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散曲中的人物

合集下载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风格相近、成绩卓著、具有历史性影响的元曲家成为大家,那么元曲应是几大家呢?本文为大家介绍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欢迎阅读了解。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1、《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的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

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誉为“曲圣”。

2、《汉宫秋》《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这是一个抒情悲剧,主要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深情厚爱,对权奸的无比憎恶,以及对忠臣良将的思念。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

3、《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创作杂剧。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杂剧家,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4、《倩女离魂》《倩女离魂》是郑光祖杂剧创作中的翘楚,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这部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原作仅为六百余字的短文。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人物评价: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

三一文库()〔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

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元贞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寿阳曲·江天暮雪》《寿阳曲·远浦帆归》《【仙吕】赏花时_长江风送客》《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双调】拨不断_九重天,二》《【南吕】金字经_絮飞飘白雪》《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南吕】一枝花_惜春夺残造》《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越调】小桃红_四公子宅赋》《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双调】夜行船_帘外西风飘》《【般涉调】哨遍》《【大石调】青杏子_悟迷世事饱》《【双调】清江引》《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双调】寿阳曲_春将暮,花》。

元曲的发展历史简介

元曲的发展历史简介

元曲的发展历史简介元曲的发展历史简介在元代兴起的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曲包括杂剧与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而散曲则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因所述是诗歌发展史,故具体来介绍元散曲。

元代的散曲作者根据风格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马致远为代表,他们的散曲风格豪放;另一类以张可久为代表,他们的散曲风格清丽。

(这一分法参见陆侃如、冯沅君所著《中国诗史》)。

马致远及其他1.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以后),字千里,号东篱。

青年时仕途坎坷,中年进进士,晚年隐居田园。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马致远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十七首。

其散曲中既有对于现实的愤懑不平,又有陶情山水的放逸潇洒。

其散曲于豪放外兼有清逸,是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天净沙秋思》是其代表作。

2.张养浩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

张养浩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他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约存散曲一百五十多首。

张丛林曾说其:“在大部分散曲中表现的`勤政爱民兼善天下的人道精神,全身远害寄傲林泉的避世思想……”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

3.贯云石贯云石(1286年-1324年),字浮岑,号酸斋。

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后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

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的徐再思的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

他的散曲现存小令八十余首,套数九首。

代表作《正宫塞鸿秋》、《双调清江引》等。

张可久及其他1.张可久张可久(1270年?-1350年?),字小山(一说字伯远)。

喜游览山水,其散曲中多隐居和游荡江湖的生活。

他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是谁

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是谁

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是谁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年轻时有着“佐国心,拿云手”的思想政治抱负,命运却很捉弄人,不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什么的,当然也跟当时的政策以及环境息息相关的。

尽管他想要功名,可是他的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坎坷的,至今都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差之内的,所以马致远的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马致远到了中年才中进士,然后被分配到浙江省当小官吏,没有几年,职位被调动到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任工部主事。

虽然也是为官,可老是调来调去,官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离马致远本人的想法实在是太遥不可及了啊。

所以马致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二十年的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

当马致远晚年的时候,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后来也因为自娱自乐而离开人世。

虽然马致远他的为官政治未能得到施展,但是他所创作的曲子,却还都是很不错的,语文课本里就有很多使用了他的词,还有一小部分都是开始必备的题材,现如今,很多不能得知的人都善用他的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的作品多的数不胜数,他被世人称作“曲状元”。

其中小令《天净沙·秋思》,是他的经典代表作。

很多人提及《天净沙·秋思》,那可是脍炙人口啊,被很多的名人作家评论:“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元曲》散曲篇马致远

《全元曲》散曲篇马致远

《全元曲》散曲篇马致远马致远小令【仙吕】青哥儿十二月正月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

妙舞清歌最是他,翡翠坡前那人家,鳌山下。

二月前村梅花开尽,看东风桃李争春。

宝马香车陌上尘,两两三三见游人,清明近。

三月风流城南修禊,曲江头丽人天气。

红雪飘香翠雾迷,御柳宫花几曾知,春归未。

四月东风园林昨暮,被啼莺唤将春去。

煮酒青梅尽醉渠,留下西楼美人图,闲情赋。

五月榴花葵花争笑,先生醉读《离骚》。

卧看风檐燕垒巢,忽听得江津戏兰桡,船儿闹。

六月冰壶瑶台天远,逃炎蒸莫要逃禅。

约下新秋数日前,闲与仙人醉秋莲,凌波殿。

七月梧桐初雕金井,月纤妍人自娉婷。

独对青娥翠面屏,闲只管银河问双星,无蹊径。

八月铜壶半分更漏,散秋香桂娥将就。

天远云归月满楼,这清兴谁教庾江州,能消受。

九月前年维舟寒濑,对蓬窗丛菊花开。

陈迹犹存戏马台,说道丹阳寄奴来,愁无奈。

十月玄冥偷传春信,只多为腊蕊冰痕。

山远楼高雪意新,锦帐佳人会温存,添风韵。

十一月当年东君生意,在重泉一阳机会。

与物无心总不知,律管儿女漫吹灰,闲游戏。

十二月隆冬寒严时节,岁功来待将迁谢。

爱惜梅花积下雪,分付与东君略添些,丰年也。

【南吕】四块玉恬退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

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

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翠竹边,青松侧,竹影松声两茅斋,太平幸得闲身在。

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

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南吕】四块玉天台路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

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

命薄的穷秀才,谁教你回去来! 紫芝路雁北飞,人北望,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

小单于把盏呀剌剌唱。

青草畔有收酪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

浔阳江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

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马嵬坡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患。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精编版)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精编版)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

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元贞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寿阳曲江天暮雪》《寿阳曲远浦帆归》《【仙吕】赏花时_长江风送客》《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双调】拨不断_九重天,二》《【南吕】金字经_絮飞飘白雪》《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南吕】一枝花_惜春夺残造》《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越调】小桃红_四公子宅赋》《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双调】夜行船_帘外西风飘》《【般涉调】哨遍》《【大石调】青杏子_悟迷世事饱》《【双调】清江引》《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双调】寿阳曲_春将暮,花》《【仙吕】青哥儿》《【双调】湘妃怨_和卢疏斋《》《【双调】新水令_题西湖四时》《【大石调】青杏子_天赋两风流》《【双调】庆东原_叹世拔山力》《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双调】乔牌儿_世途人易老》《【中吕】粉蝶儿》《【双调】夜行船_酒病花愁何》《【般涉调】耍孩儿_借马近来时》《【双调】蟾宫曲_叹世东篱半》《【双调】寿阳曲_山市晴岚花》《【南吕】一枝花_咏庄宗行乐》《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双调】行香子》《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双调】夜行船_天地之间人》《【南吕】四块玉_天台路采药》《【双调】夜行船_百岁光阴百》《【中吕】喜春来_六艺礼夙兴》《【南吕】四块玉_叹世两鬓皤》《【商调】集贤宾》《【南吕】四块玉_恬退绿鬓衰》马致远人物评价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曲状元”马致远

“曲状元”马致远

“曲状元”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元代戏曲作家。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

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

生平未详,但从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

然而他仕途并不显达,因此动了"终焉计",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

著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6种,以及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一种(马著第一折),明代吕天成、清代张大复还说马致远作过南戏《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等。

马致远还作有散曲,现存120多首。

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

元代周德清以关、郑、白、马并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他更为推崇,说:"宜列群英之上。

"他的杂剧以《汉宫秋》最有影响。

作品虽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却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在久经流传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诗人对王昭君的咏唱中的某些思想情绪,又结合元代民族压迫比较严酷的历史现实,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再创造,因此情节有了较大的变动。

作品以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败,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胁面前的怯懦和无能。

剧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

这个形象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很大,"汉明妃"的形象可以说是在马致远笔下基本定型的。

《汉宫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结构紧凑,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曲辞苍凉幽邈,能贴切地表达人物的心情。

其中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曲子,第四折〔蔓青菜〕、〔白鹤子〕、〔满庭芳〕等曲子,尤为历来曲家所称赏。

此外,他的《荐福碑》写儒生张镐在仕进途中的不幸遭遇,谴责了官场黑暗,堵塞贤路,但作品有严重的宿命论观点。

元代散曲发展及代表作家复习(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

元代散曲发展及代表作家复习(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

元代散曲发展及代表作家复习(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一、散曲兴起与体制:(一)兴起:(1)是元曲的另一种形式,最初从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发展而来。

金元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兴起的音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慷慨粗犷的民间歌曲相结合,便逐渐产生散曲。

(2)语言上,吸收大量的民间口语,不避俗词俚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3)内容上,写的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

(二)体制:(1)小令:单独的一支曲子(2)套曲(套数):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的表演一个故事二、前期散曲作家:(一)关汉卿:(1)散曲内容:①描写男女恋情和离情别绪②感物抒情之作③描写自然风光(2)散曲特色①质朴自然,真率爽朗,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和市俗情趣②无论何种题材,都写得肆意畅情,肆无忌惮③艺术的风格多样,主导风格为本色自然,并融入诙谐之趣(3)代表作《不伏老》:自述心志性情的套曲,也是他风流放荡生活的自我表白和桀骜不驯性格的真实写照。

作品艺术特点:①把真切的现实与浪漫的夸张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刻划出一个理想化、性格化的“浪子”形象。

②行文挥洒自如,风格豪放明快,气势磅礴有力,情感浓烈奔放。

③语言诙谐洒脱,活泼生动,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

补充: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掮过桥东。

分析:此曲运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只大蝴蝶的形象,讽刺贪色的花花公子的劣迹恶行。

全曲构思巧妙,想象奇特,风格恣肆朴野,语言浅近通俗。

(二)白朴:(1)内容:分叹世、写景和描写恋情三类(2)风格:朴实俊秀,文字清丽婉约,具有较为浓郁的诗意。

(3)代表作:《渔夫》(三)马致远:(1)《东篱乐府》,题材广泛,叹世归隐一类作品最多(2)号为曲状元,为元曲豪放派主将。

(3)代表作: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选取旅途秋暮的多种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悲秋思乡的情怀。

全元曲杂剧【马致远】

全元曲杂剧【马致远】

全元曲杂剧【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尝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

生平事迹不详。

明初贾仲明挽词称:“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肩。

”元·钟嗣成《录鬼簿》将其与关汉卿、白甫、庾天锡等列之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项下。

可见,马致远与关、白、庾生活年代大抵相仿,皆同属于元初曲家。

清·李玉《北词广正谱》存其[中吕·粉蝶儿]残曲云“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

”至治为元英宗年号。

则元英宗时马致远尚在人世。

所作杂剧十五种,今存《西华山陈抟高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及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著的《邯郸道省悟黄梁梦》七种,《晋刘阮误入桃源》仅存残曲一支。

《戚夫人》、《岁寒亭》、《斋后仲》、《踏雪寻梅》、《孟浩然》、《酒德颂》、《马丹阳》七种已佚。

马致远杂剧在元杂剧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汉宫秋》通过昭君出塞的故事,借汉元帝之口抒写作者的历史兴亡、男女欢爱和民族忧患之情,曲辞典雅,文采斐然,为元杂剧上乘之作。

明·臧晋叔《元曲选》将其置于百种杂剧之首;《青衫泪》敷演白居易《琵琶行》故事,《荐福碑》写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皆有可观;其它四种皆属神仙道化剧,或写世事险恶,或写官场黑暗,或述隐逸情趣,或绘世外欢乐,都流露出修真养性、超尘出世的倾向。

这样一种洁身自好、不与现实合作的态度,在元代那样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意义是不容一笔抹煞的。

它反映出元代失意文人的共同心态,有较强的批判现实的意义。

在元代神仙道化剧中,马致远的杂剧是应予特别重视的。

马致远也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今存小令一一五首,套数十六套。

近人任讷先生辑为《东篱乐府》。

同其杂剧一样,马致远的散曲颇多怀才不遇的感慨、隐居不道的情趣,对世俗红尘、功名利禄,颇多讥讽鄙弃之词。

元散曲代表作品

元散曲代表作品

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他们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

《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

马致远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

《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

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2、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夜行船。秋思》赏析

《夜行船。秋思》赏析

《夜行船·秋思》读后感《夜行船·秋思》是马致远创作的一套散曲,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这套散曲题为秋思而不从秋景入笔。

第一支曲子开篇便写“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这是写人生之秋,作者感慨韶华易逝,叹息自己半世蹉跎。

作者在这里似乎奠定了“悲秋”的感情基调。

但是第七支曲子中“蛩吟”“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这些皆为秋天之美景·美物·美事。

作者将其描写的闲适怡然而富有情趣,明显是在赞美求之美好,感受秋之神韵。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作者在第六支曲子中就已埋下伏笔。

“利名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已过上了退隐山林的隐居生活。

正上因为作者过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所以他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来欣赏这秋之美景感受秋之神韵。

作者是何时参透一切而退隐山林你呢?第五支曲子中“红日又西斜”“下坡车”“添白雪”都是暗指作者此时年近晚年。

而且根据考证马致远“少时亦颇迷恋功名事业,然所遇不遂,颇自抑郁。

后乃退居山林”。

这说明马致远确实是少年时追逐功名不遂后才退隐山林的。

由此又可以断定第七支曲子中“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当是说的作者自己。

正是因为作者少年时名利之争所以才能将把为名利而争的人们刻画的入木三分,也流露出作者对名利的否定和厌恶之情。

那么何以会否定和厌恶功名利禄呢?在第二和第三支曲中作者纵观历史,发现没有任何朝代任何人物能够长久的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作者以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历史,因而否定了追逐功名的意义。

所以作者在第四支曲中诚恳的劝慰世人不要过分的追逐名利,不要把大好时光浪费在虚无缥缈的功名事业上,劝告世人要珍惜时光享受美好人生。

统观全文再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本曲应是作者晚年退隐山林后感慨自己年轻时侯蹉跎岁月,然后以自己为例结合历史规律来否定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追名逐利的意义,劝世人要珍惜时光,享受美好人生。

中国历史故事-元曲大家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人物结局及代表作

中国历史故事-元曲大家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人物结局及代表作

中国历史故事-元曲大家马致远简介马致远人物结局及代表作人物档案中文名:马致远别名:东篱、马神仙国家: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沧州市东光县马祠堂村出生日期:约1264之前逝世日期:1321—1324信仰:道教职业:元代戏曲作家其他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他作品:《天净沙·秋思》、《汉宫秋》、《东篱乐府》、《西华山陈抟高卧》马致远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曲家,有“曲状元”的美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光说马致远是元曲大家,大家可能对他这个人还是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若是说到他那首著名的“越调”,想来大家一定立马就有映像了。

【越调】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大家不可能不熟悉,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必备科目,而且语文考试时不时的也会拿出来出题赏析。

这首写秋日之景之情的词,实在是太经典了。

尽管字数极少,却是将作者秋日的孤戚寂寞,道了个十足十,绝对是写秋思的上乘之作。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简单,用词普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

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马致远最大的成就还是在曲剧上,据历史记载马致远所著杂居有十五种,如今存世的还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

散曲方面,马致远大多是以神话道士为主,后人有称其曲“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

但是因为当时时局混乱,朝政腐败,马致远对于国家政治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

晚年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寿阳曲·远浦帆归》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寿阳曲·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马致远的诗带赏析5篇

马致远的诗带赏析5篇

马致远的诗带赏析5篇马致远的散曲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元散曲中的咏史、叹世、归隐、闺情、叙事诸题材,并各具成就,拓展了散曲的题材范围。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马致远的诗带赏析,来欣赏一下吧。

四块玉·叹世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

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

随时过遣休生受。

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儿胖了咱消瘦。

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这三首作品,写作时间不一,但都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内容相近,可以合看。

青年时期的马致远,是积极入世的,虽生不逢世,用违其志,而豪情未减,所发多为慷慨激越之音。

随着二十年宦海浮沉,历尽飘泊之苦,不能不发出“困煞中原一布衣”的感叹。

不过这时还有牢骚,还有不满。

及至由壮而衰,由衰而老,壮志消磨殆尽,慢慢地连这点牢骚也没有了,对人间的荣辱、得失、是非,几乎全部失去了热情,因而高唱起“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的调子,力图从宁静恬退的隐士生涯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

《四块玉·叹世》三首就反映了这种情绪。

折桂令·叹世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其一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其二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折桂令·叹世》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两支小令。

第一支曲子以历史更迭的史观,畅述帝王功臣终归是梦的幻灭,建立远离功名,放情山林的人生态度。

以抒情之笔,借秦汉之交的楚汉相争和汉初皇室诛杀功臣的史事,抒发功名难凭的感慨。

第二支曲子通过自嘲的方式来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抒发对现实政治的反感。

全曲表现了“叹世”的主题,曲中并无一字提及当世,只是罗列一个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的联想来表现作者的意图。

(五)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五)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 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 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 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得 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蜡 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 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 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搥不匾、炒不爆、 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 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 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 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 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篆籀、 会歌舞、会 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 我牙,甭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 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 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 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二、关汉卿戏剧结构精湛: 第一折 入戏快,戏刚开始就形成冲突: 张驴儿与窦娥;(赛卢医与蔡婆、婆媳 冲突) 第二折 进展快,情节容量大;冲突层次 丰富 主要冲突:张驴儿与窦娥,(其赛卢医与 驴儿张、婆媳之间、其次窦娥与楚州太 守桃杌)
关汉卿是把这部历史剧 当作诗来写的
他赋予关羽以诗人的情怀,他欣赏江山自然的壮 阔美景,深沉地缅怀英雄岁月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唱 词所表现的广袤的空间、悠远的时间渲染着、映衬着 关羽这个英雄人物内心豪壮之美,但又有没有苏东波 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所表现的人生如梦的感叹和 低沉的怀古幽情,相反大自然的雄奇、历史上的英雄 业绩充分表现了关羽面对强敌坦荡无畏、襟怀磊落的 不凡气度,其实是关汉卿借关羽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思, 也是元代“人心思汉”普遍心理的表现。
[南吕· 四块玉· 闲适](小令联章体四首):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 餐醉时歌,闲来时就向沙茵卧。 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 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 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马致远的进取仕进情结——试从他的散曲历史人物形象分析

马致远的进取仕进情结——试从他的散曲历史人物形象分析

“ 恨无上 天梯 ” 《 吕 ・ 字经 ・ (南 金 未遂》 。在历 经仕 途的 )
艰险之后 , 看清 “ 蚁排兵 , …蝇争血 ” 《 调 ・ (双 夜行 船 ・ 百
岁光 阴》 之后 , ) 他便有“ 高哉范蠡 乘舟去 ”的真 实想法 , 心 中的凉意和不 平使他 唱出 “ 煞 当年鲁 连乘 舟 ” 爱 。大致 一
生路径的颠覆 , 对元代文人 而言可谓致 命 , 曲的叹世归 元散
隐主题的凸现 , 就是 同元人 的这种境 遇有 密切 的关系 。我 们撇开马致远作品 中的叹世归 隐主题 , 着历史人 物形象 沿 再 寻找 , 会发现 一个 有趣 的 现象 : 马致 远 并非 只有 厌 世情 结, 他骨子里有着非 常深 的仕 进情结 。为何会 出现 这样 的

要 :马致远散 曲作品 中的叹世 咏史、 归隐主题使历来评论 家对其作 品总是 冠以“ 消极” 字。但 实际上 二
他的作品 中有着积极 的进取仕进情 结。文章从 他的咪史题材 作品 中的历史人 物形 象出发 , 以马致远 的时代 背景、
身份处境 、 品文本三个方 面为主 , 述马致远 的进 取仕 进情结。 作 试
第 5期
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
J URNA I HU O L OF SC AN ! ,GE OFEDUC T O CO ,E I A I N
21 0 0年 5月
M a . 01 y2 0
马致 远 的进 取仕 进 情 结

试从他 的散 曲历史人 物形象分析
刘 军 杰
( 兰州大学 文学院, 兰州 7 00 ) 3 0 0
+ 收 稿 日期 :0 0 l 2 l
就其 写作 背景 而论 , 在元代初年 , 忽必烈接受一批儒生 如张德辉、 元好 问、 郝经等的建议后 , 推行汉 法 , 以儒家之道 治国, 礼乐文化逐渐修 备。这种 文化假象 让文人 充满 了渴 望, 马致远也不例 外 。在元 代 “ 世 隐逸 ” 叹 的主旋 律之 下 ,

马致远《拨不断·叹寒儒》原文译文赏析

马致远《拨不断·叹寒儒》原文译文赏析

马致远《拨不断·叹寒儒》原文|译文|赏析《拨不断·叹寒儒》是由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曲。

这首小令有个特点,即用了“顶针续麻”的手法,也就是将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拨不断·叹寒儒》原文元代:马致远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译文及注释译文可叹那贫寒的读书人,白白地读了那么多的书,读书必须要题字在桥柱。

即便题柱后乘坐上了驷马车,可乘了车又有谁能像陈皇后那样重金求买《长门赋》?先到长安看看,就回乡去吧!注释寒儒:贫穷的读书人。

谩:徒然,枉自。

须索:应该,必须。

题桥柱:司马相如未发迹时,从成都云长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桥桥柱上题云:“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

”《长门赋》: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退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善作赋,以黄金百斤请其作《长门赋》,以悟主上。

武帝看后心动,陈皇后复得宠。

赏析这首小令有个特点,即用了“顶针续麻”的手法,也就是将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

马致远是这种巧体的始作俑者,所以在形式上还不十分完整,到了后起的散曲,如无名氏《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

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顶针”的表现就更为严谨了。

这首曲虽未点出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名字,其实却是以他的遭际生发,来“叹寒儒,谩读书”的。

司马相如是元散曲中凭借真才实学而得青云直上的典型。

作品将他题桥柱、乘驷马车、作《长门赋》的发达经历分为三句,一一作为“寒儒”的比照;后者终究有所不及,只得“且看了长安回去”。

言下之意,于今即使有司马相如一样的高才,最终也得不到应有的赏识。

作者欲擒故纵,一步步假设退让,最后还是回到了“寒儒”的原点。

末句亦无异一声叹息,以叹始,以叹终;感情色彩是十分鲜明的。

严格地说,本曲在逻辑上是不很周密的,比如“读书须索题桥柱”就不是“谩读书”的必要条件,乘了驷马车,碰不上“谁买《长门赋》”,与“看了长安回去”的结局也成不了因果联系。

马致远在元前期散曲作家中留存作品最多

马致远在元前期散曲作家中留存作品最多

马致远在元前期散曲作家中留存作品最多,有“曲状元”之称。

其词“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

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朱权《太和正音谱》)。

他的小令俊逸疏宕,别具情致。

其中[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其写景散曲的经典,以其天涯羁旅无法言说的悲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着墨不多却洗练传神,浑然天成。

王国维曰:“纯是天籁”(《元剧之文章》),“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人间词话》)。

吴梅赞其“真空今古”、后人“不可及者此也”(《顾曲麈谈》)。

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实得益于作者炉火纯青的意境开拓之功力,体现为意象之捕捉、组合、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王国维说:“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何谓意境?宗白华云:“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所谓‘意境’。

”(《美学散步》)这首小令的意境即“灵想之所独辟”,确如后人所评:“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别人赘一词。

”仅二十八个字就勾出一幅秋野夕照图,“秋思”因秋景而愈增其萧瑟情调。

意境中有飘泊他乡的凄凉和伤感,有对温馨家庭的怀念与向往。

意象是产生意境的母体,这首小令所选取的意象是很有特征性的。

作者选择了秋天古道边特殊的枯萎荒凉的景物,同时又对这些景物点染润色,使之融注了诗人寂寞孤苦的主观感情,如每个意象前都用一形容词来修饰:“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字眼。

“断肠人在天涯”作结尾使全曲涵义彰显。

李昌集《中国古代曲学史》载万云骏比较此曲与唐代温庭筠《梦江南》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致远散曲中的历史人物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家的典型代表,可以说他的散曲在内容和艺术方面都大大地超过了他的同辈。

马致远的散曲被人们誉为“朝阳鸣凤”,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瘩”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宜列于群英之上”,“元人第一”(朱权《太和正音谱》)。

可见其作品艺术价值之高,影响之大,决非一般。

马致远对现实的态度问题是历来学界争论最大的一点,很多论者认为,马致远是一个封建士大夫,热衷功名,由于不为元蒙统治者所赏识,而消极遁世,是一个十足的个人主义者。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然而,当我们注目于马致远的散曲本身,就会发现在马致远有二分之一左右的散曲反映了曲家对现实、历史和人生的态度,而通过了解其散曲中所提及的历史人物和对他们的态度倾向可以较为直观的体会到马致远痛苦而矛盾的思想。

《东篱乐府》收录了他117首小令,22首套数,4首残套中共提及了大概90个人物,其中关于写景、状物、闺情类的作品我们暂不讨论,可以通过分析其叹世归隐类作品中所提及的人物来体会马致远的思想特征。

一、志不得伸的抑郁文人
接受儒学思想的中国文人,几乎都具有以道自任的强烈意识。

“士志于道”、“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是他们人生理想。

他们认为自己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追求与实现“道”的责任。

另一方面,儒人士子历来唯有依附于统治阶级,以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为其服务,方能维持生计和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责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最高统治者才能实现,而在元
代异族统治,废除科举,文人社会地位底下的情况下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显然十分困难。

【南吕〃金字经】其一: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

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怀才不遇的文人志士,由于缺少施展才能的机会而郁郁寡欢。

东汉王粲才华横溢,但一生意不自得,以“登楼”为题作赋,以抒郁愤之情。

后世文人常以"王粲登楼"喻士不得志。

马致远在这首曲中借王粲心中的抑郁喊出了元一代文人的共同心声,“恨无上天梯”---这是造成元一代无数文人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二、后被起用的社会小人物
人的命运可能会因为一次极为偶然的机会或因为一个位高之人的选择而改变,这样的幸运儿历来不乏其人。

【双调〃拨不断】其十三:
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

古人
尚自把天时待,只不如且酩子里胡挨。

在这首曲中,马致远提到了一些在出仕之前卑微的社会小人物而后被起用,成为名留青史的贤臣良将。

张良拾履,买臣砍柴,陈平分肉,相如买酒,韩信乞食,傅説版筑,诸葛躬耕。

然而像这样的知遇之事并不多见,我们极为明显感觉到马致远对这些人物的羡
慕之情,然而,在元代文人们对往日能够拜将封侯的文人只能是“徒有羡鱼情”了。

三、风云人物
总有一些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亦正亦邪,然而即使功成名就,腰缠万贯又能如何呢?马致远散曲中亦不乏影响历史的风云人物,当然,这并非作者真的不愿像他们那样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而是时代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双调〃庆东原】《叹世》其一:
拔山力,举鼎威,喑呜叱咤千人废。

阴陵道北,乌江岸西,休了衣锦东归。

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其三:
三顾茅庐问,高才天下知,笑当时诸葛成何甘,出师未回,长星坠地,蜀国空悲。

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其四:
夸才智,曹孟德,分香卖履纯狐媚。

奸雄那里,平生落的,只两字征西。

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其五:
画筹计,堕泪碑,两贤才德谁相配。

一个力扶汉基,一个恢张晋室,可惜都寿与心违。

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其六:
珊瑚树,高数尺,珍奇合在谁家内,便认做我的。

岂不知财多害己,直到东市方知。

则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曲中讲到项羽自刎乌江岸,诸葛星坠五丈原,曹操西征,诸葛扶汉基,羊祜助晋室以及富可敌国的石崇,马致远无不例外的以“不如醉还醒,醒而醉”作结,即通过否定历史英雄、功臣及财富之人来否定一切,这是曲家通过对整个人生和历史的否定来完成对不幸命运的自我疏导。

四、隐逸高人
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或文人感于俗世的浑浊和险恶时便会为保持自身的高洁而毅然投入到自然山川和田园生活中。

【双调〃拨不断】《失题》其七:
菊花开,正归来。

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

哎,楚三闾休怪!
虎溪僧即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鹤林友指五代道士殷天祥,龙山客是晋代名士孟嘉。

在仕途中奔波了大半生的马致远,,一直浮沉于小官吏的行列中,晚年俯仰生涯,留给他的唯有辛酸,在他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宦海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这首小令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

马致远散去中出现的这几类历史人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曲家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从开始的期待入世,到不得之后的抑郁,然
后通过否定历史让自己“收心”,最后,故作旷达的做出隐逸的抉择。

马致远所经历的这些思想历程,在元代,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是时代文人内心的缩影。

参考文献
《东篱乐府》瞿均编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散曲史》李昌集著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