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对唐代音乐的贡献及影响

合集下载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黄金时期。

唐代音乐在中国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旧唐书·音乐志》记录了唐朝的乐制、器乐、音律、音乐家等,为研究唐朝音乐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唐朝,皇帝是音乐的主要赞助人之一。

皇帝下旨设立乐部,聘请各地乐工,组成乐队,负责宫廷礼仪和娱乐。

《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乐部设乐使、官八十余员,常闻乐,护扬清禁,制定教规,出调乐律,有操练部伍,不论贵贱,咸使习之。

”可见唐朝皇帝对音乐的重视程度。

唐朝皇帝不仅重视乐器制作和乐曲创作,还亲自参与演奏和制作。

唐太宗李世民善长音乐,擅长箜篌和琵琶,还给年幼的皇子和名将传授音乐知识。

唐玄宗李隆基更是对音乐有着特殊的钟爱,经常亲自演奏和唱歌,甚至还给一些官员和妃子指导音乐演奏。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的皇后杨贵妃和著名乐师李白都曾经和他一起演奏、创作乐曲。

可以说,唐朝皇帝的热爱和参与,推动了唐代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另外,唐朝皇帝还采纳各地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通过融合产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和曲调,包括雅乐、俗乐、西域音乐等。

这样的文化融合促进了唐代音乐的革新和发展,也反映了唐朝皇帝的开明态度和文化自信。

总之,唐朝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皇帝作为文化的主要促进者,鼓励音乐家创新,推广各地音乐,不仅创造了优秀的乐曲和流派,还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唐玄宗的音乐才能如何影响李 白

唐玄宗的音乐才能如何影响李 白

唐玄宗的音乐才能如何影响李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玄宗李隆基与李白这两位人物无疑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唐玄宗作为唐朝的皇帝,不仅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也颇为出众;而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大诗人,其创作风格和人生轨迹也与唐玄宗的音乐才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玄宗对于音乐的热爱和精通是出了名的。

他亲自参与音乐的创作、演奏和组织,设立了梨园这样专门的音乐机构,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乐工和舞者。

他对音乐的理解和追求,使得唐朝的音乐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种浓厚的音乐氛围,无疑对整个社会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自然也不能例外。

李白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玄宗统治下的盛唐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音乐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唐玄宗所倡导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了李白的诗歌世界。

唐玄宗的音乐作品往往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这种对情感和意境的重视,或许影响了李白诗歌中那种豪放洒脱、情感充沛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常常以其强烈的情感冲击和独特的意境描绘而令人赞叹,他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壮志豪情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以极具感染力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其中,或许就有唐玄宗音乐中注重情感和意境的影子。

此外,唐玄宗所组织的盛大音乐活动,如宫廷宴会中的歌舞表演等,为李白提供了观察和体验各种人生百态的机会。

在这些场合中,李白能够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物,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为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视角。

李白的诗歌在节奏和韵律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而唐玄宗对于音乐节奏和韵律的把握和追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对节奏和韵律的运用。

使得李白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的美感。

同时,唐玄宗对于音乐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也营造了一个鼓励艺术创作的社会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李白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华,追求诗歌艺术的高峰。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旧唐书·音乐志》是一部记载唐朝音乐发展与皇帝与音乐之间关系的史书,通过对
该书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朝皇帝对音乐的重视以及其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

在《旧唐书·音乐志》中,可以发现唐朝皇帝对音乐的热爱与重视。

书中描述了皇帝
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情况,比如唐玄宗皇帝曾亲自创作歌曲,并且经常亲自演唱,他还下
令修建了许多宫殿和乐坛,用以进行音乐表演和演奏。

这些表明了唐朝皇帝对音乐的关注
与热爱。

皇帝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音乐的发展来看。

唐朝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极其繁荣
的时期,音乐种类繁多,曲调优美多变。

这主要是因为唐朝皇帝对音乐的支持与推动。


帝亲自参与音乐活动,鼓励并奖赏音乐人才,为音乐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种
皇帝的支持和推动,使得唐朝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巅峰时
期。

在《旧唐书·音乐志》中,还可看到唐朝皇帝对音乐人才的任用和培养。

皇帝选拔了
很多音乐才子来组织并演奏音乐,他们不仅熟悉音乐理论,还懂得音乐技巧,能够创作出
优秀的艺术作品。

这些音乐人才,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支持,他们的艺术造诣和创作成果,都离不开皇帝的关怀和培养。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是一位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帝王,同时还是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宫廷音乐的总策划、领导者。

唐玄宗李隆基对我国传统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创立了教坊、梨园机构,其次改革了乐制使胡曲与俗乐实现了大融合,谱写了盛唐之乐的新乐章。

标签:李隆基音乐贡献唐朝治世帝王——唐玄宗。

除了人们知道他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外,其在位时期音乐也迎来了另一个高峰。

而这也与唐玄宗个人高超的音乐造诣以及他对音乐所表现出的极大热诚密切相关。

自太宗朝开始到玄宗掌政治世,唐朝社会在政治、经济方面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据《全唐文》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壅,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

”[1]加上唐朝历代统治者,在治国方面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这给异族各国的彼此密切往来创造了条件。

尤其当时,中国封建帝王以万国使者来朝,歌声鼎沸为国家兴旺,四海升平的象征,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各国万邦音乐的彼此交流与融入。

甚至其中有些异国曲调还被加以采用。

例如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其曲调就融合了印度婆罗门曲的素材,才圆满的完成。

因此我们说唐朝经济发展,政策开放,音乐文化交流,为唐玄宗自度出的丰富多彩的乐曲创造了良好条件。

另外,唐朝的历代最高统治者如: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皆是多才多艺的帝王。

如:高祖曾亲创的《上元乐》成为唐代三大歌舞之一。

太宗还是秦王时,就依据民间歌谣,创作改编了《破阵乐》。

《破阵乐》太宗所造也。

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民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

[2]唐太宗留心雅正,励精文教,乃命太常卿祖孝孙正宫商,起居郎吕才习音韶,协律郎张文收考律吕,平其散滥,为之折衷,作降神乐。

为九功舞天下靡然向风矣,初孝孙以梁陈旧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 (3)则天亲享万象神宫,先是上自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至是舞于神宫之庭[4]。

拓展延伸:唐玄宗与音乐

拓展延伸:唐玄宗与音乐

唐玄宗与音乐
唐朝王室弟子多通晓音律(唐太宗、武则天都很重视音乐文化),唐玄宗还在当王子时,就经常与兄弟们在举办家庭音乐会,他们兄弟间的感情十分要好,就是他登基后,在宫中置了一张大床大被,时常把兄弟们招进宫中同睡。

与杨玉环的爱情也是由于杨玉环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再加上当时他的宠妃武惠妃病逝,遂冒天下之大不韪,纳儿媳为妃。

唐玄宗在音乐上的才华丝毫不逊于其政治才干,史称这位皇帝“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即说他是一个英武果敢,多才多艺,尤其精通音乐与书法的全才。

他也擅舞,16岁时常为祖母武则天表演唐代著名歌舞大曲《长命女》。

会奏多种乐器,尤其是羯鼓敲得特棒,练习时敲坏的羯鼓就有四大柜,他称羯鼓是“八音之领袖”、认为各种乐器都不能与它相比,演奏技巧之高超被宰相宋璟形容为“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上朝时也怀揣玉笛,用手指不停地在笛孔上按模新曲。

唐玄宗在听政之暇,亲自训练一支3O0名乐工的乐队,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梨园作为音乐乃至戏曲的别名即出于此)。

亲自教他们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必觉而正之。

他还颁布曲名,把原为汉文音译的少数民族和外国曲名改为具有内容的汉文曲名,还常举办宫廷器乐合奏,正是由于这位皇帝音乐家的喜爱和重视,盛唐音乐,以及与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达到历史的顶峰。

唐玄宗一生作有无数曲子,闻名于世的有《紫云回》、《龙池乐》、《凌波仙》及56岁时遇上杨贵妃后作的《得宝子》等,最著名的就是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音乐舞蹈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1/ 1。

帝王音乐家——唐玄宗

帝王音乐家——唐玄宗
其家 。”由此 可看 出当时梨 园中的优伶 是从太 常寺 的坐 部伎 中挑选 出来 的 ,太常寺 是当时主 管音乐 的机 构,所 以在太 常寺 中的乐伎都 有较 高的音乐素 质 ,其 中有男有女 ,他 们是 当时宫廷音乐 的代 表 。
《 旧唐书 ・ 音乐 志》载:“ 玄宗 又 于 听 政 之 暇 ,教 太 常 乐 工 子 弟 3 0 0
个偶然 ,而是受到 了家庭艺术教 育的熏陶。


唐玄宗是一名痴迷 的演奏 家
唐 玄宗在 器 乐方面非 常突 出 ,在 唐南卓 《 羯鼓 录 》中载 :“ 尤
爱击鼓玉笛 ,常 云八音之领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乐不可为 之”。 羯鼓是从南北朝时 传入我 国的一种 异域乐器 ,这种乐器腰 身很细 ,鼓的两面都 是用羊
皮制成 的,羯鼓 发出 的声 音非常响亮 ,经常在 战场 上被用来 鼓舞士 气 。唐 玄宗非常 喜欢羯鼓 ,而且可 以被 称为羯鼓 高手 ,他练 习羯鼓 非常 的刻苦 , “ 为 练揭 鼓仅鼓褪就敲 断了四柜。”宰相宋璩也 曾经这
之 皇帝 梨园弟子’ 。 又教 宫中使 习之 ,又选伎女 ,置 宜春 苑 ,给赐
转化, “ 十部 乐 ”向 “ 坐立 部伎 ”的转化 并非 只是组织 与表演 形式 上的变化 ,其蕴涵着 不同时期唐人 音乐审美取 向及价值观 的变化 。 首先 , “ 坐 、立部伎 ”打破 “ 十 部乐 ”以地 区来源为划 分特点 的组
游 月宫 ,诸仙 娱余 以上清之乐 ,廖亮清越 ,殆非人 间所闻也 。……
吾 回, 以玉 笛寻之 ,尽得矣 。座 朝之际 ,虑 忽遗忘 ,故怀玉笛 ,时 以手指 上下寻之 ,非不安也。”由此可 以看 出唐 玄宗对 玉笛的喜爱程 度 ,已经达 到痴 迷的状态 。

唐乐盛世产音乐大家——论唐玄宗对李龟年音乐造诣的影响

唐乐盛世产音乐大家——论唐玄宗对李龟年音乐造诣的影响

2016年第21期(总第309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21,2016(CumulativelyNO.309)Northern Music5一、唐玄宗时期音乐的发展唐朝,是一个国运昌盛的时代,更是一个音乐繁荣发展的时代。

政治上,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呈现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唐玄宗统治时期,鼎盛局面达到了高峰,就连文坛上也出现了“盛唐气象”。

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唐帝国也是当时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当时的统治者唐玄宗,是个通晓音律,热爱音乐的人,是一位非常有才艺的君王。

他才思敏捷,会作曲,会击羯鼓,会吹笛子。

因为对音乐的痴迷,在长安建起了“梨园”,那是一个专门用来培养演员的机构,也邀请著名的文人来作曲填词。

他甚至亲自挑选出一大批顶尖级别的优秀乐师进入“梨园”,有时不顾自己皇帝尊贵的身份,亲自教授音乐,因而当时的乐工中有“皇帝梨园弟子“的称呼,人人以成为梨园子弟为荣。

梨园作为当时的大型音乐机构,其核心建制在京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的乐坛也都很活跃。

这样的机构引领了一个歌舞升平的年代。

二、李龟年的音乐造诣在那样痴迷音乐的君王统治的时期,产生了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就是李龟年,一个很有音乐天分的人。

他出生于宫廷音乐世家,从小就跟着大人混场子,看演出,耳濡目染,奠定了音乐基础。

八九岁时的李龟年虽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但谁的箜篌吹得好,谁的羯鼓敲得好,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这样的李龟年在这片音乐的土壤上,吸收精华,茁壮成长。

李龟年在辨识音律方面是一个行家。

有一次岐王李范家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音乐会,他能清楚的分辨出秦音之慢板和楚音之流水。

音乐会结束后,主人给客人们分发小礼品时,李龟年的注意力只在乐器上,在大家都离去时,还悄悄拨弄起来,岐王见了,都不知该不该把手中的礼物给他,可见他对音乐的痴迷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境地。

李龟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乐曲兼演唱家。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旧唐书·音乐志》是唐代官修的一部音乐专著,记载了唐代皇帝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皇帝对音乐的重视和推动,以及音乐在唐代的繁荣与发展。

唐代皇帝对音乐的重视可见于他们亲自参与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旧唐书·音乐志》中多次记载了唐代皇帝直接参与音乐创作和亲自演奏乐器的情况。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爱好音乐的皇帝,他喜欢弹奏琵琶和箫,曾经亲自参与创作了《法曲》等音乐作品。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不仅亲自演奏乐器,还命令乐工创作出许多新的音乐曲目。

这些皇帝们的参与和推动,促使了唐代音乐的繁荣和创新。

唐代皇帝积极推动音乐教育和乐团的发展。

《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了唐代皇帝下诏授予乐工和乐人的荣誉,以及对乐律、乐器和音乐教育的重视。

唐太宗特地下诏命令举行乐府考试,选拔优秀的诗人和音乐家来参与宫廷音乐演奏,从而提高了音乐素质和水平。

唐代皇帝还设立了乐官、乐曲和宫廷乐队等制度,以保障宫廷音乐的演奏和教育。

皇帝们的支持和推动使得音乐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也为音乐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唐代皇帝注重音乐在宴会和祭祀活动中的运用。

《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了唐代皇帝举行盛大宴会和祭祀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曲目。

唐太宗在举行宴会时,常常亲自给乐工们指挥,从容不迫地享受音乐的欢乐。

唐玄宗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则要求用特定的音乐曲目来祭祀神灵,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祈祷。

这些宴会和祭祀活动中的音乐演奏,不仅丰富了宫廷的文化生活,也展示了皇帝的统治权威和声望。

唐代皇帝对音乐的支持和推动促进了音乐的繁荣和发展。

《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了唐代音乐的发展和创新,舞蹈、声乐和器乐等各类音乐形式都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唐代的宫廷音乐庄严肃穆,歌唱和舞蹈形式多样,乐器演奏技巧熟练。

宫廷音乐逐渐与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唐代音乐风格。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自古以来,音乐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古代中国,音乐更是与政治、文化等方面密不可分。

特别是在帝王统治下,音乐更是成为官方礼仪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旧唐书·音乐志》通过对唐代音乐的记录,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在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三位皇帝的时代,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被誉为“九州乐府”。

唐太宗时期,他推崇音乐,兴修乐府。

在文化交流上,太宗将中国音乐传播到中亚、西亚地区,扩大了唐代音乐的影响力。

唐太宗时期的敦煌壁画中,也描绘了大量的音乐场面,反映了当时的音乐文化繁荣。

唐高宗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家文化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他提倡声律启蒙,推崇古典音乐,力求恢复唐太宗时期的音乐顶峰。

在唐高宗的支持下,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音乐才子,如李白、王之涣、白居易、杜甫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唐代音乐的瑰宝。

唐玄宗时期,更是将音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废除了战争中的礼仪制度,规定了“乐战”的方式,人们可以在战争中用音乐来助威。

在之后的年代,乐战渐次转化为音乐的文艺形式,成为了唐代新兴的歌舞娱乐形式之一。

此外,玄宗还重建了太乐坊,设立了乐官,将音乐制度化,为唐代音乐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唐代,音乐不仅是官方礼仪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人文娱乐的主要场所。

尤其在唐代的宫廷中,音乐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皇帝会召集宫中的乐师演奏,也会邀请外部的音乐家来到宫廷中演奏,亲自聆听音乐。

同时,唐代的皇帝们也非常重视在音乐上的财政投入,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改革,旨在营造一个更为完善的音乐文化环境。

总之,在唐代,在皇帝的支持下,音乐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唐代的乐曲,以其高超的技巧,丰富的表达形式,和高雅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影响到了后世的音乐发展。

唐代皇帝们在音乐上的贡献,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辉煌篇章。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旧唐书·音乐志》是一部记录了唐代音乐发展历史和皇帝与音乐关系的重要史书。

在唐朝,音乐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而皇帝与音乐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

从《旧唐书·音乐志》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皇帝对音乐的重视和推动,成为了唐代音乐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

《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了唐朝皇帝对音乐的热爱和支持。

在唐代,皇帝多以音乐为乐,喜爱游乐于宫廷园林中,同时也喜好聆听音乐演奏。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位对音乐极为热爱的皇帝,他曾亲自下诏“凡琴、箫、瑟、管、簧、笛、笙、箎等乐器,唯应置官奏于前”。

李世民还下令在宫廷举行音乐比赛,以选拔优秀的音乐人才。

唐宪宗则更加重视音乐,他经常亲自指挥宫廷乐队演奏,还亲自谱曲。

由此可见,唐朝皇帝对音乐的热爱和支持,成为了唐代音乐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

《旧唐书·音乐志》中还记录了唐朝皇帝对音乐的推动和改革。

唐代皇帝不仅注重自己的音乐修养,还通过政策和法令,推动音乐的发展和改革。

唐玄宗时,他非常重视音乐,下令编纂了《乐律》,以规范和统一音乐的演奏方式和演奏规则。

在唐玄宗的推动下,音乐家们得到了更好的创作和表演环境,唐代音乐得以蓬勃发展。

玄宗还在朝廷设立了音乐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为唐代音乐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旧唐书·音乐志》中还记录了唐朝皇帝通过音乐来治理国家和展现帝王威仪。

在唐代,皇帝通过音乐来治理国家,展现帝王威仪。

唐太宗李世民曾下令“央守备者,先礼以安之,后乐以和之”,即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先要以礼仪安抚官员,然后通过音乐来调和关系,以维护政治稳定。

唐代皇帝还通过音乐来展现自己的帝王威仪,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

唐玄宗时期,他常常在宴会上亲自指挥乐队演奏,通过音乐表现出自己的宏伟气象和威严形象,来巩固自己的权威和威信。

《旧唐书·音乐志》中还记载了唐朝音乐繁荣的景象。

唐代《十部乐》成因之探析

唐代《十部乐》成因之探析

唐代《十部乐》成因之探析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唐代,音乐以宫廷乐、庙堂乐和民间音乐为主要形式。

宫廷乐的发展是最为显著的,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乐曲和乐器。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十部乐》。

《十部乐》是唐代皇帝玄宗时期创作的一部大型管乐曲,是中国古代乐曲中的珍品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十部乐》的成因以及对当时音乐文化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十部乐》的成因。

《十部乐》的产生与唐玄宗的生平密切相关。

唐玄宗在位期间,对音乐和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在宫廷举行音乐舞蹈会,命令乐师们创作新的乐曲和舞蹈。

他还在宫中设立乐舞局,大力培养乐舞人才。

在这种环境下,乐师们纷纷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和舞蹈,其中《十部乐》就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十部乐》由十部曲目组成,包括《大和》、《承露》、《梦江南》、《阳关》、《天门》、《京兆》、《阳春》、《广陵》、《长亭》、《百里》。

这些曲目的创作,凝聚了当时一批杰出的乐师和舞蹈家的心血,体现了唐代音乐艺术的最高水平。

我们可以从《十部乐》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来分析其成因。

《十部乐》是以管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的宫廷乐曲,使用了大量的管乐器,如笙、竽、管、镲等。

这些乐器在演奏时需要通过吹奏和吹打来发出声音,音色独特,表现力丰富。

《十部乐》的音乐特点是雄壮豪迈、深沉悠远,曲调华丽而富有变化,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

在演奏形式上,《十部乐》采用了管乐队的形式,由一定数量的笙、竽、管和镲组成,根据曲目的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和合奏。

这种演奏形式的创立,为后世的宫廷乐队演奏形式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古代宫廷乐曲的重要特征。

我们可以从《十部乐》对当时音乐文化的影响来分析其成因。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宫廷乐队的形成和发展,使音乐演奏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乐曲和乐器的种类也得到了丰富。

《十部乐》的产生,进一步丰富了当时的音乐艺术,成为唐代宫廷音乐的杰出代表。

《十部乐》的创作也促进了唐代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吸收了中原、西域和民族音乐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风格。

唐玄宗:音乐终极爱好者

唐玄宗:音乐终极爱好者

唐玄宗:音乐终极爱好者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9期唐玄宗李隆基是是唐睿宗第三子,他在李氏诸王中曾被封为临淄王、平王。

因联合太平公主诛灭韦氏,拥父亲睿宗复辟立大功,被立为太子。

李隆基初登帝位,就在二月庚子夜,开门燃灯“千百”,“大合伎乐”,与其父“御门楼临观”,有时通宵达旦,持续一个多月。

显露出其爱好音乐及铺张的苗头。

他前期励精图治、纳谏听贤、治国身瘦,创“开元之治”。

后期奢靡,用奸相李林甫等,导致“安史之乱”。

李隆基在治国方面是毁誉参半的皇帝,但同时也是一个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帝王。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特别是对中华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编辑张敏音乐皇帝短命的隋朝迅速灭亡以后,给予新兴的唐朝以深刻的启示与影响。

唐太宗登基以后,深深地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奥道理,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刺激生产,农民的地位得到改善,社会生产发展迅猛,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人口日益增多,出现了历史上所谓“贞观之治”。

对外击败突厥,并扩大唐帝国对邻国之间的政治和文化影响,使唐朝成为两汉以后的最大朝代。

盛唐,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千古流芳的作品不可胜数。

音乐事业的发展如同其他领域一样迅速而猛烈。

具体说这一时期在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民歌、说唱音乐、歌舞、戏曲等)、宫廷音乐、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燕乐艺人的创造与贡献(声乐、器乐、歌舞、散乐、作曲等方面)、乐器的制作、乐曲形式的改革、音乐理论及音乐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首都长安那时已成为音乐中心的“维也纳”之城,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

音乐艺术的高度发达与兴盛的原因,与一位音乐家皇帝有着直接关系,他便是唐玄宗。

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是唐代中兴之主,其开元、天宝被称为唐代盛世。

玄宗的才艺更是了得。

据说他能在睡梦中梦游仙境,获得灵感,次日上朝听政时,还能根据残余梦境打出谱来。

中国历史上唯一拥有帝王身份的音乐家--唐玄宗

中国历史上唯一拥有帝王身份的音乐家--唐玄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上唯一拥有帝王身份的音乐家--唐玄宗导语:唐玄宗李隆基是是唐睿宗第三子,他在李氏诸王中曾被封为临淄王、平王。

因联合太平公主诛灭韦氏,拥父亲睿宗复辟立大功,被立为太子。

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是是唐睿宗第三子,他在李氏诸王中曾被封为临淄王、平王。

因联合太平公主诛灭韦氏,拥父亲睿宗复辟立大功,被立为太子。

李隆基初登帝位,就在二月庚子夜,开门燃灯“千百”,“大合伎乐”,与其父“御门楼临观”,有时通宵达旦,持续一个多月。

显露出其爱好音乐及铺张的苗头。

他前期励精图治、纳谏听贤、治国身瘦,创“开元之治”。

后期奢靡,用奸相李林甫等,导致“安史之乱”,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在其治下,由极盛的顶峰开始走下坡路。

李隆基在治国方面是毁誉参半的皇帝,但同时也是一个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帝王。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为中华文学艺术,特别是中华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今天对历史人物作不同层面的分析,有利于以史为镜,择其精华、古为今用。

唐贞观之治(公元627年—649年)到开元之治(公元713年—741年)一百多年间,在帝王、臣属、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封建社会达到极盛,物质“粟帛流溢”,文化招远抚近而光照四海。

中华音乐在中原文明吸收西域元素的基础上,创造出灿烂的音乐领域的精神文明。

大量的歌词通过乐曲,传唱普及开来,传遍全国,辐射周边各国。

为宋词的顶峰开了先河。

发达的经济,优良的政治,深厚的文学土壤。

产生了帝王音乐家唐玄宗;文臣音乐家李龟年;文人音乐家白居易、刘禹锡;百姓音乐家许和子等。

唐崔令钦撰写《教坊记》记载开元教坊制度、轶闻及乐曲内容起源,生活常识分享。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旧唐书·音乐志》是一部详尽记载唐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史书,其中记载了唐代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皇帝在音乐繁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音乐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旧唐书·音乐志》出发,解读唐代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于唐代音乐文化的影响。

《旧唐书·音乐志》对唐代皇帝的音乐爱好进行了详细记载。

在唐代,皇帝大多对音乐情有独钟,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对音乐的热爱可谓是有口皆碑。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了太宗李世民学习音乐的经历,他不仅酷爱音乐,而且还极其重视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曾亲自参与音乐的创作和改革。

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兴修乐府,修订律呂,制定音律标准,大力推动了当时音乐文化的繁荣。

《旧唐书·音乐志》还详细记录了唐代皇帝对音乐的赏识和赞美。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音乐家韦皋赞誉有加,他说:“吾闻夏歌而休,殷鼓而止,秦音而节。

汝坚复有文乐之声。

”可见太宗李世民对韦皋的音乐才华赞赏有加,这也反映了唐代皇帝对音乐的重视和赞美。

《旧唐书·音乐志》还记载了唐代皇帝对音乐的推广和支持。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曾多次下诏招纳天下英才,选拔妙手绝音,大力提倡音乐活动。

他还创设了酒宴舞会、宴游园林等活动,不仅给予了音乐家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吸引了大批民众参与推动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

除了对唐代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唐代皇帝不仅仅是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唐代音乐文化才能够如此繁荣,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遗产。

《旧唐书·音乐志》中的记载,为我们深入了解唐代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通过对这些史料的解读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以及唐代皇帝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历史人物:梨园之祖李隆基

历史人物:梨园之祖李隆基

历史人物:梨园之祖李隆基唐玄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开元盛世,也酿成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抛开政治上的得失,他还是一位极具音乐天赋、造诣颇高的资深乐人。

他素来被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吹拉弹唱无一不精。

而且他极具创作热情,为后世留下经典神曲《霓裳羽衣曲》。

作为一位皇帝,他的音乐造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六岁登台表演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天才型音乐家。

他自幼就精通音律,擅长表演。

他小的时候正值祖母武则天执政时期。

这位英明神武的女皇帝很宠爱自己的小孙子李隆基,在她举行登基典礼的时候,还让李隆基为她登台表演过。

当时的李隆基只有六岁,却已经极具表演天赋了。

他男扮女装,为大家表演了一曲叫做《长命女》的歌舞,瞬时技惊四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岁初次登台表演,让他充分意识到自身的音乐天赋,也激发了他更浓厚的音乐兴趣,促使他日后一步步登上乐坛达人的宝座。

梨园祖师唐玄宗古来音乐素有雅俗之分,所谓雅乐一般是用在国家祭祀、宗庙、朝会等隆重的庆典活动中,发挥一定的政治功能。

而俗乐则主要是供人欣赏、娱乐的。

二者使用的场合不同,性质也不同。

雅俗之辨自古便有,孔子就重视雅乐,而贬斥俗乐。

但到了唐玄宗时,因为他自幼精通音律,热爱歌舞表演,便觉得俗乐比雅乐更富有艺术性,不应该依附于政治性的雅乐之下。

于是,他就下令在太常寺之外,单独设立了管理和教授俗乐的教坊——梨园。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戏曲艺人入行之前先要拜唐玄宗,都被称为“梨园弟子”的原因了。

有一个施展自己音乐才华的舞台之后,唐玄宗还不忘了培养新秀。

他亲自挑选数百名乐工和歌女,组建了一个歌舞艺术团,并且亲自担任团长。

在管理朝政之余,唐玄宗还要亲自教大家唱歌跳舞,非常尽职尽责。

乐工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唐玄宗深谙这一点。

所以他非常重视少年乐师的培养,亲自挑选了30名15岁以下的儿童,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声乐和表演。

所以,在培养和教育乐工的事业上,唐玄宗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

在唐代初年,唐朝的俗乐中就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

唐玄宗对唐代乐舞的贡献

唐玄宗对唐代乐舞的贡献

唐玄宗对唐代乐舞的贡献摘要:唐玄宗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是一位音乐家。

他在执政期间完善音乐机构,创建梨园,增设外教坊,划分坐部伎和立部伎,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

与此同时,他还大胆创作,推陈出新,继承中国乐舞的传统,汲取民间乐舞和异域乐舞精华,对唐代乐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键词:唐玄宗唐代乐舞盛唐气象唐玄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开元天宝盛世”。

同时,唐玄宗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在他统治时期,唐代乐舞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唐气象”。

关于唐玄宗的政治才能,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

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一下唐玄宗对唐代乐舞的贡献。

一完善机构培养人才唐玄宗对唐代乐舞的贡献,首先是完善音乐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乐舞人才。

其一,增设外教坊。

唐高祖在建国之初,曾设立“内教坊”,武则天称帝后改名为“云韶府”以中官为使。

唐玄宗即位后,由于对音乐的喜爱,大大扩展其编制,在宫中蓬莱宫侧设“内教坊”,“内教坊”的乐舞伎分为新声,散乐和倡优三部分。

新声是指以法曲为主的流行乐曲,散乐是指以诙谐逗趣为主的表演,内教坊中的乐工依色艺水平从高到底依次为“内人”,“宫人”,“抽弹家”外教坊分设左右,左教坊设在宫城西侧,右教坊设在大名宫东侧的光宅坊。

左右教坊的主要职责是为宫廷燕乐服务,不归太乐署,而由皇帝直接派官吏任教坊吏管理。

左教坊以工舞见长右教坊以善歌取胜。

教坊主要是为皇帝提供娱乐性歌舞表演的。

它的这一性质使得它有别于前代的太常寺,它为皇帝供奉新曲的性质,使得它的设立大大促进了俗乐的发展。

由于教坊中的乐伎之间还分为不同的身份,如“内人”,“宫人”“仇弹家”等这种等级还与物质上的各种待遇相关联,“妓女入宜春园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是也。

其家犹在教坊谓之‘内家人’,四季给米。

其得幸者谓之‘十家’给第宅,赐无异等。

”①这在客观上刺激当时乐伎不断提高歌舞技艺。

其二,创建梨园。

开元二年,唐玄宗创置“梨园”,使其成为教练宫廷歌舞艺人之处。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旧唐书音乐志记录了唐代的音乐发展历程,其中有许多皇帝的音乐活动记录。

从中不难看出唐代皇帝对于音乐的热爱和推广,促进了唐代音乐的繁荣发展。

唐代皇帝对音乐的热爱唐代皇帝对音乐的爱好是众所周知的。

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喜爱音乐,经常组织乐队演奏音乐。

在他的治下,宫廷音乐繁荣发展。

对于四声五声音乐体系的建立,李世民也非常重视,亲自制定了《乐章格律》和《角徵羽足略》两部音乐理论著作,并亲自向乐师们讲解。

而唐玄宗李隆基则更是钟爱音乐。

他的爱好甚至超过了政治,成为了他生活的重心。

他建立了“乐部”,每天晚上就会聚集乐师演奏音乐。

唐玄宗还亲自监制了很多音乐作品,比如《霓裳羽衣曲》、《法曲》等等,都是他亲自参与制作的。

除了喜爱音乐,唐代皇帝还积极推广音乐,促进了唐代音乐的繁荣发展。

在唐太宗的治下,他提倡雅乐,尤其是喜欢西域音乐,使唐代音乐更加多元化。

他还积极推广民乐,下令将民间音乐加入宫廷音乐,促进了民乐的发展。

唐玄宗更是推广音乐的大力行动者。

他下令寻访民间音乐中优秀的作品,添加到宫廷乐曲中,创造出很多深受百姓喜欢的新乐曲。

他还设立了《太和正音谱》,规定了以七声八音为基础的音律体系,对于唐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而唐代另一位“乐帝”——唐哀帝则更是把音乐推广到了全国范围。

他建立了许多乐团,使得音乐成为了当时社交活动的一部分。

他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音乐比赛,以此促进了民间音乐的发展以及各地方音乐风格的交流。

结语唐代皇帝对于音乐的热爱和推广,不仅促进了宫廷音乐的繁荣发展,还推广了民间音乐的发展和各地方音乐风格的交流。

唐代的音乐繁荣也与当时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繁荣发展密不可分。

唐代皇帝对音乐的热爱和推广,也是唐代社会繁荣和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上最喜爱音乐的皇帝

历史上最喜爱音乐的皇帝

历史上最喜爱音乐的皇帝音乐能激发人的斗志,催人奋进,能使人很快进入一个梦寐以求的思想境界。

但是,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擅长音乐者确实较少,可称为“家”的则也并不多,唐代玄宗便是当之无愧的一个。

唐玄宗李隆基,世称“明皇”。

他酷爱音乐的程度,可与近世的音乐大师媲美。

他能演奏多种乐器,如琵琶、横笛、羯鼓等,“凡是丝管,必造其妙”,无一不精,令世人所赞叹。

据文史资料介绍,唐玄宗在一次坐朝时,目光仰视,若有所思,双手按其腹部,手指不停地上下挥动,很久不发一言。

退朝后,宦官高力士问唐玄宗是否龙体不会佳,唐玄宗回答道:“菲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

酣醉久之,合奏诸乐以送吾归。

其曲凄楚动人,杳杳在耳。

吾回,以玉笛寻之,尽得之矣。

坐朝之际,虎忽遗忘,故怀玉笛,时以手指上下寻之,非不安也。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竟然偷藏玉笛于龙袍,流连忘返于梦中乐思,而不听文武大臣们的朝奏,真是不可思议。

正因为唐玄宗如此专心于音乐,才成为封建帝王中的杰出音乐家。

唐玄宗不但擅长演奏乐器,还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其作曲手法娴熟、新颖,不拘一格。

他一生创造了100多首音乐作品,大部分是难度较大的器乐独奏、合奏曲和大型歌舞曲。

历史上的唐玄宗曾创造过“开元盛世”,他的功绩与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同样惹人注目。

但是一首耳熟能详的《霓裳羽衣》,更显现出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才华。

其代表作《霓裳羽衣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虚幻、飘渺的神仙境界。

白居易赞美它“声随风飘,时凝时散,悠扬于竹烟波月之间”,可见,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盛唐,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千古流芳的作品不可胜数。

音乐事业的发展如同其他领域一样迅速而猛烈。

具体说这一时期在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民歌、说唱音乐、歌舞、戏曲等)、宫廷音乐、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燕乐艺人的创造与贡献(声乐、器乐、歌舞、散乐、作曲等方面)、乐器的制作、乐曲形式的改革、音乐理论及音乐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遥遥地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玄宗对唐代音乐的贡献及影响摘要:唐朝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它既是封建时代的鼎盛阶段,也是音乐文化空前绝后的高度发展时期。

唐朝封建的一统局面和统治者奉行开明的、广泛吸收各国文化的方针,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唐朝的帝王在政治方面建树卓越的有很多,其中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不仅在政治上表现得极为突出,在音乐方面,他也当之无愧为中国历史上的“音乐皇帝”。

关键词:唐玄宗;唐代音乐;贡献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3-0180-01
一、唐玄宗与唐代音乐机构
教坊和梨园是唐朝两个最重要的音乐机构,这两个结构主要是为皇帝提供娱乐性歌舞表演的,它的性质决定了它有别与前代的太常寺。

它为皇帝供奉新曲,这就使得它的设立大大促进了俗乐的发展。

开元二年,唐玄宗创置“梨园”,这是一种设立在禁苑梨园中的宫廷音乐机构,它以专门学习(教习)法曲为主。

玄宗十分看重梨园,一有机会就到梨园指挥乐人排练。

值得推崇的是,玄宗还在梨园法部中设一个“小部音声”。

这种重视早期音乐技艺训练的做法,反映了统治者对于发展唐代音乐的远见卓识,而且这种音乐教育也
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唐初的燕乐有“九部乐”和“十部乐”,坐部伎和立部伎则是唐代宫廷燕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唐代燕乐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由十部乐演变而成的。

坐、立部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相传这种燕乐由唐玄宗改制而成,这也是唐玄宗在宫廷音乐方面的一大贡献。

二、唐玄宗在音乐方面的才能
(一)善于音乐表演
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的唐玄宗“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他能演奏多种乐器,如横笛、琴、拍板、羯鼓、琵琶等等,其中最擅长演奏羯鼓。

这种乐器节奏急促,演奏起来扣人心弦,因此被唐玄宗称为八音的领袖,其它乐器都比不上它。

羯鼓又叫“两杖鼓”,最早流行于西域地区,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传入中原。

唐玄宗演奏羯鼓的技术非常精湛,演奏起来旁若无人,鼓点密集而不乱,节奏准确且表现力丰富。

据说唐玄宗敲羯鼓仅敲坏的鼓槌就有四柜子之多,可见,玄宗对羯鼓多么入迷。

唐玄宗还善于演奏竹笛。

他曾经有一日作了一首新曲,当晚用竹笛反复演奏。

翌日却听得有人在熟练的吹奏日前所得的新曲,不禁大惊,当即将演奏者唤来。

原来是当代著名的笛手李谟,听到唐玄宗的演奏后颇为喜爱,于是默记下来。

此记载说明唐玄宗不仅能够创作器乐曲,还能将竹笛演奏得很是吸引人。

唐代杨巨源《吹笛记》载;“上尝坐朝以手指上下按其腹。

朝退,玄宗上朝之际尚身怀玉笛构思作曲。

”是说唐玄宗上朝坐在龙椅上,不时的用手指上下按摸腹部,原来他在怀里悄悄揣了一支玉笛,上朝的时候还不忘摸索玉笛来构思作曲。

这看似是荒谬异常的事情,却也反映了他对音乐是很迷恋的。

(二)善于作曲
玄宗不但善于击羯鼓,善于指挥乐队,而且还善于作曲。

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乐曲,这些乐曲与前代音乐有很大区别。

唐玄宗以前的音乐政治性非常强烈,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如唐玄宗时的“秦王破阵乐”。

此曲旨在歌颂李世民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显示出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立下的卓著功勋。

唐玄宗所作的乐曲一改前代之风以艺术性见称。

唐玄宗像众多音乐家一样,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或在梦境中出现,或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渲染下迸发,或因个人感情的积累而交织凝结最终成型。

玄宗将自己的感情寄予音乐当中,达到了感情与音乐合一的境地。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玄宗仓皇出逃,行至途中感慨不已,还不忘用音乐来表达心情,命左右取长笛,自制一曲吹之,怨切动人,乐工记其谱,入蜀后将该曲命为《滴仙怨》。

如果说这首曲子是玄宗的忧愤之作,那么《雨霖铃曲》则更是这样。

明皇自己真实的感情遭遇触动了作曲欲望,雨霖铃曲中包含了玄宗对贵妃的思念,寄
托了离开贵妃后的凄楚与悲凉。

因此在张野狐奏完这首曲子后,左右为之感动,玄宗自己也不觉流涕。

三、唐玄宗对唐代音乐的影响及地位
唐玄宗在位44年之久,对于盛唐时期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他个人的历史作用显然不能忽视,作为有着特殊社会地位的封建帝王,对当时文化生活有着支配的作用。

唐玄宗经常提倡并鼓励王室贵族爱好音乐,在玄宗的倡导下,达官大臣慕之者,皆善言音律。

在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基础上形成了“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洛阳家家学胡乐”那种普遍爱好音乐的社会风气。

最高统治者的爱好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他的直接影响和倡导下,唐朝音乐文化高度发展并取得空前的成就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唐玄宗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一席无可争议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89.
[3]沈知白.中国音乐史纲要.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