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政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及未来发展相关建议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及未来发展相关建议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能减少污染、节能环保、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研究及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公共交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一、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现状1. 分散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较为分散,涉及的部门和单位较多,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
2. 行业监管不够完善公共交通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涉及到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然而目前的监管体制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范,给一些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
3. 技术发展不够快速公共交通行业的技术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对于新兴的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导致公共交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4. 缺乏创新机制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缺乏创新机制的引入,政策制定和管理思路相对保守,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城市发展需求。
1. 深化改革,推动整合应该深化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行业整合,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和规划,提高运营效率。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公共交通行业的监管,统一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3. 加强技术创新鼓励公共交通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打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4. 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和改造的投入,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5.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公共交通企业在服务模式、管理体制、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交通行业,推动公共交通的多元化发展。
6. 加强城市规划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加强城市规划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建立起统一的城市交通规划体系,合理布局、优化线路,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出行选择。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改进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改进道路交通事故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为了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出行安全,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中国,交通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也需要更加注重研究和改进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一、现状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3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中国的交通事故数量居高不下。
因此,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们需要研究和改进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目前,中国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严格性不够:当前的交规很多属于司法的范畴,而管理却不够到位,严格的管控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不够,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屡屡发生。
2.管理手段单一:警察执法的力度不够,电子认证、罚单的权威性不够,也给违法者提供了侥幸心理和机会,给交通事故带来更多的隐患。
3.公众安全意识不强:许多公民对交通法规及其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不高,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有些人甚至被常年弱化的安全知识,自认为只要“小心开车,听天由命”,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造成巨大隐患。
4.启示瞄准性不够:车辆乱停乱放、挂号出租、闯红灯等现象屡屡发生,而对这类违规行为的投诉一直没有实质性措施,质量与数量也都不一定。
因此,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避免的重要议题。
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改进模式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我们需要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1.完善道路安全管理制度:政府应不断加强道路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注重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为实现交通法规制定、实施、强化权威性奠定基础。
2.高效合理的手段:警察执法、技术手段相辅相成,可以有效地惩治那些违规行为。
特别是随着VR、AI等高科技手段的逐渐完善,可以更好地实现焦点区域监控,判定事故原因,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3.提高安全意识:多渠道的交通安全宣传,包括媒体宣传、校园教育、车主金融与导向性语言等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意识。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制定改革方案
组织实施
明确改革目标、原则、内容与措施,形成 具体的改革方案。
按照改革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措 施的落实。
评估调整
巩固提升
对改革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改革方案和优化措施。
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交 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交通运 输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研究
汇报人:XX
20XX-02-03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现
状 • 国内外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比较 •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方案设计 • 改革方案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
100%
日本模式
实行中央集权制,交通管理权限 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通过制定 和实施统一的交通政策和规划来 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80%
欧洲模式
注重跨国和跨区域的交通运输协 调发展,通过建立共同的交通政 策和规划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
国内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概述
历史沿革
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经 历了多次变革,逐步形成了现 行的管理体系。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和 文献综述,缺乏实证研究和案 例分析,未来可加强这方面的 研究。
由于大部制改革仍处于不断探 索和完善阶段,本研究提出的 改革建议可能具有一定的时效 性,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 调整和优化。
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 关注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与 其他相关领域(如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等)的协调与配合问 题。
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比较研究
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比较研究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前言 (1)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2 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2)1.2.1 健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1.2.2 高效透明的交通事故统计系统 (3)1.2.3 完整的道路交通安全科研体系 (3)1.2.4 专门的政府交通安全管理部门 (4)1.2.5 跨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合作机制 (4)1.3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4)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6)第二章道路交通安全 (7)2.1 道路交通安全的概念 (7)2.2 道路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7)2.3 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 (8)2.4 道路交通安全的各影响因素 (8)2.4.1 人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9)2.4.2 车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10)2.4.3 道路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10)2.4.4 环境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11)2.5 本章小结 (11)第三章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具体情况 (12)3.1 国外典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12)3.1.1 美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12)3.1.2 英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13)3.1.3 澳大利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14)3.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15)3.2.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15)3.2.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不足 (16)3.3 本章小结 (17)第四章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18)4.1 改进原则 (18)4.1.1 管理方式以“预防为主”为原则 (18)4.1.2 管理体制以“公共管理”为原则 (18)4.1.3 对策以效能为原则 (19)4.2 改进措施 (19)4.2.1 逐步改革与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20)4.2.2 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管理 (20)4.2.3 加大交通安全执法力度,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1)4.2.4 提高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性能,保障运输安全 (21)4.2.5 将道路安全因素贯穿于道路设计、建设、管理之中 (22)4.2.6 优化交通安全环境 (22)4.2.7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建设 (23)4.3 本章小结 (23)第五章重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24)5.1 重庆道路安全现状 (24)5.2 重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24)5.3 重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5)5.3.1 设施不足、技术落后 (25)5.3.2 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25)5.3.3 交通安全宣传缺乏力度 (25)5.3.4 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交通安全管理的影响 (26)5.4 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26)5.4.1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6)5.4.2 加大研究天气、气候等自然条件对重庆行车安全的影响 (26)5.4.3 建立地下、地面、地上空间利用的立体的交通系统 (27)5.5 本章小结 (27)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28)6.1 总结 (28)6.2 展望 (28)6.2.1 建立权威的交通综合管理协调机构 (28)6.2.2 设计、建设可以预防交通事故的道路系统 (29)6.2.3 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29)6.2.4 进一步深化高新交通安全技术研发及应用 (30)致谢 (31)参考文献 (32)摘要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城市交通管理新模式分析
城市交通管理新模式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管理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城市交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城市交通管理需要开创新模式。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管理的背景、难点、发展趋势、新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交通管理的背景城市交通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城市交通管理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交通瓶颈:城市交通瓶颈不仅仅是交通拥堵,还存在多种问题,如道路破损、路况不良、环境污染等。
2.城市交通安全:城市交通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城市交通管理需要在提高交通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之间做好平衡。
3.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增长导致了城市交通量增加,也是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4.交通出行方式多样性: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采取的交通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城市交通管理需要适应多样化的交通出行方式。
以上几个方面都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重大的挑战,需要开创新模式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城市交通管理的难点城市交通管理难点是指城市交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程度低: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难以解决。
2.交通拥堵严重: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大大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效果。
3.交通安全难以保障:城市交通安全难以保障,尤其是在道路交通密集区域,交通事故频发。
4.交通建设成本高:城市交通建设成本高,往往需要巨额投入,但效果难以保证。
以上几个方面也是城市交通管理新模式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三、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城市交通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基于城市交通管理背景和难点分析,目前城市交通管理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交通建设:通过智能交通建设,实现交通流量的智能控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出行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环境。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竞争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对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优化、规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管理主体看,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以政府为核心,由政府主导信用公共服务、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市场发展为主要特点。
市场主导型模式以市场为核心,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政府承担公共服务监管和市场监管职能,市场自由竞争,以及配套政策和社会监督保障市场公正竞争为主要特点。
其次,从服务范围看,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可以分为宏观治理和微观治理两种模式。
宏观治理主要是为公共交通系统制定政策、规划、标准和法规等,健全公共交通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保障公共交通服务的顺畅运行。
微观治理主要是指对各类公共交通企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和监管,如票价定价、维修和保养、车辆管理等。
最后,从服务组织看,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可以分为集中组织和分散组织两种模式。
集中组织模式倾向于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中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机制。
分散组织模式倾向于在市场的引导下,通过放开市场准入、推动竞争,并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来实现优质公共交通服务的建设。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详细了解各种治理模式的特征与优缺点,为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品质和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便捷。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及未来发展相关建议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及未来发展相关建议公共交通是指由政府或私营企业提供的针对广大市民提供的运输服务。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多方面的好处。
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国外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借鉴以及未来发展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1. 管理体制的分散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存在着分散的问题,由于交通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明确,导致公共交通管理的权责不清晰,管理效率低下。
2. 市场化程度低我国公共交通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企业都是由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导致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3. 缺乏创新在公共交通管理中,创新和技术应用程度不够,导致公共交通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市民出行的多样化需求。
二、国外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借鉴1.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领导地位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拥有较大的权力和资源,能够对公共交通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并且能够与其他部门有效协调,提高管理效率。
2. 增加市场竞争机制一些国家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中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3. 推动科技创新国外一些国家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中注重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2.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推动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推动科技创新,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优化线路规划和运营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3.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公共交通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的监管,提高公共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公共交通的良性发展。
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是执行交通管理的政府部门的机构制度。
我国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虽早,但是发展缓慢,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在20XX年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交通大部制改革对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有诸多影响。
首先,促进了政事分开。
大部制改革实行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决策指挥,相关执行部门专注于执行,增强了执行力,这样将能够更快地应对突发危机,更有效地处置突发问题。
其次,减少了行政成本。
以往由于是小部制,管的事多,层级又多,导致行政成本高。
大部制改革使得行政部门精简,成本自然减少。
再次,促进了决策权划分。
大部制实行后,党的组织机构间接性地负责政治决策,主要由政府部门做出直接性的可靠的行政决策。
最后,有助于综合运输规划。
综合运输体系的演变,要做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作为交通建设的终极落脚点,应从体制改革着手。
一、我国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1.现状我国现存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有3种模式。
第1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
该种模式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多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错管理的模式。
纵观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沿革,该模式仍处于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变化的最初阶段,即大体上沿袭了传统条块分割、垂直领导的分散管理模式,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
第2种是对城乡道路由交通部门执行运输实施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处于国家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演变的中间时期。
第3种是综合交通管理模式,即“一城一交”。
这是目前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是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模式演变的一大进展,为构建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存在的问题虽然各方通过多种方法致力于我国交通行政管理机制的改善,但是交通运输行政机制依然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政府部门对于交通运输不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低效率的行政管理以及分工过细、机构重叠、与其他有关部门沟通机制不完善等都是造成交通行政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原因。
交通问题专家提出地方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模式
鉴于目前我国现行地方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模式各异、体系较乱,分工过细、机构重叠,政企、政事、政社不分,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对我国地方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方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该项研究报告认为,适应当前交通事业发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是交通厅(局、委)加公路局、道路运输局、港航局以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授权的其它专门管理机构。
这一基本模式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为领导,以公路局、道路运输局和港航局等专门管理机构为主线,以科学合理的条块关系为联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乡分级管理的模式。
报告同时指出,水运管理机构不宜强求统一,应视各地水网发达程度设立相应规模的行政管理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及其所属专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如下: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主要职能: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工作的法规、方针和政策;制订本区域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法规、方针和政策,并监督执行;制订并组织实施本区域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规划、计划。
负责本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规费及通行费的管理与监督,监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使用;负责区域内公路、水路通行环境和通行条件管理;负责本区域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维护平等竞争秩序;负责对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进行调控;负责权限范围内的水上安全监督(含乡镇船舶安全监督的行业管理)、船舶检验、通讯导航、救助打捞、防止船舶污染以及航道管理工作;负责本区域港口行业管理及岸线使用审批;负责交通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负责交通运输行业利用外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负责本区域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和交通运输战备工作。
指导交通运输行业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负责地方政府授权承担的其它管理职能。
厅(局、委)属公路局主要职能:执行国家和地方公路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计划;组织实施本区域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路政管理、道路通行环境和通行条件管理以及公路养护与改造管理;实施区域内高速公路、国省道主干线的直接管理;实施收费还贷、经营性收费等道路(桥、隧)通行费收缴的行政管理等。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及未来发展相关建议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及未来发展相关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公共交通的管理及其体制的完善也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本文就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及未来发展相关建议进行探讨。
一、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现状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存在着由多个行政单位和多个经营主体共同参与运营的情况。
这种分散式管理比较缺乏协同作用,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同时,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较高,运营效率不高,需要补贴和财政支持。
1.决策机制不够科学化目前的公共交通决策机制多为政府主导,部门间协调不够密切,导致公共交通建设规划、线路布局、票价定价等方面的决策不够科学化,缺乏市场化手段的引入。
2.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目前的公共交通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监管责任分散,监管手段不足,容易引发运营主体的积极性不足。
同时,监管部门的工作重心偏向行业的安全、环保、服务等方面,对公共交通市场运行的监管不够。
3.公共交通市场化程度不足公共交通的运营主要依赖政府的补贴和财政支持,直接影响了其市场化程度。
目前的公共交通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竞争压力不够大,运营的成本较高,效率不高。
应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和市场化的公共交通决策机制,加强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公共交通向市场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应该完善公共交通监管体制,关注市场运转,从制度上对公共交通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管,促进公共交通运营主体之间的竞争,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应该加快公共交通市场化进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的竞争力。
同时,鼓励私营资本参与公共交通的经营管理,促进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和市场竞争,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市场化建设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社会公众的期待。
从市场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方面全面加强公共交通管理,才能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
不同城市的城市交通管理制度比较与评估
不同城市的城市交通管理制度比较与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管理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
不同城市对于交通管理的追求有所不同,今天我们来对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和评估。
一、北京市北京市目前在交通治理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北京市交通管理采取了限制车辆尾号、实行单双号、实行高峰拥堵收费、实行交通违法抓拍等诸多手段。
其中,限制车辆尾号和单双号实行的效果尤为显著。
这两项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北京市的交通压力。
此外,北京市还在应用先进的交通技术,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大数据等。
然而,北京市的交通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北京市存在不少违法违规的导向标和交通标志,这给机动车驾驶员带来了困扰。
同时,北京市的公共交通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地区的地铁线路并不完善,导致一些车辆仍然需要经过繁忙的区域通行。
二、上海市上海市的交通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上海市采取了限制车辆尾号、实行拥堵收费、实行公共自行车等多种方式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此外,上海市的公共交通建设也比较完善,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供人们选择。
不过,上海市的交通治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交通违法违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尤其是在拥堵的路段,一些车辆经常违规占道。
此外,上海市的出租车数量相对较少,一些区域的出租车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三、广州市广州市的交通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广州市实行了限制车辆尾号、实行拥堵收费等多种措施。
此外,广州市还在加快地铁等公共交通工程的建设,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度。
但是,广州市的交通治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地区的公共交通覆盖范围仍不够完善,市民的出行需求仍无法满足。
同时,广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还较为突出,一些重要路段经常出现交通拥堵。
四、深圳市深圳市在交通治理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深圳市实行了限制车辆尾号、实行公共自行车等多种手段,同时加快地铁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
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E O O C A济 O I L发 展 O ME T C N MI经 N 与 社 A E E P N DS C会 D V L
V L 9 N .0 O . . o 1
OC . 0 l T 2 1
我 国 交通行 政 管理体制创 新 研 究
范 冠峰
[ 要 】我 国当前的交通行政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分散式执 法体制 , 摘 其特点是条块分割、 出多门、 政 各自 为战、 职能重叠。改革 1有模式, 日 是依法行政 的必然要求。体制创新应注意以下问题 : 交通本 身的 从 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 严格依 法治交; 借鉴和吸收发达 国家和地 区的先进 经验和做法 ; 采用逐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方式; 大改革力度 , 加 为构建大交通体制扫除障碍。
交通行政管理机构多头设置 , 分散于交通稽查 征费局 、 公路管理 、 道路运输管理 、 港航管理、 水上 安全等部门的专业执法机构 中, 负责各 自的行政管
国大交通管理体制仍停留在构想阶段。 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 , 但中国铁路
系统仍保留着半 军事化 、 政企一体 的计 划经济特 色, 融资渠道单一 , 地方管理条块分割 , 负面新闻不 断。铁道部统领下的中国铁路系统有两大特征 : 一 是铁路的运营和管理体制是政府垄断、 缺乏有效竞 争的政企不分体制的典型。铁道部既是国务院的
南 202 503
[ 中图分类号】D 3 .7 0 5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22 (0 1 1 — 05— 4 62— 7 8 2 1 )0 06 0
策权与执行权合一 , 管理审批 权与监督处罚权合
一
我 国当前 的交通行政 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分散 式执法体制 , 即以行业和专业为准 , 多头设置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首先阐述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概念及特点,然后对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探讨了其优缺点。
结合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对其优劣势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并进行了研究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比较研究,优缺点,发展趋势,国内,国外,城市交通,建议,展望,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如何更好地治理和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成为各个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领域所采取的管理和决策方式。
不同的城市在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城市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有些城市采取市场化竞争的模式,有些城市则采取混合所有制的模式。
这些不同的治理模式会影响到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公平性。
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分析其特点和优劣势,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的2000字内容如下: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可以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成为当前各国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国际上,各国城市在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国家强调市场机制,鼓励竞争和创新;有的国家注重政府主导,建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这些不同的治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同的成效,也产生了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1.2 研究意义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治理模式对于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既有利于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借鉴先进理念,提升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也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引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创新方向。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将对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出行效率,乃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深入研究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效益和服务质量,也将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内容结束】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城市在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方面的运作机制和模式,借鉴国内外经验,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城市在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我国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选择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挖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其创新点和发展趋势,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优化和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持。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及未来发展相关建议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及未来发展相关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持续,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不适应也成为了制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公共交通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一、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是由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营企业共同组成。
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监督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情况。
运营企业负责具体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运营、维护等工作。
虽然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健全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营企业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协同合作不够紧密;二是政府对公共交通管理的资金支持不足,导致公共交通发展受到制约;三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部分公共交通企业出现了不正当竞争的现象,损害了市场秩序。
1. 加强交通主管部门的职能交通主管部门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主要责任方,应当加强其在规划、政策、标准、监督等方面的职能,提高其对公共交通管理的统筹规划和监管能力。
要加强各级政府对交通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确保其有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开展工作。
2. 完善公共交通管理的市场监管机制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共交通管理需要强化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公共交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为有资质、信誉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3. 加强政府对公共交通发展的支持政府应当增加对公共交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的补贴力度,鼓励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也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的参与,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共交通领域,促进公共交通的多元化发展。
4. 推进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推进公共交通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公共交通线路、票价、车辆等信息的实时公开和共享,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共交通信息平台,推动公共交通管理的便捷化、智能化。
安全管理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比较研究
驾驶员需接受再教育或重新考试。
建立驾驶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驾驶证信息的全国联网和共享。这将有 助于交通管理部门及时掌握驾驶员的违法记录和安全状况,为实施有针 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油耗等,评估道路 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安全管理措施效果实证分析
01
02
03
数据收集
收集实施不同道路交通安 全管理措施前后的安全指 标、效率指标和环保指标 数据。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 行分析,比较不同措施实 施前后的指标变化情况。
案例研究
选择典型城市或地区作为 案例,深入剖析其道路交 通安全管理措施的实际效 果。
法规措施
通过制定和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明确交通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 交通行为,减少事故隐患。
工程措施
通过改善道路基础设施、交通信号设 备、照明设施等,提供安全、顺畅的 道路交通环境。
教育措施
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 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技术措施
通过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车辆安全技 术、事故预警技术等,提高交通系统 的整体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04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指标选择原则
安全指标
评价指标应具备客观性、可量化性、敏感 性和综合性,能够全面反映道路交通安全 管理措施的实际效果。
事故发生率、事故死亡率、事故伤害率等 ,用以衡量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效率指标
环保指标
交通拥堵情况、行车速度、道路通行能力 等,评价道路交通运行效率。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比较研究(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比较研究(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比较研究(通用版)1近几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状况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随着机动车辆(汽车)的快速增长亦快速增加,其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1998~2003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死亡人数及受伤人数见表1。
表11998~2003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死亡及受伤人数表年份年交通事故总量/万起年死亡人数/万人年受伤人数/万人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34.6 41.2 61.7 75.5 77.3 66.77.88.39.410.610.910.422.328.641.954.656.249.4至200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2421万辆,平均每百人汽车拥有量不足2辆。
与日、美、欧等交通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条件下,我国汽车无论是汽车保有量还是每百人汽车拥有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日、美、欧等交通发达国家在机动车保有量高、道路车辆密度大的条件下,多年来万车死亡率持续保持在1~2人左右的水平,而我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却高达10人以上,高出近10倍。
1998年世界各主要交通国家万车死亡率及2002年我国机动车万车死亡率见表2。
表2我国2004年及世界一些主要交通国家1998年道路交通事故机动车万车死亡率国名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万车死亡率/人13.711.951.071.451.562.331.511.40由表2知,2002年我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是日本1998年的12.8倍,是英国的9.5倍,是美国的7.0倍。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是指城市管理者将公共交通服务管理在统一的框架下,以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分别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并比较其优缺点。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即由政府主导公共交通服务的发展和管理。
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制
定公共交通服务的管理政策和规划,以及制定相关的投资计划,负责公共交通的实施和维护。
优点是政府可控制操作盈亏,灵活的间隔时间和金融支持;劣势则是政府主导下,服
务创新能力受到限制,援助服务质量提升程度不大。
二、市场化模式
市场化模式即公共交通服务市场化运作,政府部门不再直接参与公共交通企业的经营
管理,而是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监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市场激励机制下,公交企业
更倾向于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劣势则是无法满足个
别民众的用车需求,需爱护老弱的服务不易落实。
三、混合型模式
混合型模式即市场化和政府主导型模式相结合的模式。
政府部门依然会对公共交通服
务进行管理和监督控制,但是会让市场机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优点是政府与企业
共同管理,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程度发挥,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更好;
劣势则是需要政府业务能力、资金等条件的支持,服务优势的产出受到发展阅历的限制。
综上所述,不同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各有优缺点,其选用则要根据城市特点、服务需求和资金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现有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这种体制给交通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便,并总结我国一些交通体制改革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交通体制改革管理模式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城市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交通建设也越来越繁华,相应的交通系统也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中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1]。
然而,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已经认识到要改变现有的交通问题,决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改善交通“硬件”如道路、立交桥、交通附属设施及其用地等,而应同时给予交通“软件”交通规划、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管理、交通决策及其机制等给以足够重视,只有“软硬”兼施,才有可能找到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途径。
1.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中心城市不断推进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部分中心城市还初步建立了“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或“一城一交”的综合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管理部门交叉和职责关系不顺的问题,交通行政管理的职能转变迈出了重要步伐,交通运输的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总体上形成了三种管理模式[2]。
模式一:传统的多部门交叉管理模式,由交通、城建、市政、城管、公安等部门对交通运输实施“多部门交叉”管理,如南京、昆明、福州、南宁、杭州等,共有18个城市。
模式二: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交通部门对公路和水路客货运输、城市公交和市域范围内的道路客运进行统一管理,如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宁等,共有8个城市。
模式三:“一城一交”综合管理模式,即由交通部门对交通运输规划、道路(城市道路和公路)和水路运输、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的行业管理,及市域内的铁路、民航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等进行统一管理,如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深圳、武汉等,共有10个城市。
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深圳市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城市,不断推进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改革。
交通运输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深圳市在交通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难题,如交通拥堵、安全问题等。
目前,深圳以及国内地方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行政管辖权过于单一、集中,缺乏细分,无法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各类交通问题;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与业务水平不一,制度创新不够,管理科学化程度有待提高。
因此,对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和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提高深圳市交通管理效率和水平,为深圳市交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 探索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以加强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2. 推进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满足社会对于交通安全、环保、便捷等需求。
3. 通过对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和改革,为其他城市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和改进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深入分析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其存在的瓶颈和问题。
2. 了解国内外交通行政管理改革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成功城市的行政管理经验。
3. 借鉴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制度,为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提供参考。
4. 提出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和方案,为深圳市交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对于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交通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行政管理的现状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行政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摘要: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参与道路交通管理的政府机构的组织制度。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交通管理模式并从中借鉴可以用于我们国家交通行政管理改革的经验。
关键字: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国外经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参与道路交通管理的政府机构的组织制度。
从交通工程学角度看,交通的构成要素包括人、车(船、航空器)、路,只有三者的有机协调,才能保证道路交通的秩序、安全和效率,科学、高效的交通行政体制是做好交通行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条件。
从经济学意义上说,交通是现代意义上的运输方式,它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和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从行政学层面分析,道路交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社会公众利益。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政府都对交通负有社会管理责任,需要设立相应的政府机构负责交通的管理。
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的交通管理模式并从中借鉴可以用于我们国家交通行政管理改革的经验。
一.美国道路交通管理模式(一)美国交通管理模式的结构交通运输部门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主管部门,警察部门是道路交通管理的参与协作部门。
美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特点则是:虽然针对客观需求,围绕交通安全而构建的组织机构多,但职责不乱,协调不乱,执行不乱。
美国在国家一级设有交通部,各州有交通厅(以及车辆管理局),各市县设有交通局。
交通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运输基础设施规划、产业政策、市场准入、运输行业管理、公路设施管理、交通安全、车辆管理(包括新车认证、车辆注册、发牌发证、车辆检测),驾驶员管理(包括驾驶员考试、驾驶标准、驾照发放)、驾培行业管理、交通监控、交通信号、道路标志线管理。
警察部门参与协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美国的警察部门不指定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是纯粹的现场执法部门。
其次,交通运输部门与车辆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以及相关的行政执法,离不开警察部门的协助。
三是交通部门负责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并有接口提供给警察部门使用,这是警察参与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条件。
(二)美国道路交通与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特点1、依法行政与科学行政的高度统一行政管理既需要法律管理有需要科学管理。
美国的道路交通管理一是管理模式比较科学,二是职责划分比较科学,三是专家行政,四是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关系。
2、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内在属性的认识与管理方式已发生根本转变交通安全管理在本质上是一项综合管理,这种本质要求国家把设计交通安全的各个环节所应负的职责给予总体的划定,并从国家立法的角度对各部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总体的协调,然后根据各部门的组织特点与管理优势,确定所承担的具体职责。
在这种统一规划下,美国总统的执行机构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运输部的三个内设机构、警察部门、非政府部门激动车管理协会,具体承担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职责。
其职责分工特点是,国会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经济技术领域的管理,警察部门负责现场执法。
由于道路交通安全观念与交通安全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体也发生了变化。
在道路交通设施与车辆安全防护措施落后,混合交通普遍存在的时代,“人的行为”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而用强制手段去纠正人的违章行为是警察的优势,警察部门执法的强制性奠定了其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伴随着车辆的持续不断增加,车速的不断提高,道路的不断拥挤,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发因素已从“人的行为”这个单一要素发展为“人、车辆、道路、环境:等多种要素,客观上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改变原来的道路交通安全观念,采取新的管理方式。
1966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交通部法案,将原来的管理交通运输事务的8个管理机构并入交通部,国会将原来隶属与商业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转移到交通部。
1967年美国运输部将上述两个机构进行合并,成立国家公路安全局,隶属交通部的联邦公路署,专门负责道路交通安全。
确立了道路交通运输部门主管道路交通安全的地位,完成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替由警察部门向交通部门的转变。
美国交通部门不断加强对道路安全的管理。
1970年3月,美国交通部把国家安全局从联邦公路署中独立出来,成立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
同年,国会通过国家公路安全法予以追认。
2000年1月1日,美国交通部有从联邦公路局中将商用车辆管理只能分离出来,成立了一个新的内设职能机构��联邦机动商用安全署,专门情话对大卡车和公共汽车的车辆与司机的管理,以便有效降低这两类车辆的交通事故。
二 .英国道路交通管理模式(一)英国交通管理模式的结构英国现行的交通管理主要职责主要由英国环境、运输和地方事务部(即运输部)负责。
在近年来的政府行政改革中,英国普遍实行了“大部制”机构模式,将业务相近或相关性强的的部门尽可能进行合并,以利于部门之间的够哦同协调和政府资源的有效利用。
运输部即是以前的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地方事务三个部合并组成的。
“大部制”改革以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架构有了较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实行“决策�执行”相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
1988年,英国政府在个部之外设立若干“执行局”,专司行政执行职能,负责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目前,运输部内部只保留一些核心部门,负责有关道路交通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监督以及财政资助等事务,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具体事务,大都通过下面的“执行局”和非政府部门的“公共团体”来完成。
运输部现有这类“执行局”和“公共团体”20余个,其中道路交通运输方面的“执行局”有5个。
公路局:负责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设施及其交通的管理、运营和改善等;驾驶标准局:负责驾驶标准制定、驾驶员开始,驾驶员教练登记注册、驾驶员培训的监督等;驾驶员和车辆许可局:负责驾驶执照发放、车辆许可登记、车辆税征收等;车辆认证局:按照欧共体制定的车辆安全、环保标准、为汽车生产厂商提供认证服务等;车辆检测局:负责车辆的法定检测、路边或定点检测、特殊检测、调查车辆事故和故障。
“执行局”本身仍属于政府部门,其雇员保留公务员身份,执行公务员工资,但资金来源却不完全有政府财政来提供。
(二)英国运输部门和警察部门的职责分工英国主管警察事物的最高行政当局是英国内务部,内务部下设警察总局,但警察总局并不负责交通管理。
交通警察的主管部门是“警官协会”,该协会是全国性的警察组织,成员包括全国各地的警察机构。
协会下设交通委员会,专门负责交通执法工作。
目前,全国范围内共设有32个“警察控制办公室”隶属于地方政府,专门负责国家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的交通巡逻和旧执法工作。
地方公路交通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地方警察负责交通执法。
总体来讲,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运输部门和警察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彼此相互配合。
1、以《道路交通法》为龙头法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主要是由运输部负责起草,再征求“警官协会”、内务部等部门的意见,最后提交议会通过。
有关道路交通法的实施细则以及相关政策也是由运输部发布的。
警察部门只是负责执行法规并制定执法手册,并没有这方面的立法权。
警察部门的意见可以通过两个部门的联席会或其上级主管反映到运输部门。
2、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由运输部门负责。
警察之负责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执法。
也就是说,公路上的执法人员只有交通警察,主要行使“现场”执法权。
3、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路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参与程度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公路管理部门依靠靠科技优势承担了大量交通技术设施提供、交通流量控制、交通状况预测、交通数据采集等战略性任务,而交警主要执行纠正违章、限速、恶劣环境下交通官职以及少量的公路巡逻等战术性任务。
公路管理部门与交警共同承担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务,交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三.德国道路交通管理模式(一)德国交通管理模式的结构与英国的“大部制”改革类似,德国将原来的联邦运输部与联邦土地规划和建设部、联邦房屋合并为运输部,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国整个运输行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
运输部主要负责运输、交通方面的法律政策制定和监督执行,具体管理工作一般通过“委托合同”的方式由各个州政府来执行。
在实际的执行中,联邦拥有联邦长途公路(包括联邦高速公路和联邦公路)的立法权,各州拥有自己的州级公路、县市级公路,乡镇公路以及农用经济道路的立法权,各个州实际承担联邦长途公路的行政管理任务。
同样,对于道路交通管制、驾驶员考试和驾照发放、车辆检测等事物,联邦运输部门一般只负责有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监督这些标准的执行,具体的行政管理、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责配置,一般也由各地方政府自己决定。
此外,在德国许多技术工作委托给半官方的工业协会和民间机构来承担。
这些机构既承担政府委托的事务,又想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资金来源也是多渠道的。
(二)德国运输部门和警察部门的职责分工与英国类似,联邦内务部是主管警察机构的最高机构,但在联邦并没有交通警察。
交警属于各个州,唷各个州政府管理,只负责联邦高速公路、联邦公路、州级公路的交通执法。
有关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政策监督等事务,都是由运输部制定的。
警察在公路上的职责主要是作为“现场客观奇怪矿的记录者”来执行这些规定。
警察执法内容不仅仅包括交通违章处理、限速等,还包括保险、路产损坏、救护的登记,一般性的交通事故都由当事人和保险公司自行处理,有人员伤亡的事故,交警除记录事故现场外,也并不对事故责任和赔偿作出决定;只有交通设施出现故障影响交通正常通行,交警才上路指挥交通。
此外,德国许多城市不设立警察局,警察由州政府管。
城市道路交通执行不由警察部门负责,而由其他部门负责。
四.英德两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特点1、实行“大部制”的横向部门格局,有利于相近或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政府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
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关系的理顺,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政府资源的有效利用、各部门政策的整和;另一方面,政府机构和人员更加精简,促进政府只能不断想社会转移和向地方下放。
如国外历来把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管理放在一个部门,设置大的运输部。
近几年,考虑到交通与环保、建设就、住房、地区发展等行业存在着密切关系,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合并。
2、实行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纵向机构格局,有利于保证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平和效率。
如英国将众多的行政执行、公共产品和房屋的提供等集体操作性事务转移到了“执行局”身上。
而德国作为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政府部门主要负责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的缉拿度,将行政执行、公共产品和服物的提供交给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或民间协会来承担。
3、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有利于各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和国家的稳定。
如在公路管理方面,英国公路总局代表运输部负责全国6500英里的高速公路和国家干线公路网的运营、管理和养护工作,尽管该网络承担了全国1/3的今天能够量和一半以上的货物运输量,但里程只占全国公路的4%,其他公路则全部由地方当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