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宗法礼俗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法与礼俗练习及答案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赠,即追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给已死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诏赠侍中、护军将军。

”意为追赠张充为侍中,护军将军。

(√)
2.爵,又称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旧说周代有王、侯、伯、子、男五种。

(×)
答:“王、侯、伯、子、男”错,应该是:公、侯、伯、子、男。

3.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
4.侯即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之下,在伯爵、子爵、男爵之上,享有封地,可世袭。

如颍阴侯指以颍阴为封地。

(√)
5."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

曹参要向皇上谢罪,故先"免冠"。

后来可表示敬意。

(√)
6.“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士死叫不禄,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
答:所有人—平民
7.服除,是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

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一般期满后才能继续到职工作。

(√)
8.“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
9.“内艰”是古代丧制名,旧时遭母丧称“内艰”。

(√)
10.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
11.“赗赠”指在别人办丧事时赠送的财物,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对家属的安慰。

(√)
12.薨就是死的意思,是称诸侯以及二品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有时也可以用于指妃嫔和皇子公主死。

(√)
13..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后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
14.崩,本义是山倒塌,古代常用此来指称帝王或王后逝世。

(√)
15.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而每年都要进行祭祀,后便用“社稷”来代称国家。

(√)
16.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
17.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头碰到地,身体向下接近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

(√)
18.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
答:存问,就是慰问,没有“进行请教”和“虚心纳谏”的意思。

19.梓宫,指我国古代皇帝或皇后的棺柩,如《晋书》“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

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

乃奉梓宫还邺。

”(√)
20.县男,爵名,唐始置,从五品,宋沿置,明废;秦汉时二十等爵制内无“男爵”,“县男”跟“男”爵位相同。

(×)
答:“ ‘县男’跟‘男’爵位相同”说法错误,应是“爵位不同”。

21.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

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
答: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

22.箕踞,一种表示礼节的坐的姿态。

即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

(×)
答:“箕踞”是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姿。

23.“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文中说洪、福、广、越四州为纪念程师孟的功绩而为他立了祠堂。

(√)
24.终丧: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服满三年的丧期。

(√)
25."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也可指天子有病的讳称。

(√)
26."友悌",与朋友相友爱。

"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
答:“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

27.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

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
28.改醮:旧时婚俗之一。

醮,古代原系酌酒之意,指单方面的敬酒,再醮即第二次
敬酒。

周代作为礼俗除行于加冠礼和及笄礼外,亦为婚礼仪式之一。

故“改醮”有“改嫁”之意,“再醮”有“再婚”之意。

(√)
29.荫,即庇荫。

指在封建时代时子孙后代因为先世有卓越的功勋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
30.太宗,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太宗。

(×)
答: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为太祖或高祖。

31.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意思相当于"您"。

(√)
32.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

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常用于书简表奏结尾处,表示致敬。

(√)
33.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
34.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
答:“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3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但还比较年少,所以称“弱”。

此外,表示年龄的特定称谓还有总角(幼年)、豆蔻年华(十三四岁)、束发(女孩15岁)、及笄之年(男孩15岁)、不惑(40岁)、耄耋(八九十岁)等等。

(×)
答:豆蔻指女孩十三四岁,束发指男孩15岁,及笄指女孩15岁。

36."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
37.汉代宾主之间,一般以东向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南向的座位,再次分别是北向和西向的座位。

“项王、项伯东向坐”中,“东向”就是坐东向西。

(×)
答:“东向”是坐西向东
38.“若入前为寿”的“寿”指的是在席间向尊长敬酒或赠送礼物﹐并祝其长寿。

文中的“寿”是祝酒的意思。

(√)
39.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

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所施的隆重礼节。

(×)
答:大多用于同辈之间的礼节。

40.南向,面向南,古代堂上的坐位以室的户牖之间朝南的方向为尊。

而宋使者坐东向位,为卑位,有失礼仪,有伤国体,故力争。

(√)
41.棺椁,棺材和外棺。

棺即盛放死者的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棺椁可以显示死者的地位。

(√)
42.太牢,是古代祭祀等级的一种,古代祭祀宴会时,若牛、羊、豕三牲具备则为太牢,若少一牲,则为少牢。

(×)
答:错,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43.封禅,历代帝王每年定时在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
答:“历代帝王”“每年定时”错误,封禅大典多在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

44.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
45.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

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

( ×)
答: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46.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
答:古代男子20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又称“弱冠”,而非18岁。

47.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 √)
48.“立生祠”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 ×)
答:“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49.“伏阙”,即拜伏于宫阙下。

多指臣下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 √)
50.“服除”,即脱去孝服。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一年,穿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五个月。

( ×)
答: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九个月。

51.“服阕”指古人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

阮元因丁父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任兵部侍郎。

( √)
52.“丁卯、己巳、戊申”,皆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命运。

( √)
53.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

古时的君主为了
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 ×)
答: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神,即农业之神。

54.舆榇,指古代把棺材装在车上随行,表示有罪当死或就死之意。

过去常用“面缚舆榇”表示放弃抵抗。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