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散曲中的人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致远散曲中的历史人物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家的典型代表,可以说他的散曲在内容和艺术方面都大大地超过了他的同辈。马致远的散曲被人们誉为“朝阳鸣凤”,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瘩”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宜列于群英之上”,“元人第一”(朱权《太和正音谱》)。可见其作品艺术价值之高,影响之大,决非一般。

马致远对现实的态度问题是历来学界争论最大的一点,很多论者认为,马致远是一个封建士大夫,热衷功名,由于不为元蒙统治者所赏识,而消极遁世,是一个十足的个人主义者。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然而,当我们注目于马致远的散曲本身,就会发现在马致远有二分之一左右的散曲反映了曲家对现实、历史和人生的态度,而通过了解其散曲中所提及的历史人物和对他们的态度倾向可以较为直观的体会到马致远痛苦而矛盾的思想。《东篱乐府》收录了他117首小令,22首套数,4首残套中共提及了大概90个人物,其中关于写景、状物、闺情类的作品我们暂不讨论,可以通过分析其叹世归隐类作品中所提及的人物来体会马致远的思想特征。

一、志不得伸的抑郁文人

接受儒学思想的中国文人,几乎都具有以道自任的强烈意识。“士志于道”、“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是他们人生理想。他们认为自己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追求与实现“道”的责任。另一方面,儒人士子历来唯有依附于统治阶级,以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为其服务,方能维持生计和实现自我价值。社会责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最高统治者才能实现,而在元

代异族统治,废除科举,文人社会地位底下的情况下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显然十分困难。

【南吕〃金字经】其一: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怀才不遇的文人志士,由于缺少施展才能的机会而郁郁寡欢。东汉王粲才华横溢,但一生意不自得,以“登楼”为题作赋,以抒郁愤之情。后世文人常以"王粲登楼"喻士不得志。马致远在这首曲中借王粲心中的抑郁喊出了元一代文人的共同心声,“恨无上天梯”---这是造成元一代无数文人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二、后被起用的社会小人物

人的命运可能会因为一次极为偶然的机会或因为一个位高之人的选择而改变,这样的幸运儿历来不乏其人。

【双调〃拨不断】其十三:

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古人

尚自把天时待,只不如且酩子里胡挨。

在这首曲中,马致远提到了一些在出仕之前卑微的社会小人物而后被起用,成为名留青史的贤臣良将。张良拾履,买臣砍柴,陈平分肉,相如买酒,韩信乞食,傅説版筑,诸葛躬耕。然而像这样的知遇之事并不多见,我们极为明显感觉到马致远对这些人物的羡

慕之情,然而,在元代文人们对往日能够拜将封侯的文人只能是“徒有羡鱼情”了。

三、风云人物

总有一些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亦正亦邪,然而即使功成名就,腰缠万贯又能如何呢?马致远散曲中亦不乏影响历史的风云人物,当然,这并非作者真的不愿像他们那样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而是时代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双调〃庆东原】《叹世》其一:

拔山力,举鼎威,喑呜叱咤千人废。阴陵道北,乌江岸西,休了衣锦东归。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其三:

三顾茅庐问,高才天下知,笑当时诸葛成何甘,出师未回,长星坠地,蜀国空悲。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其四:

夸才智,曹孟德,分香卖履纯狐媚。奸雄那里,平生落的,只两字征西。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其五:

画筹计,堕泪碑,两贤才德谁相配。一个力扶汉基,一个恢张晋室,可惜都寿与心违。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其六:

珊瑚树,高数尺,珍奇合在谁家内,便认做我的。岂不知财多害己,直到东市方知。则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曲中讲到项羽自刎乌江岸,诸葛星坠五丈原,曹操西征,诸葛扶汉基,羊祜助晋室以及富可敌国的石崇,马致远无不例外的以“不如醉还醒,醒而醉”作结,即通过否定历史英雄、功臣及财富之人来否定一切,这是曲家通过对整个人生和历史的否定来完成对不幸命运的自我疏导。

四、隐逸高人

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或文人感于俗世的浑浊和险恶时便会为保持自身的高洁而毅然投入到自然山川和田园生活中。

【双调〃拨不断】《失题》其七: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虎溪僧即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鹤林友指五代道士殷天祥,龙山客是晋代名士孟嘉。在仕途中奔波了大半生的马致远,,一直浮沉于小官吏的行列中,晚年俯仰生涯,留给他的唯有辛酸,在他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宦海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这首小令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

马致远散去中出现的这几类历史人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曲家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从开始的期待入世,到不得之后的抑郁,然

后通过否定历史让自己“收心”,最后,故作旷达的做出隐逸的抉择。马致远所经历的这些思想历程,在元代,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是时代文人内心的缩影。

参考文献

《东篱乐府》瞿均编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散曲史》李昌集著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