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穆旦《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案设计
最新整理穆旦《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作品的情感意蕴,形成自己的理解。
2、体会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把握世人透露出的悲凉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诗歌拥有的丰富性和表现力的意象。
难点: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悲凉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个名字——查良镛。
他是谁?喜欢武侠小说的人应该知道,这是金庸先生的原名。
再看——查良铮,有谁知道?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第一人的穆旦。
二人皆为清代诗人査慎行的后人。
而海宁査家历史极为悠久,系出春秋查子,代代书香,明清以来是 “文宦之家”,文人学者辈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康熙皇帝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氏兄弟”虽然从未谋面,但有意思的是,他俩不约而同都选择拆字法为自己取笔名,不同的是,金庸将名字 “镛”拆开,而查良铮将姓拆开,这就是——穆旦。
今天我们借这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走近穆旦。
二、背景介绍联系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只言片语简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八年的情景,进而说说此诗的时代背景。
明确:穆旦这首诗写于1941年日寇铁蹄践踏下的那段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日子。
三、诵读感悟播放朗诵,学生自由模仿朗诵诗歌。
注意朗读的停顿、重音和语调、语速。
四、理解探究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初中九年级语文学案-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全国一等奖】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学习目标】1.了解穆旦及相关背景介绍。
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掌握生字词。
3.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感受诗人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了解感知。
1.了解诗人。
穆旦(1918—1977),原名,曾用笔名,祖籍,出生于。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
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创作背景。
作者写此诗时24岁。
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
战争,不仅是爱情被沉重的战争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这个时期的青春的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充满了反抗感,以及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和渴望。
3.字音检测。
打鼾(),牛轭(),灰烬()4.字词解释。
吱哑:二、深入学习。
1.概括诗歌的大体内容。
2.诗人在诗歌中创作了哪些意象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课件1 长春版
K12课件
4
写作背景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 条约>>签订,法西斯轴心国形成。11月29日, 汪精卫在南京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次日, 日本与汪伪正式签订<<日华基本关系条约>>. 按照条约中的条款,中国完全由日本控制, 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这北方的农民正是饱经沧桑的苦难 民族的象征,是古老而灾难深重的 中国的象征。
K12课件
9
交流合作
1、诗中重点描写了一老一少两个人物形 象,是如何描写的?剖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老人:饱经沧桑,古老中国淳朴农民的代表;
儿郎:民族的希望和潜在力量。
2、 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诗人在诗中表 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读英美文学,1951年获硕士学位,1953年归
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翻译出版了普希金,雪莱等诗集.1958
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被迫停止教学,下放到图书馆工作.1977年2月
26日在天津病逝.1979年冤案平反.
K12课件
2
笔名的由来
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 “木”与“穆”谐音,得“穆旦”(最 初写作“慕旦”)之名。正如查良镛后 来将“镛”名一分为二,成为“金庸”。
忧国忧民的情怀,饱含了诗人辛酸 与悲凉。
K12课件
10
自我展示
1、这首诗的作者是(穆旦 ),原名 (査良铮), 他是(爱国主义)诗人, ( 翻译 )家。
2、有感情的朗颂全诗。
K12课件
11
作业
以《有一个诗人叫穆旦》写一篇文章,字 数:500左右。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教案
六现代诗歌二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作品的情感意蕴。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
3、初步了解掌握九叶诗派的创作特色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把我诗歌中的丰富意象2、诗歌悲凉而深沉的情感。
计划课时:两课时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个名字——查良镛。
他是谁?喜欢武侠小说的人应该知道,这是金庸先生的原名。
再看——查良铮,有谁知道?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第一人的穆旦。
二人皆为清代诗人査慎行的后人。
穆旦和金庸是唐兄弟关系,徐志摩和金庸是表兄弟关系。
而海宁査家历史极为悠久,系出春秋查子,代代书香,明清以来是“文宦之家”,文人学者辈出。
一、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他身上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作品呈现出诗人对人类生存状况、民族前途命运思考的痛苦。
他有一份不平衡的心,一份思想者的坚韧的风格,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敢去突破。
穆旦被称为中国新诗第一人。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创作于1942年2月。
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1、学生自读,找一到两个学生示范读。
2、播放录音示范读。
3、找一到两个学生读。
4、全班齐读。
三、分析诗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爱这土地》,当时给大家介绍了一种诗歌分析方法,叫做意象分析法,今天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同样的用这个方法,但是不同的是,在《我爱这土地》中,意象都是用景物表现出来,而今天这首诗中,意象除了有景物,还有人物。
(一边说一边黑板板书意象、景物、人物)下面我们就从意象入手,结合创作背景,鉴赏分析这首诗歌。
(一)题目分析1、在题目中,包含了那个意象?明确:夜2、什么样的夜?明确:寒冷的腊月的夜。
3、腊月已经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再加上寒冷这个词去修饰?明确:冷到极致,死气沉沉之感,萧瑟荒凉,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正处在最黑暗的日子里。
(二)分析第一节一边分析一边板书1、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哪些意象是景物,哪些是人物?明确:景物:寒冷的腊月的夜、枯干的田野、大麦和谷子、古老的路、憩息的牲口、冻结的小河、闪着的灯光。
初中九年级语文学案-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市一等奖)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从穆旦这首诗歌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2)掌握整齐又错落、生动又婀娜的排比和拟人句式。
(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句子。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总结出这首歌给人营造的意境,并且从中体会到诗人诗中所藏的情感。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练习自己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诗人笔下描述的生活进行对比。
(2)感受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存面貌。
【学习重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句子。
(2)了解和感受诗的意境。
【学习难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2)感受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存面貌。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字音检测。
打鼾(),牛轭(),灰烬()2.字词解释。
吱哑:二、新知学习。
1.课文预习。
阅读课文,将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勾画下来并简要描述相关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资料收集。
将自己针对本课所收集到的相关知识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学习,交流研讨。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课件
这首诗那些意象的表现出了鲜明的 历史感?
1、通过具有时间性的场景来表达。比 如“风扫着北方的平原,”“北方的田野是 干枯的”“村外的小河冻结了”,“雪花的 飘落”等。 2、通过时间性的活动在表达。比如 “牲口憩息了”“大麦和谷子已经推进了村 庄”。 3、通过意象暗示。比如“一副厚重的、 多纹的脸,”暗示了年龄和岁月,“祖先” 和儿郎暗示历史与未来。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走近作者
穆旦,原名查良铮,著 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 家。曾用笔名梁真,与 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 为同族的叔伯兄弟,20 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 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 代诗歌第一人。九叶诗 派之一。
笔名的由来
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 下拆分,“木”与“穆”谐音, 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 之名。正如查良镛后来将“镛” 名一分为二,成为“金庸”。
阅读诗歌,找出意象
(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冻结的)小河 (堆着沙土的)窗 (北方的、枯干的)田野 (古老的)路 (低矮的)小街
(泥草的)屋顶 头…… (飘落的)雪花 ……
(旧了的)镰刀、锄
这些意象让你联想到什么?
第三节主要意象:
• • • • • • 红的炭火: 我们民族曾有过的辉煌; 灰烬的遗留: 光辉闪耀后的灰烬; 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 静静承受着苦难,坚毅顽强地生活着。
第三节主要意象:
• 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 • 锄头,牛轭,石磨,大车, • 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
表现了农家安闲、宁静的生活,与开头 形成对照,在凄清中感到宁静。诗人在以 自然景物烘托民族苦难时,也以自然景物 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顽强。
九年级语文下册 10《现代诗歌二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案 长版
《现代诗歌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穆旦、郑敏两位诗人,以及“九叶诗派”的相关文学常识。
2.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一、导入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这个诗派的诗人,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
这一诗派就是九叶诗派。
二、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袁花。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他身上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作品呈现出诗人对人类生存状况、民族前途命运思考的痛苦。
他有一份不平衡的心,一份思想者的坚韧的风格,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敢去突破。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创作于1942年2月。
三、朗读诗歌1.听范读,仿读。
2.自由朗读,熟悉诗歌。
3.全班齐读。
四、诗歌赏析1.解题: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氛围?明确:寒冷、寂寥2.年仅23岁的诗人穆旦,风华正茂,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寒冷、压抑、死寂的背景写诗?联系写作背景:1941年,中国处于抗战最激烈的阶段,中国土地大片被日本占有,此时的中国正是灾难最深重的年代。
3.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写出这种氛围的?这些事物是什么样的?明确:寒冷的腊月的夜、枯干的田野、大麦和谷子、古老的路、憩息的牲口、冻结的小河、闪着的灯光。
厚重的、多纹的脸。
4.腊月已经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再加上寒冷这个词?明确:冷到极致,死气沉沉之感,萧瑟荒凉,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正处在最黑暗的日子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以及“九叶诗派”在中国新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穆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2、过程和方法:熟读课文,学习欣赏新诗的方法;把握意象,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穆旦运用的意象,体会诗人面对民族危亡的苦痛,以及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怀。
教学重点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的情感。
教学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个名字——查良镛。
他是谁?喜欢武侠小说的人应该知道,这是金庸先生的原名。
再看——查良铮,有谁知道?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第一人的穆旦。
二人皆为清代诗人査慎行的后人。
而海宁査家历史极为悠久,系出春秋查子,代代书香,明清以来是“文宦之家” ,文人学者辈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
康熙皇帝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
“查氏兄弟”虽然从未谋面,但有意思的是,他俩不约而同都选择拆字法为自己取笔名,不同的是,金庸将名字“镛”拆开,而查良铮将姓拆开,这就是——穆旦。
今天我们借这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走近穆旦。
二、鉴赏诗歌。
1、题解。
从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寒冷、寂寥的背景。
)
年仅23 岁的诗人穆旦,风华正茂,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寒冷、压抑、死寂的背景?他要表达什么?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朗读,感悟诗歌。
3、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穆旦的诗不好理解,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4. 、方法指导。
同学们都知道,诗歌往往借意象表达情感与思想,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歌。
李白
的床头明月抒写着思乡之情; 杜甫的花溅泪、 鸟惊心传达着忧国之痛; 徐志摩将怀念之情寄 托
在康河的柔波里;叶赛宁把自己的同情寄予在刚做妈妈就忍受骨肉分离之痛的狗妈妈身 上……这
就是诗歌的特点,用意象构织意境,用意境传达思想感情,具有朦胧的美。
5、教师朗读。
要求学生在倾听时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还要注意修饰这些意象的词语。
冻结的)小河 堆着沙土的)窗 旧了的)镰刀、锄头
(飘落的)雪花
这些意象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7、 结合背景,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时代背景,创作于 1941 年,此时 的中国正是灾难最深重的年代。
教师总结: 这些意象构成中国北方农村的景象, 意境却是荒芜、 冷寂、 压抑、古老、 固
化……作者正是 “借一景喻民族” , 这北方的农村不正是我们饱经沧桑的苦难民族, 不正 是古老而灾难深重的中国吗?
8、 引入诗人创作风格,深入理解诗歌。
(大屏幕)
但是穆旦不是悲观主义者,穆旦,一个早慧而且早熟的诗人,在 20 世纪 40 年代
以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抒写了深沉雄浑的生命之歌。
他的诗歌, 透露了敏感而具有良知的知 识分子在苦难岁月里丰富复杂的精神境遇, 呈现出诗人对人类生存状况、 民族前途命运思考 的痛苦。
生的希望与绝望,爱的欣喜与怅惘,民族的期 与灾难等在他的诗中交织、扭结、 矛盾和冲突。
透过其诗,可以感受到诗人躁动、苦闷、压抑和焦灼的痛苦灵魂。
他的诗,“给人一 难得的丰富和丰富到痛苦的印象, 甚至还有一些挣扎的痛苦印记, 他有一份
不平衡的心, 一份思想者的坚韧的风格, 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 他却有足 够的勇敢去突破” 。
诗人除了富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那份坚韧,
“在别人懦弱得不敢
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敢去突破” ,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出来吗?
(学生默读,圈点阅读。
)
主要抓住:“儿郎的哭声”“红的炭火”“祖先”“风”等意象, 尤其是两个 “一样”。
(具
体赏析见教师教学用书。
) 9、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课堂小结。
如果一本穆旦的诗集和一本金庸的武侠小说摆在你的面前,
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金庸。
你也许不会因为今天的一节课、一首诗而喜欢穆旦,喜欢穆旦的诗。
但至少你要记住 这个名字。
在你成长的路上,也许有一天你会让诗歌去丰富你的世界,
提升你的精神,那时
6、 学生说出诗歌中的意象及修饰词。
大屏幕) 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北方的、枯干的)田野
古老的)路
低矮的)小街 泥草的)屋顶
别忘了读一读穆旦。