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合集下载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我总是对理想课堂有着一种憧憬和向往,期待能够在这样一个课堂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机会。

而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名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文章,从中我对理想课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析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分别是“内容丰富境界”、“学习源头境界”和“自主学习境界”。

这些境界既有高度的理论性,也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对这三个境界进行深入探究,并总结出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

首先是“内容丰富境界”。

理想课堂的内容丰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充实、完整的知识,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个境界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在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中,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很注重课堂的内容丰富,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我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和全面。

而理想课堂的内容丰富境界更进一步要求教师要善于创造和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在我的学习心得中,我发现了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在学习中更好地适应这个境界。

首先是广泛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其次是多媒体学习,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图表、视频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是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学习。

其次是“学习源头境界”。

理想课堂的学习源头境界要求学生要主动学习,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和记忆,更要通过思考和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我的学习经验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被动的状态,只是单纯地接受和被动地记忆知识,而忽略了思考和实践这样重要的环节。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与实践的书籍,其中提出了建设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我在阅读这本书后,对理想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思考,对书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书中提到的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教师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适应他们的学习方式。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利用个人策划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展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目标。

而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接受。

然而,在现代社会,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我的学习中,我特别注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

这样一来,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一点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趣、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我的学习中,我经常会选择一些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课程和主题进行学习。

这样一来,我能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动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不仅让我对理想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我在学习中指明了方向。

通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相信我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近年来,我参加了许多关于教育教学的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其中有一个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这门课程通过讲解理想课堂的构建理念和实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想课堂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对如何打造理想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理想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理想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

我发现,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时,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都会大大提高。

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着组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项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索,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在其中,也增强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理想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在理想课堂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的一个启发是通过设立创意思维训练课程,引导学生尝试新颖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从传统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还组织了一些创新项目和比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最后,理想课堂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相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理想课堂中,教师应该保持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持续学习,并尝试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我参加了许多教学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我也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自从我进入高中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然而,直到我参加了2024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才真正找到了这种方法。

通过这一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的三个境界:高度专注、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首先,高度专注是一个理想课堂的基础要求。

在课堂上,我常常会被内心的杂念和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导致效率低下。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切实感受到了高度专注的重要性和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找到专注的方法,通过调整坐姿、闭上眼睛、专注呼吸等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

在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专注的技巧,并发现专注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记忆效果也更加持久。

因此,高度专注作为理想课堂的第一境界,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积极参与是一个理想课堂的关键要素。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经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参与和思考。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意识到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主动提问、与同学们展开讨论,甚至上台演讲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我不仅与老师和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还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我更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积极参与是理想课堂的第二境界,为实现深度思考奠定了基础。

最后,深入思考是一个理想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传统的课堂中,我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深入思考。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深刻体验到了思考的力量和价值。

在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引导我们进行思维导图、讨论和解答问题等活动,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的本质、引导性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精选7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精选7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精选7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1本学期品读了新教育专家干国祥的著作《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感受颇深:作为新教育学派的教育者,甘老师的教学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诠释了语文的含义,教学的真谛。

我阅读着甘老师的文章,似乎是踏上了一次陌生的旅程,旅途中见到的,听到的都是那些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声音,但是却能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

首先使我认识到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不是一回事。

文本的解读重在解决“讲什么”,教材解读重在解决“教什么”;文本解读要求全面、深刻,需要老师有更广博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入,教材解读则需要适宜、贴切、恰当。

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教材解读,都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

无论多么完美多么详细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都不能替代教师的解读能力,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发展修炼,注重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

其次是我认识到新教育的三类目标不同于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

两者是从不同的层面,提出的不同概念。

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了目标的整体性、统一性,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类目标,则强调了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强调了每一个目标的独特性,能更好的落实。

最影响我的是“左手教,右手学”的教学板块,真正体现了课堂大容量、小步子、快节奏的特点,使我们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计划、有目的。

尤其是右手拦的学生学习清单,改变了以往教案只写教师教的部分,让每个教师在思考教学的时候,去思考明确学生的学习,确保在教学中每个学生拥有足够的、完整的、有序的训练,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思想。

以前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举手如林,发言争先恐后,一个学生提出意见后,马上有许多小手举起来,对之补充或评价。

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为了践行新教育理念,学校进行了读书教研活动。

通过对《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阅读,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新教育提倡构筑理想课堂。

要想上好一堂课,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

在书中有写到,一堂好课要有公开优质课的课堂活力,应试课堂话语想要的成绩,更要是简明的、基于自身的并且能够被高度理论化的。

当然,理论必然会存在自身的局限。

我依然记得在暑假参加新教育培训的时候培训讲师说过的一句话:“上好一堂课,有意思远比有意义来得重要”。

但是,我认为真正的一堂好课,不光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其次,新教育在构筑理想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教学框架。

在书中有提到:“框架所要实现的,是一个极为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有效教学框架中提到六种教学元素即:教材、教学目标、预习、教学版块、个体学习以及教学反思。

其中,我个人认为最容易让老师忽略也是最重要的当属教学反思。

还记得特岗培训的时候讲师说的:“坚持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你就可以从一名教师变成一名教育家。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的让自己养成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并且校长在为老师制定的“八个一”中也作了明确规定。

当然,除了教学反思以外,其他的几种教学元素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书中同样有所涉及。

在关于教材的解读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当属教材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但是在书中大多介绍的是有关于语文教材的解读,有关于数学教材的解读几乎没有,不过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想通的东西的。

在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书中提到的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但是我个人则认为新教育的三类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在《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中,作者阐述了预习的重要性,在接受培训的时候,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预习尽量在课堂上完成。

”其实,我更同意书中所说的:“预习时间:课前家中、课上的部分时间。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对于理想课堂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和追求。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个主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多年来对于理想课堂的妄想与渴望的具体化。

这篇学习心得旨在分享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以及我如何在实践中追求理想课堂。

首先,我认为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是“高效性”。

一堂高效的课堂是指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设置学习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这样的课堂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确保课堂的进程紧密而有序。

通过高效性的课堂,学生能够最大化地接受到知识的输入,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如何追求高效性的课堂,我认为几个方面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

通过针对性地设置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其次,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通过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度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课堂的时间分配和组织形式,确保课堂进程紧凑而有序,避免时间的浪费和学生的消极情绪产生。

除了高效性,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是“互动性”。

一堂具有互动性的课堂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是重要的,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学生能够从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中学习,扩展自己的思维和知识领域。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2023年,我作为一位大学生参加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学习。

这是一门受到广泛关注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并实践理想课堂的构建。

在这门课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师生和谐共融、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培养。

下面,我将简要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师生和谐共融是至关重要的。

在传统的课堂中,师生之间常常存在着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师生之间是平等而和谐的伙伴关系。

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老师的积极互动和合作,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老师也会给予我们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这让我深感启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应该被看作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声音和想法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其次,学科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理想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

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理想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合作,我们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项目,解决真实的问题。

这不仅让我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我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例如,在一次课程中,我们参与了一个社会调查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我们解决了一个当地社区中的环境问题。

这样的实践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理想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最后,个性发展与全面培养也是理想课堂的关键要素之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他们应该有机会在学习中发展和展示自己的特长。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关注考试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老师鼓励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力。

我们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种个性发展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学习心得标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门对未来教育的展望与探索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教育环境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课堂的营造、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与实践,我对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首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的第一重境界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与场景。

在这一方面,我认识到了课堂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

在一堂课中,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思考。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课堂中,我有机会参与了一系列的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分享和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和提高。

通过积极参与,我不仅提升了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二重境界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监督者。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有机会扮演教师的角色,设计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案。

通过这个过程,我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挑战。

教师需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灵活地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同时,作为学生,我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让我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第三重境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问题解决和创新的方法,例如设计思维和项目学习。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信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一节优质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近期我阅读了一篇名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文章,对我的教学思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文章,总结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并提出了几个标准。

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是知识的渗透与延伸。

课堂的目标是给学生传递知识,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让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相联系。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渗透和延伸。

教师要通过生动的例子、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注重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是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这个境界下,学生应该能够自主地思考、合作地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是情感的交流和建立。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建立。

在理想的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心理素质。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根据上述分析,我总结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如下:1. 知识的渗透与延伸:教师应注重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相联系,通过生动的例子、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渗透和延伸知识。

2. 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1今年暑假,我仔细品读了新教育专家干国祥的著作《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感受颇深:新教育研究认为,课堂从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落实、知识理解抵达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这三个层次来考察成败,这可谓理想课堂的三从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地教学框架”。

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也是基本要求。

教学框架主题有五部分组成:1. 确定教学目标。

2. 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3. 严谨的教学板块。

4. 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和规定。

5. 教学反思。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

;教学,不是重复前人定下的`知识,而是重现这个知识的发现过程,是重新经历,是知识散发出魅力之时。

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那么教师的精彩表演时浅薄的,教育教学的真谛,将没有被师生在课堂上把握,课堂用表面化的热烈,替代了紧张的脑力劳动,而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正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陷入深度思考,才能让学生达到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获得求知的快乐。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课堂教学,在实现人与知识深刻共鸣的同时,也实现着人际之间、自我之间的深刻共鸣!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2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2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学校安排的教科研活动月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收获颇丰。

使我充分领悟到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以及如何打造理想课堂。

理想的课堂,简单的说就是最大可能地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追求,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

它包括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____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众所周知,课堂是师生共享的人生体验,是师生共度的生命旅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渠道,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那么如何打造理想的课堂呢。

一、真正认识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

教育是唤醒与点燃,教育是服务与引导,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既然课堂是师生的,那么理想课堂就必须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就必须真正认识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

有人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喻成电脑和u盘教师高速usb接口。

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就很难找到把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的高速usb 接口,因此,有没有学生的真心配合,能不能读懂学生,几乎就是你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教师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教师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仆人,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使其自己燃烧起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根据学情设计教学。

课堂并不是证明教师优秀,而是帮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因此教法如何设计取决于教师能否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

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课堂上要明确学生的学习在哪里出现了障碍、在哪里需要拓展、在哪里需要升华时,教师才有针对性地加以扼要的补充、精当的点拨。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3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3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我读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之后,我不禁感叹于书中的智慧和深度。

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理想课堂的构建和三重境界的重要性,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书中明确指出,理想课堂不仅仅是一堂优质教育课,更是一种育人的方式。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地方,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的理解中,理想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着尊重、关爱和创新的地方。

学生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同时也会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书中提到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也是引人思考的。

第一重境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境界。

这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相互促进,互相学习。

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而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重境界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境界。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最后一重境界是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境界。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有创造思维的能力,能够创造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读完书后,我深感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在实践中,我常常感觉力有不逮。

通过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在理念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新的启发。

首先,在课堂设计上,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过去,我通常是站在讲台上进行直接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但是通过阅读本书,我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因此,我开始设计一些富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活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案例讨论等。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读《理想课堂有哪三重境界》有感半坡店乡第一初中秦超作为一名教师,谁不期待自己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如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而干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就为理想课堂作了一个全新的解释……理想课堂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指落实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它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思”。

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

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

落实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是综合多门学科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将最为重要的教学元素,经过反复的提炼、修改、实践确定出的一个“理想课堂教学基础模型”,它要实现的是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力。

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是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是真理和知识的呈现之时,是“问题-知识-真理”的反复的探索过程,如果没有这样的教学结果出现,单靠我们教师精彩的表演,或者是学生单方面的积极配合,所有的这些都是表面的,肤浅的,与新教育的真谛是相违背的。

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是指:我们不能把我们所有的教学重心都放在认知这一维度上,而且我们的叶谰教授对此也早就批判过。

她还认为:“我们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构建我们自己的理想课堂呢?理想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只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而不只是教师呼风唤雨的场地;理想课堂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而给予火种的是一个个只有挑战性的问题。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理想课堂是每一个学生都向往的地方,一个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快速学习、充分发展的地方。

为了探讨理想课堂的建设,我参加了一场名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学习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分享了他们对于理想课堂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了理想课堂不仅仅只是一种设想,它更是一种对教育的追求和创新。

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的学习感悟和本次研讨会的内容,分享一些我对于理想课堂的理解和心得。

首先,理想课堂应该是一个积极参与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僵化和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

而在理想课堂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专家们提出了一项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倒过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基础知识,课堂上则是进行互动和实践。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讨论、研究,由学生自己主导,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作为一个教师,我深感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够带给学生一个积极参与的理想课堂。

其次,理想课堂应该是一个快速学习的场所。

在当前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生们需要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而在实现快速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

专家们在研讨会上提到了一种名为“分层教学”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不同层次,实现个性化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外,专家们还提出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利用互联网资源、教育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学习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濮阳县三实小王颖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受益匪浅。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多么希望有一个教学的框架或者模式,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尽管提出框架或者模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前人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新教育实验仍然认为有重新梳理与研究的必要,因为,这往往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起点。

我们希望,新教育有效教学的框架,首先可以视为我们的一个理解课堂的工具。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主体由五部分组成:1.教材及教材解读。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模块(左手栏)。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右手栏)。

教学目标。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在具体操作上将目标分为层次井然的A类(基础性、阶梯性目标)、B类(核心目标)和C类(附着性、拓展性目标),则是为了让授课教师更清晰地把握课堂的方向与任务,不笼而统之地将宽泛的教育目的袭用作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一区分,从某种意义上,既是为了突出B类目标,即核心知识,又是为了让与文本及教学过程相关思想、情感类目标,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既不否定这一类目标,又不冲淡知识、能力教学。

预习作业。

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中,预习成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预习作业,也就不再只是体现A类教学目标的铺垫性工作,而应该是同时涉及B类目标和C类目标的对知识的完整的学习。

也就是说,通过预习作业,通过定向的预习,学生要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

在此基础上,当他走进课堂的时候,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也就不再从零开始——这种从零起步开始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是学习速度快的同学甩下速度慢的同学的主要原因,而他们的学习掩盖了相当部分同学来不及独立学习这一事实;或者为照顾速度慢的同学完成独立学习,课堂不得不一再停顿,从而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效率低下,得不到真正发挥。

而完备的预习,也就是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速度及特点,完成独立学习。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____字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作为一本反映了未来教育方向的优秀著作,为我深入了解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书中所呈现的理想课堂所打动,这激发了我对于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对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一、对于理想课堂的认识理想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主导学习的过程,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理想课堂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室的形态,更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书中,作者将理想课堂的建设划分为三个境界,即“课堂变精彩”、“课堂实用化”和“课堂赋能”。

这三个境界相互衔接,每个境界都是前一个境界的深化和延伸。

在我的理解中,这三个境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这三个境界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理想的课堂。

二、对于课堂变精彩的认识课堂变精彩是理想课堂建设的第一个境界,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在这个境界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高度的参与和主动性。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的精彩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尝试过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教授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知识点。

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师生互动也是课堂变精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会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

同时,我也会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更好地学习。

三、对于课堂实用化的认识课堂实用化是理想课堂建设的第二个境界,它要求教师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与了2023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计划,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总结课堂带给我的收获。

首先,理想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导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不再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学习,并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合作探究。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我感到非常自由和快乐,我有机会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理想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不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鼓励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课堂上,我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科学实验、社会实地考察、艺术创作等。

这些实践活动激发了我对知识的热情,让我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和应用的重要性。

另外,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我们需要协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并及时沟通交流。

通过这些合作活动,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老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我们思考问题,激发我们的思维潜能。

我们有机会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例如开展小组讨论、进行项目研究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通过思考和创新,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不再只关注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正直、友善、尊重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践行这些品质。

这些活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的来说,参与2023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计划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在这个课堂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一、引言作为一名学生,能够在2024年参加《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这门课程不仅开拓了我的知识视野,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交流平台。

在这门课程中,我体验到了真正的学习乐趣和成长的喜悦。

在下面的学习心得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过程中的收获和思考。

二、学习收获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收获。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常常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好成绩。

然而,在这门课程中,老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还可以通过讨论、实践和创作等形式主动构建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这种学习的积极性让我感到非常有动力,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其次,我学会了合作和交流。

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老师鼓励我们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和实验。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成长机会,我相信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还学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在课程中,老师鼓励我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培养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我开始主动寻找和阅读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主动参加与课程相关的讨论和活动。

这种自主学习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我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了我的学习效果。

三、思考与感悟在学习《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了教育的本质和未来的发展。

现有的教育模式是否真正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成长?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这门课程给了我一些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实践,向教学开一朵自己的花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马春丽
老僧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的个修歇处,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唐]青原惟信禅师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题记
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最喜欢前言中的那一句:放弃漫步,练习舞步——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以期达到教育的自由之境,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有幸拜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其书,如听其课,其语文课堂,有如坐看行云流水之闲适惬意,又如雷霆万钧般敲醒我几乎沉睡的灵魂,听生命开花的声音,听生命欢唱的声音,仿佛这不是课堂,而是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在孩子们的心灵慢慢舒展,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干老师深厚的文学积淀,对教材的把握、挖掘、拓展,对课堂的驾驭、对学生的引领,让我叹服。

一、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我们老师听课时往往会看到这样的课堂:课上老师激情饱满,学生小手如林,兴趣盎然,一节课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氛围下落下帷幕。

这样的课堂成了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才艺展示会,那么像这样的课堂是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种课堂只能称之为流于形式的表演课。

而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它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
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师生同步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是学生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

第三重境界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二、三重境界的阐释给我的启示
1、实现三重境界的基础——有效的教学框架
教学框架体现了教什么和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两大教学元素,是一个既能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又能帮助我们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基本结构模型,它的作用是让所有参与课堂的人——教学双方都有一个统一体系可参照,所要实现的,是一个极为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动。

它将课堂教学清晰地划定为若干板块,并在每一大让注上本板块的要解决的目标序号及可能所需时间。

板块及核心部分的不同小板块叙述后,
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都不被老师随意的、漫不经心的讲解所取代。

最影响我的是“左手教,右手学”的教学板块,真正体现了课堂大容量、小步子、快节奏的特点,使我们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计划、有目的。

尤其是右手拦的学生学习清单,改变了以往教案只写教师教的部分,让每个教师在思考教学的时候,去思考明确学生的学习,确保在教学中每个学生拥有足够的、完整的、有序的训练,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思想。

2、找准文本在教材中的坐标——“教什么”和“怎么教”
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老师已经习惯于一开始就想“怎么教”,而忘了这个问题是服务于“教什么”,而“教什么”又是服务于“这个文本有什么可教?”要了解这个文本有什么值得教,需要教师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去解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度创造,自觉地把它转化成有清晰教学内容的语文教材,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文本解读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在本书所介绍的案例中,我时时为干国祥老师的文本解读之功所折服。

特别是对《游园不值》一诗,以《寻隐者不遇》为引子,道出鉴赏古诗的密码——屐齿、柴扉、小扣,引经据典地联系相关联的诗文典故,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诗意,尔后再引导学生一同寻找诗中的文眼——“关”字的妙用,最后带领学生悟诗之主旨,明现代之隐喻。

如果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对诗文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剖析,又何以将简简单单的28个字上得如此丰满而精彩?
3、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
如果说教学目标本该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统率性概念,那么对预习的重视,以及采取的特殊处理,则是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一大特色。

如果说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针对教师自身的预习,那么定向预习则是针对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唯一机会。

只有两者的扎实有效的落实,才能实现第二、第三重境界。

新教育预习的设计有别于我们传统的读文识字的简单操作,是在确定三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直指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全面、立体的预习单。

它的目标是通过预习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让学生带着独立的观点进入课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直接地接触问题与知识,因此,这样的课堂就不再是从零开始,而是成了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课堂是学生能力展示及提高的地方,能有效地对学生独立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4、训练有素——行为上和思维上的专门训练
新教育所倡导的“训练有素”,既指学习行为上的训练有素,包括上课的某些程序,学习的一般流程一节对话规则等,也指学生思维上的训练有素,就是养成一种比较专业的敏感,能够迅速对问题进行归类,搜索出最接近问题解决的工具和方案,尝试解决。

从定向预习的布置、运用、检测、评估,到课堂小组研讨的分工、主持、效度评估,课堂对话的聆听与应对以及做笔记,课堂练习的时间、准确度、评估,尤其是课堂上思维渐进过程、到课外独立(在《景阳冈》对武完成某些延伸作业,新教育无不在强调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专门训
练。


松的是怎样一个人的解读中,批注方法的指导尤为突出。

)所以,“训练有素”四个字在有效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探索知识的神奇旅程
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以及解决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视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一个“问题——知识——文本”(由教材、考试所提出,与背后深广的学科,以及更为深广的人类生活相联系),展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

这段旅程将充满着怀疑、困惑、挑战,也不能完全没有机械记忆、挫败感、羞辱感。

但它的核心是智力的挑战、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而涌现时的惊喜和喜悦,是对复杂问题形成新的理解时的豁然。

这是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阅读此章节,感受到了干老师的神奇,他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孩子们探索一片他们未知的领域,而这片领域或许是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孩子们无法达到的境界,而他做到了!比如,他可以将《月光启蒙》中母亲的形象与月光的意象叠加,让孩子很容易就理解
“月光”与“母亲”、“母亲”与“故乡”之间和谐的统一,能细细体味这诗样的意境下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崇敬,感受故乡文化对作者的滋养。

他借一根哨棒,就能唤出一位真实的民间英雄——个性鲜明的武松;一池荷花,就将《论语》中“君子务本……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儒家的“孝”、《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以及《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这些抽象的概念浅显地还原在王冕的个性中……
6、理想课堂的终极追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在干老师看来,理想课堂的终极追求,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
生命的深刻共鸣,是一种教学中的顿悟,这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甚至深刻的修炼。

干老师所理解的课堂终极目标需要实现的最后一个维度是:课堂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用高超的应对在组织课堂教学,他还要能够认识到知识内在的魅力,并以一个真诚的探索者,一个智慧的求知者的形象把学生带向一个至少他领略到的理想境地,他理解的高度也就是课堂以及课程所能达到的高度,从而产生师生间、生生间、学生和文本间了共鸣,实现真正的对话。

我肤浅地理解为教育应该有一种人文关怀,教育应该更过地关注人精神生命的成长。

课堂上,他能让词语复活,让文本复活,让课堂是一池生命泛活的春水。

他与学生的对话是那么天然去雕琢,又处处牵引学生走向更高。

这种牵引,没有丝毫痕迹,似乎学生的领悟本来就在那里,毫不费工夫,自然天成。

始终关注学生是他课堂最大的特色,他的智力挑战,他的现场性与对话能力,均与始终关注学生密切相关。

他能够审视整个课堂,迅速地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并随时做出反应与调整。

他是将课堂从关注“教”转移到关注“学”的观点真正落实到实处的人。

而且这种关注始终紧密结合着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很不容易分神,而是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悦。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能够说明哪些“道理”(语文知识)?课文不仅仅是某个道理的举例,它还是一个语文全息图,它包容了几乎全部层面的语文问题。

我们真正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

课程,就是我们行走的这段旅程中的全部:意愿、计划、资源、行动、反思、建构下的经验。

课程就是“道”,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

课程,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走到道路终端的那个人。

反思自己所走过的教育之路,对照《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渴望在教育中努力提升
自己的文学积淀,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去练习属于自己的教育舞步。

即便过程艰苦,但我愿意付出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在那朵花里或许有笨拙的模仿、或许有不成熟的实践,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努力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去经历、去实践我终归会收获那朵属于自己的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