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2、3)
第3章 利息与利率

• 3.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 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就实物 投资而言,利率提高,意味着筹资成本增 加,投资后的相对获利减少,这会抑制投 资;反之。 • 利率对证券投资的影响主要是调节银行储 蓄与有价证券的结构,以及对不同有价证 券的选择。银行利率与有价证券价格成反 比。
• 1、威廉· 配第与约翰· 洛克的“利息报
酬说”
威廉· 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 配第和洛克都从地租的存在来推导利息的来源、 本质和利息存在的合法性。洛克认为利息源于货 币分配不均。因此,利息就是放弃货币所有权的 报酬。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 配第 认为,既然出租土地可以收取租金——地租,那 么,出租货币也同样应该收取租金——利息。否 则,货币所有者就不会贷出他的货币,而宁愿用 货币购买土地,然后出租以获取地租,所以利息 和地租一样是公道的、合理的,符合自然的要求。 利息是由于地租存在而产生的,是因为暂时放弃 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利 息报酬论”。
• 2. 根据利率形成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官 定利率、市场利率和公定利率 • 官定利率是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 中央银行确定的要求强制实施的利率。 • 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确 定的竞争性利率。 • 公定利率是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 织如银行、公会等确定的利率。它只对会 员银行有约束作用。
• 利率是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杠杆,又是受国 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外生变量。当宏观经济形 势过热时,提高利率,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当宏 观经济萧条时,降低利率,以增加货币供应量。 • 4.物价水平
• 为避免损失,往往在银行公布的利率的基础上加 上一定的通货膨胀率。而在通货紧缩时期,则降 低利率,以刺激人们消费和企业增加投资,推动 经济走出低谷。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
该理论的产生:1937 年凯恩斯的学生罗伯逊 在古典利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因此是古典利率理论的延伸。 对凯恩斯利率理论的批评: 认为凯恩斯利率理论完全忽视储蓄、投资等 实际经济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认为利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与现 实经济现象不符。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2)
一、古典利率理论(4)
(二)均衡价格论(马歇尔) 基本观点:认为利息是资本需求与资本供给达到均 衡时的价格。 资本需求决定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资本的供给取决于抑制现在消费而对未来享受的 “等待”; 利息率由资本供求双方共同决定。
一、古典利率理论(5)
(三)古典学派关于利率与储蓄、投资间变动关系 的分析: 资本供给来源于储蓄,储蓄取决于“时间偏 好”、“节欲”、“等待”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既定时,利率越高,储蓄的报酬 越多,储蓄增加,反之减少;储蓄是利率的增函 数。 当资本边际生产力一定时,利率越高,投资 越少,利率越低,投资越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 数。
(一)利息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 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 利润的一部分。 (二)利率 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 称为利息率,简称为利率。以公式表示: 利率=(利息/本金)×100%
二、利率的计算方法
(一)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1、年利率:1% 如:年息 5 厘,指本金 100 元,每年利息 5 元。 2、月利率:0.1% 如:月息 5 厘,指本金 1000元,每月利息5 元。 3、日利率:0.01% 如:日息 5 厘,指本金 10 000元,每天利息 5元。 4、换算: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月利率/30=年利率/365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二、利率种类
1、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存贷利差
1996年以来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利差的变动情况 单位:%
时间
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利差
调整前
10.98
12.06
1.08
1996.5.1
9.18
10.98
1.80
1996.8.23
7.47
10.08
2.61
1997.10.23
5.67
8.64
2.93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一、利息与利息率的概念 利息是借款者为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 权而支付给贷款者的一定代价,或者 说是货币所有者因暂时让渡货币资 金使用权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一 定报酬。
利息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 贷本金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利率= 利息额 100% 借贷资本金额
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与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
2012 年6月8日和7月6日,中国人民银 行两次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 间。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浮动 区间的上限由基准利率调整为基准利率 的1.1倍。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 区间,6月8日,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 由基准利率的0.9倍调整为0.8倍;7月6 日,贷款利率下限继续调整为0.7倍。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随借贷 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适用于短 期借贷。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 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 同时也锁定了融资成本或风险。它 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计息方式。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 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 时间依据市场利率进行调整,每3个月或6个 月调整一次。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艾洪德、张贵乐)

一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 款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本金的比率。存款利率的 高低与存款期限有关。存款期限越长,存款利率 越高,反之则相反。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一般 高于存款利率,它们之间的差额即为存贷利差。 存贷利差是传统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它直 接决定着银行的经济效益。
基准利率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基准利 率是一国利率体系中处于最低水平、影响力最大 的金融产品的利率,市场参与程度高,能客观反 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与其他利率有较强的关联 性;其次,便于中央银行调节以体现其政策意图; 第三 稳定性好、风险较小。
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和风险 收益等因素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一般来说,当市场上的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 场利率就会上升;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 利率就会下降。当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即资金运用的风险增加时,市场利率也会上升, 反之则会下降。
二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思路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中逐渐提出来的。我国在1978年以前的计 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基本上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 的高度集中严格管制的固定利率体制。利率管理 权限完全集中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利率的重 大调整须报请国务院批准,各级分行和专业银行 都无权变动利率,这是严格的僵化的管制利率体 制。 改革开放以后,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 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 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 管理体系。
或
1 名义利率 1 实际利率 1 通货膨胀率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 1 通货膨胀率
在连续计算复利的情况下,前式可以简化为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五)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分为: ▪ 名义利率: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是包括
了通货膨胀的利率。 ▪ 例:交通银行年初贷出为期1年的贷款10亿
元,年终收回本息11亿元,则它的名义利息 率=(11-10)/10=10%
▪ 如果利息在每年的年末就支付给你,而不是存 款到期后才一并支付,这样,上一年得到的利 息在下一年又可以投资,成为本金,在以后的 每年中都可以得到利息,从整个投资期限来看 就是实际上的复利。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⒊现值(也称贴现值)的计算与应用:
▪ 例如,希望5年后有一笔10万元的资金,在利率为 2%的情况下现在应当拥有多少本金?
原本金额。
▪ 单利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 I=PV0×r×n
▪ 利息=本金×利率×计息时间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其中: ▪ PV--本金,又称期初金额或现值; ▪ r--利率,通常指利息与本金之比; ▪ I--利息; ▪ n—计息时间,单位应当与利率的时间单位
相一致,通常以年为单位。 ▪ 利率按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年利率、月利
▪ I=1200×4%×60/360=8(元) ▪ 在计算利息时,除非特别指明,给出的利率是
指年利率。对于不足一年的利息,以一年等于 360天来折算。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单利终值(本息和)的计算:
▪ 单利终值即现在的一定资金在将来某一时点按 照单利方式下计算的本息和。单利终值的计算 公式为:
▪ ∵ I=FV-PV
▪ ∴ I= PV(1+r)n-PV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 •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 • 纽约同业拆借利率(NIBOR) • 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CIBOR) • 香港同业拆借利率(HIBOR)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01
平均利润率
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
02
资金供求状况
贷者和借者之间的竞争决定着 利息率的高低
2、历史演变
世界各国: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限制利率水平为主的金融管制制度 20世纪70年代——利率逐渐市场化 20世纪90年代——放弃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实行利率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
中国: 计划经济体制下——直接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由高度集中的直接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向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过度 1988年10月5日——《关于加强利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初步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利率管理的主体地位和 管理范围。 1990年——《利率管理暂行规定》对利率管理的职责范围进行全面界定 1993年——提出改革的长远目标 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 1999年3月——《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进一步简化利率管理的种类
03
社会再生产状况
社会再生产状况决定着借贷资 本的供求
04
物价水平
物价上涨率高于名义利率,负 利率
05
国家经济政策
扩张——调低利率 紧缩——调高利率
06
国际利率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一(二、)信利用息的的本定质义 和
利息是剩余产 品价值的一部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结构
在不同类型的融资中,有不同的利率水平,就存 在着利率的结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利率的 风险结构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 环境与条件
• (一)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 决定利率水平; (二)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 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 (三)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 高; (四)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 应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 为什么我国要进 行利率市场化改 革?
• 为什么应逐步放 松利率管制,实 行渐进式的利率 市场化改革?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总结
• 要理解利息,可以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也 可以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它都能表明利息 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价格。
• 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 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 B=P×r
• 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所创 造的。体现了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 (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 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借贷 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瓜分剩余 价值的关系。
• 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 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 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 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要从现值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种类的债 务工具,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不一样, 但其思想是相同的。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S P (1 r ) n 公式:
其中:I—利息额;P—本金金额;r—利息率;n—期限; S—本息合计
三、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是在一个经济运行体中存在的各种 利息率相互连结而形成的有机系统,包括利率 结构和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利率体系结构包括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 和市场利率等。 利率间的传导机制:一是中央银行调整再贴 现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而调 节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使市场利率向中 央银行的调节目标变动;二是中央银行在金融 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通过调 节货币供求状况来调节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 率。
(七)单利和复利 单利:计息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 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的计息方法。公式: 公式: I P r n
其中:I—利息额;P—本金金额;r—利息率;n—期限 复利:是单利的对称,是计算利息额时要按一定的期限 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中重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直 至借贷期满的一种计算方法。
(五)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证券利率 存款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时付给存款 人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 贷款利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向客户 收取的利息和贷款本金的比率。 证券利率:各种有价证券的名义收益率,主要指 有价证券票面载明的收益率。 物价上涨率<存款利率<证券利率<贷款利率<平均 利润率 (六)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利率。 长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利率。
第二节 利率体系结构 一、利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利率的概念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所贷本金金 额的比率是反映借贷资本增值程度和利 息水平的数量指标。 2、利率的表示方法: 年利率(百分之几%)、月利率(千分 之几‰)和日利率(万分之几)。 我国常用分和厘表示利率,如年息3厘, 为3%;月息5厘。为0、5%(5‰)。
利息和利率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利息率随着市 场利率的波动而定期调整变化的利率。浮动 利率在借款期内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 调整,因而借款人在计算借款成本时比较困 难、繁杂,利息负担可能减轻,也可能加重。 但借贷双方可以共同承担利率变化的风险, 这种利率比较适宜于中长期贷款。
Interest & Interest Rate
Interest & Interest Rate
实例
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也无决定价格大小的内 在根据,但据资本化规律可以确定其价格高低。如:一块土地 每亩的年均收益为100元,假定年利率为5%,则这块地会以 每亩2000元(100÷0.05)价格成交。 并非资本的事物可以看作为资本。如,一个人的年工资为 2400 元 , 以 年 利 率 为 5% 计 , 人 力 资 本 为 4.8 万 元 (2400÷0.05)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股票价格是股息的资本化;人力资 本是工资的资本。
一、利息(interest)的含义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 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二、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马克思利息来源与本质的理论:双重支出和双 重回流、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是利润的一部分。
Interest & Interest Rate
Interest & Interest Rate
原因(马克思):首先,利息是资本所有权
的果实这种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一旦人们 忽略借贷过程创造价值这个实质内容,而仅 注意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可带来利息这一联系, 便会形成货币资本自身天然具有收益性的概 念。其次,利息虽然是利润的一部分,但利 率同利润率的区别在于利率是一个事先确定 的量。人们通常用利率衡量收益,用利息表 示收益。第三,利息的历史悠久。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实际利率指剔除通货膨胀后的利率。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
i r
1 r i 1 1
—只考虑物价对本金影响
P (1 r ) P (1 i)(1 )
—考虑物价变动对本金和利息的影响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22
28
(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宽松、紧缩)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节
利率水平的决定
二、利率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建立在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之上的,并以剩余价值在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
之间的分割作为分析的起点。 利率的变动范围是在零和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 。 社会平均利润率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 高有下降的趋势,利率也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根据利息计算的基准不同,利息的计算方法通
常有两种:单利计算法和复利计算法。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11
1、单利计算法是指不论借贷期限长短,利息 仅按本金计算,所生利息不计入下期本金。
I Pr n
S P(1 n r )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12
2、复利计算法是指按一定期限将上一期(一般一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部分股份制银行
1 年定期 基准利率 光大银行 兴业银行 招商银行 浦发银行 平安银行 中信银行 恒丰银行 3.00% 3.30% 3.30% 3.30% 3.30% 3.30% 3.30% 3.30% 2 年定期 3.750% 3.750% 3.750% 3.750% 3.750% 3.750% 3.750% 3.750% 3 年定期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5 年定期 4.750% 4.750% 4.750% 4.750% 4.750% 4.750% 4.750% 4.750%
[经济学]第3章 利息与利息率_OK
![[经济学]第3章 利息与利息率_OK](https://img.taocdn.com/s3/m/1152544369dc5022abea009e.png)
应付利息=10,000×181×(1.89%÷360)+650000×(0.72%÷360)
=108.03 元
2021/8/27
20
你刚刚中了500万的彩票,在以后10年内该彩票每年支付50万,你真的赢得了500万吗?
(3)货币的时间价值——金融学三大分析支柱之一
定义: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间的定点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
2021/8/27
8
一、利率的概念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 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即用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
额与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 利息额/借贷资金额 × 100%
计息周期
年利率=12*月利率=360*日利率
日利率 1 *月利率 1 * 年利率
30
360
2021/8/27
2021/8/27
21
折现率(到期收益率)的认识
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信用工具的收入的现值 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投资者用P元投资于某种信用工具,n年后可一次 得到S元的总收入,那么折现率i将由下面的公式决定:
S= P(1+i)n
S (1 i)n
P
i n s p 1
2021/8/27
答案:
原定存期选择公式“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 利率”;逾期部分按活期储蓄存款计息,利息计算如下:
应付利息=10000×6×(1.89%÷12)+65天×10000×(0.72%÷360)
=107.5 元
原定存期选择公式“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逾期部分按活期储蓄存款计息,利息计算如下:
2021/8/27
18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第一节利息一、利息的概念及其本质1、利息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代价。
一般认为,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的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利息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也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中,利息来源于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它体现了国民收入在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分配关系,反映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3、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1)利息报酬理论配第、洛克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给贷方带来不方便)而获得的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萨伊(庸俗经济学家推崇)认为资本具有生产力,利息是资本生产力的产物。
风险利息和纯利息,纯利息是:对借用资本所付的代价。
(3)节欲论西尼尔认为利息是资本家节欲行为(牺牲眼前的消费欲望)的补偿。
(4)时差论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的物品的价值通常高于未来的同一类和同一数量的物品的价值。
(满足即期需要,已经控制在手,能投入生产创造利润),其间产生一个差额,利息就是来弥补整个价值差额的。
(5)流动偏好论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1、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的观念被广而化之。
2、利息虽然就其实质来说是利润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是个事先极其确定的量,其大小制约着企业主收入,用它来衡量收益,并以之表现收益的观念顺理成章了。
3、在于利息的悠久历史,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成为传统的认识。
三、收益资本化1.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
B=P×r P=B/r2.有些本身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实物,也可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如土地。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三)物价变动 在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实际利率等于名
义利率减去物价上涨率。因此,物价变动 直接影响利率水平。 引起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货币表 示的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也就是说, 货币供应量过多。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四)银行利润 利率水平不仅影响银行利润,而且调节银
一、利率管理体制类型 国家集中管理 市场自由决定 国家管理与市场决定相结合
第四节 利率管理体制
二、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现状 利率“双轨”并存 利率管理过死 存贷款利差不合理且实际利率水平低
第四节 利率管理体制
三、利率市场化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1.利率市场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2.利率市场化是顺利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的 内在要求 3.利率市场化是治理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 的一种选择
款时所收取的利息与借贷本金的比率。
第一节 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利息率在借贷期内不随借贷
资金的供求状况而波动的利率。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利息率随市
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4.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针对不同的贷款种类和借款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二)供求和竞争对利率的影响 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跌,借
者可以支付较少的利息;借贷资本的需求 大于供给,利率上升,贷者可以占有更多 的利润。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三)社会再生产对利率的影响
马克思极其深刻地指出:“在物质资本的 供给和货币资本的供给之间,有一种看不 见的联系;同样毫无疑问,产业资本家对 货币资本家的需求,是由实际生产情况决 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第473页)。这就是说,社会再生产状况决 定着借贷资本的供求,因而是影响利息率 的决定性因素。
货币银行学(第三版)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习题答案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参考答案一、填空1.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2.通货膨胀;3.流动性偏好理论。
二、单选1.C;2.C;3.C;4.D;5.A;6.B;7.B;8.B三、多选1.CD;2.ABC;3.ABD;4.ABE;5.ACE;6.BD;7.ABC四、判断1.错;2.对;3.对;4.错;5.对;6.错;7.错五、名词解释1.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掉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2.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信用工具的收入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3.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基本开放,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
4.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固定收入证券的期限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用收益率曲线加以描述。
利率的风险结构指期限相同债券的不同利率之间的关系。
六、简答1.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
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的标准应该是实际利率,原因在于:(1)在信用行为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和债务人的成本的合理指标应该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
在资金融通行为中,债权人除了获得名义利率的报酬外,还遭受或面临来自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对收益的侵蚀,作为交易的对方,债务人除了支付名义利率的成本外,其债务负担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债权人收到的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货币相对比较廉价。
在通货紧缩背景下,情况恰好相反。
(2)在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即经济景气相对高涨时,债务人面临比较乐观和宽松的经营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相对较强,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强;在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即经济景气相对低落时,债务人面临比较困难或紧张的经济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弱。
2.在利率的风险结构决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1)违约风险。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P=F/(1+r)n
p:发行价 : F:面值 :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回报率
回报率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 以购买价 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 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 假设用1000美元买入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 假设用1000美元买入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 1000美元买入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 息票利率为l0%的息票债券. 息票利率为l0%的息票债券.持有一年后以 l0 1200美元的价格售出,那么购买该债券的回 1200美元的价格售出, 美元的价格售出 报率为多少呢? 报率为多少呢?
费雪效应:物价水平上升时, 费雪效应: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 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 物价水平下降时,
(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25
(五)社会再生产周期 (六)国际收支状况 (七)市场汇率水平 (八)国际利率水平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节
利率水平的决定
习题
1、某国证券市场现有两种债券供投资者选择: 某国证券市场现有两种债券供投资者选择: (1)一级市场发行的A债券,其面值1000元, 一级市场发行的A债券,其面值1000元 1000 期限9个月,发行价格970元;(2 期限9个月,发行价格970元;(2)二级市场 970 交易的B债券,该债券是2年前发行的,名义期 交易的B债券,该债券是2年前发行的, 限为5 限为5年,面值1000元,年利率为10%,到期后 面值1000元 年利率为10%, 1000 10% 一次性还本付息(单利计息),现在的市场价 一次性还本付息(单利计息),现在的市场价 ), 格为1200元 格为1200元。问两种债券的年收益率各是多少 1200 ?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

二
“古典”利率理论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 维克(1851—1914)、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1887——1947)等人对支配和影响资本供给和 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资本的供 给来自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从而 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由于这些 理论严格遵循着古典经济学重视实物因素的传 统,主要从生产消费等实际经济生活中去探求 影响资本供求的因素,因而被西方经济学者称 为“古典”利率理论。
3.2 复利与终值
单利公式: I=Prn S=P+I=P(1+rn) 复利公式:
每年复利1次:TVn=P(1+r)n 每年复利m次: TVn=P(1+r/m)nm
例如:本金为100,年利率为12%,如果每季度支付利息,则三年末的终值为:
100×(1+12%/4)3×4=142.58
连续复利
计息次数越多,利率越高,终值越大
利率是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③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随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官定利率
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
④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资金借贷期限的长短对借贷资金的风险、借贷资 金的盈利水平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等方面都有不同 的影响和表现。 ⑤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⑥年率、月率、日率 ⑦单利与复利
★有一位学生想利用假期打工赚钱,有 两种选择:一是当保姆,每天收入20 元;二是卖报纸,2分钱的报纸,报社 按1分钱的价格卖给他,而他也只有1 分钱的本钱,请问他该如何选择?
(三)现值理论及其应用 P=S·1/(1+r)n
第3章 利息与利息率

居民在银行的储蓄不仅没给存款者带来收
入,就连本金的实际购买力也在日益下降。 老百姓的反应就是到银行排队取款,然后
抢购,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因此就发生了
1988年夏天银行挤兑和抢购之风,银行存 款急剧减少。
案例阅读: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表 中国的银行系统对三年定期存款的保值率(%)
季度 1988.4 1989.1 1989.2 1989.3 1989.4 年利率 9.71 13.14 13.14 13.14 12.14 通货膨胀补贴率 7.28 12.71 12.59 13.64 8.36 总名义利率 16.99 25.85 25.73 26.78 2l.50
第二节 利息率与利率市场化
一、利率的含义 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金额的比 率。
利率(利息率)
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 比例。
利率=利息/本金
第二节 利息率与利率市场化
二、利率的种类 (一)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 (二)官定利率与公定利率 (三)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四)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五)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 (六)年率、月率、日率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变化
2007 年 1月 2007 年 2月 2007 年 3月 2007 年 4月 2007 年 5月 2007 年 6月 2007 年 7月 2007 年 8月
2.2
2000 年
2.7
2001 年
3.3
2002 年
3.0
2003 年
3.4
2004 年
4.4
2005 年
其中总名义利率等于年利率和通货膨胀补贴之和。
案例阅读: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三)经济周期(社会再生产状况)
马克思深入到生产领域,进一步研究影响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的原因,详尽分析了资本主义产业周期不同阶段货币资本的 供求状况和利息率的变化情况。 危机阶段:工厂倒闭,商品积压,支付停滞,“借贷资本几 乎绝对缺乏”,利率会上升到最高限度; 萧条阶段:生产规模缩减,对资本需求进一步减少,因此利 率下降到最低程度; 复苏阶段:投资逐渐增加,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开始增长,利 率开始回升,但变化不大; 繁荣阶段:初期,生产虽迅速发展,但资本运营有序,资本 周转灵活,利率同样可维持较低水平;发展到后期,生产规 模继续扩大,而各种投机行为也使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大增, 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导致利率快速上升。 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不是由借贷双方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 是由社会再生产状况决定的。 19
13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换算
物价上涨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因此,在借贷过程中,债权 人要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 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指包括了通货膨胀因 素的利率。通常金融机构公布或采用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 下的利率,即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粗略的换算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应该考虑通货膨胀对利息部分同样有贬值的影响,所以精 确的换算公式应是: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 判断利率的高低,不能只看名义利率,而必须以实际利率 为依据。
11
三、利息率的种类
按照利率作用的不同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非基准利率 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定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 利率 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可调整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 率 按照信用活动的期限长短可划为: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按照计息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单期利率与复期利率 按照计息期限的不同可划分为:年率、月率与日率 按照利率执行标准的不同可划分为:一般利率与差别利率 按照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掌握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和 西方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及风险结构理 论。 教学难点和重点: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和ISLM利率理论。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1、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平均利润率是 利息率的最高界限。 2、利息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 之间。 3、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 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 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割 的比例。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理论
4、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决定实际利率水 平的因素,主要是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 家之间的竞争。 5、另外,习惯和法律传统等对利率的决 定也发生作用。 6、平均利息率有下降趋势。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理论
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 指在众多利 率中起决定 作用的利率。 基准利率决 定了市场利 率的变化趋势。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八)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与非银 行利率 这是按照借贷主体不同可划分的。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划分标准本身可以是 交叉的,故一种利率可能同时具备几种性 质。例如,我国目前1年期的居民储蓄存款 利率为2.25%,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 是公定利率、固定利率、长期利率与名义 利率。划分后的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 内部都有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制约,共同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国的利率 体系。利率体系就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 类利率的总和。
名 义 利 率 实 际 利 率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 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 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 件下的利息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为: r=i+P; 其中,r表示名义利率,i实际利率,P表 示借贷期间内物价的变动率。
市场利率 特点 官定利率 公定利率 代表政府 的货币政 策意志 对市场利 率有导向 作用
反映资金供 代表政府 求 的货币政 策意志 相互关系 是制定官定 对市场利 利率、公定 率有导向 利率的依据 作用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我国目前以官定利率为主。市场利率 范围有限。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以市场利率为 主,同时有官定、公定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利息? 2、利息的计算有哪些基本方法?
《货币银行学》课程
HUO BI YIN HANG XUE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教学内容: 一、利率的概念 二、利率的种类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和 实践,理解利率的概念,掌握利率的种类。 教学重点: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固定利 率与浮动利率以及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物价上升
固定利率 对债权人不利 计算简单。会使 双方都可能承担 利率波动的风险
浮动利率 对债权人有利 计算复杂。灵 活反映资金供 求状况,有利于 减少利率波动 造成的风险。
中长期借贷和 国际金融市场
优缺点
适用范围
短期借款或市场 利率变化不大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 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 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 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 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 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 后短期、小额。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 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 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 定。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 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 进一步扩大农信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 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3年12月10日宣布,从2004年1月 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
《货币银行学》课程
HUO BI YIN HANG XUE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 制,由资金供求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 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是社会资金和其 他资源配置的指示器。
与利率管制相比较,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 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强调遵循 价值规律,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 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因 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问题1: 1993年7月1日,人民银行将一年定期 储蓄存款利率调整为10.98%。2002年2 月21日,人民银行第八次降息,将一 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下调为1.98%。问 你在哪个时期进行储蓄是有利的?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一)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五) 年率 年率、月率、日率 月率 日率
年利率 是以年 为单位 计算利 息
月利率 是以月 为单位 计算利 息
日利率,习 惯叫“拆 息”,是以 日为单位计 算。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 1年期以下 的信用行为, 通常叫短期 信用,相应 的利率就是 短期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 贷款利率种类,探索贷款利率改革的途径。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 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 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 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 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2002 年又进一步扩大试点。同时,简化贷款利 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 善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第三,能够促使隐含利率公开化,中央银 行可以以此为参考调整基准利率,缩小利 率调整的幅度,增加利率调整的频率,使 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有所改善,利率政策 产生较好的宏观经济效应;第四,可通过 适当的契机使市场化的成分由小到大以形 成一个统一的资金市场,使资金的供求逐 步纳入市场机制的运行范围。因此,我们 应从实际出发,逐步放松利率管制,实行 渐进式的利率改革,以实现利率市场化。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三)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 由政府金融管 理部门或中央 银行确定的利 率,通常叫官 定利率或法定 利率。 公定利率
随市场规律 而自由变动 的利率就是 市场利率。
由非政府部门 的民间金融组 织,如银行同 业工会等所确 定的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实行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一,不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震动,可 以避免全面放松利率管制对各行业、各部 门的猛烈冲击;第二,有利于引导市场参 与者的经济行为,通过逐步缩小放松利率 管制后出现的利率差额,使计划性的固定 利率逐步向市场利率靠拢;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 化发行利率。 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 利率招标发行。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 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 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 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 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 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 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 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率的概念 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 所贷资金额的比率,日常简称为利率。 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值的程 度,是衡量利息量的尺度。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二、利率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种类,可以将利率划分为不同 的种类。 从不同的划分标准或划分角度,将利率划 分为不同种类,有利于表明各类利率的特 征,认识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内部的 联系,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说明问题。
为什么要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源配置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 官定利率的毛病之一,是不能反应银行的 贷款风险。 官定利率是央行厘定的。 中国于2006年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包括 市场准入、客户范围和人民币业务。 利率市场化并不是利率100%的自由化。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二)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 定 利 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 做调整的利率。实行固定利 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 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 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调整期一般为半年。
浮 动 利 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问题2: 目前我国一部分商业银行推出固定利率按 揭贷款和浮动利率按揭贷款,若你需要按 揭购买一套住房,你是愿意和银行签定固 定利率合同还是浮动利率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