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60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考
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该环境与发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综合治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理该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具
体措施
2.3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内容标准
学业质量水平
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1.命题规律:试题材料多以区域某地物的结构图、区域图或区域简图的形式呈现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影响因素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人为 原因
过度放牧 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过度樵采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露天开矿 开矿、挖窑洞,破坏了植被,使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 滥挖窑洞 流失的新物源和触发机制
(3)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的成因。 (4)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形 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由于该地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 风,河口三角洲沉积物会随着西北风的作用,不断向东推移,并沉积,同时,由于东 岸分布有山脉,因此从西侧吹来的风沙,受到山脉的阻挡作用停落,进而造成湖岸东 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而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 沙丘;因此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区盛行风 向主要为西北风,同时,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因此,冬季西北风强劲时,新 月形沙丘向东南移动,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增强, 从而使新月形沙丘向西北移动,从而导致沙丘的坡向随季节发生改变。第(3)题,主要 从沙源、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原因从人类过度的经济行为分析,措施从工 程、生物措施等方面回答。
1.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通关攻略]
影响因素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 气候
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自然 原因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 地形
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 植被 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
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生产沼气等, 说明厨余垃圾是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原料。第(2)题,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 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最后剩余废渣,利用提取 的生物油脂可以生产工业油脂。 答案 (1)B (2)C
解析 共享单车制造和消费者使用这一过程,不能体现废弃物资源化和资源减量化, 故不属于循环经济,B项符合题意;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田的杂草和虫类可以作为鱼 的饵料,而鱼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可以减少人工饲料添加和化肥的施 用量,属生态农业;城市垃圾用于发电,残余粉灰用于制造砖材,可以减少污染物排 放,创造新的产值,属于清洁生产;海水发电过程中利用废热水进行制盐,不仅减少 了废热水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盐、淡水等新的产品,也属于清洁生产,三者均是循环 经济,A、C、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战乱和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营造宫殿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
滥用土地 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 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3.备考建议:学习本专题内容应紧紧抓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维度,紧紧联系区域
地理环境中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和特点,从人类活动的方式和规模角度进
行思考,并对相关人类活动进行恰当评价。
[构建知识体系]
考点一 旅游资源及其综合评价
[典题领悟]
【典例1】 (2019·全国卷Ⅲ,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 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 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 完成(1)~(2)题。
考点二 水土流失区与荒漠化地区
[典题领悟]
【典例2】 (2019·江苏地理,17~18)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
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
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考查对厨余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现人类活动与地理 人地协调观
环境的和谐统一
综合思维
根据框图内容推断地理事物的流程
1.(2018·天津文综,7)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 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 式。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解析 第(1)题,黄河干流流域内山地少,②错误;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不可能在1987~2015年变化很大,故④错误。B选项正确。第(2)题,从年输沙量比较 图中可明显看出,从三门峡站到小浪底站2016年输沙量变化非常明显,黄河小浪底站 向下游输沙量都比较小,而且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小浪底工程的蓄水拦沙作用,故 C选项正确。 答案 (1)B (2)C
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 后果与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
危害 分析。如水土流失的危害为:土壤破坏,土质下降,诱发多种自然灾害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答:一是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二是提倡对资源的节约
解决措施 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如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退耕还林、 还草,植树造林;②小流域综合治理;③矿渣回填,矿区复垦
考查角度
解答的基本思路
类型、表 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 现与分布 和分布如何等,如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水土 成因分析 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
专题十二 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
[明确选考要求]
内容标准
学业质量水平
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1.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 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 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 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合格考
1.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 人地协调观、地理
环境问题
实践力
1.2运用资料,归纳人类所 综合思维、区域认
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A.年降水量小
B.地表径流量小
C.人口稠密
D.地势起伏大
(2)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马尔代夫国土面积极 其狭小,地表径流量小,所以水资源十分短缺。第(2)题,马尔代夫位于热带地区,为 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不易产生水土流失;该国大气对流运动旺 盛,且旅游业是支柱产业,环境污染少,基本无雾霾;该国主要由众多珊瑚岛组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珊瑚退化成为该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 平面上升,使该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答案 (1)B (2)D
[通关攻略]
1.环境问题类试题答题步骤 首先明确题目中涉及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其次判 断是哪一类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或哪一类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或哪 一类资源短缺(水资源、能源等),再结合题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危害及解 决措施。
2.环境问题类试题答题模式
[过关演练]
考法一 结合图文资料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
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
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马尔代夫水资源总量较少的原因是( )
考查黄河干流输沙量变化及成因,体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 人地协调观
的影响
综合思维
从时间、空间综合角度分析黄河输沙量变化的原因
区域认知
从区域视角分析黄河中游和下游干流输沙量的差异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海湖湖滨地带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沙 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沉 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 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湖岸地 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 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 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2)分析该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
考法二 结合三角形统计图考查可持续发展
2.(2017·江苏地理,23~24)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
形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多选) (1)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
(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
相关信息,信息的呈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其设问多是以原因或措施类为主,其
中原因考查多是选择题的形式,而措施类考查多是非选择题的形式。
命题 2.命题趋势:新课标提出“生态脆弱区”这一新概念,今后命题可能以某生态脆
调研 弱区为背景,如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三
报告 江源生态保护区等,考查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和治理。
答案 (1)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东岸湖滩的风沙受到东 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 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2)冬季西北风强劲,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风力增强使沙丘坡向改变。 (3)西北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北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 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 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 (4)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工程建设,修路。 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
现为( )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解析 第(1)题,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特征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程度指 数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威海市和青岛市符合此特征,故选CD。第(2)题, 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资源—能 源状态恶化指数低,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能耗小,城市调控能力 好,城市发展水平高,故选BC。 答案 (1)CD (2)BC

1.3运用资料,说出协调人 人地协调观、综合
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 思维、区域认知
要途径并解释其缘由
内容标准
2.以某生态脆弱 区为例,说明 该类地区存在 的环境与发展 问题,以及综 合治理措施
学业质量 水平
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2.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本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含义
2.2结合实例,说明某生态脆弱区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