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_戴家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3期2006年3月生 态 学 报ACTA EC OLOGI CA SI NICA Vol .26,No .3Mar .,2006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戴家银,王建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10008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资助项目(KSCX2-SW -128)

收稿日期:2005-08-30;修订日期:2005-12-05

作者简介:戴家银(1965~),男,安徽怀宁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E -mail :daijy @ioz .ac .cn

Found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Project of Chines e Academy of Sciences (No .KSCX2-SW -128)

Received date :2005-08-30;Accepted date :2005-12-05

Biography :DAI Jia -Yin ,Ph .D .,Professor ,mainly engaged in ecotoxicology and biochemis try .E -mail :daijy @ioz .ac .cn

摘要: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知识整合到生态毒理学中形成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通过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能够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水平更深入理解毒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更敏感、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形成潜在的强有力的生态风险评价工具。介绍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DNA 芯片技术和2D -凝胶电泳技术在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DNA 芯片技术;2D -凝胶电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文章编号:1000-0933(2006)03-0930-05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in ecotoxicogenomics and ecotoxicoproteomics

DAI Jia -Yin ,WANG Jian -She

(Institut e of Zoology ,C hines e Acade my of Sci ence s ,Beijing 100080,C 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3):

930~934.Abstract :Ec otoxicogeno mics and ecotoxic oproteo mics are integration of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into ec otoxicology .Ecotoxic ogenomics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gene and pr otein expr ession in non -target organisms that is impor tant in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toxicant exposures .Ecotoxic ogenomic toolsmay provide us with a better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ec otoxicology ,and they are likely to provide a vital r ole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Pr ogress in ec otoxicogenomics and ecotoxicoprote omic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DNA gene c hip and 2D -gel usually used in ecotoxicogeno mics and ecotoxicoproteomics ar e also e xpounded by exa mples .

Key words :ec otoxicogeno mics ;ecotoxic oproteo mics ;D NA micr oarra y ;2D -ge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随着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深入发展,生态毒理学已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正从基因、蛋白质、器官和整体水平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的短短几年间,以“组学(-omics )”构成的学科及其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在生命科学界迅速蔓延、蓬勃发展。在环境科学领域中也出现了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 )、毒理基因组学(toxicogenomics )等学科。Snape 等人[1~3]将基因组学知识整合到生态毒理学中,于2004年提出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ecotoxicogenomics )”的概念,通过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研究确认一系列毒物效应基因,从而在基因组水平更深入理解毒物的作用机制,并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寻找更敏感、有效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s ),形成潜在的强有力的生态风险评价工具。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是指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链蓄积、逐级传递,经直接或间接途径进入人体的化学物质。POPs 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内分泌干扰等毒作用。POPs 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引起世界各国的决策者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也成为环境科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4,5]。我国已于2001年5月签署了控制12种P OPs 对人类健康

和环境造成威胁的国际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目前我国履行该国际公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缺乏POPs 这类污染物的第一手资料,有关该类污染物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基础研究薄弱[6,7]。同时,

一些未包括在公约12种POPs 之内的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注意,如阻燃剂多溴联苯醚(PBDEs ),全氟辛酸胺(PFOS )等,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及其毒理研究也已成为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8,9]。

本文重点介绍了DNA 芯片技术和2D -凝胶电泳技术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阐述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生态毒理学研究水平。1 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基因芯片(gene chip ),又称DNA 微阵列(microarray ),是由大量DNA 或寡核苷酸探针密集排列所形成的探针阵列,待检测样本的核酸序列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与芯片上相应探针分子结合。经过标记的两等量不同RNA 样本同时与DNA 阵列杂交,可高通量、迅捷精确的比较两样本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利用DNA 微阵列技术,一个单一的毒理基因组分析就可能产生成千上万个数据。通过检测哪些基因受到特殊化学污染物的影响,寻找同污染物密切相关的基因,用于研究污染物的毒作用机制。通过分析不同污染物暴露的基因表达谱特征,确定不同污染物暴露的生物标志物,可实现对污染物毒性的早期预警。通过比较新化学物和已知污染物暴露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可在新化合物研发阶段比传统方法更早地了解该化学物的毒理以及潜在的副作用。通过研究不同有毒污染物暴露所致特征性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应答“指纹”),可快速确定环境污染物的性质并对其分类。结合生物信息学可开发具有同各类污染物相关基因的新一代小型检测芯片,如“环境激素”芯片,用于检测专一性环境激素对生物的影响;“有毒污染物”芯片,专一检测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饮用水加氯消毒产生的痕量有毒物质。

Forrest 等人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技术,在职业性接触苯的工人中检测了苯接触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XCL16、ZNF331、JUN 和PF4等基因的表达发生特异性改变,这些基因可作为苯接触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利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苯暴露提供了重要信息

[10]。Wang 等人用全血总RNA 分析了锅炉制造工人职业接触金属烟雾前后的基因表达。由于接触微粒而引起表达改变的基因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11]。

双氯醋酸(Dichloroacetic acid ,DC A )是自来水加氯消毒的副产物,能引起啮齿类动物的肝细胞癌变。2003年,Thai 运用DNA 芯片技术对DCA 的致癌作用进行了研究。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24个基因表达改变,其中15个基因进一步经Northern 印迹证实。在15个基因中,14个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包括细胞色素P4502C29(CYP 2C29)、CYP3A11、肝羧酸脂酶等。另一个基因CYP2A4 5表达上调。相应研究为快速分析水环境中微量有机物的毒性提供新的途径

[12]。日本学者Azumi 利用海鞘DNA 芯片,分析比较海鞘基因表达谱变化,据此推测海鞘暴露何种污染物并用来监测环境污染程度[13]。该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aroncher -Oldenburg 等

应用70mer 的寡核苷酸芯片监测并量化环境氮循环中的功能基因多样性

[14]。

2 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基因芯片技术对于揭示有毒污染物诱导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多数情况下,mR NA 与蛋白质的关系在结构上和动力学上是高度非线性的,mR NA 表达分析不能有效地预测有毒污染物与蛋白质的作用。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的蛋白质水平上,探讨生物在同毒物接触或环境胁迫下,细胞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蛋白质谱)的变化。2D -凝胶电泳技术将蛋白质混合物在二维平面上充分展开,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用于确定感兴趣蛋白斑点的性质特征,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将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技术应用到生态毒理学中,可在蛋白质水平上认识外源性化学物的毒作用及其机制。同时,与基因表达谱相类似,有毒污染物及其浓度变化所致细胞蛋白质谱改变的“指纹特征”,可作为有效表征污染物暴露的生物学标记物(图1)。虹鳟暴露壬基酚、地亚农(diazinon )和烯虫磷(propetamphos )3种污染物,以及污水厂排放口和排放口上游

9313期戴家银 等: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