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与广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行为学与广告
需求理论
1.对需求理论的认知
消费者有了动机之后会产生不同的需求,比如说一个女人希望自己更年轻,这是她的动机。但是保持年轻有很多种选择,可以去健身,可以使用美容品,还可以做手术,这些则是不同的需求。
需求是消费者对事物的渴望。研究需求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产品。
【案例】
人们对电脑有哪些需求?当然是希望它速度快、价格便宜、质量好等等。消费者对房子的需求则是:房子第一要结实,第二要便宜,第三环境要好,第四交通要方便,第五服务设施要齐全……。
需求是分级的,上面案例中列举的需求属于一级需求,二级需求则是隐藏在一级需求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需求,可以通过追问的方法来挖掘二级需求。
【案例】
消费者对汽车的一个需求是车门使用方便,这是一级需求。如果继续追问:“什么叫车门使用方便?”消费者会说:“车门开关的时候不费力,下雨的时候不漏水”等等。若继续追问:“您觉得怎样才是开门不费力”?消费者这时可能会告诉我们:“我说的开门不费力,不是平时,而是当车停在45度坡上的时候,从车里开门很容易。”
可见,消费者的需求有很多层次,有时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第一层次或者第二层次上,而很少去挖掘消费者最深层的需求是什么。
2.需求研究模型
在把消费者的需求全部挖掘出来之后,怎样才能把需求和产品结合在一起呢?行为学给出了一个数学模型,用来指导人们去开发产品,那就是需求研究模型。下面用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模型的应用。
【案例】
一个企业开发了一种笔,消费者对笔的一个要求是希望这样的一支笔价格不超过两元钱。企业在大量投入生产之前,先做了一个调研,就是把对笔的所有需求列出来,拿到消费者面前,对消费者说:“对
您来说,这支笔价格不超过两元钱,您觉得这个需求重要吗?请根据重要程度打分,如果很重要就打10分,如果一点都不重要就打0分,在这个范围内给出一个分数。”根据所列的需求,请消费者一一打分。然后再把所有的需求列出来,再拿到消费者跟前,对消费者说:“现在这支笔价格不超过两元钱,您认为,就您所了解的市场情况,能够达到这一条的有多少?如果您认为全都能达到,也就是满足程度很高,就给一个高分,如果您觉得大家全做不到这一点,就给一个低分。”
通过这个举措,产品所有的需求都被赋予了两个值,一个代表需求的重要程度,一个代表需求的满足程度,根据这两个值,就可以判断自己的产品应该满足消费者哪些需求,也就是满足那些消费者认为重要、而目前在市场上竞争对手或其他产品还没有做到的需求,这就是今后要开发的产品方向。
在使用这个模型的时候,要注意一次所列的需求不能太多,不要超过100条,否则消费者就会感觉不耐烦,从而拒绝配合。
广告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什么是广告
产品有了,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让消费者选择你的产品,而不是别人的产品?这是行为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广告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广告是厂家、经销商与消费者沟通最常用的方式;
广告是一种信号,这种信号用来向消费者传达信息,并改变他们的态度;
广告能够激发现有意识与潜意识;
广告是逻辑与情感的结合体;
广告可以影响人类由动机产生到习惯形成的多个过程。
2.做广告的目的是什么
做广告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是林林总总,大致说来有这么几种:有的认为做广告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有的说做广告是为了提高美誉度,有的说做广告是为了销售,还有的说做广告是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
以上种种确实是广告的功能。但是行为学告诉我们,广告的核心目的是改变与强化消费者态度,知名度、美誉度等等都是为了改变消费者的态度而存在的,态度的改变将促使购买行为的发生。
【案例一】
莉莉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关于粉底的广告,广告中的女孩穿着莉莉最喜欢的白色连衣裙,留着和莉莉一样的发型,让莉莉产生了非常亲切的感觉,尤其是广告的片尾男女共舞的场景使她感觉到一丝久违的浪漫感觉。因此,莉莉第二天就去买了一盒广告中的粉底。
【案例分析】
粉底广告给莉莉带来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改变了她对这个产品的看法,把原来可有可无的东西变成了非常想要拥有的东西,把以前不关注的东西变成了关注,这些都是态度的转变。
【案例二】
对于戴尔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消费者会存在以下几种态度:
一种人是从来没听说过有戴尔这么一个品牌,即对戴尔笔记本一无所知;
一种人知道有戴尔这个品牌,但是对戴尔的东西以及戴尔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不信任;
一种人是知道戴尔这个品牌,也觉得它的信息可信,但是在选择笔记本电脑的时候,不会把戴尔作为选择之一,他会选IBM、惠普或者其他品牌;
一种人也可能会选择戴尔,但是在买不到其他品牌的前提下才会有这种行为;
一种人是对戴尔品牌情有独钟,在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会把戴尔当作首选,但是只是有这个意愿,还没有行为;
一种人是已经购买了戴尔的笔记本电脑,买完之后态度发生了变化,决定以后再也不买戴尔的笔记本电脑了;
一种人是已经购买了戴尔的笔记本电脑,再买的时候还会选择戴尔,但不是第一选择;
一种人是已经购买了戴尔的笔记本电脑,再买的时候还会选择戴尔,并且是第一选择。
消费者对于戴尔笔记本电脑的态度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上八种。
需要提醒的是,行为学认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消费者的态度,态度形成之后消费者还要经过很多过程才能达到行为,所以单纯用销量的提升来检验广告是否有效并不合理。
广告与消费者态度(上)
1.态度决定行为
【案例】
某公司的一个主产品在一段时间内销量下降得很厉害,公司老总召集各部门经理开会讨论,寻找原因。
市场部经理首先发言,他说:“我认为销量之所以下滑的原因是:第一,目前我们的铺货率急剧下降,与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二,公司的储运工作没有到位不太好,我去过很多经销商的仓库检查,发现破损率大大超过了要求;第三,财务部的结算太缓慢了,经常拖欠经销商的款,所以经销商产生了不满,对我们的货产生了抵触情绪。”
销售总监说:“我不同意市场部的意见,我认为我们的铺货率的下降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广告的问题。您看人家的广告是什么样的,我们又是什么样,人家投了多少钱,我们投了多少钱?当然了刚才市场部经理说的储运问题和财务问题我也赞同,财务那边结账太慢,各个大区的销售人员已经有强烈的反应。”
销售总监刚坐下,储运总监站起来说:“我不同意,我认为储运破损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部和销售部的问题”
各个部门经理和总监刚才阐述了原因,但是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为自己开脱。这种现象在企业中经常会看到,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互相推卸责任。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用数据模型说话,用市场反映来确定责任。
比如公司老总问市场部经理:“到目前为止,产品上市一年,公司花了广告费3000万元,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目标消费者连我们的产品都不知道?请问你媒介计划是怎么做的?”这样就确定了问题的责任人。
第八讲广告与消费者态度
广告与消费者态度(下)
2.广义态度的三个要素
广义态度包括感知、认知、意动三个要素。
所谓感知,就是要让消费者感觉好,感觉舒服,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广告从录像带换成了电视胶片,为什么一再强调画面的整洁和优美,因为消费者会通过感觉来判断。感知没有逻辑,比如喝一瓶饮料,如果觉得甜,并不会去分析这个饮料之所以甜是因为糖分比水分多一些,感知可以使态度转变。
认知是超级感知,具有逻辑性,道理说得很清楚,符合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