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中的互文举隅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互文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古诗文的互文性指的是不同的文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对古诗文的互文性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文的意境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对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相关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一、互文性概念的引入互文性概念最早是由法国文学批评家兰波达提出的,他认为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的语言学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表面上的相似,更多的是深层次的共性和内在联系。
互文性的概念在文学批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古诗文的解读分析中,互文性的概念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古诗文的互文性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意义,而且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古诗文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二、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方法1.找出相关文本在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时,首先要找出与所要解读的古诗文相关的其他文本。
这些相关的文本可能是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可能是其他作者的作品。
通过找出这些相关文本,可以更好地把握古诗文的语境和内在联系。
2.比较分析文本找到相关文本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可以更好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性。
在比较分析中,要注意不同文本之间的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这些共性和差异性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3.挖掘深层次内涵在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时,要注意挖掘不同文本之间的深层次内涵。
这种深层次内涵可能是在主题和情感方面的共性,也可能是在意象和隐喻方面的共性。
通过挖掘深层次内涵,可以更好地把握古诗文的意蕴和审美境界。
三、实例分析以下以杜甫的《登高》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初中课内文言文中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初中课内文言文中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1.《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里运用了
互文的修辞手法,即“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以表现木兰为从军准备的繁忙和有序。
2.《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其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波澜壮阔,
是实写;“山岛竦峙”则表现了山岛的巍峨耸立,是虚写。
虚实结合,共同构成了壮美的海景。
3.《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里,作
者用“积水空明”来形容月光的清澈透明,是虚写;而“藻、荇交横”则是对竹柏影子的形象描绘,是实写。
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月光的皎洁,又突出了竹柏的优美姿态。
古诗文中的“互文”现象分析
古诗文中的“互文”现象分析古诗文中的“互文”现象分析王合义(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互文”现象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常见修辞方式。
“互文”的特点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使文字简炼而意义完备,字有限而内涵丰富。
但有一定的迷惑性,容易产生误解,应从上下文或相对的两句话来考察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关键词]互文修辞方式现象分析“互文”现象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常见修辞方式。
所谓“互文”就是参互见义,指两种事物在意义范畴上由上下文中互相体现,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汉儒解经时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郑玄在《礼记注》中称之为“互相备也”、“文互相备也”、“互言之也”、“文相变也”、“互辞”、“互文”、“互其文”、“互相足”、“互相明”、“互相成”、“互相挟”、“此互文以相见耳”等,虽用语不同,然实为一事也。
唐人解经继承了汉儒传统,或称“互文”,或称“互言”。
贾公言在《仪礼注疏》中明确解释互文现象:“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又云:“凡言互文者,各举一事,一事自周是互文。
”清?俞樾在其《古书疑义举例》一书中将此类现象归为“皆互文以见义之例”、“亦参互以见义也之例。
”总之,历代的训诂学家遇到前人诗文中的一些词句,觉得从一句话本身去索解,显得窒碍难通或文义不周备时,常改从上下文或相对的两句话来考察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把彼此结合起来,参互见义,获得了圆满的解决。
由于“互文”具有“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特点,使后世读者容易产生误解。
如:一、名词“互文”之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若理解为“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隘”就错了。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十九》中解释道:“备胡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互文也。
”该句是说明月照关塞的景象,从秦到汉直到诗人眼前都是如此。
2、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并非烟只笼寒水而不笼沙,月也并非只照沙而不照水.该句互文见义,应理解为“濛濛水气和淡淡月色笼罩着寒水和岸沙。
浅析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互文”修辞手法
浅析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互文”修辞手法语文老师在讲授古诗文知识时,常常碰到所谓的“互文”修辞手法,因在现代文中很少触及,所以,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也显得有点费劲,学生听起来也感觉是一团雾水。
那么,什么叫互文呢?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对互文手法进行了一些总结。
互文,也叫互辞或互文见义,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语对它的解释为:“参互成文,含而见文”,指的是古代作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将本应在上下文中都出现的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二者各举一边以省文”。
因此,互文就是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合在一起的修辞方法。
现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中常见的古典诗词中的例句加以说明。
一、互文的常见几种类型1、单句互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就是单句互文。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其中“烟”与“月”互补见义。
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这种类型的诗句还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2、偶句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
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家》)这个互文句描写了塞外苦寒的军旅生活。
如果仅从字面理解,意为“将军冷得连弓都拉不开,都护冷得连铁甲都难以穿上身”,其实,完整的意思应是“将军、都护角弓不得控,将军、都护铁衣冷难着”。
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中,诗里“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互文性是指文本之间通过意义、结构、风格等方面的联系和对话关系。
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互文性的文本解读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古代的文学作品之间常常存在着联系和对话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带有明显互文性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分析。
可以选取杜甫的《登高》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登高的,但观察细节可以发现,《登高》中充满了豪情壮志的旅途,而《登鹳雀楼》中则更多地表达了作家深切的思乡之情。
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两篇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在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可以从意义上进行分析。
互文性的文本之间往往存在着共同的主题、情感和思想。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可以发现作家们对于同一主题的不同诠释和展示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比较,更好地理解古代作品中的深层意义。
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结构安排和发展方式。
通过比较互文性的文本在结构上的异同,可以发现作家们在叙事结构、意象重复和对比等方面的设计。
学生可以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脉络。
可以从风格上进行分析。
不同作家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修辞手法、音韵节奏和表现形式,可以发现作家们在语言风格上的个性和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对风格的分析比较,更好地领会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可以从文化背景上进行分析。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受到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通过比较互文性的文本对于同一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或文化现象的表达,可以发现作家们对于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关注。
学生可以通过对文化背景的分析,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时代性和社会意义。
在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和连结等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讨论。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互文性是古诗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通过对互文性文本的解读分析,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文学欣赏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互文性文本的解读分析。
一、文本之间的联系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异同点。
例如,中学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文,如《春望》、《江南春》、《春夜喜雨》等等。
这些文本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都以春天为主题,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生机勃勃的气息,因此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
通过对各种春天题材的古诗文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春天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另外,文本之间联系的建立也可以从不同方面入手。
比如,对于同一位诗人的多首诗歌,虽然它们的题材和形式各异,但它们所呈现出的思想、情感和风格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赤壁怀古》、《登高》和《春望》等,都是他在不同的情境下创作的作品,但它们都表现出了他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因此它们之间也有着很强的互文性。
二、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除了联系外,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古诗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双向的,既可以是对其他文本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是对其他文本的借鉴和批判。
例如,元朝诗人郑思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表现离别之情的名篇,前者的开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就明显借鉴了后者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开头,这种相互借鉴不仅体现了诗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同时也说明了这些经典文本对后人的传承和影响。
除了借鉴外,文本之间的批判和反思也是相互影响的一种形式。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对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批判和反思,表现出了对时代变革的思考和追求。
当学生学习这种经典文本时,可以不仅仅通过语言层面的解读,还可以进行思想层面的分析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和批判精神。
古诗文中互文的修辞作用
古诗文中互文的修辞作用“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连贯的语言里使本应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
它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互文”修辞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常见运用,例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前面两句好理解,点明了地点、时间,并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
问题在于“主人下马客在船”,照字面来讲,“主人下马”就是白居易送客到江边下了马;“客在船”即被送的客人上了船。
那么呈现出的画面当是客人在船上,主人在岸上,而接下来的“举酒欲饮无管弦”就不好理解了,怎能一个在船上,另一个在岸上相对而饮呢?何况后来的一系列行为显然都是在船上发生的。
所以,“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应解释为“主人、客人下了马,上了船”,这样,画面就应该改为主人、客人都是骑了马来,到浔阳江边,大家都下马上船,在船上举杯对饮,行将分手时,听到水上琵琶声,引出了后来的故事。
这种方法,能收到“诗句精炼,意蕴仍在”的表达效果。
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论及王昌龄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时说:“边防筑城,起于秦汉。
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就是说这句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要互相补充,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又如《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如果不从“互文见义”的角度去解释,是很难讲通的。
既然雄兔雌兔的特征已明显地区别清楚了,为何下文还有“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呢?雄兔雌兔的脚都扑朔,眼都迷离,正因为这样,所以两兔并排跑时,就分不出雌雄来了。
这首诗中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也应作同样的理解。
杜甫的《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也是用的“互文”,如果不是为了依七言诗的格律,可改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客扫;蓬门不曾缘君开,今始为君开”。
表达出主人对客人到来的热烈欢迎之情,用现代口语说,就是“为了欢迎你来,我打扫了院子,开了篱笆门”。
中学古典诗词中的互文艺术
中学xx诗词中的互文艺术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综观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中,有数十处地方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单句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此外,这种类型的诗句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等。
二、对句互文所谓对句互文,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
依据上下两句的关系,对句互文又可分为近义式和反义式。
近义式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反义式对句互文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从字面上看,前后两句对举,但在意义上两句都话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结合。
即“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此种互文句用词更为简约而含义更为丰富。
三、隔句互文所谓隔句互文,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例如:“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日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
“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
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初中诗词中的互文归纳翻译
古文诗词中的“互文”归纳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就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简而言之,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跟语文中常用的“拟人”,“比喻”“设问”“反问”“排比”类似。
互文和对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互文词之间可以转换合并。
(互文建立在对偶之上)。
初高中诗句中的互文列举: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译: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
2.《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译: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译:(这么久没回家,不禁欣喜)于是每间房门都要打开了,进去看看。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梳理美丽的云鬓,然后贴上漂亮的花黄。
7.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译:在东西南北叫扰乱,在南北东西骚扰呼叫。
8.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不因为所处环境或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为所处环境或个人遭遇而悲。
9.去国怀乡。
译:“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身居江湖,都为百姓为国君担忧。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晖”意“阳光灿烂”;“阴”意“天色阴沉”。
“朝晖夕阴”实际上应理解为“朝晖夕阴,朝阴夕晖”,即“(有时)早晨阳光灿烂,傍晚暮霭沉沉;(有时)早晨天色阴晦,傍晚云霞灿烂”。
运用互文手法的古诗词
运用互文手法的古诗词
1.李白《静夜思》与杜甫《月夜忆舍弟》
李白的《静夜思》中有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话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相呼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的诗歌描述了自己在异乡思念故乡的场景,而杜甫则描述了在故乡望
着明月思念远在他乡的亲人。
两首诗都以明月为背景,描写了离乡别亲的
思乡之情,通过互文手法形成了一种呼应和对称感。
2.苏轼《赤壁赋》与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苏轼的《赤壁赋》是描写了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其中描述了黄鹤楼
的光景:“日出东南隅,遥看瀑布挂前川,飒飒风梦凄凉天。
”与之呼应
的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一句:“草露渐干透,
沙虫细起飞。
”两者都以夜晚的景色为描写对象,其中苏轼的描写壮丽恢弘,而杜牧的描写则更加细腻入微,通过互文手法形成了对比和对照。
3.白居易《长恨歌》与李商隐《锦瑟》
白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一句:“旌旗捧日,银鼓乱花飞。
”与之
呼应的是李商隐的《锦瑟》中的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两
者都以婚姻关系为主题,白居易诗歌中的“旌旗捧日”形容了唐玄宗与杨
贵妃的婚姻盛况,而李商隐的诗歌则通过“明月”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离
别的悲伤。
通过互文手法,形成了对比和反衬。
初中古诗文中互文举隅的诗句
初中古诗文中互文举隅的诗句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古诗文中互文举隅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译: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8、男有分,女有归。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译:男女都应有职业,及时婚配,即都应成家立业。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译:由于战乱,感慨时政和离别亲人,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惊心。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在上边雕刻有唐代和现在名人的诗和赋。
11、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12、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4、前者呼,后者应。
(欧阳修《醉翁亭记》)译:前后的人彼此呼应。
1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欧阳修《醉翁亭记》)译:背东西的和赶路的都在路旁树下休息、唱歌。
1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译:奇异的.山水,为天下独一无二。
古典诗词中“互文”修辞格举隅
古典诗词中“互文”修辞格举隅互文,亦称互辞、互言、互义、互见、互备、互文见义、参互见义等,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是“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
”[1]唐·贾公彦《仪礼疏》云:“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曰互文。
”[2]263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云:“古人之文,有参互见义者。
”[3]唐松波、黄建霖主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云:“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里省下了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4]375这就是说,互文的主要修辞作用,在字词上省略,使语句经济简练;在意思上互补,使文意委婉幽深。
前者较为显露,后者较为隐含。
掌握“互文”这一修辞手法,对赏学古典诗词和创作旧体诗词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按照互文在古典诗词中出现位置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本句互文本句互文是指在同一诗句中前后两个相互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相互补充、交互见义。
例1: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下句中“燕”和“赵”互文,“歌”与“舞”互文。
应为“燕赵歌舞”。
不能理解为燕地的歌和赵地的舞。
例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上句中“巴山楚水”是“巴楚山水”,即巴楚的山,巴楚的水,是一句之中自成互文,不能拆开理解。
例3: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
(唐·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上句中“奴温婢饱”应是“奴婢温,奴婢饱”的意思,系本句中自成互文。
例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上句中“秦时”和“汉时”互文,“明月”和“关”互文。
意谓“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不能理解为明月属秦,关属汉。
例5: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古文常见辞格译法举隅
暗喻 中的对 喻 , 如果 其本体 不在 具体语 言 环境 中出现 , 就成了借喻 , 种借 喻也 不应把喻体还原为 这 本体 。 ①范蠡遂去 , 自齐遗 大夫种 书日 :蜚 鸟尽 , “ 良弓 藏 ; 兔死 , 狡 走狗 烹。越王 为人 长颈 鸟喙 , 可与 共患 难, 不可与共乐 。子何不去 ?《 记 ・ ”史 越王勾践世家》 ② 宰予昼 寝。子 日: 朽木 不可雕 也 , “ 粪土 之墙 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论语 ・ ”《 公冶长》 ) 例①中省略 了“ 敌国破 , 谋臣亡” 的本 体 , 这种借 喻仍按借喻 翻译 为“ 鸟捕 尽 了 , 飞 良弓也要 收 起来 了; 狡兔 已死 , 猎狗也 要被烹 掉 了” 。例 ②须 翻译 为 “ 烂木头不 可 以用来 雕 琢 , 泥 巴不能 用 来装 饰墙 烂
古代讲究礼仪 , 因谦虚 , 或 或为表敬 , 因忌 讳 , 或 或 为求 文雅 , 因用 于外交 场合 , 或 在语 言表 述 中, 往 往不直言其事 , 而是换 一种说 法 , 曲折 委婉 地表 达。 翻译时须变婉 言为直言 , 并力求保持委婉语气 。 ①仆赖先人 绪业 , 得待 罪辇 毂下 , 十余年 矣。 二 (报任安 书》 《 ) ②是仆终不得舒愤懑 以晓左右 。(报任安书》 《 ) ③一旦 山陵崩 , 长安 君何 以 自托 于赵 。( 触龙 《 说 赵太后》 ) 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触龙说赵太后》 《 ) 例①“ 待罪” 做官” 是“ 的谦 虚说法 ; 例② “ 右” 左 是“ ” 您 的客气 的说法 ; 例③④ 中“ 山陵崩 ” 填 沟壑” “ 都是死 的不 同说法 , 现代汉语 中没有这种等级差别 , 翻译时可采用大体相应 的词来译 , 前者译为“ 百年 之 后” 后者译为“ , 死去 ” 。 ( 作者 单位 : 湖南省永 州市冷水滩 区第八 中学)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互文性文本解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种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的具体方法。
选择一首古诗作为主要的文本,然后找到与该文本相关的其他古诗文作为互文性文本。
互文性文本可以是与主要文本有共同主题、共同意象、共同修辞手法等相似之处的古诗文,也可以是与主要文本有对比、对照关系的古诗文。
选择互文性文本时,可以从同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也可以选择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作品,感受文化与时代的变迁。
选择的互文性文本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对主要文本进行整体理解。
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主要文本,理解其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把握文本的主题、情感和意象等要素。
可以通过解读主要文本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等细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三步是对主要文本与互文性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比较主要文本和互文性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分析其中的联系和关联。
可以通过比较主题、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化背景。
第四步是对主要文本和互文性文本的解读进行批评性思考。
学生可以对主要文本和互文性文本的主题、情感和意象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可以思考主要文本和互文性文本之间的互补性和冲突性,进一步拓宽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的分享和总结。
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主要文本和互文性文本的理解和解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
运用互文手法的古诗词
运用互文手法的古诗词
互文手法运用如下:
朝晖夕阴.《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例子(3)《木兰诗》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例子(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毛泽东(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千里”和“万里”
是互文.)例子(5):《观沧海》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与星汉灿烂互文)例子(6):《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大漠与“燕山”互文)例子(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不因为外部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例子(8)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例子(9)酸儿辣女.。
古诗文中“互文”修辞探析
古诗文中“互文”修辞探析互文即“互文见义”,是指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综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其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它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互文这种修辞,可以使文章结构工整,语言交相辉映,内容更加丰富,表达更为深刻。
由于“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理解上具有隐蔽性,特别是一些“互文”现象往往被语句表面的意思所掩盖,给同学们理解句子大意增加了难度,极易造成穿凿附会,望文生义。
现把这种修辞在中学出现的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相信对我们的教与学都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学教材中,常见的互文形式有以下几种:一、单句互文是指同一个句子中有些词语相互映衬呼应,合而见义。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一句中,“主人”与“客”互补,意为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又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令人津津乐道的互文名句,表面上是说“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但在意义上却是合指,互文见义的,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故此句可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二、对句互文是指上下句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文义呼应。
这种形式的互文最为常见,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句结合起来。
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句中“叫嚣”、“隳突”互文;“东西”、“南北”互文,可理解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亦即“到处叫嚷,到处骚扰”。
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充分显示出“悍”吏来乡里征收赋税时那种喧闹、恐怖的气氛,揭示了老百姓生活的不安定。
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中“将军”与“壮士”,“百战死”与“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可理解为:“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句子】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修辞艺术举隅
【关键字】句子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修辞艺术举隅大金中学:艾东平修辞是修饰语言的技巧,运用得好,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写诗填词时,就很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大致有比喻、排比、拟人、借代、对仗、反复、互文、用典、夸张等。
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我们准确理解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与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比拟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手法,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把平淡的事物说得生动。
如: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在这里,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深刻。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月如钩”点明是夜晚仰望之景,月亮像弯钩一样,是残月,更添愁意。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在这里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比喻新颖贴切。
诗中描写的一派雪景,给人的不是奇寒,而是欣喜温暖之感。
2、排比排比,是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词语、短语或句子,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
排比用于叙事,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于说理,条理分明,适合详尽的论述。
如: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一组排比句通过对符合父母姐弟各自性格、年龄、身份特征的举动的描写,来表现木兰回家后全家的欢乐场景。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用排比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前的准备工作,让人能感觉到她为了替父从军而作的精心准备。
三、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
拟人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初中互文句例子及表达的感情
初中互文句例子及表达的感情初中互文句例子及表达的感情一、什么是初中互文句?初中互文句是指在句子中,通过语序、语法和词语的变化来进行交际,以此达到句子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过互文句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丰富和具有感情色彩。
二、初中互文句的例子1. 望梅止渴,望京零食。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 爱屋及乌,护短。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 务本求末,脚勤。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初中互文句例子,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互文句的运用可以让句子更加生动和形象,同时也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感情色彩。
三、初中互文句的表达感情在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初中互文句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望梅止渴,望京零食”,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样,“爱屋及乌,护短”,这句话通过互文句的运用,表达了对身边人和事的情感关怀和支持。
通过初中互文句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更加容易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四、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初中互文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修辞手法,它能够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初中互文句,使句子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初中互文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总结初中互文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倒装等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丰富。
初中互文句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通过互文句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写作中,适当地使用初中互文句可以让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你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初中互文句,同时能够更好地运用它们在写作中。
初中互文句虽然在修辞手法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其实它们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表达,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随处见到互文句的影子。
“爱屋及乌,护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人们在工作中不仅关心自己的利益,也会关心团队和同事们的利益,这便是互文句的一种体现。
古诗文中“互文”举隅
作者: 馬达远
出版物刊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7-99页
主题词: 互文见义;古诗文;上下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忧民;修辞手法;不完备;荀子;古书
摘要: <正> “互文”是古人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后来成了训诂学上的专门名词,因而是古诗文注释中经常碰到的术语。
过去训诂学家遇到前人诗文中疑难词句,觉得只从一句话本身去索解而显得窒碍难通或文义不周备时,常改从上下文或相对的两句话来考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把彼此结合起来,参互见义,而获得圆满的解决。
如《荀子·王霸》中“国危则无乐君,国安是无忧民”二句,如果囿于文词直译直解,从文义看似乎是不完备的。
试想国家危亡,固无乐君,何尝有乐民?国家安定,固无忧民,何尝有忧君?可见原意应是:国危则无乐君乐民,国安则无忧民忧君。
这就是互文。
乎文修辞手法古诗
古诗中运用互文修辞的诗句互文:也叫互辞,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文句相关的词句里面,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互文的古诗: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千里”和“万里”是互文。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又名《木兰诗》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
”才更合理。
6、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7、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译作: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东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意谓“枝枝叶叶相覆盖,叶叶枝枝相交通。
”两句构成互文。
9、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两句互文见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文中的互文举隅综观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的几十处,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及多句互文四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
(一)、短语互文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
例如:1、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2、泉香而酒冽。
(欧阳修《醉翁亭记》)例1“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二)、单句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者,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是也。
例如:3、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4、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例3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讲不通意思。
例4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三)、偶句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
例如: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例5这两句互文,不能说成“在东西呼叫,在南北骚扰”。
应作:在东西南北叫扰乱,在南北东西骚扰呼叫来理解。
这里的“叫嚣”和“隳突”,“东西”和“南北”是互相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
例6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的浓缩形式。
例7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四)、多句互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例如: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
下边就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本古诗文中的互文修辞,举隅于下。
七年级: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八年级: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译: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8、男有分,女有归。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译:男女都应有职业,及时婚配,即都应成家立业。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译:由于战乱,感慨时政和离别亲人,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惊心。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在上边雕刻有唐代和现在名人的诗和赋。
11、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12、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4、前者呼,后者应。
(欧阳修《醉翁亭记》)译:前后的人彼此呼应。
1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欧阳修《醉翁亭记》)译:背东西的和赶路的都在路旁树下休息、唱歌。
1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译:奇异的山水,为天下独一无二。
17、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
九年级:1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译:北国的风光,在千万里辽阔的疆土上,都是冰封雪飘。
19、伐无道,诛暴秦。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译: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
2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译:在军事失利、形势危急的时候,(我)接受了先帝的任命。
21、民殷国富。
(陈寿《隆中对》)译:国家和人民都兴旺富裕。
2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列子》)译:一直通达豫州南部和汉水南岸。
2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舜从田野中,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发迹、被起用。
2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齐王纳谏》)译:我的妻子、小妾和门客都认为我美,都或是偏爱我,或是畏惧我,或是有求于我。
例谈初中文言文中的“互文”与“合叙”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两种相对的修辞格:“互文”与“合叙”。
如果不了解这两种修辞方法,往往会给阅读带来困难,甚至引起误解。
如,《木兰诗》中有这么两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里的“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
这两句的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如果不知道这两句诗使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方法,很容易误解为“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再如,《孟子二章》中的“兵革非不坚利也”一句,实际上是“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
”的“合叙“,若不了解“合叙”这种修辞方法,就可能误解为“兵革并不是不坚利”。
由此可见,掌握“互文”与“合叙”这两种修辞方法,有助于我们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下面,就这两种修辞格在初中文言文中的用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是上下文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即:上文里省略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略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主要有两种。
一是对句互文。
如:⒈《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不能误解为:只在东市买骏马,不能买鞍鞯……而应是“在东西南北市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有人误解为“将军角弓冻得变硬,以至于拉不开,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穿在身上。
”其实,“将军”和“都护”,“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意即“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变硬,以至于拉不开,他们的铁衣冻得难以穿在身上。
”⒊《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受任”与“奉命”互补,“败军之际”与“危难之间”互补。
意即“于败军之际和危难之间受任,于危难之间和败军之际受任。
”⒋《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理解为:“不以物、己而喜,不以己、物而悲”。
二是同句互文。
如:⒌《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这里的“牛”和“人”,“困”和“饥”,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并非牛独困,人独饥,应理解为牛既困又饥,人既困又饥。
⒍《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许多中学生往往断章取义,理解为“轻轻的烟雾笼罩着清寒的水面,淡淡的月光笼罩着两岸的沙滩。
”其实,这里的烟和月是互文见义,并非烟独笼水,月独笼沙。
二、合叙ˇ“合叙”也叫“并提”,就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
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常用这种“合叙”的方法行文。
“合叙”的特征是前后双双并提,我们在理解时必须弄清句子前后成分的对应关系,以免发生误解。
“合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主谓关系。
例如,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花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里的“风霜高洁”便是“风高霜洁”的合叙,其中的“风”和“高”对应,“霜”和“洁”对应,意即“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又如,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这里的“作奸犯科”与“宜付有司,论其刑”对应,ˇ“为忠善者”与“宜付有司,论其赏”对应。
(二)偏正关系。
例如《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是“非亭午,不见曦,非夜分,不见月。
”的合叙。
(三)同位关系。
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伟、董允等”是“侍中郭攸之、费伟,侍郎董允等”两句的合叙。
同一句话,在《三国志·蜀书·董允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