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合集下载

浅谈新闻传播与语言的关系

浅谈新闻传播与语言的关系
关 键 词 :新 闻传 播 ;语 言 ;传 播 效 果 ;作 用


发挥 普 通话 在新 闻传 播 中的 作用 我 国有着五千年 多年的悠久历史 ,每一个地域都有不 同
的历 史文化 ,这就造 就不同 的地域方 言 ,但 是不 同的地域方
言不 利于新 闻传播 。普 通话作为我 国推广的全 国通用语言 , 可以消除 因为地域方 言的不 同带来 的交 流障碍 ,发挥在社会 交流 和语 言传播 中的重要作用 。 在社会与经济不 断发展下 ,社会传媒领域不断扩张 ,普 通话 作为全 民通用 的语言基础 ,是判 断一个社会复合型人才
2 0 1 5 年第9 期
青年时 代
Y O U T H T I M E S
・人 文社 会

浅 谈新 闻传播 与语 言 的关 系
刘 琴
四川 成都 6 2 0 4 0 1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 院文学 院

要 :新 闻传播 就是通 过语言 文字公开发布 ; , , - 4 J l 关心与最近发 生变动 的事 情 ,人们 可以通过新 闻传播 来 了解和 获取
的重 要标准 。在新 闻传 播 中,播音 主持通 过节 目或者 电台语 新 闻传 播 可以充 分利 用语 言为 载体 ,帮助新 闻传 播更 言向人们 传递信息 ,这 就要求主持人都需要 说出一 口流利 的 快 、更有效 的传递到需要 的人 手上 。其 中,语言在新 闻传播 普通话 。我 国是一个 多 民族 的国家 ,人 口众多 ,地域广 阔 , 有一些 地 区都有其各 自的 民俗风格 和语 言习惯 ,如果没有一 中最 重要 的作用就是语言 的多样性 ,新 闻传播的风格也 因人
个统 一交流 的语言 ,那 么各个 民族 与个人 之间的沟通和交 流 就 已经 成 为问题 ,还 如何 走 出 国门与世 界各 个 国家交 流文 化 ,向别 人吸收优 良传 统。如果没有统一 的交 流语言 ,而是 随着不 同主持人 的生 活地域情况来决定 ,这就必定会导致新 闻、娱乐 、体育等无法 准确的传递到人们 手中 ,造成语言交 流与传播 的障碍 ,就无 法满足人 民群众 的 日常生活需要 ,失 去新 闻传播 的意义 。 二 、语 序 、词 语 的运 用 语 言 是一个 不 断发展 的过 程 ,在生 活之 中扮 演着传 递 交 流意见 、表达 思想感 情 的重 要角 色 。新 闻传播触 及社 会 政治 、经 济 、艺术 、文化 、传播等各个方 面 ,对保 证社会稳 定 、促进经 济不断发展产生 巨大的影响 。语 言是一 门讲 究运 用 的学 问 ,语 言的运用好坏会 直接影响新 闻传播 的效果。在 语 序 的运 用 。主谓 宾 的不 同情况 都会 导致 表 面上 的意思 不 同 ,带来不 同的传播效果 。为了保证新闻传播效果 ,一定要 在语言运用上 要充分考虑不 同情 况带来的影响 。在词语 的运 用 。词语 的运用在新 闻传播 中也是起 着非常重要 的角色。例 如 ,前一段 时间发生尼泊尔大地震后 印度媒体对采访 的尼泊 尔 妇女问道 “ 丧子 后的感想 ?”词语 的使 用不 当,招致被 尼 泊 尔政府下 了 “ 逐 客令” 。所 以 ,在 新闻传播 时 ,传播 者也 要 注意词语的运用 。 三 、发挥 语 言的 艺术 性 充分 利用 语言 为载 体 ,帮助 新 闻传播 更快 、更有 效 的 传递 到人 们手上 ,随着人们 的审美在不断 扩展 ,语言 的艺术 性在很 多人看来 ,应该 是简明 、直 白、准 确 、真实 。毫无艺 术性 的新 闻传播不仅空洞 、而且给人不真 实感 ,使新 闻传播 的效果 大打折扣 ,失去新 闻传播 的意义 。然而 ,创新语言 的 艺术性 和发 展语言在新 闻传 播 中的作用并不是 简单容易 的。 首先 ,要把人 民群众最需要 与通俗易懂 的语 言引导 ,但是 ,

新闻播报的11种技巧

新闻播报的11种技巧

新闻播报的11种技巧(1)停顿简洁(少停多连)句尾处理有停连(2)重音少而精,选择重音要从整篇消息选(3)对字头字尾的处理,字头叼住字尾上扬(4)语句规整,注意词的轻重格式和词组的断连(5)读好语句中的中心词(6)注意对助词的地得一般一带而过,时态助词当……的时候处理好(7)气匀流畅(呼吸和口腔控制)(8)语流晓畅(不能让自己的语势下滑)保持多上扬的语气(9)新闻播音声区,自如声区(中声区)(10)用实声不用虚声播新闻(11)出口积极看准了就念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播报式,宣读式,谈话式宣读式语言特点:又称播读式,是三种新闻播音语言样式中规整性要求最严的一种。

这种语言样式带有很强的书面语的影响,它的吐字归音,语句停连处理都较为规整,气息控制也较匀畅沉稳,声音坚实宏亮。

谈话式语言特点:这种样式较播报式灵活自然,语气稍松缓,交流感强,使受众更有一番贴近感。

它的词语组织更加口语化,比如更多地使用简单句和短句,使用惯用词和听觉容易分辨的词。

它对规整性,简洁性都还是有要求的。

不能说半句话,不能拖泥带水,反反复复,不能想想说说停停。

一个贴近内容,语言又比较自然地播报和一个语言比较讲究的说新闻,单在语言样式方面比较时没有太大差异的。

说新闻得具体做法1强记信息要点和叙事的逻辑顺序,需要在原文基础上重新组织语序,不必拘泥于原来的词句,注意叙事层次流畅和语句抱团儿推进。

2语序调整,依据听觉接受的线性特点,要对新闻事实较为复杂,背景相对生疏的语句做语序调整,背景提前,兴趣关注点提前,以事件发生发展时间或空间为序,由主到次一一交待或根据因果比较点面结合的逻辑结构进行调整。

3词语处理,将生涩刻板的书面文字换成口头词语,但必须符合新闻语体,少用或不用专门术语,多用倒装句和欧化句。

语音避免同音字误听误解,词语朗朗上口,入耳动听。

4交流感和讲述感的加工,从故事性的各案切入,把握适当的细节描述,口语式第二人称,赋予交流感的设问或自问自答。

新闻语言的基本原则

新闻语言的基本原则

新闻语言的基本原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文字简洁、准确传达信息的特点。

它是一种对事实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语言,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工具。

新闻语言的基本原则是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语言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

新闻语言要求准确传达信息。

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地传达事实,避免夸大或歪曲事实。

新闻语言要力求简明扼要,清晰表达新闻事件的要点,避免文字冗长或繁琐。

准确传达信息对于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至关重要,只有准确传达信息,才能让受众对新闻报道产生信任。

新闻语言要求客观公正。

新闻报道应该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从各个角度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避免主观色彩过重或偏颇。

新闻语言应该避免使用情绪化、主观性强的词语,要以客观的视角描述事实,让受众自行判断。

新闻语言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简练清晰。

在新闻报道中,语言要力求简明扼要,清晰表达新闻事件的要点,避免文字冗长或繁琐。

简练的语言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和理解度,让受众更好地把握新闻事件的要点。

新闻语言还要求用词规范、不造作。

新闻报道中应该使用规范、通俗易懂的词语,避免使用生僻词汇或造作的说辞。

新闻语言要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和理解习惯,使受众能够顺利理解新闻报道。

新闻语言的基本原则是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要求语言简练清晰、用词规范、不造作。

只有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新闻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地传达信息,让受众对新闻报道产生信任。

希望广大媒体工作者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中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

【2000字】第二篇示例:新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具有直接传递信息、客观报道事实、简洁准确等特点。

在新闻报道中,准确地传递信息对保持新闻原始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新闻语言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读者的理解。

新闻语言应当准确。

准确的新闻语言能够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技巧

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技巧

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技巧在新闻报道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清晰度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关系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帮助记者更好地撰写新闻报道。

一、简明扼要、一语中的新闻报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量大,因此记者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准确地传递信息。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点技巧:1. 精简句子结构:避免过长的句子,使用简洁的句子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信息。

2. 避免冗长的修饰语:尽量去掉不必要的修饰语,保持句子的简明扼要,突出核心信息。

3. 抓住关键信息:在报道中,关键信息往往是读者最关注的部分,因此要抓住并突出这些信息,帮助读者迅速获取主要内容。

二、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色彩新闻报道应该力求客观公正,避免用词过于主观,引导读者形成自己的判断。

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 使用中立的词汇:避免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如“可怕”、“伟大”等,而是使用更为客观的表述方式。

2. 引用权威观点:报道中可以引用不同立场的专家观点,以展示事件的多面性,在读者中形成全面的认识。

3. 逻辑清晰、依据可信:报道中的论述应该具备逻辑性,每个观点都有明确的依据和事实支持,避免主观臆断和无根据的猜测。

三、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一个好的新闻报道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情感。

于是,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 使用形象的比喻语言:比喻语言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增加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亲近感。

2. 引用个人故事:适当引用当事人的个人经历和故事,能够更好地让读者产生共鸣,增加报道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3. 排比句和修辞手法:运用排比句和其他修辞手法,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及时准确、事实为本新闻报道追求的是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因此要确保所报道的内容准确无误。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确认消息来源:在报道中准确署名消息来源,确保读者知晓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2. 核实事实真实性:在报道中提到的事实应该经过核实,避免引入虚假信息。

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元素

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元素

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元素新闻报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扮演着传递信息和新闻事件的角色。

而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元素则对于信息的传播和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元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1.客观性新闻报道的首要责任是传递事实,因此其语言风格应该呈现客观、中立的特点。

新闻报道通常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避免主观感情色彩的渲染。

事实陈述和真实报道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因此语言应尽量保持中立,对于复杂、争议性的事件,需要采取多边观点的方式进行报道。

2.准确性新闻报道必须保持准确性,避免错误信息的传播。

使用简洁明了、具体明确的语言表达,以确保读者准确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此外,新闻报道应该在报道事件的同时,关注到细节的准确性,避免以偏概全或夸大事实。

只有确保准确性,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尊重。

3.权威性对于新闻报道来说,一种权威的语言风格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报道往往涉及到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需要依靠权威的来源和专业的知识来支持。

因此,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确保报道的可信度。

二、新闻报道的文化元素1.文化背景新闻报道的文化元素往往与它所处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报道,由于文化因素的不同,其报道方式和表达风格可能存在差异。

在报道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使得报道能够更好地符合当地观众的阅读需求,并且避免产生文化误解。

2.价值观念新闻报道是一个价值观念的传达过程,其内容和语言应体现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

在报道中,通常会运用一些公认的伦理规范,如尊重人权、社区关怀、平等和公正等价值观念。

这样有助于新闻报道更好地赋予社会问题以情感色彩,并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3.说故事的技巧新闻报道既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也是讲述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运用故事化的手法,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报道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新闻报道中需要掌握讲故事的技巧,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将事件发展过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写好新闻语言的五要素

写好新闻语言的五要素

写好新闻语言的五要素新闻语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性,这是由新闻报道的特点所决定的。

新闻报道的时间性很强,篇幅有限,读者面广,为满足新闻报道这些基本特点,不少人都对新闻语言提出过不同的要求这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准确、具体、简明、通俗,生动。

1. 准确语言准确,指新闻作品中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实,既不能添枝加叶,也不允许措词不当的现象存在。

准确是新闻语言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新闻界历来把“准确、准确、再准确”奉为写作格言。

新闻报道中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思想准确、措词准确几个方面。

措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两个方面的准确性。

它与新闻的真实性密切相关。

新闻语言要准确,必须注意这几个间题。

第一,少用形容词。

“少用形容词”,“要像挑选宝石与情人一样挑选形容词”,这是外国新闻学教授给学生立下的新闻写作规则。

在新闻写作论著中,忌用形容词的警告常见:“形容词太多是危险的”。

有一位报纸主编甚至对新手说,“你若要使用形容词,事先必须得到我的同意。

”为何要少用形容词呢?因为形容词往往带有主观感情色彩,对事物的把握一般是从量上着眼的。

在使用时如失之分寸,在效果上则会走向反面。

诸如“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等,往往被读者斥为“空话”、“套话”,既不可信,还令人反感。

第二,注意词义的差别,挑选最准确的词来表达。

福楼拜曾说过,“不论我们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使用。

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

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决不要满足于差不多,决不要利用蒙混的手法。

”新闻语言的准确,也要注意措词不以“差不多”来搪塞。

有时即使一字之差,也会出现失真。

《中国文化报》1990年4月25日消息《车祸发生在双山子镇》有一句这样的话:“当双山子镇党委负责人把这笔钱送到遇难者手里时,他们忍不住抱在一起痛哭失声。

”实际上双山子镇车祸发生后只遇到危难,并无人员死亡,“遇难”应是“遇险”,否则读者无法理解何以能把钱送到死者手中并与之相抱痛哭。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时事热点或新闻事件进行评述和解读的文章。

在撰写新闻评论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新闻事实:新闻评论的基础是新闻事实,它是评述和解读的对象。

在选择新闻事实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热点事件或新闻,以便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2. 观点和立场:新闻评论的核心是观点和立场。

作者需要在评述和解读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对事件或新闻进行价值判断和态度表达。

3. 论证和论据:新闻评论需要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和论据。

在论证时,需要采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论据时,需要引用真实、可信、有说服力的材料和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4. 语言和文风: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需要简练、准确、流畅。

在表达时,需要采用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语言风格,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和理解。

5. 读者和受众:新闻评论的读者和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撰写新闻评论时,需要关注读者的需求和心理,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和理解。

总之,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时事热点或新闻事件进行评述和解读的文章,需要关注新闻事实、观点和立场、论证和论据、语言和文风、读者和受众等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只有将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撰写出一篇好的新闻评论。

如何处理新闻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

如何处理新闻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

如何处理新闻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在新闻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对于译者来说,处理这些差异是确保准确传达新闻信息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如何处理新闻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

一、语言差异的处理1. 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新闻翻译中,词汇选择至关重要。

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和目标读者的背景来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一些特定的政治或法律术语可能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含义,译者需要确保准确传达信息。

2. 注意文体和语言风格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体和语言风格。

在新闻翻译中,译者需要熟悉目标语言的文体和语言风格,以便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义。

例如,在有些语言中,新闻报道通常使用客观、简练的语言,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更加注重感情色彩。

3. 理解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译者需要了解原文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含义和目的。

这有助于译者准确地传达信息,并避免传达错误的意思。

例如,某些习惯用语或俚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无法直接翻译,译者需要借助目标语言的类似表达方式。

二、文化差异的处理1. 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在新闻翻译中,译者需要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以便传达信息的适当性。

不同的文化可能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译者需要在考虑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某些话题可能被视为敏感或不适宜进行讨论,译者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

2. 避免误导和歧义因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时候直译会导致误导或歧义。

译者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并尽量避免传达错误的信息。

应该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 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习惯在新闻翻译中,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译者需要避免对其他文化进行评判,并尽量保持信息的中立性和客观性。

应该尊重他人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并避免产生偏见或误解。

结论新闻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新闻语言鉴别及写作技巧

新闻语言鉴别及写作技巧

新闻语言鉴别及写作技巧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

新闻的目标是准确、客观地传递信息,因此对于新闻语言的鉴别和写作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闻语言的鉴别方法和写作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闻语言。

一、新闻语言的鉴别方法1. 事实性和客观性新闻语言以事实为基础,应力求客观和中立。

新闻语言不应有过多主观评价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要准确传递事实,并陈述多方面的观点。

2. 简洁性和精炼性新闻语言追求简洁,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词汇和结构表达。

文章中不宜出现冗长和复杂的句子,要避免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和难以理解的词汇。

3. 标题引导和信息提示新闻标题应准确、简明地概括新闻内容,并吸引读者的注意。

标题应以客观、事实为主,避免过多的主观评价和夸张的修饰。

4. 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新闻语言一般采用直接陈述和倒装句等语法结构,以增强语言的紧凑感和冲击力。

同时,要注意合理运用句式多样性和语气的变化,以保持读者的兴趣和阅读流畅性。

二、新闻写作技巧1. 采访和收集资料在撰写新闻时,采访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

要全面、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和观点,并注意核实和权威性。

2. 信息排序和层次结构新闻文章应按重要性和逻辑关系对信息进行排序,并采用明确的层次结构。

通过标题、导语和段落,合理组织信息,使读者容易理解和获得所需信息。

3. 尽早揭示主题和要点在新闻开篇,尽早揭示主题和核心要点,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并增加信息的可读性。

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简洁明了地概括新闻主题,尽量避免铺垫和冗长的引言。

4. 突出亮点和关键信息对于新闻中的亮点和关键信息,要采取突出的手法进行描写或强调。

可以通过加粗、斜体、引号等方式,使亮点和关键信息更为突出,便于读者抓住重点。

5. 利用引用和事例在新闻中,引用和事例可以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引用权威人士、专家的观点和事例,可以使文章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

6. 兼顾叙述和议论新闻报道中,要兼顾叙述和议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客观的分析,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写作指导:新闻写作的方法与要求

写作指导:新闻写作的方法与要求

新闻写作的方法与要求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 语言准确,指新闻作品中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实,既不能添枝加叶,也不允许措词不当的现象存在。

新闻报道中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思想准确、措词准确几个方面。

新闻语言准确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2、注意词义的本义,分辨词义的差别。

3、不用含混不清的、笼统的词语? 二、具体? 所谓具体,就是原原本本地描述出事物的情况。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要求把新闻六要素具体说出来,有的还要求有现场感,如果语言表达不具体,这些就无法做到。

新闻语言要做到具体,就必须克服概念化的毛病。

1、尽量化抽象为具体。

2、多用子概念,少用母概念。

3、从写实出发,不轻易给报道对象作一般的评语。

? 三、简明? 简明包括简洁、明了两方面的要求。

新闻语言的简明要求,体现了新闻简短性的原则,适合于一切新闻体裁。

1、要在思考的能力上下工夫。

2、要想念和尊重读者。

3、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学会用最简短的文字去表达较多的内容。

▲四、通俗语言的通俗从三个方面实施1、尽量采用群众口语中新鲜活泼的语言,但不乱用方言。

2、对专业必一、拔术性很强的语言,要尽量作些通俗的解释、说明,不要硬塞进新闻中。

3、尽量用读者熟悉的词语来表达,不用或少用读者生疏的词中,更不要任意生造词语。

▲五、生动? 新闻语言的生动是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去表现事实本身所包含的生动活泼因素。

写作时要注意:1、要形象化,即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去报道事实,努力使文字的内容有“可视感”。

2、寓庄于谐,表现生活中的情趣。

使用引语? 直接引语在报道中的作用? 直接引语是报道中直接引用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所说的原话。

? 在新闻报道中,没有任何一个因素能够像直接引语那样,可以在一瞬间将读者置于新闻人物面前,让读者亲身感受新闻的环境与过程。

? 使用直接引语的作用:? 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可以增加新闻的兴趣度? 有助于澄清冲突与问题? 直接引语能够刺激读者的注意力? 直接引语能够改变报道的节奏怎样使用直接引语? 采访对象说的是关系到新闻本质的话? 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话? 重要人物说的话。

写好新闻语言的五要素

写好新闻语言的五要素

写好新闻语言的五要素新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写作风格,具有简洁、准确、客观、生动等特点。

在新闻报道中,有五个要素是关键,包括:要点突出、信息丰富、语言简练、客观客观、生动形象。

第一,要点突出。

新闻报道必须准确抓住事件的核心要点,以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基本情况。

在新闻标题、导语和正文中,要点应该被清晰地表达,不拖泥带水。

例如,一条新闻报道可能提到:政府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

在这个例子中,最低工资的提高是基本要点,其他细节可以稍后扩展。

第二,信息丰富。

新闻报道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细节,以便读者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这些信息可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

在报道中,可以通过引用专家的观点、提供数据和事实来支持或解释事件。

例如,关于最低工资提高的新闻报道可以包括政府的动机、新标准的具体金额、以及预计这一举措对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第三,语言简练。

新闻报道需要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事实。

应该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

选择简单直接的词汇和短小精悍的句子结构可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

新闻的目标是将信息迅速传递给读者,因此语言应尽可能简单易懂。

例如,使用“提高”代替“增加”,使用“人们”代替“广大民众”。

第四,客观客观。

新闻报道应当遵循客观、中立、公正的原则。

记者在报道中应尽可能避免个人的偏见和情感色彩。

新闻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不应该传达个人意见或立场。

在引用观点时,记者应该尽量保持平衡和多样性,以呈现事物的不同方面。

例如,对于一次抗议活动,新闻报道应该包括不同群体的观点,而不仅仅是其中一方的声音。

第五,生动形象。

新闻报道需要尽可能生动地描述事件,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具体的细节和引人入胜的描写可以增加读者的兴趣。

例如,在描述抗议活动时,可以使用生动的形容词来描述人群的规模、声音的响亮程度和气氛的紧张程度。

总之,新闻语言的五个要素包括要点突出、信息丰富、语言简练、客观客观和生动形象。

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
极地科学工作者李乐诗以周融的《成功,你敢吗?》挑战青少年,书中以自传式介绍 奋斗经历,当可激励青年人的志气。另一本有关青少年的好书则是香港小童群益会主编 的《边缘回望》,讲述一群青少年从绝望到再生的经历,来自当事人的笔触格外感人肺 腑,由立法会议员胡经昌推介。
由洪昭光撰写的《健康忠告》给读者终生受用的健康观念,胡琴演奏家黄安源介绍给 年轻一代,认为有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健康知识。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系主任林顺 潮推介思索生命意义的《我是谢坤山》。歌手梁咏琪则推荐由台湾漫画家几米创作,结 合文字与图画的潮流小品《向左走.向右走》。
武汉港十五码头服务员蛮横粗野
市长清晨出访备尝旅客之苦 (节选)
本报讯 吴官正市长昨日清晨“微服”出访武汉港十五码头, 尝到了劣质服务的苦头后说:“武汉的服务工作没抓好,市长 挨骂活该!”
15日晚,两住外地同志找到吴市长家里反映:“武汉市有 些旅社、码头的服务态度太差了!”昨晨5点多,吴市长起床, 披一件大衣,徒步半小时来到武汉港十五码头。
国家奖学金的资助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其发放将在确保各 高校推荐名额的基础上,对重点高校和偏重于师范、农林、民族、体育、航海、水利、 地质、矿产、石油等专业的高校作适当倾斜。
据介绍,我国已建立起以奖学金、勤工助学、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学费减免和 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在内的大学生助学政策体系。自1994年至2000年,中国已投入 9.45亿元用于资助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件”组装起来,使它们组成一个适当的新 闻结构形式。
• 倒金字塔式
时间顺序式
• 悬念式 并列式 自由式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 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
最全面;

浅谈新闻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浅谈新闻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浅谈新闻语言应具备的特点【摘要】新闻语言在新闻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性、客观性、简洁性、清晰性和感染力是新闻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客观性是保证新闻报道公正客观的重要条件,简洁性和清晰性则是提高信息传达效率的关键。

而感染力则可以让读者更加投入到新闻报道中,增强信息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新闻语言的特点对新闻报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了以上特点,新闻语言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

【关键词】新闻语言、特点、准确性、客观性、简洁性、清晰性、感染力、新闻报道、传达信息1. 引言1.1 新闻语言的重要性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新闻传播的媒介,也是新闻信息传达的载体。

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客观性、简洁性、清晰性和感染力等特点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只有准确地传达信息,才能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客观性是新闻语言的核心特点,新闻报道应该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而不受主观色彩的影响。

简洁性是新闻语言的重要特点,新闻报道需要简明扼要地表达信息,避免冗长繁琐的描述,让读者迅速抓住重点。

清晰性是新闻语言的必备品质,新闻报道需要清晰明了地传达信息,避免歧义和误解。

感染力是新闻语言的特色之一,新闻报道应该具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

新闻语言的特点对新闻报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语言应具备以上特点,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

1.2 探讨新闻语言的特点新闻语言作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工具,其特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探讨新闻语言的特点时,我们可以从准确性、客观性、简洁性、清晰性和感染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准确性是新闻语言应具备的重要特点之一。

新闻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必须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虚假报道造成的误导和混淆。

只有确保新闻内容和事实相符,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客观性也是新闻语言不可或缺的特点。

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_概述及解释说明

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_概述及解释说明

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中,新闻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新闻既是大众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对社会事件进行监督和呈现的工具。

而新闻的特点与语言风格直接影响着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对于新闻报道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重点探讨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首先,我们将介绍新闻的特点部分,包括实时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以及短小精悍。

随后,我们将分析新闻的语言风格,包括清晰简明、紧凑逻辑和冷静客观。

最后,我们将阐述这些特点和语言风格的重要性,如有效传递信息、增加读者理解度以及增强新闻可信度。

通过本文的阐述与说明,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并认识到新闻写作中这些关键因素所起到的作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并解释说明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以增加读者对于新闻报道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同时,通过分析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的重要性,我们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于新闻写作中这些因素的重视,并在实际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它们,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效果。

加强对新闻特点和语言风格的认识有助于建立客观、准确、清晰简明的信息传递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并维护社会公正与平衡。

通过本文展开阐述,我们将为读者提供关于新闻特点和语言风格在传媒领域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它们进行有效传媒的指导和启发。

2. 新闻的特点2.1 实时性在新闻报道中,实时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新闻通常关注当下的事件和情况,并力求第一时间传达给读者。

这意味着新闻必须迅速获取和处理信息,并将其快速转化为可靠、准确的消息。

此外,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等渠道实时发布信息,满足读者对最新资讯的需求。

2.2 公正性和客观性公正性和客观性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特点。

作为媒体机构,新闻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可信赖的信息,并呈现真实而客观的观点。

因此,在报道中应避免个人立场和偏见,以确保公众能够根据客观事实做出独立判断。

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传播效果

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传播效果

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传播效果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反映时事的一种重要媒介,其语言表达方式和传播效果在新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传播效果,并对其关系进行论述。

一、新闻语言的特点新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 精确性:新闻语言要求准确地传递信息,避免模糊和歧义的表述,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新闻事件。

2. 简洁性:新闻语言追求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信息,避免冗长的叙述和复杂的语法结构,让读者迅速获取信息核心。

3. 颠覆性:新闻语言通常采用倒装、省略、排比等修辞手法,以突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客观性:新闻语言要求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立场的介入。

二、新闻语言与新闻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新闻语言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果,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1. 语言简洁明了能够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简明扼要的语言能够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率。

2. 精确的表达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可信度。

准确传递信息可以避免误导读者,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程度,从而增加传播效果。

3. 语言的巧妙运用有助于引起读者的兴趣。

新闻报道中一些具有文学性的修辞手法,如排比、修辞等,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传播效果。

4. 对话体和生动的描述能够增加读者的参与感。

新闻采用对话体或生动描述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增加参与感,加强传播效果。

5. 语言的主观性会降低新闻的传播效果。

新闻采用客观、中立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夸张、主观的语气,能够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和传播效果。

三、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新闻语言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新闻学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1. 语言分析法: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探讨语言的特点以及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2.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语言表达与传播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在新闻写作中新闻语言的使用技巧

在新闻写作中新闻语言的使用技巧

在新闻写作中新闻语言的使用技巧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这一科学论断深刻的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和重要作用。

语言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同时“像一枚硬币一样,语言的另一面就在于它的可简约性与可被再造性,这就使得它能够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目的而有了工具的意义……可被划分成某单个的部分而专门为某一阶层所使用或被有意识地按某种规则组织运用于不同的场景之中。

”语言文字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受众总是要通过语言来接受新闻的。

因此,新闻语言运用的如何,直接关系着一篇新闻作品的被接受程度。

从这一观点出发,就要求我们在新闻写作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传统的、固定的新闻语言,在符合新闻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老百姓的亲切语言,又对所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技术处理和艺术加工,使新闻语言更富有时代感和鲜活性。

因此,本文就新闻语言在新闻写作中的使用技巧方面,阐述了以下三方面问题:一、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普遍联系的手法,可增强新闻语言的哲理性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写作中的基本要求。

如何将普遍联系的观点,运用到新闻语言之中?关键要做到“反陌生化”。

“陌生化”是什克洛夫斯基对艺术本质的论述,即“使事物变得陌生,使感知重新变得尖锐”,“陌生化起到了把文学与其他语言使用形式区分开来的作用。

”文学语言常常通过系统违反语言规则追求一种新奇的效果,从而达到审美需求。

比如象征主义诗人用“做了一次内部的沐浴”代替简单的“喝水”,就是典型的陌生化手法。

1.联系受众熟知的人物、相貌来进行描写俗话讲:“见仁见智,睹物思人。

”为了使新闻语言表达到简练深刻的效果,联系受众者熟知的人物和相貌进行描写,是增强新闻语言的哲理性的有效方法。

最近报道的“内蒙女神探”中,描写主人公的外貌时写到:“XX人,大家都说她长的有点像斯琴高娃。

”这样的表述既简练,又给读者留下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

2.联系受众熟知的事物,缩短受众与新闻事实的距离在一篇反映我国疾病防控事业发展的报道中,介绍全国有8个省份出现了禽流感,经过积极防控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 新闻语言是“经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 新近发生旳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旳信 息时所使用旳语言”。
新闻语言旳基本要求(特征)
精确、清楚、生动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精确
一月二十四日由延安飞赴重庆旳中共中央代 表周恩来同志,在重庆逗留了三个星期,和国民 党政府方面举行了屡次商谈。因为国民党当局依 然坚持一党专政,反对联合政府,反对人民与民 主,并企图兼并八路军、新四军,一致仍如过去 谈判一样,未能成立任何协议,恩来同志乃于十 六日上午十二时飞返延安……
第一章 新闻语言 旳基本要求
• 新闻语言不是一般话
• 新闻语言不是新闻腔
新闻腔即新闻报道中夸夸其谈、装 腔作势旳语言,是“党八股式”旳 公文语言,或者官式语言在新闻报 道中旳反应。
• 新闻语言是把原则语言用到新闻领域而形 成有本身特点旳体现形式,它以规范化了 旳语言为基础,又按新闻报道旳特殊要求 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 显示出与众不同旳某些特点。
昨夜9号公路边,汤姆用打火机看 他汽车油箱里是否还有油。有。葬 礼在明天举行。
新华社记者在《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 一稿中有这么一段:
• 一位记者问到:“当中国还击越南时,你 是否注意到了意大利共产党对你们持攻击 立场?”
• 邓小平把手一挥,说:“那没关系。”
3、通俗
“英国报业之父”笛福说:“我旳写作原 则是,假设面对500个不同职业旳群众讲话, 而使每个人都听得懂。”
4、要刻画细节
不要光说教堂集会旳气氛很热烈。要像某 一篇稿件那样描写:“大家拍手,脸上发 光,人们旳衬衫和外衣旳胳膊下面和背上 旳部分因为出汗而颜色变深,脉搏跳动, 脚趾和脚跟轻轻地敲着地板。”
不要光说乔治·华莱士神经紧张。要像某一 篇稿子那样描写:“在一次四十分钟旳飞 行中间,他嚼了二十一根口香糖。他洗了 一副牌,数了数,又洗了一遍。他看了看 头上和脚下旳云彩,系紧安全带,又把它 松开了。数了数牌,嚼嚼口香糖,一边数, 一边洗,一边嚼。”

融合新闻叙事_语言、结构与互动

融合新闻叙事_语言、结构与互动

融合新闻叙事:语言、结构与互动融合新闻叙事:语言、结构与互动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传统新闻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和可信度,成为了新闻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融合新闻叙事成为一种前卫的新闻传播方式,在其中,语言、结构和互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作为新闻传播的基本工具,具有直接、生动和准确传递信息的作用。

在融合新闻叙事中,语言应该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切中读者的心理需求。

比起冗长的表达,简洁的语言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重视,并能够更快速地传递信息。

同时,应该注意使用生动的语言,通过形象、具体的描述来激发读者的兴趣,使他们在读完新闻后对所报道的事情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准确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新闻报道必须建立在准确的事实基础上,避免主观臆断和不客观的评论。

其次,结构在融合新闻叙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统新闻报道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先交代最重要的信息,然后逐渐展开,最后给出细节。

然而,在融合新闻叙事中,采用线性结构可能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读者可能更喜欢故事性的结构,即通过叙事的方式来展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通过设置引人入胜的开头,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然后逐步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最后给出相关的背景信息和分析。

这种结构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含义和影响,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最后,互动是融合新闻叙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媒体的特点是单向传播,即新闻机构向读者传递信息。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读者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因此,新闻机构应该积极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力量,与读者进行互动。

可以通过发布在线调查和投票,邀请读者发表评论和观点,开展线上问答和讨论,甚至与读者进行实时互动。

这样的互动可以增加读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融合新闻叙事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闻传播方式,适应了互联网时代读者习惯的变化。

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

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

‎‎‎‎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篇一:‎新闻语‎言特点‎‎一、新闻语‎言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

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

写得具体‎。

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

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

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

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

‎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

关于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关于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关于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的信息的一种称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一、消息的特点1、短小精练: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

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

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四: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1、通讯的特点: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语言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陈新勇胡明锋新闻语言作为媒体传递新闻信息的工具,是对社会影响颇大的一种公共语言行为。

作为传媒行业的专门用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以及其他行业语言相比,新闻语言呈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和使用规范。

但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真实客观地再现新闻事实,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新面貌、新事物、新现象,新闻语言也必须不断的进行自我调适与革新,处理好发展变化中所凸显的各种矛盾。

具体来讲,新闻语言需要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一、创新性与继承性的统一在各种有形载体的语言中,新闻语言是最具时新性的。

新闻在及时反映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新行为时,必须使用人们刚刚赋予这一新事物、新观念、新行为的称谓语言来进行报道;同时由于新闻结构上明显的模式化和不可避免的老题材的重复出现,新闻工作者总是要努力通过语言上的创新来吸引读者;另外新闻工作者为了把报道的事实表现得更为准确生动,总是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和运用新颖的语言来表达。

因此,新闻语言努力追求新颖和富有时代特色,是由新闻的本质所决定的。

新闻语言的时效性,在社会变革和飞速发展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四”新文化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作为变革求新的急先锋,媒体担当了倡导白话文运动的主阵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语言的发展;近三十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闻语言时新性的表现在我国新闻史上是空前的,如对网络语言、外来词汇及各种流行语的接纳和吸收,使新闻语言更具贴近性、吸引力;同时,为适应新事物、新现象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创造的新词语、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词汇量,而且增强了语言的适应能力。

新闻语言的创新是社会变革、发展,客观存在发生变化使语言产生变化的真实反映,但任何新的语言现象都是建立在对原有语言的继承、发展的基础之上,不会脱离原有的语言规律凭空产生。

生活在高度社会化的现代社会,新闻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新闻媒介通过语言符号所表达的信息实际上蕴含着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及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文化。

由此,新闻语言在追求革新与发展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继承社会优秀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必须从原有的语言形态之中吸取养分,使原有的社会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蕴藏着肥沃的文化精髓,其经过千百年风雨的洗礼而经久不衰,足以证明其传承延续的价值,离开了对社会优秀文化及现有语言规律的继承,新闻语言的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此可见,新闻语言的创新性是其自身发展及适应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而继承性则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新闻语言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优秀语言现象及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统一。

二、客观性与主观性之悖论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的根本属性之一。

对于新闻客观性的定义,西方传播学界认为是以一种公正的、超然的、不含成见的态度来报道新闻,即“新闻是单纯的纪事,意见必须与新闻明确地分开”[1]。

李普曼曾说过,就是要让新闻报道像一只不断移动的手电筒,“使我们能够看到一片黑暗中的部分情景”[2]。

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在1923年制订的《报业法则》对此作了原则性规定。

它的第五条写道:“新闻报道不应该掺加意见或任何偏见。

”这意味着:新闻报道的应该是客观的事实;不能编造新闻,不能修改事实;越是重大的新闻就越是要及时说出各方的意见。

以上对于新闻客观性及新闻语言客观性的认识都是基于理论基础之上的。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由于认识论基础及实践操作的双重困境,新闻语言的客观性总是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客观世界,总是动态的、无限的、完整的,而语言则相对是静态的、有限的、抽象的。

新闻又是一种选择的艺术,其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真实客观,因此,新闻语言在客观的背后往往掩藏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其看似客观的叙事方式,实际上表达着一种“无形的意见”。

正如赫伯特·甘斯在《确立新闻的决定因素》中所说:“新闻报道不只是公断现实的事件,还要有价值标准。

”这是因为“记者不是毫无思想和灵魂的机器人,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没有价值观,没有意见,没有倾向……他们有自己的成见,自己的偏爱,自己的评价。

”[3]其次,由于受到利益集团、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新闻记者的语言表达总是带有一定的偏见与倾向性,这种偏见与倾向总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词语的锤炼、特殊句式的运用、修辞技巧的表达等方面表现出来。

这就形成了新闻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矛盾,而且主观性总是伴随着客观性而存在。

新闻语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矛盾,要求新闻工作者辩证对待。

一方面,语言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新闻语言的表达总是受到人的认知能力的限制,在无法达到理论上的完全真实客观之时,在实践操作上尽量保持价值中立,避免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客观性并非永恒不变,在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和理论来替代客观性之前,对于客观性的坚守,并最大程度的付诸实践,是最好的选择。

三、规范性与失范性的矛盾在一般受众的眼里,新闻语言应该是规范语言,这是受众对传媒信任的基本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讲,媒体肩负着舆论导向和语言导向的双重责任。

新闻语言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与包容性,作为一种社会群体语言及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新闻语言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种语言形式,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运用的规范性上。

因此,新闻语言必须尽量遵循社会大众共同认可的语言运用标准,这就使得新闻语言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并形成其自己的表达规范。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推进,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发展迅速,不断壮大。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社会语言生活空前丰富的同时,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多,它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和损失。

这在新闻媒体语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外来词、网络词、方言词等新词语、新用法如潮水般奔涌而来。

这些新词语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难免有很多不规范的成分,这些未经普及的新词汇无疑会给受众带来阅读、视听或理解障碍。

同时,为了抢时效,传媒语言别字连篇、生造词语、用词粗俗、病句错句等现象也同样困扰着广大受众和媒介从业者。

新闻语言的规范性与失范性的矛盾,并非绝对对立,新闻语言的失范性完全可以避免,这就要依赖于媒介工作者提高传媒语言文字水平,严格遵守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在满足新闻时效性的同时,将失误降到最底甚至为零。

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丰富、发展最充分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是我国各民族间交际的正式语言,而且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而新闻语言作为现代人们接触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语言形式,其规范化不仅关系到更好地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服务,还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

因此,努力提高传媒的语言文字水平,让传媒成为语言规范的典范,迫切而重要。

四、模式性与多变性并存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总会有与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语言表达形式,新闻语言作为记录和传递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符号载体,同时又区别于其它交际语体,有着其特定的写作模式,并且在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下,新闻语言的语体特征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明代的科举考试使八股文成为专用文体,新闻语言的“八股文”式的写作方式,与当时以文言文为主的书面语体一脉相承。

到了清朝晚期,以王韬、梁启超为代表的“报章体”、“新民体”新闻语言写作方式,成为世人仿效的对象,其体式语言反“时文”规范,求自然通脱,明快有力、新鲜活泼的文风对于当时的白话文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新华通讯社为代表的“新华体”又开始兴起,由于其真实、实在、简洁、明了、尖锐、泼辣、生动、活泼的特点,逐渐发展成为所有新闻媒体语言的统一风格。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深入,“新华体”千篇一律的语言形式也逐渐显现出弊端,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事物、新现象的需要,从而又有了新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语言表达方式:故事化、散文化、日记体、回文体等个性化新闻语言应有尽有,满足着不同受众的各种需求。

由此可见,处在特定的时期,新闻语言总是表现出特定的模式性,或总有一种特定的语言文体处于主导地位,这种模式性服务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相匹配。

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变迁,新闻语言总是表现出较强的革新性,总是在不断的废除旧习俗、迎接新变化,表现出动态的多变性。

而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静止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所以,新闻语言的模式性是相对的,而多变性则是绝对永恒的。

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新闻语言模式性与多变性的特性,将有助于其更好地把握新闻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更好为新闻传播工作服务。

五、精确性与模糊性的互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而新闻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来支撑的,准确性因此成为新闻语言的首要追求目标。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认为“准确对报纸就如贞操对妇女一样重要”,他主持《世界报》期间,一再告诫记者用语要“准确、准确、准确”[4]。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指出:“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是准确。

”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就是在时间、空间、形态、色彩等方面,语言的表述与客观事场乏而的高度吻合。

即对事物属性、特征“质”的判断尽可能没有偏差,对事物的数量、程度“量”的把握精确无误。

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得到有力的保证。

另一方面,新闻反映的是事物真实的存在方式和变动状态,而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静止状态只是相对的。

当事物处于静止状态时,它是清晰的,可以用精确语言加以描述;而当它处于运动状态时,它是模糊的,只能用模糊语言来表述。

尤其对于事件或现象的预测,更加需要使用模糊语言,在模糊中求得尽量的准确。

同时,由于受到新闻政策或国家利益的限制,在对一些涉及机密事件或突发性报道中不得不采取模糊的说法。

此外,模糊语言较强的概括力,对于交代新闻背景、概括新闻情节、描述新闻细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看来,新闻语言在强调准确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模糊语言的不可避免性是绝对的,但并非模糊语言就不可以表达精确化含义,必要时适当使用一定的模糊概念将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新闻客观性、真实性。

正如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馆墙上的铭文所言:“从信息接收、思维分析和语言表达这一系列基本环节来看,人们认识活动的有效性、多样性、深刻性,并非来自明晰、精确的认识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