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3、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1. 词:在古代文学中,词是指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词的特
点是短小精炼,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古代文学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骈文:骈文是一种形式繁复、语言丰富多变的文学体裁。

它以雕琢的修辞和
华丽的辞藻为特点,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和反复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句子或段落具备鲜明的节奏感和华美的效果。

骈文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运用于散文和诗歌创作。

3. 辞章:辞章是指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写作形式。

它以“篇章”为主体,通过辞
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达文学形式和意义。

辞章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纪传体、赋、咏史等。

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赋:赋是一种以描写具体事物和情景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赋可以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风貌等,通过瑰丽、生动的语言来渲染和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赋作品,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赤壁赋》等。

5. 韵文:韵文是一种依照一定的音韵规律组织诗歌和文辞的文学形式。

古代文
学中的很多诗歌、词曲都是以韵文形式呈现。

韵文通过押韵和平仄的安排,使文章或诗歌具备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对古代文学必背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代表了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和风格,了解它们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整理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整理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四家《诗》:指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

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2、“美政”理想:屈原“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就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

首先,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

其次,应该选贤任能,罢黜*佞。

另外,修明法度也是其“美政”的内容之一。

总之,相对于楚国的现实而言,屈原的“美政”理想更加进步,并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

3、“骨气奇高,词彩华茂”:这是锺嵘《诗品》中对曹植诗的评价。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4、温州杂剧: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戏文,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剧”,亦称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5、赋比兴: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19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319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319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跟着大师兄的脚步,认真复习就一定能有所收获以下是从各个版本的古代文学教材里整理出来的比较重要的名词解释,现在推送出来,看看大家有没有都记住!名词解释除了是一种考试题型,其实也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考量。

掌握了足够多的名词解释,对解答简答题和论述题也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大家在这一块千万不要松懈,该弄懂的概念一定要弄懂。

1、三古七段说三古七段,是中国文学史的一种断代方法。

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

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的参照。

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也许最适合于描述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这就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

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

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2、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时期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以“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中国在远古时代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传说神话《诗经》《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尚书》《论语》《楚辞》《离骚》《九章》《九歌》《吕氏春秋》《史记》《汉书》乐府相和鼓吹曲《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文学永明体《典论论文》《文赋》《世说新语》《文心雕龙》《诗品》《文选》竹林七贤左思风力四声八病骈文前四史四书五经劝百讽一春秋笔法九流十家大小谢宫体诗互见法古文运动以文为诗新乐府《诗品》变文俗讲押座文词韩孟诗派(讲义2P22)大历十才子(讲义2P20)西昆派江西诗派永嘉四灵说话四家元诗四家四大谴责小说元杂剧四大爱情剧神怪小说演义小说三大名注文质说缘情说文气说诚斋体江湖诗人《沧浪诗话》话本入话南戏北曲元曲小令套数叶儿元杂句折楔子科院本赋山水田园派盛唐边塞派无题诗唐宋派上官体郊寒岛瘦明初四杰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复社浙西六家几社格调说肌理说神韵说童心说性灵说桐城派南社元曲四大家岭南三大家江左三大家南施北宋《人间词话》章回小说台阁体弋阳腔昆腔拟话本唐宋八大家《闲情偶寄》阳湖派常州词派诗界革命我手写我口同光体宋诗派汉魏六朝诗派黑幕小说大晟词人诸宫调吴江派临川派谴责小说侠义小说狎邪小说苏州派讽刺小说赋诗言志兴观群怨毛诗序九辩"七"体《淮南子》太康体玄言诗元嘉体元和体和长庆体婉约词派豪放词派雅部和花部小说界革命晚明小品阳羡派歌行体清谈小说志怪小说吴均体梅村体名词解释西昆体北宋诗文革新唐宋八大家诚斋体宋代诗话曲中李杜话本章回小说前七子神魔小说茶陵诗派玉茗堂四梦唐宋派严羽兴趣说王士祯神韵说浙西词派义法袁枚性灵说小说界革命晚清谴责小说。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全)

一.先秦: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2、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

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

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为今文。

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独行于世。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的《南X》《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田仪》六篇,有声无辞,据《礼仪》记载,这六篇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六义《毛诗大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

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文大序》“诗有六义”句《疏》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焉,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唐宋)整理一、名词解释1、中兴四大家:是进入南宋以后,在现实的灾难动荡和江西诗派诗人主观求变的爱国主义诗歌创作潮流中,出现的取得重大创作成就的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2、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3、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4、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5、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组成的一个松散的作家群,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投谒交游,人品和诗风都比较复杂,风格较为多样,内容反应底层生活,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6、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7、元白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

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1、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群体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也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则更注重白居易的讽喻诗,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他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2、晚唐体——指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个诗人群体。

其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以惠崇为代表的“九僧”。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孤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但内容贫乏,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

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

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3、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4、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一、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意义和艺术魅力。

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以下是一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1. 诗经:又称《国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来自不同诸侯国家的诗歌,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宝贵资料。

2. 五言绝句: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五个字,形式简洁,内容丰富,是唐诗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

3. 七言绝句: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七个字,有比五言绝句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是宋诗时期的主要诗体之一。

4. 神话:是古代人们创造的关于神灵和英雄的故事,用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是古代文学中富含幻想和神秘色彩的重要形式。

5. 历史剧: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戏剧形式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叙事和戏剧冲突的双重特点。

6. 传记: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实事为基础,以记载人物生平和事迹为主要内容,对于了解历史人物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7. 讽刺: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讽刺、嘲笑等方式,以幽默的方式批评或揭露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或个人的缺点。

8. 对联:是古代文学中传统的艺术形式,由上下两行对称、相对呼应的诗句组成,形式简练、意境丰富,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9. 古文:指古代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散文和史书等文体,是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10. 辞章: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讴歌、赞美英雄、宣扬美德,形式短小精悍,寓意深远。

11. 饮食文化:反映古代饮食习俗和文化传统的文学表达形式,通过描述食物、菜肴和饮品等来表达人们对美食的欣赏和追求。

12. 戏剧: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寓教于乐,使观众在欣赏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13. 叙事: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详细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转折点表现出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此派诗作的内容大多是馆阁生涯的吟咏,以咏物、咏史、拟古为主要题材,是当时盛世雍容堂皇气象的点缀,虽也有托古讽今之作,但多数作品贫弱苍白,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生活。

在艺术上,此派诗人师承李商隐,却缺乏李诗的深思挚情,追求用典精巧,属对精工,词采藻丽,音节谐婉。

西昆体以华丽典雅的作风取代了白体、晚唐体的冲淡和瘦硬,使宋初以来的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风靡一时,同时它的雕琢浮艳与模仿痕迹过重,也受到一些抨击。

2、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称为“晚唐体”。

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向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小、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

晚唐体诗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学贾、姚苦吟一路的九僧,喜好锤炼字句,大多以精炼的五律写幽情僻景,无论题材、风格皆狭小细碎;一类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诗人,在苦吟中加入了闲吟,潘诗清丽孤峭,魏诗清淡野逸,都有独到之处;比较特殊的是寇准,他是晚唐体中唯一位至宰辅的达官,也是此派的盟主,诗作意境清寒,含思凄婉。

3、王荆公体:王安石后期的诗作以写景抒情的近体诗为主,这些诗巧于构图,善用色彩,体物细腻,兴象玲珑,同时又重视技巧、法度,讲究才学、用典,注意造语用字,这些诗作往往是通过人工的巧妙安排而达到唐诗浑然天成之境界的,因而一方面深得唐人风味,一方面又带有宋人习气,其审美价值取向影响了后来的江西诗派。

人们通常把这些精工巧丽,圆融华妙的小诗称为“王荆公体”(因他曾被封荆国公),亦称“半山体”(因他自号半山)。

代表作品有《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

4、江西诗派:由宋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派诗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只是他们都师法江西黄庭坚,故以江西称派。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全)先秦文学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表现了某种对自然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如先民的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等,对原始人意义重大。

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记载甚少,零散不全。

《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

2.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时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片,又称“诗三百”。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4.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等多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多用“兮”字咏叹,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发展中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结晶。

5.《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终极版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终极版

1.上官体1)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2)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

3)代表作家:上官仪《旧唐书·上官仪传》:“(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4)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典范,对律师形式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西昆体1)“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2)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3)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4)学习晚唐李商隐,风格绵密富丽。

要求抒写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追求形式的华美,辞藻的精美,崇尚精丽繁缛的诗歌风格,追求用典的贴切,属对的工巧,音节的和谐。

5)代表作:杨亿《泪》:李商隐《泪》:刘筠的《汉武》:6)缺陷:缺乏内在气韵;缺乏创新精神。

3.诚斋体⑴杨万里自号诚斋。

杨万里所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有《诚斋集》⑵杨万里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最后抛开前人,因物感兴,信手发挥,自成一家。

其浏亮、清新、活泼、自然的艺术风格,时号“诚斋体”。

3)杨万里“以变为宗。

“一官一集,每集必变”。

4)诗歌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

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写诗,具有想像新奇,语言通俗浅近、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层次曲折,变化无穷,风格流转圆美。

5)主要影响:“诚斋体”一改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

4.稼轩体1)辛弃疾号稼轩。

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概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2)辛弃疾的词集名《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

3)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包罗万象”。

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

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涵盖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的原因,文学名词繁多。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名词的解释:1. 诗: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古人用韵文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

主要分为诗经、楚辞、汉赋、曲子和绝句等。

2.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北方地区的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祭祀的歌颂诗。

3. 楚辞:指楚国人创作的一类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为主题。

楚辞以辞章多变、意境深远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4. 汉赋: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形式,起源于汉代。

汉赋以描写事物、表达感情、抒发思想为目的,以华丽辞藻和形象瑰丽见长。

5. 曲子:是古代戏曲的歌唱部分,形式上分为南曲和北曲。

南曲是江南地区发展起来的曲艺形式,以细腻的情感和哀怨的曲调为特点;北曲则是北方地区的曲艺形式,以豪放奔放的音乐和明快的节奏为特色。

6. 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是四行诗,每行五、七个字,用字简练,表达含蓄,富有音韵美。

7. 陋室铭:是荀子的其中一篇文章,借用辞章简约的写作风格,表达了内容之丰满。

8. 悼亡文:是古代文学中一种以悼念逝者为主题的作品,常见于祭文、碑文和墓志铭等。

悼亡文常以真情实感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惋惜。

9. 雍正《御制诗》:是清朝雍正帝的御选诗集,雍正帝个人选定和修改了一些诗词,供后世参考。

10. 《三国演义》:古代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斗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以上是对一些古代文学名词的简要解释,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这些文学名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特点、文化氛围以及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1、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2、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3、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4、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5、苏辛词派:北宋的苏轼,首开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6、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

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

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

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3、四家诗:汉代传授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

三家诗为今文诗学,并立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毛亨、毛苌所传,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流传至今。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声无辞。

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手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

7、《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八国史事。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三百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盘庚》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金文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

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

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

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

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

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

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片断记录。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广泛的作品类型和文学流派。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存在着许多特定的术语和名词,理解这些名词对于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古代文学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诗歌1.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诗歌。

它以五言古体诗为主,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风、雅、颂、赋等不同类型的诗歌,揭示了古代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2. 绝句:绝句是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个字,共十六个字。

它简洁精炼,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察现实。

3. 赋:赋是一种以文辞工美和音律优美为特点的韵文体裁,形式上注重平仄、韵脚和叠字等技巧,内容上着重描写事物的美感和情感的抒发。

二、散文1. 骈文:骈文是一种短文体,常用嵌套并列的句子,表达丰富多样的内容。

骈文风格华丽辞藻,内容繁复,是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2. 清谈:清谈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流派,也是一种以言辞展示才思和学识的形式。

清谈作品通常以对话的方式呈现,通过言语交流来表达见解和观点。

3. 哲学散文:古代的哲学散文常常具有深度的思考和哲学观点的阐述。

这些作品以论述问题和思辨为主要目的,运用修辞手法和辩证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陈述现象或问题来启发读者的思考。

三、小说1.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以神怪异象和奇异事件为主题,通常包含超自然的元素。

它常常以短篇形式呈现,并以描写奇特的情节和人物为特点。

2. 历史小说: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背景,通过虚实结合的叙事方式,展示历史事实与作者创作的故事情节的结合。

历史小说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古代历史,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解读。

3. 传奇小说:传奇小说是一种古代长篇小说,通常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它常常通过描绘主人公的遭遇和经历来表达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抒发。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指在历史较为久远的时代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的文学理论。

古代文学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各个地区的不同文化和时期,有着丰富多样的种类和风格。

以下是对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诗歌:古代文学中最早的一种文学形式,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

古代诗歌分为各种体裁,如唐诗、宋词、汉乐府等。

其中,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杰出的诗歌形式,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2. 散文:与诗歌相对应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用来叙述、议论和表达思想。

古代散文以《左传》、《史记》等为代表,形式自由多样,内容广泛涉及社会、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

3. 小说: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文学形式,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现社会和人性。

古代小说不同于现代小说,不具有成熟的长篇结构,而是以短篇或对话和描写为主。

4. 赋:古代文学的一种韵文体裁,以华丽的辞藻和形象的表达为特点。

赋是中国文学中的独有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

5. 辞章: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韵文形式,其内容通常为赞美或祈请神灵保佑,也可表达对祖先、君王或朋友的敬意。

辞章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颂扬风范和美化寓意的作用。

6. 典籍:指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典籍有《诗经》、《书经》、《礼记》、《易经》等,这些书籍被视为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文言文:古代文学的一种书面语言,以古代汉字和语法为基础,具有修饰华丽、构思周密的特点。

古代文学作品大多是以文言文写成的,这种语言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8. 词牌:指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固定的曲调、节奏和韵律形式。

具有不同特点和情感倾向的词牌有很多,如江西、满江红、西江月等。

词牌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后世文人和民间艺人创作诗词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对古代文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基本解释。

古代文学是人类文化的宝库,通过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人类的智慧。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

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

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左思风力: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

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

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

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徐瘦体:由于徐樆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

北地三才:北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1、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群体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也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则更注重白居易的讽喻诗,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他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2、晚唐体——指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个诗人群体。

其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以惠崇为代表的“九僧”。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孤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但内容贫乏,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

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

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3、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4、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5、永嘉四灵——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且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合称“四灵”,曾有《四灵诗选》。

四灵都是命运落拓的贫寒之士。

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也比较单调,不外于题咏景物,唱酬赠答,只有少数写到民生疾苦或时事。

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以五律为主要诗体,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但过分注重练字琢句,虽有较精警的句子而全篇意境却不够完整。

“永嘉四灵”是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

对前人,他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弊端;对后来,他启动江湖诗派而再创新、发展。

6、太学体——一种流荡猥琐、迂僻险奇的文风,从而走上另一极端。

一时士子竞相效法,号“太学体”。

石介在反对杨亿的淫巧之文时,不适当的将杨刘的文学追求视为威胁儒家思想的异端,他在主讲太学期间,片面强调文体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陷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后来欧阳修等人促使这一文体转变。

太学体既无古文的平实质朴,又乏骈文的典雅华丽,直以断散拙鄙为高,完全与骈体文唱对台戏,因此不值得称道。

7、江西诗派——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

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8、活法——(1)产生背景:吕本中早年依傍黄庭坚和陈师道,学其瘦硬诗风,后学李白、苏轼,风格趋于自然。

(2)基本含义:所谓“活法”说,即是他后期所提出的作诗主张。

(3)主要特征:①江西诗派以奇峭僻涩为特点。

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疏畅自然补救其弊;②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等诗训,虽有规则可循,但亦极易受个束缚。

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9、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10、江湖诗派——江湖诗派因南宋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

集中之作者,大多为落第文人,穷愁潦倒,浪迹江湖,但各人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分风格并不相同。

其中成就较高者有刘克庄、戴复古等人,他们的作品表现了爱国情操,反映了民生疾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陆游的精神。

11、山谷体——指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风。

黄庭坚写诗推崇杜甫,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法,要求既做到“无一字无来处”,又能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为了达到新奇瘦硬的艺术效果,他在诗中造拗句,作硬语,押险韵,用僻典,形成一种精警奇崛、沉雄老朴的风格,对当世和后世的诗坛影响较大。

因其自号山谷道人,故名。

12、半山体(荆公体)——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

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

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13、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

写得活泼自然,风趣淡谐,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生活小情趣的特定场景,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

14、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

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15、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16、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17、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18、格律(风雅)词派——是南宋的一个严守格律的词派。

此派以姜夔为首,其它代表作家有史达祖、吴文英、高观国、王沂孙、周密、张炎等。

他们作此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是南宋后期同“辛派”相对的一个词派。

19、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在南末前期的诗人中,杨万里略晚于陈与义等诗人。

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或“南渡四大家”,又称南宋四大家。

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比前辈诗人更具创作精神。

这些诗人摆脱了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形成了全新的艺术风貌,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20、诗话----诗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诗话内容大体包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

南宋后期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著名的宋代诗话。

21、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

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基本上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

22、辛派词人——指南宋词坛上与辛弃疾同时或稍后的词人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

他们的创作都曾受到辛弃疾的影响,多表现爱国忧民的情怀,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苍凉豪放。

在南宋中叶以后形成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23、稼轩体——⑴词体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概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⑵主要特征:①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

A)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B)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②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

③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包罗万象”。

⑶主要影响: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24、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

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

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25、套数——散曲体式的一种,又叫“散套”或“套曲”。

通常同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成套,短的至少有三支曲子,长的多达二三十支,一韵到底,套末有一尾声。

称【尾】或【尾煞】。

26、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情性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

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

27、元诗四大家——指元代中期四位诗人: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并称为“虞杨范揭”,语出清代宋荦《漫堂说诗》。

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是题咏赠寄之类,内容较空泛,仿效唐诗,而风格各异。

28、后山体——即指陈师道的诗,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著有《后山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