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说课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
学习目标
内容讲解
本章总结
【学习目标】
管理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要求考生能够:
(1)掌握信息系统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
(2)了解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3)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4)懂得学习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考试内容:
1.1 信息时代的企业与管理
1.2 计算机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
1.3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1.4 计算机应用普及对用户的要求
本章重点:
(1)基本概念;
(2)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3)新兴技术对组织的支持作用。
本章难点:理解在计算机普及条件下,信息系统用户的职责。
【内容讲解】
1.1 信息时代的企业与管理
1.1.1 现代企业的运作
1.1.2 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
1.1.3 企业活动中的信息
大纲要求:
1.识记:(1)电子商务(2)摩尔定律(3)移动商务
2.领会:(1)信息时代的特点(2)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3)信息对企业的价值(4)企业中的信息类型(5)COBIT的含义(6)电子商务的功能和类型(7)企业的组织变革
农业社会——土地最主要的资源,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工业社会——以机器大生产为代表的工业化时代,能源和资本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
信息时代——知识为生产力的时代,信息成为社会财富创造和积极发展得关键要素,信息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信息管理学家威廉·马丁(William J.Martin)教授在《全球住处社会》一书所言:
“信息这一关键性资源的流动一旦中断,周围的世界立刻就会陷入困境当中。
所有的商业交易、生产经营、教育、娱乐、旅行和通信活动,所有的国内和国际事务都经不起中断。
在更先进的未来社会中,人们会更加依赖于信息与通信技术所赋予的力量。
”
1.1.1 现代企业的运作
一、企业是构成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企业的使命就是通过向社会提供经济价值来赢得自身的发展。
二、信息时代的企业,重视信息和知识。
知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经说过:“那些在过去40年间跨入到经济中来的行业,就像它们所拥有的企业一样,对经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销售,要远超过其物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
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UNIVACⅠ型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开辟了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的新领域。
1970年:出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IBM公司很快开发了商品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1965年,1975年: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的预言,被人们后来称为“摩尔定律”。
(1)“摩尔定律”的内容:1965年曾经预言,单块微处理器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年增加一倍,1975年又修正为每两年增加一倍。
(2)“摩尔定律”的含义:反映了过去数十年中计算机主要功能演化和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轨迹。
进入21世纪,计算机、互联网、个人计算机和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再度验证了“摩尔定律”。
目前,下一代通信网络(NGN)、物联网、三网融合(电信网、移动互联网及广播电视网的应用融合)、高性能集成电路、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奠定了新的基础。
四、现代企业运作的需要:
(1)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来把握市场需要,支持自身产品或服务的开发;
(2)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组织的运作管理;
(3)建立有效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益。
五、电子商务及移动商务:
(1)电子商务(E-Commerce):在因特网等相关技术的支持下,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买卖交易和支付过程可以通过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式实现,这种商务运营方式被称为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还包括利用因特网从事客户服务、网上学习、与生意伙伴合作、组织内部交易等更多的商务活动。
(2)移动商务(M-Commerce):指利用智能手机、PDA、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设备,借助移动通信平台开展的电子商务业务。
(3)电子商务的主要类型:(课本P37 表1-1 包括类型和描述)
· B2B(企业对企业):Business To Business,如阿里巴巴
· B2C(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 To Customer,如亚马逊、京东等
· C2C(消费者对消费者):Customer To Customer,如淘宝网、易趣网
· C2B(消费者对企业):Customer To Business,如团购网站
· G2C(政府对公民):Government to Citizen
· SNS-EC(社交电子商务):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如借助微博、社交网络等
(4)电子商务对企业运作的影响,主要表现:
1)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全面实现电子化和数字化;
2)推动了各个行业的经营运作流程转向电子化和数字化;
3)使电子化及数字化应用延伸到经济活动中的所有主体。
1.1.2 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可以明显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并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主要表现有:(1)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2)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3)改善和提高决策质量;
(4)改善客户关系;
(5)开发新的战略性应用;
(6)构建更为有效的商业模式。
二、企业的组织变革:
业务流程调整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是许多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业务流程调整的内容有:
(1)需要扩充原有的信息中心,集中管理通信安全问题;
(2)需要使操作环节自动化或者精简某些环节,使流程更短更快;
(3)需要汇聚分散在各处的零散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4)需要调整作业顺序,将可以并行的活动连接起来;
(5)需要对质量过程精确监控。
1.1.3 企业活动中的信息
一、对企业而言,信息是推动企业中所有活动的能动性因素。
二、企业中的信息类型:
分类的标准有三种:按稳定性分类;按决策层次分类和按其他方式分类。
1.按稳定性分类:
(1)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用计算机文件和数据库进行相对长久的保存;并在一段时间内不必更新,可以被重复查询使用。
如:员工生日、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2)动态信息:反映业务活动或进程的实时状态,时效性比较强,随着业务活动的进展,信息内容要随时提取和更新,否则就成了过时信息。
如:员工工龄和年龄等信息。
2.按决策层次分类:
(1)战略信息:使用者为高层管理者。
信息来源广、使用寿命长、加工方法较为灵活,但对信息的精确程度要求不是很高。
(2)业务信息:使用者为基层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用来执行制订好的计划,信息来源较为单一、但数量大变化快,信息使用寿命较短、教工方法相对固定,信息的精确程度较高。
(3)战术信息:为中层管理者所使用。
信息的使用寿命和精确性介于前两者之间。
3.按其他方式分类:
(1)以信息所依附的载体为依据:文献信息、口传信息、电子信息、生物信息等。
(2)信息加工程度:原始信息和二次信息。
(3)与组织边界相联系: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还有其它形式的分类等等。
三、信息技术管理的理论框架
信息是企业实施管理和控制的依据,是企业内外部联系的纽带。
专门从事信息技术管理的国际性组织ISACA设计了一个信息技术管理的理论框架,被称为:COBIT。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即信息系统和技术控制目标,是成立于1969年的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于1996推出的用于“IT审计”的知识体系。
COBIT强调所有企业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管理,表现如下:
(1)企业对信息和信息传递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
(2)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风险威胁越来越广泛;
(3)信息和信息系统投资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
(4)技术引发的组织变革和商业模式变革越来越剧烈;
(5)技术创建就业机会和降低成本的潜力越来越明显。
1.2 计算机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
1.2.1 数据与信息
1.2.2 管理信息的性质
1.2.3 管理信息的特点
1.2.4 计算机对管理信息的处理
1.2.5 现代企业的信息处理要求
大纲要求:
1.识记:(1)数据(2)信息(3)管理信息(4)信息生命周期(5)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BIS)(6)知识(7)数据处理
2.领会:(1)管理信息的性质与特点(2)管理信息的可用性(3)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优越性(4)传统行业的信息化
3.简单应用:用实例来说明某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作用
1.2.1 数据与信息
一、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征、运动及变化的描述。
2.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对事物状态和特征的表述符号,是信息的载体。
二、数据与信息的区别:
1.数据是物理的,而信息是释义的;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是数据含义的体现。
2.数据反映了事物的表象,往往是零散的,是对原始事实和状态的直接记录;而信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是数据加工后形成的认识和概念。
3.信息比较稳定,不随载体的性质而随意改变;而数据的形式往往变化多端,很容易受载体性质的影响。
4.数据是信息的重要来源,可用人工或自动化装置,对数据进行通信、翻译和处理;信息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对数据所承载的事实进行组织后的结果。
5.从数据到信息要经过一个转换过程,即数据处理过程;数据的选择、组织和系统化等处理过程往往要在知识的辅助下完成。
三、信息的递归定义:
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广泛性和连续性,包括多重决策或控制过程。
从连续的决策过程看,每个前项处理过程的输出都可能是后续处理过程的输入。
这样,对单个单项数据而言,它既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信息,在不同的数据处理阶段充当不同的角色,这种现象被称作信息的递归定义。
1.2.2 管理信息的性质
一、与信息产生的客体相联系,信息可分为:
1.自然信息如声光热电、天气变化、天体演化等。
2.生物信息如生物遗传、生物种群的交流等。
3.机器信息自动控制系统、模拟运算参数。
4.人类社会信息等。
二、管理信息:
1.管理信息的定义:那些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有用的、可影响和控制生产、服务或经营活动的信息统称为管理信息。
2.管理信息的基本性质:(课本P41-42 表1-2)
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相关性、层次性、简单性、经济型、安全性、可处理性、可访问性、可检验性。
1.2.3 管理信息的特点
一、管理信息的特点:
(1)数据来源的广泛性;
(2)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3)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信息以多种多样的数据形式为载体,包括数值、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作等等;
(4)信息发生、处理、使用在时空上的不一致性;
(5)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
(6)信息生命周期的主观性:管理信息一般都要经历最初捕获、组织、处理、使用、最终消亡。
1.2.4 计算机对管理信息的处理
一、两个时间: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型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计算领域,如氢弹爆炸。
1951年:首台用于管理的商用计算机UNIVAC问世,并在美国人口普查局首次安装。
二、CBIS(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
1.作用
CBIS可用来对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支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传输和数据提供等。
2.CBIS的优越性
CBIS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支持数据的自动化采集。
(2)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和运算,并迅速输出结果。
(3)使半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和手工处理的任务自动化。
(4)借助通信技术的支持,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海量数据安全、快速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以多种方式和途径生动表现信息内容,并超过人们的想象力。
1.2.5 现代企业的信息处理要求
一、企业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应对三方面的经营压力:
1.来自经济全球化、强大的竞争对手、强势客户及企业实时运作的市场压力。
2.来自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信息爆炸等新技术的压力。
3.来自企业的社会责任、政府管制、法律和伦理约束的社会压力。
二、传统行业的信息化
1.现代企业常用的信息管理技术包括:实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建立商业联盟,实现电子商务,建立提高物流效率或战略管理的信息系统等。
2.传统行业,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原有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
如:
制造业——将零散订单汇总收集起来,按需生产
服务业——以客户为中心,主动服务
商业企业——提供网上订货和采购,缩短供货流程
三、现代企业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要获得可用性好的信息,并将其用于企业的流程管理和绩效改善之中。
2.信息可用性要求:
(1)及时性
(2)准确性
(3)适用性
(4)经济性
1.3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1.3.1 电子数据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
1.3.2 决策支持和战略性应用
1.3.3 电子商务和网络化应用
1.3.4 移动商务和物联网应用
大纲要求:
1.识记:(1)电子数据处理阶段;(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3)决策支持系统阶段;(4)网络化应用阶段;(5)电子商务;(6)全球定位系统(GPS);(7)定位服务(LBS);(8)移动商务;(9)物联网。
2.领会:(1)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发展线索;(2)目前的前沿性应用;(3)代表性应用领域。
1.3.1 电子数据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
一、电子数据处理(EDP,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最初的计算机应用主要支持单项的数据处理业务,提高其工作效率;之后是略为复杂的综合性数据处理任务。
人们用计算机数据文件保存数据,用专门的应用程序实现数据的运算,帮助企业完成库存控制、物资采购等管理工作。
这个阶段称为电子数据处理(EDP)阶段。
二、管理信息系统(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基于共享数据库,将业务职能中的多项数据处理任务集成起来统一管理,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加工处理、报表生成和管理控制等一系列任务,可以帮助企业及时采集和迅速处理来自基层的、零散的业务数据,生成管理报表,并自动打印,便于中高层管理人员了解组织的业务动态。
1.3.2 决策支持和战略性应用
一、决策支持系统(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以数据库、决策模型库和方法库为基础,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决策者的分析能力有机结合,利用人机对话方式,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和运算结果。
DSS能够协助决策者分析复杂问题,不会代替决策者做决策,而是对其决策分析过程提供支持。
二、战略性信息系统(SIS,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
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企业开始通过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等实现内、外部资源的合理结合,使企业在经营方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全面提高;改善和建立企业之间的联系,利用市场机会,开拓市场资源,寻求新的战略优势,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进入到了SIS阶段。
1.3.3 电子商务和网络化应用
一、网络化应用阶段
20世纪90年代前后,万维网(www)、浏览器、电子邮件技术的完善、因特网服务商(ISP),使因特网逐渐转向了商业化引用。
各种电子商务应用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电子商务
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应用,向后延伸到供应商;再通过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向前延伸到客户。
一些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如:1995年创建的亚马逊公司()和eBay(),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公司()。
通过因特网和电子商务,传统企业逐渐变为电子化企业。
政府组织和事业性机构也利用互联网积极从事电子政务活动,全方位向社会提供规范化的服务和透明化的管理活动。
如:首都之窗、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城。
1.3.4 移动商务和物联网的应用
一、移动商务(M-Commerce)
借助无线通信设备开展的电子商务活动。
1997年,可口可乐公司在芬兰赫尔辛基市配置了两台售货机,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付款买货,标志着移动商务时代的开始。
二、移动商务新技术
1.2001年星巴克在连锁店中提供Wi- Fi接入因特网的服务。
2.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3.定位服务(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4.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5.移动商务服务,如手机银行服务、手机购物、掌上商城等。
三、物联网(IO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1.含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泛在网络,联网的对象从专门的计算设备拓展到了所有的常规物品。
如铁路、桥梁、车辆、电视机、路灯、包装箱及各种物质实体。
借助这种技术,所有的物品能够在因特网中被“认出来”,其运动、状态、位置等信息也可以自动进入计算机系统。
2.意义:推动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使人们生活进入了更加精细和动态化的管理阶段。
1.4 计算机应用普及对用户的要求
1.4.1 安全使用的信息系统
1.4.2 有效使用系统资源
1.4.3 不断改善系统的应用水平
大纲要求:
1.识记:(1)计算机系统应用普及(2)计算机系统用户的含义
2.领会:(1)信息系统安全使用的必要性(2)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3)用户在信息系统改善中的作用
3.简单应用:什么是信息时代的合格用户
1.4.1 安全使用信息系统
一、计算机系统应用普及
1.无所不在的信息系统提高了工作与生活的便利性,同时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也与信息系统的质量连在了一起。
2.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
3.随着信息系统公用化程度的提升,系统安全使用的要求更应该受到重视。
二、计算机系统用户安全使用信息系统
1.了解信息系统的作用,掌握正确的操作。
2.积极保护信息系统的使用环境,防止各种危害行为。
3.能够识别系统的输出结果(如订单确认、操作提示和系统告警等),正确地接收和使用信息,有鉴别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1.4.2 有效使用系统资源
如何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
1.用户要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因特网搜索可用的服务,不断积累可用资源
2.用户要转变系统使用策略,加强对资源的选择和组织。
3.对自主创新性资源和有潜力的知识资源,要进行前瞻性分析,可能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资源流失。
1.4.3 不断改善系统的应用水平
用户在不断改善系统的应用水平,主要表现在:
1.信息系统要融入到企业运营管理之中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这是一个与用户需求逐步贴合、逐步改进的过程。
2.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是单纯的技术开发项目,用户支持和参与是项目成功的基础,有些项目甚至是由用户主导或发起的。
3.系统开发中的人机交互设计、运营流程改善、资源服务、信息提供方式等,都需要在用户参与下完成。
4.高质量信息系统都是信息技术专家和用户互相学习、沟通和配合的成果。
【例题1·单选题】对信息的正确理解是()。
A.信息和数据是同一个概念
B.信息是载荷数据的物理符号
C.信息通常作为输入的资料
D.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答疑编号524401010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信息与数据的相关概念。
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是数据的含义。
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例题2·单选题】以下关于MIS和DSS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MIS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DSS解决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B.MIS采用数据库组织数据,DSS应用模型支持决策
C.MIS和DSS均支持决策者制定决策
D.MIS和DSS均强调系统的人机交互性
[答疑编号524401010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MIS和DSS相关概念。
【例题3·单选题】按稳定性分类,信息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属于流动信息的是()。
A.人事档案信息
B.作业统计信息
C.计划合同信息
D.定额标准信息
[答疑编号524401010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流动信息。
作业统计信息属于流动信息。
【例题4·单选题】管理信息分为战略、战术和业务信息,属于战略信息的是()。
A.外部环境的信息
B.系统内部的固定信息
C.作业情况的信息
D.直接与生产有关的信息
[答疑编号524401010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按层次分类中的战略信息。
战略信息是系统内外、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的大量信息。
【例题5·单选题】信息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下列属于固定信息的是()。
A.工资信息
B.财务信息
C.定额信息
D.市场信息
[答疑编号524401010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分类。
着重是固定信息的概念和特点,定额信息显然属于固定信息。
【例题6·单选题】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正确地()。
A.解释所得到的信息
B.校验所得到的信息
C.处理所得到的信息
D.存储所得到的信息
[答疑编号524401010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二次信息收集。
【例题7·单选题】制造业企业中物流与信息流的正确描述是()。
A.信息流是生产经营活动主体
B.物流是单向的,信息流是双向的
C.物流可以对信息流进行控制
D.物流是双向的,信息流是单向的
[答疑编号524401010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物流和信息流间的关系。
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流动,信息流伴随着物流产生,反应物流的状况。
企业中物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体现了信息的反馈作用。
【例题8·简答题】试述战术信息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答疑编号5244010108]
【参考答案】供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完成大量计划统制,资源分配等工作时使用,主要包括系统内部各种固定信息,历史情况与现状信息以及部分具体的外部信息。
【答案解析】考查信息按决策层次分类中的战术信息的内容。
【例题9·简答题】简述信息存储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答疑编号5244010109]
【参考答案】在信息存储方面应考虑的因素有存储量、信息格式、使用方法、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以保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使用方便。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信息存储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例题10·简答题】简述物流与信息流的特点。
[答疑编号5244010110]
【参考答案】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流动,信息流伴随物流产生,反应物流的状况。
企业中物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有信息反馈作用。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物流与信息流的特点。
本章小结:
(1)掌握信息系统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
(2)了解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3)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4)懂得学习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