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答促生成,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理答促生成,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以理答促生成,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江苏南通市新桥小学(226000)王小聪
所谓“理答”,其实就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对话过程中的语言反应,这里也包括教师的动作、神情等体态语言。理答产生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成长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之间,它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因此,找准课堂理答的最佳时机,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成可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
一、理答在学生理解的疑难点
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究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自主学习的困惑,有学生理解课文的困难。在这时,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理答,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或者引导,就能使学生产生“拨开云雾见日月”的感觉,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感到成功就在眼前,进而“跳起来摘到果子”。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骑牛比赛》这篇课文时,文中最后一句话:“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完全明白“摔下来上千次”和“骑手取得胜利,获得冠军”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先就这句话反复阅读,然后思考:骑手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经过教师的理答,学生结合文章开头骑手的精彩表演,真正明白了,正是因为骑手上千次的摔倒,才造就了他技艺超群的本领,进而明白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只有经过长期刻苦训练,才能具有高超的本领。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很容易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在教师理答的过程中,要能够“引而不发”,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教师的理答才能显得灵活机动。
二、理答在学生认识偏差时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很容易出现偏差,如果教师任由学生发挥,不但会使教学显得华而不实,还会对学生造成误导,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价值。这时,教师巧妙智慧的理答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向文本表达的真正内涵转变,进而产生茅塞顿开之感。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时,在学到大禹治水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时,有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感悟,认为大禹是一个不孝顺的人,都说要常回家看看,可他路过家门口都不回,太过分了。这位学生的感悟与教学的主要目标“认识了解大禹这位民族大英雄的事迹,体会大禹的无私奉献精神”严重相悖,不仅偏离了教学的主题,而且容易给学生对大禹的思想认识带来不好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引导学生找出大禹不回家的原因,以及他带领人们做过哪些事情。在学生再读课文时,我引导他们抓住“他带领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些关于治水艰难的语言进行品读,很容易就使学生明白了大禹工作的任务巨大和繁忙,以及他为了大家舍弃小家的崇高精神,正是由于大禹治水,老百姓才过上了好日子,这种行为不是不孝,而是大孝。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体验,不敢把教学的天平偏向任何一方,总是含含糊糊的一句话带过。其实,我们的教学既要有独特体验,更要有健康的、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智慧理答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打下基础。
三、理答在学生意犹未尽处
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的不确定“空白”,其实是等待着读者在阅读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而读者就“空白”补充的过程,也是对文本进行再发掘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学生理解课文的意犹未尽处,经过教师智慧理答,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与文本进行多元对话,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阅读体验。
如在学习苏教版第三册《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文章结尾以“狼不想再分辩了,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为结尾,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作者并没有进行交代,这就为学生留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间。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读到“狼向小羊扑去”的内容时,有的学生非常生气,对狼说的话感到不满,有的学生觉得小羊很可怜,不忍心看到小羊有这样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因势利导:“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肯定有许多话要说。那么,最后的结果怎样了呢?请你们展开自己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用笔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美好的愿望。有学生写道:“虽然羊被狼吃掉了,但是由于狼的高兴,得意洋洋,结果不小心掉进陷阱里去了,得到了它应有的下场。”还有的学生写道:“正在这时候,枪声响了,小羊得救了。”……不管学生写得怎样,都是自己真实情感的表达,它使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圆满,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
其实,意犹未尽之处正是能让学生心中产生一种迫切表达愿望的地方,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提供这一媒介,反而会使学生有一种遗憾。因此,在此处进行理答,可以有效充实文本内容,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理答是一种教学意识,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一种呵护学生生命成长的艺术。
找准理答的最佳时机,以理答促生成,可以使语文课堂活力四射,更加精彩。(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