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固体废弃物概述 (4)1.1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与分类 (4)1.2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特点 (4)1.3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5)第2章固体废弃物收集与运输 (5)2.1 收集方式与设备 (5)2.1.1 收集方式 (5)2.1.2 收集设备 (5)2.2 运输技术与要求 (5)2.2.1 运输技术 (6)2.2.2 运输要求 (6)2.3 储存与管理 (6)2.3.1 储存 (6)2.3.2 管理 (6)第3章固体废弃物预处理技术 (6)3.1 筛分与破碎 (6)3.1.1 筛分技术 (6)3.1.2 破碎技术 (7)3.2 粉碎与分选 (7)3.2.1 粉碎技术 (7)3.2.2 分选技术 (7)3.3 固液分离技术 (7)3.3.1 沉淀与浮选 (7)3.3.2 过滤与离心 (7)3.3.3 蒸发与干燥 (7)3.3.4 萃取与吸附 (7)第4章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8)4.1 填埋处理 (8)4.1.1 预处理 (8)4.1.2 填埋场选址与设计 (8)4.1.3 填埋操作 (8)4.1.4 填埋场管理与监测 (8)4.2 焚烧处理 (8)4.2.1 预处理 (8)4.2.2 焚烧设备 (8)4.2.3 焚烧操作 (8)4.2.4 废气处理 (9)4.3 生物处理 (9)4.3.1 堆肥化处理 (9)4.3.2 厌氧消化 (9)4.3.3 蚯蚓床处理 (9)4.4.1 水解处理 (9)4.4.2 热解处理 (9)4.4.3 化学稳定化处理 (9)4.4.4 化学还原处理 (9)第5章废旧物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 (9)5.1 金属回收利用 (9)5.1.1 回收原则 (9)5.1.2 回收方法 (10)5.1.3 利用途径 (10)5.2 塑料回收利用 (10)5.2.1 回收分类 (10)5.2.2 回收方法 (10)5.2.3 利用途径 (10)5.3 纸张回收利用 (10)5.3.1 回收分类 (10)5.3.2 回收方法 (10)5.3.3 利用途径 (10)5.4 玻璃回收利用 (11)5.4.1 回收分类 (11)5.4.2 回收方法 (11)5.4.3 利用途径 (11)第6章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11)6.1 垃圾焚烧发电 (11)6.1.1 概述 (11)6.1.2 工艺流程 (11)6.1.3 关键技术 (11)6.2 生物气发电 (11)6.2.1 概述 (11)6.2.2 工艺流程 (11)6.2.3 关键技术 (12)6.3 沼气利用 (12)6.3.1 概述 (12)6.3.2 工艺流程 (12)6.3.3 关键技术 (12)6.4 其他能源化利用技术 (12)6.4.1 热解与气化 (12)6.4.2 燃料电池 (12)6.4.3 热能利用 (12)6.4.4 纳米材料制备 (13)第7章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与设备 (13)7.1 填埋场设施与设备 (13)7.1.1 填埋场基础设施 (13)7.1.2 填埋场设备 (13)7.2.1 焚烧厂基础设施 (13)7.2.2 焚烧厂设备 (13)7.3 回收处理设施与设备 (13)7.3.1 回收基础设施 (13)7.3.2 回收处理设备 (13)7.4 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 (14)7.4.1 污泥处理设施 (14)7.4.2 污泥处置设施 (14)第8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14)8.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4)8.2 污染物排放与控制 (14)8.2.1 大气污染物排放 (14)8.2.2 水污染物排放 (14)8.2.3 土壤污染控制 (15)8.3 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15)8.3.1 环境风险评价 (15)8.3.2 环境风险管理 (15)第9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与法规 (15)9.1 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 (15)9.1.1 政策背景 (15)9.1.2 主要政策法规 (16)9.1.3 政策措施 (16)9.2 国际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法规 (16)9.2.1 国际法规概述 (16)9.2.2 主要国际法规 (16)9.2.3 国际法规对我国的启示 (16)9.3 政策与法规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影响 (17)第10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 (17)10.1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17)10.1.1 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7)10.1.2 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17)10.1.3 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17)10.1.4 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的完善 (17)10.2 市场分析与投资机会 (17)10.2.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17)10.2.2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7)10.2.3 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17)10.2.4 政策环境对市场的影响 (17)10.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17)10.3.1 环保理念的融入与实践 (17)10.3.2 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18)10.3.3 生态补偿机制的应用 (18)10.3.4 公众参与与环保意识的普及 (18)10.4.1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18)10.4.2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8)10.4.3 跨界融合与创新 (18)10.4.4 绿色低碳发展的推进 (18)第1章固体废弃物概述1.1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与分类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或经过处理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态物质和物品。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报告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报告

学生实训(实验)总结报告报告题目: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报告实验一:固体废物含水率测定一、实训(实验)目的:1. 了解固体废物含水率测定的方法及适用范围;2. 掌握实验室测量固体废物测含水率的方法——烘干法。

二、同组人员及分工情况三、实训(实验)仪器:1.烘箱;2.恒温干燥箱;3.天平;4.烧杯;5.固体废物样本。

四、实训(实验)方案1.称量样本的初始质量先称量烧杯的质量 m,取适量的固体废物样本置于烧杯中,称量烧杯加样本的质量 m1。

2.烘干将盛有样本的烧杯放入烘箱中,在 100—105℃下烘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3.称量干燥后样本的质量将冷却后的样本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烧杯加样本的质量 m2,直到前后误差≤0.01g,即为恒重,否则重复烘干、冷却和称量过程,直至恒重为止。

4.下列公式计算出含水率:W=(m2―m)/(m1―m)×100%式中:W 为固体废物的含水率,%;m 为空烧杯的质量,g;m1 为干燥前烧杯加样本的质量,g;m2 为经干燥恒重后,烧杯加样本的质量,g;五、数据处理及分析(1)m=33.9001g m1=75.2080 m2=63.2865 W=29.3864/41.3081×100%=71.14%(2)m=65.0500g m1=76.7840 m2= 69.0796W=7.7008/11.7340×100%=65.63%(3)m=63.0125g m1=74.7820 m2=66.8689 W=7.9131/10.9875×100%=72.02%W=(W1+W2+W3)/3=(71.14%+65.63%+72.02%)/3=69.60%六、结论固体样品含水率平均为69.60%七、自我评价与思考自我评价:本次实验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了固体废物含水率测定的方法。

思考:实验操作中的样品质量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答:应采取一定且适量的样品质量,过多烘干时间过久,过少数据存在较大偏差。

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废物的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课程代码:学时: 1周学分: 1编写单位:编写人:2015年12月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1)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工程实施的基本训练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所学内容及相关知识;3)掌握调查研究、查阅文件、确定系统设计方案的方法;4)提高使用技术资料、认识及遵守国家工程标准、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初步具备对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课程设计是学生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废物的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安排在“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讲授之后进行。

具体的形式是教师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在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室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每天到教室指导答疑,检查学生的进度与完成情况。

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有机垃圾产沼工艺的设计),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不等,每一学生设计的工艺参数不同,做到一人一题,并且要求学生手写。

三、课程设计步骤设计布骤如下:1、由给定的任务书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查阅相关的文献参考资料;2、分析确定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组成;3、对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进行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4、进行系统布置,完成图纸绘制;5、进行说明书编写。

分选系统的确定系统的物料衡算系统设备的计算选择绘制图纸设计说明书编写四、课程设计要点“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的要点是:1、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选择分析与确定;2、对处理系统内各种处理设备的计算选择和描述;3、处理后固体废物的出路分析;4、厂内辅助建筑物以及道路等的说明;5、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总图布置及其他说明成果的图纸;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1)设计动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答疑。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固体废物概述 (4)1.1 固体废物的分类与特性 (4)1.2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危害 (4)1.2.1 来源 (4)1.2.2 危害 (5)1.3 固体废物管理体系与政策 (5)第2章固体废物收集与运输 (5)2.1 固体废物收集技术 (5)2.1.1 分类收集 (5)2.1.2 集中收集 (6)2.1.3 自动化收集 (6)2.2 固体废物运输设备与方式 (6)2.2.1 运输设备 (6)2.2.2 运输方式 (6)2.3 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7)2.3.1 压缩与打包 (7)2.3.2 破碎与筛分 (7)2.3.3 混合与配料 (7)2.3.4 脱水与干燥 (7)第3章填埋处理技术 (7)3.1 填埋场设计与建设 (7)3.1.1 设计原则 (7)3.1.2 场地选择 (7)3.1.3 填埋场布局 (7)3.1.4 防渗系统 (7)3.1.5 排水系统 (8)3.1.6 填埋单元设计 (8)3.2 填埋场运行与管理 (8)3.2.1 运行要求 (8)3.2.2 填埋作业 (8)3.2.3 渗滤液处理 (8)3.2.4 填埋气体处理 (8)3.2.5 环境监测 (8)3.2.6 生态恢复 (8)3.3 填埋气处理与利用 (8)3.3.1 填埋气体收集 (8)3.3.2 填埋气体处理 (8)3.3.3 填埋气体利用 (9)3.3.4 污染物排放控制 (9)3.3.5 安全保障措施 (9)第4章焚烧处理技术 (9)4.1 焚烧设备与工艺 (9)4.1.1 焚烧设备选型 (9)4.1.2 焚烧工艺流程 (9)4.1.3 焚烧操作要点 (9)4.2 焚烧过程污染控制 (9)4.2.1 二噁英和重金属污染控制 (9)4.2.2 颗粒物和酸性气体污染控制 (9)4.2.3 恶臭和噪声污染控制 (9)4.3 焚烧灰渣处理与利用 (10)4.3.1 焚烧灰渣的分类与特性 (10)4.3.2 焚烧灰渣处理技术 (10)4.3.3 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 (10)第5章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5.1 污泥的分类与性质 (10)5.1.1 污泥来源与分类 (10)5.1.2 污泥性质 (10)5.2 污泥浓缩与脱水技术 (10)5.2.1 污泥浓缩 (10)5.2.2 污泥脱水 (10)5.3 污泥焚烧与土地利用 (11)5.3.1 污泥焚烧 (11)5.3.2 污泥土地利用 (11)5.3.3 污泥资源化利用 (11)第6章农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11)6.1 农业固体废物的特点与危害 (11)6.1.1 特点 (11)6.1.2 危害 (11)6.2 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12)6.2.1 物理处理技术 (12)6.2.2 化学处理技术 (12)6.2.3 生物处理技术 (12)6.3 农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12)6.3.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6.3.2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6.3.3 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12)第7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13)7.1 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与特性 (13)7.1.1 来源 (13)7.1.2 特性 (13)7.2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13)7.2.1 物理处理技术 (13)7.2.2 化学处理技术 (13)7.2.3 生物处理技术 (13)7.2.4 热处理技术 (13)7.3 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14)7.3.1 材料回收 (14)7.3.2 能量回收 (14)7.3.3 土壤改良剂 (14)7.3.4 建筑材料 (14)7.3.5 环保材料 (14)7.3.6 生态修复 (14)第8章建筑垃圾处理与利用 (14)8.1 建筑垃圾的分类与特性 (14)8.1.1 分类 (14)8.1.2 特性 (15)8.2 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 (15)8.2.1 预处理技术 (15)8.2.2 处理技术 (15)8.3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15)8.3.1 再生骨料利用 (15)8.3.2 金属回收利用 (15)8.3.3 木材、塑料、玻璃等废弃物利用 (15)8.3.4 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质能源 (16)8.3.5 建筑垃圾制备环保建材 (16)第9章危险废物处理与利用 (16)9.1 危险废物的特性与分类 (16)9.1.1 特性 (16)9.1.2 分类 (16)9.2 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 (16)9.2.1 物理处理技术 (16)9.2.2 化学处理技术 (17)9.2.3 生物处理技术 (17)9.2.4 焚烧处理技术 (17)9.2.5 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 (17)9.3 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与利用 (17)9.3.1 安全处置 (17)9.3.2 资源化利用 (17)第10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 (17)10.1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8)10.1.1 环保与高效处理技术 (18)10.1.2 综合利用技术 (18)10.1.3 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 (18)10.2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前景 (18)10.2.1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18)10.2.2 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 (18)10.2.3 有害废物资源化利用 (18)10.3 固体废物管理与政策建议 (18)10.3.1 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体系 (18)10.3.2 强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研发与推广 (18)10.3.3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18)10.3.4 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 (19)第1章固体废物概述1.1 固体废物的分类与特性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条件下丧失使用价值或者经过利用后仍需处理的物质。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指导书《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指导书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2015.3目录实验一碱溶性金属废物碱浸-电解资源化 (3)Ⅰ、化学滴定法测定强碱溶液中的游离碱、锌和碳酸钠 (4)Ⅱ、含锌废物中锌含量的测定实验 (7)Ⅲ、含锌废物强碱浸取实验 (9)Ⅳ、含锌强碱溶液电解回收金属锌实验 (12)实验二固体废物破碎与筛选 (15)实验三固体废物热值、含水率测定 (20)实验四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实验 (23)实验五固体废物堆肥实验 (26)实验一碱溶性金属废物碱浸-电解资源化含锌废物碱浸-电解回收金属锌粉工艺简介锌(Zn,65.39)是一种蓝白色金属,化学性质活泼,能溶于大多数无机酸和强碱性溶液。

锌用途广泛,在有色金属消费中仅次于铜和铝,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工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锌需求快速增长与锌精矿资源面临枯竭的矛盾日益加深,贫杂氧化锌矿及含锌废物等锌二次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工艺基于锌在强碱性溶液中能被高效选择性浸出、净化流程简单、电解能耗低、可直接电解回收金属锌粉等优势而提出,是生产金属锌粉的一种清洁工艺,特别适用于贫杂氧化锌矿及含锌废物的处理。

锌粉碱浸-电解回收金属锌粉工艺流程图本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基于该工艺可分为四个子实验:Ⅰ、化学滴定法测定强碱溶液中的游离碱、锌和碳酸钠Ⅱ、含锌废物中锌含量的测定实验Ⅲ、含锌废物强碱浸取实验Ⅳ、含锌强碱溶液电解回收金属锌实验Ⅰ、化学滴定法测定强碱溶液中的游离碱、锌和碳酸钠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准确快速测定碱法炼锌工艺含锌碱液(消解液、浸取液、净化液、电解液、废电解液等)中的游离碱、锌及碳酸钠对该工艺的实验研究和生产控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强碱溶液中游离碱、锌和碳酸钠的测定原理,掌握强碱溶液中游离碱、锌和碳酸钠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首先利用酸碱中和原理以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然后在pH=5.5~6的条件下以Na2S2O3和KF作掩蔽剂,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进行EDTA络合滴定测定溶液中锌含量,EDTA能够与多种金属形成稳定的可溶性配合物,当接近滴定终点时,金属离子急剧减少使指示剂得以释放,溶液显示出指示剂本色或显示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颜色,确定滴定终点。

2011-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讲义资料

2011-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讲义资料

环境工程实验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专业:环境工程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二0一一年七月目录实验一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 - 1 - 实验二固体废物有机质的分析 .......................................... - 4 - 实验三固体废物pH值的测定 ........................................... - 7 - 实验四垃圾渗滤液的沥浸实验......................................... - 11 - 实验五固体废物有效磷的测定 ........................................ - 16 - 实验六固体废物碱解氮含量分析 .................................... - 19 - 实验七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重金属)的鉴别 ................ - 24 -实验要求1.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认真预习。

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探寻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做好必要的预习报告,画好表格以备实验过程填充原始数据。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着实验服。

严格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小组之间不许随便合并工作量,注意水电热气的安全使用和个人的人身安全,不许在实验室内饮食就餐。

3.要求学生的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称量及滴定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4.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干净,实验台上的所有仪器药品,不要随意挪动位置。

爱护仪器和公共设施,如损坏,根据情节轻重处罚。

5.实验后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中相关数据,合理表达和解释实验结果,并能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禁止抄袭。

实验一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一、本实验的适用范围、选择依据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固体废物热值、含水率测定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4)四、实验步骤 (5)五、数据分析与讨论 (6)六、实验注意事项 (6)实验二:固体废物破碎与筛选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原理 (8)三、试验仪器与设备 (9)四、实验步骤 (10)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0)六、实验注意事项 (11)七、讨论 (12)实验三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实验 (13)一、实验目的 (13)二、实验原理 (13)三、试验仪器与设备 (13)四、试验步骤 (14)五、数据分析与讨论 (15)六、实验注意事项 (15)七、讨论 (15)实验四碱溶性金属废物碱浸-电解资源化 (16)Ⅰ、含锌废物中锌含量的测定实验 (17)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7)二、实验原理与测试方法 (17)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9)四、实验步骤 (19)五、计算 (20)六、注意事项 (20)Ⅱ、含锌废物强碱浸取实验 (2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1)二、实验原理 (21)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21)四、浸取参数设计 (22)五、实验步骤 (22)六、计算 (23)七、思考与讨论 (23)八、注意事项 (23)Ⅲ、含锌强碱溶液电解回收金属锌实验 (25)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5)二、实验原理 (25)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25)四、电解参数设计 (26)五、实验步骤 (26)六、实验结果计算 (27)七、思考与讨论 (28)八、注意事项 (28)实验五固体废物堆肥实验 (29)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29)二、实验原理 (29)三、实验部分 (30)四、实验结果讨论 (31)实验一固体废物热值、含水率测定一、实验目的为了有效管理固体废物和确定合理的处理处置方法,必须充分分析了解固体废物的性质。

固体废物的物理性质与废物成份组成有密切的关系,它常用组分、含水率和容重三个物理量来表示。

固废实验指导书(修改2)

固废实验指导书(修改2)

实验一 铬渣的破碎及筛分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铬渣预处理的方法——破碎及过筛;2、学会对固体废物进行制样。

二、实验原理筛分是固体废物分选回收利用及进行最终处置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筛分法对混合物料进行分选和粒度分析,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

1、筛分原理筛分适用于粒度d>0.04mm 的混合物料的分离。

该分离过程可以看作是物料分层和细粒透筛两个阶段组成的,物料分层是完成分离的条件,细粒透筛是分离的目的。

筛分是在套筛上进行的,筛子按孔径从大到小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为了使粗细物料通过筛面而分离,必须使物料和筛面之间具有适当的相对运动。

2、筛分效率从理论上讲,固体废物中凡是粒度小于筛孔尺寸的细粒都应该透过筛孔成为筛下产品,而大于筛孔尺寸的粗粒应全部留在筛上排出成为筛上产品。

但是,实际上由于筛分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有一些小于筛孔的细粒留在筛上随粗粒一起排出成为筛上产品,筛上产品中未透过筛孔的细粒越多,说明筛分效果越差。

为了评定筛分设备的分离效率,引入筛分效率这一指标。

筛分效率是指实际得到的筛下产品重量与入筛废物中所合小于筛孔尺寸的细微物科重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即筛分效率是指实际得到的筛下产品重量与入筛废物中所合小于筛孔尺寸的细粒物料重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即E=%1001⨯⨯αQ Q 式中: E :——筛分效率,%;Q :——入筛固体废物重量,g ; Q 1:——筛下产品重量,g ;α:——入筛固体废物中小于筛孔的细粒含量,%。

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有:(1)固体废物性质的影响;(2)筛分设备的影响;(3)筛分操作条件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研钵1个,筛子(200目)1把,电子分析天平1台,烧杯2个,自然风干铬渣,小铲子、刷子各1套。

四、实验步骤1、样品配制。

取经自然风干的铬渣,置于研钵内研磨,取一个较合适的配比,堆成样堆。

2、取样。

2.1确定筛分取样量。

合适的筛分取样量对筛分分析的准确性起重要作用,合适的试样量,一方面应使筛面不出现过载现象,同时应保证经筛分后,筛面上的物料足够称重。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实验指导书样本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实验指导书样本

目录实验一破碎与分选演示实验┅┅┅┅┅┅┅┅┅┅┅┅┅┅┅2实验二有害固体废物固化实验┅┅┅┅┅┅┅┅┅┅┅┅┅┅3实验三可燃固体废物热值测定┅┅┅┅┅┅┅┅┅┅┅┅┅┅5实验四有机固体废物热解实验┅┅┅┅┅┅┅┅┅┅┅┅┅┅7实验一破碎与分选演示实验1实验目破碎与分选是固体废物解决与运用重要环节, 并且, 破碎与分选设备种类较多, 依照既有条件, 难以安排实验, 但可以运用既有资源进行某些设备演示, 以理解破碎设备和某些分选设备机械构造, 工作原理及其重要特点, 并通过对实际设备展示, 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2实验内容破碎机: 颚式破碎机, 锤式破碎机, 辊式破碎机, 球磨机;分选设备:摇床, 跳汰, 磁选机, 电选机, 浮选机。

3实验规定(1)理解各种设备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2)观看某些设备运营状态;(3)注意不同设备保护装置及其保护原理;a.对规定重点观测设备写出演示实验报告, 内容涉及:b.设备构造及特点;c.设备工作原理;d.设备运营状态描述。

4注意事项(1)实验前认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2)遵守纪律, 注意安全;(3)任何人不得随意触动各种电器开关;观看演示时, 必要与设备保持1m以上距离;实验二有害固体废物固化实验1实验目有害废物固化解决是固体废物解决一种惯用办法。

通过本实验, 理解固化解决基本原理, 初步掌握固化解决有害废物工艺过程和研究办法。

2基本原理用物理-化学办法将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惰性基材中使其达到稳定化解决办法叫作固化解决。

有害废物经固化解决后, 其渗入性和溶出性均可减少, 所得固化块能安全地运送和以便地进行堆存或填埋, 对稳定性和强度适当产品还可以作为筑路基材或建筑材料使用。

本实验采用水泥为基材, 固化工业废渣。

水泥固化原理是:水泥是一种无机胶凝材料, 是以水化反映形式凝固并逐渐硬化, 其水化生成凝胶将有害废物包容固化, 同步, 由于水泥为碱性物质, 有害废物中重金属离子也可生成难溶于水沉淀而达到稳定化。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指导书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指导书

有机垃圾产沼工艺(一)工艺流程沼气发酵工艺类型较多,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是下述两种工艺。

1、自然温度半批量投料发酵工艺这种工艺的发酵温度随自然温度变化而变化,采用半批量方式投料,基本流程如图9所示:图9 自然温度半批量投料沼气发酵工艺流程这种工艺的发酵期因季节和农用情况而定,一般为5个月左右,运行中要求定期补充新鲜原料,以免造成产气量下降,该工艺主要缺点使出料操作劳动量大。

2、自然温度连续投料发酵工艺这种工艺是在自然温度下,定时定量投料和出料,能维持比较稳定的发酵条件,使沼气微生物(均群积累)区系稳定,保持逐步完善的原料消化速度,提高原料利用率和沼气池负荷能力,达到较高的产气率;工艺自身耗能少,简单方便,容易操作。

(二)发酵料液的计算1、发酵料液体积的计算V1= [(n1+n2) k2+n3] T式中:V1—发酵料液体积,m3;n1—人产粪便总量。

按常住人口×0.006~0.0013m3/(人﹒d)取值;n2—牲畜产粪便总量。

按养猪头数×0.006~0.15m3/(人﹒d)取值;k2—收集系数,取值0.5~1.0;n3—每日舍外能定量收集粪便总量,m3/d;T—原料滞留期(d);蔬菜区t取30,平坝农业区取35,丘陵农业区取40。

2、气室容积的计算V2= V1 k3/2式中:V2—气室容积,m3;V1—发酵料液体积,m3;k3—原料产气率,我国通常采用的产气率包括0.15m3/(m3﹒d)、0.20m3/(m3﹒d)、0.25m3/(m3﹒d)、0.3m3/(m3﹒d)。

(三)发酵间的设计1、发酵间的容积V= (V 1-V 2) k 1式中:V —发酵间容积,m 3;V 2—气室容积,m 3;V 1—发酵料液体积,m 3;k 1—容积保护系数,取0.9~1.05。

2、发酵间各部分尺寸的确定(1)沼气池的直径根据用户平面布置确定(2)发酵间池盖削球体矢高和净容积①池盖削球体矢高1f =D/a 1式中:1f —池盖削球体矢高,m ;D —池身圆柱体直径,m ;a 1—直径与池顶矢高的比值,取5~6。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实验指导书(模版)
实验二生活垃圾的风力分选
一、实验目的
开设该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同学们对风力分选基本原理的掌握与主要工艺过程的了解。

通过实验,观察风力分选过程,掌握固体废物中各种组分运动轨迹的基本规律,了解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过程控制参数与技术经济指标;通过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由同学自己制订实验计划和操作程序,加强实验研究能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最终达到专业素质的综合提高。

二、实验原理
风力分选简称风选,是以空气为分选介质,在气流作用下使固体废物颗粒按密度和粒度进行分选的一种方法。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风力分选机、破碎机、抽风机等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预先将城市垃圾破碎到一定粒度,调整水分在45%以下,定量给入卧式分选机,同时,由鼓风机送入水平气流,垃圾中各组分按密度差异分选,粗选为重质组分(金属、瓦块等)、中重组分(木块、硬塑料)和轻质组分(塑料薄膜、纸类等)。

2、将上述各种组分分别送振动筛分级后,再送立式风力分选机进行二次风选,使有机物与无机物分离。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城市垃圾一定要破碎到粒级相对较窄;
2、城市垃圾的含水率太高将直接影响到风选的效果。

六、思考题
1、两级风选的目的是什么?
2、分选过程中,小密度粗粒度颗粒与大密度小粒度颗粒其运动轨迹有什么关系?。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臵》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植物残渣的综合利用(木质陶瓷化)(4个学时)一实验目的以麦秸、稻草、木屑、甘蔗渣等为原料, 采用破碎、混合、浸渍、热压成型、烧结等工艺制备出木质陶瓷,制备出了各温度点下的木质陶瓷,对其密度、气孔率、强度、电阻率等性能进行测试,对其性能特征、形成机理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初步展示了原料配比、酚醛树脂浓度、温度等参数对整个制备过程及木质陶瓷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证明了通过该工艺用麦秸或甘蔗渣等制备木质陶瓷的可行性, 同时也表明粘结剂和烧结温度对木质陶瓷性能影响很大,实验为麦秸、甘蔗渣等植物残渣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木质陶瓷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和空间。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臵》课程中的收集、干燥、破碎、筛分、压实、浸渍、热处理等处理与处臵工艺,熟悉基本过程,制备出试验样品,了解密度、气孔率、强度、电阻率等性能的测试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木质陶瓷由日本青森工业试验场的冈部敏弘和斋藤幸司于1990年开发,是一种采用木材(或其它木质材料)在热固性树脂中浸渍后真空碳化而成的新型多孔质碳素材料,其中的木质材料烧结后生成软质无定形碳,树脂生成硬质玻璃。

木质陶瓷最初用天然木材制造,但由于原木及制品存在轴向、径向、切向上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烧结尺寸精度低等问题,后多采用中质纤维板(MDF,一般气干比重0.7g/cm3左右,含水8%左右),这样, 原料基本上只有板面与板厚方向的性质区别。

甲醛树脂在木制品中广泛应用, 木质陶瓷制备中常选用其中的酚醛树脂,这多出于它价格低廉、合成方便, 而且游离甲醛较少, 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具有环境协调性。

浸渍时常采用低压超声波技术以提高浸渍率及其均匀性。

碳化过程中伴随有复杂的脱水、油蒸发、纤维素碳链切断、脱氢、交联和(碳)晶型转变等反应变化机理及控制利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般来说,木材在400℃左右形成芳香族多环,而后缓慢分解为软质无定形碳,树脂500℃以上分解为石墨多环而后形成硬质玻璃碳。

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_课程设计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_课程设计指导书

《废物的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课程代码:学时: 1周学分: 1编写单位:编写人:2015年12月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1)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工程实施的基本训练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所学内容及相关知识;3)掌握调查研究、查阅文件、确定系统设计方案的方法;4)提高使用技术资料、认识及遵守国家工程标准、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初步具备对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课程设计是学生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废物的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安排在“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讲授之后进行。

具体的形式是教师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在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室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每天到教室指导答疑,检查学生的进度与完成情况。

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有机垃圾产沼工艺的设计),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不等,每一学生设计的工艺参数不同,做到一人一题,并且要求学生手写。

三、课程设计步骤设计布骤如下:1、由给定的任务书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查阅相关的文献参考资料;2、分析确定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组成;3、对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进行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4、进行系统布置,完成图纸绘制;5、进行说明书编写。

分选系统的确定系统的物料衡算系统设备的计算选择绘制图纸设计说明书编写四、课程设计要点“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的要点是:1、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选择分析与确定;2、对处理系统内各种处理设备的计算选择和描述;3、处理后固体废物的出路分析;4、厂内辅助建筑物以及道路等的说明;5、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总图布置及其他说明成果的图纸;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1)设计动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答疑。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前言实验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独立进行实验的全过程;实验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细致整洁,爱护仪器设备;初步掌握测试技术及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固体废物含水率的测定(烘干法)实验目的1、了解固体废物含水率测定的方法及适用范围2、掌握实验室测量固体废物测含水率的方法——烘干法实验器材烘箱、干燥器、天平、烧杯、固体废物样本实验步骤1、称量样本的初始质量:先称量烧杯的质量m,取适量的固体废物样本置于烧杯中,称量烧杯加样本的质量m1;2、烘干:将盛有样本的烧杯放入烘箱中,在100—105℃下烘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称量干燥后样本的质量:将冷却后的样本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烧杯加样本的质量m2,直到前后误差≤0.01g,即为恒重,否则重复烘干、冷却和称量过程,直至恒重为止;4、下列公式计算出含水率:W=(m1―m)/(m2―m)×100%式中:W为固体废物的含水率,%;m为空烧杯的质量,g;m1为干燥前烧杯加样本的质量,g;m2为经干燥恒重后,烧杯加样本的质量,g5、平行测定:每一样本必须做3次平行测定,取其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注意事项(1) 样本从烘箱取出后必须立刻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再称量,否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影响称量的准确度;(2) 样本必须烘至恒重,否则会影响本实验测量的精度。

思考题(1) 根据实验室测定的垃圾粒密度、垃圾的密度、含水率,如何计算干密度?(2) 干密度能够实测吗?实验二固体废物吸水率实验目的1、了解固体废物吸水率的基本意义;2、掌握固体废物吸水率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实验原理固体废物的吸水率是指材料试样放在蒸馏水中,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吸水质量和式样原质量之比。

吸水率可用来反映材料的显气孔率。

实验器材恒温干燥箱天平标准筛、干燥器研钵实验步骤1.将固体废物放在110℃±5℃的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后,放在有硅胶或其他干燥剂的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TreatmentandDisposalofSolid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TreatmentandDisposalofSolid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保持仪器表面干燥,不可 让水流入仪器,以免引起电路板的损坏。 (2) 仪器使用完毕后应保持表面干燥以防 腐蚀,长期不用时,应将水倒掉并擦试干 净置于干燥处。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三、实验步骤
(1) 接通激磁电源和主机是的激磁和电动 机的电源,开机试运转(其激磁电流最大调 整到4A) (2) 用橡胶软管连接在玻璃管上端的支管 上。一根短的软管套在玻璃管下端尖细锥 形管上,并装上夹子,以调整冲水的流量。 (3) 预先打开调节水消耗量用的下部夹子 和调节清水冲洗加入量用的上部夹子个夹 子,使管内的水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 不变。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5) 将上述氧弹放入内桶中的氧弹座架上,再接 上点火导线,并连接好控制箱上的所有电路导线, 盖上胶木盖,将测温传感器插入内筒。打开电源 和搅拌开关,仪器显示内筒水温,每隔半分钟蜂 鸣器报时一次。 (6) 当内筒水温均匀上升后,每次报时时,记录 显示温度。记下第10次时温度,同时按下“点火” 键,测量次数自动复零。以后每隔半分钟蜂鸣器 报时时记录一次,当测温次数达到31次后,按 “结束”键表示试验结束(如温度达到最大值后 记录的温度不满10次,需记录温度10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指导书学院、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系、所环境工程授课教师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课程学时 2周教材名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2011年 10月28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1)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工程实施的基本训练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所学内容及相关知识;3)掌握调查研究、查阅文件、确定系统设计方案的方法;4)提高使用技术资料、认识及遵守国家工程标准、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初步具备对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课程设计是学生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安排在“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课程讲授之后进行。

具体的形式是教师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在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室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答疑,检查学生的进度与完成情况。

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有机垃圾产沼工艺的设计),50位学生分成10组,每组5人不等,在设计中做到工作各有重点,每一学生设计的内容不同但相互关联,通过同组分工协作,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了解所涉及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进一步丰富知识体系,提高整体设计能力,并且要求学生撰写出规范的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步骤设计布骤如下:1、由给定的任务书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查阅相关的文献参考资料;2、分析确定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组成;3、对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进行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4、进行系统布置,完成图纸绘制;5、进行说明书编写。

分选系统的确定系统的物料衡算系统设备的计算选择绘制图纸四、课程设计要点“废物的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的要点是:1、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选择分析与确定;2、对处理系统内各种处理设备的计算选择和描述;3、处理后固体废物的出路分析;4、厂内辅助建筑物以及道路等的说明;5、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总图布置及其他说明成果的图纸;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1)设计动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答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内部讲义,供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使用)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编制实验1 污泥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一般来说,碳原子数在10以下的脂肪酸大部分具有挥发性,并且易溶于水。

在它们中间,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挥发性逐渐下降。

典型的挥发性脂肪酸的性质见表1。

挥发性脂肪酸易被微生物利用。

在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中,挥发性脂肪酸是作为生物代谢的中间或最终产物而存在。

在厌氧发酵的液化产酸阶段,这一类低级脂肪酸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其中以乙酸为主。

在某种条件下,乙酸可以达到该类酸总量的80%。

在CH4形成过程中,甲酸和乙酸是形成甲烷的重要前体物。

据研究,自然界有机物产生的CH4中大约有70%上由乙酸中的甲基原子团形成的。

丙酸、丁酸可以转化成甲酸。

有机酸过多往往反映出发酵池的病态。

因此可以认为,在微生物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不仅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类有机酸已是沼气发酵研究有机物降解工艺条件优劣的重要参数,在甲烷形成的研究和生产中,它们的含量也是重要的参数。

此外,近年来很多研究者采用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产VFA用于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易降解碳源,以弥补当前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碳源不足的问题。

因此,污泥中VFA指标的测定非常重要,开展本实验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了解污泥挥发性脂肪酸指标的意义;(2)掌握污泥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污泥中VFA的测量主要有两种:(1)VFA总量测定,其中以乙酸作为基数进行计算;(2)对甲酸、乙酸等各种低级脂肪酸的分别定量分析,并计算出VFA的总量。

对于各种低级脂肪酸的测定往往采用气相色谱法,而对于VFA总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气相色谱法也可以采用化学滴定等方法。

本实验中采用化学滴定方法,其基本原理为,污泥VFA在酸性条件下,经加热蒸馏随水蒸汽逸出,溜出液用水溶液吸收并用NaOH进行滴定;通过NaOH 的消耗量计算出VFA的总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实验仪器(1)500ml蒸馏装置(2)250ml锥形瓶(3)电炉(4)铁架台(5)碱式滴定管(6)离心机或抽滤装置(7)量筒(8)移液管2. 实验试剂及材料(1)10%磷酸或15%硫酸(2)酚酞指示剂(3)0.1mol/L NaOH(4)蒸馏水(5)市政污泥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取150 ml污泥采用离心处理(3000~4000 r/min)约10 min后取上清液,或者采用抽滤处理分离出滤液部分;移取50mL污泥离心上清液或抽滤液于500 mL 蒸馏烧瓶中,加50 mL蒸馏水和几粒玻璃珠,再加2 mL 10%磷酸或2 mL 15%硫酸。

接好玻璃导管,将橡胶塞塞严。

导管一头接烧瓶口,另一头接冷凝管,冷凝管下面导管插入盛有25 mL蒸馏水作为吸收液的250 mL锥形瓶中。

加热蒸馏至烧瓶溶液剩余20mL左右,停止加热使其冷却。

再加入50mL蒸馏水继续蒸馏至烧瓶剩余25mL左右。

2. 样品中VFA的测定蒸馏过程结束后取下锥形瓶,加酚酞指示剂,用0.10 mol/L的NaOH滴定至淡粉色不消失为止,记录NaOH用量。

3. 数据处理污泥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乙酸量计):C VFA(mg/L)=c V1V2×60×1000其中:c—氢氧化钠溶液浓度,mol/L;V1—滴定消耗氢氧化钠体积,mL;V2—水样体积,mL;60—乙酸的分子量。

五、注意事项1. 在蒸馏前要打开冷凝水,保持下端进水、上端出水;冷凝管有水流即可,注意节约用水;2. 本实验在蒸馏过程中在高温下进行,操作中注意安全,以免发生烫伤等安全事故;3. 冷却时请将装吸收液的锥形瓶移开,以免发生溜出液的倒吸问题。

六、思考与讨论1. 请查资料了解气相色谱仪测定VFA中各种低分子脂肪酸的方法。

2. 该VFA总量测定方法中,溜出液中CO2、H2S、SO2等会干扰测定,如何消除这些物质的干扰。

实验2 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固体废物对水具有渗透性。

当雨水、地表水或自身所含水通过固体废物时,其所含的有害成分都能以一定的速率溶出。

固体废物的这种性质是天然岩石所不具有的。

当危险废物未加妥善处理便投置到没有防渗层的简易垃圾填埋场或露天堆放在地面上时,这些被浸出的有毒物质将直接从底层泄漏,将污染土壤、地表水、空气,并通过土壤渗透最终进入地下水系,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浸出毒性是危险废物的重要特性之一,在对危险废物的鉴别和管理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法定指标。

浸出毒性的测试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分析测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严格控制危险废物的毒性特性,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1)加深对危险废物浸出毒性基本概念的理解;(2)了解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测定方法,并通过测定结果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毒性风险。

二、实验原理以纯水为浸提剂,模拟固体废物在特定场合中受到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沥,其中的有害组分浸出而进入环境的过程。

在实验室中按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557-2010)标准规定的浸出程序,制备固体废物的浸出液,并对其中的组分进行分析测定。

若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毒性特性污染物的浓度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5085.3-2007)所规定的阈值(见表2),则该固体废物就具有毒性特性。

表2 固体废物中无机组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实验仪器(1)振荡器(2)提取瓶(3)过滤装置(4)滤膜(5)天平(6)烧杯(7)移液管(8)比色管2. 实验试剂及材料(1)去离子水(2)重金属标准溶液(3)硝酸(4)飞灰四、实验步骤1. 浸出液制备称取干基重量为100 g的试样,置于2 L提取瓶中,按液固比为10∶1 (L/kg)计算出所需浸提剂的体积,加入浸提剂(去离子水),盖紧瓶盖后垂直固定在水平振荡装置上,调节振荡频率为110±10 次/min、振幅为40 mm,在室温下振荡8 h 后取下提取瓶,静置16 h。

在振荡过程中有气体产生时,应定时在通风橱中打开提取瓶,释放过度的压力。

2. 浸出液中重金属的测定(1)取经静置后的上清液,经滤膜过滤后收集过滤液即为浸出液,取5ml 浸出液至50ml容量瓶,加入5ml硝酸后定容,待测。

(2)采用原子吸收法对稀释和酸化后的浸出液中重金属进行测定,本实验中以Zn、Ni、Pb为例进行分析。

3. 数据记录与处理(1)标准曲线的测定(2)样品测定(3) 结果表达采用测定出的结果与表2中各金属的浓度限值相比较,确定所测定的飞灰是否为危险废物。

五、注意事项采用该方法测定金属元素时,如果待测固体废物以及浸出液中含有一些有机物组分,则在金属测定前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处理。

六、思考与讨论1. 请了解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还有哪些。

2. 测定固体废物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的意义是什么。

实验3 污泥的调理与脱水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数量占处理水量的0.3%~0.5%(以含水率为97%)。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化中最为经济的一种方法,是污泥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空隙水和毛细水、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为污泥的最终处置创造条件。

本实验通过对活性污泥脱水,主要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影响污泥脱水的主要因素;(2)掌握污泥脱水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操作。

二、实验原理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的污泥具有高亲水性,污泥中水与污泥固体颗粒的结合力是很强的,如果没有预先的处理,即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者加热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则绝大多数的污泥的脱水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污泥预先处理的过程称为污泥调理。

通过对污泥的调理,以改变污泥粒子表面的物化性质和组分,破坏污泥的胶体结构,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脱水性能。

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污泥水分的存在方式和污泥的絮体结构(粒度、密度和分形尺寸等)、电势能、pH值以及污泥来源等。

本实验对化学调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调理剂,通过实验比较,确定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实验仪器(1)离心机(2)离心管(3)搅拌器(4)烘箱(5)电子分析天平(6)坩埚或表面皿(7)移液管(8)洗耳球(9)250 ml烧杯2. 实验试剂及材料(1)硫酸铁或三氯化铁(2)氯化铝(3)聚丙烯酰胺(4)市政污泥四、实验步骤1. 操作过程将100ml浓缩污泥加到250ml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调理剂,然后将烧杯置于搅拌器上,先快速搅拌(150r/min)30-60s,后慢速搅拌(50r/min)3-5min;搅拌结束后进行离心分离。

经预处理的污泥进行离心后,倾倒上清液,取泥饼测定其含固率。

其中,低转速1800r/min、短时间2min离心后泥饼用来评价离心脱水速率;用高转速3800r/min,长时间30min离心后泥饼含固率评价可脱水程度,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2. 数据记录调理剂为:;调理剂浓度为:;温度:;pH:。

3. 结果计算及表达(1)1500r/min离心后污泥的含固率(%)=(m3-m1)/(m2-m1)×100(2)3800r/min离心后污泥的含固率(%)=(m6-m4)/(m5-m4)×100(3)根据调理剂不同添加量下污泥的脱水情况,绘制含固率随调理剂添加量变化曲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

五、思考与讨论1. 污泥调理的目的是什么?2. 污泥脱水的方式有哪些?实验4 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验(1)--------农业固体废弃物的碳化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我国农业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秸秆类年产量约为6-7亿吨,其中稻草秸秆、玉米秸秆、花生壳和稻壳所占比重很大,玉米秸秆年产量占全国秸秆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多,稻草秸秆约1.8亿吨,稻壳约4000万吨,花生壳年产量接近200万吨。

这些农业废物绝大部分作为生活能源燃烧后还田,或者就地燃烧还田,其资源化利用较低。

为了赋予秸秆更高的使用价值和更多的利用途径,对秸秆进行深度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该废物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秸秆类的高温碳化处理是其中一种常用的资源化方式。

秸秆经碳化处理后形成生物炭/活性炭,对很多物质具有非常强的吸附能力,不仅可以用于还田以固定土壤中的组分,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的同时固定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而且,可以用于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为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一种非常好的吸附剂。

基于以上考虑,本实验采用稻杆或稻壳进行高温碳化处理以生产生物炭。

其实验目的如下:(1)了解我国农业固体废物的现状;(2)了解农业固体废物的碳化处理方法;(3)学会实验设计方法,并顺利开展相关实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