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合集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精选.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精选.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精选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南通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试行.doc

南通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试行.doc

南通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南通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健全内部监督,防范财务风险,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定的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目标,以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和监督的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

基本规范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等,是制定具体规范的基本依据,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起统驭作用。

具体规范是根据基本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办理具体业务事项从内部控制角度作出的具体要求。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适用于南通市市直所属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的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可参照施行。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负责。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当遵循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有效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原则。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内部组成结构主要包括控制内容、控制目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的主要方法等方面。

第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要突出重点,增强实效。

在普及内部控制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以财政性资金管理为主线的相关标准建设。

第三章基本要求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规范性文件。

同时,应与南通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践基础相适应。

内部控制基本制度

内部控制基本制度

内部控制基本制度XXX内部控制基本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升本单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保证资金安全和职工的自身安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我所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主要遵循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及时报告性原则和绩效性原则。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

第四条内部控制目标:保证本单位业务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内部控制主要要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综合考虑相关的控制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措施、信息沟通和反馈、监督和评价等因素。

(一)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单位部门的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决策程序和激励机制;领导班子的权责分配、管理理念、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和领导风格;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诚信理念和道德价值观念。

(二)风险评估:在确立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和识别管理活动中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并正确评估风险结果。

(三)控制活动: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确保领导决策的有效执行,而采取的批准、授权、查证、稽核等一系列削弱和化解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四)信息与沟通:相关的信息以一种能使人们行使各自职能的形式和时限被识别和掌握,通过对各类信息的记录、汇总、分析和处理,实现领导层和相关业务部门之间广泛有效的传递与交流。

(五)监督与评价: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的有效性持续地进行检查、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缺陷,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六条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全过程,贯穿财政所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所工作和岗位,并由全体干部职工参与。

任何决策或业务工作都应有案可查。

(二)制衡性原则。

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在管理结构、机构设置及职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 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四条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 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八条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 动风险进行重估。 第九条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条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以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 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 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三)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
第三十五条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 府采购、资产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 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应当加强内部审核,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3373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3373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录:1.基本信息2.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基本信息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我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试行)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试行)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及依据】为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强基固本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中国内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第2201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及各级全资、控股(含实际控制)子企业(以下简称子企业)。

第三条【分级管控】集团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级管控的原则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第四条【制度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五条【内控原则】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种正式运行的业务和发生的事项;(二)重要性原则。

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制衡性原则。

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

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成本效益原则。

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组织协调第六条【组织领导】集团及子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是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各领域、部门、岗位的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七条【内控管理】集团法律事务部作为内部控制管理职能部门,负责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统筹规划、组织落实,拟定和维护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指导集团相关部门、分中心、分支机构以及各级子企业(以下统称各单位)开展年度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自查自评与问题整改等工作,保障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解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防御腐败等重大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一些违法违纪案件和资产损失浪费案例的发生,也恰恰说明了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引导行政事业单位正确运用内部控制工具,财政部于近日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此规范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一、引入风险管控理念强化负责人责任据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财政部希望通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自觉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从经济活动风险管控的角度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要求。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来说,不仅需要提出管理要求,明确“做什么”,也需要实施控制措施,明确“怎么做”,更需要明确单位领导责任。

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较大,面对各种复杂情况,针对各种突出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高忧患意识、大局意识、防范意识,并不断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但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的思想观念还很薄弱,确立内控工作为“一把手”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这次《规范》的一大亮点是引入了风险管控的理念,注重强调单位负责人的重要责任,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提高到了‘一把手’工程的高度,这对推进这项工作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杨慕彦说。

湖南省长沙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吴金生表示,作为基层财政部门,长沙市财政局将成立学习贯彻领导小组,明确由局领导为此项工作责任人的制度,“在局务会、党组会上要进行研究部署,在召开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学习动员会时,也要强调由各单位‘一把手’推动《规范》的实施。

”二、重视监督作用《规范》中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以及合同控制,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经济活动。

尽管内控工作被定位为“一把手”工程,但全员参与、内外部监督也是重要内容,为此,《规范》建立了审核措施、沟通协调机制、议事决策机制等风险管理措施,并单独新增设“评价与监督”这一章,明确了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内容、形式,提出了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和依法接受外部监督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答案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共40 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惟独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 单位领导班子是预算的( ) 。

[单选题] *A.决策机构(正确答案)B.编制机构C.执行机构D.监督机构2. ( )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起点和依据,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

[单选题] *A.预算(正确答案)B.归口管理C.收支管理D.政府采购3. 在资金支付管理环节,对报销或者借款业务进行授权审批的是( ) 。

[单选题] *A.部门经办人B.部门负责人C. 出纳D.审批岗或者授权会计(正确答案)4. 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普通由( )决定。

[单选题] *A.党委书记B.纪委书记C.单位领导班子(正确答案)D.主要领导5. 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 )工作。

[单选题] *A.决算分析(正确答案)B.决算归档C.预算分析D.绩效评价6. 下列( )不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环节。

[单选题] *A.工程立项B.工程设计与概预算C.签订工程合同(正确答案)D.工程建设与工程竣工验收7. 建立( )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浮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单选题]*A.业绩评价B.薪酬激励C.责任追究(正确答案)D.风险预警8.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定依据的法律法规有( ) 。

[单选题]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确答案)B.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D.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9. 中止已开展的行为是( )的一种的形式。

[单选题] *A.风险转移B.风险规避(正确答案)C.风险承受D.风险降低10. 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不包括( ) 。

[单选题] *A. 内部控制的组织工作(正确答案)B.预算管理情况C.收支管理情况D. 政府采购管理情况11. 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

财政部关于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会计综合规定财政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财会[2001]41号【失效依据】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二批)的决定【发布部门】财政部【发布日期】2001.06.22【实施日期】2001.06.22【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财政部关于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通知(财会[2001]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后勤部,各中央直管企业:为了促进各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上述规范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

现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布置所属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从发布之日起试行。

试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00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财会〔2001〕4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货币资金是指单位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

第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

(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4、评估结果的应用
评估工作完成后,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应当做好汇总、整理和分 析工作,必须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 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组织情况 发现的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 应对风险的措施建议
(四)风险评估的范围 两个层面
1、单位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规范第10条规定
一是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二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实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四、如何建立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试行较好单位的经验
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开展内控 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比较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并
形成工作合力 制度建设比较完备,注重构建一系列相互配合、相
(八)第7种方法:单据控制
假发票问题
国家审计署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显示: 在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近3万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假发票, 列支金额1.4亿元
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情况下,利用“假发票”套 取资金978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集体福利
票据通常是指单位发生经济行为在报销环节使用的 外部凭证,证实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及其金额
(八)第7种方法:单据控制
一是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 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 涉及的表单和票据----单据制度化
二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 保管单据----使用和管理规范化
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 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6项业务
内部控制的机制
静态
制度安排:是内部管理系统,包括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 实制度所需的控制措施和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精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精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则总第一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第一条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的有关精神,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报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设,检查等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24〕2015(财会〔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21〕2012范(试行)》(财会〔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第二条政协机行政机关、人大机关、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结合本第三条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第四条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全面性原则。

(一)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实施、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重要性原则。

(二)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规范性原则。

(四)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第五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

第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

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第二章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第六条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一)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七条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

(二)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三)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四)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五)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六)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大基本制度(完整版)

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大基本制度(完整版)

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大基本制度XX有限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提升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依法规范管理、依法合规经营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实现公司合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有效防范重大合规风险,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其全资、控股或有实质控制权的各级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合规,是指公司及各子公司及其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要求。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和各子公司及其员工因不合规行为,引发法律责任、受到相关处罚、造成经济或声誉损失以及其他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合规管理,是指以有效防控合规风险为目的,以公司和各子公司及其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为对象,开展包括制度制定、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应对、责任追究、考核评价、合规培训等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第六条合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覆盖原则。

公司合规管理应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各部门、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全体员工,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

(二)强化责任原则。

合规管理应作为公司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重要工作内容。

建立全员合规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和各岗位员工的合规责任并督促有效落实。

(三)协同联动原则。

公司合规管理与法律风险防范、纪检、审计、内控、风险管理等工作相统筹、衔接,确保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四)客观独立原则。

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对公司和员工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和处理。

合规工作机构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干涉。

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模版(3篇)

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模版(3篇)

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模版一、制度目标与原则本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公司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以下原则:1. 风险导向原则: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2. 重要性原则:特别关注对公司运营、财务报告和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业务流程。

3. 分工和协作原则: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强调跨部门和跨岗位的协作与沟通。

4. 可追溯原则:为每个决策和行动留下明确的记录和痕迹,以便审核和追溯。

5. 持续改进原则:经常性地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1. 董事会:负责监督和审批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目标,并定期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2. 内部控制部门:负责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向董事会报告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并提交相关报告给内部控制部门。

4. 岗位员工:负责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相关工作,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1. 风险评估与控制(1)确定公司的重要业务流程,并制定相关风险评估指标。

(2)对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监控和回顾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

2. 资产管理控制(1)确立资产的分类和管理责任人。

(2)建立资产采购和使用制度,包括资产申请、审批、领用、使用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流程控制和权限制度。

(3)进行资产清查工作,确保资产明晰化和准确性。

(4)加强资产保护措施,包括设立安全防范制度、备份和恢复制度等。

3. 财务管理控制(1)建立财务报告准则和流程,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制定财务预算和执行监控制度,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汇报、分析和调整等各个环节的控制。

(3)加强财务审计和内部审计,确保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4)建立对财务记录和凭证的存档和保管制度,以备查阅和审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机关,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查找、梳理、评估xx业务工作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对xx业务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及机制。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市本级xx业务中政策法规管理、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会计业务管理、机关决策运转及信息系统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内部控制活动。

第四条 xx工作内部控制目标:
(一)合法性。

各项政策与规定制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各项xx业务活动遵循法定程序与工作纪律。

(二)安全性。

各项xx工作在预定流程中运行,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最大限度保障资
金和干部安全。

(三)效率性。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履行xx职能,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四)效益性。

科学配置xx资源,提高xx资金的有效性,实现支出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条内部控制主要因素:
(一)内部环境。

包括管理结构、机构设置及职权分配、内部监督检查、干部队伍建设、机关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及时识别分析工作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信息沟通。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处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委内以及我委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应用。

(五)内部监督。

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缺陷并督促改进。

第六条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全过程,贯穿各项xx工作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科室和岗位,并由全体干部职工参与。

任何决策或业务均应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

(二)制衡性原则。

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制度限制权力,阳光使用权力,合力监督权力,在管理架构、机构设置及职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三)权责对等原则。

各岗位人员在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过程中行使的权力与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四)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关键业务、环节、岗位和重大风险。

(五)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与职责分工、业务范围、风险水平和人员构成等相适应,并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完善。

(六)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有效管控各类风险。

第七条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基本制度、xx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及各科室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一)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是指导各科室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规范,旨在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分工、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内容、内部控制检查和报告等总体要求。

(二)xx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制定的政策法规管理等十个方面xx工作的内部控制规范,旨在明确各项xx工作的整体层级内部控制要求与业务层级内部控制要求。

整体层级内部控制是指xx工作的制度建设、岗位设置、人员管理、内控文化等控制要求;业务层级内部控制是指对各项xx业务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各科室内部控制操作规程是根据有关规章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