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际贸易学第二讲“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作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而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比较优势理论一直都是经济学家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什么是比较优势开始,探讨比较优势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优点和缺点。
一、什么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具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和较高的生产效率,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交易的时候,会因为生产成本低而赢得贸易优势。
比如,一个国家耕作成本低,同时又得天时的土地气候优势,种植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会比其他国家高,这就是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比较优势说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于19世纪所提出的,他应用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自由贸易的益处。
也就是说,如果国家之间存在生产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发展最擅长的产品和劳动力,会促进国际竞争和各国的互惠互利。
比较优势理论也一度被美国、欧洲等经济强国广泛使用,去操作和实践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中各国存在着不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在特定的贸易领域上具有技术和经验优势,这可以促进资本和技术的转移,促进世界贸易和整体经济发展,并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优点1. 有助于提高国际贸易效率比较优势理论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
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的国家,可以在特定领域内获得更好的收益和更高的贸易体验,同时也可以促进产品和劳动力的转移,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总体竞争力。
2. 有助于加强贸易合作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中各国的合作是一种推动作用。
通过发挥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实现贸易和互惠互利,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还可以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3. 有助于推广自由贸易在全球化进程中,自由贸易愈发成为一种主流思想。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的重要基础和推动者,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比较优势理论的缺点1. 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影响比较优势理论往往不能长期适用,很多特定的优势仅限于一个时间和地域范围内。
比较优势理论 (2)
比较优势理论
优势理论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一种理论,用来解释
贸易的原因和好处。
根据优势理论,当两个国家通过贸易
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并依据各自的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优势理论的主要假设是,每个国家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中拥
有相对的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来源于自然资源、劳动力、
技术等因素。
比如,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他们
可以通过出口石油来获得经济利益。
而另一个国家可能拥
有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他们可以通过出口技术
设备和高端产品来实现经济增长。
根据优势理论,贸易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当一个国家依据自身的相对优势进
行专业化生产时,他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
产效率。
这样既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又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
2. 扩大市场:通过贸易,一个国家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卖给
其他国家,从而扩大市场,增加销量和利润。
同时,进口
也能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满足需求。
3. 获得外汇:贸易可以通过出口创造外汇收入。
这样一来,国家可以用来购买进口商品、支付外债、加强国内储备等。
4. 技术交流和创新:贸易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通过学习、合作和竞争,促进创新和技术升级。
总而言之,优势理论认为通过贸易和专业化,国家可以更
好地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并获得多样化
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2.3.3 比较优势理论的图形解释
B国:X、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方程式:P23-24 Qx=bx · x L Qy=by · y L by 、 bx 分别代表X、Y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 且by > bx LB=LX+LY QX 充分就业约束条件 Qy
B国生产函数 O Lx O Ly
古典国际贸易模型解释
3 (劳动小时) 10 (劳动小时)
表2-2 比较优势分析(分工前的生产情况)
A国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成本都比B国低,能否开展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的分析1(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无论在小麦还是布匹的生产上,B国都处于绝对劣势,但 B国的小麦劳动生产率只有A国的1/6,而生产布匹的劳动 生产率是A国的1/2,因此B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 相反,A国无论在小麦还是布匹所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 势,但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大于生产布匹的绝对优势,故, A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 A国 (生产率) 小麦 布匹 B国 (生产率) (A国的1/2)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李嘉图模型的图解)
假定: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要素、劳动生产率不变、充分 就业、完全竞争、要素不能国际流动、物物交换、没有技 术进步、没有运输成本 产品 A国 B国 合计 小麦(10蒲式耳) 1(劳动小时) 6(劳动小时) 20 蒲式耳 布匹(1码) 2 (劳动小时) 4(劳动小时) 2 码
10/1=10 (B国的6倍) 10/6=1.67 (A国的1/6) ½=0.5 (B国的2倍) ¼=0.25
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P22
表2-3,表 2-4
根据比较优理论,如果A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 分小麦来换取B国的布匹,B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 部分布匹来换取B国的小麦,则两国都可获益。 产品 A国 B国 世界总产出
国际贸易之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之比较优势国际贸易之比较优势1.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比较优势理论是理解国际贸易模式和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原理、应用等方面。
2.比较优势概述2.1 定义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竞争优势。
2.2 原理比较优势理论基于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方面存在着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3 分类比较优势可分为绝对比较优势和相对比较优势。
前者指某一国家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中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而后者则是指某一国家在特定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中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3.比较优势的理论解释3.1 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是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模型之一。
该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基于国家之间的相对成本差异。
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商品或提供不同服务方面的相对成本差异决定了比较优势。
3.2 海克斯-奥林模型海克斯-奥林模型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模型。
该模型引入了技术的角度,认为比较优势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的差异导致的。
4.比较优势的应用4.1 资源配置比较优势理论指导着国际贸易中的资源配置。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和效率,可以实现资源的流动和最优配置,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4.2 分工合作比较优势理论促进了全球分工合作的发展。
国家可以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国际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实现互利共赢。
4.3 跨国投资比较优势理论也对跨国投资产生了深远影响。
企业可以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资的位置,以获取更高的竞争优势和利润。
5.本文涉及附件本文涉及附件,附件包括相关数据与图表,以进一步支持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和应用。
6.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关贸总协定(GATT):________是一个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和规范国际贸易的条款。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 比较优势理论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经济学家戴维·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不同国家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和出口在其国内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进口其他商品来满足国内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最优化配置。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一种商品上都比另一个国家高效,双方仍可以通过贸易互惠互利。
这是因为每个国家在生产不同产品上拥有不同的相对优势,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例如,假设国家A比国家B更擅长生产汽车,而国家B比国家A更擅长生产纺织品,那么这两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互换汽车和纺织品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质是基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产品,并通过进口其他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
这种分工和贸易可以提高资源的效率利用和生产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也面临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它假设劳动生产率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忽视了其他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如技术水平和资源分配。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的差异,如贸易壁垒、政府政策和文化问题。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实施关税壁垒或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这使得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受到限制。
此外,比较优势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跨国企业和全球供应链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变得更复杂。
尽管比较优势理论依然适用于国际贸易的一部分,但其应用范围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尽管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但它仍然是研究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框架。
无论如何,比较优势理论都强调了贸易和分工的重要性,促进了国家之间的互惠合作和经济发展。
同时,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也为国际贸易模式和规则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总之,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2-比较优势理论
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假设小李和小张每周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论文打 印和熨整衣服。
1、小李打字快而小张熨整衣服快
小李打印论文30分钟一篇,熨整衣服你需要10分钟一 件;小张打印论文1小时一篇,熨整衣服只需要5分钟一件。 假如他们都采用论文打印、熨整衣服、论文打印、熨整衣 服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时间。 他们在1个小时内的总产出如下表所示:
分工前:
小李 小张 合计
论文
1篇 1篇 2篇
衣服 3件
3件
分工后: 小李 小张 合计
论文
2篇
衣服
5件 2篇 5件
在第二种情况中,小李打印论文和熨整衣服均具有绝对优 势,但在打印论文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小李打印论文的机 会成本比小张低,所以小李打印论文,而小明熨整衣服,总 产出最大。
例:假设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是小 麦(单位:bushel)和布(单位:yard),一种要素 指劳动(单位:man-hour)。 下表表示一单位劳动能够生产的小麦和布。 U.S. 6 4 U.K. 1 5
比较优势的概念
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机会成本相对低的产品上, 贸易会对双方国家都有利。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南美玫瑰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在美国电脑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通过比较两个国家在玫瑰和电脑上的生产可以看 到贸易使双方都受益。
比较优势的概念
表 2-1: 生产上的假定变化。
比较优势的概念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 于在其他国家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 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表 2-1的例子说明了比较优势的原则:
分工前:
小李 小张 合计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和竞争优势。
然而,由于各国的资源和生产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理论应运而生。
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创立的,它指出,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和资源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根据这个理论,每个国家都应专注于生产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以获取最大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通过比较各国的资源成本,可以发现每个国家在特定产品上具备相对优势。
以此为基础,国家可以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通过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模式。
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之一。
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使得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因此,中国将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制造业中,通过贸易将产品输送到全球市场。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赖于自身的优势产品。
相反,贸易合作和互补性产业的发展将更有利于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这就引出了合作和互补性的重要性。
以中国再次为例,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关键技术,以满足国内制造业的需求。
这种合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更多机会。
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下,国际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够分享彼此的资源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加速技术创新。
国际贸易不仅仅是经济交流的桥梁,也是国家之间加强合作和友谊的纽带。
尽管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效应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解释,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贸易壁垒的出现可能会扭曲资源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实现。
此外,全球贸易中的竞争也可能导致资源集中和环境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2比较优势论[理论教学 合作研讨]-精选文档
比较优势论
课前阅读与思考
1、 阅读教材比较优势内容及第39页材料;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中国是否应当告别李嘉图? 2、列举并分析你家乡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你认为该如何去获取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论
一、大卫 · 李嘉图与比较优势论
二、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假设前提
三.比较优势的主要内容 四、比较优势案例分析 五、比较优势理论简评
(7)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综述
(8)对比较优势论的实证检验 (9) 警惕中国的比较优势陷阱 (10)比较优势理论更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国际贸易 (11)浙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12)阅读教材第39页材料,思考提出的问题 (13)会议论文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选择——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 的分析 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 - 2019
2Χ2Χ1模型。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 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比较优势论
三.比较优势的主要内容
1.比较优势的含义 比较优势是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 产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概括起来就是: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 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的地位, 但只要两者的有利程度(或不利程度)不同, 则有利程度大(或不利程度小)一些的那种产 品的生产,是该国具有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论
一、大卫 ·李嘉图与比较优势论
(一)大卫·李嘉图
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二)比较优势论产生的背景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第2节 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理实一体)教案:当时国际贸易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历史背景)《谷物法》限制进口得到外国的贸易报复任务二:认识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itt02比较优势理论教材课程
相对劳动 生产率 表示
主要思想
2020/9/14
机会成本 表示
itt02
几何分析 2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绝对优势、相对优势(比较 优势)等基本概念,以及国际贸易理论中 最基础的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模 型)。
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如何使用比较优势理 论去解析贸易分工和收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2020/9/14
itt02
12
中美案例(5):相对优势/比较优势
使用相对概念计算美国的单位产出劳动投入 (以中国为标准)
美国生产CPU的相对单位产出劳动投入为 0.5=100/200
美国生产衣服的相对单位产出劳动投入为 2=20/10
前者小于后者
美国在CPU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020/9/14
使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表示
LA X P BV. SLA YP B
相对劳动生产率大者具有比较优势
使用相对成本(相对单位产出劳动投入系数) 表示
C A X BV. SC A Y B
相对成本小者具有比较优势
2020/9/14
itt02
17
成本与生产率标准的等价
在判断绝对优势时
单位要素投入系数标准和劳动生产率标 准是等价的
绝对优势判断 标准
绝对优势判断 结果
比较优势判断 标准
比较优势判断 结果
2020/9/14
<
A LX
B LX
A在X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使用LP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2产出劳动投入
单位产出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 指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耗费劳动的数量。
经常使用单位产出劳动投入系数,或者更进一步以 单位劳动投入系数来称呼。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在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日益重要。
而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分析和实践中。
本文将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介绍和实证案例的分析,探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应用的重要性。
一、比较优势理论简介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于19世纪初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国家或地区应该专注于生产自身拥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相对成本,即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付出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
通过比较两个国家各自的相对成本,可以确定每个国家更适合生产哪种产品。
这种相对成本的比较基于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技术水平、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差异。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性1. 资源优化配置: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指导国家在生产过程中选择最适合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扩大市场规模:比较优势理论鼓励国家通过贸易扩大市场规模,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和收入。
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 促进经济增长:比较优势理论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
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国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三、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中国手机产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和出口国,具备了显著的比较优势。
中国的手机产业通过成本优势、规模经济和供应链的优势,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中国手机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快速发展。
2. 美国科技行业:美国在科技研发、创新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优势,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具备了比较优势。
美国的科技行业通过专利、技术和高端人才的优势,成为全球科技产品的主要生产和供应地。
国贸CH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ppt
2.3.1 国际商品交换的比率范围
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交换,其交换的比率 应当在各国在封闭时的交换比率之间。
品名 国别
英国 德国
毛呢(码) 麻布(码)
10
15
10
20
英国的国内交换比率:10∶15;德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10∶20
分工生产并交换:英国生产毛呢并用其与德国麻布交换 (只有用10码毛呢换得15码以上的麻布时才进行),德国生 产麻布并用其与英国的毛呢交换(只有在换得10码毛呢所用 的麻布少于20码时才进行) 。
所以,两国进行交换的比率范围在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 间,即( 10∶15 — 10∶20 )
Y(毛呢) 英国不参加贸易的范围 K
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 个单位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 数量或价值。
在机会成本上的差异给世界生产提供了一个互 利性重新组合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 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 有比较优势。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1776),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论。
2.1.1 绝对优势论的假设前提
1、2×2×1模型 2、边际产量固定和规模报酬不变 3、收入预算约束 4、没有运费等交易费用 5、贸易是平衡的 6、生产要素国际内自由流动,国际间不能流动 7、自由竞争下生产和交换
2.2.2 比较优势论的内容
一国不仅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 对优势时可以生产和出口该种商品,在本国商品相 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进口该种商 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 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 不同,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 来换取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 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2
实证分析
• 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巴西经 历过不幸增长
目前是否存在不幸增长
• 目前国家意义上的不幸增长不 存在
• 行业上出口增长导致国家福利 下降的情况会时有出现
Q
S2
D2
Q
P
P
P
贸易出前口国市场贸易后
变化世界市场
进口国市场
S
消费者剩余 a1
a2
a2+b2+d2
b2+d2
Sx
a2
P2
S
生产者剩余 c2+d出2 口
c2
b2 -d2
PW d2 b2
国家总福P利1
d1
b1
a2+c2+d2
c1
b1 a2+b2+c2+d2 b2+d2
D
Dm
c2 进口
D
D1 S1
Q
Qm=QX
•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PPF的 特点:右下方倾斜,凹向原点。
MRT dY MC X
A
dX MCY
X
社会无差异曲线(CIC)
• 偏好和收入水平既定、效 用相同
• 右下方倾斜 • 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
效用水平越高
• 两两不相交 • 凸向原点
Y
U1 U0 U2
E
MRS XY
dY dX
X
封闭均衡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 来源于一种要素增长所导致的雷布津斯基定理 • R定理
• 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的增长会导致该要素密集型产品产量的 上升,以及另一产品的产量下降。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
假设两国各有5个单位的劳动力
T 100 T China 50
U.S.A
0
50
S
0
100
S
封闭条件下的生产情况
T 100 China 60 A T U.S.A
50
30 A 0 40 100 S
0
20
50
S
各自生产:总产量 90T 、 60S
专业化生产:100T、 100S
通过贸易实现的利益
T 100 65 60
2.1 引言
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 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
贸易模式(patterns of trade)
2.2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时代为 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伴随着航运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大发现的形成,西欧国 家纷纷对外寻求对外扩张。
美 国
印 度 合 计
10
40 50
120
120 240
12
3 -
10
20 30
100
50 150
10
2.5 -
判断并说明理由
一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是否一定具有相对优势?
国际贸易的原因:劳动生产率差别→生产成本差别→商品价格的差别→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目的:交换是人类的天性。分工可以产生效率,而分工促进效率提高受限 于市场的扩大 理论的政策建议:通过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所有国家都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获利
2.3B 绝对优势的分析
单个工人的小时产量 U.SA China
大豆
布匹
20
10
第2章国际贸易理论-重商绝对比较优势理论
四、 重商主义理论简评
(二)存在问题: 把经济活动局限于流通领域; 财富观是错误的; 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游戏"。
思考
• P65:1. 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
易顺差,这在两国贸易模型中是否可能? 为什么?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
2.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1绝对优势理论 2.1.2比较优势理论 2.1.3相互需求理论
•
保护关税论
•
汉密尔顿(1791)
•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
李斯特(1841)
•
超保护贸易理论
•
凯恩斯(20世纪30-40年代)
•
中心—外围理论
•
普雷维什(1950)
现 规模经济理论 代 克鲁格曼
产品生命周期理 论
弗农(1966)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70-80年代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
20'70-80年代
英国 葡萄牙
表2-1(a) 分工前两国的生产情况
葡萄酒量 (单位)
1
1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20
80
毛呢产量 (单位)
1
1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70
110
三、绝对优势理论模型
表2-1(b) 分工后两国的生产情况 :总产出增加了
国家 英国
葡萄酒产量 (单位) --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
毛呢产量 (单位)
•
重商主义
•
(16-18世纪)
古 传典
统
•
自由贸易理论
•
绝对优势理论
•
亚当·斯密(17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 理论内容
比较优势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利益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者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七章论对外贸易中,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产品(毛呢和葡萄酒)这种分析模型,提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这一命题,成功地论证了更为广泛的国际贸易现象的客观必然性——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贸易互利性原理,解释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能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得利益。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也是新贸易理论的基础。
分工后的利益取得需要通过两国间的自由贸易。根据贸易互利性原理,两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将进行自由贸易的交换区间设定在100/120—90/80之间(不包括上限和下限),英国出口10尺毛呢进口葡萄牙生产的1桶酒(或葡萄牙出口1桶葡萄酒换回10尺毛呢),英国剩余2尺毛呢可以节约20小时,葡萄牙剩余0.125桶葡萄酒可以节约10小时,因此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存在有利可图的可能性,而且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现在两国进行分工,英国专门生产毛呢,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
分工后
毛呢 葡萄酒
英国 220小时
葡萄牙 170小时
合计 22尺 2.125桶
上表显示出,英国与葡萄牙在进行专业化分工后,两种产品的产量都有所增加,毛呢多产出2尺,葡萄酒多产出0.125桶,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用图表说明如下:
分工前
毛呢(10尺) 葡萄酒(1桶)
英国 100(小时) 120(小时)
葡萄牙 90(小时) 80(小时)
合计 20尺 2桶
可以看出,葡萄牙在毛呢和葡萄酒这两种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与英国相比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然而,相对于葡萄牙,英国生产毛呢的劳动消耗(100/90)与生产葡萄酒的劳动消耗(120/80)相比有微弱的优势。英国与葡萄牙毛呢对葡萄酒的单位交换比分别为100/120和90/80。
李嘉图的理论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之差别造成的,亦即各国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而且一定时期内这类不同性保持不变。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
2.2.2 理论前提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的传统贸易理论以其优美的模型和严密的逻辑性证明了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和最优性。然而,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关于贸易的原因、形式和利益获得等问题的论述,是建立在一系列与现实经济不相符合的假定和前提条件下才能成立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
[专栏2—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苏格兰哥尔克第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1748年受聘于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文学。1751年受聘于格拉斯哥大学,先讲授逻辑学,后任道德哲学教授。1764年斯密以私人教师身份跟随布克列公爵赴欧洲大陆旅行,结识了重农学派主要代表魁奈和杜尔哥等人,且深受影响。 1776年发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首先对如何进行贸易才能有效地积累财富和发展经济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命题。其政策代表了英国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主张国内和国际间实现贸易的自由。1778年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税务司司长。他一生中的最后三年又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商品,而只应停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商品,通过自由交换,可以增加世界产品,提高生产率,参与交换国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这样的两国进行贸易从而获得利益是由比较成本低→比较优势→比较利益这一结构链决定的。比较利益是发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而产生比较利益的原因则是各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劳动成本的差别。
2.2 比较优势理论
[专栏2—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简介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生于英国犹太族大资产阶级家庭。14岁他就结束了正规教育并到他父亲的交易所从事证券交易活动。20岁时他和异教徒女子普利丝娜恋爱,遭到父亲坚决反对,为此他与家庭脱离关系。1793年,他和普利丝娜结婚,独立经营交易所业务,到1797年即成为大富翁。此后,他把主要精力转向研究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矿物学和地理学等。1799年他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引起了对经济学的兴趣,并于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被誉为继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经济学巨著。1819年他被选为下院议员。他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主张修改选举法。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2、国家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征差异,如生产成本上的绝对优势、相对优势等。
3、各国的比较利益是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的作用。
4、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5、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6、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是密不可分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从对国际贸易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揭示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动机和原因以及相关的政策,它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深化。本章主要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梳理分析国际贸易的动机和原因。
绝对优势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所提出的交换模式只适用于贸易双方至少各拥有一种居绝对优势的商品对外国进行销售的情形。如果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另一国的同种商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这时还会不会存在分工和贸易?如果进行自由贸易,贸易各方还能否获益?各国还能否实行自由贸易政策?针对这些用“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大卫?李嘉图论证了更为广泛的国际贸易现象的客观必然性——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贸易互利性原理,据此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赖以成立的上述前提条件过于苛刻,因此大大削弱了其适用性,导致传统自由贸易理论从提出到如今的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同国际贸易运作的现实始终有着本质上的矛盾。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相差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那么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最容易展开贸易。从此出发,各国为使比较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应该会自觉自愿地与他国开展自由贸易。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大比重的国际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在70%以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50年代为21%,90年代下降至19%(王俊宜,1998年)。而且,在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史中,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总是交织在一起,既没有完全的自由贸易,也没有完全的贸易保护。为维护国家利益,任何一个国家都从未放弃过对贸易保护政策的运用。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且有一些早期的机器发明。农业和国内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国内外迅速膨胀起来的市场需求要求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也为政府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时,如何进行贸易才能有效地积累财富和发展经济就成为有远见的人们想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阐明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机制,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在利益驱动下,主观上为自己的微观经济主体可通过分工和交易而客观上为社会工作,从而实现自利与互利、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像重商主义者声称的那样,一定是非赢即输的,而是可能实现“双赢”的。经济主体的“利己”不应通过损人去实现,而应通过利他来实现。具体途径为,社会各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显然,交易活动一旦越出本国范围,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出现了。亚当?斯密的基本思想是主张自由放任,自由贸易。他在《国富论》中写道:“因为每个人都竭力利用自己的资本支持家庭工业,从而管理家庭工业,以便使该工业的产品具有最大的价值;每个个人必须劳动,以便使社会年收入总量多些。一般说来,他确实既不打算促进公众利益,他宁可支持国内的工业而不支持在国外的工业,他只是盘算着他自己的盈利。在这种情形下,就像在其他许多情况下一样,他是由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支配着,要促成他无意完成的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在他的意向之外,对于社会来说并不总是糟糕的事情。比起他真的打算促进这一利益来,他追求自身的利益,往往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