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定标公式求参数
附录一:反应时间段
反应时间 开始时间 试剂类型 单试剂 200 >?,具体依 300 350 400 M7
项目设置 而定 双试剂项 目 结束时间 单试剂 >?,具体依 项目设置 而定 <?,具体依 项目设置 而定 <?,具体依 项目设置 而定
双试剂项 目
注 1: 反应周期开始时间,视机型不同而不同,反应周期结束时间依据用户设定的项 目读数周期而定。 注 2:上表中所说的第 1 周期,是从加入 R1 以后的第 XXX 个周期。
附录二:空白时间段
2) 空白吸光度:������ 空白
取空白时间段最后若干个点,如果: 1) 空白时间段内采集点不少于 4 个点,则取最后 4 点,去掉最大最小值,取中间 2 点计算平均值; 2) 如果只有 3 点,则去掉最大最小取中间值; 3) 如果只有 2 点,取 2 点的平均值; 4) 如果只有 1 点,取该点的值; 空白时间段开始及结束时间参见“附录二:空白时间段” 。
反应周期开始及结束时间参见“附录一:反应时间段” 。
3.3. 速率法/动力学法 R=
N∗
N i=1 T i A i − 2 N∗ N i=1 T i N N i=1 T i ∗ i=1 A i 2 − N i=1 T i
说明:以上公式实际上就是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反应时间段所有点的拟合曲线的斜率。 其中: R:速率法测试的最终反应度 N:读数点的个数 Ai :第 i 个点的吸光度 Ti :第 i 个点的采集时间,单位为分钟
1) 原始吸光度:������ ������
取反应周期最后若干个采集点点,如果: 1) 反应周期采集点不少于 4 个点,则取最后 4 点,去掉最大最小值,取中间 2 点计算平均值; 2) 如果只有 3 点,则去掉最大最小取中间值; 3) 如果只有 2 点,取 2 点的平均值; 4) 如果只有 1 点,取该点的值; 反应周期开始及结束时间参见“附录一:反应时间段” 。
N i=1 Ti A i N i=1 Ti
值为 145.815
N i=1 A i
值为 84.83335196, 562.1641
值为 31.76536995
N 2 i=1 Ti 值为 N i=1 Ti
百度文库
值为 7196.69760464055
4. 反应度->浓度
视具体定标公式而定,后续补充
5. 反应度->定标参数
Abs = (log10
Abs:
AD 本底 AD 读数
)/0.58
该测试在某周期的吸光度
AD本底: 该测试所用反应杯的空白 AD,在大生化上,是使用初始化后或进行专门的水 空白测试后,该测试所用反应杯所读到的水空白 AD,在小生化上,是该测试所用反应杯在 第三阶清洗后读到的水空白 AD AD读数:该测试在某周期读到的 AD 值 0.58: 光径系数,标准光径为 10mm,我们反应杯为 5.8mm,除 0.58 目的是换算到 标准光径。
1. 总体计算过程
常规样本测试:AD->吸光度->反应度->浓度 定标样本测试:AD->吸光度->反应度->定标参数 质控样本测试:AD->吸光度->反应度->质控结果
2. AD->吸光度
目的: 对某个测试每周期采集的 AD 值,先计算该周期采集点的吸光度,本计算过程是后续反 应度计算的基础 公式:
3) 体积修正因子:K
单试剂项目:K=R1/ (R1+S) 双试剂项目:K=(R1+S)/ (R1+S+R2) 上述的 R1,S,R2 分别指该项目第一试剂加样量,样本加样量,第二试剂加样量
3.2. 两点法/固定时间法 R = (A2 − A1 )/(T2 − T1 )
其中: R:两点法测试的最终反应度 A2 :反应结束点的吸光度 A1 :反应结束点的吸光度 T2 :反应结束点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T1 :反应结束点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3. 吸光度->反应度
目的: 依据某测试在反应时间段内读到的每周期吸光度, 计算该测试最终反应度, 本计算过程 是后续浓度或定标参数计算的基础。 依据分析方法不同,对应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3.1. 终点法 R = R 0 − K ∗ R 空白
其中: R:终点法测试的最终反应度
R 0 :原始反应度 K:体积修正因子 R 空白:终点法测试反应度空白 下面进一步说明每个计算参数的各自的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