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概念解释
数据库概念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在设计数据库时所使用的一种方法。
“概念”指的是数据库中所需要记录和管理的信息的概念,“设计”指的是根据这些信息的概念来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数据库概念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实体:实体是指数据中的一个对象或者事物,比如学生、课程、教师等。
在数据库中,每个实体都有唯一的标识符,称为主键。
2. 属性: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者描述。
比如学生的属性可以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每个属性都有数据类型,比如字符型、整型、日期型等。
3. 关系:关系是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
比如学生和课程之间存在选课关系,教师和课程之间存在授课关系。
关系通常用关联来表示,比如学生实体和课程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学生ID属性关联课程ID属性。
4. 范式:范式是数据库设计的规范,用于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问题。
常见的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第一范式要求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第二范式要求每个非主键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第三范式要求非主键属性之间不应该存在传递依赖。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的需求和功能,了解用户对数据库的期望和要求。
这包括确定需要记录的实体和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这包括确定实体的属性和关系,确定主键和外键。
3.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
逻辑设计的目标是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性和限制来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这包括确定表的结构、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以及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4. 物理设计:将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
物理设计的目标是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性和硬件限制来确定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和访问路径。
这包括确定表的分布、索引和分区,以及确定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步骤,它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全面理解和把握数据库的需求,从而设计出合理、高效的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第⼀章概念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特点:数据和关于数据的解释不可分。
2、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量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的冗余度、较⾼的数据独⽴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户共享。
特点: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层数据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DDL);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DML);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管理;数据库的建⽴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具)、应⽤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5、数据管理技术三个阶段:⼈⼯管理、⽂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6、两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叫信息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7、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纵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8、概念模型:⽤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员进⾏数据库设计的有⼒⼯具也是数据库设计⼈员与⽤户之间进⾏交流的语⾔。
9、信息世界中的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分为⼀对⼀,⼀对多,多对多。
10、E-R图:表⽰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法,实体型⽤矩形,属性⽤椭圆,联系⽤菱形。
11、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户⾃定义完整性。
1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数据库的⼆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第⼆章关系数据库1、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2、关系操作:查询操作和插⼊、删除、修改操作两⼤部分。
查询操作⼜可分为选择、投影、连接、除、并、差、交、笛卡尔积等。
3、实体完整性:主属性不能为空;参照完整性:关系与关系间的引⽤(⼀般为两张表,或者⼀张表内部也存在);⽤户⾃定义的完整性。
数据库整理
1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有结构的大量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其作用是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3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
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4数据库系统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简称DBA)数据库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等工作的专门人员。
5数据库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6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一、人工管理阶段(1)数据不保存(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3)数据不共享(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二、文件系统阶段(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3)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4)数据独立性差7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一、数据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数据库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库系统从整体角度看待和描述数据,数据不再面向某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共享使用。
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8概念模型模型: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
9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
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的特点:(1) 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就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就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与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就是用来抽象、表示与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与信息的工具,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就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与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就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与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就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8.物理模型:就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与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与存取方法,就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与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
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瞧,关系模式就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就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12.型/值:型就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与属性的说明;值就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就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就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与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与内模式。
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就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与存储方式的描述,就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就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瞧见与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特征的描述,就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数据库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数据: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特征进行的一种抽象化、符号化表示。
数据可以是具体的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信息:是指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作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是数据的语义解释。
数据库:是一组存储在计算机硬件设备上逻辑上相关数据集合。
这些数据主要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组织的相关活动。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其作用是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模型:通常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个要素组成。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实例:模式的一个具体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它反映的是数据的结构及其联系;而实例是相对变动的,反映的是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
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外模式通常是逻辑模式的子集。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它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也与具体的应用程序无关。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逻辑模式。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逻辑模式改变时,则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逻辑模式的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由于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发生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逻辑模式/内模式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逻辑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简述数据库的分类及概念和特征
简述数据库的分类及概念和特征数据库是计算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一种技术,它可以高效地存储和检索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
数据库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等。
每种类型的数据库都有其独特的概念和特征。
1.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关系型数据库是最常用的数据库类型之一,其数据以表(Table)的形式组织和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管理和查询。
关系型数据库的特征包括:-数据以表格的形式组织,其中每一列表示一个字段,每一行表示一个记录。
-表格之间可以建立关系,通过主键(Primary Key)和外键(Foreign Key)来实现不同表格之间的链接。
-支持事务的概念,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支持复杂的查询操作,可以通过SQL语句进行数据的检索、更新、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具有强大的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控制机制。
2.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Database)非关系型数据库是相对于关系型数据库而言的,非关系型数据库不使用固定的表格结构来存储数据,而是使用其他的数据模型。
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征包括:-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包括键值数据库、文档数据库、列族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等。
-数据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可以更灵活地存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
-不需要事先定义表格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字段。
-支持分布式存储和集群部署,可以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
-适用于大规模、高并发的数据存储和查询场景。
3.面向对象数据库(Object-oriented Database)面向对象数据库是以面向对象的概念和模型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数据库。
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特征包括:-数据以对象的形式存储,可以直接存储和查询面向对象的数据类型。
-支持类、继承和多态等面向对象的特性。
-可以直接存储和查询复杂的对象关系,比如对象之间的继承、关联和聚合等。
数据库的概念及优点
数据库的概念及优点? 数据库的概念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一致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一致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
比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储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
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有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
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
当然,这种说法尽管形象,但并不严谨。
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的仓库”。
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有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比如,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20.6.3中,这张表就能够看成是一个数据库。
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能够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能够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
这些工作假如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能够达到极高的水平。
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能够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有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者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与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与可操纵的方式进行。
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 数据库的优点使用数据库能够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约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
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
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微型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ASELL,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环境习惯广泛(通常的十六位机,如IBM/PC/XT,国产长城0520等均可运行种软件),数据处理能力极强。
数据库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数据库系统相关概念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包括数据的表现形式和数据解释两个部分。
如数字、音频、图形、文本、图像、语言、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
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存入计算机。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载体。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2、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娇小的冗余度、交稿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目的:存储信息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的信息。
2、数据模型概念,作用及其3要素模型:对现实世界中某个对象特征的模拟和抽象。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架构。
三要素:(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所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给订的数据库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一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及其变化,以保证数据库的正确、有效、相容。
3、概念模型的作用?概念模型实际上是显示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所试用的语言。
oracle数据库基本概念
Oracle数据库是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以下是Oracle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
1.数据库(Database):物理上表现为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等,逻辑上以表空
间形式存在。
必须先创建数据库,才能使用Oracle。
2.全局数据库名(Global Database Name):用于区分一个数据库的标识,在安装数据库、
创建数据库、创建控制文件、修改数据库结构、利用RMAN备份时都需要使用。
它由数据库名称和域名构成,使得数据库的命名在整个网络环境中唯一。
3.数据库实例(Database Instance):每个启动的数据库都对应一个数据库实例,由这个
实例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4.表空间(Tablespace):一个Oracle数据库能够有一个或多个表空间,而一个表空间则
对应着一个或多个物理的数据库文件,但一个数据库文件只能与一个表空间相联系。
表空间是Oracle数据库恢复的最小单位,容纳着许多数据库实体,如视图、索引、聚簇、回退段和临时段等。
5.关系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按照二维表结构方式组织的数据集合,每个表体
现了集合理论中定义的数学概念——关系。
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Oracle数据库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学术论文数据库的名词解释
学术论文数据库的名词解释学术界对于研究者们来说,学术论文数据库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工具。
通过这些数据库,我们能够获取到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相关的研究资料,以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数据库中的一些名词和术语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
本文旨在为读者解释一些常见的学术论文数据库中出现的名词,以便于更好地使用这些资源。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据库(database)"这个词。
数据库是指由计算机系统组织、存储和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在学术界,学术论文数据库就是指存储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研究资料并提供检索服务的在线平台。
这些数据库通常由学术出版商或学术机构维护和管理。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全文数据库(full-text database)"。
全文数据库是指其中包含了完整的研究文献的数据库。
与之相对的是"摘要数据库(abstract database)",后者只提供文章的摘要信息,而不包含全文内容。
全文数据库通过提供完整的文章内容,让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论文,而摘要数据库则更适合于快速筛选和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除了上述两种数据库,还有一种常见的学术论文数据库类型是"引文数据库(citation database)"。
引文数据库主要聚焦于论文之间的引用关系,记录了论文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情况。
这些数据库通常会提供引用次数统计、被引用关系图谱等信息,帮助研究者追溯和分析研究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趋势。
在使用学术论文数据库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关键词检索(keyword search)"这一术语。
关键词检索指的是通过输入与所需论文相关的关键词来检索相关的研究文献。
这是学术搜索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精准选择关键词,能够提高检索结果的相关性。
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与学术论文数据库中的论文质量评估相关的名词。
数据源和数据库的对应关系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数据源和数据库的对应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数据源和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数据源指的是存储或产生数据的地方,可以是内部系统、外部接口、传感器等;而数据库则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数据源与数据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首先介绍数据源和数据库的定义及其分类,然后分析它们在现代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我们将探讨数据源转化为数据库的过程,并解释数据库与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优化数据源到数据库转换流程所需考虑的因素。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说明目的。
第二部分将介绍数据源与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联系和区别。
第三部分将对数据源与数据库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比较研究。
第四部分将提出优化数据源到数据库转换流程所需考虑的方法和技巧,并涉及相关安全性和可维护性问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重点要点和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数据源与数据库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数据源和数据库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优化数据源到数据库转换流程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数据源和数据库的理解,并为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此外,我们还将展望未来数据源与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对该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启示。
2. 数据源与数据库简介:2.1 数据源的定义与分类:数据源是指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数据的来源。
它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实体,例如文件、传感器、数据库等。
数据源根据其类型和组织方式可以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数据源分为以下几类:- 文件型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文件,如文本文件、电子表格、图像文件等。
- 数据库型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使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可对其进行管理和访问。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 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
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mysql中实例和数据库的概念
mysql中实例和数据库的概念
在MySQL中,实例和数据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实例是指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
实例。
每个MySQL服务器实例都有自己的配置和运行参数,以及独
立的内存和进程空间。
一个计算机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MySQL实例,每个实例都有自己的端口号和数据目录。
其次,数据库是指MySQL中用来存储数据的逻辑容器。
数据库
包含表、视图、存储过程等对象,用来组织和管理数据。
在MySQL 中,可以创建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表,每个表又
可以包含多条记录。
总的来说,MySQL实例是MySQL服务器的一个运行实体,而数
据库则是用来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逻辑单元。
在一个MySQL实例中可
以包含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又可以包含多个表和其他对象。
mysql数据库的概念
mysql数据库的概念MySQL是一种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MySQL AB公司开发,现归Oracle公司所有。
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被广泛应用于Web应用程序的开发。
MySQL数据库的概念包括:1. 数据库数据库是指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用于存储和组织数据。
MySQL可以创建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名称和一组数据表。
数据库可以由多个表组成,每个表又由多个字段组成。
3. 字段字段是数据表中的单个数据项。
每个字段都有一个数据类型,用于定义该字段存储的数据种类。
每个字段都可以设置一些属性,比如是否允许为空、是否是主键等。
4. 记录记录是数据表中的单个数据实例。
每个记录都由多个字段组成,用于存储一条完整的数据记录。
每个记录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在查询时引用该记录。
5. 主键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每个记录的一个或多个字段。
主键可以由单个字段组成,也可以由多个字段组成,这些字段的组合必须唯一。
主键的作用是确保每个记录都有一个唯一标识符,以便在查询时引用该记录。
6. 外键外键是用于建立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机制。
外键约束保证了在一个表中某个列的值必须对应于另一个表中某个列的值。
这种关系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一对多的关系或多对多的关系。
数据类型是用于定义每个字段存储的数据种类的一种机制。
MySQL支持许多不同的数据类型,包括整数、浮点数、字符串、日期时间等。
8. SQL语言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是一种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MySQL支持SQL语言,可以用SQL语言来创建、修改、查询和删除数据。
总之,MySQL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用于存储和组织各种类型的数据。
了解MySQL的概念和机制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关键。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开发人员,掌握MySQL的基本概念都是必不可少的。
(完整版)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1.数据库: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数据定义,管理和操纵功能的软件集合。
3.数据库系统3级模式体系结构:外模式又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几个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
概念模式又称模式或者逻辑模式,它是介于内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层次,与结构数据模型对应,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各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即数据库的“内部视图”。
4.数据库系统两级映射功能1)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逻辑数据的独立性,即外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影响。
2)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物理数据的独立性,即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意义上来理解数据库系统,它一般由支持数据库的硬件环境,数据库软件支持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放工具软件,应用程序等)、数据库、开发、使用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人员组成。
6.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初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设计数据库的整体概念结构,也就是把需求分析结果抽象为反映用户需求信息和信息处理需求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师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概念模型转换成可由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的概念和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和用途数据库(Database)是指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管理和维护数据的集合,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1.数据的组织:数据库将数据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和存储,从而方便数据的查询和处理。
常用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2.数据的存储: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硬盘等永久存储介质中,确保数据的持久化保存,避免数据丢失。
3.数据的管理:数据库提供了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基本操作,并通过事务处理、并发控制、索引优化等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一致性。
4.数据的共享:数据库可以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读取和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数据库的用途:1.数据存储:数据库可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如销售记录、客户信息、产品信息、员工档案等,从而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长期存储。
2.数据查询:数据库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灵活的查询。
用户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查询数据,并对结果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等操作,从而获取所需的信息。
3.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库,用户可以进行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数据库可以支持复杂的数据分析算法,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并帮助用户从数据中发现潜在的规律和模式。
4.业务应用:数据库是许多业务应用的基础,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人力资源管理(HRM)系统等。
这些系统都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企业的关键数据。
5.决策支持:数据库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协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分析。
通过数据库,决策者可以获取实时的数据信息,制定正确的决策策略,并对决策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6.数据共享:多个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可以方便地访问和共享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总之,数据库是现代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具有数据存储、查询、分析、业务应用、决策支持和数据共享等多种用途,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支持决策和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库系统概论题解答(第二版)
第1章绪论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l )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
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
( 2 )数据库(DataBase ,简称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
Sy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解析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
目前,专门研制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DBMS 产品很多。
数据库简答题
1、解释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三个概念。
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于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1分)DBMS是指位于用户与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位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
(1分)DBS是实现有组织的、动态的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2分)2、试述视图和基本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视图和基本表在概念上等同,他们都是关系。
(1分)(2)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中导出的表,它与基本表不同,是一个虚表。
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然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
(3分)3、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一定的联系。
前者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防止错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即所谓垃圾进垃圾出所造成的无效操作和错误结果。
(2分)后者是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
也就是说,安全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完整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不合语义的数据。
(2分)4、什么是封锁?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简要说明它们的含义。
封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
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它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2分)基本封锁类型:排它锁和共享锁。
排它锁又称为写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1分)共享锁又称为读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其它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
(1分)1、(3分)简述二段锁协议和可串行化调度的含义。
两段锁协议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系统DBS(Database System)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用户四部分构成整体。
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管理对象,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联系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最小冗余的、能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是按照数据模型所提供的形式框架存放在数据库中。
硬件:数据库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需要有足够大的内存以存放系统软件、需要足够大容量的磁盘等联机直接存取设备存储数据库庞大的数据。
需要足够的脱机存储介质(磁盘、光盘、磁带等)以存放数据库备份。
需要较高的通道能力,以提高数据传送速率。
要求系统联网,以实现数据共享。
软件:数据库软件主要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是为数据库存取、维护和管理而配置的软件,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DBMS在操作系统支持下工作。
DBMS主要包括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运行和控制功能、数据库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通信功能。
用户:数据库系统中存在一组管理(数据库管理员DBA)、开发(应用程序员)、使用数据库(终端用户)的用户。
数据模型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操作及操作规则。
如操作有检索、插入、删除、修改,操作规则有优先级别等。
数据操作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也就是说,对于具体的应用娄必须遵循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实体-联系模型图(E-R模型图):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实体-联系模型图(E-R模型图)。
在E-R模型图中,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实体的属性用圆角框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菱形框表示,在实体和联系之间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这条直线带有"1"、"N"或"M"等值,用来表示联系的性质,即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等关系。
因此,E-R模型也称为E-R 图。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如下: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
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2)一个1 : 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键。
(3)一个1 : 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4)一个m : n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5)3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五种基本运算为:并、差、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选择: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
投影:从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组成新的关系的操作
联接:将两个关系并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
数据库规范化:
规范化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有效组织的过程。
规范化过程的两个主要目的是:消除冗余数据(如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超过一个表里)和确保数据的依赖性处于有效状态(相关数据只存储在一个表里)。
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很有意义,因为能够减少数据库和表的空间消耗,并确保数据存储的一致性和逻辑性。
范式:
国际数据库界制定了一系列构建数据库必须遵循的特殊规则,以确保数据库的规范化。
在关系数据库里,这种规则就是范式,在数据库的世界里用数字来定义不同级别的范式,从低到高共分为五种:第一范式(简称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
第一范式需要满足的要求最低,第二范式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要求,以此类推。
在实际应用当中,最常见的是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第一范式(1NF)
对于关系数据库而言,第一范式就是最基本的规则设置,必须满足以下两项要求:
从同一个表中删除重复列
为各个相关数据组创建独立表格,并以唯一列或列集(主键)来识别每行。
第一条规则表示在一个表的同一行中不能出现重复数据,指的是数据库表的不可分割属性。
第二范式(2NF)进一步深化了去除重复数据的概念,主要要求包括:
满足第一范式的所有要求
去除一个表中应用于多个行的数据子集,把它们分割到独立的表中。
利用外键为这些新创建的表和原表建立联接关系。
这些规则可以简单归纳如下:第二范式通过把冗余数据抽取出来,放置在新表里,并为新表建立联接关系,从而减少冗余数据量。
第三范式(3NF)符合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要满足以下两个基本要求:首先要满足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的要求
删除所有不完全依赖主键的列。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建立和测试、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需求分析:
首先必须确认数据库的用户和用途。
由于数据库是一个单位的模拟,数据库设计者必须对一个单位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收集和分析这些资料的过程称为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用概念数据模型,例如E-R模型,表示数据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产生反映用户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的数据库概念模式。
数据库概念模式是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面向现实世界的数据模型。
逻辑设计:
在逻辑设计阶段,将第二步所得到的数据库概念模式,转换成以DBMS的逻辑数据模型表示的逻辑模式。
物理设计:
根据数据库的逻辑和概念模式、DBMS及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和施加的限制,设计数据库文件的物理存储结构、各种存取路径。
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将形成数据库的三层模式。
1)需求分析阶段,综合用户应用需求;
2)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概念模式;
3)逻辑设计阶段,将概念模式(可用E-R图描述)转换成DBMS 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的逻辑模式;
4)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和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建立必
要的视图,形成数据库的外模式;
5)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的特点和处理的需要,选择存储结构,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的内模式。
数据库的设计阶段与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之间的联系如图7-2.ppt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