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课后素养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2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学案: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概念的概述 (含答案)

【新教材】2022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学案: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概念的概述 (含答案)

逻辑脉络: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对抽象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及科学思维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形式正确)进行了详细阐述。

与第三单元共同研究科学思维的方法问题。

知识结构:本单元分为四课:第四课围绕“概念”主题,探究概念具有怎样的逻辑特征,如何才能从内涵和外延方向明确概念;第五课围绕“判断”主题,探究判断的特征和结构,理解判断类型和划分依据,掌握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的方法;第六课围绕“演绎推理”主题,探究揭秘演绎推理从真前提得出真结论的“保真”玄机,明确演绎推理的规律和规则,从而正确地运用演绎推理;第七课围绕“归纳与类比推理”主题,探究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类型,学会运用归纳推理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寻找事物现象之间的规律性的关系。

同时,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和方法,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叩问思维创新之门。

第一框概念的概述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概念的含义及分类,概念的特征。

2.解释与论证:内涵及下定义的方法,外延的含义。

3.预测与选择:定义的逻辑结构,下定义的规则。

4.辨析与评价: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划分的规则。

1.科学精神: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内涵的含义,知道定义的含义、结构和方法、规则,正确认识内涵的含义,明确概念外延的关系。

2.公共参与:遵循规则,正确进行下定义、进行划分。

议题一| 概念的含义1.属性的含义及分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概念的定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3.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1.概念的抽象性与概括性(1)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核心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核心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发展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交流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坚持的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3、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意义)(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必要性)(3)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关系)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媒介:①大众传媒的形式(略)②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③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文化交流为什么---------------文化交流的意义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4课 第1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4课 第1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大多数单身人士在消费方面紧跟潮流,重视新奇刺激的体验。

随着中国单身人士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商家纷纷开发“提升形象气质”和“愉悦感官”的订制产品和服务来迎合他们的消费方式,并获得了客观的收益。

这一经济现象表明( B )①新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对生产调整起导向作用②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为特色消费创造动力③善于捕捉消费热点的商家能够抢占市场先机④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支配了生产发展的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大多数单身人士在消费方面重视新奇刺激的体验,因而导致了许多商家开发订制产品和服务,这表明新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对生产调整起导向作用,①正确;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许多商家开发订制产品和服务来迎合大多数单身人士的消费需求而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这表明善于捕捉消费热点的商家能够抢占市场先机,③正确;消费并不支配生产发展的方向,④错误。

2.近年来,国内家电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消费升级正在悄然展开。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中坚的涌现,万物互联、智能家居也迅速推进,同时这一系列市场变化让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期待不再仅仅只是简单的功能满足,而是上升到了更多细节体验和技术创新的层面。

这说明( C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年轻一代消费中坚的涌现,对家电产品的期待影响着家电产业的发展,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②④符合题意,应选;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3.在我国现阶段之所以要突出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因为我国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绝大多数国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传统大众一般需求的边际消费倾向普遍持续下降,迫切需要新的供给生成并由此创造更多更新的需求。

材料说明( C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③商品需求决定商品供给④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此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金版学案】高中政治(课堂达标 课后提升)第四课 第1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含解析)必修3

【金版学案】高中政治(课堂达标 课后提升)第四课 第1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含解析)必修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1.“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

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

以上材料说明( )A.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C.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解析:A、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说法片面,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答案:B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由来已久。

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由此看来,应该(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解析:A、B两项都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但材料强调的是封建社会的“愚孝”束缚了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B项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合;C项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D项是指文化的包容性。

答案:B3.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 ) A.传统文艺 B.传统思想C.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解析:此题是基础知识识记题,依课本即可。

答案:B4.《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

这表明( )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②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由“重阳佳节”可知,①③符合题意,由“组织敬老活动”可知,②符合题意,材料中讲的是传统节日,而非传统习俗,此外对待传统习俗要具体分析,故④不能入选。

答案:A5.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同胞的心田。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道德观念等。
②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社会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 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 _纽__带__。
3.明确其作用。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就 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 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尊重 其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5.要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 史积淀中形成 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 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 国的社会发展 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地 位
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 之一
是展现中 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 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 已经成为中华文
烂文化的重要 化中一个非常重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它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之一。A 项正确。
答案:A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里的许多
做人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
师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四课第一框时代的主题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四课第一框时代的主题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第一框时代的主题1.为防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世界各地经常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对战争与和平进行反思。

下列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正确的是( )①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②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国人民要守护和平③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④战争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破坏,要反对各种强军备战的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强调和平的重要性,③与题意不符;强军备战与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并不矛盾,④说法错误;①②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答案:A2.之所以说发展是和平的基础,是因为 ( )①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②发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③只有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有助于消除不稳定的因素④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表明了和平对发展的积极意义,不符合题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但不能说发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②说法错误; ③④强调了发展对和平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

答案:D3.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继在上海举行,中国搭台全球唱戏,国际经济、科技合作日益深化。

中国举办这些活动 ( )①体现了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②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③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往来提供保障④表明了经济、科技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继在上海举行,中国搭台全球唱戏,国际经济、科技合作日益深化,体现了中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符合当今的时代潮流,①②符合题意;③夸大了举办这些会议的意义;④说法错误,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答案:A4.共建“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应者云集。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经同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2份合作文件,汇聚起了共谋发展的正能量。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 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 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问题探究| (1)材料一说明科技在文化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为什么要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 提示:(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 代科技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这些文化遗产的手段 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 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这是由教育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 ①特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是充分利用 教育途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唤起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全面认识、理解文化继承 1.围绕文化的发展,从文化继承与
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文化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
2.理解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 因素两个角度,整体把握本框内容。
儒商文化,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加以创新,片面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3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根底知识梳理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1.1 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节日与习俗〕〔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予以保护。

3.1.2 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底。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性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第一,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是世界的〕第二,各民族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文化是民族的〕第三,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1.3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开展的精神根基。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成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那么。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3.2.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说课稿:《传统文化的继承》——政治科组游月茹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本框题是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介绍文化发展的三个过程(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

本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它向前承接了在文化传播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做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陈列在历史遗址中,她的价值在于传承与发扬,只有让青少年学生参与其中,才能焕发活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形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①传统文化的表现;②传统文化的作用2.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二、说教法1.设疑激趣法:在教学的四个层次中层层设疑,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行为。

2.情感引导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行统一的最佳效果。

3.情境教学法:将图片、时事等直观资料有机整合,将学生带入到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去讨论、去运用,师生共同在教学中获得新知。

三、说学法1.合作探究法:课前让学生分小组搜集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课堂上学生积极合作探究讨论、在探究中深化认识。

2.辨证分析法: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这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名师精讲(含答案)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如何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

2.结合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文化的继承。

3.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华,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它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知识点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作用(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知识点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民族、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议话题·强认知]通过上组图片可知:(1)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提示: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有: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四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四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也是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

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本课由两框教学内容组成。

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下设三目,即“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在今天”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一目是探究活动导入。

结合针灸、京剧、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接着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主要阐述传统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能够随着时代、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获得新的内涵。

所以说,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这个民族社会实践的反映,必然深深地打上该民族的烙印,传统文化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第三目主要阐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及怎样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为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影响而全面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正确的态度是辩证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共设三目。

第一目“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主要讲述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应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应该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

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只有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新文化,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从文化自身而言,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助推器,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思想文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4-1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4-1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点拨: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祭拜“公祖”,
举行“过火山”等仪式,集中表达民族情感,体现了传统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①入选;现在,人们利用这一传统民俗 节日,移风易俗,建设和谐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 定性,即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保持了基本特征,但具 体内涵会因时而变,故②入选;③表述错误,文化遗产才是民
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
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就不是传统文 化。
【典例1】 (2011·天津文综)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
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 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 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 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
【典例2】 (2011·海南政治)“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
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
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 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 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 ②是传统
化,它或表现于物质载体,或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或储 存。
2.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 侧重 之间 区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别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3)教育因素: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
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 下一代。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各种影响因素的比较
原 因 表 现 依 据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 生产力和 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 的矛盾运 变化,社会政治经 动 济状况发生改变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科学技术 进步推动社会政治 、经济的发展。② 科学技术本身属于 文化的范畴,大众 传媒促进文化的发 展
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的。
(2)为什么——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性。传统文化有精华与
糟粕之分。其中的精华部分,能够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
用;相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防碍人的 发展的消极作用。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 变迁,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就会产生消极作 用。所以,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更要有所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 的传承文化的能 教育 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 造文化的功能
人们在实践中 创造文化并享 用文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科学技术本身就属于文化,所以它的发展就是文
化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传媒技术的发 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而促进了文化本身的发展。
科学的。
【典例1】 “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所著的《汉书》, 本意是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把它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 造,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赋予了新的境界。“实事 求是”一词源自《汉书》说明( )。
A.文化继承就是全部袭承
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D.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
导入:我们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有着双重作用,那么,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我们应全盘继承;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予以抛弃。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两种观点展开辩论:
学生总结:以上两种观点是否是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果不是,正确的态度是什么?(结合学习过的哲学知识进行分析。视情况,教师可做适当总结。)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6、近年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受到冷落。为此,有些专家、人大代表建议将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为传统节日立法。为传统节日立法()
通过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继承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导入下一问题: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材料二、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某某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可以有效地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能够发挥文化对人影响的强制作用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把握两个特征的内涵和指向:相对稳定性民族性内涵不同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侧重点不同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及要求——为什么、怎么做:(1)原因:A.必要性: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文化创新的文化根基。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任何人都必须面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B.重要性: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②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其作用也有双重性。

传统文化只有因时而变,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就会起到消极作用。

③对民族、国家来说,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对个人来说,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要求:①正确态度:分清其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③要在继承发展中不断创新,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细化梳理传统文化的作用:(1)从自身和时代两个角度分析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①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4课准确把握概念第1框概念的概述同步提升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4课准确把握概念第1框概念的概述同步提升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一)基础巩固1.2020年12月4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逆行者、带货、云监工、光盘行动、好家伙、夺冠等。

其中“逆行者”的概念为反向行走的人,常用于称呼面对危难挺身而出的强者。

下面对于“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形式B.同一个语词只能表达同一个概念C.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D.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答案】D【解析】D是关于概念的正确说法,入选;概念、判断、推理都是抽象思维的形式,A 说法错误,排除;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B说法错误,排除;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概念也不例外,C排除。

故选D。

2. 下列表示反对关系的图是( )【答案】D【解析】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D符合题意;A是全同关系,B是矛盾关系,C是全异关系,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3. “刑法”与“法律”两个概念的关系是( )A.属种关系B.种属关系C.交叉关系D.全同关系【答案】B【解析】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两个概念的关系就是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刑法”是一种“法律”,故“刑法”是种概念,“法律”是属概念。

排除A、C、D,B正确。

故选B。

4. 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笔”与“毛笔”、“福建的省会”与“福州”的关系分别是( )A.全同关系属种关系B.属种关系全同关系C.种属关系交叉关系D.交叉关系种属关系【答案】B【解析】毛笔属于笔的一种,因此“笔”与“毛笔”是属种关系;“福建的省会”与“福州”的外延完全相同,因此二者是全同关系,B正确;A、C、D均与题意不符合,排除。

故选B。

5.在“《屈原》的作者不是老舍”这个命题中,“《屈原》的作者”和“老舍”这两个概念是( )A.全同关系B.反对关系C.全异关系D.交叉关系【答案】C【解析】“《屈原》的作者”和“老舍”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因此二者是全异关系,C正确;A、B、D均与题意不符合,排除。

成才之路人教版政治必修3同步课件:2-4-1《传统文化的继承》

成才之路人教版政治必修3同步课件:2-4-1《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3.教材 P40“探究问题 2” 提示:(1)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学生可结合实际描述当地传统 建筑的特色,其文化内涵要多方了解,总结概括。如:北方的 四合院、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 族的蒙古包。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克族、藏族 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 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彻底抛弃。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⑤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盛会。那达慕为蒙 古语,意为“娱乐”、“游戏”。它最初带有宗教色彩,旨在 通过祭敖包祈求吉祥多福,后来逐渐演变为欢庆丰收和畜牧业 兴旺的节日盛会。每年在夏秋举行摔跤、赛马、射箭、拔河、 蒙古象棋、武术、球类等体育项目和物资交流会及各种文艺活 动。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4.教材 P41“探究问题” 提示:以孔子、孙中山等的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是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在今天 仍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价值观 念、生活方式、实践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传 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做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 者。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③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正值 三秋之中,故名中秋。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 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 等活动,宋代中秋节已发展成为群众性的传统节日。从时序上 看,八月是农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 寿”变成了中秋节的主题,是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月亮升起时, 献月饼、瓜果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2021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随堂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

2021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随堂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的黑洞位于代号为M87的星系内,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之远,照片是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从强引力场的角度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由此可见( )①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②人类意识可以改造浩瀚的宇宙万物③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④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可知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2.昔日“风卷黄沙弥漫天,荒沙万里无人烟”,如今“麦草方格”改写了“沙进人退”的历史,人们开始向沙漠要地。

这一事实佐证了( )①客观规律是可以被利用和改造的②社会实践具有历史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和征服自然④人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改造世界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B3.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 )A.否认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否认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性答案:B4.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等新兴职业。

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X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

由此可见(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D5.人工智能机器人“AI医生”能“读图”识别影像,能“认字”读懂病例,甚至像医生一样“思考”,还能通过自身“学习”大量病例和医学知识来完成初步诊断,出具诊断报告,给出治疗建议。

人工智能医疗正从前沿技术转变为现实应用。

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AI医生”的实践活动能够缓解我国医疗人力资源紧X的现状②“AI医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有助于提高人类医疗水平③“AI医生”受到广泛关注说明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需要④“AI医生”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诊断结果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6.某大学一科研团队发表了题为《一种可穿戴的类肤性高灵敏石墨烯人工喉》的研究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的继承[练案7]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陕西蓝田县近年来积极挖掘本地传统乡约家训中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围绕“品行端正不违法、勤俭持家借物力、邻里互帮不生非、崇文尚德重教育”等内容,对千年以前由“蓝田四吕”兄弟制订、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了《蓝田新乡约》。

这表明 ( C )①传统的乡约家训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②要批判继承传统乡约家训并推陈出新③乡约家训主导着中华民族精神④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传统的乡约家训不一定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只有优秀的、健康的乡约家训才能促进人的发展,①错误。

传统乡约家训有健康的、优秀的,也有落后、消极的,要批判继承传统乡约家训并推陈出新,②正确。

乡约家训不能主导中华民族精神,③错误。

陕西蓝田县积极挖掘本地传统乡约家训中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对千年以前由“蓝田四吕”兄弟制订、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了《蓝田新乡约》,这表明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今年4月的一场大火,让各国民众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痛惜。

由此可见( C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还属于全世界④传统建筑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各国民众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痛惜,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③符合题意。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错误。

传统建筑是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C。

3.“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所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提倡“诚信”,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 )A.相对稳定性B.较大的包容性C.较强的保守性D.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保守性和民族性,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2019年5月,以“大千精彩守正创新”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内江市举行,大千文化成为连接内江和台湾两地文化、经贸交流的纽带和桥梁,“翰墨大千情”受到两岸同胞的广泛关注。

举办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有利于( C )①构建两岸交流平台,深化社会主义制度认同②促进文化交流协作,助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③传承中华文艺根脉,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④消除两岸文化隔阂,实现两岸文化深度融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举办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协作,助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

有利于传承中华文艺根脉,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②③符合题意。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举办大千文化艺术交流并不是深化社会主义制度认同,①说法错误。

举办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有利于实现两岸文化深度融合,但不能消除两岸文化隔阂,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这主要强调了传统文化( B )①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性特征②具体内涵与时俱进因时而变③促进社会与人的进步与发展④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这主要强调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说明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④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与时俱进因时而变,②不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进步与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诗三百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国内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入1 000多万元,把《唐诗三百首》做成了动画片,影片设定了三个主要角色,一个是古代老学究的形象,另外两个(一男一女)是古代学生的形象,通过他们三个人物的活动对每一首诗都进行了精辟的解读。

在设计初期,他们除了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古籍资料,还走访了一些专家学者,在服饰、场景、器物上,尽可能地呈现历史的本来面目。

把中国传统文化拍成动画片,既是对我们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今天怎样才能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服务。

[答案](1)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唐诗的学习和宣传,正是对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加以利用的表现。

(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如果不加分析地加以继承和利用,就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利用动画片来展现唐诗,是变革唐诗的呈现方式,方便人们理解、加深人们的感性认识的表现。

[解析]本题以动画片《唐诗三百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动画片《唐诗三百首》的制作过程及其内容特色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

考生需结合材料与试题设问确定解题的知识角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待传统文化的具体要求——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然后结合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

创新拓展一、选择题1.在江苏省徐州地区,小暑入伏后要吃“伏羊”。

当地人对伏羊特别喜爱,民谣中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从文化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当地人( B ) A.对传统文艺的继承B.对传统习俗的继承C.对传统技艺的继承D.对传统思想的继承[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

徐州地区,小暑入伏后要吃“伏羊”,这是当地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B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不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对传统思想的继承,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今年中国戏曲学院除京剧表演、昆曲表演、戏曲作曲等多个招考方向继续执行免学费政策外,今年将招收赣剧、湘剧和花鼓戏方向的学生。

这是基于( A )①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今年中国戏曲学院除京剧表演、昆曲表演、戏曲作曲等多个招考方向继续执行免学费政策外,今年将招收赣剧、湘剧和花鼓戏方向的学生,这是基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③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艺,而未涉及传统思想,②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材料中未涉及,并且也不是题干的原因,排除④。

故本题选A。

3.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其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1949年以后,新年画继承了旧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摒弃了旧年画中的一些迷信、落后的内容,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我国城乡仍很普遍。

材料表明( B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③传统文化改变后会促进社会发展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中国年画的发展历程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能够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①④符合题意。

年画属于传统文艺,不属于传统思想,②与题意不符。

并非传统文化改变后就会促进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4.“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道出了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法”保护与发展的真谛。

这要求我们在保护和传承藏医药浴法时做到( A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移风易俗,自觉剔除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③正确。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材料反映的是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材料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法”很显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这表明( B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保留其基本特征,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得到继承和发展,表明了①④。

②说法错误,排除;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故排除③。

6.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

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

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

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 C )A.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B.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C.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D.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