易收益和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获得更多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由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聚焦于一个国家通过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来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的报酬的可能性。
它扩大了经济学的范围,强调了国际贸易在国际利益获取上的重要性,是一个国家获得持续经
济发展的基础。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吕冠超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一、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二、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一、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23)
继亚当·斯密之后的另一位古典经济学家
(一)主要观点 观点一: 观点一:主张自由贸易 观点二: 观点二:国际贸易给社会带来利益是因为一国商品 总量的增长。 总量的增长。 观点三:强调进口带来的利益。 观点三:强调进口带来的利益。
谢谢
2、生产贸易模式
生产技术的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 生产技术的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 (1)相对劳动生产率 )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 产品 的劳动生产率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 产品 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 产品 的劳动生产率 (2)相对成本 ) 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 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 产品A的相对成本 产品 的相对成本 = ——————— 产品B的要素投入量 产品 的要素投入量 (3)机会成本 ) 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减少的产品B产量 减少的产品 产量 产品A的机会成本 产品 的机会成本 = ——————— 增加的产品A产量 增加的产品 产量
(二)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1、比较成本 、 2、比较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 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 绝对差别 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 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 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 相对差别 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 相对差别 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 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 贸易成为可能。 贸易成为可能。 思考一: 思考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与李嘉图的比较优 势理论的不同点。 势理论的不同点。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Chapter 4
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的原因:每个国家 都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 的机会成本(用另一种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 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 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004版
Chapter 4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有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相比较最有利(有利程度 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 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 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 带来利益。
2004版
假定的生产变化
Chapter 4
美国
玫瑰 (万枝) -1000
计算机 (万台)
+10
南美
+1000
-3
合计
0
+7
2004版
Chapter 4
变化:世界上种植的玫瑰还是跟以前一样多, 但现在生产了更多的计算机,所以这种生产上 的重组将增大整个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由于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比以前生产了更多,则在理 论上可能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第四章 比较优势理论
2004版
一、大卫•李嘉图(详见《经济学家3 李嘉图》)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四、贸易的基础 五、比较优势的度量 (Example) 六、生产和贸易的格局 七、贸易的利得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九、小结
Chapter 4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的存废之争
2004版
比较优势理论论文
比较优势理论的演进与发展比较优势理论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
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关键字: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理论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1.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2. 国家之家存在某种特征差异;3.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4.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5.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6.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然而,比较优势说许多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
由于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生产资料在国内自由流动和在国际间完全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资源充分利用和充分就业的假设都不符合经济现实。
特别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所以理论从产生到至今已有很大的发展与改变。
发展背景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
“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
“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
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
比较优势决定际国贸易的理论
揭示了分工与专业化 生产的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提倡国家间实行分 工和专业化生产,这有助于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 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04
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和实例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定义
比较优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所 拥有的成本优势或生产效率优势。
原理
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从 其他国家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实例
例如,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那么它在开采和出口 这些资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批评
01
忽略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变化
该理论未能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变化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02
简单化的假设条件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过于简单,未能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03
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能难以解释其贸易行为和结构。
比较优势与新贸易理论的关系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
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时,其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水平。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比较优势的衡量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生产某一产品的机会成本来衡量,机会成本越低, 则比较优势越明显。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交换,以实现整体福利的提高。
实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实例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简析一.基本概念: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相对区别,即“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从而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活动的机会成本基础上。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在该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反之,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则缺乏比较优势。
作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比较优势原理的中心命题是:一个国家即便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它仍然会在某些领域享有相对比较优势;不仅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可能通过交换增加福利,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样可以通过贸易增加福利。
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
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批判吸收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支配国际贸易的永恒“规律”。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指导思想正是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战略。
但我国在践行比较优势理论时却遇到了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问题、比较优势陷阱。
如何正确认识,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理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关键字: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发展一:比较优势理论综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包括内生比较利益说(绝对优势理论)和外生比较利益说(相对优势理论)。
外生比较利益说后来又发展引申出了:禀赋比较优势说(H-O 定理、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最早可追述至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从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19世纪初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此,这一学说亦被称为比较利益理论。
这一理论是当今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和基石,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长期以来一直居于主流地位。
二: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就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自1978年中国采取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也从1980年的376.7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3.5万亿美元,增长了92倍多。
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0.9%上升到2011年的8.0%,位次也从1980年的第26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3位。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简析一.基本概念: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相对区别,即“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从而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活动的机会成本基础上。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在该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反之,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则缺乏比较优势。
作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比较优势原理的中心命题是:一个国家即便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它仍然会在某些领域享有相对比较优势;不仅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可能通过交换增加福利,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样可以通过贸易增加福利。
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
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 大卫 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 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
1×2×2模式: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模式: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 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 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 能流动。 能流动。 商品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 商品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而且生产 成本是不变的,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 成本是不变的,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 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异,技术水平不变; 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异,技术水平不变;
乔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乔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迈克尔·乔丹是NBA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 迈克尔·乔丹是NBA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 NBA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 假如他不仅球打得好, 假如他不仅球打得好,而且能够很迅速地修剪草 坪,就意味着他应该自己修剪自家的草坪吗? 就意味着他应该自己修剪自家的草坪吗?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首先阐明和论证的比较利益原则, 大卫 李嘉图首先阐明和论证的比较利益原则, 李嘉图首先阐明和论证的比较利益原则 是分析巨大“贸易利益”来源的基本方法。 是分析巨大“贸易利益”来源的基本方法。虽然 早在各种文明的古老年代里,人们就已觉察到专 早在各种文明的古老年代里, 业化的好处,但只是到了李嘉图, 业化的好处,但只是到了李嘉图,经济学中这一 最深刻和最卓越的研究成果才被发现。 最深刻和最卓越的研究成果才被发现。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
比较优势理论:例子 布
绝对优势例子
酒 120 80
英国 葡萄牙
比较优势理论
5.5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
李嘉图把亚当斯密的理论引申了一步,他探讨了如果一国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的话会出现什么局面?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表明这样的国家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得到利益。
在李嘉图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他指出并非如此。
依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应该专门生产其最有效益的产品,而从外国购买不太有效益的产品,即使这一行为意味着从别国购买的产品并不比在本国生产更有效率。
这似乎违反直觉,那就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这个逻辑。
我们还用加纳和韩国的例子。
这次假设加纳在可可和玉米生产上都更有效率。
也就是说,加纳在两个产品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
在加纳生产一吨可可需10个单位的资源,一吨大米需13.33个单位的资源。
如果有200个单位的资源的话,加纳可生产20吨可可0吨大米,或15吨大米0吨可可,或生产可能性临界线上的任一组合。
在韩国需40个单位资源生产一吨可可,20个单位资源生产一吨大米。
那么,韩国科生产5吨可可0吨大米,或10吨大米0吨可可,或生产可能性临界线上的任一组合。
假设没有贸易,双方都用一半资源生产大米,另一半资源生产可可,那么,加纳会生产10吨可可和7.5吨大米,而韩国则生产2.5吨可可和5吨大米。
既然加纳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它为什么要和韩国做贸易?尽管加纳在两种产品可可和大米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它只在可可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加纳能生产4倍于韩国的可可,但只能生产1.5倍于韩国的大米。
相比来说,加纳在生产可可方面比生产大米更有效率。
不进行贸易的话,两国可可总产量为12.5吨(加纳10吨韩国2.5吨),两国大米总产量为12.5吨(加纳7.5吨韩国5吨)。
没有贸易,各国只能消费自己的产品。
参与贸易后,两国可以增加大米和可可的总产量,两国的消费者就能消费更多的产品。
5.5.1从贸易中获利假如加纳利用比较优势生产可可,把产量从10吨提高到15吨。
这样就用了150个单位的资源。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修正之后适用
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比较优势贸易
理论”,并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与税收原则》(1817)中论证了以“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理论。
随着实践的发展,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研究表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将出口生产
过程中相对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相对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便是著名的h-o理论。
根据服务的特点,我们知道服务一般是无形的,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同时发生,服
务难以存储,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很强的体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并互动,因此,不可能像货物
那样集中生产实现规模效益,而要求服务提供者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优势和专业素质优势。
服务业只能依靠无形资产和管理资源的规模使用才能获得规模优势,如社会化经营和一体
化经营。
所以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都是不适用的。
服务的无形
性和经验特征要求服务提供者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声誉,这些都不能用一般的比
较优势理论来衡量。
然而,新要素贸易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国际服务贸易。
例如:人类技能理论、
研发理论、技术差距理论、其他要素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 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 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 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
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
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1
两个国家,两Leabharlann 产品或两种要素23 4
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5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 “硬伤”,或者说,存在理论分析上的 “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 分析中,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 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 “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 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 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 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 异。如表所示即为“等优势或等劣势贸 易模型”(Equal Advantage or Equal Disadvantage Model)。
A国
C商品
D商品
B国
3
6
1
2
比较优势理论弥补了绝对优势学说的理论缺陷,但其本身也存在 着不足:一是虽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 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二是认定各国将以比较优势 原则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的见解,与现实不符;现实中,各国大都会 生产某些进口商品的替代产品,而避免完全专业化生产。
大卫.李嘉图 的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04.18—1823.09.11)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 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生于犹太人 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12岁到荷兰 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1793 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 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1799年读 亚当·斯密《国富论》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参 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1817 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9年选 为下议院议员。
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 两 利 相 权 取 其 重 ,
两 弊 相 权 取 其 轻 ”
THANKS
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 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 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 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 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 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 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 用。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推动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 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 废除了。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其
次,李嘉图解释了劳动生产率差异如何 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 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第三,该 理论的一条重要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 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现实中,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 贸易中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一般来 说,各国多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 代的产品。
国际分工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尽管自李嘉图提出
至今已近二百年,但仍不失为指导一般 贸易实践的基本原则。不仅如此,比较
优势理论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对国际贸
易问题的分析以外,还有较为广泛的普 遍适用性。
David Ricardo
如大学教授一般都要聘请助教,专门负责对学生 的日常辅导,负责批阅学生的作业,同时还要帮助教 授做好讲授课程的有关准备工作。但我们知道,一位 学术造诣高深的教授,完全可以在承担教学和科研工 作任务的同时,兼顾这些工作,而且教授直接对学生 进行辅导,学生们的收益一定会更大、更多。
整体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 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不容置疑的。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
首先,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 于静态分析。该理论认为世界是永恒的, 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
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
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 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 的一个重要起因。直到今天,这一 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 论依据。 但是,比较优势也存在较大的 不足。
6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 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 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 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 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 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 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 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 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 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又 如企业的高级资深管理人员,除了 可以全面打理公司业务外,还能非常熟练 地处理公司的日常业务档案,至于文件的 打印,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等等,公 司经理们更应是行家里手。但他们同样还 是要专门聘请秘书和打字员。
01
02
03
再 如经验丰富的外科大夫除了能够给病人动手术以外,肯 定还完全能够胜任对病人的护理,完全能够亲自为一个外科手
术作各方面准备。但外科大夫往往都要专门聘请护士小姐。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社会的在劳动分工中,普遍存在着绝对优 势或绝对劣势中的比较优势。教授、外科大夫、公司经理同助教、护士 小姐、总经理秘书相比,前者尽管在各方面都享有绝对优势,但他们更 大的优势或曰比较优势分别在教学和科研、主刀动手术和企业的经营管 理方面。后者虽然处在全面劣势地位,但他们在辅导学生的学业和批阅 学生作业、对病员进行常规护理和处理公司的一般文件打印归档的日常 事务上的劣势相对较小,或者说他们在这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见 “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不仅仅是指导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在社 会生活的其他诸多方面,都应该成为进行合理社会分工,以取得最大社 会福利与劳动效率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