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文言文重点字的翻译句子

原文:北海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北海之中有一大鱼,名叫鲲。
鲲的体型极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
鲲变化成鸟,名叫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
当它愤怒地飞翔时,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如果海上有大风,它就会迁徙到南海。
南海,就是天空的池子。
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文:再者,水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前的凹处倒上一杯水,那么芥草就能当作船。
把杯子放在上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原文: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风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翅膀就没有力量。
所以鹏鸟飞翔九万里,风就在它的下方。
然后它才开始向南方飞去,蝉和学鸠嘲笑它说:“我们一跃而起就能飞,碰触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到南方去呢?”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文:再者,水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前的凹处倒上一杯水,那么芥草就能当作船。
把杯子放在上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原文: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风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翅膀就没有力量。
所以鹏鸟飞翔九万里,风就在它的下方。
然后它才开始向南方飞去,蝉和学鸠嘲笑它说:“我们一跃而起就能飞,碰触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到南方去呢?”。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咏雪》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独自离开了。
2.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
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定同行,却舍弃人家而离去。
”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5.元方入门不顾译文: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危险。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0、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说说笑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1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成堆的)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只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1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七上)《世说新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等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得分点:“内集”“儿女”“讲论文义”各1分。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得分点:“欣然”“何所似”各1分。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他的次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得分点:“兄子”“差可拟”各1分。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得分点:“惭”“引”“顾”各1分。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翻译:友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得分点:“尊君”“不”各1分。
6.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得分点:“去”1分,补全主语1分。
《论语》十二章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得分点:“信”“传”各1分。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翻译: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得分点:“之”“好”各1分。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得分点:“十有五”“立”“惑”各1分。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翻译: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在这当中。
得分点:“饭”“疏食”“饮水”“肱”各1分。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得分点:“罔”“殆”各1分。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能够改变志向。
得分点:“三军”“夺志”各1分。
《诫子书》1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以摒除杂念、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中考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

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益州疲惫不堪,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
解析:这句话概括了蜀汉当时的政治形势,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种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出名。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淡泊名利、忠诚于蜀汉的思想。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败军之际接受任命,在危难时刻接受命令,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解析:这句话说明诸葛亮自接受任命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为国家付出了二十一年。
4.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大事托付给了我。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刘备的感激之情,也表明了他对国家大事的担当。
5.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解析:这句话总结了历史上汉室兴衰的原因,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
6.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然后乃敢奉命。
”翻译: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种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出身低微,屈尊亲自三次到我的茅庐中访问,叹息良久,然后我才敢接受命令。
解析:这句话再次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刘备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忠诚。
总之,《出师表》中的这些重点句子,既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高尚品质,也反映了蜀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形势。
通过翻译和理解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中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1. “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翻译:君子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内心的修养。
2.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几希也。
”翻译: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那就是人还有一些微小的善良之处。
3.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翻译:没有仁爱之心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困境中,也不能长久地享受快乐。
4.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礼节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节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事情不要做。
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坚持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背离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6.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翻译:君子有三种快乐,而成为天下之王并不在其中。
7.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加以教育,这是君子的第三种快乐。
8.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君子有三种快乐,而成为天下之王并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和睦,这是第一种快乐;向上无愧于天,向下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加以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
9.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坚持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背离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10.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翻译:君子的恩泽,到了第五代就会断绝。
这些句子反映了孟子关于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以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初中常考文言文翻译知识点归纳

初中常考文言文翻译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是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每次考试都会有文言文的的考题,那么大家都答得怎么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常考文言文翻译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句子翻译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总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陈涉世家》1、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译:曾经跟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他停止耕地走到田边的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对同伴说:“如果以后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穷哥儿们。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译:正碰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斩头。
4、天下苦秦久矣。
译:全国人民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很久。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现在如果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
7、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9、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译: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10、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译: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11、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译:在这个时候,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涉的号召。
《唐雎不辱使命》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而安陵君却凭借着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亦头抢地耳。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桃花源记》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原来所做的标记,终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4.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与朱元思书》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象奔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
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
《岳阳楼记》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初中文言文翻译重点句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重点句子: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重点翻译:- 忽逢:忽然遇到- 桃花林:一片桃花树丛- 夹岸:两岸- 数百步:几百步的距离- 中无杂树:中间没有其他树木- 芳草鲜美:花草香气扑鼻,景色优美- 落英缤纷:花瓣纷纷飘落- 渔人甚异之: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奇翻译: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香气扑鼻,景色优美,花瓣纷纷飘落,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奇。
2. 复前行,欲穷其林。
重点翻译:- 复前行:继续向前走- 欲穷其林: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翻译: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重点翻译:- 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的四周都是山- 其西南诸峰:它的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 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看起来郁郁葱葱而又幽深秀丽的- 琅琊也:就是琅琊山翻译:环绕滁州的四周都是山。
它的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看起来郁郁葱葱而又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重点翻译:- 昔闻洞庭水:以前听说过洞庭湖的水- 今上岳阳楼:现在登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吴国和楚国在东南方向断裂- 乾坤日夜浮:天地日夜浮动翻译:以前听说过洞庭湖的水,现在登上岳阳楼。
吴国和楚国在东南方向断裂,天地日夜浮动。
以上三篇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翻译,不仅需要理解原文的意思,还要运用现代汉语将其表达得准确、流畅。
在翻译时,应注重保持原文的韵味和意境,同时确保译文的通顺易懂。
古代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余晖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广阔的天空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湍急的江水渐渐退去,清澈的寒潭显得更加清澈;烟雾凝结在山间,暮色中的山峰呈现出紫色。
原文: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白鹤栖息的汀洲,水鸟聚集的渚岛,环绕着岛屿曲折回环;华丽的宫殿和芬芳的楼阁,宛如山峦起伏的形态。
原文: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翻译:层层叠叠的山峦苍翠欲滴,直冲云霄;凌空的楼阁,流光溢彩,仿佛悬在空中,下面没有支撑的地方。
原文: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白鹤栖息的汀洲,水鸟聚集的渚岛,环绕着岛屿曲折回环;华丽的宫殿和芬芳的楼阁,宛如山峦起伏的形态。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余晖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广阔的天空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湍急的江水渐渐退去,清澈的寒潭显得更加清澈;烟雾凝结在山间,暮色中的山峰呈现出紫色。
原文: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白鹤栖息的汀洲,水鸟聚集的渚岛,环绕着岛屿曲折回环;华丽的宫殿和芬芳的楼阁,宛如山峦起伏的形态。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余晖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广阔的天空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湍急的江水渐渐退去,清澈的寒潭显得更加清澈;烟雾凝结在山间,暮色中的山峰呈现出紫色。
原文: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白鹤栖息的汀洲,水鸟聚集的渚岛,环绕着岛屿曲折回环;华丽的宫殿和芬芳的楼阁,宛如山峦起伏的形态。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余晖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广阔的天空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初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阔论,引申新义。
时移俗易,世态炎凉,沧海桑田,世事如梦。
昔闻先达之语,诚不我欺。
达人知命,老将至矣,而志在千岁,犹望烟波浩渺,渔歌互答,与世长辞。
翻译:天地,乃是万物旅居之所;光阴,则是百代过客的匆匆时光。
然而人生如梦,我们又能欢乐几时呢?古人手持烛光夜游,自有其深意。
何况春光明媚,大自然以烟雾般的景色召唤我,以绚烂的文章赐予我。
在这桃李芬芳的园林中,我们享受着天伦之乐。
众兄弟才俊,都如同谢惠连一般;我们吟咏歌唱,却只能自愧不如康乐。
正当我们陶醉于幽美的景色,畅谈高深的议论,引申出新的意义时,时光流逝,风俗变迁,世态炎凉,沧海桑田,世事如梦。
昔日听闻先贤的教诲,确实没有欺骗我。
通达之人懂得天命,老年将至,然而他们的志向却在千年之后,仍然希望在这浩渺的烟波之中,渔歌互答,与世长辞。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天地,是所有万物所逆旅的地方。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光阴,是历代的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然而人生如梦,我们又能享受多少欢乐呢?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人手持烛光夜游,自有其深意。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何况春天以烟雾般的景色召唤我,大自然赐予我绚烂的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在这桃李芬芳的园林中,我们享受着天伦之乐。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众兄弟才俊,都如同谢惠连一般。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我们吟咏歌唱,却只能自愧不如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阔论,引申新义——正当我们陶醉于幽美的景色,畅谈高深的议论,引申出新的意义。
时移俗易,世态炎凉,沧海桑田,世事如梦——时光流逝,风俗变迁,世态炎凉,沧海桑田,世事如梦。
昔闻先达之语,诚不我欺——昔日听闻先贤的教诲,确实没有欺骗我。
常考文言文初中句子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2. 随师北征,至于中山,舍于郭门外。
翻译:跟随老师北征,到达中山,住在城外。
3.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无可置者。
翻译:项脊轩,是以前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是一座百年的老屋,尘土和泥水渗透、下滴;每次移动书桌,环顾四周,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
4.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闻之,肃然起立。
翻译:到了考试的时候,官吏叫到史公的名字,史公听到后,严肃地站起来。
5. 乃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于是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6.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7.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死,室人哀苦,绝食丧志,遂成废疾。
翻译:我写下这篇志向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去世,家中的仆人悲伤痛苦,绝食丧志,最终成为废人。
8.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翻译:父母对子女的爱,就会为他们考虑得长远。
9.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成为大江大海。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以上这些句子都是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文句子,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翻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重要句子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逢考必考!(附文言文翻译技巧)初中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逢考必考!(附文言文翻译技巧)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初中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逢考必考!(附文言文翻译技巧)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初中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逢考必考!(附文言文翻译技巧)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初中文言文必背句子翻译

1. 狐假虎威,狼吞虎咽。
翻译: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狼吞虎咽地吃东西。
解析:这句话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形容吃东西的样子狼吞虎咽。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个事物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事物的了解程度并不代表对它的喜爱程度,喜爱程度也不代表以此为乐。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翻译:读书读破万卷,下笔时仿佛有神助。
解析:这句话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解析:这句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强调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5. 知足者常乐。
翻译:知足的人总是快乐。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知足,珍惜所拥有的,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6.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翻译:世界上没有难事,只怕有决心的人。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7.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翻译:水滴可以穿透石头,绳子可以锯断木头。
解析:这句话比喻只要有恒心,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8.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翻译:学习道理有先后,从事技艺有专长。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有计划,要有专攻的方向。
9. 谦受益,满招损。
翻译:谦虚会受益,骄傲会受损。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0. 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有仁德的人看到就思考,有智慧的人看到就行动。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仁德和智慧,既要思考问题,又要付诸行动。
总结:以上是初中文言文必背句子的翻译,这些句子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理解这些句子的内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
文言文翻译初中通用句子

译文:夫学之道,严师也,敬友也,勤习也,恒志也。
此言学习之道,必赖严师之指导,友人之相助,勤于习业,以及持之以恒之志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语形容读书至多,技艺精深,下笔之时,犹如神助,自然流畅。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夫才者,学之所成也;器者,志之所至也。
无学则才不广,无志则器不成。
故学者,必先立其志,志向既定,则所学得以成就;功业既成,则事业自然有所成就。
是故学者,须先立志。
立志者,心之所向,志之所趋也。
学者若能立志,则其心有所归,志有所向,所学自有所成。
志立则功随之。
功者,学业之成就也。
学者若能立志,则其学业自有所成,功业自有所就。
功成则业就。
业者,事业之基也。
学者若能立其志,勤于学业,则功业必有所成,事业自有所就。
故学者不可不立志,立志则学有所成,业有所就。
夫立志之难,非一日之功。
学者必先求师,以求师则得严师之教;必先结友,以求友则得良友之助。
师友既得,勤于习业,持之以恒,自可成就大业。
是以学者,必先立志,立志则功随之,功成则业就。
古之圣贤,莫不如此。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之志,自十五岁立志于学,至七十岁仍从心所欲,其学之成就,业之成就,皆由此志而来。
今之学者,亦宜效法古圣,立志于学,勤于习业,持之以恒,自可成就一番事业。
夫学无止境,志无定所,学者宜常自省,常自励,以立志为始,以成业为终。
如此,则学有所成,业有所就,不辜负平生所学,不负青春年华。
总结而言,夫学之道,严师也,敬友也,勤习也,恒志也。
学者宜立志,立志则功随之,功成则业就。
此乃学之真谛,业之根本。
学者宜深悟此理,力行实践,以期学有所成,业有所就,成就一番辉煌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1.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丘与友期》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太丘便舍弃友人独自离开了。
2.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
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定同行,却舍弃人家而离去。
”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5.元方入门不顾译文: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虽有嘉肴》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河中石兽》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fe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智子疑邻》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2.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1.此何遽不为福乎?译文: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译文: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七下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方仲永》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_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 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_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他的名字。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容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5.异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6.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7.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叫他写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了。
8.又七年,还自,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又过了七年,从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已经沦为普通人了。
”9.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胜过一般有才能的人很多。
最终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10.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现在那些没有天资,本来就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停止了吗?《木兰诗》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劝学》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你如今当权掌管事务了,不可以不学习。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官吗?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多,谁像我这么多呢?5.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及鲁肃过寻阳,于蒙论议。
到了鲁肃经过浔阳的时候,与吕蒙谈论。
_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您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那个阿蒙了。
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辞别了。
《口技》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屏障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远远的听见伸向中传来狗的叫声,就有一个妇人惊醒了打着哈欠,她的丈夫在说梦话。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好极了!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们听到这里)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一些。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其中夹杂着用力拉到房屋倒塌的声音,大火爆烈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各种声音一起发出来。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任何一种声音;7.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嘴,一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处。
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发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9.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_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里。
《狼》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2.屠惧,投以骨。
屠户很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