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PPT课件
总结词
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撤药反应,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等症状。
总结词
为避免撤药反应的发生,应逐渐减少药物剂量至停药。
详细描述
在停用β受体阻滞剂之前,应逐渐减少药物剂量,以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在停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和血压等指标,以确保安全停药。
详细描述
降低血压
通过抑制心肌收缩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减少心肌耗氧量,预防和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
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区的供血供氧,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抗心绞痛
通过抑制心肌收缩、减慢心率的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抗心肌梗死
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
02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通过降低心排出量、抑制肾素释放等机制降低血压。
总结词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慢心率、降低心排出量,从而降低血压。对于中青年和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药物之一。对于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能够同时改善心脏功能和降低血压。
监测血压和心率
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状加重,甚至可能引发心肌梗死。
避免突然停药
某些药物可能与β受体阻滞剂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特别谨慎,遵医嘱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谨慎用于特殊人群
对于出现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患者有支气管痉挛或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解痉、平喘等治疗措施。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率过快、过缓或不规则。
其中,β受体阻滞剂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以调控心脏搏动功能。
本文将介绍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一、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症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许多心律失常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通常表现为室早,室速等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减轻心脏的兴奋性,帮助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2.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特征为心房的不规则收缩。
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心率,并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
3.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跳骤停和猝死。
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预防心室颤动的发生,同时减少心室颤动时心率的过快。
4. 心律失常的预防:对于存在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也可用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例如,对于有心肌梗死史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再发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风险。
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方法使用β受体阻滞剂需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1. 剂量选择: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至有效剂量。
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心功能状态以及其他相关疾病来调整。
2. 使用时机:β受体阻滞剂可以随餐服用,以减少胃肠反应。
通常建议在早餐或晚餐后用药,以确保药物的最佳吸收效果。
3. 不良反应监测: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晕、低血压等,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 逐渐停药:在停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以避免戒断反应。
停药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心律,确保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结: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适应症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室颤动以及心律失常的预防等。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之一,其机制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减缓心脏的负荷和优化心脏功能,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和预后。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这些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已得到广泛验证。
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是常用的β1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对心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可改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预后。
而卡维地洛则是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虽然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生存率。
1. 心力衰竭患者的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分级是决定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仅当患者处于NYHA心功能分级II-IV级时方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
2. 心力衰竭的原因:β-受体阻滞剂在不同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由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中具有疗效肯定的作用。
而对于由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引起的心力衰竭,则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病因,谨慎使用β-受体阻滞剂。
3.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选择: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应根据患者心功能状态和耐受情况选择,并逐渐增量。
一般来说,推荐首选剂量为目标剂量的1/4到1/2,然后每次逐渐加大剂量达到目标剂量的1/3或1/2,并酌情减少或增加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 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道症状等副作用,因此在应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和药物耐受情况选择适当且合理的剂量,并持续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只有在严格遵守适应证和剂量选择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最大疗效。
β受体阻滞剂水潴留原因
β受体阻滞剂水潴留原因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药物。
它们通过阻断β受体来降低心率和血压。
然而,β受体阻滞剂也可能导致水潴留,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 肾脏功能: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肾脏的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液排出。
这可能导致钠离子和水分在体内潴留,引发水潴留。
2. 血管舒张:β受体阻滞剂可以舒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这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增加毛细血管静水压力,促使水分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3. 代谢影响:某些β受体阻滞剂可能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导致血糖和血脂水平升高。
高血糖和高血脂可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水潴留。
4. 个体差异:个体对β受体阻滞剂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水潴留的不良反应,而其他人可能不受影响。
对于出现水潴留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调整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此外,一些措施可以帮助减轻水潴留的症状,如限制钠盐摄入、适度增加运动量和使用利尿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对于许多患者来说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水潴留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见。
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调整。
如果你对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
β受体阻滞剂与心律失常的治疗
张贵明 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
临床第一个 -受体阻滞剂Pronethalol于1962年问世,对心绞痛有效,因在动物体表现的副作用而未被推广,但其发明者James W Black 1988年因提出-受体阻滞剂的概念而获诺贝尔医学奖
第一章
受体阻滞剂的特性 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5.心房颤动 对于持续性和永久性的心房颤动患者,联合应用b受体阻滞剂和地高辛可以有效地控制运动和休息状态下的心室率。对于快速心室率不伴预激综合征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需要紧急控制心室率的情况,静脉应用b受体阻滞剂是合理的。但需要排除有明显心功能不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支气管痉挛等情况。静脉用药中需监测 患者是否有低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在转复窦性心律方面, b受体阻滞剂并不具有转复窦性心律的疗效,但是有助于提高复律的成功率和预防复律后心房颤动的复发。
心脏性猝死 Faramingham心脏研究表明,心脏性猝死中90%与心律失常相关,而心律失常性猝死中,80%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循证医学资料表明, b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病死率和发生率,也是惟一被证明能够降低猝死的药物,这一作用是其他药物不能替代的。
b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小结
多种危重、常见的心血管病存在交感神经激活,b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
3.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为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慢-快型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这些患者一般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有效的根治办法。 b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心室率,缓解症状。同时b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等)可以预防此类心律失常的频繁发作。 应该注意,对于任何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存预激综合征伴有旁路前传的患者,应避免应用b受体阻滞剂。因为b受体阻滞剂虽然可以降低房室结的传导却不能降低旁路的传导,而经由旁路的快速前向传导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阻滞剂是联合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阻滞剂与ACEI、ARB、利尿剂CCB都能起协同作用 单药初始剂量约30%~40%的患者即可控制血压;为达目标血压,60%~70%的患者须联合用药 二药联用:与CCB、ACEI联合是常用的选择 三药联用:β阻滞剂+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 四药联用:β阻滞剂+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CCB
-阻滞剂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地位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冠心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降压治疗首选-阻滞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应使用-阻滞剂 心梗后患者应使用-阻滞剂
STEMI 住院期处理:阻滞剂治疗 (ACC/AHA Guidelines 2004)
冠心病患者神经内分泌激活
N 硝酸酯类 D 冠脉扩张剂
冠心病
心肌缺血
交感兴奋
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浓度
心率 心收缩力
冠脉狭窄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吸烟
动脉 粥样硬化
β阻滞剂
Ca
恶性循环
Ca
N
D
β
Ca
N
恶性循环理论
心理社会应激事件–防御反应-猝死
Wikstrand & Kendall. Eur Heart J 1992;13 Suppl D:111-120. Åblad et al. JACC 1991;17:165A
200 qd
β受体阻滞剂适应症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
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患者初始和长期治疗药物之一,可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此类药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效果与其他降压药相仿,单用或与利尿剂合用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降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钙通道阻滞剂(CCB)相似。 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高循环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优先考虑应用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在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解析
β受体阻滞剂在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解析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
心绞痛的发生与心脏过度劳累有关,而心率过快会使得心脏负担加重。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的作用,减缓心率,从而降低心脏的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脏收缩力。
在心绞痛发作时,心脏为了满足氧气需求,会增强收缩力。
然而,过强的收缩力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甚至引发心肌梗死。
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弱心脏的收缩力,降低心脏的氧耗,有助于缓解心绞痛。
β受体阻滞剂还能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
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脏舒张不良,进而影响心脏的充血和氧气供应。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增加心脏的充血量,提高氧气供应,减轻心绞痛的症状。
β受体阻滞剂还能减少心脏猝死的风险。
心绞痛患者存在心脏猝死的风险,而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脏猝死的风险,这是因为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率、降低心脏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脏的氧耗,减少心肌缺血的程度,降低心脏猝死的风险。
β受体阻滞剂能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
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缺血,而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脏的氧耗,减少心肌缺血的程度,从而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在心绞痛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降低心率、降低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减少心脏猝死的风险以及减轻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
心绞痛的发生与心脏过度劳累有关,而心率过快会使得心脏负担加重。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的作用,减缓心率,从而降低心脏的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脏收缩力。
在心绞痛发作时,心脏为了满足氧气需求,会增强收缩力。
然而,过强的收缩力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甚至引发心肌梗死。
我在分析文献的过程中发现,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弱心脏的收缩力,降低心脏的氧耗,有助于缓解心绞痛。
2.β-受体阻滞剂
结构特征
4-取代苯氧丙醇胺
–4-胺取代(包括酰胺、脲、磺酰胺等)
–4-醚取代
代表药物
–Practolol
--Atenolol
普拉洛尔
阿替洛尔
结构特征
氨基直接与芳环连接者都有微弱的部分激动 作用
对位胺取代加上邻位取代的药物如 Acetatolal也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醋丁洛尔
Atenolol和Metoprolol
目前世界上销售最广的β-受体阻滞剂 –没有任何激动性质 –两者的结构虽不同,物理性质相似
仅脂水分配系数相差较大,但与选择性无关
(三)非典型的β受体阻滞剂
结构特点
光学活性
RR体
有β阻滞作用
–称为Dilevalol,有旋光性,[α]-30.6°(乙醇)
SR体
有α1阻滞作用
SS异构体和RS异构体 无活性
药用(±)
用消旋体的原因
具α1和β受体阻滞作用 用于重症高血压治疗和充血性心衰的治疗, 有协同作用 –单纯性的β-受体阻滞剂血液动力学效应使外 周血管阻力增高
致使肢端循环发生障碍
–在治疗高血压时产生相互拮抗
β-受体阻滞剂药物的构效关系 ������
侧链氧化成羧基
同类药物
纳多洛尔(Nadolol) –长效的β-受体阻滞剂
血浆半衰期较长 每日口服一次
–水溶性较大
中枢副作用较小
超短效药物
艾司洛尔(Esmolol) –t1/28 min –适用室性上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局部缺血 –几无副作用
结构特点
引入易代谢失活部分 –芳基碳链末端有一甲酯 –易被血浆脂酶水解 –水解代谢物,仅微弱活性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一、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β-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中的β-受体来发挥治疗作用。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和心肌改变,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阻断这一过程来减轻心脏的负荷,减少心率和改善心肌的收缩功能。
二、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心肌功能: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缓心率,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的收缩功能,延缓心肌重构,并且减少心肌细胞死亡。
2. 减少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可以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3. 缓解心力衰竭症状:β-受体阻滞剂可以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和水肿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现状目前,β-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线药物,并且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临床指南明确建议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积极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一些新的β-受体阻滞剂也在不断研发和应用中,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四、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局限性虽然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1.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 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心率减慢等,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心功能和血压。
3. 对于伴有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也需要谨慎考虑。
五、结语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减少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并且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指南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指南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多。
其中,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正确、有效地使用这类药物。
一、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兴奋作用,从而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效果: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降低心脏的氧耗和改善心脏的氧供。
这些效应使得β受体阻滞剂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
二、适应症1. 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是一线药物,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肌梗死: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早期应用能够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降低病死率和猝死率。
在患者稳定后,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防止心肌梗死的再发,提高预后。
3. 心力衰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并减少住院次数。
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小心调整剂量,避免加重心力衰竭症状。
4. 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对某些心律失常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如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三、禁忌症虽然β受体阻滞剂在很多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广泛,但也有一些情况下是禁忌使用的,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脏传导阻滞;2. 低血压或血压过低;3. 支气管哮喘或严重COPD患者;4. 反复发作的周围血管痉挛性疾病(如雷诺综合征);5. 严重肝功能不全。
四、注意事项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剂量选择:开始使用时需小心调整剂量,逐渐增加,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症状等,避免出现副作用或加重原有病情。
2.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剂量和药物种类。
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介绍
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介绍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它们通过作用于β受体来延迟或阻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
根据其选择性和作用机制的不同,β受体阻滞剂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第一代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是早期开发的药物,例如普萘洛尔(Propranolol)和纳达洛尔(Nadolol)。
它们可作用于β1受体和β2受体,导致心脏搏动减缓、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
此外,这些药物还可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因此患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慎用。
第二代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例如美托洛尔(Metoprolol)和比索洛尔(Bisoprolol),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主要作用于心脏的β1受体。
这些药物减少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但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较小,因此相对不会引起支气管痉挛。
第三代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例如拉贝洛尔(Labetalol)和卡维地洛(Carvedilol),结合了α受体阻滞作用和β受体阻滞作用。
这些药物既可以阻断β受体,降低心率和收缩力,又可以阻断α受体,导致血管扩张,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第四代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是相对较新的一类药物,例如瓜地洛尔(Landiolol)和普罗洛建(Proglumetacin)。
它们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主要作用于心脏的β1受体,且作用较短暂,可在需要时迅速起效,用于急性心肌缺血等急性病情。
另外,还有一类无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例如拉度洛尔(Ladolol)。
虽然它们不区分β1受体和β2受体,但由于其作用较弱,对β2受体的阻滞作用不明显,因此对支气管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外,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给药途径的不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也有差异。
有些药物需要每天服用,而另一些药物可通过注射给予,适用于急性血压升高或心脏病发作等紧急情况。
总体而言,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重要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根据其选择性和作用机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β受体阻滞剂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β受体阻滞剂作用
β受体阻滞剂作用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从而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脏的负荷,并改善心脏的功能。
首先,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率和血压。
通过阻断心脏的β1受体,这些药物减慢了心脏的收缩速度,使心率减慢。
心率的降低意味着心脏有更多的时间来填充和排空,使心脏的工作更加高效。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能降低体外周血管的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降低心率和血压有助于减轻心脏的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的供氧和排泄功能。
其次,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脏的节律异常,如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减少心脏的兴奋性,从而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抑制心脏的自主节律生成,使心率更加规律。
另外,β受体阻滞剂还有抗心缺血的作用。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供氧不足所导致的,表现为胸痛和不适感。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可以减少心脏的氧需求,改善心肌的供氧情况,从而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延缓心衰的进程。
心衰是一种心脏功能不全的疾病,表现为心脏泵血能力降低,导致肺水肿和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不良。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脏的功能,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延缓心衰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尽管β受体阻滞剂有许多益处,但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头晕、低血糖和性功能障碍等。
此外,某些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哮喘和窄眼角闭合性青光眼等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之前,患者应该告知医生他们的过敏史和其他疾病,以及使用其他药物的情况。
总之,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常用的心血管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脏功能,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疾病。
β-受体阻滞剂
发现第一个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普拉洛尔
4-取代苯氧丙醇 胺类化合物
H
N4
O
1
O
N
H OH
三、非典型β受体阻滞剂
单纯β-受体阻滞剂因血液动力学效应使外周血管阻 力增高,致使肢端循环发生障碍 在治疗高血压时 产生相互拮抗
同时具α1和β受体阻滞作用药物对降压有协同作用 设计了使同一分子兼具α1和β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 用于重症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
作用靶点
受体: α、β、AngⅡ等 离子通道:钙、钠、钾、氯等 酶: PDE、ACE、HMG-CoA还原
酶、血栓素合成酶及凝血酶等
按药效和作用机制分类
-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 -钙通道阻滞剂(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 -钠、钾通道阻滞剂(心律失常) - ACE抑制剂及AngⅡ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心衰) -NO供体药物(心绞痛、心衰) -强心药 -调血脂药 -抗血栓药 -其他心血管药物
b-受体阻滞剂分类
①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同一剂量对β1和β2受体产生相似幅度的拮抗作用,如普萘洛尔,纳 多洛尔
②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普拉洛尔,美托洛尔 和阿替洛尔
③非典型的β受体阻滞剂:对α、β都有阻滞作用 如拉贝洛尔
一、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
特点:同一剂量对b1和b2-受体产生相似幅度的 拮抗作用
代表药物:盐酸普萘洛尔
盐酸普萘洛尔结构特点
3-(1-萘氧基)
2-丙醇
1-异丙氨
H
H OH
. HCl
S构型 (左旋体)
普萘洛尔: 用于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
最初用于心绞痛; 后来又作为抗心律失常药;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具抗高血压活性
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一、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学特点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发挥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两种。
常见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主要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β-受体阻滞剂通过竞争性结合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冲动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减慢心率、减小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脏的舒张末容积和压力、改善心肌收缩力和松弛功能。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轻心脏负荷: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松弛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从而降低心脏对氧的需求,增加心脏的耐受力。
2. 减少心肌重塑: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影响儿茶酚胺的作用而减少心肌重塑的发生,阻止心肌肥大、纤维化和再生的过程,减少心肌的退行性变化。
3. 改善心室重塑: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室重塑是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改善心室重塑来改善心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4. 改善心功能: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室功能,使心室舒张末压力和容积下降,心电图ST段下降,心脏排血量增加,肺淤血减轻,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5. 预防心律失常: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脏节律。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已经成为了一线药物,被广泛使用。
在临床上,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控制高血压、症状性心力衰竭(NYHA机能分级II-IV级)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功能骤降等情况。
β-受体阻滞剂也是治疗心脏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线药物。
在治疗中,首选的β-受体阻滞剂常为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具体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在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加重心力衰竭症状。
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确保治疗效果。
支气管哮喘遇上b-受体阻滞剂
支气管哮喘遇上b-受体阻滞剂【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
b-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药物,可以通过作用于肺部的b-受体来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困难。
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b-受体阻滞剂被广泛应用,有助于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使用b-受体阻滞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和药物选用,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深入探讨支气管哮喘与b-受体阻滞剂之间的关系,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b-受体阻滞剂的前景看好,这类药物在治疗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效果和生活品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b-受体阻滞剂、关系、治疗、注意事项、副作用、发展趋势、前景、重要性、未来研究、关键词1. 引言1.1 什么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气道炎症和气道过度反应。
患有支气管哮喘的人常常出现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哮喘发作时,气道壁肌肉紧缩,气道黏膜水肿,并且分泌物增多,导致气道狭窄,进而影响呼吸。
支气管哮喘通常发生在特定的刺激下,如气味、烟尘、寒冷空气等,也可能与过敏原有关。
哮喘的发作可突然发生,也可以逐渐加重,严重者可能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预防措施等。
药物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吸入式β2受体激动剂、类固醇和抗白细胞性制剂等。
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什么是b-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药物,通过阻碍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从而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后的效应。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为β1-受体和β2-受体两种类型,而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在这两种受体上。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分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两类。
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从而减少心脏对氧气的需求,适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β受体阻滞剂专业知识讲座
β受体阻滞剂分类
按药物动力学特征分: 脂溶性(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水溶性(如阿替洛尔等) 平衡性清除药物(如比索洛尔)。
β受体阻滞剂分类
脂溶性药物迅速完全从胃肠道吸收,在肠壁 和肝内广泛代谢(首过效应),所以其生物利用 度低(10%~30%),清除半衰期短(1~5小时)。 美托洛尔旳一般剂型每日用药2次,实际上在 某些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有时需每日用药3次。
导正性变力效应,脂肪分解,激素释放等。 心肌细胞膜上有多种受体,主要为β1、β2和α1,
β1比β2受体高4倍。α1受体旳密度为β受体旳二分 之一。α1受体参加调整β受体介导旳效应及血管舒 缩功能。
β-受体阻滞剂旳发觉和临床应用是20世纪药
物治疗学上旳重大进展,伴随临床研究旳进 一步和研究成果旳积累,β-受体阻滞剂适应 征日益广泛。目前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心 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并用于预防猝死, 同步用作急性心梗旳早期干预和心梗后二级 预防。近来更用于妊娠高血压和围手术期 (指心血管疾病旳患者手术、麻醉手术前后 和非心脏手术患者旳心脏不良事件旳预防处 理)。
旳药物,但不推荐水溶性BB作为降压治疗旳 首选用药
(2)目前正在使用BB进行治疗旳患者,应该 继续使用,不应换药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高血压
(3)对合并下列情况旳患者具有不可替代旳 地位,应该首选:迅速性心律失常、CHD、 CHF合并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者 (高血压发病早期心率增快者、社会心理应 激者、焦急等精神压力增长者、围手术期高 血压、高循环动力状态如甲亢、高原生活者 等)和妊娠感谢;禁忌使用或不能耐受ACEI 或ARB旳年轻高血压患者
β受体阻滞剂作用原理
β受体阻滞剂作用原理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
β受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调控着一系列重要的生理过程。
本文将从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原理、分类、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阻断β受体与其配体(内源性激动剂)的结合来发挥治疗作用。
β受体有三个亚型,分别为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它们分布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
β1受体主要存在于心脏,调节心率和心肌收缩力;β2受体主要存在于支气管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调节支气管舒缩和血管扩张;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和肾脏,参与能量代谢和水盐平衡调节。
根据对β受体的选择性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两类。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β1受体,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同时作用于β1受体和β2受体,如普萘洛尔、拉贝洛尔等。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的影响较大,可以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除了具有心脏效应外,还具有支气管收缩作用,适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们在心血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阻断β1受体,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对氧的需求,改善心肌供氧不足的症状。
其次,β受体阻滞剂还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能增加β受体的表达和活性,而β受体阻滞剂则能抑制这种作用,从而减轻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用于治疗焦虑症、青光眼等疾病。
然而,β受体阻滞剂也有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等。
由于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β2受体,因此在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时需谨慎,避免对哮喘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能引起血糖升高、血脂异常、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剂量。
β-受体阻滞剂
中国专家共识
1.高血压患者的风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 ,还取决于患者的并发症、合并症以及其他心 血管危险因素。 2.降压治疗药物的应用需要遵循个体化原 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 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3.在β受体阻滞剂中,选择性β1受体阻 滞剂(例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不良反应较 少,既可降低血压,也可保护靶器官、降低 心血管事件风险。 4.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 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交 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 者。
(四)β受体阻滞剂临床药物分类
分类依据
类别
常用药物
说明
非选择性阻断 β 1 和 β 2 受 体
由于阻断 β2受体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现 在临床已经较少用
对 β 1 受体选择性最高的是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以避免许多因阻断 奈必洛尔,其次依次为 比 β2受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例如哮喘发作、 索洛尔 、 美托洛尔 、阿替 乏力、外周血管缺血及掩盖低血糖症状等 洛尔 新型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由于同时阻断 了 α 受体而减少了因阻断 β 2 受体所带来的 血管收缩性不良反应
2.β受体阻滞剂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血脂、血糖影响小,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长期服用会导致 :TG↑、 LDL↑、HDL↓,使用时应监测血糖、血脂,定期 进行血压和心率的评估,有效地进行血压以及心 率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使用的依从性 和安全性。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β受体阻滞剂一般不用( E ) A.心律失常 B.心绞痛 C.青光眼 D.高血压 E.支气管哮喘 2、β受体阻滞剂药禁用于( B ) A.头痛 B.严重心动过缓 C.心绞痛 D.心力衰竭 E.高血压 3、属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的药物是( C ) A.普萘洛尔 B.拉贝洛尔 C. 美托洛尔 D. 噻吗洛尔 E.卡维地洛 4、美托洛尔属于( D ) A .α受体阻断药 B.M受体激动药 C.β受体激动剂 D.β受体阻断剂 E.α受 体激动剂 5、下列各种高血压,哪种最适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 E ) A .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 B .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 C .高血压伴支气管哮喘 D .高血压伴心动过缓 E. 高血压伴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受体阻断剂的发展概述
β受体阻断剂最初是从异丙肾上腺素的结构改造中发现的:当其儿茶酚结构中的二个酚羟基被二个氯原子取代时得到了第一个β受体阻断剂二氯特诺(dichloroisoproterenal,简称DCI,7-38),在高浓度时能阻断拟肾上腺素药引起的心脏兴奋和周围血管扩张,而不影响其血管收缩作用,但因DCI仍有较强的内源性拟交感活性而未被应用于临床。当苯环用萘环替代后的丙萘洛尔(pronethaol,7-39),几乎没有内源性拟交感作用,然而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及致癌作用,亦未被临床应用。
(二)构效关系
1、β受体阻断剂的基本结构要求与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相似,因二者作用于同一受体,显然苯乙醇胺类β受体阻断剂的芳环与氨基间的原子数与异丙肾上腺素完全一致。芳氧丙醇胺类β受体阻断剂虽然其侧链较苯乙醇胺类多一亚甲氧基,但分子模型研究表明,在芳氧丙醇胺类的最低能量构象中,芳环、羟基和胺基可与苯乙醇胺类阻断剂完全重叠,亦符合与β受体结合的空间要求。
为了适应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药的特点,研究开发了一类长效作用的β受体阻断剂,主要有纳多洛尔(nadolol,7-45)、塞利洛尔(celiprolol,7-46)、塞他洛尔(cetamolol,7-47)等。这类药物的长效作用一般认为与其水溶性有关,因水溶性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较长。波吲洛尔(bopindolol,7-48)是吲哚洛尔的苯甲酸酯,进入体内后逐渐释放出吲哚洛尔而生效,作用时间比吲哚洛尔长十倍,一周给药1~2次便可有效地降低血压。
3、β受体阻断剂的侧链部分在受体的结合部位与β激动剂的结合部位相同,它们的立体选择性是一致的。例如,在苯乙醇胺类药物中的手性碳原子为R构型,具有较强的β受体阻断作用,而其S对映体的活性则大为下降,直至消失。在芳氧丙醇胺类中,由于氧原子的插入使手性碳周围取代基顺序改变,其S体在立体结构上相当于苯乙醇胺类的R构型体(7-50,7-51),所以具S构型的芳氧丙醇胺类阻断药的作用大于其对映体,如左旋的S构型普萘洛尔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动过速的强度为其对映体的100倍以上。
临床常见的芳氧丙醇类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propranolol,噻吗洛尔*timolol,纳多洛*nadolol,左布诺洛尔 Levobunolol,吲哚洛尔Pindolol,氧烯洛尔 Oxprenalol,美替洛尔 Metipranolol,喷布洛尔 Penbutolol,美托洛尔 Metoprolol,阿替洛尔 Atenolol,比索洛尔 Bisoprolol,醋丁洛尔 Acebutolol,艾司洛尔 Esmolol,倍他洛尔 betaxolol
2、β受体阻断剂对芳环部分的要求并不严格,可以是苯、萘、芳杂环和稠环等。环的大小、环上取代基的数目和位置对β受体阻断活性的关系较复杂,一般认为环上2,6-或2,3,6-取代的化合物活性最低,可能是其取代基的立体位阻影响侧链的自由旋转,难以形成符
合β受体所需的构象。邻位单取代的化合物仍具有较好的β受体阻断活性。芳环和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对β受体阻断作用的选择性存在一定关系。在芳氧丙醇胺类中,芳环部分为萘或结构类似于萘的邻位取代化合物,如普萘洛尔、噻吗洛尔、吲哚洛尔、氧烯洛尔等对于β1、β2受体的选择性较低,为非特异性β受体阻断剂。苯环对位取代的化合物通常对β1受体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如阿替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等。此外芳环及环上取代基的不同常影响分子的脂溶性,从而影响其代谢方式,脂溶性较高的阻断药主要在肝脏代谢,如普萘洛尔;反之,主要经肾脏代谢。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
第一节 β-受体阻滞剂 β-adrenergic block agents
本类药物可竞争性地与β受体结合而产生拮抗神经递质或β激动剂效应,主要包括对心脏的兴奋作用盒对支气管及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等。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下降,还能延缓心房和房室结的传导。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率失常,缓解心绞痛以及降低血压等,是一类应用较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
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索他洛尔(sotalol,7-40)、拉贝洛尔(labetalol,7-41)等具有苯乙醇胺基本结构的β受体阻断药索他洛尔是异丙肾上腺素苯环4-位被甲基磺酰基取代的同类物。尽管其对β受体阻断作用不强,但因其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较高,毒性小而被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本品为外消旋混合物,其左旋体的β受体阻断作用很强,右旋体则很弱,但有奎尼丁样作用或局麻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也可用于心绞痛、高血压等,主要缺点是其高度脂溶性,因而易通过血脑屏障,产生中枢效应,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及哮喘。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甘而后苦。Mp162~165℃。在水或乙醇中溶解,氯仿中微溶。
本品在稀酸中易分解,碱性时稳定,遇光易变质。本品溶液与硅钨酸试液反应生成淡红色沉淀。
本品口服吸收率大于90%,主要在肝脏代谢,生成a-萘酚进而以葡糖醛酸形式排出。本品的侧链经氧化生成2-羟基-3-(1-萘氧基)-丙酸而排泄。
拉贝洛尔不仅阻断β受体,同时阻断a1受体,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中度或重症高血压病,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在对丙萘洛尔进行结构修饰时发现了一系列芳氧丙醇胺类β受体阻断药。其结构特点为取代基连接在萘环的C1位上,并且在萘环与β-碳原子之间导入了-OCH2-基团。这类药物中有许多无拟交感活性,其β受体阻断作用比苯乙醇胺类强,对β1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β受体可分为β1和β2两种亚型,前者主要分布在心脏,后者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各种不同的β受体阻断药对这两种受体亚型的亲和力不同。β受体阻断剂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非特异性阻断剂:该类药物对β1、β2受体无选择性,在同一剂量时对β1和β2受体产生相似幅度的阻断作用,故又称为β受体阻断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因同时阻断β2受体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副作用。2、β1受体阻断剂:该类药对心脏的β1受体具高选择性,对外周受体阻断作用较弱。3、β2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地阻断支气管或平滑肌的β2受体,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高血压患者不产生降压作用。
该类药物中作用最强的β受体阻断药为噻吗洛尔(timolol,7-42),其作用强度为普萘洛尔的8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心绞痛及青光眼。特别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良好疗效,优于其他传统的降压眼药。苯环对位取代的药物均为特异性的β1受体阻断剂,其中比索洛尔(bisoprolol,7-43)是特异性最高的β1受体阻断剂之一,为强效、长效β1受体阻断剂,作用强度为普萘洛尔的4倍,美托洛尔的5~10倍,且对胰腺受体抑制较轻,因而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用更有利。
4、侧链胺基上取代基对β阻断活性的影响大体上与β激动剂相似,常为仲胺结构,其中以异丙基或叔丁基取代效果较好,烷基碳原子数太小或N,N-双取代常使活性下降。
盐酸普萘洛尔(propanolol hydrochloride)
化学名1-异丙氧基-3-(1-萘氧基)-2-丙醇盐酸盐。曾用名心得安。
β受体阻断剂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缺点是抑制心脏能,且对患支气管疾病患者可诱发哮喘,有时可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为了克服此缺点,利用软药设计原理在分子中引入代谢时易变的基团而发展了一类超短效β受体阻断剂,其代表药物为艾司洛尔(esmolol,7-44),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甲酯结构,在体内易被血清酯酶代谢水解而失活,因此作用迅速而短暂,其半衰期仅8分钟,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紧急状态治疗,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停药后可立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