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英文叫做Symbolism ,法语为Symbolisme, 两者十分相似,因由是这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指把一块木板(或石块)分为两半,以表友爱的信物。后来用途逐渐变广。泛指所有能表达观念或事物的标识或符号。如逻辑术语中的“符号逻辑” 英语称之为:symbolic logic, 数学术语中的“数理符号”称为:Mathematical symbol 。“诗的象征” Poctic

symbol ,其用法已从纯粹的符号或寓言的意义上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包括意象和隐喻,等意义的词语了。在实际用途方面,象征既是一个逻辑术语,数学术语,在语义学,符号学,认识论等方面,也常看见它出现。

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很古老的年代就有它的存在。一些文艺理论家谈论《诗经》的创作方法时,就包含了象征在其中了。《周礼·春官》,曾称风、赋、比、兴、雅、颂为六诗。郑玄为其注,中说:“兴者,托事于物。”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宋人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中国之“兴”和西洋之Symbol 有相近之点。但差异之处有甚多。

中国古诗中的象征表现手法,多为象征物与被象征之物(意)融合难分。李商隐的

《蝉》

就是一例。”本以高难饱,徒劳很费声。五更流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乎。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青。

作者用婵来作象征物,以寄托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原是希望能有所作为的,但是,当权者却认为自己所言是“婵噪”而听不入耳。所以诗中有“五更流欲断,一树碧无情。”看看世道,是无法容纳自己的,当这小官,有如桃梗人一样,随水漂泊,居无定处。最后表明自己,也应象蝉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格,安于清贫。

中国古代诗人的象征表现手法,源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先秦时代,多为托物以言志。例如:《诗经》中,多以桑、梅、杞、棠来象征女性。如:《氓》中有一首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脱)说也。”到了魏晋时代。佛教东传,印度的玄学融入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那时的中国文人,写诗时,其象征意义往往表现出一种对哲学的追求。突破了物象的表面界限,去寻求一种把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之景象,和人生地悲欢离合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玄秘境界,超越了先秦儒学的只重视社会与道德方面的内容。带着印度那种梵我合一的特征。以证悟宇宙,本体和历史,人生的哲理。曹操的《蒿里行》,阮籍的《咏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例。

欧洲的象征主义的旨趣在于:“追求将思想内容在感觉形式之内,但感觉形式并非其目

的,??在象征主义艺术中,所有具体的东西不过是用来表达与原初思想奥秘联系的感觉表

象。”其象征物点是指向某种神秘的形而上的理念。例如:兰波有一首《空谷睡着》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个绿色的山穴,

欢唱的小河把银色的褴褛挂在草尖,

阳光在傲岸的山头闪烁,这是一个泛着青苔的空谷,

一位年轻的士兵,张着嘴,光着头,

脖颈沐浴在蓝色荠草的新绿之中,他躺在草丛中披着赤裸的长天,

在阳光垂旧的绿色大床上,脸色苍白地睡去。他双脚伸进葛花中睡去了。

微笑得像个患病的娇童,他感到了寒冷,于是大自然用温暖的怀抱摇着他。

芳香不能再使他的鼻孔抖动,他安详地睡在阳光下,用手捂着心窝,右肋上有两个红色的弹洞。

这首诗,表面看去是一首出色的抒情诗。一个年轻人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睡去了。如果是真的话,这是十分美好的。所以作者着力地去描绘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个年轻人是一个死去了的士兵。这士兵是诗的象征物,他象征着残酷的人类战争。作者要表达的是:人类的战争破坏了美好的大自然。

象征主义文学的正式宣布建立是1886 年。法国诗人勒内·吉尔出版《言词研究》一书。在该书中,作者指出了自波德莱尔以来的前卫派艺术家们的新成就。预示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出现。同年9 月15 日,让·莫雷亚斯在《费家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在宣言中,他提出了点十分有影响的主张。

1、建议用象征主义者称呼前卫派诗人。

2、要求诗人们努力探求内心的“最高真实”

3、象征主义诗歌是说教,夸张,虚假感情和客观摹写的敌人。

4、象征物的使命在于表示出它们与原始意念之间奥秘的相似性。

19 世纪,法国出现了三个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兰波、马拉美魏尔伦,人们称他为

象征主义诗人之帝王。他在1844 年3 月30 日出生在法国的麦茨市。父亲是位军官。

童年以后,大多数日子住在巴黎。1861 年进法学院学习。1864 年开始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他结识了甚多帕尔纳斯派的诗人。他的文学道路,是作为帕尔纳斯派诗人开始的。

《又名忧郁诗章》

1866 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土星人诗集》问世。诗的形式,带有帕尔纳斯派的风格,手法上却接近《恶之花》。写的是巴黎人的灰色生活,充满忧郁的情调,其中,《秋之歌》是世界名著。

长久的啜泣,∕秋天的∕小提琴∕刺伤了我∕忧郁∕枯寂的心。∕ 使人窒息,一切∕又这样苍白,∕钟声响着,∕我想起∕往昔的日子∕不觉泪落。我,宛如转蓬∕听凭恶风∕送我漂泊∕

海北天南,∕象一片∕枯叶。(罗洛译)这一本诗集,是在善于夸张,抒情的浪漫主义诗潮已处于衰微,而提倡客观性,科学性,注重格律和技巧的帕尔纳斯派正在兴起的时候写的,魏尔伦的《忧郁诗章》虽然也注重雕斧凿,但其中都融合着幻想与沉思。《秋之歌》中的律动就象一块小石片在水面上飞过去的时候,贴合在水面漾起了一连串的涟漪,又如小提琴的并弦乐声,一波又一波地流出了婉转的旋律。

1866——1869 年,是魏尔伦德人生转折的第一站。第一部诗集问世后,由于意志薄弱饮酒纵乐的处世态度未变。但是,在他那忧郁的心灵深处,对友情,对幸福,地美好的希望,已经轻轻地泛起来了。其原因是:1867 年,魏尔伦结识了诗人莫泰·德·弗乐维尔德女儿,

非常漂亮的玛蒂尔特· 莫泰。充满着忧郁与欢乐交织着的情感,在他的第二部诗集《华宴集》,又名《游乐园》,于1869 年问世了。这本诗集只有21 首诗。却有多首是世界名作。如《牧神》,《倒在地上的爱神》,《月光》等。《月光》是最典型的魏尔伦式的象征主义诗歌。

“你的灵魂是一幅精选的风景,那假面和贝加摩舞舒展着魔力,弹奏着诗琴,跳着舞,在他们

奇异的齐装下面,却几乎是忧郁的。正当他们歌唱着爱情的小调。

歌唱那胜利的爱情和愉悦的生活,他们似乎对自己的幸福也不相信了,而他们的歌和月光在一起融合。

那宁静的月光,忧郁而美丽,他使鸟儿们在林中沉入梦境,使那些喷泉醉心地啜泣,喷泉石雕中间,苗条而又轻盈。这是一首极富诗意的杰作:喷泉,月光和沉醉在爱情愉悦中的年轻人已经融和在一起了。自然的景物已经是诗中人的象征物。是诗中人心的崇拜对象。让自然景物表现人的心灵境界。

在这部诗集中,熔进了魏尔伦当时所有的矛盾着的感情。有些反映了诗人的惆怅与忧伤。如《倒在地上的爱情》中说:“昨夜的风把他吹倒了,在黎明的/ 呼吸中,大理石的碎屑飞溅开去。/使人悲伤:看到艺术家模糊的名字/在底座上,/在一株树的阴影里。/ 啊!∕使人悲伤:看到了大理石∕孤寂的底座!忧郁的思绪逸出∕又潜入我的梦,梦里有深深的痛苦∕唤起未来的厄运和孤寂。

也有反映诗人渴望单纯诚挚的友情,和内心憧憬着美好的希望。《致其莉梦纳》。“神秘的船歌∕无言的心曲,∕情爱的,既然你的眼∕跟天空一样蓝,∕ “既然你的声音∕象奇异的幻影∕扰乱了我的理智,∕使它如痴如迷,既然你的心灵∕洁白又芬芳,∕既然你的气息∕纯真又朴实。啊!既然整个的你,∕象动人心∕但愿这是真情。

《华宴集》是魏尔伦开始显示自己的特殊艺术风格的诗集。最大的特点是十分丰富的音

乐性。《月光》是最成功的作品。

1869 年,魏尔伦和玛帝尔特·莫泰订婚。纯洁的爱情促使他改变了酗酒、放荡的恶习。生活使他的感情也改变了。他给未婚妻写了很多轻松愉快的诗。在仲夏的季节里,未婚妻穿着带皱领的彩色的连衣裙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于是,他写下了没有忧郁的恋歌《她穿着带皱领的灰绿连衣裙》。

六月的一天,我正焦虑不安,∕她的微笑忽然映入我的双眼,∕她穿着带皱领的灰绿连衣裙∕我赞美,没有可怕的陷阱。∕

在这本诗集里,有一首很别致的诗,名叫苍白的晨星, 在你消失之前,(一千只鹌鹑∕ 在百里香丛中鸣转)

请转向诗人啊,他的双眼满溢着爱,(那云雀∕随着白昼飞往天外)转过你的目光,∕让(它溶化在晨曦里面;多么欢畅!在成熟的麦田中间!)

让我的思想发出光辉,∕让它飞向遥远的地方!∕那露水∕在干草上欢快地闪亮。)在甜蜜的梦里∕我心爱的人儿睡得正酣??∕

(快些,快些,因为已经出现金色的太阳。每段分开两部分来读,没括号的前者是爱情诗,有括号的后者是自然诗,联合起来,它又是一首人生哲理诗。

1870 年6 月,诗人在结婚前两个月,出版了这本名为《幸福之歌》汉名《美好之歌》的诗集。以表达自己对未婚妻的爱情。

在这本诗集的诗作里,魏尔伦更加注重推敲诗句的音乐性,

在创作诗歌的旋律方面,显示了很高的艺术特巧。在一首名叫《秋天的歌》中,作者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头韵法和半谐音法,使诗歌带着很强的音响魅力。

1870——1874 这是魏尔伦一生中产生极大变化的时期。

1870 年8 月,他与玛帝尔特·莫泰结婚。最初,两人的感情十分和谐的。魏尔伦获得了他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1870 年9 月,路易·波拿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了。普法战争仍然在继续。工农群众和广大法国人民纷纷起来自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了,魏尔伦被人民群众的热情鼓舞,参加了国民自卫军。1871 年3月18 日,巴黎工人阶级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成立巴黎公社,国民自卫军是巴黎公社领导下的武装部队,魏尔伦担任了公社新闻处主任。五月流血周以后,他避居外地,八月返回巴黎成为无业者。当时,他已有了一个未满周岁的儿子,家庭是温馨,幸福的,虽然,生活稍有为清苦些。这是,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撼的事,他和另一位象征派著名诗人兰波发生了同性恋,弃子抛妻,两人私奔去了。波兰比魏尔伦年少十岁,两个是在1870年开始通信的。1874 年出版了《无言

的心曲》也译《无词浪漫曲》。

魏尔伦这部诗集,是因他在1873 年2 月,怕兰波离他而去,在布鲁塞尔开枪击伤波兰

的手腕,被判刑两年监禁时出版的。当时,他还在狱中,没有一家巴黎出版社愿意接受这部作品。由朋友爱德蒙·勒佩帝叶出钱。

《无言的心曲》是魏尔伦创作的高峰点。这时,他对自己的放荡有点忏悔之意,生活上

失去了职业,家庭,娇妻,爱子,??感情处于矛盾激荡之中。他是一个极端易动感情的人。于是,他带着倦怠,感伤的情调,祈求宽恕。

在《泪珠洒落我心中》一诗里,他写道:泪珠洒落我心中,∕渐沥秋两飘城空,缠绵恻怀愁绪∕缭绕胸间乱蓬蓬。

柔柔细细秋两声∕跳荡大地敲屋顶,∕ 绵绵密密泣如歌∕衷心惆怅易回应。∕ 无缘无故泪如雨,∕无聊之心求宽恕∕ 次说无由难启齿∕悲伤莫名谁与语?∕ 因由越说越难情∕痛苦沉重心难静,没有爱来没有恨,∕伤语伤心更伤情。

这首诗的法文原稿,是很富音乐性的,著名的音乐家德彪西为它谱了曲。在欧洲很流行。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第一段是从心声到外景,又从外景回应心声,第二段则相反,从景移于心而起反应。

第三段是写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情

第四段是第三段的更深一层的回应。

人们评价说:诗人用飘忽不定的诗句旋律来抒发自己那矛盾重重的心境,把焦急的渴望,婉约的情思,生活的欢乐回忆,痛苦的心灵过滤构成了一片轻灵婉丽的音乐世界,在这片常见而又神奇的诗境中,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梦游者的奇想与幻觉的世界之中。

在这本诗集中,有一组题为《夜鸟》的诗,是1872 年魏尔伦旅居伦敦,布尔塞尔时写的,是怀念玛蒂尔特·莫泰而作。

第五首写道:“我又看见你了。∕我推开半掩的门。∕你仿佛倦了,∕僵卧在床上。

∕??你跳了起来,∕快乐地哭泣着。”

第六首写道:“我又看见你了。∕你穿上夏天的衣衫,∕黄的白的衣衫,∕印着各种各样的花朵。∕??我宽恕你,∕所以我想起你??”

诗人祈求获得宽恕,然而玛蒂尔特无法接这时的魏尔伦,她拒绝去布鲁塞尔与魏尔伦和好。诗人只好写道:

“那么,这些叹息还有什么用?

你不爱我,一切就这样结束,因为男人应该能独自承担的伤痛,我将平静地淡然地忍受苦楚。《夜鸟》第三首。

1874——1881,这是魏尔伦向的依宗教转变的时期。两年的牢狱生涯,对他也是一种刺激。也许他有一段能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时光。在牢里,他学习英语和西班牙语。改掉了(也可以迫使他改掉,因为没有那种生活条件)酗酒与放荡的恶习。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依然写诗,甚至也写了些文艺理论的文章。1875 年离开监狱以后,他在几处小城教师,继续过着比较平静的生活。1881 年出版的《智慧集》就是他这几年的思想和生活。

在这个集子里,有一首叫《倾听这温柔的歌》诗中说:“一个痛苦的灵魂,平静地冰受着∕惩罚和监禁,时间不会久长,∕它是明澈的,象它的教训一样!??

魏尔伦离开家庭以后,没有见过那位未满周岁的孩子。他很想念这个小孩,在《智慧集》里有一首:《我又看见了那个独一无二的孩子》就是为他想念的儿子而写的。诗中说:我又看见了那个独一无二的孩子:∕他似乎触动了我心中最后的伤痕,∕由这引起的剧

烈的痛苦使我相信∕在使人慰藉的一天得到想望中的死。??一双匆忙的∕美丽的小手,将合上我的眼皮。

他希望儿子在他的有生时能来看看他,临终时用美丽的小手合上他的眼皮,然而,这希落空了,那个孩子在他的葬礼都没有参加。

在这本诗集中,最闻名于世的是《瓦上长天》这首诗。

“瓦上长天∕柔复青!∕瓦上高树∕摇聘婷。∕天上鸣铃∕幽复清。∕树向小鸟∕带怨声。∕主啊!上界上涯∕温复淳。∕低城飘下∕太平音。)——你来何事∕泪飘零∕如何消尽∕好青春?(戴望舒译)

这是作者在狱中写的。在比利时的蒙斯监狱,他非常想念被自己遗弃的娇妻与爱子。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深感愧疚,在囹圄之中,方想到外面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好,心中向往而又难以寻觅了。

这首诗是美妙的是诗的旋律,那种短促但很柔和,廻旋而不曲折,赏心悦目的自然都震动着一颗破碎的心。

诗的节奏鲜明,音步排列很规则,一个长句合一个短句,一句轻松活泼,长歌短叹极好

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艺如天成” 瓦莱里的评价应该是精辟而恰当。在寂寞与沉思中再度过三年之后,他出版了诗集《今与昔》这是诗人在总结自己创造的历程,收集了他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其中有著名的文艺理论篇章《诗的艺术》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艺术宣言。它涉及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些重要原则。

首先提出“音乐先于一切” (De la musigine avant toute chose )它包含了四个方面。A 、要使诗产生音乐效果。一首好诗,不仅要有和谐的韵脚,还要有象流水一样剪不断的内在节奏,廻旋,反复的流畅旋律,有如涟漪一样的音响效果。魏尔伦,很喜欢在一行诗中反复使用一些相同元音的词,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如《万花筒》最后一行:dete dans c herbe,an bruit moir éd an ol d'abeile (夏天,草地上,一只闪光的蜜蜂嗡嗡唱)Lete (夏天),L'here (草地)dabeide 蜜蜂,都有相同的元音e 有间隔地排在一句诗中就会引起廻旋反复的音乐效果是稳定的,单数音节的诗句,有一种漂浮感,流动感,有如流水行云,仿佛是欲与还休,带给人的是丰富的想象余地。C、诗歌要易于上口,便于谱曲。④音乐性应和暗示性结合。

接着提出的是:“词不论雅俗,挥洒各自如。”也就是说:入诗的词语,雅语,俗语,书面语,口头禅都可以入诗。关键是:用得是否恰当。放置的位置是必须讲究自然的。

其三是:带着某种误解去挑选字眼。他说:“最难得的是灰色的歌,将模糊和清晰结合” 也就是说:要隐隐约约、明明暗暗、如幻如真。切忌平铺直叙。但诗人并没用提倡用生僻、隐晦难懂之语,提倡的是:单个词看,是明白清楚的,联合成整个诗句时,则成为含蓄,藴籍,带着朦朦胧胧的暗示。这样,人们才能白读不厌。有如:“正午颤抖的光芒。”面纱后面的眉眼。”

其四:诗要有“色调” ( nuance)法语这个词也可作为:“细微的差别”解。也就是说,诗情应该随着诗句千变万化,有如一幅画的色彩浓淡,深浅是无一相同的。这样,一首诗中才有梦中梦,情内情。让人感受到整首诗是用既相同又有别地材料构成的和谐体。

其五:诗人认为:“残酷的思想”“ 亵渎的微笑要避开。”智者的介入会碰撞心灵的诗意冥想。太直接,太外露上能算是“文学” ,不能算是“诗” 。

其六:“捉住雄辩,绞死它的脖子。”也就是说,诗的结构应该曲折,但思想不能在诗的表面中直露,有如演说辞。

其七:“对于诗韵,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全能的。如只求合得韵律,而不求自然,则有如假首饰。

1884 年初版,1888 年曾订再版的《被诅咒的诗人》一书,是魏尔伦对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玛拉梅,柯比埃字,里尔亚当等客观地一一介绍给读者。赞扬这些曾被诅咒的诗人才是富有

创新精神的诗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才真正代表法国诗歌发展的方向。由于这部书的出版,象征主义,诗人们团结起来了。在1886 年莫雪亚斯发表的宣言,宣告象征主义诗歌流派正式建立。也正是这部书让世界上成千成万的读者有较完整的资料来研究象征主义诗歌。

在1890 年左右,魏尔伦已被年轻的象征主义诗人们奉为坛主。在1894 年,还继勒孔特德李勒之后,被奉为法国的“诗人之主” 。但是,在《被诅咒的诗人》出版以后,他虽然还出版过10 部诗集,然而,可读之篇却甚少了。原因是,1885 年10 月,他回到巴黎后,又过着放荡的生活,最后10 年,是在酒馆与医院度过大部分时光。

玛拉美( Stephone Mallarme 1842 ——1898 )玛拉美是前期象征主义与后期象征之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是梦幻象征主义的代表。

1842年3 月18日,玛拉美在巴黎的一家底层职员家出世了,然而,论祖辈却是官宦之家。因此,他成年后,曾经凭想象,为自己取了一个贵族的名字:布朗维立叶伯爵。”

他四岁丧母,父亲续弦,他由外祖父抚养成人,为此,他曾遭受不少人讥讽他是无家之子,幼稚的心灵,埋下了忧伤的种子,15 岁,和他朝夕作伴的妹妹又魂归天国,更受刺激,

性格渐趋孤独,常常忧郁悲戚的情绪,以后,他便发奋读书,以求减轻自己的哀伤。

由于他的人生经历,少年时代就喜爱读和他有类似经历的波德莱尔和爱伦·坡的作品。为了能顺利地看懂爱伦·坡的名诗《乌鸦》。中学时代,就开始学习写诗。这些习作,写满了一白多个练习本。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贝朗瑞”式的诗人。

中学毕业后,便在政府机关当临时雇员,也当过中学的英语教师,在学校,他结识了甚多喜爱文学的年轻人。1872 年,他发表了《太空》、《回春》、《恶运》《苦恼》等。这些作品,都是模仿波德莱尔式的。

他主要是诉说人生的痛苦,带着病态的感觉,空虚的情绪。1866 年,他在《当代帕尔纳斯》上发表了《窗子》、《蔚蓝的天》、《海风》等10 首诗。以帕尔纳斯派的诗人身份,步上法国文壇。这些诗,是他的早期作品,这时,写的多为短诗。

显然是他早期作品的典型风格。

《幽灵》明月添愁。赛拉芬们垂泪沉入梦境,手捏琴弓,在花雾的静谧中,拉着断肠的提琴,

白色的呜咽翔过彩云朵朵的苍穹。

——这是用你第一个吻祝福的日子。

爱折磨人的梦想怡然陶醉在哀愁的馥郁,没用懊悔,没用惆怅,在萦怀着她的心中留下一掬采撷的梦。我粘滞的目光游移在陈旧的马路,当你全发上闪烁着灿烂的阳光在傍晚的长街,巧笑着盈盈出现,我相信看到戴着辉煌冠冕的仙人,往昔,她走过我受宠的孩提时的酣睡,用她那半拢的双手撇下洁白如雪的芳星。

(1862年,20岁时写)这首诗的结构是十分精巧的,作者在人物之前,描绘了一个神秘朦胧、虚幻的仙境,添愁得明月,垂泪的歌手,花雾缭绕中,断肠的琴声如白色的呜咽(轻烟)翔过彩云朵朵的苍穹。这里,诗人运用了波德莱尔德通感理论,视觉,听觉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然而,这是马拉梅式的风格,带着梦幻,虚空的情调。于是在诗中人物的出现便十分引人注目的,然而,作者都用虚写得手法,使读者引人更深的遐想之中去。——这是用你第一个吻祝福的日子。这是以侧写之笔来一个延宕性的转折,使读者进入第二个梦境。并点出:这又是一个“爱折磨的梦想”使人陶醉在“没用懊悔,没用惆怅”的哀愁之中,是谁使诗人充满着矛盾的思绪呢?当读者正在思索之际,诗人用简洁之笔,四行短诗刻画了令人难忘的形象。在陈旧的马路。一头披满阳光的金发,连着盈盈巧笑脸,有如一个戴着辉煌冕的人。”当人们正在赞叹之际,作者笔锋又把读者带入另一个诗的梦境。她用丰拢的双手,撇下洁白如雪的芳星,让孩提时的诗人酣睡。

这首诗的写作技巧是非常高级的,诗人把绘画、音乐和诗很和谐地结合起来。画面是拉

斐尔前派的风格,清新、质朴、恬静。主要的色调是纯洁的白色,周围是一圈又一圈的焕彩。结构是一曲三折,使读者如入朦胧缥缈的梦幻之境。

诗的旋律极富音乐性,曾由好几个音乐谱曲,在民间传唱。有人说:这是诗人思念母亲之作,也有人说写得是一段诗人和一位少女的隐秘的爱情。《海洛狄亚德》(Herodiade 有英雄王冠之意)这是一部作者没有能够完成的,一部谜也似得作品。原计划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诗剧计划是在1864 年想出来的,至1871 年才写出长达134 行的一幕,20 年后,他又写了《约翰的感恩歌》、《前奏曲》(没完成)和《尾声》、《序言》却始终没有写。其中最著名的是海洛迪阿德与奶吗对话的片段。

女主角海洛迪阿德是一位公主。和圣经上的莎乐美有些相似。但并非莎乐美那样为了追

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的人。海洛迪阿德要表达的,是一个珍惜自己的纯洁,弃绝尘世的欢乐,冷若冰霜而自恋的女性形象。然而,她又不是一位性格终身如一的女性。她有时是带着清醒的意识的,如当地与奶妈相处时,有时几乎被处于催眠状态中,如当地对镜顾影并后镜中的影子说话的时候。这样处理,是为了让读者看到瞬间的感性和永恒的幻象交替地,来回出现。

有些专家认为:这本诗剧,是诗人为研究自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而写。巴黎大学博士亨利·尼古拉写过《玛拉美与象征主义》一书。他说:玛拉美对挖掘内心深处的心理学是有预感的。1864 年,已觉得需要摆脱波德莱尔的影响,而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他发现占据了大部分心灵的波德莱尔式的自我里面,有着模模糊糊地存在着的另一部分自我。诗人坐桌子旁写信时,思想和文字如流水似的,非常顺畅地写在纸上,如果是写诗,则觉得困难重重。于是他把自己亲身感到的不正常的两重性,分解为两个彼此不同的角色来写这本诗剧。

《海洛迪阿德》开创了象征主义文学中的纳尔西斯主义的新主题和新的追求。

纳尔西斯(Narccssus 纳尔基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人们认为:他是水仙花的

象征物。

他是河神克菲索斯与女神勒里奥配所生。幼时,母亲曾为儿子是否长寿向先知提瑞西阿斯。答曰:主要他永不了解自己,便长命百岁。当时,无人能解其意。纳尔西斯长大后,非常英俊潇洒,为众多女孩追求,男孩仰慕,而他对谁均冷若冰霜,回声女神埃科钟于他,但却不善语言,只能重复情人说话的最后几个音节,纳尔西斯不理睬她,埃科痛苦不堪,憔悴而逝。哀哀的回声,不断在空中回荡。求过爱的女性纷纷请求司法女神星墨西斯惩罚纳尔西斯。纳尔西斯狩猎归来,途中朝清泉一督,看见一位美少年,他谜住了,目光无法离开水面,想找,又找不着谁是水中人。终于郁闷而忘。这就是司法女神对他的惩罚,也是先知所说的答案。最后泉边出了清雅绝伦的水仙花。纳尔西斯式的主题与追求,成了20 世纪后期象征主义的热门母题。瓦雷里写过《水仙辞》,纪德写过《水仙解》。

《海洛迪阿德》也是诗人对自己主张的“纯诗”理论作形象性的表达。作者认为写“纯

诗”是一种殉道者的事业。应该有一种崇高的接受苦难的思想。海洛迪阿德和奶妈的对话就是这种见解的象征性的表达。奶妈曾经想尽方法劝诱海洛迪阿德接近人世,享受快乐,但是公主拒绝了。奶妈想吻吻公主的手和戒指,给她送洗头的香料,抚摸一下她的头发,公主都认为:这些都是“世俗” 的事情,会玷污她的纯洁,会伤害她的不朽。当奶妈暗示地问公主:你可能是在等待一个英雄,是吗?海洛迪阿德对着镜子中的映象,说:“我是为我,为我自己开花的。”她形容自己是一颗埋在泥土深处的宝石,晶莹通透,但是对于世人是没有一点实际用途的。”这种观点,就康德有关美的观点。她是纯粹美的象征,而不是世俗之人,以利功主义的目光去看待的附庸美,依存美。《圣约翰的感恩歌》其原始素材也来自《圣经》中有关莎乐美的故事。故事说莎乐美爱上了约翰,而约翰坚信上帝,把自己一切都献给上帝,于是莎乐美叫父王,杀掉约翰在头颅被砍时,突然开口讲述在死亡前的这一瞬间的感觉来。最初觉得一片黑暗腹背,然后在刀子的闪光下,脑袋突然昂起,“一刀切断了我和肉体的宿怨,”然后,以纯

(健康快乐悦读)人文常识悦读_象征主义文学有哪些诗人

象征主义者们强调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与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的思想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注重描写个人幻影与内心感受,很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与生硬的说教,主张用有质感的形象与暗示、烘托、对比以及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晶特别重视音乐性与韵律感。 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是最高的。美国诗人爱伦·坡的理论与创作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原理》主张反自然、反说教的诗学观点,还强调形式美、暗示性以及音乐性,是象征主义的理论开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就是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的诗作。 19世纪70、80年代蜚声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伦在《诗的艺术》中提倡:诗歌应该首先要有音乐性,那是流动的、朦胧的、清灵的;选词上要求模糊与精确相结合;要色晕而不要色彩;不要格言警句、插科打诨类的东西。他的代表作品还有《三年以后》、《白色的月》和《狱中》等等。 阿尔图尔·兰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较激进的一位,他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其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他的代表作是《醉舟》、《母音》和《地狱一季》。1912年,兰波成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 斯蒂凡·马拉美,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是象征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的诗人。马拉美的《天鹅》、《海洛狄亚德》和《牧神的午后》是他的代表作品。保尔·瓦雷里的作品有《年轻的司命女神》、《脚步》、《石榴》、《风灵》以及《海滨墓园》。奥地利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的作品有《豹》、《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他的风格晦涩难懂,其中有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以及抽象化的特点。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威廉·巴特勒·叶芝以及T·S·艾略特。叶芝的作品有《奥辛之浪迹》、《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以及《在学童中间》等等,还有理论著作《灵视》。艾略特是英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荒原》和《四个四重奏》。

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综述

前期象征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浪漫主义衰落之际兴起,表现出了对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反拨,将世界看作是一座“象征的森林”。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象征主义(1850—1880)主要代表是美国的爱伦·坡,法国的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马拉美。其中以法国为重镇,以诗歌为重要的文学成就。本文主要对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情况经行分类整理。 一、对象征主义思潮的总体研究 重要著作有由柳鸣九1981年主编的《法国文学史》,袁可嘉《外国现代派文学导论》(1987),郑克鲁《法国诗歌史》(1996),查德维克著、肖聿译《象征主义》(1989),布吕奈尔著、郑克鲁译《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1991),严云受、刘锋杰《文学象征论》(1995),张英伦等《外国名作家传》(2002)王家新,沈睿编选《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如是说》(2005),马塞尔·雷蒙著、邓丽丹译,《从波德莱尔到超现实主义》(2008),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2012)。 象征主义作为两世纪之交的兴起的一场思潮,后又传播到全世界,影响了20世纪以来形形色色的冠之以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深入到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中国“五·四”以后,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 如李金发、戴望舒、梁宗岱王独清等零散地翻译介绍了一些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理论文章,并在不同程度上将其理论运用于自己的创作这使得对这一领域的译介和研究备受关注,成果颇丰。抛开现代文学的学者对这一领域关注,就象征主义本身而言,远不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潮的研究充分,尤其是对前期象征主义的关注远不及后期。从时间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五四至解放前;二是八十年代至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象征主义思潮的观点与我国当时的主流意识对文学的认识不符,成为被批驳的对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对这一思潮的研究逐渐呈现了蓬勃的态势,主要可分为三类的研究:第一是对作家作品及特点的归纳概括;二是诗学层面的分析;三是关于象征主义与其他文学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具体如下: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学期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问题 1.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3.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5.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

象征主义文学简介

象征主义文学简介 阿洲整理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一、概述 (一)、什么是象征: 象征(Symbol),在古希腊是指“拼凑”、“类比”。最早指一块书板的两个半块,互相各取半块,作为信物。逐渐用来指那些参加神秘活动的人借以互相秘密认识的一种标志、秘语或仪式。 象征就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甲事物代表、暗示着乙事物。在象征活动中,象征是用小事物来暗示、代表一个远远超出其自身涵义的大事物,如十字架-基督,用具体的人的感觉可以感知的物象来暗指某种抽象的不能感知的人类情感或观念,如狼-贪婪。 神话世界就是象征的世界,又因为神话是文学之母,所以文学与象征不可分离。 (二)、什么是象征主义: 作为一种创作美学,象征主义古已有之,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始于柏拉图,他不统一的物质世界分为二元的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现象世界是本体世界的模本。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至20世纪2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文学流派。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的来源及其演变继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整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变动不居的术语 “现实主义”(Realism)一词是个弹性极大的术语,它长期处于变动不居的地位。仅达米安·格兰特在《现实主义》的小册子中列举的各种现实主义就有三十多种。 诸如:批判现实主义、持续现实主义、动态现实主义、外在现实主义、怪诞现实主义、规范现实主义、理想现实主义、下层现实主义、反讽现实主义、战争现实主义、朴素现实主义、民族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客观现实主义、乐观现实主义、悲观现实主义、造型现实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日常现实主义、传奇现实主义、讽刺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观现实主义、超主观现实主义、幻觉现实主义、低级现实主义、高级现实主义、单调现实主义、田园现实主义、唯灵论现实主义、自我内心深处的现实主义、大都会现实主义等等(见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2页,昆仑出版公司,1989。) 此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 缺少信任感的术语

“现实主义”一词有如此多的种类,以致人们对这个词产生了不信任感。批评家贝克尔建议:“下一步无论出现什么事,如果都要给它起个新名字,别再叫它…现实主义?或…某某现实主义?,将来我们谈论起来就会容易些。” 也有人说:“现实主义是个声名狼藉的靠不住的概念”。“我不想陷入为…现实主义?下定义的泥淖。”(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4页,昆仑出版公司,1989。) 还有人小心翼翼地加上引号使用现实主义,以表示对它的怀疑。 哲学概念:现实主义 无论对“现实主义”有多少怀疑和不信任,我们仅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这个角度来理解它的含义,并追溯它的来源及其演变的历史。 “现实主义”是从哲学借来的批评术语, 指中世纪经院 哲学的一个派别“实在论”,又译“唯实论”。实在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最初为唯心主义服务,后来,又用来指相对于唯心论的唯物论。但这个术语很不确切。因此,现实主义作为哲学用语,也是含糊不清的,既为唯心主义服务,也为唯物主义服务,常常遭到歪曲。 美术概念: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英文叫做Symbolism ,法语为Symbolisme, 两者十分相似,因由是这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指把一块木板(或石块)分为两半,以表友爱的信物。后来用途逐渐变广。泛指所有能表达观念或事物的标识或符号。如逻辑术语中的“符号逻辑” 英语称之为:symbolic logic, 数学术语中的“数理符号”称为:Mathematical symbol 。“诗的象征” Poctic symbol ,其用法已从纯粹的符号或寓言的意义上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包括意象和隐喻,等意义的词语了。在实际用途方面,象征既是一个逻辑术语,数学术语,在语义学,符号学,认识论等方面,也常看见它出现。 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很古老的年代就有它的存在。一些文艺理论家谈论《诗经》的创作方法时,就包含了象征在其中了。《周礼·春官》,曾称风、赋、比、兴、雅、颂为六诗。郑玄为其注,中说:“兴者,托事于物。”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宋人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中国之“兴”和西洋之Symbol 有相近之点。但差异之处有甚多。 中国古诗中的象征表现手法,多为象征物与被象征之物(意)融合难分。李商隐的 《蝉》 就是一例。”本以高难饱,徒劳很费声。五更流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乎。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青。 作者用婵来作象征物,以寄托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原是希望能有所作为的,但是,当权者却认为自己所言是“婵噪”而听不入耳。所以诗中有“五更流欲断,一树碧无情。”看看世道,是无法容纳自己的,当这小官,有如桃梗人一样,随水漂泊,居无定处。最后表明自己,也应象蝉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格,安于清贫。 中国古代诗人的象征表现手法,源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先秦时代,多为托物以言志。例如:《诗经》中,多以桑、梅、杞、棠来象征女性。如:《氓》中有一首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脱)说也。”到了魏晋时代。佛教东传,印度的玄学融入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那时的中国文人,写诗时,其象征意义往往表现出一种对哲学的追求。突破了物象的表面界限,去寻求一种把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之景象,和人生地悲欢离合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玄秘境界,超越了先秦儒学的只重视社会与道德方面的内容。带着印度那种梵我合一的特征。以证悟宇宙,本体和历史,人生的哲理。曹操的《蒿里行》,阮籍的《咏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例。 欧洲的象征主义的旨趣在于:“追求将思想内容在感觉形式之内,但感觉形式并非其目 的,??在象征主义艺术中,所有具体的东西不过是用来表达与原初思想奥秘联系的感觉表 象。”其象征物点是指向某种神秘的形而上的理念。例如:兰波有一首《空谷睡着》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个绿色的山穴, 欢唱的小河把银色的褴褛挂在草尖, 阳光在傲岸的山头闪烁,这是一个泛着青苔的空谷, 一位年轻的士兵,张着嘴,光着头, 脖颈沐浴在蓝色荠草的新绿之中,他躺在草丛中披着赤裸的长天, 在阳光垂旧的绿色大床上,脸色苍白地睡去。他双脚伸进葛花中睡去了。 微笑得像个患病的娇童,他感到了寒冷,于是大自然用温暖的怀抱摇着他。

象征主义解释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曾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论。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内容提要】象征主义文学是我国新文学中影响最大也是介绍最早的一个派别。"忧郁的情思"里包含着"生活的热忱",是中西象征主义文学所共同具有的 突出特点。两者的不同在于:西方的象征主义者的"忧郁"和"热忱",来自于对社 会的整体否定,以及个人极端发展的强力意志精神,在"人与世界" 这一永恒性 命题中思考人的意义和价值;而中国的象征主义者却总是关注与" 个性生命" 密 切相关的具体社会问题,个人精神所呈现出的"具体性"和"现实性"特点,使他们 对人自身价值的理解没有达到西方象征主义者的高度,另一方面他们却表现出 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就其诗歌意境来说,中国的象征主义不具有西方象征主义 那种哲学意义上的完整性。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中西象征主义虽然都追求诗 的纯美理想,重视想象、比喻、暗示和音乐性等,但在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中 ,抒情与感觉更为重要。 【关键词】象征主义忧郁的情思生活的热忱纯诗 1857年,惊世骇俗的《恶之花》像"光辉夺目的星星"(雨果语)出现在法国诗坛,继后魏尔伦、马拉美、兰波、瓦雷里等人步涉波特莱尔后尘,竞相争辉,形成了举世瞩目的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在本世纪初,当中国文学冲破传统束缚与世界文学发生广泛联系的时候,也是法国象征主义成为世界性文学思潮之际,因此象征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与中国新文学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以其异域的新声唤醒了东方古国的诗魂。 一 源起法国的象征派诗歌、戏剧是我国新文学中影响最大也是介绍最早的一个派别。早在本世纪初鲁迅、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便收了俄国象征派作家安特来夫、迩尔询等人的十多篇小说和寓言,其后《新青年》、《新潮》、《东方杂志》、《少年中国》等刊物都发表了有关象征主义作家及其诗歌和戏剧的评介文字。在时代的内在要求和艺术自身规律制约下,对西方象征主义的广泛介绍必然在文学创作上引发出美丽的艺术之花。纵观中国新文学的整个文学创作,我们可以看到象征主义文学以这样三种形态存在于新文学的创作过程中:(l)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其代表作家是鲁迅。他在《域外小说集》所附的《杂识》中称安特来夫的作品"其文神秘又深,自成一家",称迦尔洵的作品"文情各异迥殊凡作。"在《现代小说译丛》中又称安特来夫的创作是"又都含着严肃的现实性以及深刻的纤细,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俄国作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如他的创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表现之差,而现出灵肉一致的境地,他的著作虽然很有象征印象气息,而仍然不失其现实性的。"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长明灯》等作品就用扭曲变形的方式把人物浓缩到几乎去形存义的状态用以象征现实内容,带有明显的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而鲁迅《野草》

象征主义有什么作用

象征主义有什么作用 【篇一:象征主义有什么作用】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 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 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其主要 特征如下:一、与现实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笔触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在精神世界;二、与浪漫主义大相 径庭,反对直意抒情,主张象征暗示,甚至运用“客观对应物”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三、反对实证 主义和自然主义,重视主观的认织作用和艺术想象的创造作用;四、反对帕尔纳斯派的片面注重描写造 型美,强调音乐性;五、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六、提出了独特的“美的定义”;七、冲破传统诗歌 的禁区,扩大了题材范围。早期的象征主义(即十九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末以法国为主要的源头)是以 反对者的姿态出现,反对实证主义、自然主义,重视主观认识作用和艺术想象的创造作用,它的本质内 容则是神秘主义;后期的象征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象征主义向西欧、...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 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 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 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其主要特征如下:一、与现实主义有着 根本的区别,笔触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在精神世界;二、与浪漫主义大相径庭,反对直意抒情,主张象征 暗示,甚至运用“客观对应物”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三、反对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重视主观的认 织作用和艺术想象的创造作用;四、反对帕尔纳斯派的片面注重描写造型美,强调音乐性;五、具有浓 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六、提出了独特的“美的定义”;七、冲破传统诗歌的禁区,扩大了题材范围。早期 的象征主义(即十九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末以法国为主要的源头)是以反对者的姿态出现,反对实证主义、自然主义,重视主观认识作用和艺术想象的创造作用,它的本质内容则是神秘主义;后期的象征主 义是在十九世纪末象征主义向西欧、北美扩展之后,与各地的文学艺术结合后的产物,与上世纪二十年 代再度兴起的,这一时期的象征主义深受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等人的哲学思想和心理学的影响,更 重视主体的认识作用和艺术想象的创造作用。综合来说象征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所应表达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意识所不能达到的超时间、超空间,超物质、超感觉的另一世界,这种超感觉的事物,只有通过象 征才能表达出来;它是以暗示和联想为基础的文艺创作;象征派的诗歌要求具有形象美、音乐美和绘画 美的统一性,主张自由诗体,倡导不定形的散文诗。他们打破了传统的固有的缀音押韵的格律,而由语 言本身的音乐性来代替,以表达刹那间的印象或情调。 【篇二:象征主义有什么作用】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始于文学,以后影响到戏剧、绘画、哲学等领 域的一中文艺思想。文学中象征派有宣言、有理论,美术中的象征 主义不过是一种艺术倾向而已。象征主义艺术家反对写实主义和印 象主义对自然的客观摹写。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他们认为人的内 心世界是不明确的、难以把握的,只能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寓意和 象征性的然而又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来隐喻主题和情感,暗示微妙和 神秘的内心世界,通过形象来寻找在外事物与内心世界的对应关系,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象征主义反映了当时一种不正视现实,向神 秘的精神世界寻求灵感和启迪的思想倾向。

象征象征主义

象征,是诗歌写作中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法。“象征”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文字之中,原意是指一剖为二各执其半的木制信物。而作为一种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很早就有应用。象征,就是用意象来代表抽象的理念或情感,以求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的一种诗歌写作的表现手法。 象征主义,则是特指诗歌史上一种主要思潮和第一个现代诗歌流派。 象征主义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兴盛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世界诗歌史上,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流派不外乎是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想象力的发挥)和现实主义(对客观现实的摹仿与批判)两大流派。19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象征主义诗派一露端倪,就以其对诗本体探索所达到的深度,诗美所闪射出来的富有艺术魅力的光华而被注目,以至于迅速发展成能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浪漫主义分庭抗礼的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的诗歌潮流。20世纪以后的诗歌流派,不论是超现实主义、意象主义也好,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诗派也好,大多都是象征主义的衍蜕或分支。象征主义的出现和崛起,是与19世纪末欧洲文艺界当时普遍存在的危机意识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带来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有直接关系的。巴黎公社的失败,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感到前景黯淡渺茫,一些激进知识分子便转向诗本体的探索与实验以图心灵的解脱。象征主义的大本营在法国,以魏尔伦、兰波、马拉美三大诗人为代表。他们的诗作在19世纪70年代末已具有象征主义明显的特征,但未引起普遍关注。直至1884-1885年间,魏尔伦编著《被诅咒的诗人们》,宣传了一大批新诗人,象征派诗人在社会上才有了一定影响,而《象征派宣言》1886年于《费加罗报》上的发表,才标志着象征主义诗派的诞生。象征主义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强调诗歌是心灵与宇宙精神的契合———诗中的客体,不是客观事物的模仿,而是主体意识投射而成的象征性意象,是主观世界的客观化、客观世界的主观化;二是象征、暗示取代直接抒情与陈述———诗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扩散性,使诗的张力大大加强;三是强调通感联觉———使诗与音乐和非理性相融相通。 从象征主义的主要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主客体的契合,还是改变直抒方式,通感联觉,其主线和关键就是象征。象征是融连其间的桥梁和纽带。象征,这一表现手法和技巧,在新诗写作中的重要性自是不说而知了。 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期最初一位诗人。 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他创作的《神曲》决定的。《神曲》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又表现了新时代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为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作为对中古文化概括性的总结,《神曲》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学观念及贵族阶级的政治理想,在创作手法上也未能突破中世纪文学的表现方法;作为透露着人文主义思想曙光的作品,《神曲》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歌颂了人的伟大,肯定了世俗爱情,赞美古希腊、罗马文化,表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思想情绪。《神曲》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政治、哲学、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在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上,既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方法的萌芽,又开了近代小说的先河,并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但丁是欧洲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作家。 诗人虽然按照宗教观念把弗兰采斯加和保禄这一对恋人罚入了地狱,但是,却把他们的爱情故事写得凄婉动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大胆地追求爱情,在冥冥阴界,他们的灵魂在凄风冷雨中飘来荡去,永不分离。诗人目睹这对为爱情而死的亡魂。听了他们的爱情悲剧“昏倒在地,好像断了气一般。”这充分表现出,诗人并不把现实生活和幸福看成罪恶,相反,却讴歌和肯定了真诚的爱情。这是对中世纪禁锢人们思想的禁欲主义的有力的批判,表现出了进步的人文主义新思想。 《神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富有新旧交替时代的特点。首先,它具有明显的新文学的特点。(1)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它以幻想的冥世三界旅行为框架,却鲜明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如党派之争、统治者的暴政、买卖圣职的教皇们的罪行、意大利的混乱和灾难等等。(2)勾画了多姿多彩的具有现实性的人物形象。但丁所写的人,无论是当时确有的真人,还是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都能赋予他们外形、动作或表情上的某一特征,使其成为具有概括意义的典型,如弗兰采斯加和保禄。(3)采用了丰富、生动的民族化语言,从而打破了当时写作只能用拉丁语的戒律,首创性地运用了民族语言:意大利语创作,使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以意大利民族中的一种格律为基础,构成了每段三行的连锁韵律。这些民族特色,是《神曲》作为近代文学先声的重要特征。《神曲》在艺术上也有明显的旧时代的印痕。(1)采用了中古梦幻文学的游行方法,充满了象征、寓意。(2)严密而完整的结构也带有中世纪

象征主义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之一

象征主义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之一,经常采用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客观事物本来已经存在,对它的描写不是创造,而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即一种心灵状态的显示。象征主义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所具有的丰富寓意未反映主题。而暗示离不开具有强大表达功能的英语词汇,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红字东《老人与海入(蝇王)三部典型的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作品中的英语词汇进行分析,对作品的主题进行解读,进一步把英美文学创作的重要工具有象征主义意义的英语词汇在小说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认识和总结。1《红字》中同字母开头的英语词汇的象征作用《红字》是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创作的代表作品。就是这样一位思想上既接受了超验主义的影响,追求完美的理想,同时又深受传统的宗教思想束缚,世界观里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的作家,把社会的矛盾,人世间的罪恶的根源都归结为抽象的“恶”。小说中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就是女主人公白兰胸前带着的红字A了。整部小说也是围绕着这个中心线索展开的。所以红字A在这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对红字A开头的多个英语词汇所代表 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 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象征主义基本特征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概述 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法国正式打出旗号的象征主义是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拨。在象征主义者看来,实证主义只知机械的论证实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主义则侧重遗传和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这些都无法揭露艺术的本质。象征主义者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特征不尽相同,这涉及到各个国家民族气质、文化传统以及作家个人气质等等复杂因素。法国的象征主义比较精纯,而英美的象征主义则显得比较驳杂。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最高,诸多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都可被归于象征主义诗人之列。此外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取得了一

象征主义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常见写作手法之一

象征主义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常见地写作手法之一,经常采用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客观事物本来已经存在,对它地描写不是创造,而艺术地价值在于创造,即一种心灵状态地显示.象征主义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通过作品中地人物和事物所具有地丰富寓意未反映主题.而暗示离不开具有强大表达功能地英语词汇,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红字东《老人与海入(蝇王)三部典型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作品中地英语词汇进行分析,对作品地主题进行解读,进一步把英美文学创作地重要工具有象征主义意义地英语词汇在小说中所起到地重要作用和所具有地意义进行认识和总结.1《红字》中同字母开头地英语词汇地象征作用《红字》是美国杰出地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创作地代表作品.就是这样一位思想上既接受了超验主义地影响,追求完美地理想,同时又深受传统地宗教思想束缚,世界观里具有浓厚地宗教气息地作家,把社会地矛盾,人世间地罪恶地根源都归结为抽象地“恶”.小说中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就是女主人公白兰胸前带着地红字A了.整部小说也是围绕着这个中心线索展开地.所以红字A在这部小说中所起到地作用是十分重要地.下面对红字A开头地多个英语词汇所代表 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地三种基本创作美学. 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地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地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地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地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地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地分水岭. 象征主义基本特征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地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地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地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地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地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地分水岭.

象征主义文学特征讲解

征主义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象征主义: 1、分期:波德莱尔时期/魏尔伦、兰波、马拉美时期。 2、主张:反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契合点,因而,“通感”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 3、风格特色:蒙胧美和神秘色彩。多象征、暗示、隐喻,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味余地。后期象征主义: 1、主要代表作家: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爱尔兰的叶芝,美国的庞德,英国的艾略特,比利时的梅特林克。 2、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共同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前后期象征主义的不同点: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义、简单,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而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出多重、多义、复杂的特征,其内涵意义更具暗示性、联想性、含蓄性,象征意象交错重叠,复杂难辩。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通过对应和暗示,可以窥见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表达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蒙胧的、梦幻般的诗歌意境,把直觉幻觉、暗示象征、音乐梦幻等冶为一炉,而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人到宗教神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将玄学、典故、宗教神话与象征意象结为一体,表现出空灵虚无的特征。回答:2006-06-18 17:56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0条评论... 其他回答共2条回答评论┆举报回答logo 统治超低空 [学长]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其主要特征如下:一、与现实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笔触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在精神世界;二、与浪漫主义大相径庭,反对直意抒情,主张象征暗示,甚至运用“客观对应物”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三、反对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重视主观的认织作用和艺术想象的创造作用;四、反对帕尔纳斯派的片面注重描写造型美,强调音乐性;五、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六、提出了独特的“美的定义”;七、冲破传统诗歌的禁区,扩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概念与常识

《文学概论》整理的填空以及概念、常识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 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性、古典型和浪漫型。 2、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从“现实”与“理想”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认为素朴的诗是“模仿现实,”而感伤的诗“表现理想”。在给威廉*亨布尔特的信中提出了“现实注意”和“理想主义”的概念。 3、书中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 ①再现性:指对外在客观的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和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鲁迅认为自己写小说的目的便是“为人生” 理想型文学突出情感表现,而现实性文学突出现实再现; 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再现性特点 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 ②逼真性: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以当时法国某城一桩情杀案中的青年被告为原型的。) 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 现实型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塑造,成为了读者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现实型文学追求的艺术价值:“真实” 现实型文学的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P188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 ①表现性: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它是对作家内在主观世界、情感世界的表现。(陶渊明《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理想乐土)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指责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观点体现了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原则 ②虚幻性: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来看,它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表现主观真实。(理想型文学的素材经过作家的处理,便具有了夸张、变形的色彩。如李白的《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等是理想型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 理想型文学追求的艺术价值:“主观真实” 理想型文学的典型形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P187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只是分享

008填空题 (1)前期象征主义主要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应和”论,该诗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 (2)保尔·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以“音乐化”为核心。主要著作:《尤帕利诺斯》《灵魂与舞蹈》《文学杂集》 (3)亚瑟·西蒙斯是法国象征主义在英国的主要传播者,其《象征主义文学运动》一书是英国第一部较全面介绍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论著。 (4)叶芝把象征分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两大类。主要著作:《诗歌的象征主义》《论文与序言》《探索集》《评论选》 (5)意象主义诗论于20世纪初叶提出,标志是庞德提出“意象主义宣言”的诗歌创作三原则。主要著作:《严肃的艺术家》《罗曼司精神》《怎样阅读》《阅读ABC》等。 (6)意象主义诗论家休姆的主要著作:《沉思录》、《沉思续集》;他还是英美新批评派的先驱人物。其1915年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一文宣告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终结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来临,透露了新批评反对浪漫主义的信息,同时也为新批评派奠定下了理论基调。009保尔·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 (1)“象征主义精神”: ①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②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 ③象征主义高度重视个性,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力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 (2)瓦莱里的“音乐化”理论: ①象征主义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 ②音乐化是指诗歌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 ③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还包括诗歌语言的音乐化。 (3)瓦莱里十分重视抽象思维和理性: ①瓦莱里强调诗人应有抽象思维能力。 ②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有两个重要作用: 一是抽象思维作为诗人的哲学在创作活动中起作用,这是诗歌的象征意味和哲理内涵的来源; 二是诗歌的构思过程需要抽象思维的介入和冷静的理性思考。 ③瓦莱里强调诗歌应追求超越个人的无限、普遍的价值。 (4)评价:瓦莱里的音乐化象征主义诗论比前期象征主义诗论更为深刻和精细,也克服了其前辈和同辈诗论中的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从而把象征主义诗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010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艾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概述 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法国正式打出旗号的象征主义是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拨。在象征主义者看来,实证主义只知机械的论证实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主义则侧重遗传和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这些都无法揭露艺术的本质。象征主义者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特征不尽相同,这涉及到各个国家民族气质、文化传统以及作家个人气质等等复杂因素。法国的象征主义比较精纯,而英美的象征主义则显得比较驳杂。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最高,诸多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都可被归于象征主义诗人之列。此外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先驱者:波德莱尔和艾伦·坡 美国诗人艾伦·坡的理论和创作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诗歌创作原理》中倡导反自然、反说教的诗学主张,并强调形式美、暗示性和音乐性,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理论滥觞。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1857)则可以看作是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的诗作。在《恶之花》中,波德莱尔用肉感的笔调描写病态的性爱,歌颂“心灵与官能的热狂”,但也表达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在文学史上,《恶之花》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过渡作品,仍然袭用传统的诗歌韵律,仍然依靠修辞的作用。但这却是第一部以城市和社会中的人性之丑恶作为审美对象的诗作,表达了现代人在社会丑恶中焦虑、烦躁的状态。 前期象征主义:魏尔伦、兰波、马拉美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一般指创作方法,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其内容则是神秘主义。作家所要阐述的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来自“象征”一词,它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示衔接"的信物,后来逐渐演变为"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代表"。象征自古有之,它是联想的一种方式,即把眼前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新的意境。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象征主义最先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主要表现于诗歌创作领域。法国的象征派诗人以马拉尔美(1842--1898)、魏尔估(1844--1896)、韩波(185d--1891)三人为代表。在戏剧方面,以比利时的剧作家梅特林克(1862--1949)为代表。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象征主义向英,美、德,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传播,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它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从内容上说,象征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时间上说,象征主义又有前期与后期之别。前期的象征主义,主要指巴黎公社失败后,即十九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在欧洲流行的思潮,后期的象征主义,是指本世纪二十年代,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象征主义再度崛起,席卷欧美,达到它的高峰。有人将后期象征主义归属于现代派范畴。一八八六年,法国诗人儒勒·莫雷阿(1856--1910)在巴黎的《费加罗报》上发表了《象征主义宣言》,与此同时,马拉尔美撰写了《前言》,勒内·吉尔发表了《声调沦》。这三篇论文既奠定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基础,也是后人研究象征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 象征主义者认为,文学艺术所应表达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意识所不能达到的超时间、超空间,超物质、超感觉的"另一世界",这种超感觉的事物,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表达出来。他们认为,现实黑暗无常,虚幻痛苦,只有"另一世界"才是真、善、美。是用恍恍惚惚、半隐半现的景物来暗示另一世界,而象征就是沟通这两个世界的媒介。如咏乌鸦代表命运,象征灵魂的黑暗,以虹象征光明,黑象征悲哀,自象征纯洁,黄象征权威,等等。这些象征意义,是事物、词语所固有的特性,为人们所热知。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其象征性往往不是事物、词语所固有的属性,而是人为的主观赋予的特性,如以大雨象征天主,圣杯象征神力等,其意义也就令人费解。同样一种事物,同样一首诗往往可以作出不同的多种解释。 象征主义的诗歌是以暗示和联想为基础的文艺创作。它不同于浪漫主义诗歌,反对直接抒情,主张间接抒情,也不同于现实主义的诗作,反对对事物作客观的具体的描绘,它把人们的视线从外部的物质世界引向内部的精神世界。如何表达这种内部的精神世界呢?主要靠象征性的暗示,即暗示主题,暗示事物,暗示感情。十样东西,只说三样,留下七样,由读者的感官去推想,或者只说一事一物,由读者联想出无穷无尽的事物。这样,读者仿佛一半在读诗,一半在进行创作,从中得到乐趣。象征派的涛歌极力避免一般性的描述,尤忌赤裸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