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基层应急管理的启示

合集下载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灾害应急管理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安全领域,能够有效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经济强国之一,美国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机制,对我国的相关工作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机构设置美国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机构设置,形成了以总统为核心的快速响应机制。

首先,美国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确立了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并明确了行政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其次,美国成立了联邦紧急管理署(FEMA)作为灾害应急管理的主要行政执行机构,并与其他政府机构、州和地方政府、私人和非营利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这种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机构设置,为应对灾害提供了责任划分明确、组织协调高效的基础,为我国灾害应急管理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启示。

二、科学的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美国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多层次预警机制。

美国通过多个国家级和地区级的气象、地质、水文等监测网络,及时获取各种灾害风险信息,结合先进的数理模型和预测算法,进行准确的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

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美国制定了相应的灾害应对预案,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灾害风险信息,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灵活高效的紧急响应机制在灾害发生后的紧急响应方面,美国建立了灵活高效的机制,能够迅速调集救援力量和资源,开展紧急救援行动。

灾害发生后,美国总统可以通过签署紧急命令、调动国防部人员和物资,以及利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等手段,快速响应和满足受灾地区的紧急需求。

此外,美国还通过国家紧急广播系统、紧急电话热线等方式,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提供及时的援助和指导。

四、加强全社会的参与和协作美国注重全社会的参与和协作,形成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多方参与的灾害应急管理格局。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国外应急管理体制是指国外各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等紧急状况时采取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措施。

应急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在面对紧急状况时的响应能力和效率。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国外应急管理体制,了解一下各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我们可以以美国为例。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在国际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制主要由联邦、各州和地方法律组成的三级体系,相互合作,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网络。

在美国,联邦应急管理总署(FEMA)是主要的负责机构,负责协调国家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

各个州也有自己的州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州的应急预案、资源储备和紧急响应等工作。

美国地方法律也设有县级和市级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

这种多级应急管理体制使得美国在应对各种紧急状况时,能够快速响应、协调一致,提高了国家的整体应急管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私营部门在应急管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工作,通过与政府合作,提供紧急服务和资源,增强国家应急管理的整体能力。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制不仅包括政府机构,还涉及到私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了多方合作的应急管理格局。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日本的应急管理体制。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经常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因此应急管理一直是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

日本的应急管理体制中,首先是国家与地方法律都设有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国家和地方的应急工作。

日本还设有专门的灾害预警机构,负责发布台风、地震等灾害的预警信息,帮助公众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在日本,政府还会定期举行应急演习和培训,提高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紧急应对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应急管理方面还注重科技的应用。

日本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震、火山和气象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还积极发展无人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国家在灾害预测、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能力。

国外危机应急管理制度

国外危机应急管理制度

国外危机应急管理制度一、国外危机应急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危机应急管理制度起源于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对突发事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应急管理制度。

例如,英国成立了内政部紧急事务部门,德国设置联邦危机管理局,法国建立了危机应对中心等。

二、国外危机应急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危机预警和信息采集能力国外危机应急管理制度注重对危机的及时预警和信息采集能力。

各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及时获取有关危机事件的信息,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决策。

2.专业化的应急团队各国政府在危机应急管理中,都设立了专门的应急团队,包括了专业的危机管理人员、救援人员、医疗人员等。

这些团队经过专业培训,能够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并实施相应的救援和抢救工作。

3.多方参与,整体协作国外危机应急管理制度注重多方参与,整体协作的特点。

政府、企业、民众等各方都参与到危机应急管理中,共同协作、共同应对,提高了应急的效率和效果。

4.科学化决策和处理在危机应急管理中,各国政府都注重科学化决策和处理。

他们会通过科学研究和专家咨询,做出最为合理和有效的决策,尽可能减少危机事件可能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5.后续评估和改进国外危机应急管理制度还注重对危机事件的后续评估和改进。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危机应急管理制度,使其更加完善和有效。

三、国外危机应急管理制度的应用案例1.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在这起事件中,美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全面投入到救援和恢复工作中。

各级政府和民众团结一致,共同应对这场严重的危机事件,最终取得了胜利。

2.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福岛核泄漏事件,此次事件造成了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

日本政府及时启动了危机应急管理制度,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和疏散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给各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一)美国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健全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斯坦福法案》《国土安全法》等,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2、组织架构清晰设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作为核心机构,负责协调和整合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应急资源,并与州和地方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

3、风险评估与预防重视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应急响应迅速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配资源,开展救援和恢复工作。

(二)日本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在应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灾害教育普及从小就对民众进行灾害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3、建筑抗震标准高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抗震标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社区应急组织发挥重要作用社区成立了各种应急组织,如消防团、自卫队等,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开展救援工作。

(三)德国德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注重预防和准备工作。

1、跨部门合作紧密各部门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调和沟通机制,能够在应急管理中形成合力。

2、志愿者队伍强大拥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较高的应急救援能力。

3、信息化建设水平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应急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和共享。

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及其借鉴

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及其借鉴

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及其借鉴
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也日趋重要和复杂。

对国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共同重视,各国在研究应急管理上也进行了许多尝试。

首先,在应急管理上,大多数国家关注强化专业技能,精细化规划。

各国警方开展科学化应急演练等。

这种讲究技能课程为应急预案和人员构成赋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遇到复杂挑战时更安全有序。

第二,大多数国家在应急管理上进行了持续改进,加强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处理的效率。

例如,英国的应急管理系统实行了数字应急报告,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收集有关事件的实时信息,并帮助国家主管部门及时采取更有效的应急措施,有效减少灾难的影响。

第三,跨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是应对不同国家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途径,能够改善沟通协调,加强合作参与,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

通过建立起跨国应急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更好地共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还可以培养并成长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

总而言之,从国外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提高我国为抗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特别是应急演练方面,更要注重技术训练,
强化实战经验;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要及时完善更新,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建立跨国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打造更大范围赋能,便于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美国、加拿大应急管理工作及其启示

美国、加拿大应急管理工作及其启示

状态下 负责评 估灾害造成的损失 制定 作提供支持和补充 并不取代地方政府 的 救援计 划 ,协 同地 方实施 救助等。 指挥权 ; 、 邦和地方政府 的应急 管理机 4联 构 负责及 时分析和报 告灾 害发生情 况 . F MA的灾害报告 同时分送三个应 急决 E 策者 ,F MA最高管理 官员 、国土安全 E
2 赴 美国、 加拿大进行 了为期 1 天的应急管 自然灾害 、恐怖袭击和其 它人 为灾难 中尽 召 集 各 相 关 部 门的 人 员 现 场 协 同 办 公 ; 、 1
保护 国家安 上级政府或周边地 区提供 的增援到达该辖 理工作考察学习 ,基本 了解了美国和加拿 可能 的减 少生命 和财产 损失 , E 大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情况 ,并就如何进 全 。F MA的总部设 在华盛顿特区 ,局 长 区后 ,接 受该 辖 区地 方政府 的领 导和 指
土安全 为使命 。
美国应急管理 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制定 联 邦 应 急 管 理 署 (EM A,F d r l 信 息系统为基础 。在 灾害发生 时 ,通常会 了 一 套 完 整 的 应 急 反 应 框 架 ( to a F e e a Na i n l E re c aa e n e c )是 2 个 有如下反应 : me n y n g met g M Agn y 2 R so s rme ok , ep neFa w r ) 作为应对各种紧急

步 加强 我部 应 急 平 台建 设 及 应 急 管 理 工 由总统直接任命 。其 下属 的十个 区域分局 挥 ; 3 联邦和州 政府 应急管理机构 只是 该
作进 行 了 思 考 ,提 出 了建 议 。现 将 有 关 情 主要负责和地方应急机构 的联 络 , 紧急 网络节点之一 , 在 主要为地方政府 的应急 工 况报 告 如 下 :

(完整版)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的启示

(完整版)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的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导读: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关键字:突发公共事件美国的应急机制振灾机构专业救援队伍特点和趋势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机制,这些国家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国际社会都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们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对中国有许多重要启示: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指挥系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重要基础;快速救援的机制建设,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促使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参与,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根本保证。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

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联合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安全减灾和应对各类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继续推进“国际减灾战略”行动,以减轻自然、人为和技术灾害。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美国的应急机制美国的应急管理以渗入生活所有领域中的新经济和新技术、遍布全球的恐怖主义威胁和特大灾害为三大主题。

因此,美国的应急机制的内容,也以这三大主题为主。

(一)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振灾机构美国在1979年3月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三里岛事件以后,美国政府针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专门管理灾难的机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总署设署长办公室、总顾问办公室、国家紧急准备办公室、国家安全协调办公室、公民使团办公室、平等权利办公室和监察长办公室。

美国应急管理经验借鉴及建议

美国应急管理经验借鉴及建议

美国应急管理经验借鉴及建议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不断加强应急组织协调,完善应急制度保障,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应急队伍建设,系统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正在逐步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框架基本形成。

但是由于受人员、资金、业务工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应急法规体系、人员、物资、机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基层应急保障机制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不足(一)金融应急立法明显滞后于金融安全形势。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金融快速融合发展的形势下,金融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特别在金融混业经营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一些创新业务的风险管控还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和法律约束,在对金融机构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空白点”,同时承担着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但对金融安全和突发应急处置以及协调联动方面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规定,对金融机构承担的支持、配合维护金融稳定的义务也没有详细的描述和具体的操作实施办法,导致基层在金融安全应急处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协调处置困难。

(二)应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应急管理与应急培训不合拍。

目前,基层应急预案主要分为总体预案、部门预案、专项预案、内部预案等,其内容包括总则、组织体系、危机处置报告程序、预防机制与预防措施、业务应急处置、技术应急处置等,但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调查、损害评估、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同时突发事件评估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二年,截止目前只开展过一轮评估工作,特别是对突发事件处置评估工作经验尚浅,理论研究较多,实战程度不够。

同时,全面专业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开展不多,对应急预案深刻解读不够,导致难以全面、系统掌握应急处置操作程序和技能。

(三)应急预案演练不严密,演练与实际反应不合拍。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损失。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成为各国政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了解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和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一)美国美国拥有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其特点包括:1、法律体系健全: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斯塔福德法案》等,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

2、机构设置合理:设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各州和地方也有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形成了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组织架构。

3、预警监测系统先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气象监测等,实现对各类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4、社会参与广泛: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良好氛围。

(二)日本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应急管理高度重视,主要表现为:1、防灾教育普及:从小就对国民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建筑抗震标准高: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抗震标准,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3、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供应物资。

4、应急指挥高效: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各部门的协同作战。

(三)德国德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风险评估科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2、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拥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3、区域合作紧密:在欧盟框架内与周边国家开展紧密的应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应对。

二、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启示(一)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成功的应急管理体系都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美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

美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

式多样的应急科普宣传,以期为我 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 词 ] 应急 管理 美 国 启 示
2 0 1 3年 9月 ~ l 0月 ,笔 者 随 团赴 美 参 加科 研 人 员 素质 及 技 能提 高 培 训学 习 ,学 习期 间 实 地参 访 了沃 伦威 尔市 应 急服 务 中心 ( Wa r r e n v i l l e E m e r —
急救援 中可能造成 的人身伤害等 ,美 国联邦 、州
政府 均建 立 了相 应 的法 律 法规 。
理1 二 作 中可 以借鉴 的经验 ,为我 国的灾害应急管 理工作提供参考 。
参访期 间 ,一位两鬓斑 白、精神矍铄 的志愿 者 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应急救援车的全套装备和器


志 愿者队伍专业化 ,培训机 制常
X U EHU I
美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
王 林
( 福 建省地 震 学会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0 0 )
[ 摘 要] 该 文结合 笔 者赴 美参 加 科研 人 员素 质 及技 能提 高培 训 团的 学 习 ,深入 研 究 了美 国应 急 管理 工 作 中值 得 学 习和借 鉴 的 经验 ,其 中 包括 专 业 的 志愿 者 队伍 建 设 、 资料 完备 的 数 据 共 享机 制 和 形
械 ,并指着旁边的救援服说 , “ 这件就是我平时
参加应急救援 行动时穿 的。 ” 当询 问该 中心 的志
愿 者 培 训 负责 人 ,为什 么这 么 多 人 愿 意成 为 志 愿
态化
我 们参 访 的沃 伦 威 尔 市应 急服 务 中心 大 部 分 工 作 人 员 都 是 志 愿 者 ,其 中不 乏 许 多 6 0岁 以上 的老 年 人 。据 统计 , 目前 全 美 志 愿者 的数 量 约 占 总 人 口的 l / 3 。他 们 作 为 志 愿 者 需 要 承 担 许 多 责 任 和义 务 ,其 中包 括 平 日向公 众 宣 传 防灾 减 灾 科

简述中国应急管理的政策体系及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对中国的启示_百.

简述中国应急管理的政策体系及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对中国的启示_百.

论述题:简述中国应急管理的政策体系及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我国以及管理的政策体系:
2003年非典以前,中国的应急管理属于单灾种防灾减灾阶段,各部门几乎是单独负责所辖领域的抢险救灾和灾害预防,2003年非典以后,才进入综合化应急管理阶段,06年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国应急管理的政策体系构成是“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

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以社区、乡村、学校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职责,确定专兼职的工作人员或机构,制订各类应急预案。

应急体制遵循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应急机制有预防与准备机制、预警与监测机制、救援与处置机制、善后于恢复机制组成。

应急法制方面,2004年,紧急状态入宪,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生效。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启示之一:“防患于未然”,是应急管理首先要牢固树立的工作思维方式
启示之二:加强快速救援的联动机制建设,是应急管理的关键部分
启示之三:提升公众的理性危机意识与应对能力,是应急管理的根本保证。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应急管理体制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是指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动乱等突发事件时,国家、地方和社会组织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活动。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本文将就国外应急管理体制进行浅谈。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

在美国,美国国土安全部有关于灾害应对、反恐怖主义、边境安全、移民等多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全国各级政府和组织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些法律法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规范了各方的行为,为灾害应对提供了有力支持。

美国还建立了相关的应急管理机构,例如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负责统筹和协调全国的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国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出及时和有效的反应。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

灾害和突发事件往往不受国界的限制,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注重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分享应急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共同提升国际灾害应对能力。

欧盟成员国之间就建立了应急援助机制,相互协助应对灾害,提高了各国的灾害应对能力。

联合国也通过其下属机构,如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等,促进各国在灾害救援和重建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全球范围内的灾害救援提供了重要支持。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强调社会参与和信息公开。

在灾害应对过程中,社会力量的参与至关重要,可以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国外各国重视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鼓励他们参与灾害救援和重建工作,形成了政府、市民和组织之间相互协作的灾害应对格局。

国外的应急管理体制还非常注重信息公开和舆情引导,及时公布灾害信息、救援进展和应对措施,增加社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减少恐慌和谣言的传播,有利于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提高整体的应急管理效率。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强调技术创新和科学应用。

国外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城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是推进应急管理发展、提升应急管理绩效的根本。

文章首先概述了国外城市应急管理的体制安排及其特点,从其先进经验中来分析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体制。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城市加强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是提高城市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降低城市公共突发事件危害的基础。

当前,西方国家在城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应急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不断加速、公共突发事件日渐频繁的情况下,亟待比较并学习西方国家在改进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方面的经验,逐步推进中国城市政府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1、国外城市公共应急管理的体制安排及其特点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灾害事故,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外发达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灵活高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

1.1纽约市公共应急管理体制纽约市危机管理办公室(oem)是纽约进行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也是最高指挥协调机构。

纽约市有效对各种危机事态,正是依赖于以危机管理办公室为核心组织网络。

首先,危机管理办公室与纽约市警察局、纽约市消防局以及纽约市医疗服务机构随时为应对突发公共紧急事件进行合作。

其次,纽约市危机管理办公室与许多州和联邦一级的政府机构,如联邦危机管理署、国家气象服务中心、公平和正义部以及能源部等,彼此互通信息,协调规划方案。

最后,危机管理办公室还与美国一些私营部门以及非营利机构通力合作,最大程度的保证纽约市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能够在突发公共危急中恢复正常。

1.2东京公共应急管理体制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对城市应急管理的挑战,东京市政府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发展出一套完备有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2003年东京都建立了知事直管型危机管理体制,设置局长级的”危机管理总监”,改组”灾害对策部”,成立”综合防灾部”,建立一个面对各种危机的全政府机构统一应对的危机管理体制。

国外应急预案研究

国外应急预案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外在应急预案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研究特点和创新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一、国外应急预案研究特点1. 多学科交叉融合国外应急预案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应急管理、环境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多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分析突发事件,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注重实践应用国外应急预案研究注重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模拟演练、风险评估等方式,不断优化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重视法律法规保障国外应急预案研究强调法律法规的支撑作用,通过立法明确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评估等环节,确保应急预案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4. 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国外应急预案研究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开展学术研讨等活动,借鉴各国优秀经验,提高应急预案的国际化水平。

二、国外应急预案研究创新成果1.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适用于评估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因素,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 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模型是国外应急预案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如美国的风险矩阵、英国的风险评价框架等。

这些模型有助于识别、评估和降低突发事件的风险,为应急预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演练评估体系演练评估体系是国外应急预案研究的重要内容,如美国的NIMS(国家紧急管理系统)演练评估体系。

该体系通过模拟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

4. 危机沟通策略危机沟通策略是国外应急预案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如美国的国家危机沟通计划。

该策略强调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信息透明度,减轻危机对社会的影响。

三、启示与借鉴1.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应急预案的综合性。

2. 注重实践应用,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应急预案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_以美_日_俄三国为例

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_以美_日_俄三国为例

2010年第5期(总第123期)福建行政学院学报Journ al of Fujian Adminis tration In stitute N o.5,2010(General No.123)公共行政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以美、日、俄三国为例黎 昕1,王晓雯2(1.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1;2.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 要:西方发达国家在不断发展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应急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从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组织体系、运作机制、保障体系四个方面,通过分析比较美国、日本、俄罗斯三个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和差异,探讨其对构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启示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99(2010)05001705收稿日期:20100914作者简介:黎昕(1957),男,福建古田人,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晓雯(1985),女,山东烟台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存在着许多社会矛盾、不稳定因素和潜在的风险,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严重阻碍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也对我国传统的应急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研究发达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加快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美日俄三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特色和差异,以提出对我国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的有益启示。

一、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质,即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事件发生后的破坏性、事件处理的紧迫性和事件发生发展的不确定性。

应急管理_国外模式及其启示

应急管理_国外模式及其启示

应急管理:国外模式及其启示陈成文1蒋勇2黄娟3(11贵州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贵阳550001;2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沙410081;31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长沙410081)提要:应急管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安全屏障。

美、加、澳、日、俄五国十分重视应急管理问题,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

美国形成了应急管理的层级模式,并构建了强大的法律支持体系;加拿大重视地方部门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强调公众参与,重视应急教育,采取全国协作的应急管理模式;澳大利亚注重应急预案和计划的制定,建立起了职责明确、结构合理、统一、有序、和谐的应急管理体制;日本政府相当重视防灾通讯网络建设,构筑起了高效、统一、严密的庞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俄罗斯组建协调配合的垂直型应急管理体系,拥有反应迅速、高效运转的信息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权威、完备,应急资源保障到位。

美、加、澳、日、俄五国的实践模式对我国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要完善应急管理法律及应对方案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层级嵌套模式;三是要实现应急信息资源的整合;四是要保障应急资源充足、到位;五是要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六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建设安全型社区。

关键词:应急管理;国外模式;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C9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0)05-0201-06所谓应急管理(Em ergency M anage m ent),又称紧急事态管理或危机管理,是指在各种灾难和危机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之时,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而采取的有组织的政府行为[1]。

它是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系列举措[2]。

这不仅包括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响应和恢复重建,同时还包括预防、准备、倡议和立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控制破坏程度,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小的代价终止紧急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

国外基层应急管理的启示

国外基层应急管理的启示

国外基层应急管理的启示顾林生2012-12-25 15:58:42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京)2007年6期作者简介:顾林生,博士,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

内容提要:通过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有关基层应急管理的研究,阐述了国外基层应急管理的理念、程序和思路,并结合以居民为本的预警系统、安全社区建设、都市圈应急救援合作、公私合作的应急物资储备、居民应急的“土”办法与高科技的相结合等方面,对国外基层应急管理具体实践中的闪光点进行了总结。

应急管理是指针对灾害和危机等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防监测、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的全过程管理,欧美各国称之为“紧急事态管理”。

为有效预防与应对各种灾害和危机,建立一个更安全的世界,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在灾害与危机的管理、民众个体的安全保障、安全社区建设与公众参与、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防灾应急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一些发达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结合民众需求,在基层应急管理的理念更新、制度建设、组织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国外基层应急管理的工作理念(一)防灾行政一元化、行政风险分散化、防灾参与社会化近年来,各国都在构建和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应急管理工作不仅在国家层面,而且在基层管理中呈现出防灾行政一元化、行政风险分散化、防灾参与社会化等趋势。

特别是“9•11”事件后,各国普遍认为,包括基层在内的原有的防灾行政体系远不能适应新型危机的各种挑战和综合协调,需要导入危机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性的资源整合和组织业务整合。

因此,在2001年,美国纽约市的紧急事态管理办公室即升为局级单位,开始提供综合性危机管理服务;日本各地方政府在最近五年中,也纷纷改组机构,成立危机管理机构,建立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危机的政府体制。

(二)以居民为主、立足于基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世界性灾害和危机频繁发生,人们的生活环境、地区社会的安全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民众对防御和应对灾害和危机事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多样且灵活,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科学、高效和成熟的应急管理体制之一。

国外的应急管理体制在组织结构、制度体系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均有着优秀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外应急管理体制进行浅谈。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注重扁平化组织结构。

相较于传统的追求层级分明的组织结构,国外应急管理机构更倾向于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提高决策效率和应急能力。

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能够加快信息流转和决策速度,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并且能够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

在国外,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由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这些机构拥有专业的应急管理人员和先进的应急管理技术。

这些专业机构在制定应急预案、实施应急演练、指导救援工作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们不仅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够快速响应,迅速进行组织协调,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注重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完善。

国外的应急管理体制有着严格的监管机制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应急管理机构通过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他们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应急准备工作。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还注重对一些关键领域的监管和特殊行业的规范,以提高应急管理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注重国际合作。

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国外应急管理机构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其他国家的相关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应对挑战。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国外应急管理机构能够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自身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而且还能够提供相关的援助和支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应急救援行动。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在组织结构、制度体系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具备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实践中,国外应急管理机构通过扁平化组织结构、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国际合作等方式,建立起科学、高效和成熟的应急管理体制,为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基层应急管理的启示顾林生2012-12-25 15:58:42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京)2007年6期作者简介:顾林生,博士,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

内容提要:通过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有关基层应急管理的研究,阐述了国外基层应急管理的理念、程序和思路,并结合以居民为本的预警系统、安全社区建设、都市圈应急救援合作、公私合作的应急物资储备、居民应急的“土”办法与高科技的相结合等方面,对国外基层应急管理具体实践中的闪光点进行了总结。

应急管理是指针对灾害和危机等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防监测、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的全过程管理,欧美各国称之为“紧急事态管理”。

为有效预防与应对各种灾害和危机,建立一个更安全的世界,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在灾害与危机的管理、民众个体的安全保障、安全社区建设与公众参与、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防灾应急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一些发达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结合民众需求,在基层应急管理的理念更新、制度建设、组织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国外基层应急管理的工作理念(一)防灾行政一元化、行政风险分散化、防灾参与社会化近年来,各国都在构建和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应急管理工作不仅在国家层面,而且在基层管理中呈现出防灾行政一元化、行政风险分散化、防灾参与社会化等趋势。

特别是“9•11”事件后,各国普遍认为,包括基层在内的原有的防灾行政体系远不能适应新型危机的各种挑战和综合协调,需要导入危机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性的资源整合和组织业务整合。

因此,在2001年,美国纽约市的紧急事态管理办公室即升为局级单位,开始提供综合性危机管理服务;日本各地方政府在最近五年中,也纷纷改组机构,成立危机管理机构,建立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危机的政府体制。

(二)以居民为主、立足于基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世界性灾害和危机频繁发生,人们的生活环境、地区社会的安全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民众对防御和应对灾害和危机事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以居民为主、立足于基层成为各国推进应急管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理念。

比如,在东京地铁沙林恐怖事件后,东京市民要求政府在传统的防灾减灾体制的基础上,增强针对生物化学恐怖袭击的应对能力;而欧洲各国居民也普遍要求本国政府与欧盟认真处理疯牛病问题。

(三)高质量、高效率的民主型危机管理政府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减少公众生命财产损失,更涉及到维护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公信力等。

在应急管理行政体制上,各国通过行政改革,在重视综合防灾减灾的基础上,趋向于构建符合现代社会民主的危机管理体系。

这种危机管理体系,要求进行高质量的、有效率的民主型危机管理,即在现有的民主与法制的框架中,政府在预防和处理危机事态等非常态事务中,实现具有充分的预测和预备、能快速应对、高效率、透明公开、责任明确的目标。

在基层防灾行政或公共安全事务中,民主管理、权责分明、绩效评估、领导问责等方式更加明确。

比如,英国政府应急管理的三个目标之一就是不论是基层,还是国家,必须保障民主和法治的程序。

(四)重心下移,从强调“政府的作用”转变为重视“建设应对灾害能力强的社区”联合国在1999年“国际防灾战略”(ISDR)中提出的“在21世纪建设更安全的世界”的三大战略之一,就是倡导重心下移,从强调“政府的作用”转变为重视“建设应对灾害能力强的社区”。

2005年的联合国减灾大会进一步强调防灾社区建设的问题,而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即提出了“安全社区”的概念,并制定了安全社区的认证标准。

随后,安全社区的建设在全世界被推广,并通过教育、沟通、培训等方式,提高社区的自救互救能力。

此外,为了防止民众过度依赖政府、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分散政府的应急管理风险,有些国家在法律中强调政府应急管理责任的有限性原则,明确基层居民自救互助的职责。

如日本在1961年制定的《灾害对策基本法》中,对国家、都道府县、地方公共团体的责任及相互协作和居民等的责任都作了明确规定。

关于基层居民的责任,第7条规定:地方公共团体的居民在自己采取防备灾害手段的同时,必须努力参加自发的防灾活动,为防灾工作做出贡献。

《东京都震灾对策条例》明确规定了东京政府知县、市民和企业的职责,也在条例开头强调了两个理念:一是根据“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的自我责任原则的“自救”理念;二是“我们自己的城市(社区)我们自己保护”的“共救”(互救)理念。

根据这两个理念明确市民和行政的“公救”的原则以及合作方式,要求市民在努力确保自己安全的同时,相互合作,并必须努力采取相应措施。

加拿大的《联邦政府紧急事件法案》等法律也规定,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互援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职责;各个家庭也有义务在72小时内做好自救工作,并强调受灾人员之间应该做好互救工作。

加拿大《联邦政府紧急事件法案》等法律规定,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互援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职责;各个家庭也有义务在72小时内做好自救工作,并强调受灾人员之间应该做好互救工作。

二、国外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程序和思路(一)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事前准备1.预案体系为了提高基层民众的应急能力,使应急预案精细化,强化可操作性,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除了制定全国防灾计划外,还制定了社区版的“可持续减灾计划”;美国紧急救援中心通过对已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总结,不断修改应急预案,使之更详细、实用,更接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不仅包括交通、通讯、消防、民众管理、医疗服务、搜索和救援、环境保护等内容,还包括重建和恢复计划、心理医治等内容。

预案随科技进步适时修订,并注意针对新的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制定新标准,以适应应急管理的最新发展。

2.预警系统把风险防范与管理纳入到常态管理中,建立灾害风险和脆弱性评价体系以及早期预警系统,是联合国提倡加强防灾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策略之一。

印度尼西亚政府指出,没有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同时缺乏对居民的灾害教育培训,是导致印度洋海啸损失惨重的最主要原因。

与此相对,日本在全国建立覆盖全面的基层无线网系统,包括户外扩音器、家庭接受器、车载无线电话移动系统,并由基层政府办公区、学校、医院、福利设施、消防等机构的防灾网络系统构成。

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居民的第一反应便是打开电视或收音机了解灾情。

3.应急规划国外许多城市在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中均把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有基层居民参与的安全街区规划设计也成为一种新生事物。

联合国防灾战略事务署特别强调,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综合考虑社区安全与降低自然危险、人为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

东京在2000年城市发展战略中就提出建设“防灾生活圈”,实现“不用逃跑的街区,安全安心的街区”的建设目标。

建设应急疏散避难场所和应急通道,能够提高灾民避难成功率。

各国以平常的社区活动范围为中心,事先建设和指定避难场所。

到2002年4月为止,东京在地区居民生活圈附近学校操场、神社、寺庙院内、公园、绿地、小区广场等地指定临时避难所4663处。

此外,各区的小学、中学、高中和公民馆也被指定为室内避难收容所,在校内必须设立仓库,储备食品和药品、帐篷等应急物资,标准为每2人3.3平方米左右,按照学区单元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二)快速高效的事中处置1.快速响应重视发生灾害时的第一时间启动(先期处置)和紧急动员机制是政府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表现。

以地震为例,东京政府制定了应急处置时间表,分别对灾前、灾后3小时之内、灾后3~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之间的主要工作作了规定。

灾害后3小时之内,必须召集职员,设立灾害对策指挥部,收集受害损失信息,向市民通报和披露信息,媒体报道灾情,请求自卫队出兵救援,对危险源设施等采取应急措施,引导居民疏散避难,布置保安警备,对交通进行限制和管制,开展救助和急救行动,收集和传达医疗救护信息。

东京都规定在成立灾害对策指挥部后,根据灾情,发出1级到5级的紧急状态动员令,动员各局、各地方派驻机构以及政府总部的职员紧急出动。

最高的紧急状态为第5级配备状态时,即在第4级配备状态不能应对或发生烈度6度以上的地震时,灾害对策指挥部总指挥发令动员约13万政府职员全部进入应急状态,并可以在就近的社区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2.应急救援在应急救援方面,突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跨区域的应急救援合作。

在高龄化社会中,对灾害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救助也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基层应急管理的关注点之一。

美国的国家服务公司成员包括美国和平队、美国志愿者协会、民间社会团体和退伍军人协会,服务公司负责组织工作小组到最需要志愿者的地方帮助年老的、有身体伤残和精神伤残的、低收入的人员。

日本最近建立了“灾时需要救援者救援的制度”,灾害弱势者通过事先登记的方法,向社区提供信息,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得到社区的救助。

在跨区域合作方面,东京政府与周围其他地方政府、其他大城市合作,签订多项72小时相互援助合作协议。

协议中对于救灾物资的提供和调拨,救灾人员的派遣,救援车辆、船只的供应,医疗机构接收伤员,教育机构接收学生,以及自来水设施等的修复和供应,垃圾和下水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说明。

一旦东京发出援助请求,签订协议的周围地方政府都会“挺身而出”,及时提供救援。

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全国2000多个市町村都签订了72小时相互援助合作协议,使得联合防灾救灾形式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和山村。

(三)重要保障1.法制保障针对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需要,发达国家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团和公民个人的权力、职责和义务,强化了“自救、互救、公救”相结合的合作关系。

以此使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化和标准化,保障基层工作依法、有序地开展。

同时强调政府应急管理的责任有限性,明确基层居民自救互助的职责。

日本多次修改1961年出台的防灾应急管理的母法——《灾害对策基本法》,该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中央及地方公共机构、企业和居民的基本责任和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

其中,第5条规定了市町村长必须完善消防机关、防洪团等组织体系,加强本地公共团体等防灾组织及以邻里合作精神为基础的自发性防灾组织的力量,努力发挥政府的所有功能。

2.应急物资储备为了减轻突发事件应对中政府的负担,有效地分散政府应急管理的风险,让民间部门和社会团体以及各种社区积极参与到防灾减灾和应急活动中是十分必要的,一些国家的地方政府便采取了与民间部门和团体事先在灾前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以确保能迅速调配和整合的应急物资和避难空间。

除了与政府的合作外,灾前协议型伙伴合作机制还包括民间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安全合作。

根据《灾害救助法》第37条,东京都每年必须将前三年地方普通税收额平均值的千分之五作为灾害救助基金进行累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