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宜人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个宜人自然的环境。

园内常常有假山、水池、花木等人工景观,通过人为的方式模拟自然景观,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园内的植被丰富多样,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和草坪,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和舒适的感觉。

同时,园内常常有水面,或者是人工的小溪、水池等,让人们在漫步园中时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这种声音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二、潜心雅致:中国古典园林以潜心雅致为设计理念,注重装饰细节和美学品味。

园内常常有精雕细刻的石雕、花卉瓷器等装饰品,使整个园区更加生动和精致。

同时,古典园林的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如亭、阁、楼、轩等建筑物的形状、纹饰和材质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格和文化氛围。

古典园林的建筑采用了复杂而精美的工艺,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木材、瓷砖等,给人一种古典、庄重的感觉。

三、寓意深远:四、空间布局有序: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一般采用有序的方式,注重对称和整齐。

园内的景观、建筑、植物等都被布置在一个有序的空间中,以体现整体的美感和平衡感。

园林中的亭院、走廊、庭院等建筑物常常排列得很整齐、有序,给人以安静、和谐的感觉。

同时,园内的路径和步行区也经过精心设计,让游客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游览,以体验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五、突出变化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场景的变化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觉和感受。

园内的景区常常设置有明暗、高低、圆直、曲直等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制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一种丰富多样的体验。

同时,古典园林还注重景观的欣赏性,通过布局和设计让游客可以在园内找到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景色,体验不同的美景。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凭借其宜人自然、雅致潜心、寓意深远、空间布局有序以及变化欣赏等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第一,强调自然景观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创造一个与自然融合的环境,通过利用自然元素如山水、湖泊、池塘、石头等,将园林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

通过使用透景、借景等手法,使得园林的景观延伸到周围的山水之中,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第二,追求微妙的变化和细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使用花草树木、石头和水等自然元素,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来突出变化和细节。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精致的花卉、奇石以及各种独特的建筑构造,这些细节展示了园林主人对美感和审美细节的追求。

第三,注重空间序列和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采用多层次和多个区域的布局,通过设置门户,回廊,湖泊等,将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创造出一种步移景异的感觉。

这种空间序列设计让游客在园林中可以逐步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同时也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第四,强调隐逸和寂静。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有个别的精致园林,常常被人们用于修身养性和隐逸思考。

此类园林通常通过精致的建筑和布局,创造出一种宁静、寂静的氛围,让人能够在喧闹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安抚。

第五,注重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文人雅士的书法、绘画作品和诗词碑刻,这些作品与园林的景观相得益彰,共同营造一种文人境界和人文氛围。

第六,强调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风格和工艺,如四合院、廊亭、石桥、亭台楼阁等。

这些建筑结构通常采用木材、砖石和瓦片等传统材料制作,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雅和精细的工艺。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自然景观、建筑和文化元素。

它通过强调自然景观的融合、追求微妙的变化和细节、注重空间序列和布局、强调隐逸和寂静、注重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强调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等特点,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人文的园林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美的呈现,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1.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建筑注重整体性和和谐性的表现,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设计中经常运用“五行”学说和阴阳理论,以及宇宙观念,追求整体的平衡。

2.木结构:中国古典建筑很大程度上采用了木结构。

木结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震性能,也反映了中国珍视自然、尊崇木材资源的特点。

3.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古典建筑非常重要的一种特征,是通过一系列木雕或石雕构架组成的。

斗拱在建筑中承担着支撑和装饰的作用,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装饰细节和精湛工艺的追求。

4.层次分明:中国古典建筑常以多层次的形式呈现,从底层的牆基,到塔基、天井,再到上层建筑的主体,各个部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层次感明显。

5.廉价素朴:古代中国的建筑多以木、土、砖等材料建造,这些材料相对廉价,注重经济实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朴素情怀。

6.道家思想影响:中国古典建筑常常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建筑的设计中,强调自然与人的融合,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7.多檐式屋顶:中国古典建筑常常采用多檐式屋顶,即由多个层叠的檐口组成。

多檐式屋顶不仅在视觉上增加了建筑的宏伟感,也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透风功能。

8.装饰细节:中国古典建筑强调装饰细节的精湛工艺。

在建筑的柱子、门、窗等部分常常能看到各种雕刻和彩绘,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品味和雕刻技艺。

9.园林景观: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常常与园林景观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建筑群体。

园林常常注重将建筑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独立而儒雅的空间。

10.孔子思想影响:中国古典建筑常常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尊重传统和教育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常常运用了经典的传统元素,如卦、经文等,以彰显文化底蕴。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以其优雅、和谐、朴实的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文化。

这些建筑不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例说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举例说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举例说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不仅体现在设计理念上,还体现在材料的选择、构造手法、景观布局等方面。

下面举例说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首先,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体现在设计理念上。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山水合一”的设计理念,追求“山清水秀”的意境,力求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比如苏州的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等,它们利用山石、水池、花木等元素布局,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景致,展现出中国园林审美境界的精髓。

其次,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

中国园林注重材料的天然性和人工性结合,通过对材料的巧妙运用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

比如园林中的假山,它们采用自然石材,以其天然纹理、形状和色彩,塑造出层次分明、变化多端的景观效果,展现出中国园林审美境界的独特魅力。

再次,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还体现在构造手法上。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构造手法的灵动变化,追求空间的流动与穿透,通过水面反射、拱门相望、回廊相连等手法,创造出虚实结合、通透有致的景观效果。

比如瞻园中的两池亭、迷巷、斜角宜园的曲桥、断桥等构造,它们将建筑、景观、水面融为一体,展现出中国园林审美境界的空间美学。

最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还体现在景观布局上。

中国园林的景观布局追求层次分明、曲折有致,注重点、线、面、体的有机统一。

比如拙政园中的粉墙黛瓦、青砖白瓦、逶迤回廊等景观布局,它们通过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和色彩搭配,展现出中国园林审美境界的美学韵味。

总之,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体现在设计理念、材料选择、构造手法、景观布局等方方面面。

通过园林的审美境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到中国园林的高超艺术水平。

希望中国园林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让其美丽的景观能够永久保存下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诗词、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中的妙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山水融入: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注重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中,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

园林中的水池、假山、小桥、溪流等都是以自然景观为蓝本创造出来的,使园林与自然之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2. 景点错落有致: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往往采用“画龙点睛”的手法,巧妙地将景点分散布置在不同的角落,赋予了园林以意境和虚实结合的美感。

这种错落有致的布局,让人在参观园林时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景点,增加了观赏的趣味性和探索的乐趣。

3. 象征寓意丰富: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和构造往往寓意丰富,追求以少见多、以微见秀,让人在园林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中常见的假山、门楼、碑柱等,都蕴含着吉祥寓意和文化象征。

4. 艺术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无论是园林建筑的雕塑、彩绘,还是园林景观的种植、布置,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审美境界。

这些艺术细节的处理,使得园林具有精致、独特的美感,赋予了园林更深层次的韵味和人文意境。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在于它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寓教于乐、诗意盎然的文化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藏:中国古典园林强调隐蔽和掩饰,通过布局设计以及植物的运用,创造出一种隐藏和遮掩的氛围。

园林的每个景点都有特定的布局,不会一览无余地暴露在视线中,而是需要游客探索才能发现。

园林中常采用曲径通幽的手法,将景点设置在不同的位置,通过遮蔽和折射的方式,创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效果。

另外,园林中的建筑也经常采用层层叠障的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层层深入的感觉,进一步增加了隐蔽的效果。

二、通: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点之间的连通,每个景点都能够与其他景点相互呼应和交融。

园林中的路径通常是弯曲自然的,游人可以顺着路径欣赏景色,同时路径又能够将各个景点有机地连接起来。

园林中的小桥流水、湖泊、假山等景观元素也是用来串联各个景点的重要设施。

这种景点之间的通连,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流动和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尺:中国古典园林重视空间的尺度和比例的安排,通过不同尺度的设置来营造景观的层次感和透视感。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湖泊、植物等都经过精心的布局和安排,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大小相间的主次关系。

园林的局部也体现了尺度的变化,从大至小、从高至矮的递变关系形成了景观的层次感。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也注重利用空间的限制和限定,通过狭小空间和过道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体验。

四、谐:中国古典园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平和、和谐的氛围。

园林中常用的元素包括水、山、石、树等,这些元素都是大自然中具有生命力和平和能量的象征。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湖泊等景观元素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相互携手的感觉。

此外,园林中的景点和花草树木的选择也注重充满生机和好感的特点,使得整个园林给人一种和谐平衡的感觉。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古代,园林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供人赏析的美景,更是一种表达人文情感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以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元素与特点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具有独特的元素和特点,其中包括古典建筑、园林景观、水池湖泊、假山以及植被等。

这些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园林的面貌。

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典型的例子有北京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

园林景观则通过山石、假山以及建筑物的布置和组合,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美感。

水池湖泊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用来呼应自然景观和建筑物,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园林中的假山则是通过石材或土壤塑造而成,形状各异,给人以虚实相生的错觉。

植被的选择与布置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重要方面,以树木、花卉和草坪为主,通过精心打理,营造出宜人的氛围。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追求。

首先,中国传统园林强调“人合自然”,追求园林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园林的每个构造都力图与自然融为一体,并通过布局和景观的设置,使人们能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

园林中的水池湖泊和假山是天然山水的再现,树木和花卉的种植则进一步增强了园林的自然氛围。

其次,中国传统园林注重精神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意境的表达。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园林设计应体现人的精神境界,通过园林景观的设置和摆放,营造出寓意深远的意境。

比如,庭园中的建筑物和假山的摆放往往有着特殊的含义,如以龙为主题的假山象征着帝王之气,而不同类型的桥梁则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同时,中国传统园林通过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被设计成多功能的场所,既可以供人们赏景休憩,又可以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一、融合自然与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

在园林的布局中,设计师常常借助天然地貌、构造山水、设置假山、挖池塘等手法,创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

同时,通过在园林中增加建筑物、亭台楼阁,融入人文元素,使园林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融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二、重视空间布局与序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空间序列的变化和连续。

设计师通过合理布局,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多个景点,每个景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连续空间。

有的景点布置在高处,有的布置在低处,有的设在弯曲处,有的设置在开阔处,呈现出一幅自然画卷。

人们在游览过程中,由不同角度观赏到不同景色,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流动。

三、注重留白和空间错落中国古典园林中,留白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手法。

设计师注重利用空间的留白来增加观赏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庭院中留出一块空地或者一片草坪,或设置一道空隙,使人们对未揭示的景色充满好奇,产生一种虚实结合的美感。

同样,设计师通过将元素错落布置,使空间层次感更加丰富,这样的错落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广阔和变化。

四、强调景点的呼应和映衬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点往往相互呼应和映衬,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在景点的选择上,设计师会考虑到彼此之间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

例如,在一个湖泊的旁边设置亭台楼阁,这样可以通过湖泊的倒影增加景观的美感。

又例如,在一个庭院的一侧布置一座假山,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景观效果。

五、重视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园林中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水、树木、花草等等,这些材料能够通过不同形态和质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此外,园林设计还注重细节处理,例如亭台楼阁的雕刻、栏杆的构造、花草的摆放等等,都需要精心雕琢,使其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园林更加精致美观。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注重空间布局和序列,注重留白和空间错落,强调景点的呼应和映衬,以及重视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一、追求自然:
二、注重空间变化:
古典园林建筑强调空间的变化和布局的合理性。

通常以山水为基础,
通过布局的安排和景色的变化展示不同的空间感受。

有的园林布局如迷宫,让人们在其中迷失自己;有的园林设计将湖水、树木、山岳、建筑等有机
结合,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

三、注重意境和艺术:
古典园林建筑注重表现意境和艺术。

通过对建筑物、花木、水景等进
行精心布置和组合,使之达到一种特定的美感和氛围。

园林中常常配以诗词、曲调等艺术形式来增强意境效果。

园林中的每一个建筑、每一处景点
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四、注重动静结合:
五、展示人文精神:
古典园林建筑在设计中体现了中国古人的人文精神,并且经常以特定
的文化内涵来诠释园林的意义。

园林中常常有建筑物或景点,以纪念历史
人物,表达文化价值观念,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风韵。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追求自然,注重空间变化,注重意境和艺术,注重动静结合,展示人
文精神,这些特点使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形式。

这种建筑风格与西方的对称和几何形状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国人对自
然、人文和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一部分,对后世的园林建筑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一、自然与人工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山水之间人为添景”和“致天人之美,造园林之胜”的观念。

设计师以自然为基础,通过对景观的改造和塑造,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呈现出自然优美的景观。

例如,园林中的假山、亭廊、池塘等人工结构都是以自然山水为原型而建造的。

二、意境的营造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园林的意境营造,注重通过景观创造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

在园林的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布局、植物、建筑等手段,营造出具有独特意境的景观,使人们在欣赏园林之美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放松。

这种意境的营造,常常具有文人墨客的色彩,强调抒写情感、表达意境的空间。

三、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中注重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以营造出层次分明、有节奏感的空间。

通过布局、建筑物的高低、路线的曲折等手法,使园林空间显得宽广而舒适。

同时,通过不同景观之间的错落有致和大小景观的配合,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有层次感。

这种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使人在园林中行走时能够体验到不同景观的交替和变化。

四、隐逸与开敞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常常注重隐逸与开敞的结合,通过景观的布局,既保留了一定的私密性,又能够给人以宽广开阔的感觉。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错落有致的假山,通过山石的遮挡,形成隐逸的空间;同时,又有开阔的水面、广场等,体现了尊重自然和人的需要。

这种隐逸与开敞的结合,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又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完整和有趣。

五、虚实结合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出景观的深远意义。

即通过真实的景观和虚构的景观相结合,将园林中的空间扩展到无限,给予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例如,园林中的假山和水面常常被设计成有远近、高低的变化,通过透视、幻觉等手法,营造出虚实交错的景观,给予观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意境的营造、尺度与层次的处理、隐逸与开敞的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表达。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

数千年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古人的哲学思想上,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是儒、道、释思想。

在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最为注重社会规范和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孔子以“礼”的制度实现制定了严格的建筑修建的标准,比如建筑形制、建筑规模、建筑高低都必须对应不同的社会阶层,并以此来获得社会秩序和谐的实现。

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思想是道家和佛家思想,追求的是出世思想,这是古人追求审美化的居住理念,以实现士大夫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的人生境界,这也成了古代文人雅士最高的人生追求了。

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居住设计审美的整体和谐统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一贯推崇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人要顺应自然和天地万物。

在中国古代,城市住宅和古典园林也追求闹中取静的田园生活,不能归隐山林,就把大自然搬到自己家里来。

归田园居的生活模式总被认为是文人所追求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

因此,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中,首先强调的就是跟大自然的接触。

生活在自然山林中,虽只有陋室草庐,但也不失文人的淳朴高雅。

在田园生活中保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高尚情操,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自在,这种生活方式奠定了文人理想的居住基调,几千年来,仍然是中国古人最具魅力的传统的生活方式。

对于自然居住环境的推崇,还和中国士文化中的隐逸思想有关。

文人士子是中国古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既是社会道德标准的体现者,也是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士阶层信奉的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在仕途上顺利就会志得意满,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如果官场失意,奸臣当道,就会遁入山林,过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以山水田园风光慰藉心灵。

隐逸是避世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本质就是归田园居的生活。

中国古代在园林形成了一整套的园林设计美学思想和具体的造园方式,其中蕴含了文人士大夫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居住文化。

园林的设计宗旨就是要把自然山水模拟并浓缩于一园之中,如果不能栖身于村郭,则在城市中实现自然隐居的理想,大隐隐于市,使得园林成了避世的世外桃源。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v 植物的形式造景
1.形貌
植物的形貌主要包括3个方 面:细部形貌:如花形、果 形、干形、枝形等;个体形 貌:主要由植物个体树冠的 形体特征所决定,如伞形树 冠、圆球形树冠等;群体或 整体形貌:由多株植物共同 构成的整体形貌特点,如植 物群、丛的整体形貌,林冠 线形貌、林缘形貌等。
v
2色彩 植物具有非常丰富的色彩。在不同的季节里,植物的色彩是 以中性色和暖性色为主的。如翠绿、墨绿、黄绿、红色、橙 色、黄色、土黄、褐色等。随着波长的缩短,色彩的温暖感、 面积感有下降的趋势,而距离感和重量感则有增强的趋势。
峰轩,也取庐山之意境。南宋朱熹《游百丈 山记》有“前楫庐山,一峰独秀”。
v 理水手法 v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
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 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 以静止为主”。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 则,十分重要。
v 园中之水有旷、奥之分。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
v
v
二是造型。假山造型,轮廊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又须求得均 衡。堆山者胸有丘壑。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语), 堆山与画山水是相通的,叠山须有绘画修养。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陈从周《说园》)峰恋要 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
v v
假山之造型,宜虚实得体 环秀山庄: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 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 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 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主峰高 7.2米,涧谷长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如高路入 云,气象万千。
v v v
借景的类型有: 1.远借 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 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 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 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中国古典风格设计说明

中国古典风格设计说明

中国古典风格设计说明
中国古典风格设计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的设计作品。

这种设计风格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及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中国古典风格设计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传统文化:中国古典风格设计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书法、绘画、建筑、园林、服饰等方面,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使其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2. 注重自然和谐:中国古典风格设计注重自然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完美结合。

3. 追求简洁大气:中国古典风格设计追求简洁大气,强调设计的整体感和协调性,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追求简洁、大气、自然的设计风格。

4. 注重材料和工艺:中国古典风格设计注重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和运用,如使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传统的材料如木材、竹材、丝绸等,以及传统的装饰手法如雕刻、镶嵌、彩绘等。

5. 追求人文关怀:中国古典风格设计注重人文关怀,强
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追求人性化的设计,注重细节和情感的表达。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风格设计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的设计风格,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服装、家具、艺术品等领域。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其特征及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得到了充分应用。

苏州博物馆作为苏州城市文化的代表,不仅展示了丰富的文物藏品,更是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建筑之中,使得整个博物馆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本文将就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和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展开详细介绍。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园林布局精致:中国古典园林以小巧玲珑的布局见长,它们通常采用“假山、假水、假山水”的手法,通过独特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多样的空间层次和丰富的变化给游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2. 园林建筑独特:古典园林中的建筑风格独特,常见的有亭台楼阁、回廊长廊等,这些建筑既是园林中的景点,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园林植被繁茂:古典园林中植被繁茂,草木葱茏,树木参天。

古人重视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通过精心的布置和修剪打造出各种别致的景观。

4. 园林水景优美: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景的运用非常广泛,常见的水景有池塘、流水、喷泉等,这些水景既美化了园林环境,又给人带来一种宁静悠远之感。

二、苏州博物馆中的古典园林特征及设计手法的应用苏州博物馆充分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和设计手法,使得整个博物馆建筑和环境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1. 布局精致: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布局借鉴了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整体呈现出精致的设计风格。

博物馆内外错落有致的建筑和景观,使得游人在游览时不断发现新的景致,体验到园林中的步移景异的感觉。

三、苏州博物馆中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除了上述古典园林的特征之外,苏州博物馆还在细节处充分运用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为游人提供更加丰富的游览体验。

1. 建筑结构上的装饰: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结构上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雕刻和装饰手法,比如亭台楼阁的楣榜、匾额、雕花等,这些装饰极大地增强了建筑的美感,为博物馆增添了文化气息。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山水相映: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山水的创造和表现,将山水融入园林中,使山水与建筑、景物相互映衬,形成动静交融的美感。

园林中的水池、湖泊与山石、小山坡等景观相互配合,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意境。

水是园林中重要的元素,通过人工的水景,如喷泉、水帘、小径等,将水景与园林的布局融为一体,使园林具有自然、优雅的氛围。

二、建筑布局: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精巧的建筑布局,不同的建筑形式在园林中互相映衬、烘托。

其中,主要的建筑包括亭台楼阁、廊榭、长廊、宫殿、观景台等。

这些建筑根据地域特点和造园的需要不同,有些建筑作为观景点,有些作为休憩场所,有些作为活动场所。

建筑大多选用精美的木材和石材,有的还有彩绘和雕刻装饰,赋予园林以艺术的美感。

三、景物组合: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物组合是在整体布局中的相互配合和衬托,使得各个景点相得益彰,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园林中的景物包括树木、花草、湖泊、池塘、假山、花坛、廊桥等,它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主题进行调整和变换,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景物的选择和组合应该注重形式的对比和色彩的协调,以达到景观的美感和和谐。

四、意境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通过景观的设计和布局来表达园林主人的意境和情感,使园林具有独特的氛围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山水之境的意境,追求宁静、舒适的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花草等元素的选择和搭配是为了传达园主对自然和人文的理解和喜好,体现出园林的主题和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是山水相映、建筑布局、景物组合和意境营造。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美学的独特见解。

天人合一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天人合一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表达,也深刻影响了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1.以小见大、因地制宜中国古典园林的因地制宜,一是景观设计要考虑地址原貌,二是景点布置从整体需求出发,分主次关系。

当今有一些设计师往往忽略了以小见大、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盲目求大、求新,把一些小区绿地建得像广场,有的街道变成了众多绿化和官员政绩的展示路,全然不顾市民的活动需求和城市的生态需求。

设计师应该真正理解和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因为只有因地制宜的园林设计作品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人与自然和谐。

2.造水手法水是园林脉络气势的重要根源,古人云:"无水石不成园。

""水可积之成潭,泻之成流,喷之成雾,旋之成涡,举之成柱,悬之成布,凛之成冰。

"可见错落有致、峭直嶙峋的山石与静态、动态之水皆可制造出绝佳的园林艺术效果,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尤其宠爱。

"一池三山"、等都是有关水景的刻画。

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讲究动静结合,运用了高技术手段,把自然界中水的最有活力的美展示给人们。

比如一些喷泉、涌泉、溪流、瀑布、水帘的设计,给园林增加了不少灵韵和生机。

3.处处皆景、移景观念古典园林移景的经典代表之一就是苏州退思园,它集清代园林建筑之长,园内的每一处建筑与植物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另一景观相乎应,具有步移景异之妙,堪称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当今天津人民公园整体景观具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风格,园中有园,以小见大,步移景异,整个公园将形成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园中一条环形河将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自然分开,大小形状不一,看似独立又相互联系,各区域情趣各异,协调自然,错落有致。

4.植物的布置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布置之妙处在于诗情画意,常常赋于花木以人格,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许多植物的品格象征:如竹子的真直、荷花的高洁、梅花的坚贞等,还有石榴的多子多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1.特点:(1)自然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景观的和谐融合。

通过山石、水池、花木等自然元素的布置,营造出山水、林木、田园等各种自然景观,使人们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情趣。

(2)神秘隐蔽: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采用曲径通幽、蜿蜒曲折的布局,设计出一些迷宫般的景点。

游人在其中穿行,时而触景生情,时而惊喜不已,体验到了独特的游园乐趣。

(3)寓意深远: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以文化和艺术寓意为主题,通过建筑、雕塑、题刻等手法,表达对自然、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也经常引用诗词、书画等传统文化元素,寄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拓展空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有限的空间中,常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如偷窥、倒影、窗棂留白等,使游人的视觉空间得到拓展,感受到虚实与立体的变化,以及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5)小品精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小品形式丰富多样,如亭、台、榭、楼、轩、阁等。

这些小品以其独特的形态、精细的雕刻和精致的装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2.形式:(1)山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山水互映和造景手法,营造出宛如山水画卷的景观。

山峦起伏、水池曲折,水流环绕山岛,使人们沉浸在虚幻的自然美景之中。

(2)花园: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花园注重花草的种植和布置。

不同种类的花卉在园林中相互映衬,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花海,给游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享受。

(3)水景: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修建湖泊、池塘、喷泉等水景,营造出清澈见底的水质和流动的水面,给园林增添了一片和谐的水墨世界。

(4)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建筑物以亭、台、榭、楼、轩、阁等为主,形式多样。

建筑常常辅以彩绘、雕刻和装饰,展示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

(5)林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林木是重要的景观构成之一、各种树木和花木的种植和配搭,以及树木的修剪和造型,使得园林中的林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观。

六角凉亭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六角凉亭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六角凉亭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六角凉亭,作为一种传统的园林建筑,其设计理念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精髓和特色。

六角凉亭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六角凉亭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在设计上,六角凉亭通常建造在风景秀丽的园林中,周围绿树成荫,花草葱茏,水榭亭台。

凉亭的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人在其中能够尽情享受自然的美好,感受自然的气息。

其次,六角凉亭追求简约和谐的美学。

凉亭的建筑结构通常简洁大方,六角形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显得稳重而不失灵动。

同时,凉亭的装饰也力求简约而不失精致,通过精心的布局和装饰,营造出一种和谐美感,让人在其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放松。

再者,六角凉亭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

在设计上,六角凉亭不仅注重建筑的美学价值,更注重其实用性和功能性。

凉亭内部通常配备有座椅、桌子等家具,供人们休息、聊天、观赏风景等。

凉亭的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美学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最后,六角凉亭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设计上,六角凉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建筑技术和审美理念,使得凉亭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具有现代的气息。

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使得六角凉亭成为了当代园林建筑的一种典范。

总的来说,六角凉亭的设计理念是追求与自然的融合,追求简约和谐的美学,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这些设计理念的体现,六角凉亭成为了一种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功能,且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园林建筑,成为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本文将对园林建筑的作用、特点以及它的具体应用、审美等方面做出以下阐述:一、中国园林建筑的作用园林建筑具有满足人们生活活动、感官愉悦的价值,即园林建筑的功用价值。

中国园林所属性质、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

例如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

但就园林总体而言,中国园林建筑与欧洲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中心、不惜使建筑化不同,它在园林中居于次要地位,往往表现出建筑自然化的特点。

从局部讲,建筑又往往成为景域构图的中心,这与英国,日本的风景式园林异趣。

园林中的建筑是中国园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功能:园林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及各种游览活动而设置的,即使点景和游息类的亭、榭,可供人们观赏,同时赏景是其最好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按需要结合其他功能,如水榭可兼做游船码头,亭可做小卖亭,茶水亭等。

2、组织游览路线:园林建筑常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而沿着这条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之处,园林建筑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

在一建筑为主的内部空间,常以廊、墙、路、栏杆等组合成一条内部活动路线,这时建筑明显表现出它们的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性。

这就是说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并要力求使观赏到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变幻莫测的感受。

3、园林建筑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题咏、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已经来。

正像《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怡园的藕香榭,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意境。

题词是起点景作用的,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曾写:“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出而境生。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1、使用和造景,观赏和被观赏的双重性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园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质产品,也是作品。

但园林建筑给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

因此,艺术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观赏价值外,还要求富有诗情画意。

2、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

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

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

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

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

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

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

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

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

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

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

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3、园林建筑色彩明快、装饰精巧。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园以及其他风格的建筑,其色彩都极鲜明。

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多鲜艳。

琉璃瓦、红柱、彩绘。

江南园林建筑册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小瓦,栗壳色梁柱、栏杆、挂落。

内部装修也多用淡褐色或木材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形成素净,明快的色彩。

园林中,建筑色彩也是一轻快明朗为主,力求表现园林建筑轻松活泼的特点。

园林建筑设计中,采用什么材料、色彩,都应着意于追求整体的环境主题。

富丽、豪华、高贵是美,而质朴、淡雅、古拙也是一种美,建筑所在的环境是其设计应考虑的首要因素。

4、园林建筑的群体组合。

西方的古建筑常把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栋建筑内,追求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这样建筑体量就大。

我国的传统建筑则是木架构结构体系,这决定了建筑一般情况下体量较小、较矮,单体形状比较简单。

因此,大小、形状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

如厅、堂、楼、阁、轩、榭、舫、亭、廊等。

按使用上的需要,也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用廊、墙、路等把不同的建筑组合成群体。

这种化大为小,化集中为分散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中国园林布局与园林景观上的需要,它能形成统一而又有变化的丰富多彩的群体轮廓,游人观赏到的建筑和人们从建筑中观赏的风景,既是风景中的建筑,又是建筑中的风景。

园林建筑的特点是相互间不可截然分割的,要融于自然,建筑体量就势必要小,建筑体量要小,就必然将分散布局,空间处理要富于变化,就常会应用廊、墙、路等组织院落,划分空间与景区。

正如《园冶》上说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三、古典园林中的单体建筑类型园林中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古人常用:“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概言之。

他们可以单独构成景点和用做实用建筑物。

园林建筑都采用木构架结构方式,运用屋顶、柱廊、台基三个部位组合而成,其单体建筑类型十分丰富,略述如次:1、厅堂。

用长方形木料(即扁作)做梁架称厅;用圆木料做梁架的称堂。

厅者,“取以听事也”,用来会客、宴会、行礼、观赏花木。

以外观分,有大厅、四面厅、鸳鸯厅、荷花厅、花篮厅、花厅等类型。

《园冶·屋宇》云:“古者之堂,自半已前,虚之为堂。

堂者,当也。

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区堂堂高显之意。

”2、轩馆。

《园冶·屋宇》云:“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

”轩的样式,类似古代的车子,取其空敞而又居高之意。

适宜建于高旷之处,对于景观有利,便为相称。

这是南方园林建筑的特有方式,三面敞开,精致轻巧,产生轩昂的高爽之感。

如溜园的闻木樨香轩,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等。

《园冶·屋宇》云:“散居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

”意即暂时寄居之所曰馆,亦可通往另一个住所。

馆的规模大小不一,朝向不定,和一小组建筑群联在一起,一般馆前皆有宽大的庭院。

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佗罗花馆北临广池,南筑高墙封闭,四角设置耳房为出入口,形体独特,为国内孤例。

3、斋台。

《园冶·屋宇》云:“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意。

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斋不同于堂之处,在于斋要位于园林僻静之地,不应敞显,便于人们聚气敛神。

斋,也称山房、台。

《园冶·屋宇》:“《释名》云:‘台者,持也。

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筑土垒石为台,台高而平,不尚华丽,简雅为主,有的可登高瞭望,如虎丘的望苏台、拙政园雪香云蔚前平台,有的位于厅堂前面或是临水处用花岗石砌筑的平整地面,围以细而短的石柱低栏的露台,如拙政园远香堂北面平台和溜园涵碧山房北面的平台。

4、楼阁。

《园冶·屋宇》云:“《说文》云:‘重屋曰楼。

’《尔雅》云:‘狭而修曲为楼。

’”用做登高望远,多役于园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间,一般做两层。

如拙政园的“见山楼”、溜园的“冠云楼”、沧浪亭的“看山楼”豫园的“观涛楼”等。

阁,《园冶·屋宇》云:“四阶开四。

”即四坡顶而四面皆开窗的建筑物,造型比楼轻盈,可登临以望远。

如拙政园的“浮翠阁”、虎丘的“冷香阁”、溜园的“远翠阁”、狮子林的“问梅阁”等。

颐和园万寿山的佛香阁,连台基高达41米,是全国现存最高的楼阁。

5、榭舫。

《园冶·屋宇》云:“《释名》云:‘榭者,藉也。

’藉景而成者也。

或水边,成花畔,制亦随态。

”形式灵活多边,在谁边称水榭,建筑基部半在水肿,半在池岸,也称水阁,临水立面开敞,设有栏杆。

如溜园的“活泼泼地”,拙政园的“小沧浪”、“芙蓉榭”、网师园的“濯婴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

舫,古称两舟相并为舫,外观似旧时官船,俗称旱船,又名不系舟,多建于水际,供人在内游玩宴饮,观赏水景。

分头舱(俗称纱帽顶)、中舱、尾舱三部分。

头舱气势轩昂,颇有气魄,实为一个开敞的轩廊;中舱内施一堂隔扇,分作内外两舱,顶为两批式,两旁置和合窗,光线充足,实为水泻;尾舱两层,歇山顶状若飞举,实为楼阁;船头为台;仿跳板的石条为桥。

枋实际上成为台、榭、轩、楼、桥五种建筑的组合体。

如拙政园“香洲”、怡园的“画舫斋”、颐和园的“清宴舫”、承德山庄的“云帆月舫”等仿船式的组合建筑。

最早是欧阳修在衙署中建的如舟之居,题“画舫斋”,后来,这类建筑在私家园林十分普遍,而且技艺精湛,在上达到了神似境界。

6、廊桥。

《园冶·屋宇》云;“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随形而弯,依势而曲。

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山尽。

”变化多端地将房屋山池联成统一的整体。

它是建筑群间独立有顶的通道,炎热的夏天可有浓阴,雨天可以遮蔽,只有分景障景作用,又是组织动观、静观的重要手段。

廊有沿墙走廊;有循假山或土山按地形高低起伏的爬山游廊,轻巧灵活,别具之趣;有两边不沿墙或不贴靠其他建筑物、左右前后都可看景的空廊;有低临水面的水廊,“浮廊可渡”,如卧虹临水,景色优美,如拙政园倒影楼与宜两亭之间的一段游廊;有分上下两层的楼廊,如拙政园见山楼侧的两层游廊;有两面空廊的双廊,也称复廊,如沧浪亭的面水轩到观鱼处的一段游廊,怡园的锁绿轩到南雪亭的一段游廊均有两条并行的游廊组成,中间隔以漏窗花墙,以扩大空间,增加景深。

颐和园前山环湖有一条273间、728米的长廊,东起邀月门,与乐寿堂相连,前经排云殿,廊中错落着留佳亭、对鸥舫、寄澜亭、鱼藻轩、清遥亭等建筑,西抵石丈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