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
作者:燕涵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5期
【摘要】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历史文化总是与周边国家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是在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中不断发展的。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外交流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代,经济、政治、文学与艺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面貌。那些外来音乐元素至今还在我们的土地上活跃着。
【关键词】隋唐;音乐文化;对外交流
一、“天人合一”的条件与环境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源远流长,而唐代则是中外交流的辉煌时期。唐代之所以能够达到鼎盛,首先要归功于隋朝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并在政经文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后来唐朝的兴盛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其次初唐时,李渊父子推翻了隋朝政权,后又征服了东突厥与西域地区,并使朝鲜境内的高丽、百济王国屈膝称臣,使唐朝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政权。与此同时,有大批的移民迁入了中部和南部地区,以及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新贵族的出现对于原世袭制的旧贵族势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印度文化大量入侵的时期,伴随着印度天文学、数学、医学及语言学等学科的涌入,佛教哲学在这时已经渗透到了唐朝上流社会的生活之中。同时这个时期整个社会都对外来物品表现出崇尚之情,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开始散漫到市民阶层之中。盛唐时,唐玄宗加以改进了运河,使得能在转运丝绢的同时,还能运来外国的奢侈品。良好的陆路和水路的交通状况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这种开放的社会气息和良好的外贸条件为当时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多元的音乐文化交流
唐朝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主要依托商业贸易往来顺带文化输出。在唐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里,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亞洲各国在政治、宗教、商业方面对唐朝浓厚的兴趣。使节们源源不断地进入唐朝并进献贡品以换取中央王朝的承认。在进献的贡品中,除了有各国的珍奇异宝,其他常见的和有影响的贡品是音乐,包括曲调、乐器、演奏者、舞蹈者。日本、缅甸等国家,都曾向唐朝皇帝献乐。直到今天,日本国内还非常完好地保存了由当时中国及朝鲜等亚洲大陆传入的雅乐(实际上是中国的宫廷燕乐),并使其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唐朝的宫廷演奏者也大量的吸收了异族的管弦乐队,在“非正式的”宫廷燕乐演奏场合,欣赏外来音乐的习惯以及对外来音乐的热情,从宫廷传到了贵族之中而后又蔓延到市民阶层里。
音乐、舞蹈是盛唐文化的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也是深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一个艺术门类。唐朝音乐主要分为雅乐和燕乐两大门类。雅乐主要用于祭祀和朝会等隆重场合,是一种相当程式化的庙堂音乐,燕乐主要是在宴饮的场合表演的音乐和歌舞。外来文化对唐朝音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燕乐。
唐朝的燕乐是在隋朝九部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隋朝初年,文帝定七部乐为正式的燕乐,分别是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和文康伎。炀帝继位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革,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与礼毕等为九部乐。
唐朝初年一仍随旧。太宗时去礼毕,增燕乐;平定高昌后,又在贞观十六年增加高昌乐,在隋朝九部乐的基础上形成了唐朝的十部乐。十部乐中,天竺、康国、安国等乐都是前代自葱岭以西的西域地区传入内地的音乐。以国名来命名乐部,表明这些音乐仍然保留着较强烈的异域色彩,未与中国内地固有的音乐文化融为一体。此后,随着唐朝对外文化交流进程的加深,以国别分类的方式渐泯,出现了立、坐二部分类,堂下立奏者为立部伎,堂上坐奏者为坐部伎。公元754年,唐朝对太乐署供奉的乐曲名称进行了大规模改动,进一步将保留胡名或听来不雅驯的乐曲改为典雅的汉名。乐曲改名,不仅表现了唐朝对域外音乐文化的吸收过程,而且反映了外来音乐对唐朝音乐的重大影响。历史上有名的骠国献乐在当时的宫廷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著名诗人白居易作《骠国乐》诗,形容骠国乐的舞容称“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千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唐代最流行的健舞如胡旋、柘枝、胡腾等,都是来源于中亚的舞蹈。在“贡人”中,异族向唐朝贡献的“胡旋女子”,实际就是从事胡旋舞表演的专业舞蹈艺术家。胡旋舞传入唐朝后,在宫廷内外盛极一时。据白居易的诗,杨贵妃也擅长表演胡旋舞。时至今日,这些璀璨的外来音乐元素还在我们的土地上活跃着。
三、结语
唐代高度发展的音乐舞蹈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绚丽的篇章。他以恢弘的气度、博大的胸怀,不仅继承发扬中华传统乐舞,又广采域内外各民族民间乐舞。正如鲁迅先生在《坟·看镜有感》一文中所说:“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这种既开放广采,又以我为主的做法值得我们发扬和延续。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陕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2]李斌城主编.《唐代文化(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3]曾金寿.《隋唐时期中日音乐文化交流赖以兴旺的政治及社会因素》.《交响- 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