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有机溶剂的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合集下载

常见有机溶剂的溶解性汇总

常见有机溶剂的溶解性汇总

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 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毒性 ①神经毒性。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 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 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瘦,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定,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皮肤 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第二种为中毒性末梢神经炎。大部分表现为感觉型,其次为混合 型。可有肢端麻木、感觉减退、刺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等表现;第三种为中毒性脑病,比较少见,见 于二硫化碳、苯、汽油等有机溶剂的严重急、慢性中毒。 ②血液毒性。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 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丙烷、二氯乙烷 等中毒。中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脂肪肝和肝细胞坏死。临床上可有肝区痛、食欲不振、无力、消瘦、 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有机溶剂引起的肾损害多见为肾小管型,产生蛋白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 退。 ④皮肤粘膜刺激。多数有机溶剂均有程度不等的皮肤粘膜刺激作用,但以酮类和酯类为主。可引起呼吸道 炎症、支气管哮喘、接触性和过敏性皮炎、湿疹、结膜炎等。 防治 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时,要加强密闭和通风,减少有机溶剂的逸散和蒸发。采用自动化和机械化操 作,以减少操作人员直接接触的机会。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或防护手套。皮肤粘膜受污染时, 应及时冲洗干净。勿用污染的手进食或吸烟。勤洗手、洗澡与更衣。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中毒 征象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严密的动态观察。

有机总论以及苯和苯的同系物

有机总论以及苯和苯的同系物

五、有机溶剂(一)概述1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溶剂常态下为液体,通常是有机物,主要用作清洗剂、去污剂、稀释剂和提取剂;许多溶剂也用作原料以制备其它化学产品。

工业溶剂约30000余种,具有类似或不同的理化特性和毒作用特点.现概括如下(1)挥发性、可溶性和可燃性;有机溶剂多易挥发,故接触途径以吸人为主。

脂溶性是有机溶剂的重要特性,进人体内属与神经组织亲和而具麻醉作用;有机溶剂又兼具水溶性,故易经皮肤进入体内。

有机溶剂大多具有可燃性,如汽油、乙醇等.可用作燃料;但有些则属非可燃物而用作灭火剂.如卤代烃类化合物(2)化学结构:可按化学结构将有机溶剂分为若干类(族),同类者毒性相似,例如氯代烃类具有肝脏毒性,醛类具有剌激性等。

有机溶剂的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其功能团包括卤章、醇类、酬类、乙二醇类、醛类、羧酸类、胺类和酰胺类基团。

(3)吸收与分布:挥发性有机溶剂经呼吸道吸人后有40%~80%在肺内滞留体力劳动时,经肺摄入量增加2~3倍。

因有机溶剂具脂溶性,摄入后分布于富含脂肪的组织,包括神纯系统、肝脏等;由于血-组织膜屏障富含脂肪,有机溶剂可分布于血流充足的骨锵和肌肉组织,肥胖者接触有机溶后在体内蓄积量增多、排出慢。

此外,大多数有机溶剂可通过胎盘,亦可影响胎儿和乳儿健康。

(4)生物转化与排出:不同个体的生物转化能力有差异,机体对不同溶剂的代谢速率各异.有些可充分代谢.有些则几乎不被代谢。

生物转化与有机溶剂的毒作用密切相关,例如,正己皖的毒性与其主要代谢2,5-己二酮有关,有机溶剂,如三氯乙烯的代谢,与乙醇相似.可由于有限的醇和醛脱氧酶的竞争,而产生毒性的"协同作用"。

有机溶剂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出,少量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排出。

多数有机溶剂的生物半减期较短.一般从数分钟至数天,故对大多数蓄积物,不是影响毒作用的重要因素。

2.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1)皮肤:由有机溶剂所致的职业性皮炎,约占总例数的20%。

有机溶剂中毒课件-职业病课件

有机溶剂中毒课件-职业病课件

1960年代末日本颁布《有机溶剂中毒预防规划》;1973年10月,亦 将卤代烃类中毒治理列入工作议题——提示发达国家已开始进入 全 面治理有机溶剂危害的时代。
6
(四) 我国有机溶剂危害研究概况
19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苯中毒研究治理及有机溶剂卫生标准研制;国民经 济发展较较慢,危害尚不突出。 ↓ ↓ 1980年代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有机 溶剂职业危害终于爆发;最初主要是苯 性急性再障,病例数及死亡数均不断增 加,主要见于工业发展较快地区(如 广 东、浙江、上海、北京等),颇似 日本 50年代情况。 ↓ ↓
13
5.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麻醉 局部黏膜刺激
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数分钟内 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四肢乏力、 恶心,甚至意识障碍;常伴有眼及 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如球结膜 充血、咽部粘膜充血;严重者可发 生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经口中毒者,有恶心、呕吐等 胃肠道刺激症状,重者可累及中 枢 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及中 枢性 呼吸抑制。
5
(三) 有机溶剂职业危害回顾
1930年代末进入“石油化工时代”,有机合成飞速发展 ↓
1950年代,战后经济快速重建,有机溶剂 大量使用,中毒、死亡不断发生(如日本50 年代7人死于苯性再障,大批苯中毒病人;
60年代末,卤代烃类、正己烷又成为另一 重大职业卫生问题:西欧194人氯代烃中毒
性肝病,日本93名正己烷性周围神经病)
、 脾、睾丸等。
11
主要在肝细胞微粒体经细胞色素 P450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代谢;
主要代谢产物为: 2-己醇(2-hexanol) 2,5-己二酮(2,5-hexanedione)
正己烷体内半衰期较短,在吸 收后数小时即以原形及其代谢 产物从肺和肾脏排出,人肺可 排出正己烷50%-60%;

甲苯、甲缩醛、乙酸乙酯、苯乙烯、正丁醇、环己酮、乙二醇丁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钛白粉、滑石粉

甲苯、甲缩醛、乙酸乙酯、苯乙烯、正丁醇、环己酮、乙二醇丁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钛白粉、滑石粉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本品属于一级易燃品,应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火源。采取措施,预防静电发生。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防止静电积聚。产品应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接照射,保持容器的密闭。应与氧化剂、酸碱类等分开存放,储区应备有泄露应急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透气,操作人员应佩带好防护用品。
低毒性,高浓度气体有麻醉性。有刺激性。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甲苯
95-47-6
C6H4(CH3)2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有机溶剂的特点

有机溶剂的特点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1. 理化性质:(1)分子式C2H6O(2)相对分子质量46.07(3)结构式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6)沸点(℃):78.3(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59(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然后抑制。

(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机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防护。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3.3(5)爆炸上限(%):19.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苯中毒案例分析》

《苯中毒案例分析》
(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 ❖ 具挥发性,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 ❖ 具脂溶性,与神经系统亲和,有麻醉作用; ❖ 有水溶性,可经皮肤进入体内; ❖ 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 有些则属于非可燃物,用作灭火剂。
编辑课件
2.化学结构
➢ 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 香族。
(2)使用价格低、毒性高的汽油作为橡胶溶 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苯含量较高。
(3)没有通风设施。 (4)未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编辑课件
2.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 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有哪些?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 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编辑课件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毒物是什么?其接触机 会有哪些?
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毒物有苯及其同系物。
1.苯的制造:焦炉气、煤焦油分馏、石油裂化重整。 2.化工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合成橡胶、塑
料、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炸药等。 3.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生药的浸渍、提取,油漆、油
2.氢醌与纺垂体纤维蛋白共价结合,抑制 细胞增殖。
3.损伤DNA,诱发突变或染色体的损伤, 引 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因骨髓增生不良, 最终导致急性髓性白血病。
4.癌基因的激活。
编辑课件
4.指出造成患者慢性苯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长期低浓度接触苯
(1)工作地点设在仓库,空气中苯浓度是标准值 的20-60倍。
如果在车间采 取哪种措施防 止苯中毒? ? ?
编辑课件
预防措施
1.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喷漆用的苯可用 毒性小于苯的甲苯替代) 。 2.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3.卫生保健措施 ➢对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 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 ➢作业工人加强个人防护。 ➢进行就业体检和定期体检。 ➢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 喷漆用的苯可用毒性小于苯的甲苯机会有哪些?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

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毒性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

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①神经毒性。

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

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瘦,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定,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皮肤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第二种为中毒性末梢神经炎。

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某些有机溶剂可能对肝 脏造成损害,影响肝脏
的正常功能。
肠道问题
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可 能引发肠道问题,如腹
泻、便秘等。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01
02
03
04
头痛头晕
有机溶剂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 影响,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

记忆力下降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对大脑 产生损害,导致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情绪问题
脂溶性
有机溶剂易溶于脂肪,容易渗透皮肤 和黏膜,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各种中毒 症状。
02
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呼吸急促
长时间吸入有机溶剂,可能导 致呼吸急促,严重时甚至可能
引发哮喘。
肺损伤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有机溶剂, 可能对肺部组织造成损害,增 加患肺炎、肺气肿等疾病的风 险。
鼻咽部刺激
有机溶剂的气味通常较为刺激 ,长时间吸入可能对鼻咽部造 成刺激,引发不适感。
降低免疫力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降低人 体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到病
毒和细菌的侵害。
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恶心呕吐
有机溶剂可能对消化道 产生刺激,引发恶心、
呕吐等症状。
食欲不振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 导致食欲不振,影响营
养吸收。
肝脏损伤
05
有机溶剂的安全使用规范
了解有机溶剂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了解有机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 以及溶解力、稳定性等化学性质。
熟悉有机溶剂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了解其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掌握正确的有机溶剂使用方法, 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和
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预防
对遗传物质的损伤是苯中毒发生的一个重要机
制;接苯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大 于对照组。
并不是所有接苯工人都会发病。
慢性苯中毒的发生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共同作用的结果。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广泛存在,与个体对疾
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40
人类疾病多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职业卫生标准, 二级预防。
43
七、甲的接触机会相似,常作为苯的替代物。 2.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3.高浓度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 严重者危及生命。
慢性重度中毒
出现下列之一者:a)全血细胞减少症; b)再生障碍
性贫血;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白血病。
30
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
应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脱去
被苯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注意保暖。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急救原则与内科相同,可用葡萄糖醛酸,忌用
34
预防措施
1.技术措施: 搞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以自动化、机械化、 密闭等,消除手工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如以静 电自动喷漆代替手工喷漆等,这是控制苯危害的 关键措施。 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如制鞋业研究和使 用混合溶剂胶、无苯系物胶、水基胶和热熔胶, 代替苯和甲苯为溶剂的氯丁胶黏剂;制药工业中 用酒精代替苯作提取剂‘喷漆作业中用无苯稀料 等,这些是杜绝苯中毒的根本措施。
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
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 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
按意识障碍程度,又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二级。
26
急性中毒
急性轻度中毒

【卫生学 职业环境与健康】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重金属和有机溶剂)

【卫生学 职业环境与健康】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重金属和有机溶剂)

卫生部:2013年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26393例
•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84起,中毒637例,死亡25例。引 起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的化学物质是CO,共发生80起 303人中毒。
• 慢性职业中毒904例,以有色金属、轻工(农副食品加 工、电子、制鞋等行业)、冶金、机械和化工行业居 多。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砷及其化合物和 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分别为285例、232例 和231例。
• 诊断:按照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 标准》(GBZ37-2002)进行
• 治疗:驱铅治疗,首选药物是依地酸二钠 钙及二巯基丁二酸钠等金属络合剂;对症 治疗
(六)预防
1、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2、降低车间空气中铅浓度。 ① 加强工艺改革,减少手工操作:使生产过程机 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② 加强通风。 ③ 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 3、加强个人防护: 4、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5、医学监护:就业前体检和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
(三)毒理
1.吸收
汞蒸气具有高度弥散性和脂
呼吸道 溶性,易通过肺泡壁吸收

(70%-80%)

消化道:主要见于汞化合物,多由生活因素引起
皮肤:金属汞少量,有机汞可吸收
非氧化态的汞蒸气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及胎盘,因此金属汞 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胎儿的毒性远较无机汞化合物强,进入脑 组织的汞不易排出,生物半减期较长
的下方 易燃易爆(爆炸极限1.4%〜8%)
2.接触机会 苯的生产过程; 作为有机化学合成中常用的原料; 作为溶剂、萃取剂和稀释剂; 用作燃料。
3.毒理
1)(少量)
分布 代谢
骨髓、脑组织
血液 原形态(50%) 氧化(40%) 肝脏

根据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根据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根据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甲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了解甲苯的理化性质以及其危险特性对于安全操作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甲苯的理化性质- 化学式:C₆H₅CH₃化学式:C₆H₅CH₃- 分子量:92.14 g/mol分子量:92.14 g/mol- 状态:室温下为无色液体状态:室温下为无色液体- 熔点:-95°C熔点:-95°C- 沸点:110.6°C沸点:110.6°C- 密度:0.87 g/cm³密度:0.87 g/cm³- 溶解性:甲苯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醇和醚溶解性:甲苯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醇和醚- 挥发性:甲苯具有较高的挥发性,易于发生蒸发和揮发挥发性:甲苯具有较高的挥发性,易于发生蒸发和揮发甲苯的危险特性甲苯在正确使用和储存的情况下是相对安全的,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注意下列特点:- 易燃性:甲苯是可燃物质,遇到明火或高温源可能发生燃烧。

应避免其接触明火或高温物体。

易燃性:甲苯是可燃物质,遇到明火或高温源可能发生燃烧。

应避免其接触明火或高温物体。

- 毒性:长期或大量暴露于甲苯蒸气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脏均有毒性。

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甲苯蒸气中,更好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

毒性:长期或大量暴露于甲苯蒸气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脏均有毒性。

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甲苯蒸气中,更好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

- 腐蚀性:甲苯是有机溶剂,可以对某些材料产生腐蚀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塑料、橡胶等材料。

在选择储存和操作材料时,需注意其耐甲苯的性质。

腐蚀性:甲苯是有机溶剂,可以对某些材料产生腐蚀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塑料、橡胶等材料。

在选择储存容器和操作材料时,需注意其耐甲苯的性质。

安全措施在使用甲苯时,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1. 确保操作场所通风良好,尽量避免在密闭空间中使用甲苯。

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

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
相对密度
(空气=1)
4.89(30C)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
LC5012124mg/kg(
3.14
100mg/m3
无资料
兔经皮);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
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 眼结
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
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
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 皲裂、皮炎。
易燃
-4
535
燃烧分解物
最小点火能(mJ)
爆炸极限%(v/v)
可燃
-10
无资料
燃烧分解物
最小点火能(mJ)
爆炸极限% (v/v)
15.33(10C)
200
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无资料
5.6〜16%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LD505800mg/kg(大鼠经口)
本品对粘膜有刺激性,有麻醉作用。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喉刺激; 高浓度吸入出现头晕等。对眼有损害,损害可持续数天。长期皮肤接触 可致皮肤干燥。
易燃
-17
235
燃烧分解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

有机溶剂的特点

有机溶剂的特点

一、乙醇(ethyl‎alcoh‎o l,ethan‎o l)1. 理化性质:(1)分子式 C2H6O‎(2)相对分子质‎量46.07(3)结构式 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6)沸点(℃):78.3(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59(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然后抑制。

(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机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防‎护。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3.3(5)爆炸上限(%):19.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有机溶剂的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溶剂通常为液体,以有机溶剂为主,大多用作清洗、去油污、稀释和提取剂。

许多溶剂也用作中间体以制备其它化学产品。

工业溶剂约30000余种,具有相似或不同的理化特性和毒作用特点,现概括如下:
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
有机溶剂多易挥发,接触途径以吸人为主。

脂溶性是有机溶剂的重要特性,这
是决定它与神经系统亲和,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因素; 但它又兼具水溶性,故
可经皮肤进人体内。

多数有机溶剂具有可燃性,如汽油、乙醇等,可用作燃料; 但有些则属非可燃物,如卤代烃类化合物,可用作灭火剂。

2.化学结构
可按化学结构将有机溶剂分为若干类 (族),同类物的毒性趋于相似。

例如,氯代烃类多具有肝脏毒性,醛类具有刺激性等。

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脂环族
和芳香族;其功能团包括卤素、醇类、酮类、乙二醇类、酯类、羧酸类、胺类和酰胺类。

3.吸收与分布
大多数有机溶剂吸人后有40%一80%在肺内滞留,体力劳动可使经肺摄人量增加2~3倍。

有机溶剂多属脂溶性,故摄人后多分布于富有脂肪的组织,包括神经
系统、肝脏等; 由于血-组织膜屏障富含脂肪,故有机溶剂亦分布于血流充足的骨骼和肌肉组织。

此外,大多数有机溶剂可通过胎盘,亦可进人母乳,从而影
响胎儿和乳儿健康。

4.代谢与排出
不同溶剂的代谢程度各异,有些可充分代谢,有些则几乎不被代谢。

体内溶剂
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出,少量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排出。

多数溶剂的生物半
减期较短,一般从数分钟至数天,故生物蓄积对大多数溶剂说来,不是影响毒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