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渔父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渔父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淈其泥而扬其波 餔其糟而歠其醨
屈原: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宁赴湘流
这场对话的结果如何?
渔 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父 不愠不怒,超然豁达
屈 原
Hale Waihona Puke 毅然赴死课堂讨论•屈原毅然赴死的 结局让很多人很 遗憾,你如何看 待屈原的选择? 你更欣赏谁的选 择?
背景资料
身为楚国贵族的屈原,没有安于既得利益,毕生坚持改革的思想,追 求美政。他最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内修法度,举贤 授能,外联齐抗秦。后遭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谗害,被疏远免官; 至楚顷襄王时又被流放到偏僻的沅湘流域。被楚王疏远并流放后,他没有 选择明哲保身,而是继续关心国政,抨击昏聩的当权者。公元前278年春天,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 现,遂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殉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 化中存在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 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 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 择赴死。”
渔 父 《
楚 辞 》
渔父(fǔ) 三闾(lǘ)大夫 淈(ɡǔ)其泥而扬其波?
餔(bū)其糟歠(chuò)其醨(lí)? 物之汶汶 (mén) 鼓枻(yì)而去
可以濯( zhuó )吾足
屈原
渔父
对话
江 边 的 对 话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在怎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对话中两人各自持什么观点 ?
渔父:与世推移
《渔父》公开课课件_图文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逍遥自在的渔父: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④看破红尘的渔父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 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研讨屈原与渔父的第三次对话
面对屈原的回答,渔父也表明了自我的观 点。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 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6、从渔父的观点中,可以看出渔父怎样的形象? 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 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 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 fǔ
枯槁(gǎo
)
汶汶(mén
) 餔其糟( bū )
) 莞尔(wǎn ) 濯吾足( zhuó)
鼓枻( yì ) 淈其泥( gǔ
) 歠(chuò 其醨( lí )
)
预习检测
(二)结合注释,学生自由读,找出文中的古今 异义词和活用字,并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古今词:
颜色、形容、至于、可以 、凝滞、高举
4、屈原的第二次回答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屈 原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 答。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高中语文】渔父ppt精品课件24
屈原和楚辞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 爱的诗人。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 (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 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翻译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
课文分析
1、屈原被流放 的原因是什么?
2、渔父提出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什么? 3、屈原是如何 回答的?
问题探讨
1、本文塑造了屈原屈原形象时, 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 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 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 用。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 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 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 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国魂》
在那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踽踽独 行,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地 抽打着你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裂的时刻, 你接受了雨的最后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 格成永远的风景,你的热血化作汨罗滔滔的波 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一个民族 的灵魂!
《写给屈原》
披散了长发 一路行去 /江畔风影里几丛压伤的芦苇 / 摇曳出披着晚阳的飞鸟 /和 你疲惫的清姿 /幽曲弯折的流 途中 /瘦了江月 瘦了脸容 /腰间陆离的长铗/ 冰冻住长长的 思念 /胸中的那一壶酒 /为何难醉流放的人 轻风吹散了一天云霞 /吹皱了一江湘水 和/ 几缕思念/ 一章《离骚》怎能抚平/ 静月悬于江上的空皓/ 求索路上 难忍的孤寂 渔父飘然而去 /他的洒脱/ 无法理解 你的执着/ 世人皆 醉了/ 你痛苦因为你清醒/ 收录太多无奈后/ 终于 风急云沉 的一天 /你的清高刺痛了幽幽汨罗水/ 一怀沙石随江而去/ 一朵白莲 在污泥中枯萎/ 漫天彩霞默默致哀/用一天如血 的惨红书写着/ 楚国千古难消的忧伤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 爱的诗人。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 (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 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翻译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
课文分析
1、屈原被流放 的原因是什么?
2、渔父提出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什么? 3、屈原是如何 回答的?
问题探讨
1、本文塑造了屈原屈原形象时, 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 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 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 用。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 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 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 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国魂》
在那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踽踽独 行,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地 抽打着你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裂的时刻, 你接受了雨的最后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 格成永远的风景,你的热血化作汨罗滔滔的波 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一个民族 的灵魂!
《写给屈原》
披散了长发 一路行去 /江畔风影里几丛压伤的芦苇 / 摇曳出披着晚阳的飞鸟 /和 你疲惫的清姿 /幽曲弯折的流 途中 /瘦了江月 瘦了脸容 /腰间陆离的长铗/ 冰冻住长长的 思念 /胸中的那一壶酒 /为何难醉流放的人 轻风吹散了一天云霞 /吹皱了一江湘水 和/ 几缕思念/ 一章《离骚》怎能抚平/ 静月悬于江上的空皓/ 求索路上 难忍的孤寂 渔父飘然而去 /他的洒脱/ 无法理解 你的执着/ 世人皆 醉了/ 你痛苦因为你清醒/ 收录太多无奈后/ 终于 风急云沉 的一天 /你的清高刺痛了幽幽汨罗水/ 一怀沙石随江而去/ 一朵白莲 在污泥中枯萎/ 漫天彩霞默默致哀/用一天如血 的惨红书写着/ 楚国千古难消的忧伤
【高中语文】渔父ppt精品课件15
如果说屈原是一位行到水穷处 的儒生,那么渔父就是一位坐看云 起时的隐者。文中两个人物形象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此来凸现屈原
崇高的人格。
渔父飘然而去了,带着他的微笑 与洒脱,留下屈原在江边孤独思 索.他在想些什么呢?他将何去 何从?
屈原是否可以选择:1、像司 马迁那样隐忍苟活,在自己 的后半生实现他的理想;2、 像渔父那样超然物外,放浪 形骸,享受山水田园之乐; 3、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心 的楚国,另谋高就。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每一种选择都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都 从内心深处作出了对人生极度负责的抉择, 以此提升了他们生命的价值,这三种情怀构 成了中华民族深沉饱满的精神财富,源远流 长,至今不息。
受一得的尚用让 生份失价的坚我 命超中值气强们 的然,。节的珍 魅豁不在提意爱 力达忘生升志生 。,拥命生和命 享有的命高,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高中语文】渔父ppt精品课件38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 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 忍辱而生。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 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 人的认识。
屈
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
——不屈的气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 ——坚韧的意志
渔
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 ——自由的灵魂
他们的抉择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 响. 文天祥,闻一多,老舍用他们的生 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坚贞不屈;
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 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
屈原: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忧国忧民, 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渔父:自由旷达,随遇而安,与世推移, 乐天知命,无拘无束,超然物外。
如果说屈原是一位行到水穷处的儒生, 那么渔父就是一位坐看云起时的隐者. 文中两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此来凸现屈原崇高的人格。
但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 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 接受屈原的意见,和齐国绝交.怀王 被秦国诱去做了俘虏,3年后囚死在 秦国.顷襄王即位,他比父亲还要糊 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诋 毁下,屈原被流放20多年.62岁时,他 看到楚国已经无望,毅然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跳进汨罗江自
韩信,勾践,鲁迅用他们的行动向 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坚韧执著;
陶渊明,张志和,柳宗元用他们的 诗篇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潇洒豁达.
让我们珍爱生命,用坚强 的意志和高尚的气节提升生命 的价值。在生命的得失中,不 忘拥有一份超然豁达,享受生 命的魅力。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5.3.1 渔父 实用课件(共24张PPT)
• 《楚辞》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宋玉、
• 唐勒等人诗歌作品的一本作品集。
关于楚辞
• “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 “楚辞”是屈原吸
取楚地民歌营养而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叫“骚体” ,因《离骚》而得名,又称“楚辞体”、“骚体” 。
•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宋玉、 “唐楚勒辞等人”诗的歌特的点一本“楚辞体”诗歌总集。
(一)屈原流放,渔父问故(第1段)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 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既:“已经”,或“以后” 而:表承接。 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子:您。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与:同“欤”,吗。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 到(今指另提一件事) 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二)渔父劝告,屈原拒绝(第2-3段)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
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之:音节助词 新:刚刚 沐:洗头 浴:洗身 安:怎么。 振:抖。
以:用,让。 身之察察:定语后置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察察:皎洁的样子。 汶汶:玷辱,污浊。 皓皓:洁白光亮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 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上的尘埃,怎么能让洁 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水中, 葬身于鱼腹之中。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 埃的玷污呢?”
(二)渔父劝告,屈原拒绝(第2-3段)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第三部分:
• 第4段
渔父离去,不与之言
整 概括文章内容
体
感 知
文章主要通过 屈原和渔父的对话 , 表现了 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 和 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
• 唐勒等人诗歌作品的一本作品集。
关于楚辞
• “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 “楚辞”是屈原吸
取楚地民歌营养而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叫“骚体” ,因《离骚》而得名,又称“楚辞体”、“骚体” 。
•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宋玉、 “唐楚勒辞等人”诗的歌特的点一本“楚辞体”诗歌总集。
(一)屈原流放,渔父问故(第1段)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 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既:“已经”,或“以后” 而:表承接。 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子:您。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与:同“欤”,吗。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 到(今指另提一件事) 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二)渔父劝告,屈原拒绝(第2-3段)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
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之:音节助词 新:刚刚 沐:洗头 浴:洗身 安:怎么。 振:抖。
以:用,让。 身之察察:定语后置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察察:皎洁的样子。 汶汶:玷辱,污浊。 皓皓:洁白光亮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 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上的尘埃,怎么能让洁 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水中, 葬身于鱼腹之中。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 埃的玷污呢?”
(二)渔父劝告,屈原拒绝(第2-3段)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第三部分:
• 第4段
渔父离去,不与之言
整 概括文章内容
体
感 知
文章主要通过 屈原和渔父的对话 , 表现了 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 和 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
《渔父》(正式ppt课件
• 8.沐:洗头。 9.浴:洗身,洗澡。
•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3
• 11.汶(mén)汶:污浊。 •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 船桨。 15.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 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 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 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16.濯:洗。 • 17.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18.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 19.不复与言,复:再
唐诗宋词中有各式各样的“渔翁”,他们大多数因遭遇 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种“侣鱼虾而友麋鹿”般 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对世事的不 满,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 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 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 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诗 中写的是一个孤寂忧愤的渔翁形象。
赛龙舟 吃 粽 子
1
渔
渔父(fǔ),渔翁。 父,同“甫”,古代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父
《楚辞》
2
• 注释 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 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因此。以:能够。
• 5.淈(gǔ):搅浑。 6. 餔(bū):吃。糟:酒糟。歠(chuò):饮。醨 (lí):薄酒。 成语:哺糟歠醨 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 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 自命清高。举,举动。
•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3
• 11.汶(mén)汶:污浊。 •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 船桨。 15.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 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 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 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16.濯:洗。 • 17.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18.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 19.不复与言,复:再
唐诗宋词中有各式各样的“渔翁”,他们大多数因遭遇 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种“侣鱼虾而友麋鹿”般 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对世事的不 满,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 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 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 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诗 中写的是一个孤寂忧愤的渔翁形象。
赛龙舟 吃 粽 子
1
渔
渔父(fǔ),渔翁。 父,同“甫”,古代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父
《楚辞》
2
• 注释 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 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因此。以:能够。
• 5.淈(gǔ):搅浑。 6. 餔(bū):吃。糟:酒糟。歠(chuò):饮。醨 (lí):薄酒。 成语:哺糟歠醨 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 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 自命清高。举,举动。
渔父公开课课件.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余光中)
渔 父
翻译疑难句子
(1)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
而歠其醨? 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为什么不搅乱泥沙扬起水波呢? 众人都喝醉了,你为什么不也去吃酒糟喝薄酒一同烂醉呢? (2)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为什么思虑深远,行为高出世俗,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能用自己洁白的身子,去沾染上脏东西的玷辱?
渔父( 轻叹 )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 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 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 正色 )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 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 率然 )歌曰:“沧浪之水 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的伟大与可贵正在这里: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
他无法和他们和平共处,哪怕是虚与委蛇。他谨持着他理
想的绝对纯洁。他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他是代表独 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因为他
的绝不让步,雨的歌者》
屈 渔
我
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
(4)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怎能让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污垢呢?
引发两人对话的缘由……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 惊诧 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愤然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 我独醒,是以见放。”
同桌合作讨论:在括号处填上合适的修饰词,以准确表达 人物对话时的情感(或神情),然后同桌分角色对读。
渔 父
翻译疑难句子
(1)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
而歠其醨? 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为什么不搅乱泥沙扬起水波呢? 众人都喝醉了,你为什么不也去吃酒糟喝薄酒一同烂醉呢? (2)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为什么思虑深远,行为高出世俗,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能用自己洁白的身子,去沾染上脏东西的玷辱?
渔父( 轻叹 )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 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 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 正色 )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 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 率然 )歌曰:“沧浪之水 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的伟大与可贵正在这里: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
他无法和他们和平共处,哪怕是虚与委蛇。他谨持着他理
想的绝对纯洁。他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他是代表独 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因为他
的绝不让步,雨的歌者》
屈 渔
我
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
(4)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怎能让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污垢呢?
引发两人对话的缘由……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 惊诧 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愤然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 我独醒,是以见放。”
同桌合作讨论:在括号处填上合适的修饰词,以准确表达 人物对话时的情感(或神情),然后同桌分角色对读。
渔父ppt35 课件
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
高举起)
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转折) 何不(沽)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合作探究,交流体会
2、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 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 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 你的认识。
本课小结 人生的选择
屈原: 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坚韧的意志 。
文本研习 鉴赏品味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 样一个形象?表现了 屈原怎样的人格?试 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 来回答。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 不同流合污。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青史上你流下一片洁白, 朝朝暮暮 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悲苦时高歌一 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拥如潮;那浅 浅的一湾汩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 的骄傲!
余光中《淡水河边吊屈原》
文本研习 鉴赏品味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 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 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随遇而安 与世推移 飘逸 洒脱
对比、衬托屈原的作用
文本研习 鉴赏品味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 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中 (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 (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 (介词,表目的,用来)
高举起)
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转折) 何不(沽)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合作探究,交流体会
2、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 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 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 你的认识。
本课小结 人生的选择
屈原: 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坚韧的意志 。
文本研习 鉴赏品味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 样一个形象?表现了 屈原怎样的人格?试 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 来回答。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 不同流合污。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青史上你流下一片洁白, 朝朝暮暮 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悲苦时高歌一 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拥如潮;那浅 浅的一湾汩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 的骄傲!
余光中《淡水河边吊屈原》
文本研习 鉴赏品味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 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 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随遇而安 与世推移 飘逸 洒脱
对比、衬托屈原的作用
文本研习 鉴赏品味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 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中 (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 (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 (介词,表目的,用来)
【高中语文】渔父ppt精品课件13
世人对屈原的悼念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唐 李 白
离骚未尽灵均恨, 志士千秋泪满裳。 ——宋 陆游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淡水河边吊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洁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二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子兰的衣冠已化作尘土,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 急鼓!可爱的三闾大夫!滩滩的龙船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它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
视频朗读欣赏
——《渔父》
本文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各处在怎 样的人生境遇中?从文中哪些外形描 写中可看出他们不同的境遇和状态?
屈原:行至水穷处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 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 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谈谈作者塑造 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 原怎样的人格?
从《离骚》解读屈原
屈原一生志洁行廉,一方面培养自己美好的人格。就 美好的人格而言,即包括内质的纯正,又包括外表的 芬芳,所以《离骚》说: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用香花芳草比喻美好的德行。内美与修能相统一,乃 是屈原追求的德行。另一方面是坚持美好的政治理想 即“美政”:内修法度、举贤授能,外联齐抗秦。
提示:结合以下语言分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 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 是一个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 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 立独行的形象。
【高中语文】渔父ppt精品课件18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比喻。说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 合污的态度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 乎?
反问。表明自己不惜牺牲性命坚 持理想的态度
第4段重点字词
渔父莞尔而笑:
微笑的样子。
鼓枻而去: 敲打(名作动) 离开
可以濯吾缨
洗
第4段翻译:
渔翁听了微笑起来, 敲着他的船桨离开,一边 走一边唱:“沧浪的水啊 清又清,可以洗一洗啊我 的系帽的带子。沧浪的水 啊浊又浊啊,可以洗一洗 啊我的双脚。”他离开了, 不再与屈原说话。
第3段重点字词:
吾闻之
新浴者、新沐者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 汶汶者乎ຫໍສະໝຸດ ―― 安:怎么音节助词 刚
以:用、让。
身之察察:定语后置,皎洁的身体。
第3段翻译:
屈原回答说:“我听 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 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 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 尘埃,怎么能让干干净净 的身子,去蒙受外物的 玷 污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 水中,葬身于鱼腹之中。 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 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 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 遇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 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
第2段重点字词: 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 何故深思高举: 行为高出于世俗。 自令放为? (古今异义)
自令- -令自,让自己,宾语前置。
放- -被放逐。为:句末疑问语气助词。
教学目标:
1、了解伟大诗人屈原及楚辞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 词和特殊句式
3、通译、背诵全文
4、能分析屈原慷慨赴死的原 因,感受其伟大人格 5、能赏析文本的艺术特 点
【高中语文】渔父ppt精品课件28
• 屈原(蔡琴演唱) 他们说你是一个孤独的诗人 他们说你有一颗忧郁的灵魂 你过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有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 人世的轻吟掩覆在你身上 总有多少无奈 都托流水寄怀 究竟你愿长久 躺在今世的江底 还是期盼着握桨的手解开你深邃的面容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悠悠的江水诠释着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 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 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纹 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遗忘 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也许能带着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山的阳光……
• 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句
定语后置句
• 本文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描 绘,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请 同学们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讨两者 不同的人生态度 。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钓。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杨慎《临江仙》
• 屈原: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忧国忧民,坚贞不 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渔父:自由旷达,随遇而安,与世推移,乐天知 命,无拘无束,超然物外。
合作探究 一
• 屈原是否可以选择——像司马迁那样隐忍苟活, 在自己的后半身实现他的理想; • 像渔父那样超然物外,放 浪行骸,享受山水田园之乐; • 或者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 心的楚国,另谋高就,另栖高枝,去施展自 • 己的政治抱负。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葬于江鱼之中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源自(介词,在)以: 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介词,拿、用)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可以濯吾缨 (介词,表目的,用来)
• 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句
定语后置句
• 本文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描 绘,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请 同学们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讨两者 不同的人生态度 。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钓。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杨慎《临江仙》
• 屈原: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忧国忧民,坚贞不 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渔父:自由旷达,随遇而安,与世推移,乐天知 命,无拘无束,超然物外。
合作探究 一
• 屈原是否可以选择——像司马迁那样隐忍苟活, 在自己的后半身实现他的理想; • 像渔父那样超然物外,放 浪行骸,享受山水田园之乐; • 或者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 心的楚国,另谋高就,另栖高枝,去施展自 • 己的政治抱负。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葬于江鱼之中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源自(介词,在)以: 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介词,拿、用)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可以濯吾缨 (介词,表目的,用来)
【高中语文】渔父ppt精品课件29
渔父》采用寓言对 话体的形式,假托渔 父与屈原一次相遇。 通过两人的对话,展 开思想交锋,把屈原 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 出来,真实地反映了 屈原的思想,表现了 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文言知识整理:
通假字 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 和性质加以描述)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今指①停 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 高举起)
问题探讨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 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 选择?你能从两篇文章中找出哪些相关语句?谈谈人的理 解.
明确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 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 灭后,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 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 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马迁出于公正,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当死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时,他选择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 接受宫刑。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 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 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 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但是,当权者靳尚 和怀王的宠姬郑袖 受了秦国使者张仪 的贿赂,阻止怀王 接受屈原的正确意 见,和齐国绝交了。 怀王甚至被秦国诱 去做了三年的俘虏, 囚死在秦国。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 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 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 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 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 途已经无望,毅然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 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 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理想虽然 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的爱国主 义者和伟大的诗人却赢得了人 民的普遍同情和尊敬。每年的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 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 用来纪念屈原的。
《渔父》教学课件(43张PPT)
第三,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 然生活的向往。渔父是真正的隐者,他们留给世界的 是一个飘逸的背影,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得意 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 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 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他们将山水田园当成 精神栖居地,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 得拯救与升华。
脸色今多指色彩定语后置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被动句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却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表被动关系被何故至于斯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葬于江鱼之中介词在是以见放介词因为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可以濯吾缨介词表目的用来三读文本肖像描写屈原
• 他撑着渔船远远地离我们而去。
四读文本
齐读文本,探讨问题
再次感受屈原的伟大人格
点拨深化
观点一:屈原是主角
课堂讨论
1、屈原和渔父谁是主角?
观点二:渔父是主角
面对社会的黑暗,屈原始
终坚守着高洁的人格精神,宁 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
其一,文题是“ 渔父”;
其二,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 推移,随遇而安的隐士。他
•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 协,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的形象。
2、渔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具有怎样 的处世态度
他是一位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的隐者形象。 具有与世推移、随遇而安、明哲保身、知天达命的处世态度。
点拨深化
• 如果给渔父画一幅肖像,那他是 •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第一,渔父代表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隐逸的人格理想。 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 然自乐。”《楚辞》中的渔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隐士, 而并非靠捕鱼为生的渔人。渔父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 他保持高洁的品性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并不一 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一如屈原);另一方面追求一种 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 一方面有一种高洁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我还要 自由,要摆脱社会的一些名钩利锁,或者其他方面的束 缚。比如柳宗元《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位 渔父撑着船远远的消逝了。可是消逝,它不是带着一种 和光同尘的说法消逝,而是带着屈原这种理想消逝。渔 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 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父选段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 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 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 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 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 无私,《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暗示道家的理想追求。
第四是“舟”。有渔父必有舟,又必是小舟。苏轼《赤壁赋》称“驾一叶 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 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
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
语助词。 ),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
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 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 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 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既放: 已经被放逐
游于江潭: 在湘江一带游荡(状后)
行吟泽畔: 在水边边走边唱(省略、
颜色:
状后)
形容: 形体容貌
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
是以:因此
见放:被放逐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凝滞于物:被外物拘泥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而能与世推移:表递进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 放为?”
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渔父是真正 的隐者,他们留给世界的是一个飘逸的背影,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 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 之后,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他们将山水田园当成精神栖居地,在 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
第三段的语言描写:
两个反问句,表明了屈原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内在的崇高人生追求
思考:屈原有更好的选择吗?
A隐忍苟活 B隐遁江湖 C另择高枝 D以死殉国 E……
▪ 生不得力争而强谏,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使百 世之下闻其风者,虽流放废斥,犹知爱其君,眷 眷而不忘,臣子之义尽矣。非死为难,处死为难。 屈原虽死,犹不死也。
文化符号
庄子说:“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好也”。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渔文化,或者说是钓文化,的确都体现了无为与非功利的 特点。由此,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情趣所在,帝王将相、文人豪士、贩 夫走卒,诸色人等,都有过“江海情趣”;可以说,自古名人,没有不钓的, 自古隐士,没有不渔的。在古典文学与古代文献中,渔父与钓翁,都是隐逸 与智慧的象征。钓翁,是没有完全出世的渔父。渔父,才是彻底隐逸的士人。 但他们精神实质是基本一致。
渔父意象包含了几个要素
首先是“渔”,含垂钓之风。 西周姜太公直钩钓于渭水之滨,结果钓上了周文王这条大鱼。姜太公这个 渔者,钓的是另一意义上的“鱼”。 号称“惟巢由乃可与并驾”的严子陵,是汉光武帝的同窗,私交颇好,然 刘秀多次相请,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所以李白称其“昭昭 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其次是“父”。 “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 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人锐意进取可比。
——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
渔父形象解读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潇洒豁达,乐天知命的隐 士形象。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 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的做法等于同流合污吗?
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 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 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 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 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 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 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渔父 《楚辞》
清兰芳芷,鸷鸟孤逐不群境; 残柯异壁,离骚独传万古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
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作品有《离骚》、《天问》、
屈
《九歌》(11篇)、《九章》()、《招魂》,凡23篇。他 的作品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他开创了新
原
诗体—“楚辞”,被后人称为“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 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莞尔:微笑的样子 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鼓枻:敲打船浆 鼓枻而去:离开 可以: 可以用来 濯吾缨:洗我的帽缨 遂去:于是,就
不复与言:省略句:不复与之言
如何用声音演绎性情
屈原选段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 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 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淈其泥:搅浑 而扬其波:表承接
餔其糟: 吃 酒糟
歠其醨:饮 薄酒 深思高举:忧国忧民,
行为高出世俗
自令放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 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 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 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 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沐: 洗头
浴: 洗身 安能:哪里能 以:用 身之察察:洁白的身体(定后) 物之汶汶:定后标志 污浊的 皓皓之白:纯洁的品质(形作名) 而蒙世俗之尘埃:表承接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 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 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形象解读
第一段的外貌描写:
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 外在形象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 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 无私,《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暗示道家的理想追求。
第四是“舟”。有渔父必有舟,又必是小舟。苏轼《赤壁赋》称“驾一叶 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 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
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
语助词。 ),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
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 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 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 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既放: 已经被放逐
游于江潭: 在湘江一带游荡(状后)
行吟泽畔: 在水边边走边唱(省略、
颜色:
状后)
形容: 形体容貌
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
是以:因此
见放:被放逐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凝滞于物:被外物拘泥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而能与世推移:表递进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 放为?”
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渔父是真正 的隐者,他们留给世界的是一个飘逸的背影,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 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 之后,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他们将山水田园当成精神栖居地,在 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
第三段的语言描写:
两个反问句,表明了屈原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内在的崇高人生追求
思考:屈原有更好的选择吗?
A隐忍苟活 B隐遁江湖 C另择高枝 D以死殉国 E……
▪ 生不得力争而强谏,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使百 世之下闻其风者,虽流放废斥,犹知爱其君,眷 眷而不忘,臣子之义尽矣。非死为难,处死为难。 屈原虽死,犹不死也。
文化符号
庄子说:“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好也”。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渔文化,或者说是钓文化,的确都体现了无为与非功利的 特点。由此,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情趣所在,帝王将相、文人豪士、贩 夫走卒,诸色人等,都有过“江海情趣”;可以说,自古名人,没有不钓的, 自古隐士,没有不渔的。在古典文学与古代文献中,渔父与钓翁,都是隐逸 与智慧的象征。钓翁,是没有完全出世的渔父。渔父,才是彻底隐逸的士人。 但他们精神实质是基本一致。
渔父意象包含了几个要素
首先是“渔”,含垂钓之风。 西周姜太公直钩钓于渭水之滨,结果钓上了周文王这条大鱼。姜太公这个 渔者,钓的是另一意义上的“鱼”。 号称“惟巢由乃可与并驾”的严子陵,是汉光武帝的同窗,私交颇好,然 刘秀多次相请,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所以李白称其“昭昭 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其次是“父”。 “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 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人锐意进取可比。
——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
渔父形象解读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潇洒豁达,乐天知命的隐 士形象。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 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的做法等于同流合污吗?
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 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 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 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 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 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 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渔父 《楚辞》
清兰芳芷,鸷鸟孤逐不群境; 残柯异壁,离骚独传万古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
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作品有《离骚》、《天问》、
屈
《九歌》(11篇)、《九章》()、《招魂》,凡23篇。他 的作品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他开创了新
原
诗体—“楚辞”,被后人称为“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 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莞尔:微笑的样子 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鼓枻:敲打船浆 鼓枻而去:离开 可以: 可以用来 濯吾缨:洗我的帽缨 遂去:于是,就
不复与言:省略句:不复与之言
如何用声音演绎性情
屈原选段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 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 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淈其泥:搅浑 而扬其波:表承接
餔其糟: 吃 酒糟
歠其醨:饮 薄酒 深思高举:忧国忧民,
行为高出世俗
自令放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 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 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 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 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沐: 洗头
浴: 洗身 安能:哪里能 以:用 身之察察:洁白的身体(定后) 物之汶汶:定后标志 污浊的 皓皓之白:纯洁的品质(形作名) 而蒙世俗之尘埃:表承接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 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 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形象解读
第一段的外貌描写:
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 外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