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读书笔记
《智能控制》课程笔记
《智能控制》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智能控制的产生和发展智能控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个领域,它是自动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控制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系统辨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智能控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控制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能控制已成为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智能控制的发展受到了许多领域的推动,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电子学、生物学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智能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目前,智能控制已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2 智能控制的定义和特点智能控制是指采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系统辨识等技术,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分析、设计和控制的方法。
智能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1. 自适应性: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策略,实现最优控制。
2. 鲁棒性: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适应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
3. 学习能力:智能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学习,不断优化控制策略,提高控制性能。
4. 解释能力: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对控制结果进行解释,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
5. 实时性: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在实时环境下运行,满足实时性要求。
1.3 智能控制的研究内容智能控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控制理论:研究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系统辨识等。
2. 智能控制器设计:研究如何设计智能控制器,实现复杂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3. 智能控制应用:研究智能控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物医学等。
4. 智能控制仿真与实验:利用计算机仿真和实验手段,验证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
5. 智能控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探讨智能控制与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为智能控制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智能控制学习心得
201*级硕士期末论文《智能控制学习心得》课程智能控制姓名 ******* 学号 ********** 专业 **************201*年 *月 ** 日智能控制学习心得这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智能控制课程。
其中深入学习了启发式学习,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内容。
老师的教学方式很开放,打破了原来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旧传统,要求大家通过自己做课件,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对智能控制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自己做的课件也有不明白,讲不懂的地方,老师用他渊博的知识给我们把细节进行深入讲解,大家学得津津有味,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通过智能控制的学习,不单单学习了新的内容,对以前的知识也做到了查漏补缺,老师深入讲解了PID控制和为什么系统要研究动态稳定性等问题,还举了通俗易懂的例子,介绍了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是怎么一会儿事。
由于我当时的作业做的事模糊控制相关的内容,所以这次心得主要介绍模糊控制的内容。
1.1模糊控制介绍模糊控制是以模糊数学理论,及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等作为理论基础,以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作为技术基础的一种新型自动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是控制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的产物,属智能控制的范畴,而且也是人工智能控制的一种新类型。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它直接采用语言型控制规则,出发点是现场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或相关专家的知识,在设计中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因而使得控制机理和策略抑郁接受与理解,设计简单,便于应用。
基于模糊原理的模糊系统具有万能逼近的特点。
相比于常规控制办法,模糊控制有以下几点优势:(1)模糊控制是在操作人员经验控制基础上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无需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是解决不确定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2)模糊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被控对象参数的变化对模糊控制的影响不大,可用于非线性、时变、时滞的系统,并能获得很好的控制效果;(3)由离散计算得到的控制查询表,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快速性;(4)控制机理符合人们对过程控制作用的直观描述和思维逻辑,是人工智能的再现,属于智能控制范畴。
智能控制学习心得
智能控制学习心得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前沿话题。
智能控制技术是把智能算法和控制处理技术进行整合,使系统可以自动学习和自我调节的技术。
我最近在学习智能控制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收获。
首先,我了解到智能控制的定义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自动控制,使机器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调节和控制。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它可以让机器有自主调节的能力,开启了机器的智能化时代。
其次,我了解到,智能控制技术不仅可以使机器更聪明、更智能,而且还可以进行复杂的任务,实现复杂而又精确的控制。
智能控制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对运行时的环境和机器自身参数的分析,实现智能识别、学习和自动调节。
在学习智能控制技术过程中,我还深入了解到智能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是一种训练机器行为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让机器学习如何从不同的环境中找到最优的行为。
而神经网络学习则可以有效识别复杂的数据变化,让机器能够对成千上万的细节和复杂变化有精确的把握。
此外,模糊控制和模型预测就是用来根据设定的条件调整输出结果的有效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机器的智能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智能控制技术,我深入了解了智能控制的系统架构、应用原理和实施方法,感受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智能控制技术可以为我们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智能化的支撑,开启变革实现自动化的时代。
智能控制课程的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智能控制课程的学习。
这门课程让我对自动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智能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智能控制概述智能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等领域中各种复杂系统的自动控制。
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点:1. 非线性:智能控制系统通常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性,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模型描述。
2. 不确定性:智能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3. 自适应: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和系统状态,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以实现最优控制。
4. 智能化: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学习、推理、决策等智能特性,能够模拟人类智能行为。
二、课程学习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智能控制课程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了解了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通过实验操作,我掌握了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方法。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我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学会运用多种工具和方法智能控制课程涉及众多工具和方法,如MATLAB、Simulink、Python等编程语言,以及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控制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实验课上,我利用MATLAB编写程序,对PID控制器进行参数整定,实现了对系统的稳定控制。
3. 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智能控制课程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如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性能分析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面对复杂问题时,我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 拓宽知识面智能控制课程不仅涵盖了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还涉及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收获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收获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理解并分析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能够运用智能控制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掌握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常用智能控制方法;3.了解智能控制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和仿真工具分析智能控制系统的性能;2.能够设计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并进行实际操作;3.能够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智能控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常用的智能控制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智能控制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以及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第二课时:模糊控制,介绍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模糊控制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3.第三课时:神经网络控制,介绍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神经网络控制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4.第四课时:自适应控制,介绍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自适应控制在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5.第五课时: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介绍智能控制系统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常用的智能控制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智能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智能控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及展望
智能控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及展望智能控制是一门涉及机器学习和控制理论的交叉学科,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利用自适应算法来实现系统的智能控制和优化。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智能控制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践项目了解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并对智能控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在学习智能控制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不同之处。
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需要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控制器,然后通过调试参数来实现控制。
而智能控制则是基于数据驱动的,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来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器。
这使得智能控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实现更优秀的控制效果。
其次,在实践项目中,我意识到了智能控制的巨大潜力和应用范围。
例如,在智能电网中,可以利用智能控制来优化电力的分配和调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源损耗;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可以利用智能控制来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污染。
智能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深入了解了智能控制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算法。
例如,神经网络算法在智能控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可以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自适应控制和优化。
遗传算法也是智能控制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模拟了生物进化的过程,通过选择和交叉等操作来优化控制器的参数。
同时,强化学习算法也可以用于智能控制,它通过试错和奖励机制来优化控制策略。
这些算法的应用使得智能控制具有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最后,我对智能控制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控制将会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器人控制中,智能控制可以帮助机器人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和任务需求;在工业自动化中,智能控制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优化和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智能控制也将与其他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结合,例如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实现更智能和高效的控制。
智能控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及展望范文
智能控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及展望范文智能控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智能控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并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些展望。
首先,智能控制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智能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工业控制领域,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学习智能控制,我了解到了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智能技术的应用案例,比如智能家居、智能车辆等。
这些案例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其次,智能控制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智能控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很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难题和困惑,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发现,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在智能控制领域有所建树。
同时,智能控制的学习也让我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智能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理论和技术会不断涌现。
而作为学习者和从业者,我们应该站在前沿,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创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的项目和实验,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和总结,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方法和方案。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保持竞争力。
展望未来,我认为智能控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我相信,在未来,智能控制将应用到更多的领域,比如医疗、交通、能源等。
智能控制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同时,我也认识到未来的发展需要全面的人才。
智能控制领域需要不仅需要工程师和技术人才,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读后感
《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读后感
《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是一本探索现代智能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综合性著作。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认识。
首先,书中对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对其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解。
智能控制是一种结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的先进控制技术,它能够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和优化。
其次,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控制等。
这些控制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通过阅读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也明白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此外,书中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经验,让我深入了解了智能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诊断还是军事领域,智能控制系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案例不仅让我看到了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智能控制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
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智能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总的来说,《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是一本非常实用和有价值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经验,让我看到了这一领域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也将为我在智能控制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智能控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及展望
智能控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及展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能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控制也不例外。
智能控制作为控制领域中的一种新技术,表现出灵活性高、系统稳定、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控制、家庭自动化等领域中。
在学习智能控制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首先,学习智能控制课程让我意识到了这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我们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各类智能化设备中,都搭载了智能控制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同时,工业领域中的各种机械设备、生产线等也广泛使用了智能控制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控制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其次,在学习智能控制课程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智能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传统的控制技术通常局限于固定的控制算法和参数,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控制场景。
而智能控制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在系统管理和控制上具有灵活、高效、智能化等特点。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智能控制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我也展望了智能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控制技术也将不断升级和完善。
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控制技术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同时,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如何保证智能控制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总之,通过学习智能控制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同时也认识到了智能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优良成果。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扩大,智能控制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便捷和可持续性。
2024年智能控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及展望
2024年智能控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及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控制成为了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
作为一名智能控制领域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我在2024年深入学习了智能控制的理论和应用,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
在学习智能控制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智能控制是对传统控制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拓展和完善。
传统控制方法依赖于先验知识和数学模型,而智能控制则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优化,更适用于复杂系统和实时环境。
我学习了各种智能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方法。
通过与传统控制方法的对比,我发现智能控制在处理非线性、时变和未知系统时具有更好的性能和适应性。
另一个我深刻体会到的点是智能控制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支持。
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智能控制更加依赖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我在学习中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来获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技术来获得可用于建模和控制的特征。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建模和训练,以实现智能控制系统的学习和优化。
这种基于数据的智能控制方法使得系统能够逐渐适应和优化,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展望未来,我认为智能控制将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控制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和集成。
例如,在工业领域中,智能控制可以与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技术结合,实现更高效、灵活和自动化的生产。
在交通领域中,智能控制可以与智能车辆和交通管理系统相结合,提高交通流量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医疗领域中,智能控制可以与医疗设备和健康监测系统相结合,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预见到智能控制领域还有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克服。
首先,如何处理大规模和高维度数据的问题是智能控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数据量的增加会给系统的建模、训练和运行带来更大的计算和存储负载。
智能风控与反欺诈读书笔记
智能风控与反欺诈读书笔记一、智能风控与反欺诈的定义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智能风控与反欺诈成为了保护金融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智能风控是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预警的一系列措施。
而反欺诈则是指针对金融欺诈行为进行识别、预防和打击的一系列活动。
智能风控与反欺诈在目标上存在一致性,但在方法和技术手段上有所不同。
1. 智能风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的过程智能风控:在金融领域,智能风控是一种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的综合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加精准地识别潜在的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效率,降低损失。
大数据技术为智能风控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来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金融机构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行为特征、交易习惯等,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风险。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智能风控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构建风险模型,金融机构可以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自动划分,实现差异化授信。
机器学习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测市场动态和客户行为,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行为,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
智能风控系统可以实时预警风险,帮助金融机构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在信用卡诈骗场景中,智能风控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异常交易行为,实时识别欺诈行为,及时拦截可疑交易,保护客户资产安全。
智能风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金融风险的智能化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风险管理手段,降低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保障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2. 反欺诈:针对金融欺诈行为,通过识别、预防、检测和应对等手段,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欺诈行为一直是威胁消费者权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欺诈的形式和手段也日益翻新,给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智能控制学习心得
201*级硕士期末论文《智能控制学习心得》课程智能控制姓名*******学号********** 专业**************201*年*月** 日智能控制学习心得这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智能控制课程。
其中深入学习了启发式学习,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内容。
老师的教学方式很开放,打破了原来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旧传统,要求大家通过自己做课件,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对智能控制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自己做的课件也有不明白,讲不懂的地方,老师用他渊博的知识给我们把细节进行深入讲解,大家学得津津有味,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通过智能控制的学习,不单单学习了新的内容,对以前的知识也做到了查漏补缺,老师深入讲解了PID控制和为什么系统要研究动态稳定性等问题,还举了通俗易懂的例子,介绍了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是怎么一会儿事。
由于我当时的作业做的事模糊控制相关的内容,所以这次心得主要介绍模糊控制的内容。
1.1模糊控制介绍模糊控制是以模糊数学理论,及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等作为理论基础,以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作为技术基础的一种新型自动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是控制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的产物,属智能控制的范畴,而且也是人工智能控制的一种新类型。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它直接采用语言型控制规则,出发点是现场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或相关专家的知识,在设计中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因而使得控制机理和策略抑郁接受与理解,设计简单,便于应用。
基于模糊原理的模糊系统具有万能逼近的特点。
相比于常规控制办法,模糊控制有以下几点优势:(1)模糊控制是在操作人员经验控制基础上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无需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是解决不确定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2)模糊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被控对象参数的变化对模糊控制的影响不大,可用于非线性、时变、时滞的系统,并能获得很好的控制效果;(3)由离散计算得到的控制查询表,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快速性;(4)控制机理符合人们对过程控制作用的直观描述和思维逻辑,是人工智能的再现,属于智能控制范畴。
智能控制系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智能控制系的学生,我有幸学习了这一前沿领域的知识,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我对智能控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智能控制系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概述智能控制系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等。
2. 控制系统设计:学习如何设计满足特定要求的控制系统,包括稳定性分析、性能分析、控制器设计等。
3. 信号与系统:研究信号的表示、处理和传输,包括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时变系统等。
4. 人工智能基础: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5. 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智能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二、学习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智能控制系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演示,使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抽象的理论知识。
在课后,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项目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系统性学习智能控制系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自动控制、信号与系统、人工智能等。
通过系统性地学习这些课程,我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创新意识培养智能控制系课程鼓励我们创新思维,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老师鼓励我们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挑战自我,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我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团队合作意识智能控制系课程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这使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
在团队项目中,我们各自发挥所长,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对于我们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帮助。
5.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智能控制系课程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知识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作为一名智能控制系的学生,我们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智能控制结课报告
智能控制1对于模糊控制(fuzzy)的认识和体会模糊控制作为给合传统的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模糊集理论和控制理论的成果而诞生,使其与基于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理论有很大的区别。
在模糊控制中,并不是像传统控制那样需要对被控过程进行定量的数学建模,而是试图通过从能成功控制被控过程的领域专家那里获取知识,即专家行为和经验,当被控过程午分复杂甚全“病态”时,建立被控过程的数学校型或者不可能,或者需要高昂的代价。
此时模糊控制就显得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
由于人类专家的行为是实现模糊控制的基础,因此,必须用一种容易且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人类专家的知识。
IF-THEN规则格式是这种专家控制知识最和适的表式方式之一,即1F“条件”THEN“结果”,这种表示方式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它们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它们是一种局部知识,这种知识将局部的“条件”与局部的“结果”联系起来,前者可用模糊子集表示,而后者需要模糊蕴涵或模糊关系来表达。
然而,当用计算机实现时,这种规则最终需具有数位形式,隶属函数和近似推理为数值表示集合模糊蕴涵提供了一种有利工具。
一个实际的模糊控制系统实现时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知识表示、推理策略和知识获取。
知识表示是指如何将语言规则用数值方式表示出来;推理策略是指如何根据当前输入“条件”生一个合理的“结果”;知识的获取解决如何获得一组恰当的规则。
由于领域专家提供的知识常常是定性的,包含某种不确定性。
因此,知识的表示和推理必须是模糊的或近似的,近似推理理论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提出的。
近似推理科看做是根据一些不精确的条件推导出个精确结论的过程,许多学者对模糊表示、近似推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近似推理算法中,最厂泛使用的是关系矩阵模型,它基于L.A.Zadeh的合成推理规则首次由Mamdani采用,由于规则可被解释成逻辑意义上的蕴涵关系,因此人最的蕴涵算子已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际中由此可见。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沦、模糊语言变量及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控制,从线性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的角度分类,模糊井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
我对智能控制的理解
我对智能控制的理解我对智能控制的理解1、引言自1971年傅京孙教授提出“智能控制”概念以来,智能控制已经从二元论(人工智能和控制论)发展到四元论(人工智能、模糊集理论、运筹学和控制论),在取得丰硕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同时,智能控制理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智能控制是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的发展得益于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模糊集理论和生物控制论等许多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智能控制也是发展较快的新兴学科,尽管其理论体系还远没有经典控制理论那样成熟和完善,但智能控制理论和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受到相关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理论和技术也必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2、智能控制理论的产生原因传统控制方法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是基于被控对象精确模型的控制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适于解决线性、时不变性等相对简单的控制问题,难以解决对复杂系统的控制。
在传统控制的实际应用遇到很多难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点:(1)实际系统由于存在复杂性、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等,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
(2)某些复杂的和包含不确定性的控制过程无法用传统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即无法解决建模问题。
(3)针对实际系统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比较苛刻的线性化假设,而这些假设往往与实际系统不符合。
(4)实际控制任务复杂,而传统的控制任务要求低,对复杂的控制任务,如机器人控制、CIMS、社会经济管理系统等复杂任务无能为力。
在生产实践中,复杂控制问题可通过熟练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控制理论相结合去解决,由此,产生了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将控制理论的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灵活地结合起来,其控制方法适应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3、智能控制的分支智能控制的概念和原理主要是针对被控对象、环境、控制目标或任务的复杂性而提出来的。
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主要区别在子传统的控制方法必须依赖于被控制对象的模型,而智能控制可以解决非模型化系统的控制问题。
智能控制读书报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读书报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姓名学号课题分组《智能控制》读书报告机电工程学院概述通过本学期对智能控制理论尤其是专家控制的学习,让我接触并了解了一个新的领域。
智能控制作为当今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之一,是应用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技术和运筹学的优化方法,并将其同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相结合,在未知环境下,仿效人的智能,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1985年IEEE在美国纽约召开了第一届智能控制研讨会,随后成立了IEEE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
1987年在美国举行第一届国际智能控制大会,标志着智能控制领域的形成。
20世纪90年底至今,智能控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对象规模的扩大以人工智能技术、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人们试从高层次研究智能控制,这不仅形成了智能控制的多元化,而且在应用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智能控制也兴起于这一时期。
纵观智能控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状,其研究中心始终是解决传统控制理论、方法(包括古典控制、现代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大系统方法等)所难以解决的不确定性问题。
控制学科所面临的控制对象的复杂性、环境的复杂性、控制目标的复杂性愈益突出,智能控制的研究提供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集中表现在控制工程中运用智能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已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功。
智能控制通常被理解为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研究的主流在自动控制界,将人工智能看作自动控制的技术服务学科,运用已有的人工智能方法、技术解决自动控制系统的部分问题;基于工程控制的观念,把智能控制系统理解为高度自治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控制方法上,运用已有控制算法作低层次的组合;智能控制已不是一个学科所能独自完成得了的,应结合多种学科知识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这一点已得到专家的共识。
基于这种认识,人们将各种学科大胆地应用于控制中引出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更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我对智能控制的看法
我对智能控制的看法学号:120110077 姓名:陈明德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有别于传统控制基于数学模型的定量方法,是基于知识和经验的直觉推理方法。
任何领域都是智能控制的潜在应用领域,智能控制代表着当今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之一,是控制界当前的研究热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们可以透过智能控制把学习控制系统、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等技术嵌入到我们的军事、工业、农业及生活中。
1 智能控制的基本控制方法智能控制是以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运筹学等学科为基础,扩展出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在这些技术中,运用最多也是最为广泛的四大基本控制方法就是学习控制系统、专家系统、模糊控制与人工神经网络。
1.1 学习控制系统(Learning Control Systems)靠自身的学习功能来认识控制对象和外界环境的特性,并相应的改变自身特性用以改善控制性的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遗传算法学习控制与迭代学习控制。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非确定的拟自然随机优化工具,具有并行运算、快速寻找全局最优解等特点,它可以和其他技术混合使用,用于智能控制的参数、结构或环境的最优控制。
迭代学习控制模仿人类学习的方法,通过多次的训练,从经验中学会相应的技能,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1.2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简称ES)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的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能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
利用专家系统进行控制,受控体在处理问题方面会更高效、准确。
解决问题不受环境影响,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使各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得到总结。
具有启发性、透明性、灵活性的特点。
但不可避免的是,专家系统知识有时难以获得;专家知识难以提炼;每个专家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没有独立的机制来检验专家结论的合理性;用于表达事实和关系的词汇还非常有限;开发专家系统的费用和时间等问题,都是有待进一步整改的。
智能控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及展望
智能控制的学习与总结智能控制的学习与思考一、我对智能控制的理解从开始上学学习知识以来,所学到的知识用我自己的理解与感觉就是: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复杂,其模型越来越接近实际,感觉最深的是在数学课与物理课上,其模型不在只是考虑理想状态下,或者只在线性关系下,其中要考虑到很多的问题,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式子就可以表达、求解。
而这学期所学的智能控制感觉是相对于之前学的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其研究对象是更为实际与现实的问题,但是与之前不同之处在于,现在的智能控制不只是研究对象更加实际、现实,而且是提出了新的方法途径,相比较与经典的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有其自己的特点:1. 不确定性的模型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通常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
这里所说的模型不确定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二是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2. 高度的非线性对于具有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采用智能控制的方法往往可以较好地解决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
3. 复杂的任务要求对于智能控制系统,任务的要求往往比较复杂。
二、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关系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
常规控制往往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1. 传统的自动控制是建立在确定的模型基础上的,而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则存在模型严重的不确定性,即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比如工业过程的病态结构问题、某些干扰的无法预测,致使无法建立其模型,这些问题对基于模型的传统自动控制来说很难解决。
2.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设备与人及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换很不方便,希望制造出能接受印刷体、图形甚至手写体和口头命令等形式的信息输入装置,能够更加深入而灵活地和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要扩大输出装置的能力,能够用文字、图纸、立体形象、语言等形式输出信息。
智能控制读书笔记
第1章绪论1、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具备的特点:(1)不确定性的模型:模型不确定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二是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2)高度的非线性(3)复杂的任务要求2、智能控制系统(1)智能行为:可看成是一种不依赖于模型的自适应估计。
实质上是一种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关系。
(2)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学习功能、适应功能、组织功能(系统具有相应的主动性和灵活性)3、智能控制研究的数学工具的几种形式(1)符号推理与数值计算的结合(2)离散事件系统与连续时间系统分析的结合(3)介于两者之间的方法:神经元网络、模糊集合论4、智能控制系统所包含的理论(1)自适应、自组织和自学习控制(2)知识工程(3)信息熵:熵是采用概率模型时不确定性的一个度量。
(4)Petri网(5)人-机系统理论(6)形式语言与自动机(7)大系统理论(8)神经网络理论(9)模糊集合论:是介于逻辑计算和数值计算之间的一种数学工具。
(10)优化理论第2章模糊逻辑控制2.1概述如第1章所述,由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是典型的智能控制系统,其中包含了人的高级智能活动。
模糊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人的控制,它不需要有准确的控制对象模型。
因此它是一种智能控制的方法。
1模糊集合与模糊数学笼统地说,模糊集合是一种特别定义的集合,它可用来描述模糊现象。
有关模糊集合、模糊逻辑等的数学理论,称之为模糊数学。
模糊性也是一种不确定性,但它不同于随机性,所以模糊理论不同于概率论。
模糊性通常是指对概念的定义以及语言意义的理解上的不确定性。
例如,“老人”、“温度高”、“数量大”等所含的不确定性即为模糊性。
可见,模糊性主要是人为的主观理解上的不确定性,而随机性则主要反映的是客观上的自然的不确定性,或者是事件发生的偶然性。
偶然性与模糊性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它们是不同情况下的不确定性。
2.1.3 模糊控制的发展和应用概况美国教授查德(L.A.Zandeh)1965年首先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由此开创了模糊数学及其应用的新纪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
1、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具备的特点:
(1)不确定性的模型:模型不确定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二是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2)高度的非线性
(3)复杂的任务要求
2、智能控制系统
(1)智能行为:可看成是一种不依赖于模型的自适应估计。
实质上是一种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关系。
(2)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学习功能、适应功能、组织功能(系统具有相应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3、智能控制研究的数学工具的几种形式
(1)符号推理与数值计算的结合
(2)离散事件系统与连续时间系统分析的结合
(3)介于两者之间的方法:神经元网络、模糊集合论
4、智能控制系统所包含的理论
(1)自适应、自组织和自学习控制
(2)知识工程
(3)信息熵:熵是采用概率模型时不确定性的一个度量。
(4)Petri网
(5)人-机系统理论
(6)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7)大系统理论
(8)神经网络理论
(9)模糊集合论:是介于逻辑计算和数值计算之间的一种数学工具。
(10)优化理论
第2章模糊逻辑控制
2.1概述
如第1章所述,由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是典型的智能控制系统,其中包含了人的高级智能活动。
模糊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人的控制,它不需要有准确的控制对象模型。
因此它是一种智能控制的方法。
1模糊集合与模糊数学
笼统地说,模糊集合是一种特别定义的集合,它可用来描述模糊现象。
有关模糊集合、模糊逻辑等的数学理论,称之为模糊数学。
模糊性也是一种不确定性,但它不同于随机性,所以模糊理论不同于概率论。
模糊性通常是指对概念的定义以及语言意义的理解上的不确定性。
例如,“老人”、“温度高”、“数量大”等所含的不确定性即为模糊性。
可见,模糊性主要是人为的主观理解上的不确定性,而随机性则主要反映的是客观上的自然的不确定性,或者是事件发生的偶然性。
偶然性与模糊性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它们是不同情况下的不确定性。
2.1.3 模糊控制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美国教授查德(L.A.Zandeh)1965年首先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由此开创了模糊数学及其应用的新纪元。
模糊控制是模糊集合理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974年英国教授马丹尼(E.H.Mamdani)首先将模糊集合理论应用于加热器的控制,其后产生下许多应用的例子。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热交换过程的控制,暖水工厂的控制,污水处理过程控制,交通
路口控制,水泥窑控制,飞船飞行控制,机器人控制,模型小车的停靠和转弯控制,汽车速度控制,水质净化控制,电梯控制,电流和核反应堆的控制,并且生产出厂专用的模糊芯片和模糊计算机。
在模糊控制的应用方面,日本走在了前列。
日本在国内建立了专门的模糊控制研究所.日本仙台的一条地铁的控制系统采用了模糊控制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日本还率先将模糊控制应用到日用家电产品的控制,如照相机、吸尘器、洗衣机等,模糊控制的应用在日本已经相当普及。
模糊控制无论从理论和应用方面均己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常规控制理论相比.仍然显得很不成熟,当己知系统的模型时,已有比较成熟的常规控制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设计系统。
但是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方法来分析和设计模糊系统,它还主要依靠经验和试凑。
因此现在有许多人正在进行研究,试图把许多常规控制的理论和概念推广到模糊控制系统,如能控性、稳定性等。
近来的另外一个研究方向则是如何使模糊控制器具有学习能力。
在这方面,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两者的结合既可以模拟人的控制功能.又可以如人那样具有较强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2.2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定义:给定论域X ,A ={}x 是X 中的模糊集合的含义是
A μ : X →[0,1]
这样的隶属度函数表示其特征的集合。
若A μ(x)接近1, 表示X 属于A 的程度高, 若A μ(x)接近0,表示X 属于A 的程度低。
隶属度函数反映了模糊集合中的元素属于该集合的程度。
台集、a 截集、正则模糊集合、凸模糊集合、分界点、单点模糊集合
2.6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52)
第3章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本上不依赖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它比较适用于那些具有不确定性或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并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学习功能,因而神经网络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3.1 慨 述
3.1.1 神经元模型
1生物神经元模型 2人工神经元模型
3.1.2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
它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模拟:一种是从结构和实现机理方面进行模拟,它涉及到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及化学等许多基础学科。
由于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和机理相当复杂,现在距离完全认识它们还相差甚远;另外一种是从功能上加以模拟,即尽量使得人工神经网络具有生物神经网络的某些功能特性,如学习、识别、控制等功能。
3.2前馈神经网络
总括起来,BP 网络的主要优点是:
·只要有足够多的隐层和隐结点.BP 网络可以逼近任意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BP 网络的学习算法属于全局逼近的方法,因而它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它的主要缺点是:
·收敛速度慢;
·局部极值;
·难以确定隐层和隐结点的个数*
从原理上,只要有足够多的隐层和隐结点,即可实观复杂的映射关系,但是如何根据特定的问题来具体确定网络的结构尚无很好的方法,仍需要凭借经验和试凑。
神经网络的特点:
具有自适应功能、具有泛化功能、非线性映射功能、高度并行处理
训练神经网络的具体步骤:
(1)产生数据样本集(2)确定网络的类型和结构(3)训练和测试
3.4 局部逼近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可以有各种分类方法。
例如前面介绍了前馈神经网络和反馈神经网络,这主要是从网络的结构来划分的。
神经网络控制主要应用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功能。
若从这个角度,神经网络可分为全局逼近神经网络和局部逼近神经网络。
如果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连接权系数或自适应可调参数在输入空间的每一点对任何一个输出都有影响,则称该神经网络为全局逼近网络。
前面介绍的多层前馈网络是全局逼近网络的典型例子。
对于每个输入输出数据对,网络的每一个连接权均需进行调整,从而导致全局逼近网络学习速度很慢的缺点。
这个缺点对于控制来说常常是币可容忍的。
若对输入空间的某个局部区域,只有少数几个连接权影响网络的输出,则称该网络为局部逼近网络。
对于每个输入输出数
据对,只有少量的连接权需要进行调整,从而使局部逼近网络具有学习速度快的优点,这一点对于控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4章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
专家控制的实质是使系统的构造和运行都基于控制对象和控制规律的各种专家知识.而且要以智能的方式来利用这些知识,求得受控系统尽可能地优化相实用化。
因此。
专家控制又称作基于知识的控制或专家智能控制。
专家控制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模糊神经网络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网络依据模糊规则建立网络解模糊层的权值和隶属函数的中心与宽度通过训练更新。
根据图1可知"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为五层"分别为输入层’模糊化层’规则层’归一化层和解模糊层。
各神经元只接收前一层的输出作为自己的输入"并且将其输出给下一层"整个网络中没有反馈。
每一个神经元都可以有任意多个输入。
网络中只有解模糊层的连接权值)(n j 与模糊化层的中心
人工神经网络是用大量简单的处理单元广泛连接组成的复杂网络,它将生物大脑的神经网络模仿成数学模型[5]. BP 模型是一个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the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进行训练的前馈神经网络,由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具有简单易学,收敛速度较快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用于网络权值的调整中[6 - 8]. 图1 所示传播有2 个过程,为多层前向网络的一部分,实线为工作信号,样本从输入层经过隐层单元层层处理,直至输出层,是输入和权值的函数. 若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存在偏差则进入反向传播,误差信号如虚线所示,按原正向传播途径反向回传,并按误差函数的负梯度方向对各层神经元的权系数进行修正,最终使期望的误差函数趋向最小
图1 BP 网络学习过程
但BP 算法用于控制的主要缺点是学习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有时还可能得不到全局最优[9 - 10]. 这是因为当网络由一个训练样本换成另一个训练样本时,由于较大的初值误差容易引起权系数的过调从而加长调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