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肌肉脂肪酸分离方法效果比较及组成特征分析(精)
3种淡水鱼油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3种淡水鱼油脂肪酸的含量分析张立坚;杨会邦;蔡春【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1(032)004【摘要】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鲢鱼、罗非鱼和草鱼3种淡水鱼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淡水鱼脂肪经氯仿/甲醇(体积比=2∶1)提取后,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衍生,衍生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显示,3种淡水鱼脂肪多不饱和脂脂酸(PUFA)含量为29.26%~41.49%,主要有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二碳五烯酸(C20∶5,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DH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为26.46%~39.60%,主要有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为23.35%~37.05%,主要有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3种淡水鱼脂肪SFA∶MUFA∶PUFA的比值,鲢鱼为0.56∶0.84∶1;罗非鱼为1.07∶1.35∶1;草鱼为1.02∶0.72∶1.鲢鱼、罗非鱼和草鱼脂肪的n-6/n-3脂肪酸比值分别为1.16,2.46和1.98.3种淡水鱼脂肪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开发价值.【总页数】3页(P115-117)【作者】张立坚;杨会邦;蔡春【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广东,湛江,524023;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广东,湛江,524023;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广东,湛江,52402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海水和淡水养殖花鲈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 [J], 许建和;徐加涛;林永健;罗刚;毕祥静2.三种淡水鱼皮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J], 张立坚;杨会邦;蔡春3.Ti鱼油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 [J], 朱碧英;管昀春4.15种淡水鱼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J], 韩迎雪;郝淑贤;林婉玲;杨少玲;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5.中国淡水鱼油的研究——Ⅰ 淡水生物中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J], 金庆华;李桂玲;何世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用酸碱提取法对鲢肌肉蛋白分离特性的影响
于鱼肌 肉分离蛋 白的制备能显著提高产率 ,使废水 中蛋 白质 的含 量大 大 降低 ,从而 减少 了废水 处理 成 本 J 。此外 ,前 期研究 发 现 ,在 功 能性 方 面 用该
收稿 1 : 0 1 0 — 0 3期 2 1 — 1 1
基金项 目: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 计划项 目 (0 9 3 201 ) 作者简介:傅润泽 (9 8 ,男 ,硕士研究生。E m i uu z@16 cm 1 8 一) — al rne 2 .o :f 通信作者 :刘俊荣 ( 9 3 ),女 ,教授 ,博士。E m i jno g l . d. n 16 - - a :l rn@do e u c l u u
第 2 卷第 6期 6
20I1 I 年 2月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V0 . 6 No 6 12 . De c.20 I l
J RNAL OF DA I OU L AN E OC AN I ER I Y UN V S T
文章编 号:0 5 18 (0 1 0 - 5 9 0 29 - 3 8 2 1 )6 03 - 5
典 的低 值鱼 蛋 白的有效 利 用途径 ,但 二者 都有一 定 的局 限性 。鱼粉 的局 限性在 于其 功 能性差 ,只 能用
方 法分 离 的鱼蛋 白也有 明显 的优势 - 。 9 J
鲢为中国淡水养殖 四大鱼类之一 ,虽然 易饲 养、生长快 、成本低 ,但其肉薄、鱼刺多,风味不 及其它淡水鱼 ,在市场上不很受欢迎 ,是典型的低 值水产品。本研究中,作者采用酸碱处理法分别对 鲢普通肉和血合肉进行加工处理 , 得到普通 肉分离 蛋 白 (slt ria u c r e ,I 一 ) 和 I a dod r m sl po i MP 1 o e ny e tn 血合 肉分离蛋 白 (s a ddr m s e r e ,I P I le a uc o i M ot k l p tn 2 ,并 对 处理过 程 中所 表 现 出来 的鲢 肌 肉蛋 白质 )
野生乌鳢_鲶_黄颡鱼和黄鳝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文章编号:1004-3888(2003)03-0169-05野生乌鳢、鲶、黄颡鱼和黄鳝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比较温小波,李伟国,周永平(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湖北荆州434025) 摘 要:对4种野生鱼黄鳝、鲶、黄颡鱼和乌鳢肝脏和肌肉中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黄颡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总脂含量均高于其它3种鱼,鲶肌肉的中性脂含量最小,极性脂含量最大;在4种鱼的脂肪酸组成中,肝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肌肉。
4种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n -3与n -6系列脂肪酸之比差异较大,而肝脏中的n -3与n -6系列脂肪酸之比为0.84左右,没有显著差异。
4种鱼中,黄鳝除肝脏饱和脂肪酸含量小于乌鳢外,其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其它3种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较其它3种鱼小。
与其它食品比较,4种鱼均含有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较大的C20:5n -3和C22:6n -3含量。
关键词:黄鳝;鲶;黄颡鱼;乌鳢;脂类;脂肪酸中图分类号:S 917;Q959.469 文献标志码:A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俗称黑鱼、乌鱼、财鱼,鳢形目鳢科;鲶(S ilurus asotus )俗称土鲶,鲶形目鲶科;黄颡鱼(Pseudobagrus f ulvidraco )俗称牛黄、黄蜡丁,鲶形目科;黄鳝(Monopterusalbus )俗称鳝鱼,合鳃目黄鳝科。
这4种鱼均为江河湖泊主要的优质底栖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1]。
4种鱼刺少肉多,味道鲜美,为我国的优质食用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这几种鱼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但是,有关这几种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仅见零星报道[2,3]。
而有关这4种鱼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脂类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则未见报道。
在鱼类的脂类研究中,有关海水鱼类脂肪酸组成及功能特性等报道较多,而对于淡水鱼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报道较少[4,5]。
鲢肌肉脂肪酸分离方法效果比较及组成特征分析
第3 8卷 第 3期
Vo _ 8 l3 No .3
淡
水
渔业 ຫໍສະໝຸດ 20 0 8年 5月 M a 08 y20
Fr s wae s re e h trFihe is
鲢 肌 肉脂 肪 酸 分 离 方 法 效 果 比较 及 组 成 特 征 分 析
s t r td,8 mo o n a u ae n 0 p lu s t r t d f t cd . T ee w r o a it n i i i xr ci n ef i n y a u ae n u s t r td a d 1 oy n a u a e at a i s y h r e e s me v r i n l d e ta t f c e c ao p o i
中提取鱼油 ,继 而进行酸性或碱性 甲酯化 ,经气相 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对其 脂肪酸组 成特征进行 了定性和 定量
分析 。结果显示 :鲢 肌肉检测 出 2 5种脂肪酸 ,其 中包括 7种饱 和脂 肪酸 ,8种单不饱 和脂 肪酸和 1 多不饱和 0种
脂肪 酸。获得不饱 和脂肪酸含量 占总脂肪酸含量分别 为 4 .9 、3 .5 、3 .5 ,可见 三种分离方 法间存在 13 % 6 1% 35% 明显分离效果差异 。因此得 出石油醚作溶剂 的超声波萃取法是提取和分析鱼类脂肪 酸较理想 的方 法。 关键词 :鲢( yohh l cy m lr ) H pp t mi s oii ;脂肪 酸 ;脂肪 分离 ;超声波提取 a h tx
1 Dp r etfBon i en n ni n etl c ne h nsa U i rt,C agh ,H n n 10 3 . eat n i gn r ga dE vr m na i c ,C a gh nv sy hn sa ua 40 0 ; m o e ei o Se ei 2 Istto nm l c ne u a gi l r U i r t,C agh ,H n n 10 8 .ntu A i a i c ,H n nA r ut e n e i i e f Se c u v sy hn sa ua 4 00 .
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收稿日期:2018-11-30;修回日期:2018-12-2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6YFD0400201-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 -46)(淡水鱼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 -47)(海水鱼体系);“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2015YT02H109)作者简介:林婉玲(1979),女,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产品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E-mail )lwlscsf@163.com 。
通信作者:李来好,研究员,博士(E-mail )laihaoli@163.com 。
油脂化学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林婉玲1,韩迎雪1,2,李来好1,3,杨贤庆1,吴燕燕1,黄卉1,郝淑贤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3.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摘要:为研究鲤科鱼肌肉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鳙鱼、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鲢鱼、青鱼和脆肉鲩6种鲤科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 -MS )测定其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再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饱和脂肪酸(SFA )含量为23.83% 36.3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含量为30.87% 54.34%,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含量为17.92% 35.07%,C20ʒ5+C22ʒ6(EPA +DHA )含量为0.58% 16.27%;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18ʒ0与EPA 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 =0.900 1.000),EPA 与DHA 呈显著正相关(r =0.800 0.899),C18ʒ1与DHA 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PA 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6种鲤科鱼分为2组,第一组为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青鱼和脆肉鲩,第二组为鳙鱼和鲢鱼。
鲢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鲢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脂肪酸组成分析邹 舟1,王 琦1,2,*,于 刚3,张维农1,2,王海滨1(1武汉轻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2武汉轻工大学 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3;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300)摘 要:应用Bligh-Dyer 法、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分析比较鲢鱼(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头部、眼部、背肌、腹肌、内脏、尾部的磷脂含量与组成。
结果表明:各部位磷脂种类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elserine, PS )及一未知组分,鲢鱼各部位的PE 、PC 明显高于其他磷脂组分。
气相-质谱(鱼眼、关键词:Abstract: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results showed that SFA content in head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viscera and lowest in the eyes of silver carp. The content of MUFA is the most abundant in the head, was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301446);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ybjg201209);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Q20121803);武汉轻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090367)作者简介:邹舟(1991年—),女,本科,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
鲫鱼肌肉脂肪测定与脂肪酸组成分析
鲫鱼肌肉脂肪测定与脂肪酸组成分析
魏永生;李维维;廖洁;隆晶;杨晨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17(44)6
【摘要】采用国标方法提取鲫鱼肌肉中的脂肪成分,并应用GC/MS方法测定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干燥鲫鱼肌肉中含有脂肪l5.9%(质量分数),新鲜鲫鱼肌肉脂肪含量3.56%;共鉴定出35个脂肪酸成分.其中饱和脂肪酸13种,质量分数总和20.1%;不饱和脂肪酸22种,质量分数总和78.7%;多不饱和脂肪酸11种,质量分数总和26.2%.
【总页数】3页(P36-37,49)
【作者】魏永生;李维维;廖洁;隆晶;杨晨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46.4
【相关文献】
1.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J], 刘丽华;杨圣云;陈明茹
2.15种淡水鱼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J], 韩迎雪;郝淑贤;林婉玲;杨少玲;
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
3.八种天竺鲷科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J], 庄海旗; 刘江琴; 钟宇; 崔燎; 罗辉
4.半刺厚唇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J], 秦志清;林建斌;梁萍;章兆兴;邱曼丽;李学贵
5.大弹涂鱼(Bele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J], 李伟峰;陈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腌制冷风干燥过程中白鲢的游离脂肪酸变化_高瑞昌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11 期
高瑞昌,冯雪平,袁 丽,等. 腌制冷风干燥过程中白鲢的游离脂肪酸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 11) : 284 - 287. doi: 10. 15889 / j. issn. 1002 - 1302. 2014. 11. 102
收稿日期: 2014 - 05 - 09 基金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 BK2009215) ; 江苏大学“青年
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作者简介: 高瑞昌( 1976—) ,男,山东枣庄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
水产品化学与综合利用研究。E - mail: xiyuan2008@ ujs. edu. cn。
2. 3 游离总脂肪酸含量、组成变化 2. 3. 1 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 鲢鱼新鲜肌肉组织内的游离 脂肪含量比较低,只有 0. 15% ,在腌制、干燥过程中含量呈现 下降趋势( 图 3) 。这可能是由于腌制过程中游离脂肪随腌制 液渗透流失引起的。 2. 3. 2 游离脂肪酸组分 鲢鱼腌制、风干过程中游离脂肪组 成发生了较大变化( 表 1) 。鲢鱼游离脂肪中有 18 种脂肪酸,
2. 2 鲢鱼加工过程中 TBA 值的变化 如图 2 所示,新鲜鲢鱼的 TBA 值非常低,为 2. 223 mg / kg。
宰杀后 TBA 值开始升高,腌制结束时达到 5. 919 mg / kg,增幅 比较明显。干燥 2 d 后达到 7. 069 mg / kg,随 后 的干燥阶段 TBA 值增加比较缓慢,干燥 7 d TBA 值达到 7. 122 mg / kg,这可 能是因为次级产物丙二醛( MDA) 与氨基相互作用进一步生成 1 - 氨基 - 3 - 氨基丙烯[6],从而导致 TBA 值上升缓慢。
采用酸碱提取法对鲢肌肉蛋白分离特性的影响
采用酸碱提取法对鲢肌肉蛋白分离特性的影响傅润泽;刘俊荣;王帅;汪涛;辛草【期刊名称】《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26)006【摘要】对酸处理和碱处理过程中鲢肌肉蛋白质的分离特性,包括蛋白质溶解度、回收率和匀浆黏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1.5~12.5时,普通肉溶解蛋白(Solution ordinary muscle protein,SMP -1)与血合肉溶解蛋白(Solution dark muscle protein,SMP-2)溶解度的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别,酸处理的最大溶解度均在pH为2.5下,碱处理的最大溶解度均在pH为11.5 ~ 12.5下,两者等电点均在pH为5.5下;普通肉匀浆(Ordinary muscle homogenate,OMH)和血合肉匀浆(Dark muscle homogenate,DMH)的黏度均随溶解度的增加而增加,但OMH 黏度要高于DMH;采用酸碱处理法的蛋白质回收率都非常高,IMP-1最高能达到90.5%,IMP-2也能达到89.5%.【总页数】5页(P539-543)【作者】傅润泽;刘俊荣;王帅;汪涛;辛草【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4.9【相关文献】1.酸碱法提取鲢鱼肌肉蛋白的胶凝特性 [J], 孙月娥;王卫东;付湘晋2.采用酸碱提取法对鲢肌肉蛋白分离特性的影响 [J], 傅润泽;刘俊荣;王帅;汪涛;辛草3.鳜和鲢肌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其蛋白质组成的比较分析 [J], 唐建洲;张东裔;成嘉;刘芳;符贵红;张建社4.鲢冻结过程中肌肉组织及蛋白质的变化 [J], 缪宇平;乔庆林;裘塘根;陈琪5.冷藏和热加工对鲢肌肉主要滋味活性物质的影响 [J], 尹涛;刘敬科;赵思明;熊善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鲢肌肉在保藏中的生化变化
20℃时各比活性分别增加2{;%、17%和32%;保藏 过程中ATPase比活性并没有出现驯显的下降,即
“—々u—丑●——芦—}——爿_Lu丑:■_J
J豳:日I目!≥l隧目I囫矧l
I蹦:目
删C
Actill
图4鲢在各温度下保藏时的电泳图
Fig 4
Elec“砷horesis卿ph
0f
mver c“q’硼】scIe d埘ng sto糟萨aI diⅡjmnt tempPnLu氆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用鱼
鲢(si】ver
raTp,砌印^疏。h砒枷咖M,f☆血):平均体长33.3cm和休蓖6229;3 Jj一4月份购J:上海市农
贸市场;头部击毙,置于恒温箱巾(O℃、5屯、lo℃和20℃)保藏。每次采用3条鱼取背部肌肉进行测定, 取平均值。
1.2感官评定按F表标准进行评分
感官评定标准见文献…、文献I…。
生挥发性碱性含氮物使pH值又上升。保藏过程中pH较高.这与糖原含苗低有关。最低pH值低,不利 于蛋白的稳定性;最低plI值接近中性,蛋白稳定性较好,另一方面,大多数细菌也容易滋牛,鱼肉腐败
得快。对鲢来说属于后者。
2.3糖原含量的变化
鲢肌肉中储存着一定量的糖原,在鱼体的能量 代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杀鲢肌肉的糖原含量在
as
2n0090,ailml
v“ations
in s㈣sory evalua“on,pH
value,A7lTIkc
acIicily,conlents of
dy∞gen
aud lacⅡc acid,as
aI
tlle denaturation and
degr划aⅡon
of
myo胁rillar
211188561_三种淡水鱼不同部位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的位置分布
李金林,胡祥飞,万亮,等. 三种淡水鱼不同部位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的位置分布[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0):290−29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175LI Jinlin, HU Xiangfei, WAN Liang, et al. Positional Distribution of Fatty Acids in Triglyceride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ree Freshwater Fish[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10): 290−29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175· 分析检测 ·三种淡水鱼不同部位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的位置分布李金林1,3,胡祥飞2,万 亮3,梁庆喜2,彭 斌1,王 辉2,涂宗财1,2,*(1.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江西南昌 330022;2.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47;3.南昌市检验检测中心,江西南昌 330012)摘 要:为分析淡水鱼不同部位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的含量与位置分布,本文以草鱼、青鱼、鲫鱼等淡水鱼为代表,经过固相萃取、专一性脂肪酶酶解,再利用气相色谱法测试了四个不同部位(头部、尾部、背部、内脏)中脂肪酸在甘油三酯Sn-1,2,3上的含量及位置分布。
结果显示:三种淡水鱼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s )含量在29.58%~49.48%,除草鱼和青鱼内脏外,三种鱼类其余各部位甘油三酯Sn-1,3位置上MUFAs 的含量显著高于Sn-2位(P <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含量范围为17.51%~46.55%,除草鱼背、尾部以及青鱼头、内脏,其他样品中甘油三酯Sn-2位置上PUFAs 的含量显著高于Sn-1,3位(P <0.05);三种淡水鱼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RA )在甘油三酯上位置分布均匀,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主要分布于Sn-1,3位上,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 ,D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主要分布于Sn-2位上。
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
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动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提供能量、构建细胞膜以及合成信号分子等。
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对于了解其组成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以及操作步骤,来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
材料与试剂准备- 动物组织样品(如肝脏、脂肪组织等)- 甲醇(HPLC级)- 氮气或氩气- 乙酸乙酯(HPLC级)- 热水浴- 玻璃离心管- 液体-液体萃取仪(如分液漏斗)- 无水硫酸钠- 无水氯化钠- 无水氯化镁- 熔点试管操作步骤1. 组织样品的制备a. 准备动物组织样品,如肝脏或脂肪组织,并将其切碎以增加提取效率。
b. 将组织样品放入玻璃离心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甲醇,使其完全覆盖组织样品。
c. 将玻璃离心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在低温下均匀震荡离心管至少30分钟以实现脂肪酸的萃取。
2. 脂肪酸的提取与纯化a. 准备液体-液体萃取仪,将乙酸乙酯置于漏斗中。
b. 将步骤1中的甲醇提取液转移至漏斗中并加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
注意,使用无水乙酸乙酯可以获得更好的提取效果。
c. 轻轻摇动漏斗,使两个相互溶解的液体充分混合,形成两相体系。
d. 等待两相液分离,通常需要约15分钟。
分离后,底部的有机相富集了大部分的脂肪酸。
e. 将有机相(乙酸乙酯层)转移到一个干燥的玻璃离心管中。
f. 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用于吸附水分,然后轻轻摇动离心管混合。
g. 将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
分离后,上层的乙酸乙酯中将只包含纯化的脂肪酸。
h. 仔细将上层的乙酸乙酯转移至一个干燥的熔点试管中。
i. 加入一小撮无水氯化钠和无水氯化镁,用于吸附任何残余水分。
j. 将试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以去除乙酸乙酯中的残余水分。
注意,不要加热过量以避免脂肪酸的降解。
k. 待试管中的液体完全干燥后,即得到纯化的脂肪酸。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
15种淡水鱼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15种淡水鱼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韩迎雪;郝淑贤;林婉玲;杨少玲;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摘要】为比较淡水鱼肌肉脂肪酸在鱼类科、目以及种属间的差异,本文采用氯仿-甲醇(体积比=2∶1)法提取15种淡水鱼背部肌肉的粗脂肪,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15种淡水鱼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15种淡水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在3.76%~ 14.74%,15种淡水鱼共检出24种脂肪酸,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 FA).不同淡水鱼脂肪酸除个别有差异外,其他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含量因淡水鱼所在目、科和种属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均在35%以上.不同鱼种的粗脂肪中EPA和DHA总含量有所差异,鲈鱼粗脂肪中DHA和EPA最高,总含量达到30%,而泥鳅粗脂肪中的EPA和DHA总含量仅为8.51%.部分鱼种可以作为EPA和DHA的良好膳食来源,具有较高的利用和开发价值.【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20【总页数】6页(P217-222)【关键词】淡水鱼;脂肪;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法【作者】韩迎雪;郝淑贤;林婉玲;杨少玲;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4.4脂肪酸是具有长烃链的羧酸,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三种,它是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
鲢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及纯化的研究
鲢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及纯化的研究论文关键词:鲢鱼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尿素包合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论文摘要:对尿素包合法提取及纯化鲢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添加1、2、3倍鱼油量的尿素对鱼油进行尿素包合,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各组分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结果显示:鲢鱼油中鉴定出19种脂肪酸;随着尿素量的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也上升,但提取率下降,当加入3倍量的尿素进行包合后,其PUFA的相对含量达到95・18%,而提取率下降为12・67%。
因此,添加鱼油3倍量的尿素为其尿素包合过程中的最佳添加量。
鱼油中含有大量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它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特别是EPA、DHA具有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利于儿童早期智力发育及防止大脑衰老等保健功能[1]。
目前,国内外逐渐将ω-3鱼油广泛应用在食品的补充剂和强化剂上。
目前国内外用于生产和研究的鱼油原料主要来自于海水鱼,有关淡水鱼油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产量居世界首位,淡水鱼肌肉可食部分仅占30%~50%,副产物却占50%~70%,据相关资料报道,每加工10000t鱼就可产生2000t鱼骨、内脏等废弃物,从中可提取出200t 鱼油。
鲢鱼是我国淡水鱼养殖和加工的主要鱼类之一,其内脏中含有较多的EPA和DHA[2],因此,研究鲢鱼内脏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利用有助于废弃资源的再生利用,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鱼油白鲢鱼内脏提取并精制的鱼油;乙醚、95%乙醇、100%乙醇、甲醇、氢氧化钠、尿素、无水硫酸钠、硫酸、盐酸均为分析纯。
旋转蒸发仪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 SHZ-D(III)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gilent Technologies6890N-5975B GC-MS。
鲢鱼肌肉中不同亚型小清蛋白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与试剂 鲜活鲢鱼购自江西南昌长胜市场,取背部白色肌
肉立即实验或保存于 - 80 ℃ 。 色谱纯试剂:乙酸铵,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
碘化 乙 酰 胺 ( iodoacetamide, IAA ) , 美 国 Bio-Rad 公 司;甲酸( formic acid, FA) 、乙腈( acetonitrile, ACN) 、 三氯乙酸,赛默飞世尔科技( 中国) 有限公司;胰蛋白 酶,美国 Promega 公司;赖氨酰肽链内切酶,日本和光 纯药工业株式会社;NH4 HCO3 ,美国 Sigma 公司。
5种海水养殖鱼类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5种海水养殖鱼类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林利民;陈武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5(020)B12
【摘要】以厦门海区养殖的5种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鲈鱼、真鲷、高体鲫、斜带髭鲷)为材料,研究其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
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的是斜带髭鲷,为35.8%;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的是高体鲫,达
60.9%,其中EPA+DHA量也是最高,为29.9%;5种鱼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EPA和DHA含量的差异极显著(P〈0.01)。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林利民;陈武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3
【相关文献】
1.5种海水养殖鱼类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J], 林利民;陈武
2.漠斑牙鲆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与营养品质评价 [J], 许建和;秦洁;邹宽;马欢迎
3.香猪肌肉中的脂肪酸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J], 张艺;刘培琼;罗爱平
4.锈斑蟳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营养品质评价 [J], 龚洋洋;黄艳青;陆建学;
邹雄;马洪雨;夏连军
5.中华鳖生化组成的分析──Ⅰ.一般营养成分的含量及肌肉脂肪酸的组成 [J], 王道尊;汤峥嵘;谭玉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种湖北产淡水鱼脂质分布及组成分析
1
1. 1
材料与方法
原料处理 鲜活鲢鱼、 草鱼、 鳙鱼、 鳊鱼各 5 尾, 购于武汉市 东西湖区常青花园菜市场, 体重范围为: 草鱼 580 ± ± 100g。将鱼剖杀, 取内脏, 切下头部, 躯干部分沿 脊椎剖成两片, 去骨、 去皮 ( 带鳞 ) 后, 沿侧线分割成 背部肌肉( 背肌 ) 与腹部肌肉 ( 腹肌 ) 。 取鱼体的头
四种湖北产淡水鱼脂质分布及组成分析
王
1, 2 邹 琦 , 1 舟 , 于
刚
3
( 1. 武汉轻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 2. 武汉轻工大学 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23 ;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0 )
100g, 鲢鱼 1 800 ± 200g, 鳙鱼 1 300 ± 200g, 鳊鱼 530
部、 背肌、 腹肌及内脏分别用电动绞肉机绞碎, 并通 过碎冰冷却绞肉机加工容器外壁, 控制绞碎后原料 温度不超过 20℃ , 充分混匀后取样。 1. 2 脂质提取 按照 Folch 法 进行, 各部位分别取 20g 样品, 进行脂质提取。提取出的脂质用氯仿溶解后, 充氮 - 20℃ 保藏, 密封, 以供分析鱼体脂质组成。 1. 3 脂质组成分析 采 用 薄 层 层 析 (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 法[4], 使用 GF254 硅胶薄层板 ( 青岛海洋化工 厂) , 展层剂为石油醚: 乙醚: 乙酸 = 70 : 30 : 1 ( V / V / V) 。展层后, 薄层板置于 I2 蒸气中, 脂质斑点发生 加成反应并显色。 使用购买的鱼油标准品 ( 上海时 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作为脂质标准参考与样品中 脂质进行比对, 通过 Rf 值确定脂质种类。 1. 4 数据统计 每组试验做三个平行样, 利用 Excel2003 对数 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当 P < 0. 05 时认为具有显著性
鲢鱼鱼油不饱和脂肪酸乙酯化工艺优化
鲢鱼鱼油不饱和脂肪酸乙酯化工艺优化何娜;涂宗财;王凡;石燕;王辉;沙小梅;黄涛【摘要】以鲢鱼鱼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法对鱼油进行乙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条件,确定鱼油乙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催化剂NaOH添加量为鱼油质量的0.2%、醇油摩尔比为8∶1、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1.5h,该工艺下脂肪酸乙酯得率为97.47%.【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6(042)006【总页数】4页(P131-134)【关键词】鲢鱼鱼油;不饱和脂肪酸;乙酯化;碱催化法【作者】何娜;涂宗财;王凡;石燕;王辉;沙小梅;黄涛【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正文语种】中文鲢鱼,为四大家鱼之一,具有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价格低等特点,已成为淡水鱼加工的主要原料之一。
鲢鱼的脂肪含量达 25% 左右,富含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1-2]。
因此鲢鱼鱼油是一种附加值较高的功能性油脂。
鱼油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具有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和老年痴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医药品领域[3-5]。
鱼油产品按EPA 和 DHA 的存在形式分为甘油三酯型和非甘油三酯型(乙酯型和游离脂肪酸型)。
甘油三酯型性质稳定,易吸收,但天然鱼油中甘油三酯型的含量较少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将甘油三酯型鱼油转换成乙酯型,通过不同的富集方法得到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乙酯型鱼油,再将它转换成甘油三酯型,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表2显示:3种甲酯化方法中所测定的SFA 量所占总脂肪酸含量:酸法含量最高达35.0%,BF3 法含量次之为34.65%,碱法含量最低为28.73%; MUFA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碱法含量为19.88%,BF, 法含量为17.21%,酸法含量为17.05%;PUFA量占 总脂肪酸含量:碱法测定量为19.58%,酸法测定量 为19.1%,BF3法测定量为14.33%。PUFA含量是评 定脂肪酸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此组数据可知碱法 甲酯化所测定出的PUFA含量最高,显示了碱法分 离效果显著优于酸法和BFl法。 2.3鲢鱼肌肉脂肪酸组分和含量检测
采用超声波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氯仿一甲醇 法3种方法从鲢鱼肌肉中提取鱼油。采用碱法甲酯 化,经气相色谱分析,将检测鱼油中脂肪酸中饱和 脂肪酸(SE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 脂肪酸(PUFA)含量见表1。3种方法饱和脂肪酸与 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含量比值依次为1.46>1.28>
0.92。
C17H3202
Hexadecanoic acid,methyl ester
6-Hexadecenoic acid,7-methyl,methyl ester㈤
Cyclopropaneoctanoic acid,2-hexyl-,methyl ester
C17H∞02
C18H加2 C18H如2
5,8,1 1-Heptadecatrienoie acid,methyl ester Hexadecanoie acid,14-methyl一,methy Hexadecanoic acid,15一methyl一,methyl ester
鲢鱼富含人类必须氨基酸、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以及其他矿物元素,一直以来为人类重要的食物和 营养源。随着人们对健康与营养水平要求提高,从 鱼类中摄取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已日益受到关注。为 提高鱼类脂肪酸分离提取以及做为功能食品进行 开发生产,掌握和优化鱼类脂肪酸分离提取方法显 得十分重要嗍。目前,鱼油脂肪酸不同提取方法在鱼 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如陈欣旧采取超声波法提取 鲤鱼鱼油并从中分离并鉴定出20种脂肪酸;姜波 等I·61用超声波法提取鲫鱼鱼油脂肪酸进行了分析; 姚婷等旧采用氯仿一甲醇法提取海水鱼和淡水鱼鱼 油进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研究,证实鱼油脂肪酸成 分含量受到鱼品种不同而具差异性;罗永康等㈣对 7种淡水鱼肌肉和内脏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鲢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多烯酸含量高于鲤鱼, 鲫鱼,草鱼,青鱼等淡水鱼类,而单烯酸含量低于其 它几种鱼。
3种甲酯化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且适用范围各 不相同,不同文献和参考资料中使用酸碱浓度、BF, 浓度和反应uCf日3长短都具有较大差异【l研。将其条件 优化后,不同方法甲酯化所测脂肪酸中饱和脂肪 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如 表2所示。比较碱法、酸法、三氟化硼甲酯(BF3)化 样品测定结果,其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质量 含量比值依次为:1.37>1.03>O.91。
C18H∞02
C18H加2
ClsH3602
Heptadecanoie acid,16-methyl-,methyl ester
9,12-Octadecadienoic acid(Z'z)一,methyl ester 1 l-Octadecenoie acid,methyl ester,㈤一
C19H弭02
ac岫ethyl e8钯L
25 4f…aU,国7,一1,0,13,16'19一Docosallexaen。ic
c。胡一棚一。2
26
Total fatty acids
214 230 228 240 242 256 270 268 270 282 282 278 284 284 298 294 296 298 332 316 320 318 324 326
范围(m/z1:40。425锄u,扫描周期:0.2 s。接口温
度:250 oC。 1.2.4脂肪酸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质谱工作站 检索NIST02质谱库进行定性分析,确定鲢鱼肌肉 脂肪酸总离子流图中各色谱峰归属。然后采用峰面 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求得各个脂肪酸在总脂 肪酸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每一样品重复分析3次, 所获结果取其平均值。 2实验结果 2.1鱼油脂肪酸提取方法比较
口
研完与鲒‘墨
《水产养殖))2008年第4期
清液相,蒸发至溶液清亮,将脂类10 mL容量瓶定 容后用于分析。 1.2.2脂肪酸甲酯化处理酸法甲酯化:取鱼油粗 品(20~50 IxL)力[IA.1%硫酸一甲醇(VⅣ)2 mL,70 ℃水浴加热60 min,加2 mL正己烷,混匀,静置分 层,收集上清液,即为待测样品。
鱼油色谱图1~3显示所测样品峰响应值依次
分子式分--F2誓喜募霍毒嚣篇
Dodecanoie acid,methyl ester
●2
Dodeeane,1,1-dimethoxy
3
Tridecanoic acid,methyl ester
4
Methyl Z—I l-tetradecenoate
C13H2602
10 mL氯仿一甲醇混合液(2:l VⅣ)洗涤,加入12 mL生理盐水(0.8%),振荡,静置澄清,收集下层澄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771644,30640015);长沙市科技局重点项目(K051127—72). 作者简介:符贵红(1982一),女,主要从事鱼类分子发育生物学研究.
C14H加2
C14H≈02 C1丑a02
5
Methyl tetradeeanoate
6
Methyl 9-methyhetradecanoate
7
Hexadecanoic acid,methyl ester
C15H3002
C-6H棚2 C17H如2
8
9-Hexadecenoie acid,methyl ester
本研究以鲢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鱼油的不 同提取方法(超声波萃取法,索氏提取法,氯仿一甲
醇法)和不同甲酯化方法(酸法甲酯化和碱法甲酯 化),旨在优化鱼油提取工艺。同时,针对采用上述 方法获得的结果对鲢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特征特性和 营养价值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旨在为鱼类水产品营 养素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K
:
(1.长沙大学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湖南长沙410003;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008)
瞧
:
K
j 摘要:采用3种不同方法,即超声波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氯仿一甲醇法,从鲢鱼肌肉中提取鱼油,继而进行酸性和碱性甲啦
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鲢鱼肌肉含有25种脂肪酸,其中包括7稚
由表l显示:3种鱼油提取方法中所测定的 SFA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氯仿一甲醇法量最高为 36.23%。超声波萃取法其次为28.37%,索氏提取法
7口
表1三种方法提取于脂肪酸效果比较
含量最低为28.16%;MUFA量占总脂肪酸含量:超 声波萃取法为17.25%,索氏提取法含量为17.05 %,氯仿一甲醇法15.57%;PUFA量占总脂肪酸含量: 超声波萃取法为24.14%,索氏提取法含量为 17.05%,氯仿一甲醇法15.57%。PUFA含量是评定脂’ 肪酸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此组数据可知超声波萃 取法所测定出的PUFA含量最高,显示了超声波萃 取法分离效果显著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2.2鱼油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研究
C。9H如2 C19H扣2
Octadecanoic acid,methyl ester
C。9HⅪ02
5,8,1 l,14-Eicosatetraenoic acid,ethyl ester Methyl eieosa-5,8,1 1,14,17-pentaenoate 7,10,13-Eicosatrienoic acid,methyl ester
体重500 g左右鲜活鲢鱼购自水产品市场,经 实验室暂养1 d,鳃部放血,去鳞片和表皮,取背部 肌肉切碎混合,以5一10 g为1个分析样。气相色谱 仪为日本岛津GC一2010型,DB一5毛细管色谱柱 (30 mx0.53 mmxl仙m)。石油醚、正己烷、甲醇、氯 仿、氢氧化钾均为分析纯。 1.2方法 1.2.1鲢鱼脂肪酸提取超声波萃取法提取鱼油: 取样品5.0 g,石油醚浸泡48 h,振荡,于30 rain、20 min、20 min抽提,混合提取液,5 000 d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蒸发石油醚,室温静置4 h后用于分 析。
隆
鱼油中含有丰富的‘I,一3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 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 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促进人类健康 有多种重要功能㈣。研究证实,DHA能直接影响人 类大脑功能,促进学习记忆能力;同时对多种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和某些肿瘤)具有预防和治疗功效 0-411。EPA对体内合成前列腺素和凝血烷等激素具有 重要作用,这类激素直接参与体内渗透压调节(os— moregulation)。心血管功能和神经发育等…习。
《水产养殖)zoos年第4期
‘l}与鳔c墨
r'轧。咖’卑-¨州。咖咖山嘞啦I拿..墓-'“哪州’咖”¨’尊—伽扣咖嘞叫·嘞哪l晕.啦咖’晕州州州n枷县州一e|^e‘n垂—皋—喜。-¨咄,.晕·飞
{鲢鱼肌肉脂肪酸分离方法效果比较及组成特征分析l
{:
l借
1
符贵红,,褚武英t,成 嘉t,刘 臻-,刘 芳-,肖调义z,张建社,
不同方法提取鱼油的鲢鱼脂肪酸,其总离子流
《水产养殖)2008年第4期
研究与鲒硅
图l超声波法提取鱼油总离子流图
图3氯仿一甲醇法提取鱼油总离子流图
表3三种方法提取鱼油所测脂肪酸成分含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