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的黄岩路径
全球三大湾区的发展史对台州融入湾区建设的启示
全球三大湾区的发展史对台州融入湾区建设的启示作者:丁玉兰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34期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全世界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也主要集中在湾区,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引领技术创新的先行者。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以及杭州大湾区规划的启动,“湾区经济”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及东京湾区等三大湾区分别作为“金融湾区”、“科技湾区”及“产业湾区”的代表成为国内发展“湾区经济”的参照系而备受关注。
台州作为杭州大湾区规划的临港产业带中心城市之一,如何快速融入湾区建设,抓住台州经济和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六百多万台州人的心声。
笔者现就以上三个国际著名湾区的发展历史和人才集聚模式进行梳理和简要分析,以期为台州融入杭州大湾区建设出谋划策。
一、对比以金融为中心的纽约湾区的发展首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开启金融业的发展纽约湾区的发展壮大,首要原因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纽约湾区位于欧洲殖民者较早到达的美国东海岸地区,从最开始就成为了欧洲廉价剩余工业品在北美的集聚地,相对于美国的其他内陆城市起步早、发展快。
相比西海岸,这里距离发达的欧洲更近,商业出行时间更短。
大量财富和早期金融人才涌入华尔街,国际金融中心之路慢慢开启。
其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二十世纪后半叶,纽约都市圈发展有了新的挑战,即应对城市空心化和产业转型的需求。
随着人口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保证中心城区的发展速度成了重要任务。
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扎实的基础建设基础、庞大的资金支持和东海岸的文化底蕴使以服务业为首的第三产业开始崛起,制造业和贸易的前期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撑,有效的促进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最后,优质教育和高素质移民,成就金融业发展纽约湾区是东海岸的教育重镇,湾区内不仅拥有三所常春藤高校,还有其他众多高校,这些为湾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吸引和培育了不可或缺的建设人才。
积极拥抱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
2019年第03期·浙江经济/黄岩区十三届三次党代会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高度,发出“在拥抱台州大湾区建设中推动黄岩高质量发展”的响亮号召。
如何理解和把握黄岩区委提出的“在拥抱台州大湾区建设中推动黄岩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黄岩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在现代湾区建设中要引领各地建成各有所长、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台州后花园,从四个路径来认识和把握。
借梯登高的必由之径建设现代化湾区是新的历史阶段推进台州更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与方向。
从全球发展看,湾区建设是世界滨海城市走向繁荣与引领的共同经验,湾区经济成为了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的突出亮点和滨海城市的高端经济形态。
从全国大势看,湾区建设已上升为中央、省委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央先后将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省委也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浙江“大湾区”的战略决策。
从台州、黄岩自身看,湾区建设是转型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黄岩已迈入工业化中后期,进入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综合转型的发展期、突破跨越期,发展模式迫切需要改变。
作为主城区之一的黄岩,未来发展路在何方?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发展战略告诉我们,黄岩应把握大势、借鉴经验、抢抓机遇,在拥抱台州大湾区建设中推动黄岩高质量发展。
借船出海的必由之航台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湾区资源,浙江六湾台州拥有三湾。
台州人对湾区建设情有独钟,有天然的湾区情结。
早在1994年撤地设市之初,台州就拉开了从“内陆时代”迈向“海洋时代”的序幕,1995年第一次市党代会就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目标,是浙江探索湾区经济的急先锋。
但在浙江大湾区的棋盘中,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布局中,台州不是主角,至多是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浙江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中寻找台州湾区建设的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要以湾区的视角规划湾区,加强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
城市经济的分工与协同、区域交通的互联与互通、人居环境的舒适与宜人是湾区的本质特征,要以湾区的这些本质特征来编制湾区规划、统筹区域发展。
黄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黄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黄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台州市黄岩区委关于制定黄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我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区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区、社会和谐的行动纲领。
一、“十一五”回顾与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是黄岩爬坡过坎、聚能蓄势的五年,也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克难奋进的五年。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个台州‛战略、‚四大战略‛,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八网八区‛建设,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底的121.8亿元增加到235.7亿元,年均增长11.8%;财政总收入从17.2亿元增加到3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8.3亿元增加到16.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7%、14.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74.0亿元增加到321.5亿元,年均增长13.1%。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包括技术中心)19家,新增国家级品牌(包括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18件。
进出口总额15.42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3.91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5.7%和16.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6.5:54.3:39.2调整为2010年的5.2:53.9:40.9。
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塑料制品、医化、汽摩配、机电、模具、工艺美术、食品饮料等7个工业主导产业,模具行业成为全省首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成功创建‚中国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向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向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2.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5)2.1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7)2.2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8)2.3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 (9)3. 首发经济的内涵与重要性 (10)3.1 首发经济的定义 (12)3.2 首发经济的功能与价值 (13)3.3 首发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15)4. 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16)4.1 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17)4.2 创新能力提升的挑战 (18)4.3 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19)4.4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挑战 (21)5.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22)5.1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理念 (23)5.2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4)5.3 以共享发展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26)5.4 以开放发展为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27)6. 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向 (29)6.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0)6.2 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31)6.3 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33)6.4 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 (34)7. 政策建议与战略选择 (36)7.1 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37)7.2 构建国家级首发经济创新平台 (38)7.3 完善首发经济保障体系 (39)7.4 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40)1. 内容概要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过程中,首发经济(即新兴产业和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增长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核心议题。
本报告旨在分析首发经济在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向相结合,实现首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这篇文档首先会讨论首发经济的内涵及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的重要意义。
边缘城市有效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新经济 NEW ECONOMY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2018年10月,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要求广东要把大湾区建设摆在重中之重,作为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
这是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历史节点,对广东的重大嘱托。
阳江也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一、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阳江有海洋、港口、土地资源等比较优势,特别是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对大湾区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一)港口与岸线是阳江最重要的优势资源。
阳江海湾众多,地形特征以下沉海岸为主,故而形成不少优良的深水港口,如闸坡、东平、沙扒等,这为阳江进行海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有条件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阳江是距离大湾区最近的、稳定的能源供应基地。
集核能、风能、浪能发电于一体的阳江核电站,每年可提45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
华润菩提山风电场项目已全部安装并网及投产,该风电场年发电量将达1亿千瓦时。
这些滨海能源的应用为大湾区石化工业、船舶修造业等临海工业清洁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滨海旅游业是阳江海洋经济最大的亮点,有条件成为大湾区连接粤西片旅游大驿站,与之相关联的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阳江发展空间充裕,具备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的基础条件,能够发挥省委省政府规划的大湾区辐射西翼战略支点的功能作用。
目前,拥有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形成了五金刀剪、高端不锈钢、风电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
其高端合金材料和基础件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当前,阳江正在积极谋划建设大海陵湾沿海经济带,打造珠江西岸产业转移主承接区、珠三角与粤西地区重要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区和珠三角战略西进门户,边缘城市有效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欧诺 许兆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是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
关于粤东西北地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思考
智库THINK TANK关于粤东西北地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思考廖萍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国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了全面规划部署。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表示要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粤东西北地区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省委书记李希在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统筹协调全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推动大湾区建设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24August 2019 / 广东经济乡村振兴、“两个文明”建设等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粤东西北地区不能也不应该置身事外,应抢抓先机、主动作为,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利好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被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远期发展目标之一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其目的不仅在于自身发展壮大,也在于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对周边的粤东西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创造诸多发展机遇。
(一)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力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地区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过程,资源集聚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壮大,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壮大反过来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之一是加强粤港澳发展合力,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
六大联动推进“两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六大联动推进“两区”高质量协同发展作者:谢瑜宇李宇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1年第09期作为全国首个以中东欧合作为主题的经贸合作示范区,宁波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已建成以“兩园两馆三中心”为核心的合作载体,形成了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全面深度合作新格局。
2020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达295.2亿元,同比增长3.7%;双向投资项目累计160个,总投资额达5.6亿美元,居全国前列。
去年,浙江自贸试验区率先实现赋权扩区,宁波片区是三大新片区中面积最大、区域最集中、功能最齐全的区域,具有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产业优势等。
宁波充分发挥示范区与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两大国家战略的政策叠加效应,有利于聚焦中东欧国家实施更精准、更有成效的开放,有利于合力打造制度创新联动的大平台,共同建设联通内外、高效配置全球资源的大通道。
“两区”联动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两区”联动协同发展有利于制度创新叠加共振。
“两区”既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又是政策制度创新高地。
推动“两区”联动协同发展,有利于政策制度创新联动叠加,有利于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探索开放合作的新领域、新模式、新平台、新技术,及时将贸易、投资、金融、人员流动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果率先复制推广,产生“1+1>2”的强大效应。
“两区”联动协同发展有利于产业资源高效集聚。
“两区”是推动产业开放升级的重要“试验田”,产业功能联动是“两区”联动协同的核心要素。
“两区”联动协同发展,有利于将自贸试验区的投资、贸易、物流运输优势与示范区的特色产业优势深度结合,加强产业间整体联系,集聚高端产业要素,创新产业转移共享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更加开放、更有深度、更加可控的全球性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两区”联动协同发展有利于资源要素跨区流动。
“两区”联动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构建区域间商品、资金、服务、技术、人才和信息自由便利交流的机制,增强经贸互动合作。
东莞凤岗 :跑出莞深融合“加速度”
东莞凤岗:跑出莞深融合“加速度”作者:高睿来源:《小康》2021年第35期凤岗镇地处东莞市东南端,东、南、西三面紧邻深圳龙岗、横岗、平湖和观澜,是东莞市全面对接、融入“双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城镇。
近年来,凤岗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在产业振兴方面积极与深圳融合,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为推动产业振兴,凤岗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探索平衡产业与地方特色的连接线,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约发展。
凤岗牢牢把握“融深”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临深区位优势,逐步形成了“资源集中、用地集约、项目集聚、产业集群”的园区发展新格局。
凤岗三面临深,如同一颗“钻石”镶嵌在深圳内核。
无缝对接特区资源,是凤岗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年2月,凤岗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计划:围绕“湾区创新重镇、智慧客侨新城”总体发展定位,以“湾区眼光、深圳标准、凤岗特色”为原则,努力把凤岗打造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莞深深度融合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新城,高站位、高起点推动凤岗跨越式发展。
《凤岗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凤岗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发展高地。
近年来,不少深圳企业陆续布局凤岗。
其中,凤岗天安数码城坐落于莞深交匯的凤岗雁田村,是广东省、东莞市重大项目,地处深圳腹地、东莞前沿,既享受优越的东莞政策、配套、成本,又具备深圳产业理念、市场、人才、科研等优势。
东莞市凤岗镇党委委员叶林对《小康》记者说:“我们是最靠近深圳的东莞镇区,我们的产业如何更好地受深圳产业的辐射、外溢,我们通过招商引资,跟深圳那边做配套。
例如,我们引进的天安数码城等重大的产业平台,有了这些产业平台,深圳的高科技企业才会选择到我们凤岗来。
”邻近深圳,学习深圳、对标深圳,不仅要学习深圳的先进管理经验,还要学会与深圳并跑。
叶林说:“深圳在大湾区是发展引擎,凤岗作为一个小镇,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向深圳学习,要怀有学生的心态,向深圳这位‘老师’在城市的经营管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学习深圳的先进做法,把我们凤岗的短板补齐,不足之处努力提升。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录1. 城乡融合发展 (2)1.1 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 (3)1.1.1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5)1.1.2 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6)1.1.3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7)1.2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8)1.2.1 经济现代化 (10)1.2.2 政治现代化 (11)1.2.3 文化现代化 (12)1.2.4 社会现代化 (13)1.2.5 生态文明建设 (14)1.3 城乡融合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15)1.3.1 城乡差异与现代化的挑战 (16)1.3.2 城乡融合发展的机遇与策略 (17)1.4 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18)1.4.1 政策框架与目标 (19)1.4.2 典型案例分析 (20)1.4.3 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21)2.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23)2.1 经济学视角 (24)2.2 社会学视角 (26)2.3 可持续发展视角 (27)2.4 政策科学视角 (28)3. 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29)3.1 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 (31)3.2 资源配置不均衡 (31)3.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33)3.4 城乡居民观念差异 (34)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35)4.1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36)4.2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37)4.3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38)4.4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39)4.5 加快人才流动与培训 (40)1.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城市发展迅猛与农村相对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
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语言服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语言服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录一、内容概要 (2)(一)粤港澳大湾区概述 (2)(二)语言服务的重要性 (3)二、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现状 (4)(一)语言服务体系建设 (5)(二)语言服务产业发展 (6)(三)语言技术应用现状 (8)三、语言服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 (9)(一)促进人文交流 (10)(二)推动经济发展 (12)(三)提升城市竞争力 (13)四、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挑战与对策 (14)(一)面临的挑战 (16)1. 语言多样性带来的挑战 (16)2. 语言服务人才短缺问题 (17)3. 技术应用与创新的不足 (18)(二)应对策略 (19)1. 加强语言服务政策规划 (20)2. 加大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力度 (22)3. 推动语言技术创新与应用 (23)五、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 (24)(一)语言服务与港澳融入国家战略 (26)(二)语言服务与湾区城市建设合作 (27)(三)语言服务与湾区文化交流互鉴 (28)六、结语 (29)(一)总结 (29)(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30)一、内容概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语言服务在促进区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人才素质、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分析语言服务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探讨如何提升语言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如何充分利用语言服务资源,共同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文档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分析区域内的语言服务需求和市场潜力。
将重点关注语言服务的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服务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语言服务在大湾区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粤港澳大湾区概述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活力最旺盛、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它涵盖了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多个重要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黄岩区“十三五”规划思路构想
经 济转型升 级 。二是大 力发展现 代服务业 , 形成现代 服务业 把 高耗能企 业准 入关 , 控制 高耗 能产业 发展 , 大力 发展低 能
高 附加 值的现代制造业 。鼓励企业不 断加大节能技 术改 与 现代制造业互动并进格局 。进一步完善城 区“ 退 二进 三” 政 耗 、 策, 营造老城 区服 务业繁 荣发展的 良好 氛围 。加 强商 品专业 造 力度 , 推 动新能源技术开 发和应用 。协 调好保护生态 与发
心 和特 色产 业基地 , 推进各大工业 区块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块 进 人才 培养和 引进 , 加快建 立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 。大力发展
培 育技 能型人才 , 构 建城 乡一体化 的人 力资源 市 状 经济 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重点培育 引进一批产业链 职 业教育 ,
高 端和 补链环节项 目、 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 目, 发展一批拥有 场 。 自主知 识产权和 自主品牌 、 具有核心 竞争 力 , 在行业 中具有带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 推进 生态 文明建设 。一方面 , 加 快推 动作用的大项 目、 好项 目。同时 , 加快推动转移发展 。支持有 进节能减排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 坚持 走科技含量高 、 经济效 条 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走 出去 ” , 为高端 培育腾 出空间 , 促进 益好 、 资源 消耗 低的新型工业 化道 路 ,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严
高速铁路和港 口, 船 陕形成发展脉络清晰的两大产业带 , 即由 社 会保险五 费合征 , 落实被征地农 民基本生活保障 、 城乡最低
桥、 沙埠 、 院桥 ) 拓展延伸 。另外是 由东向西形成一大产业带 , 房 建设和农房 改造 , 逐 步扩大廉租 住房保障覆盖 面。建立统 包 括江 口 、 东城 、 新前、 头陀和 北洋 。同时 , 加快 低丘 缓坡 开 筹城乡 、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 。继续抓好城乡供水 、 发, 积极构筑空间开发新平台 , 形成一批 先进 制造 业的产业 集 排水、 环卫 、 电力一体化建设 , 构建布局合理 、 城乡共享的社会 聚 区。西部 山区以构建现代 农业示范 园区为主体 , 打造绿 色 公 用设施 。不 断推进 “ 平安黄岩 ” 建设 , 加强安全生 产和公共 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 安全工作 。 作者单位 : 台州市黄岩 区发展和改革局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4.06•【字号】台政发(2016)13号•【施行日期】2016.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台政发(2016)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台州市第四届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台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4月6日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台州市委关于制定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订,是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市迎来撤地建市二十周年的关键节点。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围绕建设“山海秀丽、富裕和谐”新台州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实干论英雄”为载体,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着力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好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3558.13亿元、59570元,年均增长7.5%、6.9%,实现从高速向中高速的平稳过渡;预算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539.78亿元、298.02亿元,年均增长11.7%和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6.68亿元,年均增长13.7%;进出口总额211.66亿美元,年均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7520.20亿元,年均增长20.2%。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备受关注。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区域,大湾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促进大湾区的融合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第一,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大湾区内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同,有一些城市在某些领域具有比较强的优势。
因此,可以通过在优势产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和共享资源,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
此外,可以加大对各类创新企业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第二,改善基础设施。
大湾区包括的三个地区之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逐步加强,以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
可以通过加强交通网络、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医疗等方面的建设,加速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第三,深化文化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等因素使得大湾区拥有多元化的文化特色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可以通过加强跨区域文化交流、历史城区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加强粤港澳三地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第四,创新金融服务。
在大湾区这样的经济发达区域,金融服务能够加速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
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的金融行业发展,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和金融机构等方面,加强大湾区经济的服务水平,建设高效、便利、安全的金融体系。
第五,深入推进治理改革。
治理和制度环境是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全面融合的重要基础。
因此,需要在政府治理机制、法治建设等方面加强改革,加强规划、协同、统筹,加速治理和发展步伐,确保大湾区的健康发展。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发力,加强合作、探索创新。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沟通,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各自的力量,实现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为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黄岩西部发展
道可道---浅谈宁溪发展之路宁溪镇位于黄岩区西部,地处长潭水库上游,面积88.54平方公里,人口34676人。
辖43个行政,6个居委会。
全镇工业总产值8.7亿元,500万元以上企业25家,初步形成以节日灯为主导,工艺品、模具等多种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
为充分发挥西部山区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了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山区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浅谈几点看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明确发展思路。
宁溪地处长潭水库上游,有海拔300-500米之间,大多属低山缓坡,且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适宜各种作物种植。
几年来,已修建并基本实现了村路交通道路网络化。
根据这些条件,为了促使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就地致富奔小康,要把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当作西部山区群众自身求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整个山区乡村作为农业示范园区来包装,像目前的前洋村成立建设黄岩宁溪前垟蔬菜特色农业精品园,菜农靠种植大棚红茄走上人均收入过万元脱困致富路。
二、科学制定规划,加强基地建设。
根据西部山区农业生产与服务的现实情况,优化选择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俱佳的5类优势农产品加以发展。
形成水果、山地蔬菜、笋竹两用林,优质米、高山放养鸡等产业为主体的高标准核心区块,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实验区,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经验。
如宁溪镇下蒋岙枇杷基地带动形成万亩枇杷示范区。
四、增加科技投入。
为了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注重增加科技投入。
一是聘请专家指导。
二是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土专家,落实技术承包责任制。
三是奖励优质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为了鼓励有经验和科技头脑的农民积极引进外地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根据不同的引进项目,在试验经费、土地租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如能在面上大面积推广的,根据推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予一定的奖励。
例如,紫莳药是黄岩西部的特有产品,过去价格也只能卖到每公斤4元,栽培面积也不大。
但是,自从紫莳药进超市以后,零售价格上升到每公斤10到12元钱,每亩收入6000元以上,对这一品种制订了政策措施加以扶持,根据紫莳药的栽培特点,利用广阔的山地,发展紫莳药生产,栽培面积已达3000亩。
加快建设双循环枢纽城市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双循环枢纽城市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作者:谢瑜宇童明荣吴伟强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1年第04期近年来,我国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对内是我国获得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战略抉择,对外是重塑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途径和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部署。
宁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长江经济带“龙眼”城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要有重要作为,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厘清宁波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难点堵点,找准重点突破,努力建成双循环枢纽城市。
宁波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势明显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宁波位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和长江流域腹地,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具有陆海统筹、内外联动、牵引南北的区位优势。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可通航45万吨超大型船舶,是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良港。
码头、储运等基础设施完善,通航能力极强,每年作业天数高达350天以上。
202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4.7%、4.3%,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列全球第三;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2%,全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对外贸易高度发达。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
自古以来,宁波海上贸易发达,是中外闻名的商埠。
宁波外贸人才、外贸企业数量等均居全国前列,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貿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宁波是全国第八个年度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外贸出口额排名全国第五位,拥有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综合保税区等众多国家级开放功能平台,以及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要开放载体。
台州联化科技产业园楼书1024
联化项目楼书文字封面:Logo上市名企精工巨作联化科技小微园(鸟瞰图)封1—封2:(提示页)01—02:标题拥抱大湾区丨黄岩江口中央水轴·湾区之心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台州拥湾而生、向湾发展,推进大湾区建设是区域转型发展的大势,也是台州决胜未来的大计。
作为台州主城区之一,黄岩积极拥抱大湾区,以湾区视角和理念重新审视黄岩的发展定位和路径。
永宁江与椒江共同构筑成台州大湾区中央轴线,三江融合区块就是台州大湾区的中心区块,黄岩江口即位于此。
江口融合片区位于椒黄路三区和临海四地相接处,以市域铁路串联台州两大高铁站,是台州实现海陆对接、纵向横向高铁通道转换的关键节点,是市区相向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
台州市五届三次党代会:加快市区各组团向心发展,把椒江洪家、黄岩江口、院桥等融合区块开发摆上重要位置,统筹规划、一体布局、连片开发;黄岩区十三届三次党代会:打造城市东融精品区,高标准谋划推进江口和院桥两个市区融合区块建设。
“中央水轴·湾区之心”,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江口在大湾区建设中的的全新定位。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江口正以蓬勃激情,蓄势待发,朝着城市东融的高品质新区和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区昂首迈进。
03-04联化科技小微园——黄岩工业地产领航者联化科技小微企业创业园,位于台州市黄岩区江口街道永达路148号(永达路与大闸路交汇处),由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建筑面积约21万㎡。
园区分两期开发建设,其中一期(永丰路南侧区块)总建筑面积约10万 m²,分布有17幢生产厂房;二期(永丰路北侧区块)块总建筑面积约11万 m²,分布有13幢生产厂房和办公楼、员工宿舍和食堂等配套设施。
园区内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服务,通过集群化发展优势,打造集智能化厂房、研发办公、孵化基地、工业邻里中心、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微企业创业园,成为台州小微生产企业转型升级的首选平台,引领黄岩工业地产新发展。
黄岩建筑小镇规划方案最新
黄岩建筑小镇规划方案最新黄岩建筑小镇规划方案最新写1000字。
黄岩建筑小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是一个以建筑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最新的规划方案将进一步优化小镇的布局和功能,打造一个集建筑展示、教育培训、旅游休闲和创意产业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建筑文化品牌小镇。
首先,小镇的整体规划将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理念,主打建筑文化的展示和体验。
在小镇的核心区域,将建设一个建筑文化中心,其中包括建筑展览馆、文化交流中心和建筑学院等设施。
建筑展览馆将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以及各地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师的作品;文化交流中心将举办各类建筑文化活动,例如建筑展览、文化讲座和建筑师论坛等;建筑学院将提供专业的建筑教育培训,培养建筑师和建筑设计专业人才。
其次,小镇的外围区域将建设一系列建筑主题园区,致力于打造一个文化艺术与建筑相结合的旅游景点。
建筑主题园区将分为多个子园区,每个子园区以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为主题,展示世界各地的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
例如,可以建设一个古代中国建筑园区,展示传统的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建筑;还可以建设一个欧洲建筑园区,展示欧洲各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名胜。
此外,小镇还将积极发展创意产业,打造建筑设计、艺术创作和手工艺等创意产业基地。
小镇将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支持政策,吸引国内外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入驻,并开展建筑设计比赛和艺术展览等活动。
同时,小镇还将建设一个手工艺展示和销售区,展示当地手工艺人的作品,并提供工坊和培训班,培养更多的手工艺人和艺术家。
最后,在小镇的交通规划上,将注重发展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
小镇将建设便捷的地铁和公交网络,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同时,小镇还将建设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和游客选择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的交通环境。
综上所述,黄岩建筑小镇规划方案的最新调整将进一步优化小镇的布局和功能,打造一个集建筑展示、教育培训、旅游休闲和创意产业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建筑文化品牌小镇。
黄岩“十四五”画好永宁江时代工笔画
2019年第23期·浙江经济/□蒋正标李雪峰黄岩“十四五”画好永宁江时代工笔画“十四五”时期,是黄岩区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黄岩定位必须紧扣区委提出的开启“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新征程,推动黄岩在高质量发展中跨入“永宁江时代”。
概括起来为“一二三”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依托两大动力、瞄准三大目标。
围绕一条主线:高质量发展。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高质量的产业体系、城市体系、创新体系、生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变“速度取胜”为“质量取胜”,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依托两大动力: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积极拥抱台州现代湾区,以湾区视角和理念重新审视黄岩的发展定位和路径,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
始终将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
瞄准三大目标: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
“千年永宁”是文化坐标,要在“拆改留”并举中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大美宜居新城区;“中华橘源”是地理坐标,要以橘为媒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城乡融合新标杆;“模具之都”是产业坐标,要充分发挥模具产业带动作用,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
在指标体系上要突出现代化与高质量;在产业发展上要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在区域发展上要全面对接长三角主战略;在生态优先上要继续打造“宜居黄岩”,使“沿江发展”战略的一张蓝图绘到底。
城市格局再提升坚持规划引领,明确目标。
要以“永宁江发展轴”为黄岩黄金发展带,形成“蛟龙出江入海”态势。
其中三江口是龙头,是台州大湾区城市形象展示的“高潮区”,应纳入大湾区空间规划高标准打造。
现城区段是龙身,是永宁江时代的“发展区”,要以休闲商业等城市经济为主要功能,沿江“嵌入式”开发高端商住、主题公园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丰满城市形象并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植入,改造沿江旧城区,使其变成城市新亮点。
西部区块是龙尾,是“活力生态区”,要以永宁江绿道为纽带,以农业观光项目为点缀,与周围美丽乡村串联,形成永宁江人文景观长廊。
黄岩全域旅游建设实施方案
黄岩全域旅游建设实施方案黄岩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地处浙江省中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境优美城市。
黄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具有巨大旅游潜力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发挥黄岩旅游资源的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制定了黄岩全域旅游建设实施方案。
一、优化旅游基础设施为了提升黄岩的旅游服务水平,我们将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加强景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
同时,还将加大对旅游接待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旅游信息咨询和服务水平。
二、丰富旅游产品在丰富旅游产品方面,我们将加大对黄岩特色文化、历史遗迹、自然风光等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推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黄岩古城文化体验游、山水田园休闲游、民俗文化体验游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我们将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
同时,还将加强旅游安全管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推动旅游营销为了推动黄岩旅游的发展,我们将加大对旅游市场的开发和营销力度,通过加强与旅行社、OTA平台等渠道的合作,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推广活动,提升黄岩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黄岩旅游。
五、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在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旅游环境的保护,保护好黄岩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做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旅游产业融合为了促进黄岩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我们将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产业联动,提升黄岩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
七、加强政策支持为了支持黄岩旅游的发展,我们将加强政策支持,出台各项旅游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黄岩旅游业中,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黄岩全域旅游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黄岩旅游业的发展,提升黄岩旅游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黄岩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1期·浙江经济
/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的黄岩路径
□蒋正标
郑海蓉
2018年10月24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不仅点燃了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引擎,也预示着湾区建设将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重大发展战略。
今年6月以来,浙江和台州相继出台了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分别明确了“打造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加快建设以港产城湾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的目标和路径。
当前,黄岩要积极把握机遇,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战略,发挥优势潜力,找准自身定位,全面对接中心城市,加强创新开放引领,打造更高层次平台,聚力发展湾区经济,推动黄岩实现高质量发展。
突出集聚提升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聚焦发展空间拓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短板,积极构建特色鲜明、附加值高、业态先进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以104国道西移线北段为中轴,实施产业东进战略,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平台载体,集聚一批成长性高、引领性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加速催化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功培育模塑、医化、电动车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引导企业主体加快裂变发展,重点培育一批航母企业、旗舰企业、瞪羚企业和上市公司,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微企业跃进的梯次发展格局。
推进传统产业提升。
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创新为导向,实施“机器人+”“设计+”“互联网+”“标准化+”“人才+”“市场+”行动,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推进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加快老旧工业点优化升级,打造浙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区。
发展未来新兴产业。
瞄准中国制造2025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结合黄岩产业优势、技术支撑以及错位发展要求,重点发展高端模具、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医药制剂、现代中药为特色的生物医药、再生塑料高值利用的节能环保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电子商务、工业设计、创业孵化、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智慧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挥“黄岩制造+黄岩服务”组合效应。
促进资源要素集聚。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的优质企业集聚。
完善市场化引才机制,搭建网格化人才服务平台,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的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推进创新人才招引集聚。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规范发展,着重加强对区域内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培育挖掘。
突出创新开放
构建全域创新格局。
加快“一带一园一中心”创新战略布局。
大力支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实施一批重点科技创新专项,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攻关。
合力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区域产业创新中心。
加强招引“双一流”高校院所、实验室、研究机构,沿永宁江布局科技创新平台,扎实推进智能模具高新技术特色小镇、模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存量房产、旧厂房、旧物业升级改造为孵化器,创建省级孵化基地。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要素自由流动的机制,加强人才合作交流、信息共享、重大产业招商推介。
积极探索陆海地区对接机制,构建全方位、紧密型的平台合作开发模式,以股权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港口、园区或建设山海协作园区,形成产业转移、区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飞地模式,破解产业空间瓶颈。
创新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建立财政分成体制、资产分割(公共服务)体制,实现社会民生工程共建共享。
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逐年增长机制。
建立高效运行的组织机制,成立参与大湾区建设领导机构。
建
52
立工作考核督察机制,将参与大湾区建设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各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责任分工。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接轨长三角、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
加快建设特色开放平台,完善平台建设投融资机制,招引国内外资本参与开发建设。
构建全方位、紧密型的平台合作开发模式。
创新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在境外设立一批研发机构和海外创新服务综合体。
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进外贸与产业升级联动,强化外贸主体培育,培育设立“黄岩制造”海外营运中心和海外公共仓,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规模,推动黄岩外贸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以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加大推介招引力度。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完善招商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招商项目行政审批“两包”服务,协同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全市“一盘棋”招商引资机制。
对规模特别大、带动效应特别强的招商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倾斜。
抓住浙江向世界推介宣传大湾区建设的有利机会,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要素加快集聚。
突出宜居美丽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实施“东融、西扩、南拓、北优”战略,围绕建设城市空间格局美、生态秀丽环境美、精致品质风貌美、人居和乐生活美、文明风尚心灵美的新时代美丽黄岩建设,挖掘“一江三河”特有资源,突出功能导向、产城融合,实现城区“景区化”,形成结构合理、疏密有度、高效畅通的城市布局。
提升中心城区能级。
实施城市智慧化、品质化发展战略,打造特色鲜明、附加值高、业态先进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建设一批高端金融服务、高端商贸、都市休闲、研发文创平台,支持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机构,提高公共服务能级和水平,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城市高效集成管理。
做美沿江生态景观发展带、沿路美丽乡村发展带、环湖生态休闲发展带,形成独树一帜的城市风貌。
打好治气、治水、治土组合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加快沿江开发步伐。
大力推进“城村双改”和江北商务区、高铁新区、新前城市新区、委羽山新区等城市核心区块建设,加快城市建设向“永宁江”时代迈进。
加快永宁江两岸综合开发,以突出贯通为先、产城融合、创新驱动为原则,明确各区段开发导向,进行生态环境构筑、功能提升、配套服务等布局。
做好老旧工业区块企业腾退,盘活存量用地、空置厂房等载体,建设特色众创空间和永宁江创客小镇。
沿永宁江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打造永宁江科创带。
做好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使原先的生产功能转变为公共空间,增加市民共享品质空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五大行动”,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农业产业集聚区、农业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文明水平,高标准打造“两山”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突出融合协同
加快促进产业融合。
聚焦大旅游和现代农业,提升西部发展短板,串联市内“滨海旅游”资源,打造长三角生态康养新基地。
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工业展陈、研学旅行、运动休闲、康体养生等旅游新业态,联动发展山海生态旅游。
依托山水、康养资源,引进高端医疗机构,积极发展家政服务、体育健身、心理康护、家庭用品配送等配套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健康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医疗服务、健康养生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联动发展。
加快构建“接二连三”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创意农业、休闲养生农业、民宿经济,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打造产城融合范本。
突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推进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整合提升,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打造若干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发展大平台和产城融合范本。
加快推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台州市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医健康养、道学文化相融的浙东健康城。
聚力区域一体发展。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市区一体化发展,共同构建同城化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以江口、院桥为重点的融合区块建设,推动市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推进永宁江科创带与台州科技城、中央创新区的对接,共同打造市区科创大走廊。
推动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共同谋划建设若干高端优质教育、医疗、文体设施。
加快干线公路、综合运输枢纽及黄岩港建设,建立一个内融现代化港湾都市区、外接四大都市区、内外协调的开放型综合运输网络,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统筹推进“四大建设”。
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顶层设计,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参与对接大湾区建设中,需要注意与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协同推进。
作者单位:台州市黄岩区发展和改革局
问道市县
W
53
/
浙江经济·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