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机场鸟击防范生态措施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机场鸟击防范生态措施探讨

李永民1,聂传朋1,丁伟伟1,赵志华2,陈乃堂2

(1阜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阜阳236041;2阜阳民用航空局)

摘要:目的

探讨阜阳机场鸟击防范生态措施。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阜阳机场及其周边

地区鸟类和生态环境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机场鸟击事故灾害发生的根源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鸟

击灾害已经成为机场飞行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通过对鸟类群落结构与栖息地的关系分析,指出鸟类食源、水源和隐蔽

场所是影响机场及周边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因素。结论

综合防治是预防机场鸟击事故的根本手段,改造生态环境,

尽量减少吸引鸟类的因素,从而降低鸟类的多样性是防范鸟击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阜阳机场;鸟击;生态防治中图分类号:S441;S9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4692(2011)04-0413-04

Eco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ird strikes at Fuyang Airport

LI Yong ⁃min 1,NIE Chuan ⁃peng 1,DING Wei ⁃wei 1,ZHAO Zhi ⁃hua 2,CHEN Nai ⁃tang 2

1School of Life Science,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 236041,Anhui Province ,China;

2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Fuyang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ject of China (No.2009BADA6B06),the Zoology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Center (No.2009SXZX01),and the Special Fund to Prevent Birdstrike from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Fuyang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cological prevention measures against bird hazards in Fuyang Airport and to provide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causes and patterns of bird strike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8to August 2009a study of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BADA6B06);阜阳师范学院动物学实践技能实训中心基金(2009SXZX01);阜阳市民用航空局鸟击防范专

项基金作者简介:李永民(1976-),男,硕士,讲师,从事鸟类生态学研究。Email:lyminron@

困难,仅对驻太子港中国维和警察营区内鼠密度进行调查和控制。其中垃圾站布放粘鼠板10块,捕鼠3只(捕获率30.0%);食堂布放粘鼠板15块,捕鼠3只(捕获率20.0%);联合国仓库布放粘鼠板15块,捕鼠4只(捕获率26.7%)。鼠类控制以环境整治、药物杀灭、物理防治为主,食堂的主副食仓库、原材料等加防鼠装置,食堂厨余垃圾及时清运,对垃圾站进行日产日清,并投放灭鼠蜡块,布放粘鼠板。垃圾站、维和警察食堂、联合国仓库鼠密度由灭前的30.0%、20.0%和26.7%下降至0、0、1.0%,下降率分别为100%、100%和75.0%。2.6.2

中国维和警察用车辆内蜚蠊控制

维和警察在海地执

勤任务的车辆内,由于携带食品、饮用水以及生活用品,长期以来装甲车成为德国小蠊的孳生地,使用YZ-A 型烟雾杀虫弹对装甲巡逻车辆进行杀灭;执勤回营地后的车辆,按照体积大小,指挥车、装甲车、面包车每车分别投放3、5、7枚杀虫弹,点燃发烟后密闭一夜,蜚蠊下降率均为100%。

3讨论

在赴海地国际人道主义医疗防疫救援行动中所采取的媒介生物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及方法,与国内任何一次的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模式有所不同

[1-2]

,与国际军事行

动中有害生物控制又有所区别[3]

,任何一次的自然灾害处理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们所采取的行动,得到了WHO 驻海地专家组的充分认可,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为预防虫媒传

染病发生,采取临床检验和媒介种类密度调查相互印证,医疗防疫队员及灾民采取个人防护与集体防护相结合,对灾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招募当地志愿者积极配合,留下一支不走的防疫队。深入灾民中进行媒介生物的现场处置,在海地形成一种“中国模式”,把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带到了海地;进行群防群治、综合治理,受到WHO 专员和海地卫生部官员的大力赞赏。但是,整个计划也有不足之处,在行动之前,考虑的较为周密,在物资名单中我们携带了足够的抗凝血鼠药、海水淡化装置和蛇药片,带到海地后,这些物资却没有发挥作用。由此提示,灾害后的媒介生物控制,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同时也要分析人文、地域、社会制度和法规的适宜性,应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综合控制方法。参考文献

[1]杨振洲,曹晓梅,刘婕,等.风险分析关键控制点应用于甲型H1N1

流感疫情现场消毒干预模式中的探讨[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1):64-69.

[2]杨振洲,石华,王玉民,等.HACCP 在“5·12”震中区映秀镇媒介生

物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3):221-226.

[3]郭金鹏,王萍,岳丽君,等.中国与加蓬医疗救援联合行动卫生防

病保障特点及对策[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8(2):142-143.

收稿日期:2011-0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