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813253d580216fc700afd9f.png)
1、媒介在表现女性形象时存在一些固有的刻板的观 点 在传统理念里,男性特征常常被归结为“精神的、 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立志的、 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而女性特征则被归 结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 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刻板印 象主要分为:女性成为相当一部分男性视觉欲望的客 体;女性往往被表现成私人领域的主角。
而在电影电视剧中女性大都属于男性的私人领域在政治经济法律的高层it精英就是属于男性的领域而女性则成了在家贤惠相夫教子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理想即使拥有自己的事业也要以家庭为主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刻画的女强人形象幸福的没有几个要么就是家庭破裂要么就是孩子变成了玩世不恭的人女性变成了依附男人的角色这种女性媒介的形象都对女性存在在一定的歧视女性变成了男性私人领域的主角继而当然能当然随着低俗文化电影的出现在涉及一些情色电影中很明显的存在着一定程度对女性的歧视
什么是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 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 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 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 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我们的见解是:过去的女权主义遵守一系列生活信条,包括 特定的穿着和言行,而如今赋予女性最重要的权力就是,给 她们我行我素的自由,这是一种‘混搭女权主义’,女性可 以只选择自己需要关注的部分,展现女性独特的魅力,将视 野扩展涉及到文化、艺术等各个人文的领域。
当前媒介中女性形象总体来说是趋于正面化的, 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媒体也 以一种正确的、理性的角度解读女性。在小说、 电视、电影等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往往很分明,好 坏皆有。在新闻报道中,女性比男性少见,女性 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及男性多样,男性在经济新闻、 政治新闻中扮演的角色较多,女性则在社会性新 闻、娱乐新闻中出现较多。在媒介中的广告中, 女性则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比例,广告中 男性的审美标准占据着主导地位,女性在广告中 常以轻松、快乐的形象出现。
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呈现
![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呈现](https://img.taocdn.com/s3/m/dfc76f09b307e87100f69636.png)
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呈现
媒介作为社会现实的的记录者,从两个方面难以避免性别偏见和歧视,一是作为新闻事件职业记录者的个人,其传统观念和判断标准,或多或少影响到记录内容:二是被记录事实本身,其发生原因和社会评价也难免渗透偏见。
媒介中的性别模式一直是女性主义研究的课题,如人们司空见惯的性别歧视的话语:“为何闲着媳妇雇保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等,明确表明了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在当今商业化报道中,由于受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媒介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存在着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现象。
目前我国的商业广告中,男性的审美标准占据着主导地位,现代科技手段不停地述说着一个男性最古老的心愿:既要贤妻良母,也要“花瓶”美女。
电视产业按照社会习俗,把电视剧中的女性塑造为一个不够完全的人物。
在家庭中她是为其他家庭成员服务的。
创作人员常会习惯于将女性当作电视剧的爱情戏元素加以运用,她们不需要事业,不在乎成败,可以只为爱情而活。
但是电视剧中的男性角色却要丰富得多,他们有事业、有爱情、有跌宕起伏的命运。
当然也有很多事业成功的女性角色,然而在电视剧中,这些成功女性的行为跟一个成功男性没有多大区别;并且,电视剧中事业成功的女性,家庭生活总是不够健全。
分析电视新闻的正文,仍然可以观察到其男性的特质。
政治经济新闻中男性扮演的角色是主要的控制者和决断者;电视银屏上看到的金融分析员往往只有男性;惟一让女性登场次数较多的是那些社会性新闻,尤其是娱乐类消息;可是作为娱乐界明星出现的女性,虽然赏心悦目,但很难逃脱玩偶的地位。
各类电视节目中涉及的美女秀,超级女声,白领丽人,美女作家,各类小姐,都在反复固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7b24d2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9.png)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网络媒介(包括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电子游戏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人们都离不开它们。
然而,在这些平台上,女性经常被呈现出一种刻板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影响着女性自身的形象,更影响着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
那么,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有哪些问题和影响呢?首先,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经常被性化和物化,往往只是被当作性对象来满足男性的审美和欲望。
例如,在一些热门游戏中,女性角色的固定服装设计和动作表现就显示了这一趋势。
游戏制作商为吸引男性玩家而将女性角色设计成堆满暴露、性感的衣物,这样做不仅忽视了女性的实际形象,也将女性标签化为一种用来激起男性欲望的对象。
其次,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经常被贴上“脆弱”、“依赖”、“柔弱”等标签,虽然这种标签可能出于一些现实的差别,但这类标签暗示了女性角色在男性之下,缺乏支配和力量的特征。
例如,在一些电子游戏中,女性角色的能力和角色属性被设计成相对于男性角色的辅助和依附,而在游戏限定的性别和角色设置中,女性角色的形象被限制在一种较弱的形象之中。
第三,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欠缺并不仅仅出现在角色本身,也体现在制作者和使用者的角度上。
例如,在电子游戏行业中,女性从事制作的人数较少,一个游戏作品的制作就难免导致棘手的问题。
因此,没有多样性的女性角色被一种固定的价值体系框定,而且游戏制作的过程也被视为一种男性化的程序。
即使是大量使用网络平台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女性更容易受到批评和骚扰,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女性在网络媒介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和矛盾。
最后,这种女性形象的单一化和刻板化不仅对女性形象本身不公平,也对社会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首先,这种刻板的女性形象使得男性同胞们更加看重女性的外貌而不是能力本身,忽视了女性的多重特征,进而流传出一种误导下一代的观念。
其次,这种定型的女性形象造成了相对的性别成见,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框定在过于狭窄的平台上,严重制约了性别平等和人类的进步。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d6a84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6.png)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引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进步,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与普及程度也日益增长。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之一,不仅仅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也有深遥的影响。
在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对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及其所扮演的文化镜像功能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一、早期大众媒介中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媒体出现之初的早期时代,女性形象通常被塑造为传统家庭角色的代表,如贤良淑德、贤妻良母等。
这一形象既符合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也满足了男性主导的社会秩序。
广告、电视剧等媒体形式中,女性形象通常呈现出柔弱、无能、需要依靠男性的形象,传递出婚姻与家庭是女性唯一追求的价值取向。
二、现代大众媒介中多元化女性形象的涌现随着社会的变革、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性别意识的觉醒,媒体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女性不再只局限于传统角色,而是乐观参与社会、呈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
电影、电视剧、杂志等媒体形式中,女性形象呈现出职业女性、女强人、独立妇女等多样化形象,传递出女性在社会各领域的乐观参与和冲破性的探究。
三、大众媒介中性感化女性形象的兴起然而,随着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挤压,大众媒介中出现了一种以性感化女性形象为特征的现象。
商业广告、电影、音乐视频等媒体形式中,女性形象开始被过度强调身体曲线、外貌和性感特质,强化了男性对女性的视觉性欲和审美要求。
女性形象逐渐被固化为“性感偶像”,并且成为商业利益的来往对象。
第二部分: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文化镜像功能媒体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文化态度和观念。
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呈现不仅仅是媒体对女性的塑造,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认同和价值观念。
一、女性形象的创设与文化认同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创设通常是基于社会文化中对女性的认同和期待。
媒体通过展示女性的特质、行为和观念,传递出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价值观念。
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
![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5f6227cfc789eb172dc868.png)
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摘要:本文聚焦“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和“媒介传播内容中的职业女性”,结合女性对媒介活动的参与程度、媒体社会性别意识呈现状态、媒体的女性形象表达方式等内容,对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
此举关系到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的精神成长和自由人格塑造,有助于她们在逼仄环境中,认清现实处境,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传播媒介职业女性形象分析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上,把“妇女与媒介”确定为推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
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完善传媒监管机制,增加性别监测内容。
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等性别歧视现象。
”十多年过去了,纲要的推行力度是否尽如人意?媒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否已经消除?在多元媒介的社会中,女性是否获得了足够的话语权?我们将聚焦“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和“媒介传播内容中的职业女性”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这是个多元媒体共存的崭新媒介时代,各类媒体为职业女性提供了比往昔更多的就业机会。
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从数量上看,已经占据了媒介工作的半壁江山,但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对媒介活动介入的广度和深度始终不容乐观,媒介领域中的性别歧视和贬抑正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产生着影响。
一)地位趋边缘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了“把关人”这个概念,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能否成为媒介行业的“把关人”,能否位列行业领域的决策层,这对保障女性从业者的行业地位、授予女性充足话语权和尊重女性视角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有统计数据显示:“媒体高级、中级决策层中的女性比例分别占4.4%和9.6%。
”[1]这个比例与已经“扛起半边天”的女性媒介从业者在数量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32cb7f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f.png)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镜像功能。
我们将通过历史与社会的双重视角,对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呈现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女性形象如何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并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的文化观念。
我们将首先回顾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历史变迁,从早期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到近年来逐渐多元化和平等化的趋势。
我们将关注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女性地位的提升、性别观念的转变以及大众媒介自身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如何成为文化的镜像。
我们将探讨女性形象如何反映社会的审美观念、性别角色期待以及价值观,同时如何通过媒介的塑造和传播,对公众的文化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我们将对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如何在媒介变革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和平等化,以及如何通过媒介的力量,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为我们理解性别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推动媒介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二、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历史演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呈现也经历了显著的历史演变。
这一演变不仅反映了社会性别观念的变迁,也体现了媒介自身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和解读。
在早期的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刻板地描绘为家庭主妇、母亲、情人等角色,她们的形象往往被局限在家庭生活的小范围内,缺乏独立的社会身份和职业形象。
这种描绘不仅限制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形象塑造,也束缚了女性的自我认同和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20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职场,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这一变化也在大众媒介中得到了反映,女性形象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独立化的趋势。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电子杂志《澜》为例的开题报告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电子杂志《澜》为例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e561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5.png)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电子杂志《澜》为例
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多元化的媒介出现,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媒介不仅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是塑造人们认知和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
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在媒介中的形象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很多时候,媒介会倾向于呈现女性的性感和无助形象,这种呈现方式助长了人们对于女性应有的刻板印象,影响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因此,深入研究电子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对于促进性别平等和保护女性权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电子杂志《澜》。
《澜》是一家专注于时尚、文化、着装等领域的公众号,其精美的图片和优质的文化内容备受年轻女性的关注。
通过对其报道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新型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方式和特点。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对《澜》所报道的女性形象进行文本分析,分析其文字表述中对女性的定义和塑造方式,并分析所使用的语言语气和情感色彩。
其次,对《澜》所使用的图片和排版风格进行图像分析,分析其颜色、构图等因素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的影响。
四、期望成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揭示出电子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和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女性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提供有价值
的参考。
同时,也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女性的平等权益争取更多的保障。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1)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1)](https://img.taocdn.com/s3/m/4bad218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6.png)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展示和塑造女性形象的重要平台。
然而,在网络媒介中呈现的女性形象是如何被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是否真实?是否真正反映了女性的多样化和平等性?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首先,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被男性主导的。
早期网络媒介的发展是以男性为主要用户群体为基础的,因此在早期的网络媒介中,许多女性形象被男性主导,呈现出男性的审美观念和性别偏见,女性更多地被视为性感、苗条、温柔等特征的象征,而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中,女性形象则更多地呈现出传统的温柔贤淑的形象。
因此,在网络媒介中被塑造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存在较大差异。
现在,因为网络媒介用户的多样化和女性用户增加,女性在网络媒介中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女性形象的呈现更加多样化。
其次,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也受到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影响。
以网络直播为例,网络直播的兴起使得直播主们成为了粉丝们的偶像,他们的形象也因此更加重要。
这种情况下,网络直播平台通常会在主播方面追求美感和时尚元素,即使在直播内容上不必是与美有关系的,主播的外貌和服装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段。
然而,在这种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影响下,许多女性形象到了极端,几乎成为了商品和娱乐乐趣。
此外,网络媒介中也存在以女性身体为主的消费和展示。
一些女性选择通过暴露身体的方式来吸引关注和粉丝,这种做法也成为了一些女性在网络中获得关注和利益的方式,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会变成一种虚假的女性身体形象的展现。
这表明,在网络媒介中陈旧的性别观念仍然存在,许多人的欣赏和评价标准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媒介也成为了一些女性自主表达的平台,她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展示的形象和特点,也有权利拒绝和反感那些过度和虚假的女性形象的呈现。
在网络媒介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自身形象和表达的掌控权,缓解了在传统媒介中被归类的传统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636d8dd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2.png)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各种交流,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
然而,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困扰,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传统媒介中,也反映在网络媒介中。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以下问题:一、性别刻板印象的传递在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往往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困扰,不能展现自己多样、真实的形象。
女性更容易被定义为某种特定的身份和角色,比如母亲、妻子、女友等等。
这些身份和角色经常被强调,而忽略了女性的个人性格和自由选择权。
此外,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也经常被单一化和赤裸裸地性化,这无形地强化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影响了女性在网络中自由的表达和展示。
二、暴力压迫的存在网络媒介中存在着种种暴力行为,如网络欺凌、网络骚扰等等,这对女性来说是特别困扰的,她们往往成为这些行为的主要受害者。
在网络媒介中,女性往往被贴上各种标签,这些标签可能包括不适当的性别角色、风俗习惯等等。
这些标签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暴力压迫,影响和限制了她们在网络中的自由发言权和表达权。
三、性别歧视和职业管制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受到性别歧视和职业管制的影响,她们在网络中的表现和发展受到限制。
女性在网络中更容易被认为只能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角色下,例如做家庭主妇、奉献者、漂亮的小姐姐等等,这对女性进行创造性表述和职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四、海量信息和广告的冲击网络媒介中的信息量和广告量都非常大,这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刺激,但对于女性却也构成了压力和困扰。
由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性感和性别化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女性在网络中的标准形象,这使得女性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外貌和身体,而忽略了个人的思考和表达。
总的来说,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困扰,特别是那些鲜明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女性的个人表达和自由发言权,还间接地对性别角色进行了不必要的捆绑。
《2024年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范文
![《2024年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7eed3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0.png)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其内容和形式对公众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批评,旨在探讨媒介内容中性别角色的呈现、性别歧视的存在以及其对女性形象和权益的影响。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媒介进行深入批评,以期促进媒介内容的公平、公正和多元化。
二、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在许多媒介内容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局限在传统的家庭角色或性对象中。
例如,在电视广告中,女性常常被描绘为家庭主妇或性感对象,缺乏独立自主的形象。
这种呈现方式不仅限制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也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
此外,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也缺乏深度和复杂性,往往成为男性角色的附属品。
这些媒介内容无疑对女性的自我认知和期待产生负面影响。
三、性别歧视在媒介中的表现除了对女性形象的呈现外,性别歧视在媒介中还表现为对女性话题的忽视和偏见。
在一些新闻报道和纪录片中,关于女性议题的内容往往被边缘化或淡化处理。
此外,一些媒体在报道社会事件时,往往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忽视女性的声音和需求。
这种性别歧视不仅剥夺了女性在媒介中的平等地位,也限制了公众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四、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批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批评旨在揭示媒介内容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并呼吁媒体从业者和社会大众共同关注和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媒体应更加关注女性话题,充分展现女性的多元角色和价值。
其次,媒体应摒弃性别刻板印象,为女性塑造更加独立、自主的形象。
此外,媒体还应关注女性的声音和需求,让女性在媒介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五、推动媒介公平、公正和多元化为了实现媒介内容的公平、公正和多元化,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媒体从业者应提高性别意识,自觉抵制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
其次,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和审查,确保其内容符合公平、公正和多元化的原则。
此外,公众也应提高对媒介内容的关注度,积极参与到媒介批评的活动中来。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6c97920faf1ffc4fff47ac11.png)
是 此 种 女 性 形 象 的 常 见 之 地 对 于 这 种 女 性 而 言 外 貌 是 她 , ,
们 的 利 器 , 他 们 凭 此 吸 引 男 性 的 注 意 力 。 波伏 娃 在 《 第二 性 》
中写 到 女人打扮 得越漂亮 :
她就越 受到尊重 。
纵 观 当 下 的
,
电 视 电 影 广 告 以 及 各 种 杂 志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媒 介 正 在 刻 意
男 性 文 化 的 基 础 上 。 因 此 媒 介 给 我 们 创 造 出 了 当 今 社 会 的
一
大
“
主
流
价
值
观
女 ” —
性
的
价
值
在
于
年
轻
貌
美
在 于 对
,
家 庭 的 付 出 。 这 种 主 “ 流 价 值 观 几 ” 乎 随 处 可 见 例 如 在 各 大 ,
网站
的新
闻版块
、财经 板
的 品 质 所 以 才 会 有 女 “ 生 学 习 好 不 如 长 得 好 长 得 好 不 如
,
,
嫁 得 好 等 ” 类 似 言 论 出 现 。
是“
二
贤妻
良 母”
式
的
传统
女性
符 合 中 国 传 统 价 值 观
,
中 的 “ 男 主 外 女 主 内 ” 的 价 值 标 准 大 家 都 耳 熟 能 详 的 “ 每 个 。
场 所 , 是 迎 合 传 统 , 实 践 家庭 角 色 和 社 会 角 色 的 形 象 塑 造 。 三 是 “ 女 强 人 型 ” 女 性 。 女 “ 强 人 ” 类 型 的 女 性 出 现 于 现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e861e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6.png)
思考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问题逐渐受到广 泛。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大众传播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对女性主义中国化进 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四、结论
四、结论
女性视角下的大众传媒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 仅揭示了大众传媒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现象,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工具以 改变这种现象。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判仍然面临 着许多挑战。例如,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媒体改变其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的现象;如 何在保持批判性的同时避免过度强调问题而忽视媒体的积极贡献等。这些问题需 要我们在未来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女性主义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首先,女性主义强调性别平 等,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开 始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和有决策力。其次,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多元性,认为女 性不应当被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或刻板印象中。这种观点促使广告创作人员开 始女性的多元需求和兴趣爱好,从而呈现更加丰富的女性形象。
结论
结论
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女性主义 和后女性主义理论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揭示了广告中存 在的问题。为了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的全面发展,应当在广告中消除歧视和刻板 印象,呈现女性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并赋予女性更多的决策权和表达权。
参考内容三
内容摘要
女性主义和第三类女性对大众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女性主义和第 三类女性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的受众结构。传统上,大众传播的受众主要是男 性,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触和使用大众传播媒介。这使得大众传播更 加和尊重女性的需求和声音。其次,女性主义和第三类女性的出现也推动了大众 传播内容的改变。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1)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1)](https://img.taocdn.com/s3/m/3c55bde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9.png)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形式,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快的传播速度,因此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社交交流的主要途径。
然而,不同于传统媒介,网络媒介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和塑造可能存在独特的社会性别问题,本文将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通常被呈现为具有强烈的性别特征和刻板印象。
例如,在一些流行的综艺节目、电视剧和广告中,女性通常被描绘成外表美丽、温顺无害、以男性为中心的对象。
在网络媒介中,这种趋势被加强,女性往往被定位为求婚对象、育儿履历者或家庭化形象。
这些形象纷繁复杂,却普遍存在一些相似的性别特征:女性通常是弱者、被动的一方,具有无害、柔弱、受害者的标签,这样的呈现影响了公众对女性的印象和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
其次,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性化倾向和人身攻击现象较为普遍,这些现象构成了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另一个突出的特点。
随着各种社交媒体的快速普及,许多女性形象的网络攻击和人身攻击事件层出不穷。
一方面,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强烈地赋予了性化的色彩,通过其性感化的形象为社交媒体平台吸引流量,为广告牟利;同时,部分网民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性格化、性别化和攻击性的评论,来寻求平台上的话语权,或者是宣泄个人的情感和压抑。
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和人身攻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别观念的塑造和传承。
家庭和学校是社会性别观念的重要形成地,一些女性所处的家庭和教育环境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灌输了约束女性行为和让男性拥有优势的观念,而且网上群体的匿名性和缺乏监管既扩大了言论自由的范围,也增加了对异化和攻击行为的容忍度。
为了破解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性别意识的普及和教育,增强社会层面上对于女性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针对社会性别观念的问题,家庭和教育部门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加以引导,避免灌输不健康、不平等、具有偏见的观念。
新闻媒体中女性形象分析
![新闻媒体中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a58b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8.png)
新闻媒体中女性形象分析第一篇:新闻媒体中女性形象分析新闻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新浪新闻为例摘要:新闻媒体作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工具,对新闻报道时是选择性的,需要向大众灌输主流价值观的思想,这时新闻内容必然和客观的社会现实不对等,片面的反映社会现实。
但是以新浪新闻为例的新闻媒体,在没有政府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媒体行业里生存,一方面要传到主流意识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还不能脱离大众全体,需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因此女性形象出现在新闻中的频率愈发的高。
新闻对于女性事件报道的时,不仅兼顾主流意识和大众群体,还要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只能反映主流意识下的女性形象,与实际的女性形象不相符。
关键字:新闻媒体主流意识女性形象我们从字面上了解的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以前发生现在仍能产生社会效应的事实的报道。
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①当今的的新闻已经越来越偏离“事实”的概念了,即便如此新闻媒体的确构建了一个社会现实,传达着统治阶级倡导的主流意识。
在这个媒体构建的社会现实中,媒体没有均衡女性对于整个社会做出的贡献,而是以一种弱势群体提现出来,表现为传统女性形象、家庭暴力、色情行为等等。
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权社会的通俗文化是一面歪曲的镜子,所反映的是主流意识形态想让你看到的东西,比如女性的刻板形象(性对象和家庭主妇等),而绝不会反映真实的社会状况,比如女性的真正状况与多元形象。
女性以什么形象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呢?下面通过五月份的几则新闻来分析一下主流价值观下,新闻媒体定位的女性形象。
2012年05月16日新浪网社会新闻《儿子结婚前遇害身亡母亲为凶手求情称其还年轻》一文中母亲梁建红的儿子被工友杀害,但是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宋晓明刺死马刚案公开宣判时,梁建红赴京出庭为凶手求情,老伴拒绝与她同来,她告诉记者,老伴拗不过她,一直不肯原谅她。
传播学视角下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分析
![传播学视角下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0414e20b4c2e3f572763f5.png)
传播学视角下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分析本文介绍了电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了女性形象塑造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了转变电视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对策。
要宣传全面、立体的女性形象;创作出客观的现代女性新形象;改变传媒现状,合理优化传媒结构。
标签:传播学;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塑造电视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特点,让它成为信息传播的沃土。
电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更多的是理念的传播,是对受众的审美和情趣进行规划,加以引导。
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介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电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1、贤妻良母型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对中国女性的最高褒奖,相夫教子成为传统女性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她们没有经济来源更谈不上经济独立,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孩子这样的事情,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妇女的[1]。
电视媒体对所谓的贤妻良母的大肆宣扬,实际上是弱化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女人一心一意的为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家庭服务、奉献,从而忽略了自己的发展。
女性在一定程度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女性在家庭中所做的一切以自我牺牲为前提,当一个社会的发展要以牺牲女性自身一切为前提时,这本身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
2、女强人型电视媒体在塑造这类女性时外表打扮干练利落,常常是标准的职业装,表情严肃古板。
这类女性在职场上可谓是风风火火,作风泼辣,行事干练果断,她们留给受众的印象永远都是聪慧果敢,精明强干。
她们的形象告诉受众,她们永远是光鲜亮丽的而且是成功的。
电视媒体在塑造这类女性事业上成功的时候,往往会拿她们的家庭生活做对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刻意塑造出在家庭角色扮演上的不成功。
在一些专访女强人的栏目中,她们往往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来平衡你的事业和家庭?”,“你在事业上是成功的,那么你觉得你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么?”,它实际上还是强调女性在私人领域中的角色,尽管是着重在表现公共领域中的事业型或者成功女性。
妇女媒体形象
![妇女媒体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6eacb8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2.png)
妇女媒体形象近年来,妇女在媒体中的形象逐渐受到重视。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负有重要责任去塑造一个真实、全面、积极的妇女形象。
然而,很多媒体在报道妇女相关的内容时存在刻板印象、性别歧视等问题,给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妇女媒体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善妇女在媒体中的形象。
首先,妇女媒体形象的塑造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作为公众舆论的导向者,其所呈现的妇女形象直接影响着大众对妇女的认知。
如果媒体只给予妇女柔弱、依赖、无能的形象,将会强化性别偏见和不平等,并且阻碍妇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参与。
相反,如果媒体能够展现妇女的多样性、坚韧、智慧和独立性,将有助于妇女争取平等权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其次,改善妇女媒体形象需要多方合作。
媒体、广告商、公众以及政府等各方应积极参与其中。
首先,媒体应该更加关注涉及妇女权益的报道,以专业、中立、客观的态度呈现妇女的真实形象。
其次,广告商应该摆脱性别刻板印象,不再利用妇女的形象作为商品的附属物,而是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品质和价值。
同时,公众应该培养自己的媒体素养,主动拒绝接受性别歧视的言论和形象,积极参与到推动妇女形象改善的行动中去。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媒体的指导和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惩那些存在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的媒体行为。
此外,妇女自己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媒体形象的塑造中去。
妇女应该发自内心地增强自信心,不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同时,妇女还应该积极表达自己对于媒体形象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发声,引起广大媒体的关注和重视。
只有妇女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才能有效改变媒体对妇女的刻板印象,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我们要深入认识到妇女媒体形象的重要性。
妇女本身是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
通过正面展现妇女的形象,我们能够树立起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追求个人价值的形象,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媒介形象——以《我的姐姐》为例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媒介形象——以《我的姐姐》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3c300e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4.png)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媒介形象——以《我的姐姐》为例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媒介形象——以《我的姐姐》为例引言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媒介形式,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塑造力,对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影片《我的姐姐》,凭借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卓越的演技,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以社会性别视角为出发点,分析《我的姐姐》中的女性媒介形象,探讨其所传递的意义和影响。
一、女性角色的塑造《我的姐姐》是一部以家庭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主角在父母去世后照顾弟弟的故事。
这个女主角,既是姐姐、女儿,也是一位职场女性。
影片通过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1.1 女性的家庭责任影片中的女主角,在父母去世后主动承担了照顾弟弟的责任。
她在家庭中起到了一个替代父母的角色。
她不仅要充当照顾者,还要承担经济支持家庭的责任。
这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1.2 女性的职场角色除了家庭责任,女主角在影片中还是一位职场女性。
她在工作中展现了坚韧的精神和敬业的态度。
她通过努力工作,为自己和弟弟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表达了现代女性在职场中展现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二、女性的挣扎与成长影片中的女主角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正是这些挣扎与成长,使她更加坚强和成熟。
2.1 家庭战斗的心理反抗女主角承担了照顾弟弟的巨大责任,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对幸福的追求。
影片中通过女主角的心理独白,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她试图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找回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2.2 职场困境的坚持与成长为了更好地照顾弟弟,女主角决定辞去自己工作中的经理职位,降为普通员工。
她选择了更加忙碌却收入更高的工作,以支撑起家中的重担。
这表达了女性为了家庭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同时,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女主角展现了顽强的精神和敬业的态度,最终获得了认可和成长。
三、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影片《我的姐姐》通过展现女主角的故事,传递了一系列有关女性的现实意义。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8c75f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8.png)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摘要】网络媒介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女性形象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了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如何被塑造,并分析了女性形象所面临的刻板印象、被动角色和性别歧视。
女性形象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自我认知,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为了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重塑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积极的社会性别观念,我们可以促进性别平等的发展,使网络媒介成为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空间,为实现性别平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网络媒介、女性形象、社会性别、刻板印象、被动角色、性别歧视、社会性别观念、重塑、性别平等、社会性别观念。
1. 引言1.1 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的重要性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女性形象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的塑造,不仅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也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女性的认知和评价。
网络媒介中流传的女性形象,往往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促进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平等,建立积极的社会性别观念。
2. 正文2.1 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网络媒介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被呈现出一种美化、理想化的状态,往往与现实中的女性存在巨大差距。
通过网络媒介,女性往往被描绘成完美无暇的形象,强调外表美和性感度,忽略个性与内涵。
这种形象塑造不仅影响了广大观众对女性的认知,也对女性自身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也往往受到商业利益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导致女性形象的化整为零、标准化甚至异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媒介中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存在一种对性别角色的固化与刻板印象的传递。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a4c8e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1.png)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传播已成为构建和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大众传播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因为它与社会、文化以及女性自身的地位息息相关。
本文将综述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并思考如何将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和文化背景相结合,实现女性主义的中国化。
一、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1.1 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表现随着媒体的普及,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电影等传媒中得到广泛呈现。
然而,过去的研究表明,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定型化为无害而弱势的角色。
女性在广告中常常被描绘为性感的物体,而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则经常被定位为依赖男性的角色。
1.2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的影响与反思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形象给女性带来了身体上、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加剧了身体焦虑和自我否定。
其次,它们也给男性带来了对女性的固有性别角色认知,将女性定位为弱势和依赖的一方。
这种定型化的表现对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推进产生了阻力。
二、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结合2.1 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和理论框架,强调性别平等和性别正义。
这一运动和理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显著的影响,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
2.2 女性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特点在中国的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女性主义的中国化具备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女性主义需要与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相融合。
其次,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女性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需要反思和超越传统的性别观念。
2.3 实现女性主义中国化的途径与挑战实现女性主义的中国化需要在国家、社会和个体层面进行努力。
首先,政府应推动性别平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女性赋予更多的机会和权益。
中国媒介女性形象浅析
![中国媒介女性形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fede6b1ed9ad51f01df2d3.png)
中国媒介女性形象浅析【摘要】“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塑造成的。
”(波伏娃)现代大众媒介,就是在运用“男权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参照标准塑造女性的形象。
许多电视、广告、等媒体不仅将女性自身作为描绘的重点,更倾向于把女性置于男性的审视之下。
所谓大众媒介所传达出的大众意识,归根到底,不过是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在媒体中难以得到平等、公正、全面的展现。
【关键词】媒介;女性形象近年来,女性在媒介中出现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媒介对于女性形象的展示。
一、中国媒介女性形象现状以下将主要论述中国女性在报纸、文学作品、广告以及电影这四种媒介中的形象的现状。
(一)电影中女性形象分析(从电影导演的性别角度论述)1、男导演男导演的作品,很大部分将女性塑造为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和想象的女性形象。
男性导演怀抱理想主义情怀和男性审美来塑造完美女性。
张艺谋的处女作《红高粱》,影片一开始便是七个呈现在男性欲望目光中巩俐的特写镜头。
而女人的登场,不仅成功地解脱了女性悬置于历史父子场景之外的焦虑,同时,想象性地释放、缓解了中国与世界、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巨大张力。
综观男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不难看出,男导演是用镜头讲述着他们所梦想的中国式“好女人”。
善良、美丽、温柔只是男导演对于女性的一种想象,一种关于贤妻良母、爱情至上的女性的想象,而这种想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毁灭,也意味着男导演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蒙昧无知,对于女性刻板成见的破灭。
2、女导演女导演是将自己的女性身份作为一种标志甚至优势。
她们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创作之中,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来表现女人的丰富世界以及她们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并将自己的性别优势融入创作之中,甚至对自身所在性别群体的关注以及自身的性别经验,创作了许多以女性为叙事核心的作品。
女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是弱小,卑微,甚至受损伤的。
她们因其社会地位的底下而处于一种被观看的地位。
比如,在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角自始至终执着地爱着一个风流成性的作家,但他却在她怀孕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生存,她做了交际花,依附于一个年轻军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媒介中女性形象总体来说是趋于正面化的, 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媒体也 以一种正确的、理性的角度解读女性。在小说、 电视、电影等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往往很分明,好 坏皆有。在新闻报道中,女性比男性少见,女性 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及男性多样,男性在经济新闻、 政治新闻中扮演的角色较多,女性则在社会性新 闻、娱乐新闻中出现较多。在媒介中的广告中, 女性则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比例,广告中 男性的审美标准占据着主导地位,女性在广告中 常以轻松、快乐的形象出现。
电视中的女性形象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电视剧和电影,电视 剧很电影飞速发展,现在俨然成为了主流文化之一,在电视剧 和电影中大都有女性的参与,这些女性形象或大方活泼,或端 庄贤淑。或是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她们都在其中占有一 定的地位,不管他们是奸诈或善良,总能在剧中找到让你心动 的形象,所以在剧中塑造的形象会对受众产生很大的形象。
我们的观点是:塑造和建设一个良好的媒介中女性形 象.需要从最初的观念入手,像在教育孩子时,就应该告 诉他正确的”男女平等”的观念.要互相尊重,互相合 作.从而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平等的性别环境观念。 其次要从女性的自身方面发展,有正确的思想.女性不 一定是依附男性而生存的.提高社会对女性的认知程度. 在这其中,大众传媒需要改变审美价值,开拓思维空 间。改变视角,使新闻更加丰满,还原真实。
总的社会背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 , 来都是“女主内,男主外”,这样的思想 一直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现 在有所改观。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变成了 现代文明,在大众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 还是会在主流的文化中出现对与女性的歧 视。我们组就杂志、电视、广告、网络四 个就以分析。
杂志中的女性形象:在时尚杂志中 ,女性的形象大都是美女,用美丽 的女性来展示杂志中所想要向公众 传达的商品信息,或是来解读一下 杂志社对于时尚和流行的理解,当 前的杂志八卦杂志占了很大一片份 额,杂志社利用明星的绯闻或新近 发生的事来进行大肆的炒作,在看 与被看的模式中,女性变成了男性 视觉欲望的载体,处在了与男性不 等的地位中,所以杂志有三宝,美 女,明星和艳照。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广告中有大部分的女性出 现,在一些肥皂,鸡精,厨房用品中的广告中都 是女性做主角,而下厨房洗衣服的也往往是她们 ,男性在广告中就是一些很正统的形象,大部分 就是就是精英,无形中给大家塑造了一个社会性 角色以男性为主,家庭则以女性为主,或许是根 深蒂固的观念,当大众在看到广告觉得很自然, 女性就应该是那样,于是为了迎合大众,广告商 就开始以这样的模式一直在开始这样的女性形象 的塑造。
不能总是从男性是视角看问题,也需要从女性的视角 来判断,思考和报道.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在政治,经济 等法律方面.明确女性的权利是等同于男性的.这样才 能使新闻工作者改变传统的观念.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才 得以从“贤内助”、“贤惠”等形象转化为“独立”、 “自信”新一代女性形象。
网络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网络进驻现代的今天,女性成了网络文 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更为广大的接触平台出现在公众的视 野中,在网络中女性形象成为主导,风姿绰约的美腿吸引,大公无私 的母爱情深,为爱殉情的单纯少女,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成功女 人的失败婚姻,在这一切网络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都把女性和男 性归结为二元对立,而女性就是较弱的一方。女性全面报道的比例 比男性少得多,在大众的商业化发展的今天,变成了美女经济时代 ,网络传播中涉及与男性并肩地位同等的女性是很少的,基本上都 是给大众传播了一个固定的女性形象,且在看与被看的模式中,网 络上的美女和变成了供男性选择的对象,符合他们的审美就会获得 他们的宠爱,在网络这个主流媒体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存在较大 的不平等。男性新闻新闻人物的出现大于女性,一个涉及到国家或 者是市级的事件,出现的大部分都是男性。
作为重点,而不是将性别平等作为衡量和评估媒介信息的标准
之一。这也是含有性别成见甚至偏见的节目内容出现的重要原 因。
3.媒介中女性被表现的比例比男性少得多, 并且没有得到充分全面的报道
媒介一般是在无形地或者说是在隐蔽地做着这种不断塑 造男女刻板印象,并不断巩固这种印象的工作,而平时 很少有人发觉这个秘密,包括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介传 播者自己,因为在男权的语境里,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早 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的构成。我们应该用社会性别的 视角来考察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媒介现实中女性的形象身 份是否真实、女性表现的比例是否合理和平衡,是否存 在和强化了角色陈规定型等现象。
什么是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 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 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 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 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我们的见解是:过去的女权主义遵守一系列生活信条,包括 特定的穿着和言行,而如今赋予女性最重要的权力就是,给 她们我行我素的自由,这是一种‘混搭女权主义’,女性可 以只选择自己需要关注的部分,展现女性独特的魅力,将视 野扩展涉及到文化、艺术等各个人文的领域。
2 媒介对女性形象报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扭曲和谬论
媒介对女性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将女性弱智化、商品化和色
情化的倾向,性别歧视现象最为严重,媒介工作者无社会性别 意识和弱社会性别意识的情况十分明显。如果媒介工作者无社
会性别意识和弱社会性别意识,将导致在生产和制作媒介信息
的过程中仅仅注重是否与道德规范、政策法规等标准相符;在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中,更是容易将收视率及其相关广告利益
而在电影电视剧中,女性大都属于男性的私人领域 ,在政治,经济,法律的高层,IT精英就是属于男 性的领域,而女性则成了在家贤惠相夫教子,为了 家庭牺牲自己的理想即使拥有自己的事业也要以家 庭为主,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刻画的“女强人”形象 ,幸福的没有几个,要么就是家庭破裂,要么就是 孩子变成了玩世不恭的人,女性变成了依附男人的 角色,这种女性媒介的形象都对女性存在在一定的 歧视,女性变成了男性私人领域的主角,继而当然 能当然随着低俗文化电影的出现,在涉及一些情色 电影中很明显的存在着一定程度对女性的歧视。
1、媒介在表现女性形象时存在一些固有的刻板的观 点 在传统理念里,男性特征常常被归结为“精神的、 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立志的、 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而女性特征则被归 结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 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刻板印 象主要分为:女性成为相当一部分男性视觉欲望的客 体;女性往往被表现成私人领域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