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关于朗读的要求及教学建议
![关于朗读的要求及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e2e32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c.png)
关于朗读的要求及教学建议朗读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对于提高语言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良好的朗读能力意味着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传达文字的意义和信息。
下面将从要求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来探讨关于朗读的内容。
一、要求:1.发音准确:首先,朗读要求准确的发音。
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只有准确的发音才能传达准确的意义。
学习者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并掌握英语中的音标和音节,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发音错误,比如元音连读、辅音变音等。
3.语调自然:朗读需要有适当的语调和节奏。
通过学习和模仿优秀的朗读者,学习者可以提高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自然流畅的朗读技巧。
语调调节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听者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4.情感表达:朗读不仅仅是传达文字的意义,还需要能够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学习者的语音语调、停顿和节奏等朗读表达方式,传达出自己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感情,使得听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5.理解和解读:除了准确地朗读外,学习者还应该能够理解和解读所阅读的内容,包括语义、句法和修辞等方面。
通过阅读与朗读的结合,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还能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1.多听多模仿:要提高朗读能力,首先要多听多模仿。
学习者可以选择音频材料,如有声读物、广播剧等,模仿其中优秀的朗读者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通过模仿能够让语音变得更加自然流畅,提高听者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2.划分语句和节奏:学习者在朗读时可以适当划分语句,用适当的停顿和语调传达语义和情感。
通过在朗读时加入适当的停顿和语调变化,能够让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听者的参与感。
3.注重练习和纠错:朗读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
在朗读时,学习者可以用录音设备录下自己的朗读,并反复听回,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同时,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不断地练习和纠错能够帮助学习者不断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4.阅读和朗读结合:朗读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论文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33d840e45c3b3567ec8b63.png)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摘要:英语朗读训练是英语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英语的学习掌握,特别是实际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义重大。
而就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这一类群体而言,英语的朗读训练正越来越被忽视。
通过对高职护生朗读现状的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势在必行。
要充分调动其朗读热情,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高职护生;朗读现状;分析对策对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除了母语之外,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像是一次历经重重艰难,克服重重险阻的长征。
但是作为一门已经在中国被广泛传授多年的第二语言,英语于我们早已不再陌生,并且还在不断渗透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学习语言有诸多方法,其中,朗读便是最直接,最基础的一项基本功。
俗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能生巧,巧能生精”都能说明朗读学习的重要性。
然而,对于某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这一技能正被渐渐忽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护生这一群体英语朗读现状分析,找寻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一、高职护生英语朗读现状(一)英语朗读学习易被忽视随着时代的进步,进入大学并继续深造越来越容易,因此,高职入学的门槛逐渐降低,学生的总体质量也不断下降,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词汇量掌握不够,阅读和理解方面有困难,尤其是听说能力明显不足。
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的需要,对于英语课重视不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相对被动,课后更是不愿在英语上花太多力气。
(二)朗读缺失产生的负面影响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和评价其运用能力的四项基本技能,它们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此,若是长期忽视朗读学习,必然对其他能力造成影响。
(1)听力理解困难缺乏朗读,使得语音基础薄弱,无法正确区分一些近音词,同音词,和各种词汇变形等;另一方面,朗读的缺失,也制约了对于文化背景等知识面的拓展,从而影响听力储备,这些都会使得听力能力得不到发展。
让学生大声朗读的倡议书
![让学生大声朗读的倡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097829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f.png)
让学生大声朗读的倡议书
《大声朗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更愿意沉浸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而忽略了书本的陪伴和阅读的乐趣。
阅读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大声朗读更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的重要方式。
大声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达能力,更能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注重语言的韵律、语气的把握,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同时,大声朗读也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课文内容,并且能够增加他们对所读内容的情感投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文章的内涵。
因此,我们倡议学生们要多多进行大声朗读。
当一个人大声朗读时,不仅是在向别人表达所理解的知识,更是在倾听自己思想的声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获得知识的愉快体验。
为了让大声朗读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习惯,老师们也能够在课堂上经常组织朗读比赛,鼓励学生们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声音和表达能力。
家长们也可以在家中多给孩子创造朗读的机会,帮助他们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让大声朗读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一
种快乐和习惯,享受阅读的乐趣,提升语言能力,丰富学识,更好地展现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谢谢!。
以声传情,让学生成为优秀朗读者
![以声传情,让学生成为优秀朗读者](https://img.taocdn.com/s3/m/1ee6416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6.png)
以声传情,让学生成为优秀朗读者朗读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对于学生来说,成为一个优秀的朗读者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培养表达情感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中展示自己的优秀。
学生需要理解朗读的目的和意义。
朗读并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而是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情绪。
学生应该明白朗读是一种艺术,可以通过细腻的声音表达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共鸣。
学生需要通过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去。
学生需要注重声音的表达和操控。
声音是朗读的核心,学生需要通过音调、节奏、语速等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他们可以通过练习唱歌、朗诵等方式来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掌控能力。
学生还可以借鉴优秀的朗读者,学习他们的声音表达技巧和风格,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朗读风格。
学生需要忠实于原文,并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朗读并不意味着随意地添加情绪或改变文本的内容。
学生应该尊重原文的表达意图,并通过声音的魅力来增强其效果。
在朗读中,他们需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标点符号的运用,以保证语意的连贯和准确。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朗读不同体裁的文本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他们可以选择诗歌、故事、演讲等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练习,并尝试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朗读不同的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情感,并找到合适的声音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反思。
朗读需要积累,学生应该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时间,逐渐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在练习中,学生可以进行录音并反复听取自己的朗读,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a187c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0.png)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提供良好的读物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包括故事书、诗歌、报纸和杂志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此外,老师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朗诵演员来学校进行朗读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通过朗读比赛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能。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并通过评委的评估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朗读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第三,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语调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基本的朗读技巧,如正确的发音、节奏、语气等,来帮助学生改善朗读表达。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声音练习,如通过朗读绕口令、唱歌等来训练口腔肌肉和声音的控制能力。
另外,利用科技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现在有很多朗读软件和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朗读练习。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听取和模仿专业朗读者的朗读,同时进行自我录音和自我评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最后,鼓励学生参与朗读演出和戏剧表演。
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朗诵会或戏剧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通过演出,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与戏剧表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自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读物环境,组织相关的活动和比赛,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并利用科技手段来辅助学生的朗读练习。
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的结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使他们在语言和表达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就。
朗读的技巧与习惯培养方法
![朗读的技巧与习惯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cf55d9b90d6c85ed3ac6c3.png)
朗读的技巧与习惯培养方法一段生动的朗读不仅能给听众带来愉悦的听觉体验,更有助帮助朗读者自身更好的去理解作品,提高朗读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更加生动呢?米粒给大家介绍几种实用技巧。
希望能够让你的朗读更加生动。
朗读时要注意朗读稿件画面感的呈现画面感的呈现,就是要将文章中所表现的画面,通过朗读呈现出来,让听众听到这段朗读能够联想到文中中所表现的画面。
比如,在朗读一些表现香气的文章时,可以在读到表达气味的关键词时,稍作停顿,吸吸鼻子。
给予听众想象空间。
举例:“……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儿。
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杨朔《荔枝蜜》解析:上面这段文字就是嗅觉引起的味觉感受。
当朗读到“一开瓶子塞儿”时,会不自觉地抽一下鼻子,深吸一口气,一股甜香味扑鼻而来。
朗读时要注重朗读稿件中的逻辑顺序关系朗读时要弄清作品中的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全篇的思想发展脉络,层次、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认真体会和把握主次感、并列感、对比感、递进感、总括感、转折感、因果感等多种感受。
在朗读时,根据每句话的逻辑感赋予不同的语调,感情。
让听众更加明白你所传递的感情。
举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解析:在朗读毛泽东这首著名的古诗词的时候,应该注重诗词中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不能用一个语调去朗读,应该逐句加强重音,把全诗情感的重点表达留在最后。
着重体现诗人的豪情壮志。
通过划分节奏单元,让朗读更具韵律感朗读稿件中的每个语句都有节奏单元。
一个语句可以是一个节奏单元,也可以有多个节奏单元。
朗读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b15b8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2.png)
朗读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一种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朗读的意义,并提供几种有效的朗读技巧,帮助家长和老师们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朗读环境。
一、朗读的意义朗读不仅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工具。
通过朗读,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则,提高词汇量和语法水平。
此外,朗读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语感和节奏感,增强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朗读技巧1.选择适合的读物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书籍是朗读的首要条件。
可以从绘本、儿童文学、故事书等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中挑选合适的内容。
此外,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与其相关的读物,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
2.矫正发音和语调在朗读过程中,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重点关注一些易错的单词或音节,帮助他们纠正发音错误。
此外,要引导孩子注意语调的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加情感色彩。
3.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为了提高孩子的朗读效果,需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朗读环境。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在家庭中设置一个专门的朗读区域,避免干扰和噪音。
此外,可以播放悦耳的背景音乐,为朗读提供一种舒缓的氛围。
4.培养阅读和理解能力朗读并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表达文字背后的意义。
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朗读的实践方法1.亲子朗读家庭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朗读。
可以选择一本适合年龄的书,每天一起朗读一段或者一个故事。
在朗读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发孩子对书本内容的兴趣和思考。
2.小组朗读在学校或者托幼机构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活动。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短文或者故事,进行朗读和分享。
教学生朗读技巧心得体会
![教学生朗读技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b2cbe2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2.png)
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关于朗读技巧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经验分享。
一、激发朗读兴趣,培养朗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朗读教学中,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爱上朗读。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朗读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产生朗读的欲望。
2. 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富有感染力、易于理解的朗读材料,如诗歌、散文、寓言等。
3. 开展朗读比赛:定期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朗读水平,增强自信心。
4. 建立朗读小组:鼓励学生结成朗读小组,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以上方法,我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朗读习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主动朗读,提高语文素养。
二、掌握朗读技巧,提升朗读效果朗读技巧是提高朗读效果的关键。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朗读技巧:1. 正确发音:朗读首先要做到发音准确,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避免出现口音、错音。
2. 停顿与节奏:停顿是朗读的呼吸点,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进行合理的停顿。
节奏则是朗读的韵律,要根据文章的节奏进行有节奏的朗读。
3. 语气与情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的变化,根据文章的情感色彩调整语气。
例如,朗读散文时要温柔、舒缓;朗读诗歌时要抑扬顿挫、富有节奏。
4. 语速与音量:语速要适中,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朗读效果。
音量要饱满,但要避免大声喊叫,以免伤及声带。
5. 表情与动作:朗读时要注意表情的丰富和动作的适度,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示范、指导、练习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朗读的方法。
三、注重朗读实践,提高朗读水平朗读技巧的掌握需要大量的实践。
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经验:1. 课堂朗读: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5cb157de3186bceb19e8bb78.png)
科 教 文化 JJ{
让 朗读成 为一种 习惯
陈俊 梅
( 门小 学 , 江 义 乌 3 20 ) 湖 浙 2 0 8
摘 要: 古人云 :读书百遍 , “ 其义 自见” 。在汉语语 言环境 下学习英语 , 强朗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识记能力及说英语的能 加 力的培养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 朗读训练的指导和强化训练 , 以使学生达到用英语 交流的 目的。 关键词 : 读 ; 朗 兴趣 ; 习惯
‘ N' k ≥1 4 03
毒 30 1 4
张 拉 力
{【 IN》
2O7. 2
=
,
( ∽ r2
《 形) 扁
《 j 确
6 . - 5
7 , 6 7‘ 2
5 1 T 5 700 270 9O
9 ×1 , 0 9
( I 训练是有 在必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爪. ‘ 遗 忘 曲线 ” 明 : 对于 所学 习的材 料最 初 的遗忘 表 人们 曲线是“ 急剧下降” 但随着时问的进展而逐渐减 的, 慢, 也就是说 遗忘是“ 先快后慢” 它提醒人们要 的, ‘ 时复习” 圾 。因此欺学回家后及时放录音 饭 复 跟彘 及时地复习—下刚学过的教材, 这样效果较 好。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往 往需要家长的 监督以及教师的—些检查和鼓励的手段教 师可以 利用家长会等时间向学生家长说明“ 朗读” 对英语 学习者, 特别是初学者的重要性教给家长监督的方 法指 出学生在家中朗读英语的要求泼 给家长“ 朗 读作业” 登记表 由家长监督签上评价和 E期见 下 t
’。 ’
锚 具
望! 号
t- 3 4
钢绞线
数
4 T15
教学论文范文: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教学论文范文: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b135df0479563c1ec5da7199.png)
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它有助于情感传递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读山韵味来,比仅用眼睛看的印象深刻得多,感情领会透彻得多。
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朗读必定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正确朗读,养成习惯有人说:宁典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宁典。
在上新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宁形,查找宁音,先“读”为快。
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宁宁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宁音读准,朗读过程中小添宁、小减宁、小颠倒重复宁词,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甲.位开展查宁典比赛和朗读比赛的活动,等等。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二、熟练朗读,掌握节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1i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准宁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话音清晰。
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在课堂上,我先将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拿山一个语段,让1i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好坏。
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山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束缚,山单个的文宁换位到整篇的文章。
著名电影演员邱岳峰同志曾写过一篇有关朗诵的文章。
他说:“不要去念宁儿。
而要去说事儿。
”在诗词教学中,常常感觉开头难读,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
小能尽快进入意境,读起来生硬造作。
这是要加大读的量(次数)。
朗读量的加大定会引起质的变化。
这里的质,是指对隐藏在文宁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他文宁的理解。
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本文是一首词,在学生预习之后,我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https://img.taocdn.com/s3/m/8378a4bd65ce05087632130e.png)
练 , 读 必定 会 成 为语 文课 堂 的一 道 靓 丽 风 景 。 朗
一
小 学 生 的 生 活 面 窄 , 以 不 可能 一 下子 唤 起 那 么 多 的 包 含 文 字 中 的 生 所 活 场 景 和 作 者 所 要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 这 时 老 师 就 要 带 领 学 生 们 去 读 。 一
、
正 确 朗读 , 成 习惯 养
有 人说 : 典 是 最 好 的老 师 。 因此 我 要 求 每 个 学 生 都 必 须 准 备 一 本 字 篇 文 章 在 熟读 以后 , 要 求学 生掩 卷 深 思 , 细 揣 摩 文 章 的 思 想 感 情 , 相 字 我 仔 并 典 。在 上新 课 之 前 , 先 让 学 生 自 己动 手 预 习 , 准 字 形 , 找 字 音 , 我 看 查 先 互探 究由此 而获得 的真切 的感 受。我们 知道 , 任何 一篇 文章 , 它的语言 文
这也 就 是 小 学 第十 一 册 语 文 课 本 读 写 例 话 中 要 求 学 生 试 着 做 到 : 心 把 成 正 确 的 朗读 习 惯 , 出 声 音 来 , 出 情 感 来 , 出 韵 味 来 , 仅 用 眼 睛 看 次 , 读 读 读 比
的 印 象 深 刻得 多 , 情领 会 透 彻 得 多 。 只 要 我 们 在 阅读 教 学 中加 强 朗 读 训l 放 到 文 章 中 去 。 会 作 者 的思 想 感情 。 感 体
一
让朗读成为一种享受
![让朗读成为一种享受](https://img.taocdn.com/s3/m/45c340556c175f0e7cd13796.png)
让朗读成为一种享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
有专家指出:“就学习语文说,朗读最重要。
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
”(蒋仲仁《略论朗读与背诵》)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而三年级是小学阶段识字到读写的过度,所以应加强朗读指导和训练,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本着“养成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重视加强朗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加强了朗读指导,关注学生的朗读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认真上好第一课时,把好“初读课文”关。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错、漏、添、改字,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初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每一个字音,句子读得通顺、有节奏,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因此在课堂上要作充分的准备,根据学情和教材特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正确地读课文。
特别是在个别朗读时,让学生都能读完、读好,争取人人过关,尤其关注中下生,有效落实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对那些已经养成朗读时扭捏作态习惯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小点儿声读,轻一点读,静下心来体会课文内容,在心里营造阅读场,不要急着表现自己。
对于朗读时的共性问题,如“的、了”|拖音、句末三声字拖音、尾音短促、唱读等现象,要不厌其繁地反复指正。
我们的孩子都是农村的孩子,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有些字的读音趋向方言,如:“勺子、茄子、脖子”等,他们就很容易读错,对于容易读错的字要随时随地的及时纠正,坚决不放过每一个读错的字。
还要注意的是轻声词、儿化词的朗读,如“啊、呢、半圈儿水、哭着、穿着裙子”,多音字的错误也较多,主要是“停当、胶卷、似的、似乎”等。
为了让孩子们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不仅是在课堂上,平时的说话、交流,只要发现孩子们有错误,我就会及时纠正。
我就这样不停地训练、纠正,再训练、再纠正,让孩子们改掉了不少弊病。
晨读教师领读心得体会范文
![晨读教师领读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75757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3.png)
自担任晨读教师以来,我深感责任重大。
每天清晨,站在讲台上,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带领同学们朗读,是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
这段时间,我不仅见证了同学们的成长,也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晨读成为习惯晨读,顾名思义,就是在清晨进行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晨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我努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晨读前,我会提前布置好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例如,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或者用生动的图片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此外,我还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让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一天的学习。
2. 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需求每个同学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都不尽相同,为了满足不同同学的需求,我在晨读中采取了分层次教学的方式。
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我会引导他们阅读难度较高的文章;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我会鼓励他们朗读课文,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 融入游戏,提高晨读效果在晨读过程中,我会穿插一些小游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阅读效果。
例如,开展“谁是朗读大王”比赛,激发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设置“词语接龙”环节,锻炼同学们的词汇积累能力。
二、关注个体,让每个孩子都发光在晨读中,我始终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1. 肯定优点,激发自信在晨读过程中,我会及时发现并肯定同学们的优点,例如朗读发音准确、语调抑扬顿挫等。
这些肯定的话语,有助于激发同学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晨读中更加投入。
2. 关心关爱,关注个体差异在晨读中,我会关注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和困难。
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我会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有情绪问题的同学,我会关心关爱,给予他们温暖。
3. 激发潜能,挖掘特长在晨读过程中,我会鼓励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
例如,朗读课文时,可以邀请有音乐天赋的同学为课文配乐;在分享故事时,可以邀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为故事绘制插图。
优化朗读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5篇
![优化朗读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0313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0.png)
优化朗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5篇第1篇示例:对于朗读的内容选择要有选择性。
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内容。
可以选择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
通过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要注意声音的调节和语调的把握。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让声音起伏有致,生动有力。
同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对于文中表达的情感色彩要做到心领神会,让声音与文字中的情感相呼应。
要注重语速和停顿的掌握。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语速,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要根据内容的情感变化和节奏要求适时调整语速。
同时要注意停顿的掌握,适当的停顿可以让朗读更加生动有力,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内容。
要注重朗读的体态和表情。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配合,可以适当运用手势、眼神和微笑等方式,让朗读更加生动有趣,让听者更容易被感染和打动。
优化朗读方法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让语文学习更加富有趣味和成效。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调整,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朗读者,提高语文素养,让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关注朗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让我们的语文学习之路更加丰富多彩。
第2篇示例:语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在当今社会,语文素养不仅仅是学习语文课程必备的基础,更是人们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
而优化朗读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要提高语文素养,关键在于提高朗读的能力和技巧。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做到真实、准确、流畅、自然,才能更好地传达文字的意义。
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优化朗读的方法。
其一,要注重细节。
朗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节的处理。
比如语调和语速的控制、停顿的处理、重音的把握等等,都是影响朗读效果的重要因素。
只有注重细节,才能做到完整地表达文本的内涵和情感。
其二,要注重情感表达。
如何提高朗读的语言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如何提高朗读的语言感染力和表达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22395b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2.png)
如何提高朗读的语言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朗读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行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读出文字,更是通过声音的表达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一个有着良好朗读能力的人,不仅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还能够将文字的内涵深入人心。
那么,如何提高朗读的语言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呢?首先,要注重朗读的语音语调。
语音语调是朗读中最基本的要素,它直接影响着听众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在朗读时,我们要注意准确地掌握每个词的重音和语调变化,使得整个朗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在叙述一个悲伤的故事时,我们可以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出悲伤的情感,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绪。
其次,要注重朗读的节奏和速度。
节奏和速度是朗读中的重要因素,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朗读的节奏感和表达效果。
在朗读时,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来调整节奏和速度,使得朗读更加自然流畅。
比如,在朗读一首诗歌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地放慢节奏和速度,让诗歌的美感更好地展现出来,给听众带来更深的艺术享受。
此外,要注重朗读的情感表达。
情感是朗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够让文字更有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在朗读时,我们要通过声音的表达来传递出文字中的情感,使得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比如,在朗读一篇励志的演讲稿时,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力度和情感的投入,让听众感受到演讲者的激情和动力,从而激发听众的积极性和动力。
最后,要注重朗读的细节处理。
细节处理是朗读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使得朗读更加精准和生动。
在朗读时,我们要注意每个词语的发音和语气的把握,避免出现发音错误或者语气不准确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停顿和呼吸的处理,使得朗读更加顺畅和连贯。
比如,在朗读一段对话时,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语气的变化,让对话更加真实和生动,增强听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总之,要提高朗读的语言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我们需要注重语音语调、节奏和速度、情感表达以及细节处理。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使得朗读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关注。
纠正小学生朗读弊病的方法刍议7篇
![纠正小学生朗读弊病的方法刍议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5554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2.png)
纠正小学生朗读弊病的方法刍议7篇第1篇示例:小学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朗读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弊病,如吞音、模糊不清、语速过快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表达效果。
为了纠正小学生朗读的这些不良习惯,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
朗读是一个反复琢磨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得进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朗读练习的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轮流朗读,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复习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
语音语调是朗读的基本功,良好的语音语调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调节语调,培养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敏感性,让他们能够在朗读中完整表达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情感表达。
朗读不仅是对文字的机械性演绎,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章的背景故事、情节发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从而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
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朗读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示才华的方式,学生只有在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意义时,才会主动去改善自己的朗读技巧。
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情感的文章,引起学生共鸣,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朗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朗读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可以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改善不足,提高朗读效果。
教师可以在朗读结束后,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或者安排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纠正小学生朗读的弊病需要多方面的方法,包括增加练习机会、提高语音语调、注重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兴趣、及时给予反馈等。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在朗读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的朗读能力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朗读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
![朗读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153de1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2.png)
朗读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朗读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和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朗读,孩子可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流畅度,并且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
一、选择适合的读物在培养孩子朗读习惯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读物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一些故事书、童话书或是有趣的科普读物。
这些读物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示范阅读家长在朗读时,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可以大声地读给孩子听,注重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孩子通过观察家长的朗读过程,学习到正确的发音和语调,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三、创建阅读环境为了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安静、明亮的读书角落,放置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并且定期更新。
此外,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图书馆,鼓励他们积极借阅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定期朗读时间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家长可以每天定期安排一段时间,专门用来进行朗读训练。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律性,还能够让他们习惯每天朗读的节奏。
五、互动朗读互动朗读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参与度和阅读兴趣。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选择一本故事书或是其他感兴趣的读物,轮流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讨论故事情节、角色性格等问题,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
六、设立朗读目标为了激励孩子,家长可以设立一些朗读目标。
例如,每个月读完一本书,或者每天坚持朗读十分钟。
当孩子完成目标时,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以增强孩子的朗读动力。
七、参加朗读比赛参加朗读比赛是培养孩子朗读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朗读比赛,让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并与其他孩子交流学习。
八、注重表扬和鼓励在孩子的朗读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不论是孩子的发音、语速还是流利度,只要是有进步的表现,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
让朗读背诵成为一种习惯
![让朗读背诵成为一种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703d3329bed5b9f3f90f1c55.png)
让朗读背诵成为一种习惯作者:李玲来源:《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2011年第27期一、朗读背诵有助于学生发展记忆力,提高理解能力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
”朗读背诵是增强记忆的一大秘诀。
宋代学者陈亮云:“童子以记诵为能。
”有现在足够的记忆才有他日丰富多变的理解,有深刻的朗诵才有成年时源源不绝的活用。
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背诵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
应当趁年纪小,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时大量背诵。
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吃进去,到吃饱了以后,再卧下去慢慢反刍、咀嚼、消化、吸收。
在有限的两、三年内,尽可能让学生多背、多记一些东西,扩大语言信息储存量,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记忆资源,又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朗读背诵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叶圣陶说:“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
”朗读背诵课文,字字入眼,声声入耳,句句入心,对于母语的形态、句式、语调、语速、语境等都有了明确的了解,正确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固定模式,历久训练,就形成了规范的语感。
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朗读出来,这就把两者自然地沟通起来,使口头语言日渐规范,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三、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常教育学生“熟读成诵”,“熟读”实际上就是储存语言信息的过程,而背诵是储存语言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生利用青少年记忆的黄金时期有选择地朗读熟记名篇佳句,可以达到积累知识和“下笔如有神”的目的。
四、朗读背诵还有利于陶冶情操。
通过朗读背诵课文,学生去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去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去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
佳词美句、精彩篇章喷吞于口中,存贮于心中。
语言文字承载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以至于种种文化积淀,都在学生心中流淌,真善的种子播下了,入乎心布乎四体,心灵得到熏陶,人格就会高尚起来。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以声传情,让学生成为优秀朗读者
![以声传情,让学生成为优秀朗读者](https://img.taocdn.com/s3/m/79d8304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5.png)
以声传情,让学生成为优秀朗读者朗读,是一种传递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字。
优秀的朗读者,能够在朗读过程中准确地表达出文字的含义和情感,让听者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情感的力量。
因此,让学生成为优秀的朗读者,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情感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让学生成为优秀的朗读者呢?以下是几点建议:一、培养朗读兴趣朗读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更需要的是兴趣。
如果学生对所朗读的文字不感兴趣,那么朗读的效果和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挑选那些有趣、生动、接地气的文章,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上朗读。
二、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朗读技巧包括音、调、节奏、停顿、语速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朗读实践,练习掌握这些技巧。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逐句逐段的进行朗读,让学生模仿。
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准确的发音和语调,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更加自如和自信。
三、强调情感表达朗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简单表达,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其中隐藏的情感。
因此,在朗读时,学生需要理解文字的含义和情感内涵,尽可能地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解读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尝试在朗读中表现出这些情感,从而让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重视朗读实践朗读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因此,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朗读成果。
同时,老师也应该给学生一定的个人时间,让他们自主朗读一些适合自己的文章,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
总之,让学生成为优秀的朗读者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倾注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通过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强调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并提供足够的朗读练习机会,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出色的朗读者。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746cc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b.png)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理解。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朗诵比赛、朗读角逐等方式,激发他们对朗读的热情,从而让他们愿意主动去接触和学习语文朗读。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示范的方式,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比如音调、语速、停顿等。
也可以通过分层次的朗读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播放录音、视频等,让学生模仿优秀的朗读表演,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朗读的技巧。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结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语文朗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读一些好书,或者和孩子一起朗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孩子对语文朗读的兴趣。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每个小学生都能在语文朗读中找到乐趣,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真正的语文之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作者:季坚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7年第12期
一、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 朗读形式“走过场”。
教学一篇课文时,在学生学过生字词后,教师便指名朗读课文,为了节省教学时间,让班级里朗读能力较强的几位同学给大家读课文。
这几位同学读得正确流利,教师便满意地开始课文内容的教学。
朗读指导也就成了个别学生的表演秀。
本应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一环,也成了匆匆“走过场”而已。
2. 朗读指导“机械化”。
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把某个词语的音读重一些,把某个词语读音延长一点,把某个词语的声调读高一些。
朗读之所以要抑扬顿挫,是由朗读者根据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而定的。
而且,不同的朗读者处理同一段文字时,因为认识体会的差异,会有所区别。
3. 朗读时间“打折扣”。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不是为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而是教学内容过渡的需要,为读而读,一读了之。
有老师曾经对某个地区的64节语文课进行了朗读时间的统计,发现学生每节课用来对文本进行朗读训练的时间平均仅
有6分39秒。
朗读时间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1. 准确朗读。
准确朗读,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要预习,生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要求朗读时读音标准,不添字、不丢字、不倒置、不顿读、不重复语句、不读断句。
这时候的朗读力求准确,不必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去构建课文的意义,有口无心也无所谓。
通过准确朗读,使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做到朗读课文顺畅,养成预习朗读的习惯,通过训练提升学生正确的朗读能力。
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挑选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读课文,这样可以发现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易错字音、易错词句等共性问题,当即进行纠错,教学效率提升明显。
2. 熟练朗读。
熟练朗读,是在准确朗读的基准上,对课文内容做到朗读语气通顺连贯、把握节奏、语速适中、停顿恰当、声音响亮,还要通过反复地朗读,使学生们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为了最大程度地做到熟练朗读,我指导学生在一周前就开始朗读后面未学习的课文,等教学到该篇课文时,学生已经至少读了3~5遍课文。
3. 情绪朗读。
情绪朗读,便是要求学生知晓课文作者的思想情感。
只有在朗读时读准了词句、把握了音节、了解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才会使学生在朗读时产生情感共鸣,加强学生对课文情境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懂得朗读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第3自然段时,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
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段话,我用语言为学生渲染情绪:“司马迁受到了奇耻大辱,本想一死了之,可是,他一想起父亲的临终嘱托,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学生读)”“好几次,司马迁都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学生读)”“在他的心中,《史记》比他的生命更重要,什么耻辱、悲愤、痛苦都可以埋在心底。
所以,他下定决心——(学生
读)”,在我语言的渲染下,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4. 多样朗读。
多样朗读,要求学生以多样的情感,表达出课文的内容。
长久单一的朗读方法,会使学生对朗读索然无味。
为了使学生保持朗读的兴趣,不同的课文内容可以用多种样式的朗读方法。
比如,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散文《望月》,可以采用配乐方式;而对话多的课文,比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等等。
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更能提升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一次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中第5自然段时,为了体会琴声的变化,我先让学生听音频——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学生则根据所听内容,用高低快慢变化的曲线画出琴声的开始、高潮和结尾部分。
在朗读课文内容时,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曲线,边读课文,边用手指在空中表示琴声。
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刻体会出琴声起初的委婉连绵,中间的升腾跌宕,结尾的舒缓起伏,而且学生读得兴趣盎然。
5. 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就是教师要注重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
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技巧相对来说还是较为不足的,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却非常强烈。
因而,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当然,教师只是发挥带头作用,并不需要学生照搬硬套。
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特色,读出自己的风格。
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第8自然段时,我先给学生范读一遍课文片段。
读完之后,我问学生:“你们说说,读这一自然段要注意什么呢?”有的学生说,要突出“无论都……”这个关联词语;有的学生说,要突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表明这样的真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适用;还有的学生说,在读“那你的生活该会有多么愉快呀!”这句话时,应该面带微笑。
我说:“那你们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一段吧。
”学纷纷读了起来。
(作者单位:盐城市阜宁县陈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