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材新在哪里
2024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我校一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6.引导学生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一)“周围的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二)“我们自己”单元:引导学生把眼光从外部世界转移到自己的身体上,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知道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具有学习的功能。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发现自己在生长变化。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6.通过比较测量,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体在生长变化,从而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亲自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学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学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学科学》是冀人版新教材2024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科学启蒙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学科学》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科学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学实验室场景图,引发学生对科学的遐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科学课上会做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如观察植物、动物,做小实验等,让学生对科学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通过展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和探索。
最后,教材强调了学习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一)科学观念初步感知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了解科学课上会进行的一些活动。
认识到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图片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讨论和交流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探究实践对科学课上的活动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探究。
初步学会观察、比较、描述等科学探究方法。
(四)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科学的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科学课充满了期待,但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对科学的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小结》说课稿(2024秋)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小结》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单元小结板块。
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主要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本课的重点则在于整理回顾与应用迁移。
本课的教学分为“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区别”“科学课公约我知道我做到”两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学生比较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不同,关注到这两种职业的独特之处,科学家上更偏向于用观察、实验等方式解疑;而工程师则是在明确人们的需求后设计方案,再进行制作作品,根据作品的问题调试修改后,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第二个模块,学生通过一起回顾科学课的公约,再对比在科学课上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充分运用星级评价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说学情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前面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了科学课的趣味性。
在第三节中,通过共同制定科学课公约,再在活动中反思对比自己的行为,规则意识渗透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
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科学是一门新的学习课程,课上出现的新概念较多,而且低段的科学课是一个星期一节,有很多时候有学了时间长,会遗忘的现象。
为此,新教材为每个单元增设了一个单元小结。
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互动的方式帮助孩子复习前面的内容,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三、说目标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科学观念: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不同之处。
2.科学思维:通过滚小球活动,认识到同一地点出发,小球越重滚得越远;同一小球,出发点越高滚得越远。
3.探究实践: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好看又实用的铅笔加长器。
4.态度责任:通过小组活动,意识到制订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星级评价,反思自己的行为。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不同之处以及了解他们做的其他方面的工作。
2.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采用讨论法、对比归纳法等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2. 发现生长》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2. 发现生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发现生长》是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以学生自身的生长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己和他人在不同阶段的身体特征,从而发现生长的现象。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了幼儿、儿童等不同阶段的身体形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长的变化。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测量身高、体重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长的过程。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对生长的认识,了解生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意识到自己在不断成长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到人和动物都会生长,生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2)了解生长的一些表现,如身高、体重的增加,身体各部分的变化等。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自己和他人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
(2)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体重秤等,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科学态度目标(1)对生长现象充满好奇,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在测量和比较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生长与健康的关系,知道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的健康生长。
(2)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长过程,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生长现象,了解生长的表现。
(2)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身高和体重。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自己和他人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
(2)理解生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和小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生长的奥秘吧!展示图片教师展示一些幼儿和儿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他们的不同之处。
(二)认识生长现象观察自己的身体(1)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说一说现在的自己和小时候有哪些不同。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3. 游戏中的观察》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3. 游戏中的观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游戏中的观察》是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以游戏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通过介绍一些简单的观察游戏,如“找不同”“猜谜语”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内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游戏的设置贴近学生的日常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认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学会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并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1)对观察活动充满兴趣,积极参与游戏。
(2)在观察过程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观察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在游戏中进行有效的观察,并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些有趣的观察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
展示游戏道具教师展示一些游戏道具,如图片、实物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观察经历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观察过哪些东西呢?是怎么观察的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等。
介绍观察的顺序教师介绍观察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等。
同时,教师强调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小地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这一课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能简单说出植 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一棵植 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 养器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
“在大自然中,你在哪里见过这种植物?”提示学生了解植 物的生长环境,关注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
要达成这些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对生物的特征有所理解 围绕着“植物是生物,是‘活’的、有生命的”这个主 要概念; 以观察、记录、交流为重点,与概念协调发展; 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融合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体会 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
运用前面几节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 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 物,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 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这也是对单元学 习的整体回顾。
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感受到校园 植物的多样性,关心、爱护校园的植物。
再次到室外进行学习,分小组进行,带上活动 手册和笔,用图画记录,讲清活动要求,注意 安全教育。
“它是什么样的?”从整体上观察一棵植物,对植物外形进 行观察和描述,整体感知植株高度、茎的数量、颜色等。
“观察它的茎和叶”由整体到局部,指向植物是有生命的, 运用感官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软硬等。
“画画这棵植物”用画图的方法描述和记录,促使学生仔细 观察,记录下每个小的特点和精细部分。
用画画来记录,适合一年学生的水平;
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 更准确。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解读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研讨会资料㊃北 京㊃esph目㊀㊀录一㊁小学科学教材(3~6年级)修订报告(1)二㊁相关文献(9) esph 三㊁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框架(科学知识目标)(16)四㊁3~6年级上册各单元概述(28)五㊁教材前期试教资料(53)一㊁小学科学教材(3~6年级)修订报告继一㊁二年级教材送审之后,根据教育部‘小学科学教材修订送审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我们对本版3~6年级的科学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㊂通知中明确,这次修订的目的是使教材的质量得到提升,具体要求是加强整体设计,遵循儿童发展规律㊂遵照这一目的和要求,我们此次修订的重点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调整现行教材的框架结构和相关内容,提升和改进教学活动的原有设计㊂esph 一㊁教材框架结构和内容的调整(一)调整情况2017年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在内容标准部分进行了学段划分,突出了大概念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学习进阶理论在设计中的地位㊂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虽然我们编写的教材已经采取了以概念为核心的框架结构,但如何将大单元的结构方式与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更完美地融合,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㊂我们首先将现行3~6年级本版教材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4个领域的207项学段目标逐一核对,结果显示,两者的吻合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也发现了与学段目标不够吻合的部分,例如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13.1-3目标现行教材是在高年段实现的,为此我们采取了在三年级下册增设 太阳㊁地球和月球 单元的措施㊂对个别学段目标的错位,我们进行了单元的拆解或合并,例如 新的生命 分别植入 植物的生长变化 和 动物的一生 , 温度和水的变化 与 溶解 合并为 水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教学集中在了一个单元㊂至于现行教材中存在个别超出学段目标的部分,则做了删除处理,例如 沉与浮 单元,不再进行浮力的比较,而是指向工程与技术,更名为 船的研究 , 我们的身体 单元主题更明确为 健康生活 ㊂经过这样的调整,我们达到了如下效果:•将原3~6年级32个单元减少为28个(3㊁4年级每册3个单元共计24学时, 5㊁6年级每册4个单元共计28学时),降低了教材难度,减少了课程容量㊂•对大部分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原有设计的提升和改进,使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延续性又提高了质量㊂•修订后的教材全部覆盖了课程标准18个主要概念及下属的207个学段目标,落实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个领域的各项要求,同时保持了教材大单元设计的原有特色㊂(二)调整后的教材框架(三)对调整后框架㊁结构和内容的说明我们编写的这套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目标和以概念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构建体系的㊂在整体的结构中突出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双螺旋协同发展,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目标作为隐性目标蕴含其中㊂根据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明确的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的思想,在这次送审的教材修订稿中,我们继续采取了大单元的呈现方式㊂依据之一是,基于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围绕大概念依据学习进阶理论编制教材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所采取的课程建设策略㊂在这其中,用模块(大单元)的形式将孤立的㊁碎片化的事实性知识与科学实践活动和思维技巧联系到一起,被证明最为有效㊂因为这可以使教学聚焦于科学与技术的核心概念,避免肤浅地覆盖大量主题,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更深入地探索每一个思想,获得对学习内容深入的理解㊂另一个重要依据是,根据国际科学课程建设的这种发展趋势,我们从2007年起已经在目前使用的本版教材中采取了这种方式㊂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我们把单元的规模(课时数)缩减为6~8课㊂10年来的教学实践证esph 明,这种呈现方式已被科学教师和学生所理解和接受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界定学业水平修订版的3~6年级我们一共设计了28个单元㊂根据课程标准四大领域设置的物质科学单元有10个,生命科学单元有7个,地球与宇宙科学单元有7个,技术与工程单元有4个㊂每个单元与相应领域的学段目标对接,同时通过聚焦㊁探索和研讨板块描述了各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㊂学习进阶理论对我们的最大启发是,学生要经过多年连续不断地学习关于科学学科的核心思想,才能够发展对这些核心思想的理解,而一个设计良好的学习进程,一端需始于学生的前概念和推理能力,另一端需是对学生学习期望(可评价的学业水平)的准确描述,两端之间则需要提供合理而连续的思想脉络和实践活动㊂这就决定了教材编写者必须思考,各个年级的主题分别应如何呈现才能够互为基础㊁相互支撑㊂我们意识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实际上已为我们描述了学习进程的两端,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是解决中间性的设计㊂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分析学科知识对核心思想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这些思想所依赖的思想脉络和实践活动㊂例如,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从一年级的 我们的地球家园 到三年级的 太阳㊁地球和月球 ,再到六年级的 地球的运动 和 宇宙 ,逐步扩大的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视野㊂从三年级的 水 空气 天气 到四年级的 岩石与土壤 ㊁五年级的 地球表面的变化 及 环境与我们 ,是从地球物质㊁四个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现象,两条线索共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概念㊂物质科学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㊁材料进升到物质;从常见的力到认识力的作用,进升到描述物体的运动;从了解声㊁光㊁电等不同形式的能量进升到发现能量的转换现象㊂生命科学的编写思路是,从观察生物的生命特征,到了解生物的发育和繁殖,再进升到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概念㊂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与知识的获得㊁概念的构建密不可分的㊂我们希望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能够在观察实验获得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推理和论证的能力㊂借鉴美国STC课程的设计,教材修订版三个年段的发展途径分别是:一㊁二年级侧重观察㊁测量和确定物体的属性;三㊁四年级深入地认识某一事物(如空气㊁水)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如植物的生长变化㊁动物的一生);五㊁六年级设计并实现有控制的对比实验(如生物与环境㊁能量)㊂我们相信,借助这一系列有序的探索活动,能够逐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㊂2.利用大单元的灵活㊁包容和综合特质,对学段内的目标进行交叉和整合我们注意到,课程标准中的18个主要概念75个学习内容,分解到四个领域三个学段形成的学段目标是比较丰富的㊂例如,三至四年级物质科学有37个㊁生命科学有23个㊁地球与宇宙科学有21个㊁技术与工程有11个,需要加以组织和编排㊂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也大力提倡在不同的概念间建立联系,以形成儿童对世界的完整认识㊂正是出于这些需要,我们利用大单元的方式对学段目标进行了一定的排列和组合㊂例如 水 单元,从水是一种物质的角度整合了主要概念1㊁2㊁6的10个学段目标; 环境与我们 单元,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整合了主要概念10㊁12㊁15和16; 微小世界 单元进行了生命科学㊁物质科学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概念交叉; 物体的运动 运动和力 单元加强了物质科学和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的联系; esph 太阳㊁地球和月球 单元则做了地球与宇宙㊁物质科学和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融合的一种尝试㊂我们相信,这些措施将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发展和建立概念间的联系,促进他们对世界的深入理解㊂3.根据不同学段儿童的认知特点,采取不同的目标达成方式技术与工程领域是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新增设的一部分内容㊂仔细研究标准的这一部分目标之后,我们决定采取的方法是在低中年段主要将学段目标融入相关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中,表现为与主题相关的课㊂例如,二年级 材料 单元的第6课是 做一顶帽子 ,三年级 物体的运动 单元的第7㊁8课是 我们的 过山车 测试 过山车 , 运动和力 单元的第7㊁8课是 设计制作小车 , 声音 单元的第8课是 制作我的小乐器 等㊂到了高年段,我们以把技术与工程的相关内容设计成完整的一个大单元的形式为主,让学生充分了解技术与工程的特点与要素,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体验㊂另外,五年级的技术与工程单元偏重于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 计量时间 船的研究 ㊂六年级的内容更侧重于从宏观上㊁整体上了解什么是技术㊁什么是工程,以及技术与工程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㊂为此,我们设计的两个大单元是 工具与技术 和 小小工程师 ㊂4.与相关学科建立协同发展的关系由于科学课程中会涉及数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与小学其他学科的目标进行匹配,是我们在教材编写时需要十分注意的㊂因此,我们要求编者在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做相关的调研和确认,以保证概念发展的一致性㊂例如, 物体的运动 单元 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 是建立在二年级数学 方向与位置 的基础上的; 船的研究 中船的载重量的探索活动,是在五年级数学 体积 的概念建立之后; 天气 单元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和对四季植物的观察与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文形成了同步; 健康生活 单元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保护身体器官的必要性,为道德与法治的 健康㊁安全地生活 目标提供了依据㊂5.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在科学教材中体现科学的本质,一直是我们的追求㊂为了增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我们在这次修订版的每一册起始都设置了 科学家这样做 专篇㊂三至六年级的八册教材中,根据每一册的主要内容我们共选择了竺可桢㊁童第周㊁牛顿㊁达尔文等八位中外科学家,分别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语言介绍了他们在科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描述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过程㊂我们相信,这会使科学和科学家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鲜活起来,促进他们对科学家和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解㊂其中,对中国科学家群体的介绍,更会增进他们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㊂二、提升和改进教学活动的原有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科学教材应体现探究过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注意引发学生兴趣㊂在修订中,我们借鉴了国际科学教育近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吸纳了教材使用过程中来自教学层面的各种信息,根据课程标准培养科学素养的总目标对3~6年级各册的活动设计做了提升和改进㊂(一)关于体现探究过程esph 我们注意到,科学教育界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㊂2013年发布的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中已明确用 科学实践 的概念代替了科学探究,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全面和准确地体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探索活动㊂这和我们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十分吻合㊂目前我国的部分科学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还停留在动手做的阶段,对教材中设计的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目的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㊂为此,在这次修订中我们着重做了两个方面的努力㊂1.增强对科学思想和观念的理解探究是源于学生自身的认识未知世界的活动,如果仅仅为了获得某一问题的答案,这只是目的的一部分,并不是科学素养追求的更高目标㊂学生在校学习科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材承载的内容也是有限的㊂教材中设计的探究活动需要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对各个领域重大科学思想和观念的理解,同时渗透科学的方法和精神,这一切如果在科学教材中能够具体化和活动化,就可以广泛地影响目前的教学实践㊂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教材修订中组建了由中国科学院从事不同领域研究的青年科学家团队,对原教材探究内容的选择和过程设计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在多轮讨论的基础上,对教材活动的原设计进行了改进和提升㊂(1)从一个个具体的现象中跳出来从与科学家团队的讨论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小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的确是从一个个的现象开始的,但不能停留在这些具体事物上,需要引导他们发现与更大概念间的联系㊂例如, 天气 部分,不是为了记录气温而记录气温,为了观察风而观察风,而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天气现象与空气㊁水等地球物质以及太阳的联系,认识到观察和预报天气是人类的一项科学活动㊂例如, 环境与我们 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垃圾㊁节水㊁节能这一类具体话题上,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些问题来自地球的特殊构造和人类不适当的活动,知道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形成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㊂(2)在不同学段和不同主题间建立起联系科学的思想和观念对学生而言是要靠经验和认识的积累逐步完成的,因此教材的探究过程设计需要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我们有意识地做了这方面的探索㊂例如,我们在一年级上册编写了 比较与测量 单元,通过重演人类对长度的认识历史,促进学生理解长度测量的规则和工具㊂而在三年级下册的 太阳㊁地球和月球 单元,发展为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使测量的方法和视角从一维扩展到二维㊂又例如,三年级上册沿用了一年级下册 我们周围的物体 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方法,而在研究地球物质 水 和 空气 的过程中,在比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猜测和证实㊂这样,从 我们的地球家园 天气 太阳㊁地球和月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到 环境与我们 ,既保持了探究方法上的一致又进行了逐步深入,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经验不断丰富,获得的不仅仅是有关地球的知识,更深化了对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核心概念的理解㊂2.促进理论与证据的协调科学思维的本质是理论和证据的协调,探究活动最终要促进的是儿童在事实和解释之间的esph 协调能力和协调愿望㊂包括尊重他们亲眼所看到的, 意识 到自己的想法,愿意通过尝试和实验来判断一个想法是不是正确㊂这一过程需要从幼儿阶段就开始有所经历,因此这是科学教材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㊂我们着重在这些方面做了努力㊂(1)强调探究过程之间的关系针对在教材使用中观察到的只重视事实收集和班级汇报而忽视讨论和论证的现象,我们借鉴学习循环理论,将教材的呈现方式设计为 聚焦 探索 研讨 和 拓展 四个板块㊂ 聚焦 在于明确探究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探索 提供了获取事实㊁呈现事实及初步形成解释的过程性活动, 研讨 列出了集体论证和辩论的关键问题, 拓展 则提出了延伸学习的相关建议㊂四个板块设计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教师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在于促进学生理解过程间的关系,即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获得证据,合理使用证据建立解释,并通过与同伴的讨论修正自己看法的完整的科学思维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历的是他们的理论与证据的相互协调,而这也恰恰与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极为相似㊂(2)让探究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好地融为一体在教材使用中我们也观察到,科学教育的各项目标是需要精心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活动才能实现的,缺乏指导的探究只可能是低效且肤浅的㊂在这次修订中,我们要求编者对探究活动的关键步骤和基本操作要做到具体㊁清晰和规范,用实拍照片呈现观察和实验的相关细节,将探究的关键步骤㊁基本操作与学生的认知框架结合起来,与我们想培养的科学思维方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原有认知与新的信息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㊂例如, 生物与环境 单元,对种子发芽㊁绿豆苗生长所进行的观察和实验,教材对什么条件改变了㊁什么没有变㊁如何控制变量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这一做法在 电路 声音 能量 等单元中也都有明显的体现㊂(二)关于尊重儿童和他们的认知规律为了使修订后的教材能够更适合我国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2018年春季起,分别在九个省的51所小学对修订后教材的28个单元全部进行了试教(有部分单元试教了两次甚至三次)㊂我们对试教过程也做了明确的要求,包括观察的内容和重点㊁需要收集的资料以及如何进行前后测㊂所有的试教学校都按时完成了试教任务,并撰写了试教报告㊂这对于我们改进和完善教材,使教材进一步贴近儿童的需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㊂在教材修订中,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㊂1.给儿童充分陈述㊁交流他们观点的机会因为儿童是带着他们的认识来到教室的,不是一块 白板 等待我们去涂抹,他们面对各种现象时也会产生自己的解释和预测,同时,也只有当儿童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与获得的新的信息之间存在矛盾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探索的欲望和修正自己的观点㊂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十分注意提供专门的时间和机会用于陈述和交流儿童自己的认识㊁观点和看法㊂比如,我们设计的每个单元的第一课都几乎与调动和测查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有关,即就单元的探究主题启发学生陈述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同时用班级记录表的形式认真地记录下来,在后续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不断地补充和修正,并且在单元的最后一课进行整体回顾㊂esph 在探索部分,我们同样积极鼓励儿童陈述和交流他们的理论㊂继 聚焦 部分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设计的第一个活动很多是 说一说,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㊂在教材设计的探究过程之后还进行反复追问 你还可以有什么方法? 并告诉儿童 你还可以想到更多 ㊂2.基于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同时对它们进行挑战这是教材教学内容选择和探究活动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㊂我们在审视现行教材之后,在这方面进一步做了改进㊂例如 工具与技术 单元,对工具与技术的理解,选择了儿童所熟悉的砸核桃㊂ 小小工程师 单元,对工程系统性的认识从 了解我们的住房 开始㊂在 能量 单元,对多种多样能量形式的了解,是通过引导儿童分析公园的场景,讨论设施带来的变化,同时调查家里使用的能量展开的㊂ 物质的变化 单元的切入点则是 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㊂挑战儿童的已有经验是超越对儿童低层次㊁满足式尊重的重要一步㊂在 环境与我们 单元的最后一课,我们就设置了一个真实的环境治理问题,并选择了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儿童逐步理解环境问题是复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平衡和协调㊂3.构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体系在这次修订中,为了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对一些单元的内在结构几易其稿,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㊂最突出的例子是 物体的运动 单元㊂原设计是按运动和位置㊁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㊁速度㊁斜面上的运动㊁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和我们的过山车的顺序安排的㊂但经过两轮试教,教研员和试教教师提出还是应该将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前置,因为这更符合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到的儿童的心理需求㊂ 工具与技术 单元也是一个经过实践检验后再确认的例子㊂开始,关于杠杆㊁斜面和轮轴这三种简单机械,编者都设计为通过收集数据,在对比中进行认识和了解,但很快就意识到,必须让儿童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因此,在轮轴部分就设计了儿童直接参与的体验活动㊂4.展现儿童在科学活动中的思想过程儿童在科学活动中的思想过程包括理论概括㊁实验设计㊁假设验证㊁数据解释㊁科学发现等认知过程,是促进儿童科学思维发展的基本要素㊂作为科学教材,关注儿童是如何设计实验的,是如何将事实和解释联系在一起的,是如何描述科学理论的十分重要,同时还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给儿童提供支持,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㊂在这次的教材修订版中,我们努力运用大单元的方式,从连贯的视角出发,让儿童不断经历上述思想过程,并积累属于自己的认知经验㊂例如,用 你认为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将儿童对声音的探索形成一个有机的 链条 ㊂用 如果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使预测成为理论与证据之间的纽带㊂通过 空气有质量吗? 的提问,让儿童做出猜测,并用自己的实验进行证实㊂与此同时,我们还努力为儿童经历的思想过程赋予鲜明的儿童特点㊂如对空气有质量的验证,设计为用豆子等作为计数标准;在描述地球的运动特点时,用橡皮泥和橙子做地球模型;在解释日食的发生原因时,仅通过3张纸片进行相关的模拟和发现㊂我们还注意到,儿童的思想过程具有与年龄相称的一些弱点,例如他们在利用证据建立解释的时候,能力还比较弱,表现为匹配度不够高㊂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材的 研讨 板块,注意了引导儿童关注其他小组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以便在不同意见的基础上积esph 极展开比较,并使用班级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各种意见和观点,让儿童意识到,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化的学习中,促进自己科学思维的发展㊂教材的编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深入教学实践,并不断进行研究的过程,上述是我们在本次教材修订中所做的一些努力,希望审查委员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㊂。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 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 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的身体》是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起始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主要器官的功能。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展示了人体的外部特征和内部器官,激发学生对身体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身体部位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同伴的身体,描述身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如头、颈、躯干、四肢等。
(2)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如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等。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自己和同伴的身体,描述身体的特征。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2)在观察和描述身体特征的过程中,能够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并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身体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2)认识到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和主要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自己和同伴的身体,描述身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1)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简单的分类。
(2)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科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身体。
你们对自己的身体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身体吧!谜语导入师:我来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眼睛)对了,眼睛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
小学科学1-6年级新课程标准解读
科 学 探 究 目 标
6、得出结论
(思考与结论)
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 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能采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 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 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在具体情境中,能比较灵活地将所学知 识和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学习领域和日 常生活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 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 善探究报告。
3、重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科学探究的 许多课题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些课题的研究可 因其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时间的机动性而获益;综合实践 活动、也会因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交织而相得益彰,和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议题特别容易实现两者的互 动和整合。 同时在“实施建议”中还提到:“科学游戏、探究性 学习、科普剧的创作与表演、现场考察、科学辩论等,都 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课堂上学习科 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不应把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束缚 在实验室或教室这个时空有限的范围内,教室外各种真实 的问题情境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实施建议”中又提出“学科关联建议”:
科学课几乎与小学所有课程都有关联:它既可以为所 有课程的学习做贡献,所有课程也可以为科学的学习做贡 献,尤其是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1、重视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科学与数学的内在联系 是不言而喻的,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处理、模型建立都离不 开数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 和数学思维方式,例如,通过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建 立热水温度下降的模型。 2、重视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科学课有很多听说读写 的机会,教师应多提供这些机会。例如让学生按科学探究 的过程线索重组科学家传记中的信息,撰写科学小论文, 编写与表演科普剧等。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分析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分析
本文旨在对《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进行分析。
该教材是
一年级学生研究科学知识的重要教材,下面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
法和适用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析。
教材内容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内容丰富,包括了四个单元:我
爱科学、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和自然界的变化。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
相关的科学知识,并结合了生动的插图和实际例子,使学生能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
教学方法
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观察、实验、讨论和小组活动。
这些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
合作能力。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练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和巩固所学知识。
适用性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适合一年级学生研究科学知识。
教材内容简洁明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综上所述,《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是一本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和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教材。
它将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024学年一年级苏教版《科学》新教材 解析
过程技能的显性化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非良构学习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三、把教材变学材
教科书既是给教师用的,也是给学生用的,不能只站在教师的立 场,更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编写教材。 * 模块化:将同一次级主题之下的课文与活动主题组合成一个模块, 即避免了内容的碎片化,又可以让师生理解一个主题是由哪几个次级 主题构成,就像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构成一样。
目的:像工程师一样地解决问题
新版教材强化 科学思维的修 改思路
01 有专门的单元 02 交织渗透在各课中 03 过程技能的显性化 04 专项学习
一年级上《用大脑思考》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系统思维、计算思维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系统思维、计算思维
把“探究”“实践”从宽泛的“动手做”中单列出来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 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思维。 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 模型理解和模型构建能力 * 推理与论证能力 * 创新思维能力
强化科学思维:工程思维
系统 思维
设计 思维
筹划 思维
计算 思维
评价 思维
目的:像科学家一样地看世界
科学家看世界的方式: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证据,再运用逻辑推理作出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解释。
2024学年秋季学期 一年级科学教材解读
苏教版《科学》
《意见》明确了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要坚持改 进学校教育与服务和用好社会大课堂“两条腿” 走路,构建“大科学教育”格局的总体思路和各 项安排。
新课标的理 念与思路:
以人的科学素养形成为导向 强化科学思维 把教材变学材 用经验支持科学概念的学习 用图形组织体组织知识
2024版教科版新课标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2024版教科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学校: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2024年8月16日一年级上册科学目录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植物3.植物长在哪里4.给植物画张“像”5.植物的变化6.校园里的植物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我们的身体2.发现生长3.游戏中的观察4.气味告诉我们5.通过感官来发现6.观察与比较7.做个“时间胶囊”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1-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反思作为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对植物和大自然的学习兴趣是本课的重要任务。
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借助自然景观公园图,引发学生思考周围有哪些植物,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走进周围的植物世界,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关于植物的前概念。
探索版块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的植物,学生在感受植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能描述出植物的一些显著特征。
接着观察校园图片,该活动指向了植物与环境,可以反映学生对植物的一种认识。
研讨版块让学生根据植物的特征,辨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引导学生认识校园常见植物。
拓展版块设计了种植活动,此环节学生将了解两种常见的种植方式。
种植活动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将为本单元之后的植物观察活动做准备。
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图书、家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中植物的观察,因此是比较粗浅和零碎的。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识字量不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不长。
种植活动是学生进行长期观察的首次尝试,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
1-2观察植物教学反思本课在第一课初步认识植物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加深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不同植物有不同外部特征的认识。
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人一样都在生长,同时聚焦植物的特点。
探索版块设计了两个递进的观察活动,一是引导学生用眼看、手摸、鼻闻等科学方法来观察植物,并对其外形特点进行口头描述;二是出示更多植物,以“蒙眼猜植物”的游戏引导学生不用眼睛看,通过用手摸和鼻闻的方法来观察植物,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植物特征,比较植物的异同点,研讨版块,总结本节课所使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与方法结合起来描述植物特点,并通过交流“家里种的植物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持续关注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一、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起始单元,其目的在于将学生领进科学之门。
“走进科学”既有走进科学课堂的意思,也有走进科学学科的意思,更有走进这个引起学生无限遐想与探究兴趣的科学领域的意思。
由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作为科学课程的内容领域之一,因此学生所走进的科学课堂,其实包含了科学和工程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领域。
科学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各领域的科学概念,还要教给学生关于科学的概念。
后者涉及科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
它们是完整科学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编写者试图在教材开篇就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有关科学和工程的本体论知识,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开端。
但是,科学和工程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显然是不合适的,而通过对人一对科学家、对工程师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既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制作小物件等来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技术还是有可能的。
教材以“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为题,从“科学家、工程师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科学、工程的体验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做科学、做工程,同时激励学生从上好科学课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
考虑到刚进一年级的小学生都要接受入学教育和课堂纪律训练,科学课因为经常会有动手做的活动和实验器材的使用,课堂纪律问题更显得重要,因此教材将其也纳入科学课程起始课的内容。
在《上好科学课》一课中,期望通过一个有可能造成“混乱”的实验情境一水泼了一桌子、争抢器材、吵闹不堪……让学生意识到制定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材新在哪里
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材新在哪里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的通知》。
通知强调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这意味着原先三到六年级才设置的科学课程,如今从一年级便开始普及了。
本文从新教材内容组成及内在联系、新教材的关注点这两方面出发,发现教材每单元的课程内在关系包括:并列、层层递进、分―分―合等;新教材的关注点包括:关注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关注科学史的阅读、关注科技与生活、关注人文情怀的显现等。
2017年8月,南京市广大一线科学教师陆续拿到了“新鲜出炉”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新教材。
作为科学教师的我如获至宝,既激动,又好奇,迫不及待地细阅教材、品读教材、学习教材。
一、新教材内容组成及内在联系一年级上册《科学》新教材由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构成,每个单元都包括三课的内容。
新教材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的组织线索,包括对自然界的应有认知、对科学本体的认识等。
每个单元的三课有的是并列关系,如:“走进科学”单元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就是并列关系,是对科学本体的认识;有的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如:“用感官观察”单元的《认识感官》、《感官总动员》和《借助工具观察》这三课,观察活动不断深入;有的是“分―分―合”的结构,如:《做个小侦探》、《暗箱里的秘密》和《树叶变黄了》这三课,让学生经历“猜想―找证据―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
有的是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如:“用双手创造”单元里的三课。
二、新教材的关注点(一)关注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1.增加了“专项学习”内容《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科学学习要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教材设计了“专项学习”的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同时,有机会体验丰富的科学或工程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接受专门性、整体性、创造性的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从观察开始》是2024年新教材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起始课,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而本课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以“走进校园”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动物、建筑物等,让学生感受身边事物的丰富多样,意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二、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了解身边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探究实践: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如有序观察、比较观察等,并能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如有序观察、比较观察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并能将观察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学生情况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观察新鲜的事物,但由于年龄较小,观察往往比较随意、无序,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常见的事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科学地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还知之甚少。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校园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探究欲望。
2023最新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详细版
2023最新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详细版简介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最新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的详细版。
科学教材是小学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涵盖了各个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研究科学教材,学生可以培养探究精神、锻炼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内容概述- 第一单元:科学与我- 介绍科学的概念和作用- 讲述科学家的工作和重要性-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 探究水的性质和用途- 理解空气的存在和功能- 认识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单元:动物的生存- 研究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分析动物的生存需求和适应策略-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存- 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探索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第五单元:天空中的飞行物- 认识飞行物的种类和原理- 研究航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六单元:地球与环境- 探索地球的构成和运动规律- 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科学知识,教材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实践观察:通过实际观察现象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 互动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研究。
- 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家的工作过程。
- 掌握水、空气和土壤的基本特性和用途。
-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生存适应策略。
- 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繁殖过程。
- 认识各种飞行物和航空技术的基本原理。
- 探究地球的构成和运动规律,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结2023年最新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详细版涵盖了多个单元的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材采用了实践观察、互动交流和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培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研究兴趣,以及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将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师那样》,本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汽车的发展史,第二部分是给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跑起来。
需要的材料包括气球、吸管、胶带、打气筒、装好轮子的小车等等。
该工程活动包含三个基本的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学生经历工程活动的过程,切身体会到工程的核心在于设计。
2.增加了研究性游戏
研究性游戏是让儿童在游戏中有所发现的探究。
这种探究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因为一年级刚开始有科学课,学生还不可能做较规范的科学实验,还不知道什么是控制变量,什么是数据分析。
研究性游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程序,教师也容易掌控。
例如:一年级上册“走进科学”单元的第一课“滚小球”实验,就属于研究性游戏。
活动过程是: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先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做对比实验,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学生按要求实验即可。
(二)关注科学史的阅读
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全面而准确的科学形象和科学家形象,领悟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人文性,从而沟通文理,加深对科学本身的理解。
在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都不仅增长了人类的自然知识,也传承了独立思考、追求自由的科学精神。
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更好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例如:一年级上册“用双手创造”单元的《轮子的故事》一课。
从古代到现代,轮子在形态和制作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多的变化,最初的轮子只是一段滚木,然后增加了轴和辐,再后来用金属加固了轮子,使其更加耐磨。
当车轮增加充气轮胎后,变得更加舒适、轻便了。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并且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关注科技与生活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都源于科技。
科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们的生活更是受益于科技的发展。
新教材更加关注了科技与生活的关系,为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一年级上册“用双手创造”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科学。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们运用科学与技术改造世界。
学生在操作和制作活动中,可以切身体会到“用双手创造”的感觉,体会科学创造的乐趣。
在本单元中,学生理解、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各种用品,意识到我们被技术的世界包围;通过阅读“轮子的故事”,感知科技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三、小结
新教材除了关注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关注科学史的阅读、关注科技与生活,还有很多其他的关注,如:关注人文情怀的显现、关注科学本质的渗透、关注实验记录的方法、关注学习策略的多样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教学资源的整合等等,还有待我们一线科学教师慢慢去摸索、去探究。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江?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