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节肢动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防制:纱门、纱窗、诱蝇笼等。
化学防制:菊酯类杀虫剂滞留喷洒及毒饵诱杀。
生物防制:应用蝇类天敌和致病生物灭蝇。如寄生蜂可消灭蝇蛹。
遗传防制:通过改变或代替其遗传物质,降低蝇类的生殖潜能,达到防制目的。

蚤俗称跳蚤,无翅,极善跳跃,是哺乳动物或鸟类的体外寄生虫。
简介
蚤成虫形态:蚤体长2-4mm,两侧扁平,棕黄或深褐色.触角1对,分3节。足3对长而发达,剌吸式口器、无翅。体表有许多毛、刺及刚劲棘状鬃和粗壮扁形的栉。
4)经卵传递式:病原体不仅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而且能侵入卵巢,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并使之有感染性。如森林脑炎病毒在全沟硬蜱。
在生物传播过程中,节肢动物不仅为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发育繁殖的场所,而且起到长期贮存病原体的作用。
昆虫纲
昆虫纲为动物界种类最多(75万种以上),数量最大的一个纲,与人类经济和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生物性传播:舌蝇(采采蝇)可传播人体锥虫病(睡眠病)。
蝇蛆病:是由于蝇类的幼虫的寄生于人体和动物的组织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在临床上根据蝇蛆寄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下述几类:
皮肤蝇蛆病:
眼蝇蛆病:
胃肠蝇蛆病:
耳、鼻、咽和口腔蝇蛆病:
另外还有:创伤蝇蛆病、泌尿生殖道蝇蛆病等是非特异性的蝇蛆病。
防制
环境防制:消除蝇的孳生场所。
6、三带喙库蚊:是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
7、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主要传播的疾病: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防治
物理防制:安装纱门、挂蚊帐、使用蚊香、环境处理和环境改造清除孳生地。
化学防治:双硫磷、倍硫磷和辛硫磷等是杀灭蚊幼虫的主要药物。灭蚊方法有:
室内速杀:采用化学药物复合配合剂,用喷雾器、气雾罐等器械等喷洒室内或蚊虫栖息场所。
生活史与习性
完全变态:有成虫、卵、幼虫、蛹期。
卵椭圆形,长0.4-1.0mm,乳白色具光泽。幼虫蛆状,白色。运动活跃,在适宜的条件下蜕皮2次,经2~3周即发育为4~6mm的成熟幼虫,再吐丝作茧而完成化蛹。
成虫羽化后立即交配,并开始吸血,1~2天后雌蚤产卵。雌雄成虫均吸血,每天吸血数次。善跳跃,对温度反应敏感
腹:分11节,第1节不易见,2-8节明显,末3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1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生活史
全变态,生活史分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蚊虫示意图
生态
雌蚊多在羽化后1-2天便可交配,交配常在未吸血之前。交配是在群舞时进行的。通常雌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
蚊的季节分布与温、湿度和雨量有关。长江中下游,蚊种每年3月开始出现,5月密度上升,7~8月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3、甲壳纲: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触角2对,步足5对,多数营水生生活。
4、唇足纲:
5、倍足纲:
6、五口纲:
生活史
昆虫从幼虫发育到成虫,需经历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及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此过程称为变态,变态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特征,如有蛹期为全变态,没有蛹期为不完全变态。
全变态昆虫经历四期:卵、幼虫、蛹和成虫,前三个时期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差异。如蚊、蝇、蚤等;
蜱螨的形态

蜱(tick)属于蜱螨亚纲的寄螨目、蜱总科。躯体背面有盾板的为硬蜱(hard tick),无盾板的为软蜱(soft tick)。
成虫:2-10 mm (未吸血),吸血后可达30 mm,硬蜱颚体位于虫体前部。软蜱位于腹面前部。
生活史: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时期。
行为:更换宿主(1-4宿主或更多)、吸血、寻觅宿主。
人头虱多寄生于后颈及耳后毛发根上,人体虱多寄生于内衣、裤的皱缝内。耻阴虱多寄生于阴毛和肛周毛等处。
人虱(人头虱、人体虱)主要通过互相穿衣戴帽,共用被褥等传播;阴虱多因性接触而传播。
与疾病的关系
1、叮刺吸血:
2、传播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回归热
防制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衣被清洁是预防生虱的重要措施。
气温低于10℃,蚊进入越冬。大多数蚊虫以成蚊越冬,而微小按蚊以幼虫越冬,伊蚊则以卵越冬。
吸血习性
蚊也是通过吸血传播疾病的,了解蚊的吸血习性能察知其与疾病的关系。只有雌蚊才吸血。蚊的活动主要是指寻觅宿主吸血的行为,其活动能力与温、湿度,光照等有关。雌蚊在10℃以上开始叮人吸血,伊蚊多在白天吸血,多种蚊种在夜晚吸血。偏嗜人血的蚊种如嗜人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兼嗜人畜血的蚊种如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故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偏嗜人血的蚊往往是蚊媒疾病的主要媒介。
与疾病的关系
1、叮刺骚扰:人被蚤叮刺后,皮肤瘙痒,出现红斑或丘疹,严重者可影响休息或因搔破皮肤而继发感染。
2、皮下寄生:潜蚤属雌蚤寄生于动物或人的皮下。
3、传播疾病:鼠疫、鼠型斑疹伤寒、绦虫病等。
防治
清除孳生地:灭鼠防鼠
灭蚤防蚤。

虱(louse)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外永久性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种类有人虱(人头虱、人体虱)和耻阴虱。
虫体两侧对称,虫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
体表骨骼化。
循环系统开放式,主体称为血腔,内含血淋巴。
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和变态。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1、昆虫纲: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触角一对,具有感觉功能;胸部有足3对,具有运动功能。
2、蛛形纲: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合为一体,即躯体。具足4对,无触角。
3、过敏反应:节肢动物的涎腺、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的表皮都是异源性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
4、寄生:蝇类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病,疥螨寄生于皮下引起疥疮。
二、间接危害:
病原体通过节肢动物传播、扩散,引起各种传染病,即虫媒病。传播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1、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数量和形态均不发生变化。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仅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
栖ຫໍສະໝຸດ Baidu特性
蚊吸血后即寻找隐蔽、阴暗和避风的场所栖息。室内多栖息于蚊帐内、床下、屋角、门后、墙面及杂物上。室外多栖于草丛、洞穴、树下及人畜房舍附近的农作物中。
栖息习性大致分为3类:①家栖型:蚊吸饱血后仍停留室内,待胃血消化、卵巢成熟才飞离房舍,寻找产卵场所。如嗜人按蚊。②半家栖型:如中华按蚊,吸血后稍在室内停留,然后飞出室外栖息。③野栖型:如大劣按蚊,自吸血至产卵完全在野外。
主要特征: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又称6足纲。
概述
头部:感觉和摄食。触角一对,司嗅觉和触觉;触须一对,复眼一对。口器分三类:咀嚼式,如蜚蠊;刺吸式,如雌蚊;舐吸式,如家蝇。
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均有足一对。多数昆虫的中胸和后胸的背侧各有翅一对,双翅目昆虫后胸翅退化为平衡棒。
第十七章医学节肢动物
概论
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刺蛰、寄生和传播病原生物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昆虫泛指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它们对人类的致病作用包括直接危害(骚扰、刺蛰、吸血、致病、毒害及寄生等)和间接危害(机械性或生物性传播疾病)两方面。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2、灭虱:灭虱灵等。
蛛形纲
概述
蛛形纲的特征是躯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合为一体,无触角,无复眼,无翅。成虫有足4对。
本纲中有医学意义的是蝎亚纲、蜘蛛亚纲和蜱螨亚纲。蜱螨亚纲许多种类可传播多种疾病,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类群。
躯体:表皮有的较柔软,有的形成不同程度骨化的背板。在表皮上还有各种条纹、刚毛等。生殖孔位于躯体前半部,肛门位于躯体后半部。腹面有足4对,通常分为6节(包括基节、转节、股节、膝节、胫节和跗节),跗节末端有爪和爪间突或爪垫。气门或有或无。生殖方式主要是两性生殖,但经常进行孤雌生殖。
室内滞留喷洒灭蚊:多用于媒介按蚊的防制,是防治疟疾的主要措施。
室外灭蚊:一般用于某些蚊媒病,如登革热或乙型脑炎,进行区域性或病家室内外及其周围处理。
生物防制:放养食蚊鱼类和施放生物杀虫剂。
法规防制:

双翅目,环裂亚目,与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科为:蝇科、丽蝇科、麻蝇科、狂蝇科。
形态:体呈暗灰、黑灰、黄褐、暗褐等色,常伴有蓝绿、青、紫等金属光泽。全身被有鬃毛。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有三个期:卵、若虫和成虫,若虫和成虫形态上和生活习性相近,区别在于若虫体积较小,生殖系统发育不成熟。如虱、臭虫。
在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需蜕皮若干次,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期。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直接危害
1、骚扰和吸血:蚊、蝇
2、刺螫和毒害:毒蜂、桑毛虫。
头部:近半球形。复眼1对,通常雄蝇两眼间距较窄或相接,雌蝇较宽。头顶有排成倒三角形的3个单眼。颜面中央有1对触角,分3节,第3节最长,其基部前外侧有1根触角芒。非吸血蝇类口器为舐吸氏,由基喙、中喙和口盘(含1对唇瓣)组成。吸血蝇类的口器为刺吸式。中喙较细长而坚硬,唇瓣退化,喙齿发达。
胸部:前、后胸退化,中胸发达。中胸背板上鬃毛的排列、斑纹等特征是分类的依据。中胸背板两侧有膜质翅1对。足3对,多毛,末端具爪及发达的爪垫各1对和单一的刚毛状爪间突,爪垫密布纤毛,可分泌粘液具粘附作用并能携带病原体。
腹部:11节,最后2节雌虫为产卵器,雄虫为外生殖器,其形态因种而异,为分类依据。

蚊属于双翅目。主要种属有伊蚊、库蚊、按蚊。
蚊类和其它双翅目昆虫的主要区别:
喙细长,比头部长几倍,便于吸食液体食物或穿刺吸血。
翅脉特殊,被有鳞片。
足细长,足及身体其他部分均有鳞片。
形态
蚊是小型昆虫,虫体长1.6-12.6 mm,灰褐、棕褐或黑色。分头、胸、腹3部分。
2、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繁殖而成为感染阶段,传播到新的宿主。
1)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仅有发育而无繁殖,即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变化,没有数量上的增加。如丝虫在蚊体内。
2)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繁殖,数量增多,但无形态变化。如鼠疫杆菌在蚤体内
3)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不但发育而且繁殖,不仅有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在数量上增加。如疟原虫在蚊体内。
成虫:人虱灰黑或灰白色,背腹扁平,体狭长,无翅,足3对,口器为刺吸式。各足末端有弯曲的爪,爪与胫节末端内侧的指状突起相对形成强有力的抓握器。
耻阴虱体形似蟹,灰白色,胸腹相连而宽短,足3对,中、后足爪较粗壮。
生活史和生态
不完全变态,成虫-卵-若虫,而无幼虫。
成虫、若虫均吸人血,常边吸血边排粪。对温度和湿度极为敏感,最适宜的温度为29~30℃。当人体温升高、出汗或死后变冷时,则迅速爬离,另觅新宿主寄生。
丝光绿蝇:体长5~10 ?,呈绿色金属光泽,中胸背板上的鬃毛发达。
大头金蝇:体长8~11 ?,躯体肥大,头宽于胸,体呈青绿色光泽。复眼深红色,颊为杏黄或橙黄。
黑尾黑麻蝇:体长6~12 ?,暗灰色,胸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面有黑白相间的棋盘状斑。雄蝇外生殖器呈亮黑色。
与疾病的关系
机械性传播(主要的传播方式):非吸血蝇类通过蝇类体内外携带病原体以及蝇类特有的食性,将病原体传播扩散。可传播痢疾、霍乱、伤寒等多种疾病。
重要传病种类及疾病的关系
1.嗜人按蚊:我国独有的蚊种,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2.中华按蚊:是广大平原,特别是水稻种植区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3.微小按蚊:分布南方山区和森林地带,是该地区疟疾的主要媒介。
4.大劣按蚊:是热带丛林型按蚊,是海南岛疟疾的传播媒介。
5、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班氏丝虫病的主要媒介。致倦库蚊分布于南方广大地区;淡色库蚊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两者都被称为“家蚊”,是室内常见的刺叮吸血蚊虫。
腹部:圆筒形,末端尖圆。雌蝇形成产卵器,雄蝇外生殖器的特征是蝇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生态
孳生地:粪便类、腐败的动植物类、垃圾类
食性:蜜食性、粪食性、杂食性、边食边吐边排(传播病原体)
活动与栖息:多白天活动,夜晚栖息,善飞翔。
季节消长与越冬:秋型、夏秋型为主。除卵外均可越冬。
常见蝇种:
家蝇:体长5~8?,灰褐色。胸部背面有4条黑色纵纹;腹部橙黄色并有黑色纵条。
头:复眼、触角和触须各1对。触角分15节,第3节后称鞭节,各鞭节有轮毛。触角雌、雄有别:雌蚊轮毛短而稀,雄蚊的长而密。口器(喙)为刺吸式口器,由上内唇、舌各1个,上下颚各1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于鞘状下唇之内,为传病的重要结构。
胸: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有足1对,中胸翅1对,后胸平衡棒1对。中胸、后胸各有气门1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